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内涵与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建华 鲍俊逸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高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评价存在内涵不清楚、特色不明显、价值导向不明确、分类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是应... 高校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单位,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评价存在内涵不清楚、特色不明显、价值导向不明确、分类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五唯”的顽瘴痼疾,建立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是应然的选择。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的建构应以中国特色高校分类评价驱动中国高校的分类发展为目标,以整体设计和关系性思维为指引;以中国式府学关系为基础,以政府评价为主导,以高校内部评价为主体,以社会评价为重要参考,政府评价、高校内部评价与社会评价协同共进;以分类评价、综合评价和增值评价为具体方法,基于赋权型评价、欣赏型评价和包容型评价等基本方略,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实现结果评价的改进、过程评价的强化,最终基于中国特色高校评价体系以高质量的高校评价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高校评价 评价体系 政府评价 高校内部评价 社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平 孙晓敬 曹明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生产力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但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准确把握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客观评价我国不同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水平,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TOPSIS法测算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探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关联特征,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差异性,运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研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科技创新力整体还不强,创新力指数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指数较高省份呈现“高-高”集聚特征,甘肃、海南、新疆、西藏等指数较低省份呈现“低-低”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域内差异较中部地区显著,东部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中部地区内部差异先增大后缩小,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有所增大;影响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力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经费投入等,且区域间投入存在明显差异,中部和西部地区投入不足,同时还受区域对外开放和技术需求等因素影响;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大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强度较大的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数、科技经费当年拨入、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当年拨入、信息化水平,且信息化水平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根据研究结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引,从创新投入、资源配置、资源共享、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力 高校科技创新力评价 影响因素 空间特征 TOPSIS法 空间自相关 泰尔指数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评估及时空特征
3
作者 王敏 李云 +1 位作者 刘莹莹 程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3,190,共9页
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进行精准识别和系统评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的... 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进行精准识别和系统评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为指引,结合水治理的行业特色和实际需求,从人口、经济、协调以及生态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式水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异质性特征较为显著,呈现出“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较低”的梯度格局,且区域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城镇化率、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人均综合用水量、总人口数、生态用水占比等指标与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关联程度最大。建议制定具有差异化、针对性、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增加生态用水投入量,中部区域可以通过优化人均综合用水量的方式提升水治理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为中国式水治理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水治理 时空特征 发展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强 赵灵翡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3,共12页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 “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基于政策导向性、系统性、质性与量化结合、针对性、中外融合等构建原则,本研究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8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LS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该指标体系的创建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聚焦人才培养,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国际化人才输出的主阵地;瞄准科技前沿,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协同创新的高地;推进海外引才,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优化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新渠道;强化贡献导向,将中外合作办学打造成支撑一流学科体系的新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双一流”建设 高校 高等教育国际化 办学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困境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务均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主动选择和推进的大学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国式”特征短期内推动了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却未能带来大学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学术文化网络是由塑造权力施展空间和治理... 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是中国作为发展型国家主动选择和推进的大学治理体系改革与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国式”特征短期内推动了大学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却未能带来大学治理能力的同步提升。学术文化网络是由塑造权力施展空间和治理效果的学术组织体系、权威关系以及相应的知识生产规则与文化观念等交织维系的关联网。包括国家权力、大学行政管理以及学术权威在内的多种权力因素都必须根植和互动于这一“文化网络”,才能形成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能力。国家基础权力通过制度化的有效渗入、柔性协商和激励互动等路径与基层学术组织特有的关系规则、文化认知及教师需求联结起来,即生长出“自下而上”的基础性治理能力,构成推进学术组织变革的领导力和权威力。G大学的个案调查与研究检证了上述理论预设和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特征 国家权力 基础能力 学术文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学校财务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涛 祝爱民 +1 位作者 于丽娟 陈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4期464-469,共6页
对高等学校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及时、准确地反馈财务信息.了解学校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根据高等学校财务评价的目的,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的规定,结合高等... 对高等学校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对于及时、准确地反馈财务信息.了解学校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根据高等学校财务评价的目的,按照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可行性的原则,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的规定,结合高等学校财务的特点,构建了一套能全面反映当前高等学校特点的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对指标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例证分析,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评价结果能够为各高校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财务绩效 财务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权治理评价、企业特征与成长性——基于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晓红 王小丁 曾江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4-51,共8页
债权治理处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内核,债权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重要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债权治理视角构建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评价指数,并籍此从偿债能力、债务融资、资产期限、债务期限四个基本纬... 债权治理处于公司治理体系的内核,债权治理评价是公司治理系列评价的重要受体。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债权治理视角构建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债权治理评价指数,并籍此从偿债能力、债务融资、资产期限、债务期限四个基本纬度以及不同企业特征因素等视角对205家中小上市公司样本进行治理状况实证研究。同时,结合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对两种评价指数进行综合相关性和回归研究。结果显示债权治理状况总体偏低,不同所有制下有较大差异,债权治理水平与公司成长性呈现倒U型关系。高偿债、低债务融资不利于公司成长,债务期限和资产期限结构的不平衡使其对成长性影响不显著。公司规模、质量和实际所得税率是影响债权治理水平和企业成长性的重要特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长性 债权治理评价指数 企业特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协调与建构--基于完善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视角 被引量:12
8
作者 常亮 李成恩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4,共7页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权力困境",建立以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支撑的权力协调机制,将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 建设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为破解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面临的"权力困境",建立以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支撑的权力协调机制,将是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以大学中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等权力要素为核心,重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权力运行的制度安排,并选择以"大学事务流"为串联和牵引,进而从认知、结构、机制和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以"三权三层三制约"为框架的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高校内部权力 协调机制 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的中国大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宋福进 胡薇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59,83,共6页
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除了论文总数、授予博士学位数等少数指标为数量指标与大学规模相关外,多数指标不依赖于大学规模,主要是衡量学校研究成果的产出质量,质量指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的大学比较分析,中国学科强... USNEWS全球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除了论文总数、授予博士学位数等少数指标为数量指标与大学规模相关外,多数指标不依赖于大学规模,主要是衡量学校研究成果的产出质量,质量指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的大学比较分析,中国学科强弱分布存在不均衡状态,工程、材料等8个学科领域已位居全球前10名;但在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领域仍十分薄弱。中国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与学校规模有关的指标排名已经居于全球前列,但表征质量、不依赖于学校规模的归一化引用影响指数、高被引论文比例等指标排名仍相对靠后。中国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并予以调整,建立有利于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全球大学排名 评价指标 中国大学 排名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小瑶 李学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0,共10页
国法与校规源于同一宪法规范基础,共同构成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据;国法可对高校自治行为的运作程序、资格限定等进行限制,但涉及其中的学术性判断事务则不应介入。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水平决定了合格型评估是指标体系... 国法与校规源于同一宪法规范基础,共同构成高校依法治校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据;国法可对高校自治行为的运作程序、资格限定等进行限制,但涉及其中的学术性判断事务则不应介入。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水平决定了合格型评估是指标体系适切的功能定位。高校依法治校所涉及的学术性关系、公法性关系、私法性关系构成了指标体系的实质内容。其中,学术性关系居于核心地位,其余两者居于辅助地位。合理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依法治校水平,而且有利于推进大学善治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评估指标体系 二元准据 合格型评估 学术性关系 公法性关系 私法性关系 大学善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理论建构与实践验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冯用军 赵雪 朱立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双一流"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科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新动力源,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举措。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基础,中国"双一流"战略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体系。科学界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对其进行客观分类和特征固化,进而合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并以中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样本对照标杆大学进行实践验证,既可以为党和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动态评估"双一流"战略建设进展提供参考借鉴,也可以为中国学界的理论话语逐步转化为世界性实践话语奠定前期基础,更可以为破解世界大学评价难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早日建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12
作者 尚洪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28,86,共7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经历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推进,从学界聚焦到进入国家政策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是根据本国...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经历了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零散探索走向系统推进,从学界聚焦到进入国家政策设计过程的三个阶段。作为"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是根据本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的过程,也是吸收和借鉴西方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优势的过程。今后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将确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的"嵌入式改革"模式,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权力的彰显形式,院校两级关系的改革将成为改革新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治理结构 现代大学制度 中国特色 嵌入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审视与集群化建设--基于新型举国体制的视角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继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53,共10页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 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探索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系,但实践中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元素”仍有不足。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化创造提供了依循。基于新型举国体制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需要在微观上为之提供合理的实践机制,而大学集群治理在价值导向、组织机制、治理主体、文化建构等各维度上集中反映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内在逻辑,因此是落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有效机制。这也意味着,探索实施大学集群治理是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模式的重要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举国体制 高等教育治理 大学集群治理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学智库:历史经纬与现实观照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田山俊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80,共8页
美国大学智库兴起于20世纪初,二战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美国智库的重要类型。美国大学智库的发展与成熟得益于其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以及大学母体在人才、学科和组织等方面所提供的学术支撑。独特的学术优势使美国大学智库在... 美国大学智库兴起于20世纪初,二战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美国智库的重要类型。美国大学智库的发展与成熟得益于其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以及大学母体在人才、学科和组织等方面所提供的学术支撑。独特的学术优势使美国大学智库在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方面具有了其他类型智库无法媲美的影响力,奠定了大学智库在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地位。以美国大学智库为参照,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方面,应着力凸显自身服务职能、保持相对独立,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坚持循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智库 政府“外脑”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文江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 "元治理"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耦合表现为国家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协同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体现"元治理"具有现实必要性,具体而言:坚持大学内外部贯通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逻辑起点;服务学术权力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基本内涵;遵守大学章程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依据;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是发挥"元治理"作用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元治理” 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明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3,74,共6页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后大众化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客观上要求探索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的善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基于多年的实践探索,对这一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性模式。该治理模式包含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是模式所遵循的思想观念基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及其文化思想观念系统;二是模式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操作维度,即旨在削弱大学过度行政化的大部制度、解放教师学术活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激发学生学术潜力的"十个一"教育养成制度;三是模式所彰显的中国大学未来发展的理想视域,即通过科学治理,大学的行政化和学术化两种矛盾终将获得和解,中国大学将会着眼于开放与共享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一体两翼之发展,成为它所属地区人们的精神家园,成为国际化大学社区中的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之道 大学治理模式 本土化 国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原则、路径与重点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艳丽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1期16-20,39,共6页
回顾现代大学制度从概念形成到上升为政府政策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为世界通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路径上自上而下为主导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内容上以大学"去行政化"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世界通例 中国特色 去行政化 内部结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愿景、任务与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绽蕊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0,共6页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愿景并不清晰,任务框架仍不够明确,在建设路径选择上仍未抓住根本问题。要建设功能强大、效率优化、声誉良好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制...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政策目标,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愿景并不清晰,任务框架仍不够明确,在建设路径选择上仍未抓住根本问题。要建设功能强大、效率优化、声誉良好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来源,应该着力完善大学分类治理制度,构建党委集体法人治理制度,进一步夯实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术治理,培育崇尚自律、自治和自由的大学学术共同体,以及重视对制度的系统性改革。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灵魂,用制度文化建设统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最为可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分类治理 党委集体法人治理 校长负责制 学术治理 制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学校的基本特征与走向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运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学校的基本特征与走向。其基本特征包括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结构上的深度嵌入、人事上的绝对领导、成员上的经常吐纳和体制上的有效保障。生成这些特征的基本历史脉络表现为大学文化的孕育与对大学文化...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学校的基本特征与走向。其基本特征包括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结构上的深度嵌入、人事上的绝对领导、成员上的经常吐纳和体制上的有效保障。生成这些特征的基本历史脉络表现为大学文化的孕育与对大学文化的塑造,革命党的品性与执政党的探索,历史文化的惯性与与时俱进的气魄。未来发展需要处理好领导与治理、核心与包容、坚持与改善这三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领导特征 大学领导 现代大学制度 治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效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为 蒋雨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判断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近些年,党中央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以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可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更应将一流的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努力。面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内涵、新要求,加之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高校不良风气滋生、社会非主流声音宣扬、媒体“碎片化”负面舆论营销诱导等各种新挑战,高等学校尤其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应紧紧把握“四新”,剖析时势,探究如何更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效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作为判断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重要参考手段,可见其对于新时代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价值。由此,笔者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以及教育环境五个维度阐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评价的意义,探讨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对象、方式方法以及评价主体四个层面为思路构建高校思政工作效能评价体系,为后期科学有效地评价高校思政工作效能,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思政工作效能 思政工作效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