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史互证视域下晚清驻藏大臣的咏藏诗探析
1
作者 杨茜雯 刘波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的统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往来频繁,良好密切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咏藏诗的繁荣。驻藏大臣作为清廷派往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长年累月驻扎在西藏,切身感受着西藏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晚清时期的瑞元、斌良、有泰、联豫等驻藏大臣将边地风情写进了自己的汉文诗歌里,一方面其文学创作完善了中国文学的地理版图,另一方面其咏藏诗又是晚清社会历史的反映,对研究晚清西藏多元主体的互动、多民族的交流等具有存史、补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藏大臣 晚清 咏藏诗:文史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莫西林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娜 赵永强 +2 位作者 何昆 张学敏 杨松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7-8,共2页
Amoxicillin is a kind of β-lactam antibacterial.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Recently,some products of amoxicillin were found to be unqualified in content and acidity.In this paper,the quality of amoxicillin wer... Amoxicillin is a kind of β-lactam antibacterial.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Recently,some products of amoxicillin were found to be unqualified in content and acidity.In this paper,the quality of amoxicillin were firstly analyzed by using FT-ICR-MS and FT-ICR-MS/MS method by comparing the accurate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of amoxicillin fragmentation and its accurate mas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XICILLIN FT-ICR-MS STRUCTURAL corrobo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 被引量:16
3
作者 纵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1,共9页
我国目前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是一种形式印证模式,这种模式以其他单个证据与口供印证,但并不能保证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反而强化了口供的中心地位,使非法口供更难以排除。因此,应当对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推理-印证证明模式,先... 我国目前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是一种形式印证模式,这种模式以其他单个证据与口供印证,但并不能保证事实认定的准确性,反而强化了口供的中心地位,使非法口供更难以排除。因此,应当对认罪案件的证明模式进行改造,构建推理-印证证明模式,先以口供之外的其他证据进行证据推理,再以得出的推理结论与口供进行综合审查,最终认定案件事实。这样可以在证据审查中不再绝对依赖口供,促进准确审查单个证据的客观真实性,避免错误认定案件事实。为此,应当改进单个证据的审查方法,在简易程序中进行有效的举证质证,并提高法官的证据推理和论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案件 形式印证模式 推理-印证模式 证据审查 法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约以治广”与“少即多”——中国传统艺术设计身份的评读与当代确证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玉康 潘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5-189,169,共6页
汉代设计思想中的许多命题,具有世界性价值,与西方现代设计或后现代设计思想命题相比,汉代设计命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文拟就汉代"守约以治广"与西方"少即多"两则设计命题进行一次微观比较设计学解读的尝试,以期... 汉代设计思想中的许多命题,具有世界性价值,与西方现代设计或后现代设计思想命题相比,汉代设计命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文拟就汉代"守约以治广"与西方"少即多"两则设计命题进行一次微观比较设计学解读的尝试,以期确证中国传统设计身份及其设计思想的超越性与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设计 “守约以治广” “少即多” 微观比较 设计思想 身份确证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与股利信息含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玉 李卓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6-122,共7页
2001年以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信息和股利信息是同时公布的,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信息含量,以及会计盈余信... 2001年以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信息和股利信息是同时公布的,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信息含量,以及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与股利信息含量的确证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现金股利的变动与股价变动正相关,股利信息具有信息含量;盈利信息与股利信息之间具有一定的确证效应,但投资者不能根据股利信息判断企业未来盈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盈余 现金股利 信息含量 确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与史学印证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龙宗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 中国史学一直有"孤证不立"的传统。陈寅恪提出并实践"诗史互证"研究方法,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下文物与传世史籍的互证。后又有"三重证据法""四重证据法"提出,以拓宽史料领域,增强史实客观性。多重证据法即互证法亦即印证法。它与兰克(L·V·Ranke)提出的"外证法"和"内证法"学理上一致。多重证据法"由一到多"的发展,体现出对印证广度与厚度的关注。而且多重证据法重视新证据的发现,在研究中,史学家已注意到历史证据的不同类型及其不同功用。不同证据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在法证据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史学的多重证据法与法证据学的印证证明方法相比较,共同之处表现在二者的证明目的、性质与对象以及对印证方法使用的基本方式具有相同性,参与印证的证据材料类型也具有相同性。但二者也有一定区别:包括印证材料的类型有别,印证证明的要求和标准不同,法学运用印证的广度与深度明显大于史学。为保证客观性,法学印证过程中运用的推论方法与阐释方法受较严格限制。法学与史学运用印证方法"和而不同",但亦可通过比较研究获得启迪,改善各自的证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学 法学 史学 多重证据法 印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西方知识论主流性观念的基础主义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嘉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3-98,共6页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独立于其他信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基础主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基础主义的理论有其合理性,这表现在基础信念是存在的,基础主义所论及的论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基本的信念或知识的确证方法。不过,基础主义有关"基础信念"的界定需要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主义 确证 基础信念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嵌套结构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福林 李淑萍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经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并没有揭示知识结构规律。为此,本文提出了仿生学演绎研究方法,由生命结构模型推理建立了知识嵌套结构模型。经实证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知识结构规律是知识嵌套结构规律,并推导出了知识管理的新思维与内容。该研究是现... 经分析发现目前研究并没有揭示知识结构规律。为此,本文提出了仿生学演绎研究方法,由生命结构模型推理建立了知识嵌套结构模型。经实证研究,该模型揭示了知识结构规律是知识嵌套结构规律,并推导出了知识管理的新思维与内容。该研究是现有成果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结构 嵌套结构 生命结构 仿生学演绎 实证案例 第三代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反思“印证证明模式”的另一种理论框架 被引量:15
9
作者 谢澍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7-200,共14页
“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的变量差异决定其在“作用维度”中呈现的作用效果,进而形塑出多样化的刑事司法实践样态。同时,通过“作用维度”可以连接理论与实践,其中作用效果的区别,... “作用维度”是描述、检验和反思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实践样态的切入角度,各模式的变量差异决定其在“作用维度”中呈现的作用效果,进而形塑出多样化的刑事司法实践样态。同时,通过“作用维度”可以连接理论与实践,其中作用效果的区别,正是界定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评价要素。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处于“经验-规范”“实体-程序”“知识-权力”“认知-行为”四重作用维度之中,以此为指引,“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是“印证证明模式”转型的基本方向。当前学界对于“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存在理论误读,需要结合“证明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的整体性”加以澄清,并在“作用维度”的理论框架中接纳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证明 证明模式 作用维度 评价要素 印证 刑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信会 张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141,共6页
当前补强证据规则已经具有不再局限于刑事法领域的整体意义和价值了,但学术界对补强规则所内含的基本内容之理解还极其混乱,并影响了对补强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制约补强规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补强规则理论依据的研究,直接影响对补强规则... 当前补强证据规则已经具有不再局限于刑事法领域的整体意义和价值了,但学术界对补强规则所内含的基本内容之理解还极其混乱,并影响了对补强规则的理解和执行,制约补强规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补强规则理论依据的研究,直接影响对补强规则之属性的理解,从而成为理解补强规则具体内容的基础。通过分析英美的具体补强证据规则,可以断言补强证据规则的依据都是特定的社会政策,社会政策可以为立法概括的属性,决定补强规则应当是证据能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强规则 理论基础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悖离与纠偏:“孤证不能定案”规则的实践性反思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金贵 夏睿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4,共11页
“孤证不能定案”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证明规则,其强调不能仅凭证据来源单一或数量单一的实质证据认定案件的定罪事实,该规则的理论型塑是基于认知论的原理和我国证据法理论的影响。但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悖离规范目的、不当适用的... “孤证不能定案”作为我国重要的司法证明规则,其强调不能仅凭证据来源单一或数量单一的实质证据认定案件的定罪事实,该规则的理论型塑是基于认知论的原理和我国证据法理论的影响。但该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悖离规范目的、不当适用的情况,包括“孤证”内涵的不当扩张并侵害无罪推定原则,规则的僵化适用导致印证的“形式化”,过度强调该规则而对证据的收集、适用产生了负面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传统司法证明理念和方式并不契合刑事诉讼事实认定机制、该规则规范结构存在局限性以及我国证据法程序性基础的支撑不足。对此应从树立“主客观平衡”的证明理念出发,完善该规则的适用原则和范围、确立以“实质证据+若干辅助证据”“实质证据+其他证明手段”的定案方式、强化诉讼程序对该规则适用的程序性支撑等三个维度进行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不能定案” 实质证据 司法证明 印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注杜诗》诠释方法略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润华 段海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 《钱注杜诗》是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的力作,他用诗史互证方法对杜诗做了深刻诠释,同时也开启了诗歌解释方法的新领域,但历来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钱注中的以史证诗与以诗证史两个方面,进一步挖掘《钱注杜诗》的价值,从而揭示它在杜诗学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注杜诗》 诠释方法 明末清初 诗歌批评 杜甫 史学 钱谦益 诗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在新药研究中应用的回顾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晓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40,共7页
回顾了质谱在新药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包括新药合成、化学结构确证、质量控制以及药物代谢物的鉴定等。综述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 ( Matrix-assistant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 回顾了质谱在新药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包括新药合成、化学结构确证、质量控制以及药物代谢物的鉴定等。综述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 ( Matrix-assistant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 TOFMS)、电喷雾电离质谱 ( Electrode spray ionization m ass spectrome-try,ESI-MS)等仪器及其联用技术在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 ,包括蛋白质组学、肽图谱、氨基酸序列、核苷酸分析等方面的进展 ,展望了质谱在未来生命科学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学 新药研究 药物合成 结构确证 药物代谢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视野下的炎帝研究与其给出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立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25,共6页
1、中国考古学者的编史倾向使其对炎帝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著,但考察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确证”为炎帝的遗物,仅是根据某些考古理论与材料提出种种假设,以考古学为基础重建的“古史... 1、中国考古学者的编史倾向使其对炎帝问题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著,但考察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提供任何可以“确证”为炎帝的遗物,仅是根据某些考古理论与材料提出种种假设,以考古学为基础重建的“古史”目前还看不出多少“史”的意味。2、历史学界关于炎帝也提出了多种看法,彼此之间争论不休,稍作分析即可看出也都是因为对待材料与证据的态度不同引出的。3、依据现代历史观念,不是所有资料全都可以成为历史证据的,只有那些能“确证”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述与文物才具备历史证据的资格。重新检视目前已有的历史观,即历史真实如何可能或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才是解决相关研究出现混乱与矛盾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研究 文献记载 考古资料 确证 历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陈寅恪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解读及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士礼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80-186,共7页
如果参照时段理论将史实分为"具体史实""一般史实""抽象史实"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陈寅恪运用文学作品对上述三类史实进行的考证与解读,呈现出的是一个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的过程。就某种层面而言,从史实... 如果参照时段理论将史实分为"具体史实""一般史实""抽象史实"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陈寅恪运用文学作品对上述三类史实进行的考证与解读,呈现出的是一个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的过程。就某种层面而言,从史实考证到心史诠释是陈氏史学研究特色最突出的呈现,它既显示了文学作品史料价值层次性与多样性,同时也是陈寅恪史学研究从对历史表象的考证还原到历史内蕴的深刻阐发历程的集中呈现。此外,历史现实层面的史实还原与精神层面的内蕴阐发构成了历史学求真维度的两个基本面相,陈寅恪的从史实求证到心史阐发的研究工作正是对历史学求真维度的全面观照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史实考证 心史诠释 诗史互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7,共7页
回顾二十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期和快速发展期等二个阶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还要在蓬勃发展的轨迹上继续发展。加强比较文学基础理论的修养、加强中日两国文学交流关系的研究、运用... 回顾二十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摸索期和快速发展期等二个阶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展望二十一世纪,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还要在蓬勃发展的轨迹上继续发展。加强比较文学基础理论的修养、加强中日两国文学交流关系的研究、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寻求中国、日本、东亚乃至人类的共同课题,是我们今后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比较文学 原典实证研究 比较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与求证:实证史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路径——揭示汉藏历史新面貌的唐代吐蕃研究
17
作者 徐君 林冠群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3,共9页
林冠群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质疑和求证,使唐代吐蕃史研究中很多无人碰触或者学界视为当然却错误的认识得以不断更正,众多史实得以澄清;使唐代吐蕃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不仅轮廓清晰,更变得生动鲜活。本文通过与林冠群访谈,就... 林冠群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质疑和求证,使唐代吐蕃史研究中很多无人碰触或者学界视为当然却错误的认识得以不断更正,众多史实得以澄清;使唐代吐蕃的政治、经济、外交等不仅轮廓清晰,更变得生动鲜活。本文通过与林冠群访谈,就其从对历史的质疑到多方考证、不迷信权威与传统观念、重视汉藏文文献互证、注重原始材料的比较分析、田野调查的治学门径和治学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呈现,同时也提出中国西藏、新疆、蒙古等边疆研究应纳入国家战略高度以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在大陆,应注重人才培养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藏文 互证 史学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问》简帛释证
18
作者 李永明 黄灵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凥安在"... 运用王国维先生"二重证据法",取上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简帛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释证《天问》原文及王逸章句。主要研究有:一、字义的释证,如利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郭店楚简》释证出"昆仑悬圃,其凥安在",一句中的"凥"应作"居"讲,而不是通常认为的作"尾闾"讲;二、文献的相互印证,如利用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中有关夏、商、周三代历史的内容,与《天问》中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三、文义的释证,如《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对"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一句的释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天问》 简帛文献 二重证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白的权重变化与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
19
作者 李树真 林和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国际趋势,在我国实现这种转向还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被告人自白具有两面性,自白的证据能力不能否定。在确认任意性自白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国际趋势,在我国实现这种转向还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被告人自白具有两面性,自白的证据能力不能否定。在确认任意性自白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进一步完善非法自白排除规则和自白补强规则,通过这些原则、规则和制度的配合与互动,促使刑事司法证明方式逐步由偏重被告人自白转向自白之外的物证和其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 证据规则 自白证据补强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比较文学学者的戈宝权
20
作者 张铁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戈宝权是我国著名的外国文学翻译家,也是卓有成就的比较文学学者。他具有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是我国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先驱,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外文学因缘》一书中。该书是一部注重考据的比较文学著作,堪称原典性实证研究的范例。
关键词 戈宝权 《中外文学因缘》 原典性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