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xtended anionic surfactants on the wettability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interface
1
作者 Qi Sun Zhengrong Zhao +2 位作者 Zhicheng Xu Lei Zhang Lu Zhang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9-960,共12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low-energy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by new extended surfactants,five kinds of extended anionic surfactant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oxypro...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low-energy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by new extended surfactants,five kinds of extended anionic surfactant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oxypropylene(PO)and oxyethylene(EO),octadecyl-(PO)_(m)-(EO)_(n)-sodium carboxylate(C_(18)PO_(m)EO_(n)C,m=5,10,15,n=5,10,15),were studied.The surface tension and contact angle of C_(18)PO_(m)EO_(n)C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and the adhesion tension,PTFE-water interfacial tension,and adhesion work were calcul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extended surfactant molecules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PTFE-liquid interface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and there wa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tension and adhesion tension.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C_(18)PO_(m)EO_(n)C at the PTFE-water interfa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lution.As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bove cmc,semi-micelle aggregates on the surface of PTFE are formed by C_(18)PO_(m)EO_(n)C molecules through hydrophobic interaction,and the hydrophilic group faces the solution to modify the surface of PTFE with high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TABILITY contact angle extended surfactant polypropylene oxide polyethylene ox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 system considering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2
作者 LIU Ning MA Hui +4 位作者 GUAN Hong ZHOU Sai-nan ZHAO Tian-yu CAO Peng WU Yu-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511-2534,共24页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ugh tooth surface during the meshing proces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lubrication state.The coupling effect of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lubrication on meshing character... The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ugh tooth surface during the meshing process a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lubrication state.The coupling effect of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and lubrication on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 is studied.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3 D)anisotropic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fractal model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Considering asperity contact and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the contact load and flexibility deformation of the tooth surface are derived,and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equation of the 3 D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3 D-LTCA)method is improved.The asperity of the tooth surface changes the system from EHL to mixed lubrication and reduces the stiffness of the oil film.Compared with the sun planet gear,the asperity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ng-planet gear.Compared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the comprehensive stiffness obtained by the traditional calculatio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lubrication effect is smaller,especially for the ring-planet gear.Compared with roughness,speed and viscosity,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gears are most sensitive to tor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 tooth surface roughness three-dimensional loaded tooth contact analysis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meshing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hematic model and tooth contact analysis of a new 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 被引量:3
3
作者 HAN Xing-hui ZHANG Xuan-cheng +2 位作者 ZHENG Fang-yan XU Man TIAN 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7-172,共16页
A novel 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 that could be applied to variable-speed driving in intersecting axes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inciples ... A novel 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 that could be applied to variable-speed driving in intersecting axes was proposed by combining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and the manufacturing principles of face-milling spiral bevel gears.Unlike straight non-circular bevel gears,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have numerous advantages,such as a high contact ratio,high intensity,good dynamic performance,and an adjustable contact region.In addition,while manufacturing straight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is difficult,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can be efficiently and precisely fabricated with a 6-axis bevel gear cutting machine.First,the generating principles of 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were introduced.Next,a mathematical model,including a generating tooth profile,tooth spiral,pressure angle,and generated tooth profile for this gear type was established.Then the precision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by a tooth contact analysis using FEA,and the contact patterns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the spiral non-circular bevel gears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circular gear spiral bevel gear mathematic model 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lex geometric modeling and tooth contact analysis of a helical face gear pair with arc-tooth
4
作者 MO Shuai SONG Wen-hao +3 位作者 ZHU Sheng-ping FENG Zhi-you TANG Wen-jie GAO Han-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13-1225,共13页
A complex geometric modeling method of a helical face gear pair with arc-tooth generated by an arc-profile cutting(APC)disc is proposed,and its tooth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Firstly,the spatial coordinate... A complex geometric modeling method of a helical face gear pair with arc-tooth generated by an arc-profile cutting(APC)disc is proposed,and its tooth contac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Firstly,the spatial coordinate system of an APC face gear pai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meshing theory.Combining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matrix and the tooth profile of the cutter,the equations of the curve envelope of the APC face gear pair are obtained.Then the surface equations are solved to extract the point clouds data by programming in MATLAB,which contains the work surface and the fillet surface of the APC face gear pair.And the complex geometric model of the APC face gear pair is built by fitting its point clouds.At las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ooth surface contact,the sensitivity of the APC face gear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ounting errors is obt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C face gear pair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mounting errors in the tooth thickness direction,and it should be strictly controlled i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ooth face gear complex geometric modeling point clouds mounting errors tooth contac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齿面摩擦的斜齿轮啮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晓云 刘启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针对斜齿轮啮合过程中,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斜齿轮啮合副动力学模型。首先对斜齿轮副啮合进行齿面接触分析和加载齿面接触分析,得到齿面接触路径、接触位置法向位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时变啮合刚度激励、齿面滑动摩擦系数和摩擦力臂。其... 针对斜齿轮啮合过程中,建立了考虑齿面摩擦的斜齿轮啮合副动力学模型。首先对斜齿轮副啮合进行齿面接触分析和加载齿面接触分析,得到齿面接触路径、接触位置法向位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时变啮合刚度激励、齿面滑动摩擦系数和摩擦力臂。其次,建立并求解了考虑齿面摩擦的斜齿轮副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动态啮合力/速度/位移。由齿面上的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臂和动力学方程构成斜齿轮副啮合动力学耦合系统,通过解耦计算,对模型系统方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齿面摩擦 齿面接触分析 接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冲击与摩擦的齿轮副传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泽银 裴世丰 +2 位作者 杨金 伍宏健 易锋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 为揭示啮合冲击与摩擦对齿轮副传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啮入冲击理论提出一种受载齿轮副转速计算方法,准确求解齿轮副时变转速变化情况。构建齿轮副啮入冲击数学模型,结合势能法得到线外啮合刚度,进而确定啮合齿对的齿面载荷。根据齿面油膜润滑状态,计算时变摩擦因数和摩擦力。最后,建立时变转速解析计算模型,阐明受载齿轮副转速周期性变化机制,并对齿轮副进行动态接触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线外啮合阶段主动轮转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从动轮转速突增,之后非线性减小;线内啮合阶段,主从动轮转速在理论值附近波动且波动幅值较小。数值分析与解析计算结果良好吻合,验证了解析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特性 啮入冲击 齿面摩擦 载荷分配 动态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锥齿轮加载齿面接触分析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7
作者 尹凤 杜文龙 +4 位作者 丁撼 邓雄耀 王智泉 容铠彬 唐进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42,共12页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考虑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使用局部Rayleigh-Ritz方法对啮合刚度进行半解析计算。考虑到时变啮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LTCA进行半解析求解。最后,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所提出的方法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与由SLTCA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这可为具有高精度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加载齿面接触分析 半解析 有限元建模 接触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向修形的非圆齿轮几何接触特性分析
8
作者 刘永平 李泽宇 +2 位作者 魏永峭 李大伟 董长斌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7,共9页
为了解决非圆齿轮的边缘接触问题,对非圆齿轮齿面进行了修形处理并对其齿面接触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非圆齿轮齿面数学模型,通过齿向修形原理引入修形矩阵,建立圆弧鼓形齿面方程,建立含有安装误差的坐标系,经由坐标变换使主动... 为了解决非圆齿轮的边缘接触问题,对非圆齿轮齿面进行了修形处理并对其齿面接触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并建立了非圆齿轮齿面数学模型,通过齿向修形原理引入修形矩阵,建立圆弧鼓形齿面方程,建立含有安装误差的坐标系,经由坐标变换使主动轮鼓形齿与未修形从动轮渐开线齿在该坐标系下实现正确啮合,进而得到了修形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分析(TCA)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齿轮副的几何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距误差仅对齿轮重合度影响较小,轴平行度误差对其接触轨迹及接触区域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齿向修形 齿轮接触分析 安装误差 接触迹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线轮设计齿廓修形参数优化方法
9
作者 李天兴 李天睿 +3 位作者 张世豪 徐家科 贡林欢 苏建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M0002,M0003,共10页
旋转矢量减速器(RV)中摆线轮的抛物线修形方法缺乏合理的修形参数,导致其改善传动精度的效果无法得到完整体现。因此,基于抛物线修形原理,提出了齿廓修形参数的优化方法。用摆线针轮传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了抛物线修形参数对摆线轮... 旋转矢量减速器(RV)中摆线轮的抛物线修形方法缺乏合理的修形参数,导致其改善传动精度的效果无法得到完整体现。因此,基于抛物线修形原理,提出了齿廓修形参数的优化方法。用摆线针轮传动轮齿接触分析方法,研究了抛物线修形参数对摆线轮传动误差的影响关系。以最小传动误差为优化目标,建立修形参数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取最佳修形参数。进行修形参数优化前后的摆线轮传动误差对比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参数使摆线片的传动误差在齿轮接触理论分析中降低约1.393 2″,为优化前的65%,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摆线针轮 轮齿接触分析 齿廓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车传动齿轮修形仿真研究
10
作者 刘志超 黄志辉 +2 位作者 李治桦 杨成龙 陈丙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5,共9页
动车传动齿轮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齿面偏载和啮合冲击等问题,易造成齿轮失效。为改善此类问题,以CRH3动车为例,在Romax软件中建立了包含车轴和轴承的齿轮传动系统三维模型。基于RFE-XGBoost(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extreme gradien... 动车传动齿轮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齿面偏载和啮合冲击等问题,易造成齿轮失效。为改善此类问题,以CRH3动车为例,在Romax软件中建立了包含车轴和轴承的齿轮传动系统三维模型。基于RFE-XGBoost(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特征选取模型,从通常采用的9个修形参数中筛选出最优修形参数组合。以筛选后的最优修形参数组合为输入变量,单位长度法向载荷为响应变量,分别基于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回归、XGBoost算法构建了代理模型,并进行对比选择。最后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调用代理模型,以单位长度法向载荷最小为优化目标,对齿轮修形参数取值进行寻优计算。优化结果表明,齿向斜度为13.6μm、齿端修薄长度为18.5 mm、齿端修薄量为4.4μm时齿轮修形效果最佳。通过Romax仿真计算验证,其单位长度法向载荷下降了24.36%,传动误差值下降了69.91%,有效改善了齿轮传动性能,缓解了齿面偏载的现象。研究结果可为齿轮修形方案选择和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传动齿轮 特征选取 齿轮修形 XGBoost算法 齿面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闪温计算方法
11
作者 徐向阳 樊林放 +2 位作者 姚璐 贾涵杰 古代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 针对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中轴交错位引起载荷分配不均和缺乏有效闪温计算方法的问题,本文基于影响系数法,综合考虑几何传动误差和轴交错位误差对齿面初始接触间隙的影响,提出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非赫兹接触分析方法,获得二维分布的接触应力和沿齿宽变化的接触半宽,并改进Blok闪温公式,建立了轴交错位下人字齿轮齿面闪温动态计算模型,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随着错位角增大,左右侧齿面偏载现象逐渐加重;随着滚动角度增大,齿面闪温和两侧闪温差值均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随着转速增大,除节点外闪温差值增大,越靠近啮入啮出两侧,增大速率越快。研究成果可为人字齿轮抗胶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轴交错位误差 载荷分配 非赫兹接触 接触应力 接触半宽 齿面闪温 抗胶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齿面设计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栋 曹玉培 +2 位作者 徐向阳 贾涵杰 何泽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8-1466,共9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 为进一步提高非圆齿轮副的传动性能,在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主、从动轮啮合数学模型,推导在空间坐标系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节曲线与齿廓曲线的几何运动关系,完成轮齿齿面的设计,结合折算齿形法建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三维模型;构建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等同条件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与渐开线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以及不同工况下点接触斜齿非圆齿轮副的啮合特性;对比分析同参数、同工况下点接触非圆齿轮与渐开线非圆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以及接触应力,相关研究结果为非圆齿轮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圆齿轮 点接触 节曲线 齿面设计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圆弧修形和交错角的人字齿轮啮合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晓燕 王曦 周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 针对人字齿轮制造加工导致左、右齿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对称性偏差,以及传统轴向位移迭代法受误差尺度限制的问题,以某型高速列车人字齿轮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的轴向位移迭代方法,并建立人字齿轮承载接触分析(LTCA)模型。该模型以有限元法和有限长线接触理论为基础,在载荷-变形协调方程中考虑不同啮合点处螺旋角的差异,采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主动齿轮轴向位移,通过LTCA模型分析了轮齿圆弧修形与齿面交错角对啮合激励和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可适用于含不同误差类型的人字齿轮LTCA模型,且小误差下牛顿迭代法比传统迭代法的计算时间减少70%,圆弧修形量从2μm增至15μm,时变啮合刚度均值降低38%,啮合误差均值提高39%;当输入扭矩为500 N·m时,两侧齿面中部最大法向啮合力由100 N增大到370 N;随着齿面交错角的增大,时变啮合刚度均值提高,啮合误差均值减小,交错角相位差从0增加到π,时变啮合刚度、啮合误差的幅值分别降低了54%和79%。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字齿轮啮合稳定性的提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承载接触分析 圆弧修形 齿面交错角 轴向位移 牛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辛基阴离子型Extended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耿卫东 李建波 +3 位作者 杨效益 郭朝华 李萍 李全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5-270,共6页
以异辛醇为起始剂,经过烷氧基化、气体SO_3硫酸化和氢氧化钠中和等步骤,得到表面活性剂异辛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硫酸钠(i-OEPS)和异辛基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i-OPES),并研究了表明活性剂水溶液的静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耐盐... 以异辛醇为起始剂,经过烷氧基化、气体SO_3硫酸化和氢氧化钠中和等步骤,得到表面活性剂异辛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硫酸钠(i-OEPS)和异辛基聚氧丙烯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i-OPES),并研究了表明活性剂水溶液的静态表面张力、接触角和耐盐性等物化性能。采用FTIR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羟基已基本被硫酸酯基所取代,成功得到了目标产物。实验结果表明,以异辛基为疏水链时,嵌入氧丙烯基可显著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i-OEPS比i-OPES容易扩散至气液和气固界面,进而快速降低表面张力;25℃时,150 mmol/L的i-OEPS和i-OPES液滴在石蜡膜上可快速铺展,平衡接触角在5 s内分别降低至58°和62°;1.0%(w)的i-OEPS和i-OPES水溶液对NaCl,CaCl_2,MgCl_2的耐受性分别可达157.2,213.9,275.0 g/L和168.3,226.8,205.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辛基 extended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平衡接触角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印痕修正方法研究
15
作者 田宇 刘斌 +2 位作者 魏理林 剡昌锋 赵晓锋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9-77,共9页
针对弧齿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齿面印痕修正问题,建立了大、小轮齿面啮合模型。基于齿面印痕修正原理,分析了影响弧齿锥齿轮齿面印痕位置、形状及大小变化的主要加工参数。参数化其齿面印痕,以理想类椭圆印痕的中点、短轴和长轴作为主要... 针对弧齿锥齿轮在啮合过程中齿面印痕修正问题,建立了大、小轮齿面啮合模型。基于齿面印痕修正原理,分析了影响弧齿锥齿轮齿面印痕位置、形状及大小变化的主要加工参数。参数化其齿面印痕,以理想类椭圆印痕的中点、短轴和长轴作为主要评判依据,利用齿轮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技术研究了不同加工参数对齿轮工作面接触印痕的影响规律。根据分析结果对高精度弧齿锥齿轮齿面印痕进行修正,滚检试验得到的印痕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修正方法的可行性,能够满足弧齿锥齿轮齿面印痕的实际修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面印痕 加工参数 齿轮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面成形方法对鼓形齿联轴器齿形及其接触性能影响机制
16
作者 关亚彬 张梦涵 +2 位作者 冯和生 陈继刚 刘超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共12页
鼓形齿轮齿面成形方法主要有2种:成形方法Ⅰ为滚刀绕位移圆圆心作圆弧运动展成鼓形齿面,成形方法Ⅱ为滚刀绕位移圆圆心作圆弧运动展成鼓形齿面。以上2种成形方法生成的齿形差异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齿面加工仿真,推导了2种成... 鼓形齿轮齿面成形方法主要有2种:成形方法Ⅰ为滚刀绕位移圆圆心作圆弧运动展成鼓形齿面,成形方法Ⅱ为滚刀绕位移圆圆心作圆弧运动展成鼓形齿面。以上2种成形方法生成的齿形差异及影响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基于齿面加工仿真,推导了2种成形方法的齿面模型。采用啮合原理和有限元,建立了几何和承载接触分析模型。对比了2种成形方法的齿形、几何及承载接触特性。结果表明:在位移圆半径相等时,随着位移圆半径的增大,成形方法Ⅰ与Ⅱ的齿形偏差逐渐减小,最大偏差251μm;成形方法Ⅰ比Ⅱ的齿间载荷分配更加不均匀,最大载荷比最小载荷多702.8%、451.2%;在鼓形量相等下,成形方法Ⅱ的位移圆半径须大于Ⅰ,两者差200 mm,成形方法Ⅰ与Ⅱ的齿间载荷分配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齿联轴器 成形方法 齿形分析 几何接触 承载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泵缸体-主轴花键齿面修形及抗磨损研究
17
作者 叶绍干 陈天星 +3 位作者 陈鼎 苗克非 赵守军 刘会祥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7-1773,1783,共8页
轴向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柱塞腔内压力的变化易使缸体和主轴花键碰撞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加剧齿面的微动磨损。为了延长其花键的使用寿命,结合有限元法和Archard模型,对柱塞泵缸体和主轴花键抗磨损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法... 轴向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柱塞腔内压力的变化易使缸体和主轴花键碰撞时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加剧齿面的微动磨损。为了延长其花键的使用寿命,结合有限元法和Archard模型,对柱塞泵缸体和主轴花键抗磨损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轴向柱塞泵缸体-主轴花键碰撞有限元模型;然后提出一种新的渐开线花键副修形方法,对比传统的齿向修形方法,对花键副修形前后的接触特性进行分析;最后结合Archard模型对花键副修形前后的齿面微动磨损进行预测和对比。结果表明:对花键齿面进行适当的修形后,其接触时的应力集中现象有所缓解,齿面的最大接触应力有所减小;四种修形法都可以降低花键两端的齿面微动磨损,精准齿面修形法的修形效果比传统的齿向修形法好一些。研究结果对柱塞泵花键运行的可靠性和抗磨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有限元法 齿向修形 接触特性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锥齿轮全数控铣齿的齿面建模与啮合分析
18
作者 李庚 王鹏 +2 位作者 邢侃 戚厚军 吴嘉豪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27,共9页
螺旋锥齿轮全数控铣齿是一种先进的齿轮加工技术,其融合数控机床的高精度控制能力,能够替代摇台式机床铣齿,实现螺旋锥齿轮的高效精确加工。本文根据传统摇台式机床的结构特征和铣齿原理,提出由摇台式机床铣齿向五轴全数控铣齿的加工运... 螺旋锥齿轮全数控铣齿是一种先进的齿轮加工技术,其融合数控机床的高精度控制能力,能够替代摇台式机床铣齿,实现螺旋锥齿轮的高效精确加工。本文根据传统摇台式机床的结构特征和铣齿原理,提出由摇台式机床铣齿向五轴全数控铣齿的加工运动转换方法。基于刀刃的几何形状,通过坐标变换建立全数控铣齿过程中刀刃扫掠轨迹的数学模型,实现切齿过程的精确模拟。采用布尔运算方法,由刀刃扫掠轨迹包络形成工件齿面,建立齿面三维模型。在HyperMesh软件中对齿面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齿面接触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由全数控铣齿方法获得的螺旋锥齿轮副满足啮合条件,证明螺旋锥齿轮全数控铣齿齿面建模和啮合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全数控铣齿 刃扫面 齿面接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延伸轮齿接触效应的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
19
作者 廖福林 黄建亮 郑星原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41-251,262,共12页
为了研究延伸轮齿接触(extended tooth contact,ETC)效应对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引入了考虑ETC效应的时变啮合刚度。利用增量谐波平衡(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IHB)法求解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全... 为了研究延伸轮齿接触(extended tooth contact,ETC)效应对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引入了考虑ETC效应的时变啮合刚度。利用增量谐波平衡(incremental harmonic balance,IHB)法求解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全局动力学响应,对比动力学响应表征的理论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了考虑ETC效应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改进的Floquet理论确定了系统动力学响应的稳定性和分岔特性。基于动力学响应揭示了系统的跳跃现象和非线性软弹簧特性,分析了ETC效应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载荷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稳定性和分岔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鞍结分岔点处系统产生跳跃现象;啮合轮齿分离导致系统产生非线性软弹簧特性;随着载荷增大,系统频率响应曲线上的鞍结分岔点在竖直方向向上移动,导致频率响应曲线上的不稳定区域逐渐减小;与不考虑ETC效应相比,考虑ETC效应后系统频率响应曲线的最大振幅减小了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轮齿接触(etc) 时变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增量谐波平衡(IH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齿面主动设计及性能优化
20
作者 纪姝婷 李嘉豪 张跃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为提升高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的综合传动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齿面主动设计技术的齿面接触迹线大倾斜设计方法。首先,预置多个接触迹线倾斜程度不同的齿面印痕,并分别设定其接触椭圆长半轴和接触迹线长度,对小轮共轭齿面进行抛物线修... 为提升高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的综合传动性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齿面主动设计技术的齿面接触迹线大倾斜设计方法。首先,预置多个接触迹线倾斜程度不同的齿面印痕,并分别设定其接触椭圆长半轴和接触迹线长度,对小轮共轭齿面进行抛物线修形,得到符合预置齿面参数的齿面;然后,结合齿面接触分析(TCA)和齿面承载接触分析(LTCA)技术,获得各齿面的传动误差幅值(ATE)、承载传动误差幅值(ALTE)、齿面载荷分布情况、齿根弯曲应力幅值及齿面闪温幅值,并分析接触迹线长度的变化对这些性能参数的影响;最后,选取一个最终的目标修形齿面,分析其综合性能,并与原始齿面作比较。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副齿数比为5∶75的高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在齿面接触迹线大倾斜情况下,接触迹线长度越长,齿面接触应力越小,齿根弯曲应力与齿面闪温也随之减小;目标齿面边缘接触情况减弱,齿根最大弯曲应力降低12.0%,接触应力分布更均匀,齿面最高闪温下降6.3%,胶合承载能力提升,修形后的目标齿面接触区性能更加优良,承载能力更好,且综合传动性能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减速比准双曲面齿轮 主动设计 修形 承载接触分析 承载传动误差 齿面闪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