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4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ty-awar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for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被引量:14
1
作者 Chongsheng Zhang Pengyou Wang +1 位作者 Ke Chen Joni-Kristian Kamarain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784-792,共9页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is a hot topic in computer vision, but it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feature inconsistency caused by person-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facial expressions. To address such a chal...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is a hot topic in computer vision, but it remain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feature inconsistency caused by person-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facial expressions. To address such a challenge, and inspired by the recent success of deep identity network (DeepID-Net) for face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deep learning based framework for recognising human expressions with facial images.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deep learning methods, our proposed framework, which is based on multi-scale global images and local facial patches, can significantly achieve a better performance on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Finally, we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proposed framework through experiments on the public benchmarking datasets JAFFE and extended Cohn-Kanade (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deep learning CLASSIFICATION identity-aw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scheme based on graph mining 被引量:1
2
作者 Alia K.Hassan Suhaila N.Mohammed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1062-1072,共11页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xplosion in graph data from a variety of scientif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From these fields,emotion recognition is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area because it finds many applications i... Recent years have seen an explosion in graph data from a variety of scientific,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From these fields,emotion recognition is an interesting research area because it finds many applications in real life such as in effective social robotics to increase the interactivity of the robot with human,driver safety during driving,pain monitoring during surgery etc.A novel facial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graph mining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make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way of representing the face region,where the face region is represented as a graph of nodes and edges and the gSpan frequent sub-graphs min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find the frequent sub-structures in the graph database of each emotion.To reduce the number of generated sub-graphs,overlap ratio metric is utilized for this purpose.After encoding the final selected sub-graphs,binary classification is then applied to classify the emotion of the queried input facial image using six levels of classification.Binary cat swarm intelligence is applied within each level of classification to select proper sub-graphs that give the highest accuracy in that level.Different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Surrey Audio-Visual Expressed Emotion(SAVEE)database and the final system accuracy was 90.00%.The results show significant accuracy improvements(about 2%)by the proposed system in comparison to current published works in SAVEE datab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tion recognition facial landmarks Graph mining gSpan algorithm Binary cat swarm optimization(BCSO)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π-Facial Diastereoselection of Heterocyclic Cage Compounds
3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43-543,共1页
关键词 facial Diastereoselection of Heterocyclic Cage Compounds Synthesis 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Facial Expression and ECG Signal
4
作者 NIU Jian-wei AN Yue-qi +1 位作者 NI Jie JIANG Chang-hua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79,共9页
As a key link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emotion recognition can enable robots to correctly perceive user emotions and provide dynamic and adjustable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al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whi... As a key link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emotion recognition can enable robots to correctly perceive user emotions and provide dynamic and adjustable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al needs of different users,which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level of robot service.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facial expression and electrocardiogram has numerou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First,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eep learning architecture is utiliz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features from facial expression video data and electrocardiogram(ECG)data,and emotion classification is carried out.Then two modalities are fused in the data level and the decision level,respectively,and the emotion recognition results are then given.Finally,the emotion recognition results of single-modality and multi-modality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ingle-modality and multi-modality under the two fusion method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ccuracy rate of 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i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single-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and decision-level fusion is easier to operate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data-level 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al emotion recognition facial expression ECG signal thre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 Happy Facial Expression Identified by the Left or Right Hemisphere?
5
作者 周晓林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年第4期241-247,共7页
A cri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hemisphere hypothesis and valence hypothesis of emotion processing is whether the processing of happy facial expressions is lateralized to the right or left hemisphere. In this ... A cri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ight hemisphere hypothesis and valence hypothesis of emotion processing is whether the processing of happy facial expressions is lateralized to the right or left hemisphere. In this study participants from a Chinese sample were asked to classify happy or neutral facial expressions presented either bilaterally in both visual fields or unilaterally in the left visual field(LVF)or right visual field(RVF). They were required to make the speeded responses using either the left or right hand. It was found that for both left and right hand responses, happy(and neutral)expressions presented in the LVF were identified faster than happy(and neutral)expressions presented in the RVF. Bilateral presentation showed no further advantage over LVF presentation. Moreover, left hand responses were generally faster than right hand responses, although this effect was more pronounced for neutral expression. These findings were interpreted as supporting the right hemisphere hypothesis, with happy expression being identified initially by the right hemi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情绪 心理学 幸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ethod for Head-shoulder Segmentation and Human Facial Feature Positioning 被引量:1
6
作者 HuTianjian CaiDejun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3,共6页
AMethodforHeadshoulderSegmentationandHumanFacialFeaturePositioningHuTianjianCaiDejunDepartmentofElectricalan... AMethodforHeadshoulderSegmentationandHumanFacialFeaturePositioningHuTianjianCaiDejunDepartment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Eng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适应 边缘检测 图像编码 头肩分节 人面部特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zing Performance-driven Facial Animation
7
作者 LUO Chang-Wei YU Jun WANG Zeng-Fu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45-2252,共8页
关键词 人脸动画 性能驱动 面部表情 动画系统 人脸模型 实时输出 数字字符 表面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文通道注意力机制的人脸属性估计与表情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杰 钟勇 +2 位作者 王阳 张昌福 杨观赐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60,共8页
人脸特征蕴含诸多信息,在面部属性和情感分析任务中具有重要价值,而面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人脸分析任务变得困难。针对上述难题,从面部细粒度特征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上下文通道注意力机制的人脸属性估计和表情识别(FAER)模型。首先... 人脸特征蕴含诸多信息,在面部属性和情感分析任务中具有重要价值,而面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人脸分析任务变得困难。针对上述难题,从面部细粒度特征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上下文通道注意力机制的人脸属性估计和表情识别(FAER)模型。首先,构建基于ConvNext的局部特征编码骨干网络,并运用骨干网络编码局部特征的有效性来充分表征人脸局部特征之间的差异性;其次,提出上下文通道注意力(CC Attention)机制,通过动态自适应调整特征通道上的权重信息,表征深度特征的全局和局部特征,从而弥补骨干网络编码全局特征能力的不足;最后,设计不同分类策略,针对人脸属性估计(FAE)和面部表情识别(FER)任务,分别采用不同损失函数组合,以促使模型学习更多的面部细粒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FAER模型在人脸属性数据集CelebA(CelebFaces Attributes)上取得了91.87%的平均准确率,相较于次优模型SwinFace(Swin transformer for Face)高出0.55个百分点;在面部表情数据集RAF-DB和AffectNet上分别取得了91.75%和66.66%的准确率,相较于次优模型TransFER(Transformers for 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分别高出0.84和0.4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属性估计 面部表情识别 注意力机制 细粒度特征 特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呈现攻击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锐 王菲 +2 位作者 冯惠东 张旭东 高隽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5,共13页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支付等领域,呈现攻击(Presentation Attacks,PAs)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呈现攻击检测技术(Presentation Attacks Detection,PAD)旨在判断输入人脸的真伪,对维护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金融支付等领域,呈现攻击(Presentation Attacks,PAs)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安全性构成了威胁。呈现攻击检测技术(Presentation Attacks Detection,PAD)旨在判断输入人脸的真伪,对维护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鲁棒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由于大规模数据集的不断涌现,基于深度学习的呈现攻击检测方法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主流。文章对近期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呈现攻击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概述了呈现攻击检测的定义、实施方式和常见的攻击类型;其次,分别从单模态和多模态入手,对近五年来深度学习类方法的发展趋势、技术原理和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然后,介绍了PAD研究中使用的典型数据集及其特点,并给出算法的评估标准、协议和性能结果;最后,总结了PAD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现攻击检测 单模态 多模态 人脸呈现数据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血清肺汤联合硝黄搽剂湿敷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洁勤 程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究凉血清肺汤联合硝黄搽剂湿敷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常规组(51例)。常规组进行硝黄搽... 目的探究凉血清肺汤联合硝黄搽剂湿敷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1例),常规组(51例)。常规组进行硝黄搽剂湿敷治疗,研究组采用凉血清肺汤联合硝黄搽剂湿敷治疗。比较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severity index,EASI)、整体评分(investigator′s global assessment,IGA)、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并比较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48/51)、72.55%(37/51),研究组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IGA、EASI评分降低,研究组较常规组低(P<0.05),两组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患者治疗后MMP-3、IL-1β水平降低,研究组MMP-3、IL-1β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清肺汤联合硝黄搽剂湿敷能够提高面部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症状,降低IGA、EASI评分,改善血清炎症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清肺汤 硝黄搽剂湿敷 面部脂溢性皮炎 湿疹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
11
作者 丁语 皮梦奇 +3 位作者 赵磊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后外形改善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腔内半导体激光治疗,随访外形改... 目的探讨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后外形改善困难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腔内半导体激光治疗,随访外形改善及病灶缩小程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12例患儿外形均明显改善,PAC-QOL心理不适评分为(10.4±3.9)分,与治疗前(23.7±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治疗前后对比,病灶无明显改善0例,中度改善1例,显著改善4例,治愈7例。结论腔内半导体激光在面部静脉畸形硬化治疗外形改善困难患儿中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半导体激光 面部静脉畸形 外形改善困难 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7的复杂环境下拖拉机驾驶员面部检测
12
作者 徐红梅 李亚林 +3 位作者 李中鑫 蒙焌仕 阳康鑫 李旭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8-301,共14页
为提高复杂场景下拖拉机驾驶员面部小目标检测精度,基于YOLOv7算法提出了一种精度高、泛化性强的驾驶员面部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改进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有效聚合低频全局信息与高频局部信息;其次,采用跨级部分网络模块,提高算法... 为提高复杂场景下拖拉机驾驶员面部小目标检测精度,基于YOLOv7算法提出了一种精度高、泛化性强的驾驶员面部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构建改进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有效聚合低频全局信息与高频局部信息;其次,采用跨级部分网络模块,提高算法的计算效益;最后,调整检测层结构,构建全新检测头SC_C_detect,提高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消融实验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单张图片检测时间为7.8 ms,mAP@0.5为97.29%,mAP0.5:0.95为69.45%,优于Faster-RCNN、YOLOv5l、YOLOv8l等目标检测算法。在拖拉机不同振动水平下开展泛化性试验发现,改进后面部小目标检测模型的背景误差与定位误差均有所降低。结果表明,该算法兼具实时性与准确性,且在不同振动水平下,拥有良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驾驶员 面部检测 小目标检测 YOLOv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SimCC的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方法
13
作者 张惠莉 王光远 +3 位作者 员玉良 代晨龙 滕飞 任景龙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07,共11页
随着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非侵入式个体识别技术对于追踪溯源、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等方面至关重要,而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技术是实现猪只非侵入式个体识别的前提。本研究基于SimCC关键点定位算法提出一种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模... 随着生猪养殖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型,非侵入式个体识别技术对于追踪溯源、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等方面至关重要,而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技术是实现猪只非侵入式个体识别的前提。本研究基于SimCC关键点定位算法提出一种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模型FCM-SimCC,使用FasterNet代替原算法的CSPDarkNet作为特征提取网络;通过在FasterNet中嵌入CA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长距离特征的捕获能力;使用MLT自适应权重多任务损失函数联合KL散度损失函数与Wing Loss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监督。在包含多个猪只品种、多种面部姿态的4861幅图像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平均精度均值、50%平均精度、75%平均精度分别为76.12%、93.44%、83.25%,相比原模型分别提升3.14、1.77、4.47个百分点,浮点运算量为2.79×10^(9),参数量为1.38×10^(7),浮点运算量减少38.68%,参数量减少20.16%。并与DarkPose、HRNet、YOLO X-Pose等主流关键点定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FCM-SimCC模型能够在较低的浮点运算量与较少模型参数量的基础上实现快速精准的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为猪只面部关键点定位及后续的猪只个体身份识别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脸关键点定位 SimCC FasterNet 坐标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肌反应与Z-L反应联合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4
作者 余聚 关炎 许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对比分析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与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2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别... 目的 对比分析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与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乳突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25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别行异常肌反应监测(AMR组,102例)和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AMR+ZLR组,156例),计算手术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AMR+ZLR组术后7 d 145例痊愈、11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92.95%(145/156);术后6个月151例痊愈、5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96.79%(151/156)。AMR组术后7 d 86例痊愈、16例无效,手术有效率为84.31%(86/102);术后6个月92例痊愈、10例无效(其中2例为复发),手术有效率为90.20%(92/102)。AMR+ZLR组术后7 d(χ^(2)=4.908,P=0.027)和6个月(χ^(2)=4.904,P=0.027)手术疗效均优于AMR组。术后1 d,AMR+ZLR组有12例出现轻微面瘫,于术后7 d内恢复;AMR组有1例出现耳鸣、1例出现头晕,均于术后3 d内恢复,18例出现轻微面瘫,于术后7 d内恢复。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手段,手术有效率较高,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联合Z-L反应监测较单纯异常肌反应监测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电生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面部肌肉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监测 手术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关键区域信息的双流网络视频表情识别
15
作者 孔英会 崔文婷 +1 位作者 张珂 车辚辚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8-669,共12页
人脸表情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视频中的表情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具有实用价值。视频序列包含丰富的帧内空间信息与帧间时间信息,同时面部关键区域的提取也对表情识别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关键区域信息... 人脸表情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视频中的表情识别在很多场景下具有实用价值。视频序列包含丰富的帧内空间信息与帧间时间信息,同时面部关键区域的提取也对表情识别结果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关键区域信息的双流网络表情识别方法。构建空间-时间双流网络,其中空间网络分支结合面部运动单元和CSFA(channel-spatial frame attention),重点关注影响表情识别结果的面部关键区域,以实现空间特征的有效提取;时间分支通过Farneback提取光流获得帧间的表情运动信息,并借助空间关键区域掩模选取降低光流计算复杂度。对空间-时间双流网络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得到最终视频表情识别结果。该方法在eNTERFACE'05、CK+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识别精度,且提高了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表情识别 双流网络 注意力机制 光流 卷积神经网络 掩模 特征融合 面部表情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驾驶行为分析的驾驶员情绪识别算法
16
作者 赵华 范鸿钢 +3 位作者 冯译方 陈大昕 刘志喜 陈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驾驶员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其驾驶行为.目前对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研究依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无法反映情绪状态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导致对驾驶员动力需求的预判存在信息偏差.为此,针对实际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情绪状态判断,提出了满足... 驾驶员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其驾驶行为.目前对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研究依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无法反映情绪状态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导致对驾驶员动力需求的预判存在信息偏差.为此,针对实际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情绪状态判断,提出了满足实车应用的驾驶员情绪识别算法,同时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情绪间驾驶行为的特征差异.首先,针对车载计算单元相对不足的问题,结合人脸动作单元和面部表情编码系统,简化了高兴和愤怒两种表情的面部关键点,进而降低特征维度.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了两种情绪的识别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提升离线识别准确率.最后,结合情绪诱导设计了实车道路试验,基于通用计算平台测试了模型的在线识别效果,同时对比了驾驶员在高兴和愤怒时的驾驶行为以及车辆运行差异.结果表明:利用简化特征建立的高兴和愤怒识别模型,数据集离线测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4.45%和84.43%;通用计算平台的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满足车载实时应用的需求,与情绪诱导结果对应,能够在线识别驾驶员的情绪状态;与高兴情绪相比,驾驶员在愤怒情绪下的驾驶行为更加激进,加速踏板的操作从长期维持不变转为周期性的剧烈踩踏,踏板频谱幅值最大提高了165.1%,整车油耗最大增加了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情绪识别 人脸动作单元 支持向量机 道路试验 驾驶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美与驱利:数字化对脸的控制与社会冲击
17
作者 谢新水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6,160,共15页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摄影等技术都只能表现脸,却无法控制脸。步入数智社会后,以平台和流量为关键驱动力,数字技术全面实现了对脸的控制。这种基于数字平台对脸的控制利用了人的爱美本能与趋利性。一方面,数字平...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摄影等技术都只能表现脸,却无法控制脸。步入数智社会后,以平台和流量为关键驱动力,数字技术全面实现了对脸的控制。这种基于数字平台对脸的控制利用了人的爱美本能与趋利性。一方面,数字平台“一键生成”的美丽即时性地满足了人们对数字美的欲求;另一方面,数字资本迫使平台上的人用一张美丽的脸来收获社会注意力、流量和利益。在数智社会,机器给予我们“美丽的脸”,同时给予我们“美丽的陷阱”。过度美颜、深度伪造正在削弱人脸的可识别性,削弱人类基于脸获得经验真实的能力;非法AI换脸不仅削弱了社会真实性,还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为建设一个理想而美好的数智社会,要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对脸的控制这一新的“技术—社会”现象,更要科学防范和解决其所引发的社会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脸控制 深度伪造 AI换脸 美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流特征交叉融合Efficient Transformer的人脸表情识别
18
作者 党宏社 孟饶辰 高宛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1-257,共7页
面部表情识别在人机交互等现实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解决传统方法中由于类间相似性和类内差异引起的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流特征交叉融合Efficient Transformer识别人脸表情的方法。使用IResNet50和MobileFaceNet... 面部表情识别在人机交互等现实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为解决传统方法中由于类间相似性和类内差异引起的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流特征交叉融合Efficient Transformer识别人脸表情的方法。使用IResNet50和MobileFaceNet分别提取人脸表情的图像和关键点的多尺度特征,同时采用通道注意力机制来增强关键特征并减少参数量;引入了交叉融合高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cross fusion efficient multi-head self-attention,CFEMSA),对相同尺度的双流特征进行交叉融合,以突出面部显著特征;最后采用特征金字塔结构对不同尺度的交叉融合结果进行多尺度融合,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提出的方法在RAF-DB、AffecNet-7和AffecNet-8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1.82%、67.46%和63.65%,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有效缓解了类间相似性和类内差异所引起的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 Efficient Transformer 交叉融合 多尺度特征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机制的多尺度自适应空洞卷积面部情感识别方法
19
作者 王春影 孟天宇 +2 位作者 张震 葛雄心 杨继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97,共8页
针对面部不连续动作单元的关联特征提取困难,以及不同面部区域对表情识别影响程度不一可能引入无用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自适应空洞卷积模型(dual branching attention mechanism-adaptive multi-scale di... 针对面部不连续动作单元的关联特征提取困难,以及不同面部区域对表情识别影响程度不一可能引入无用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注意力机制的多尺度自适应空洞卷积模型(dual branching attention mechanism-adaptive multi-scale dilated convolution,DAM-ADCNN)。模型通过双分支注意力机制生成特征映射,表征面部动作单元的局部和全局分布及关联关系;利用多尺度空洞卷积提取面部不连续动作单元的关键特征;采用自适应方式动态调整不同尺度关联特征的权重,以有效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结果表明,DAM-ADCNN模型在情感识别任务中的表现优于现有方法。在DEAP数据集的唤醒和效价维度上,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3.66%和3.99%。同时,在CK+数据集上,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提高了3.93%。这些结果证明了DAM-ADCNN模型在面部表情情感识别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情感识别 双分支注意力机制 空洞卷积 自适应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脸识别的治理困境与规制改进
20
作者 吴旭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人脸信息收集渠道隐蔽且多样、技术安全漏洞、人脸信息的唯一性与不可逆性等技术风险。人脸识别技术治理的法律困境包括知情—同意原则被虚化,人脸信息保护的权利基础存在争议,技术滥用侵害个人权益,主体维权意识薄弱...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人脸信息收集渠道隐蔽且多样、技术安全漏洞、人脸信息的唯一性与不可逆性等技术风险。人脸识别技术治理的法律困境包括知情—同意原则被虚化,人脸信息保护的权利基础存在争议,技术滥用侵害个人权益,主体维权意识薄弱、侵权救济困难等问题。人脸识别保护的权利跨越公法权利与私权领域,对其治理应当打破部门法的界限,寻求人脸识别技术的开发、利用与主体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优化人脸识别技术的规制,应秉持“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强化人脸信息控制者的信义义务,落实比例原则,坚持最小限度的适用,引入监管沙盒,改进维权模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人脸识别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私密信息 基本权利 隐私权 信义义务 比例原则 监管沙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