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富丽 彭双云 +3 位作者 龚陆平 黄帮梅 马岽玲 朱紫怡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目的]以珠江源区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199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为加强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MSPA、... [目的]以珠江源区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199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为加强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MSPA、MCR和重力模型等方法,构建1990—2020年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曲靖市南部与文山州交界处生态源地集中分布,玉溪市西部、昆明市与曲靖市及红河州交界处、红河州南部及曲靖市东北部呈散落分布。1990—2020年,生态源地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2000年达到最大。2)综合阻力面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990—2020年高阻力区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3)1990年和2000年识别出55条生态廊道,2010年和2020年减少至45条。重要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曲靖市、玉溪市和红河州交界处等生态敏感区。4)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结构与河流走向一致,但受人类活动影响,南盘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脆弱。[结论]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是影响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关键生态源地保护、生态廊道修复与建设、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以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喀斯特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生态敏感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珠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林场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
作者 王朝远 陶韬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214-216,共3页
国有林场生态修复工程是维护生态安全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典型国有林场为例,构建多维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经济价值量化、生态功能对比和服务价值计算等方法,系统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系统服... 国有林场生态修复工程是维护生态安全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典型国有林场为例,构建多维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经济价值量化、生态功能对比和服务价值计算等方法,系统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经生态修复后,研究区域碳固定服务价值年均增加32.5%,水源涵养服务价值提升27.8%,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改善18.6%。不同修复模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显著差异,综合生态修复模式的服务价值显著高于单一修复模式。研究还发现,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能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能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国有林场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登成 王中敏 +2 位作者 李亚俊 樊皓 刘扬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9-297,共9页
河流岸线是构成河流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影响,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受到破坏,为精准开展河流岸线修复,亟需制定有针对性的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河流岸线的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在... 河流岸线是构成河流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影响,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受到破坏,为精准开展河流岸线修复,亟需制定有针对性的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河流岸线的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水利、生态环境、海洋等行业有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经过初步梳理和综合遴选筛选了河流岸线生态功能评价指标;综合相关技术规范以及研究成果,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效用赋值,并制定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结果表明:1)河流岸线可分为生态保护型岸线与生态修复型岸线,前者可细分为植被良好型、沙漠型以及岩石型3类,后者可细分为堤防型、农田型、村落型、养殖塘型、城镇型、河口型以及复合型7类。河流岸线具有防洪、控制侵蚀、保护水质、生物栖息、景观功能5项生态服务功能。2)构建的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中目标层为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准则层为河流岸线所具备的5项生态服务功能,指标层包括防洪达标率、堤防安全、植被覆盖率、岸坡稳定性、排污口布局合理程度、生态缓冲带状况、生物多样性指数、植物群落状况、水鸟状况、景观生态价值、景观舒适度11项评价指标,对各项指标根据总体评价进行五级效能赋值。3)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多属性效用理论计算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综合指数,将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划分为优、良、中、差、极差5个等级,以评价河流岸线生态服务功能状况。研究可为识别河流岸线生态问题、评估河流岸线生态修复成效、健全河流岸线管理长效机制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岸线 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多属性效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核算的滇池环湖湿地综合效能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晨羽 赵思劼 +1 位作者 姜妮 曾思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079,共9页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水质净化、蓄水调洪、固碳释氧及气候调节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潜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削减滇池入湖污染的重要措施,环湖湿地是滇池水环境治理重要建设工程之一,具有改善滇池水质进而提升水环境价值...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水质净化、蓄水调洪、固碳释氧及气候调节等多项生态服务功能,潜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作为削减滇池入湖污染的重要措施,环湖湿地是滇池水环境治理重要建设工程之一,具有改善滇池水质进而提升水环境价值量等作用.基于EFDC模型识别湿地的削减负荷与滇池水质的响应关系,可得到有、无湿地建设工程条件下滇池水质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污染-损失”模型计算滇池水质改善带来的水环境功能价值;进而从湿地本身及滇池两类对象的生态服务价值出发,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手段评估目前正在运行的11块环湖湿地的综合效能.结果表明:①湿地自身总价值量为24981.2×10^(4)元,对滇池价值的提升量为2450.4×10^(4)元.②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气候调节功能,该功能价值量最高的为东大河湿地,达8535.8×10^(4)元,旅游休闲、物质生产也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中占一定比例.③湿地综合效能的评价聚焦于湿地本身和滇池两类对象,其综合效能和单位面积综合效能排名有所差异.参评湿地中,东大河湿地的综合效能最好,新河湿地的单位面积综合效能最高,外海湿地的综合效能总体优于草海.鉴于此,未来可考虑扩大现有湿地规模,优化滇池周边湿地布局,并与其他工程联合削减滇池入湖负荷,从而进一步提升环湖湿地的综合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 效能评估 EFDC模型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敏 刘学录 +3 位作者 郁文婷 张新宇 王鹏凯 孙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目的】识别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等级及其空间分布,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化模型法与NPP定量指标法,完成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形成不同重要性... 【目的】识别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等级及其空间分布,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化模型法与NPP定量指标法,完成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形成不同重要性等级分区。【结果】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总面积的52.56%,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生态极重要区和流域下游生态极敏感区,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为主导;生态敏感性类型以极敏感为主,土地沙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结论】庄浪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极高,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极重要,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国土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为耕地、建设用地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有序退出;生态修复的重点在于避免土地利用引起的土地沙化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敏感性评价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庄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
作者 王鹏翔 姜晓萱 +3 位作者 徐杨 王冬 霍军军 周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共11页
针对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模糊、生态效益价值难以量化等问题,以三峡工程为例,梳理现有生态效益研究,界定了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供给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4个方面提出水... 针对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模糊、生态效益价值难以量化等问题,以三峡工程为例,梳理现有生态效益研究,界定了水电工程生态效益内涵。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供给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4个方面提出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框架,构建水电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针对不同效益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采取影子价格法等方法将其转换成可量化的经济价值数据。结果表明,三峡工程供给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1 047.83亿元,支持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200.74亿元,调节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833.8亿元,文化服务功能效益价值为195.56亿元,共计2 277.93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效益评价 三峡工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和重要性的阜平县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7
作者 郑鹏 尹海魁 +3 位作者 李新旺 刘琳洁 王树涛 许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 研究区选择太行山典型地段阜平县,依据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和方法划分。对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在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中,分布情况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敏感。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中重要性较低的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严重,重要性较高的地区位于银河自然保护区内以林地为主,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质量较高。基于地貌类型初步划分生态区为3个一级区;基于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结果,采用二维关联判断矩阵在初步分区的结果上进一步将生态功能区划分为6个二级区;采用面积占优法确定主导因素,进一步将阜平县划分为13个三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研究
8
作者 台辉 秦富仓 +3 位作者 张茂林 李龙 杨振奇 任小同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为评价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典型林果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服务状况,以陕西省永寿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涵养水源、抗侵蚀性等10个方面17个生态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 为评价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典型林果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服务状况,以陕西省永寿县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咨询、频度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包含涵养水源、抗侵蚀性等10个方面17个生态服务指标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模型,对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可得,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权重分别为0.6753、0.0715、0.2532,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是影响果园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度隶属度评价矩阵表明,林田灌水量、土壤侵蚀强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苹果产是影响果园生态功能服务状况主要影响因子。残塬沟壑区苹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指数0.5535,评价结果为Ⅲ等级。主要原因是人为干扰所致,导致林田施肥量过高,不合理经营导致土壤养分较低,根系土壤层含水率低,林分结构单一负离子浓度较低,导致了隶属度评价值较低。研究结果为残塬沟壑区林果经济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AHP 模糊度综合评价法 残塬沟壑区 苹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8
9
作者 刘兴元 龙瑞军 尚占环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7-174,共8页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是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牧民生活与草原文化传承的基础,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然而,草地日益退化导致的生态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保护与经济... 草地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是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牧民生活与草原文化传承的基础,具有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然而,草地日益退化导致的生态经济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保护与经济开发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没能充分体现出草地生态系统本质特征。因此,本研究以草地生态系统的"三生功能"为基础,综合考虑草地的地域和空间的异质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选择水源涵养、侵蚀控制、废物处理、滞留沙尘、生物多样性保护、养分循环、固定CO2、释放O2、消减SO2、畜牧生产、文化传承和休闲旅游12项贡献率较高的功能指标,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适宜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并以藏北高寒草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宁夏平原不同湿地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卜晓燕 米文宝 +1 位作者 许浩 董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8-244,共17页
通过市场价值法、碳税率法、影子工程法、发展阶段系数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参数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种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最终服务价值作为宁夏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并在景观分类的... 通过市场价值法、碳税率法、影子工程法、发展阶段系数法、旅行费用法和成果参数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4种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以最终服务价值作为宁夏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并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对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空间表达。结果表明:2014年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约为228.22×108元,占宁夏平原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中间服务价值为125.69×108元;单位面积湿地生态服务最终价值约为15.27×104元/hm^2,低于全球和全国湿地而高于西北内陆干旱区,显示出其特有的绿洲湿地特点;最终服务价值按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旅游休闲>提供水源>固碳释氧>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物质生产>净化水质>文化科研价值;从不同湿地类型最终服务价值来看,各湿地类型总价值为河流(136.82×108元)>沼泽(36.80×108元)>湖泊(32.56×108元)>人工湿地(22.04×108元),单位面积生态最终服务价值为河流(19.85×104元/hm^2)>人工湿地(12.42×104元/hm^2)>湖泊(11.07×104元/hm^2)>沼泽(11.02×104元/hm^2);宁夏平原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很大,河流、湖泊、沼泽湿地服务功能价值量均是平罗县最高,人工湿地服务价值量最高的是贺兰县,银川市西夏区和金凤区4类湿地的价值量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湿地 宁夏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1
作者 刘兴元 牟月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6-295,共10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 草地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生态系统格局、保护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畜牧业生产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基础。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对认识草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和生态资产增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总结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文献基础上,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内涵、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权衡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云成 刘昌明 于静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先后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垦.这些开垦基本上是开垦的天然湿地,从而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在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与耕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先后对三江平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开垦.这些开垦基本上是开垦的天然湿地,从而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在对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与耕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需要,该文对三江平原湿地保护与耕地开垦冲突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建议:①在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应坚决退耕还湿;②尽量使湿地集中连片,使其能发挥最大效益;③必要时应从流域层面考虑湿地的生态分水机制;④耕地开垦应严格控制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保护 耕地开垦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冲突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生态用地评价——以辽宁省大洼县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世东 慎利 王新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8-637,共10页
生态用地评价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根据研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生态保护要求,借助RS和GIS技术,在建立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 生态用地评价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根据研究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土地利用特点和生态保护要求,借助RS和GIS技术,在建立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从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2个方面选取合适的生态用地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合理划分评价单元,采用指数和法对辽宁省大洼县生态用地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洼县生态用地划分为禁止开发生态用地、限制开发生态用地和可适当开发生态用地3个类别。其中,禁止开发生态用地面积为14 695.97 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7.13%;限制开发生态用地面积为25 185.49 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46.50%;可适当开发生态用地面积为14 281.84 hm2,占生态用地总面积的26.37%。这3种生态用地类型有其自身特点,在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研究结果将为区域生态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与人地关系的改善以及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敏感性 评估 辽宁省大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华威 穆博 +2 位作者 康艳 何瑞珍 田国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8-842,849,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利用生态效益、美学质量、服务功能3个评价指标,构建公园绿地植物评价模型,并对郑州市3个综合性公园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实现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适用于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植物景观 生态效益 美学质量 服务功能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评估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3-862,共10页
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 提出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土地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方法。首先,在对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类型确定为9个大类,15个亚类,进而确定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基准生态服务价值。然后,选取自然、区位、人文3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北京市进行综合因素的生态环境评价并划分为4个生态分区,从而获得不同生态分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功能重要性程度,用各生态分区修订后的生态环境评价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修正,通过聚类的方法将北京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按生态服务价值大小划分为6类。最后,使用北京市1993,2001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估方法进行应用,得到3期土地利用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分布图和6类生态功能重要性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北京市生态服务价值和6类土地类型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北京市1993,2001,2007年生态服务总价值持续减少,各生态分区除了一个区是先增加后减少之外,其他区的生态服务价值都持续减少;2)土地利用生态功能重要性分类结果中,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山区,等级逐步降低,西北区的等级高于东南区;3)从1993年到2007年,一类、二类、六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增加,而三类、四类、五类类型的面积逐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综合评估 生态功能重要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璐 牟子平 +1 位作者 秦惠平 苏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9-186,共8页
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应的研究是将经济学融入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文章评估了吴中区太湖区及其下游各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界定了生态服务功能辐射类型,运用辐射模型、断裂点模型分析了吴中区太湖区对其下游各区的生态服务... 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辐射效应的研究是将经济学融入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文章评估了吴中区太湖区及其下游各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界定了生态服务功能辐射类型,运用辐射模型、断裂点模型分析了吴中区太湖区对其下游各区的生态服务功能辐射范围及辐射量,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计算了下游各区的生态补偿分担量。分析得出如下结果:吴中区太湖区及下游阳澄区、杭嘉湖区、浦东浦西区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84.9、63.7、61.0、50.7亿元/a,其中旅游功能和航运功能占最大比例;吴中区太湖区湿地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具有辐射效应,辐射价值总量为43.7亿元/a;下游阳澄区、杭嘉湖区、浦东浦西区各区对吴中区太湖区的生态补偿占比分别为18%、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辐射效应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生态功能区划探析——以中山市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媚珍 赵家敏 +1 位作者 冯荣光 吴华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估算了中山市2000—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以中山市2000、2005、2010年的节点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相关辅助资料,利用RS、GIS和SPSS等技术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引入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探讨了生态系统... 估算了中山市2000—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以中山市2000、2005、2010年的节点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借助相关辅助资料,利用RS、GIS和SPSS等技术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引入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序变化与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结果为重要生态指标,结合植被、地形和景观生态类型等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山市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区划.以生态建设为目标,将中山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区三大功能区,明确了各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为中山市今后各生态服务功能区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功能区划 中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堤岸的构建设计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睿珊 章家恩 +3 位作者 梁开明 赵本良 叶延琼 陈丽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3-181,共9页
河流堤岸是陆地和水体两大生态系统之间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生物迁移的廊道,对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可为人类提供持续、稳定的生态服务。文章对河流生态堤岸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总结提出... 河流堤岸是陆地和水体两大生态系统之间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生物迁移的廊道,对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可为人类提供持续、稳定的生态服务。文章对河流生态堤岸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总结提出了生态堤岸构建的一般技术流程,其中包括了5个基本环节,并需要从构建模式、功能作用、景观美学、产业发展、工程施工、可持续管理6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设计考虑。同时,概括了生态河堤的7类生态服务功能,并结合目前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对生态堤岸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出了相对应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堤岸 生态设计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道内流量的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代青 沈春颖 于国荣 《水利经济》 2019年第5期16-20,26,77,78,共8页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价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效开发利用河流水资源,基于河道内流量的特征和功能,揭示了河道内流量的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并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效用和功能,探讨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概念和分类;最后... 为了客观有效地评价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效开发利用河流水资源,基于河道内流量的特征和功能,揭示了河道内流量的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并根据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特征、效用和功能,探讨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概念和分类;最后,以河道内流量为量化指标,建立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介绍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价值量评价方法。研究成果以服务效应和评价模型方式揭示了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河道内流量之间的复杂函数关系,为河流管理部门高效开发利用和科学规划管理河流水资源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 生态系统 服务效应 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油松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耀 王乃江 +2 位作者 裴乔 白黎琼 张晓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81,共8页
以庆阳市25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辖区正宁县、合水县、庆城县等7县选取21块样地进行调查,从油松人工林涵养水源、固碳放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和游客游憩5种功能中筛选评价指标,结合调查数据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指... 以庆阳市25年生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辖区正宁县、合水县、庆城县等7县选取21块样地进行调查,从油松人工林涵养水源、固碳放氧、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产力和游客游憩5种功能中筛选评价指标,结合调查数据和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正态等距划分的方法,构建油松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模型,计算各样地的生态服务功能贡献率总分,将处于不同地区的油松林生态服务功能发挥划分为高效、较高效、中效、较低效和低效5个等级。确定了庆阳市油松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体系的14项评价指标,生态服务功能发挥重要程度为:水源涵养功能>固碳放氧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森林生产功能>游客游憩功能,油松人工林样地中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水平高效、较高效、中效、较低效和低效的样地所占比分别为0%、61.9%、38.1%、0%和0%,最好的地区是正宁县,最差的地区为镇原县。庆阳市油松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发挥比较一般,不同县区差异很大,造成的原因在于树种组成单一,林下植被盖度低,应采取相关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市 油松人工林 生态服务功能 评价体系 AH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