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lligent prediction on air intake flow of spark ignition engine by a chaos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2
1
作者 LI Yue-lin LIU Bo-fu +3 位作者 WU Gang LIU Zhi-qiang DING Jing-feng ABUBAKAR Shit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687-2695,共9页
To ensure the control of the precision of air-fuel ratio(AFR)of port fuel injection(PFI)spark ignition(SI)engines,a chaos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predict the air intake flow of the engine.T... To ensure the control of the precision of air-fuel ratio(AFR)of port fuel injection(PFI)spark ignition(SI)engines,a chaos radial basis function(RBF)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predict the air intake flow of the engine.The data of air intake flow is proved to be multidimensionally nonlinear and chaotic.The RBF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train the reconstructed phase space of the data.The chaos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optimize the weights of output layer connection and the radial basis center of Gaussian function in hidden lay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Matlab/Simulink illustrate that the model has higher accurac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RBF model.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the mean relative error of the chaos RBF model can reach 0.0017 and 0.48,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ake air flow spark ignition engine CHAOS RBF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Space-t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 Method in Intake and Exhaust Flows of High Power Density Diesel Engine 被引量:2
2
作者 Guo-dong YOU Chun-long XU +2 位作者 Jun-feng XU Ming ZHU Zeng-quan W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171-175,共5页
A one-dimensional pipe flow model of single-cylinder diesel engine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ake and exhaust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in the condition of high power density(HPD).A space-lime co... A one-dimensional pipe flow model of single-cylinder diesel engine i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ake and exhaust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 engine in the condition of high power density(HPD).A space-lime conservation element and solution element(CE/SE)method is used to derive the discrete equations of the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 the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s.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diesel engine with speed of 2100 r/min are simulated.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The effect of increased power density on charging coefficient is analyzed using a validated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ging coefficient is slowl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in intake pressure,and is obviously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engine sp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密度柴油机 时空守恒元 排气流量 柴油发动机 应用 进气压力 偏微分方程 发动机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冷起动工况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
3
作者 黎一锴 刘昱辰 +3 位作者 陈宏宽 史中杰 薛泽锋 李向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0,共12页
为提升柴油机低温高海拔起动能力,考虑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沿程散热,提出了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柴油喷雾临界着火条件获得不同环境下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最低进气温度需求;其次,建立... 为提升柴油机低温高海拔起动能力,考虑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沿程散热,提出了一种具有环境适应性的柴油机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柴油喷雾临界着火条件获得不同环境下柴油机不同转速下的最低进气温度需求;其次,建立火焰预热塞下游进气管路理论散热模型,获得不同环境下火焰预热塞的最低预热温度;最后,计算得到柴油机不同环境下的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基于以上方法,对某V型6缸柴油机进行最小进气预热功率需求计算和试验验证,获得了柴油机随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进气预热功率MAP图。计算结果表明:平原0℃环境、启喷转速为300 r/min时,柴油机无需进气预热可成功起动。在相同环境温度下,进气预热功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海拔下,进气预热功率随环境温度增加整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但是由于环境温度低于−20℃时采用加温器辅助起动、进气道沿程热损失减少,导致−20℃条件进气预热功率高于−3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能极大改善缸内热力状态,降低缸内失火循环比例。同时,采用进气预热后,缸内喷油策略对缸内着火过程的影响敏感度降低。采用本文提出的最小进气预热功率匹配设计方法,在平原−43℃和5000 m海拔20℃条件下,柴油机均能成功起动,该结果可为柴油机冷启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冷起动 进气预热功率 缸内着火 高原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发动机侧向进水装置设计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霖 罗凯 +2 位作者 孔亮 李代金 柳俊斐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0,共8页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具有高能量、高比冲、结构简单、燃料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可用于水下超空泡航行器。由于发动机燃烧室内部工作压力约3 MPa,在40~75 m/s航速条件下外部海水总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液流无法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具有高能量、高比冲、结构简单、燃料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可用于水下超空泡航行器。由于发动机燃烧室内部工作压力约3 MPa,在40~75 m/s航速条件下外部海水总压低于发动机内部压力,液流无法进入发动机,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侧向进水增压系统构型,完成了侧向进水流道的参数化设计以及增压泵设计,通过CFD数值仿真预测了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对增压系统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装置总扬程与设计值相对偏差低于5%,系统可将来流总压提高约4.9 MPa,出口总压达到5.6 MPa,能实现金属水燃料冲压发动机在航速50 m/s时稳定工作。研究成果对水冲压发动机的侧向进水增压泵装置性能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水燃料发动机 增压系统 进水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柴油机气道结构参数对气道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包广元 张韦 +2 位作者 何超 王东鸽 李加强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为提升车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性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及气道偏转角对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道结构参数按照对涡流比和进气量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气... 为提升车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的性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系统研究了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及气道偏转角对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气道结构参数按照对涡流比和进气量的影响权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螺旋室高度、气道偏心距、气道偏转角。当螺旋室高度为5.04 mm而气道偏心距为2.82 mm时,涡流比达到最大值2.102。当螺旋室高度为5.04 mm,气道偏转角为-5.2°时,进气量达到最大值0.715 g。通过多项式逼近算法,建立了涡流比模型和进气量模型。这两个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拟合度方面表现优异,涡流比与进气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4和0.05,拟合优度分别为0.95和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螺旋进气道 结构参数 灰色关联分析 多项式逼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排气系统结构参数对发动机工作不均匀性的影响
6
作者 梁文威 唐元元 +1 位作者 邝文涛 张琦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5,共6页
进排气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发动机进排气管道结构对发动机气缸主要性能均匀性的影响,对建立的发动机一维模型进行关于管道结构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进气管长度... 进排气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发动机进排气管道结构对发动机气缸主要性能均匀性的影响,对建立的发动机一维模型进行关于管道结构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进气管长度变化会引起气缸最大压力、排气温度、平均有效压力(IMEP)和制动比油耗(BSFC)出现不均匀现象;当进气管径差值为6 mm时,各性能参数不均匀性达到最大;进气总管长度增加时,气缸最大压力和排气温度的不均匀度几乎保持不变,而BSFC不均匀度则有所增加;进气总管直径增加会引起气缸IMEP和BSFC出现不均匀现象。排气管长增加及管径增大时,气缸不均匀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排气总管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气缸工作不均匀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性能 进排气系统 不均匀现象 建模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隙进气流化对密相粉末输运流态及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高仕林 张海滨 白博峰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9,共14页
气力辅助粉末密相输送是粉末发动机燃料的重要供给方式,粉末燃料的输送特性直接影响粉末颗粒的点火及燃烧性能。本文针对粉末密相气力输送过程,围绕环隙进气影响下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OpenFOAM构建了气相... 气力辅助粉末密相输送是粉末发动机燃料的重要供给方式,粉末燃料的输送特性直接影响粉末颗粒的点火及燃烧性能。本文针对粉末密相气力输送过程,围绕环隙进气影响下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基于OpenFOAM构建了气相大涡模拟的双流体(TFM)模型,实现对粉末输送两相流过程的准确解析。发现在环隙进气作用下的密相粉末输运存在五种特征流态,查清了惯性、环隙进气等因素对流态转变的影响规律。得到不同流态对应的粉末质量流率波动特性,发现段塞流相对波动率最大可达90%。此外,获得了宽参数范围下的流态分布图和对应的粉末质量流率波动规律,得到不同环隙进气速度和输运结构对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状态的影响机制。发现环隙进气速度的增大能够有效抑制流率波动,在本文研究工况范围内输运稳定性提升了3倍;而喉部面积与输运稳定性成反比。本研究系统地阐明了环隙进气结构下稠密气固两相流出流状态演变规律及关键因素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发动机 密相粉末输送 双流体模型 环隙进气 特征流态 质量流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特性测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霄 沈天荣 +2 位作者 潘英 郭佳男 任智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I0001,共8页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 在现代战斗机进气道相关试验中,受低速辅助进气门打开和隐身大S弯管道、大迎角侧滑角飞行姿态等复杂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畸变较大,不同测耙数量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国内外对进气道出口流场稳态畸变的测量及计算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测耙数量对进气道稳态畸变测量影响的全面对比研究。本文采用测耙测量进气道大压力梯度区和低压区并计算其稳态畸变,针对进气道风洞试验、全尺寸进发联合台架试验和进发匹配试飞,对常用的6支耙和8支耙形式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形状复杂的战斗机进气道而言,进气道出口流场的测试需要尽可能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特别是舰载战斗机在舰面环境下,受舰首来流及偏流板反射等因素影响,进气道流场更加复杂,且发动机工作在特殊加力状态,对进发匹配稳定性要求也更加苛刻,更有必要采用8支测耙的测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进发匹配 试飞测试 风洞试验 畸变 测耙 进发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增全 梁永森 +2 位作者 王文晓 李红 石达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5-72,共8页
为探究多种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基于进气口壁厚、进气口形状、进气口偏移量、进气口数量4种气口结构参数,开展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流扫气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进气结构通过影响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和流通阻力对综合性能产... 为探究多种进气结构对扫气性能的影响,基于进气口壁厚、进气口形状、进气口偏移量、进气口数量4种气口结构参数,开展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流扫气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的进气结构通过影响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和流通阻力对综合性能产生影响;通过改变进气结构的进气倾角、斜面长度、斜面宽度对进气气流的旋流强度进行调整;通过改变进气结构的进气倾角、总气口接触面对流通阻力产生影响;改变进气旋流强度可以调整扫气性能,改变进气流通阻力可以抑制废气回流。研究发现进气口壁厚为调节对置活塞二冲程柴油机扫气性能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柴油机 扫气性能 进气结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
10
作者 黄粉莲 周正伟 +3 位作者 朱玉 万明定 王正江 申立忠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260-3270,共11页
为改善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经济性及排放特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大负荷工况下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及进气门晚关(Late Intake Valve Closing,LIVC)对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 为改善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经济性及排放特性,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大负荷工况下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及进气门晚关(Late Intake Valve Closing,LIVC)对柴油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预喷时刻提前,缸压和放热率峰值降低,NO_(x)排放量降低,但预喷时刻过早导致缸内燃烧状况恶化,热效率下降。随着主喷时刻提前,缸压和放热率峰值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碳烟、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HC)和CO排放量先逐渐降低后略微升高,NO_(x)排放量先增多后减少;燃烧相位受主喷时刻的影响较大,合理调节主喷时刻可有效控制天然气/柴油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燃烧相位和污染物排放。随着EGR率增加,缸压及放热率峰值减小,缸内温度降低,燃烧相位推迟,有利于发动机向更高负荷范围拓展。当进气门晚关角度为0时,EGR率从32%增至48%,NO_(x)排放量下降66.21%;当EGR率大于40%后,碳烟、HC和CO排放量随EGR率增加而急剧升高。随着LIVC增大,缸压峰值和放热率峰值显著下降,指示热效率和NO_(x)排放量逐渐降低,碳烟、HC和CO排放量增加。在大负荷工况下,采用合适的主喷时刻、较小的LIVC耦合较低的EGR率可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维持NO_(x)排放量较低的同时能有效减少碳烟、HC和CO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排放 燃烧 喷油策略 废气再循环(EGR) 进气门晚关(LI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进气温度对稀薄燃烧稳定性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俊杰 王志刚 +3 位作者 薛亮 张韧 卫海桥 潘家营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稀薄燃烧稳定性是先进天然气发动机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探索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的方法,本文基于一台高压缩比单缸光学发动机,采用高速摄影和瞬态压力同步测量方法,研究了进气温度对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特... 稀薄燃烧稳定性是先进天然气发动机稳定高效清洁燃烧的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探索改善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性能的方法,本文基于一台高压缩比单缸光学发动机,采用高速摄影和瞬态压力同步测量方法,研究了进气温度对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量化了火焰发展演变与发动机性能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提高进气温度可以提升缸内压力和放热率峰值,进气温度从25℃到75℃,峰值压力从3.71 MPa提升至4.49 MPa,峰值放热率从57.17 J/(°CA)提升至64.36 J/(°CA),并且放热过程更为集中,同时结合发动机点火时刻,可进一步实现燃烧相位优化,降低传热损失;可视化燃烧图像显示,高进气温度条件下着火延迟期缩短,初始火焰尺寸增大,后期火焰传播更快,最大火焰传播速度提升至约10.6 m/s,同时火焰前锋趋于向四周传播,火焰形态对称性更好.此外,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视化图像来量化的已燃质量分数的经验准则来评价初期火焰发展特性,发现提升进气温度主要影响早期火焰发展规律,高进气温度下早期火焰循环变化系数从18.12%降低至7.86%,并且该持续期平均值从13.03°CA降低到了9.25°CA,从而减小了后期燃烧过程的差异,这是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稳定性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薄燃烧 光学发动机 进气温度 早期火焰发展 循环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缸发动机进气歧管热流道注射模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伟伟 肖国华 +2 位作者 徐生 王声杭 肖忠理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4,共7页
结合大型尺寸塑件发动机进气歧管批量生产需要,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专用塑料对其进行注射成型,材料中加纤质量分数为33%。模具使用一模一腔布局,模腔使用2个针阀式浇口进行浇注,相应的注塑工艺参数为模温70℃、注射压力100 MPa、充... 结合大型尺寸塑件发动机进气歧管批量生产需要,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专用塑料对其进行注射成型,材料中加纤质量分数为33%。模具使用一模一腔布局,模腔使用2个针阀式浇口进行浇注,相应的注塑工艺参数为模温70℃、注射压力100 MPa、充填时间5.5 s、保压压力50 MPa、保压时间11 s。针对塑件结构复杂、脱模困难问题,运用脱模方向集成设计方法设计了5个特殊脱模机构用于塑件的脱模;其中定模一侧布置3个联动式油缸驱动滑块斜抽芯机构,将斜向抽芯转化为水平侧抽芯,能有效减少斜抽芯机构件对模具厚度尺寸的要求;动模一侧布置的1个水平侧抽芯滑块机构和1个弯管抽芯机构,结合塑件弯管内壁的脱模采用分段抽芯脱模法进行设计,有效解决了塑件弯管内壁既有直线段又有弯管段而难以设计脱模机构的难题,保证了塑件自动化注塑生产的实现。结合弯管抽芯机构的动作需要,两板热流道模模架的开模由单次开模改进为两次开模,第二次开模使用油缸驱动动模板顶出而实现。塑件的顶出脱模借助两种油缸分两次实施顶出而实现。模具整体结构设计、机构配置合理,有较好的设计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缸发动机 进气歧管 聚酰胺 玻璃纤维 热流道 注塑模具设计 脱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起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月春 李志杰 +3 位作者 曾笑笑 史祥东 吴心波 李素婷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环境下难以形成足够浓度可燃混合气而导致的起动困难问题,从改善M100甲醇燃料雾化及提升混合气温度两方面开展了研究。采用空气辅助喷射器降低甲醇燃料喷雾粒径,促进其形成可燃混合气;采用进气加热方式将起动阶... 针对M100甲醇发动机低温环境下难以形成足够浓度可燃混合气而导致的起动困难问题,从改善M100甲醇燃料雾化及提升混合气温度两方面开展了研究。采用空气辅助喷射器降低甲醇燃料喷雾粒径,促进其形成可燃混合气;采用进气加热方式将起动阶段进入气缸的甲醇混合气加热,提高甲醇蒸发速度,加速低温下甲醇混合气浓度达到着火界限。试验结果表明:空气辅助喷射器对改善M100甲醇燃料发动机起动性能有利,比普通甲醇喷射器的极限起动温度降低10℃;进气加热可加速甲醇混合气形成;两种方案组合可实现环境温度5℃下缸内着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发动机 冷起动 混合气形成 进气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PC的电动复合增压柴油机进气压力控制
14
作者 王天翔 崔涛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彦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42-3653,共12页
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传统废气涡轮增压在低速区间存在滞后性。电动增压技术能有效弥补涡轮增压技术不足,但增加了控制自由度,电复合增压控制策略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涡轮增压技术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传统废气涡轮增压在低速区间存在滞后性。电动增压技术能有效弥补涡轮增压技术不足,但增加了控制自由度,电复合增压控制策略是保证其性能的关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电复合柴油机进气控制策略。基于电动增压器数学物理方程,建立了离散预测控制模型和涡轮增压状态观测器与流量观测器;通过联合仿真平台,对控制策略和控制参数进行标定验证;对比不同工况下MPC与传统PID控制效果以及抗电源电压扰动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所设计的观测器,控制算法能在不加装额外涡轮转速传感器的前提下,实现对进气压力的有效控制,最大稳态误差≤1%;能有效自适应正常工况下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响应特性,提高低速响应,起步工况下5.2 s内达到目标进气压比;与传统PID控制算法相比,具有更好抗干扰性和控制精度,动态误差降低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复合增压 进气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柴油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天然气管道本体及焊缝裂纹扩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瑕 谭旻倩 +1 位作者 张沁蕊 贾文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3-3073,共11页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然而管道钢本体及焊缝在渗氢后会因氢脆而裂纹扩展加剧。综述了不同氢分压、加载频率、残余应力等条件下,管道本体与焊缝渗氢后的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渗氢钢材的裂纹扩展机制,分... 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是实现大规模输氢的有效方式,然而管道钢本体及焊缝在渗氢后会因氢脆而裂纹扩展加剧。综述了不同氢分压、加载频率、残余应力等条件下,管道本体与焊缝渗氢后的裂纹扩展试验研究进展,总结了渗氢钢材的裂纹扩展机制,分析了钢材裂纹扩展的理论和唯象模型,介绍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在掺氢钢材裂纹扩展研究领域的应用。对照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后本体及焊缝的安全性管理需求,分析了试验、理论及数值模拟三方面研究在预测和防止管道裂纹扩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阐明了下一步研究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试验、理论及模拟三方面的协同研究方法,为维护掺氢天然气管道运行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掺氢天然气 氢脆 裂纹扩展 氢与材料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法的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优化研究
16
作者 徐照明 邓晰文 何述超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9-275,共7页
开展进气参数优化是改善柴油机“气油配合”状态,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关键。以1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实验数据搭建了柴油机GT-Power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最大扭矩工况点处,以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门... 开展进气参数优化是改善柴油机“气油配合”状态,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关键。以1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实验数据搭建了柴油机GT-Power一维性能仿真模型,在最大扭矩工况点处,以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门开启角、排气门开启角为变量进行单变量扫值,研究了扭矩和有效燃油消耗率随进气系统参数变化的规律。基于RSM法构建了扭矩和有效燃油消耗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得出了影响扭矩和有效燃油消耗率权重排序,开展了平衡最大扭矩和最低有效燃油消耗率的多目标优化,并得到了优化标定参数。实验结果显示:进气压力、进气温度、进气门开启角、排气门开启角分别为2.27 bar、369 K、459°CA、255°CA时,参数组合使得扭矩提升到311.08 N·m,较原机提升了6.51%;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到204.11 g/(kW·h),较原机降低了6.25%;最大气缸压力为154 bar,涡轮前排气温度为883 K,未超限制要求。这表明RSM法用于柴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协同优化是可行的,优化后达到了相应的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RSM法 进气系统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工程分层取水口控流平面钢闸门流激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井向阳 吴穹 +2 位作者 刘圣凡 傅兴安 林勇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142,共4页
随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调水工程分层取水口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在分层取水口闸门控流时闸后可能存在明流、淹没流等不同流态,导致闸门存在不同振动响应特性,需对各流态下的闸门安全进行评估。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闸门模态分析及流激振动试... 随国家水网工程建设,调水工程分层取水口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在分层取水口闸门控流时闸后可能存在明流、淹没流等不同流态,导致闸门存在不同振动响应特性,需对各流态下的闸门安全进行评估。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闸门模态分析及流激振动试验。结果表明,闸后明流、淹没流时振动各参数小于相应标准值;闸后有水跃拍打闸门底部时振动加速度偏大;通过减小过闸流量避开不良流态后振动加速度小于相应标准值。因水力因素导致的振动偏大可通过调度运行方式减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分层取水口 平面钢闸门 流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机车柴油机进气门失效分析
18
作者 耿曌杰 高玉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54-158,共5页
针对某型重载机车柴油机进气门服役过程中盘部掉块的失效事故,通过对失效进气门的宏观形态、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检验及分析,查明了进气门失效的原因,并阐述了失效机理。结果发现,裂纹起始于气门盘锥面,在落座应力及... 针对某型重载机车柴油机进气门服役过程中盘部掉块的失效事故,通过对失效进气门的宏观形态、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检验及分析,查明了进气门失效的原因,并阐述了失效机理。结果发现,裂纹起始于气门盘锥面,在落座应力及热应力的综合作用下扩展直至断裂;进气门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锻造流线均不符合技术要求,降低了进气门的热强性和承载能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应力峰值在气门盘锥面;由于进气门综合力学性能的下降,在循环交变应力的作用下,气门盘锥面产生掉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进气门 失效分析 有限元分析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GRNN的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预测研究
19
作者 陈侗 李岳林 +2 位作者 张五龙 谢清华 尹钰屹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62,共9页
针对过渡工况下汽油机进气流量预测难度较高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进气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SA算法对GRNN的平滑因子进行寻优辨识,并采用斯皮尔曼法和对比分析法提取模型的特征参数... 针对过渡工况下汽油机进气流量预测难度较高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进气流量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SSA算法对GRNN的平滑因子进行寻优辨识,并采用斯皮尔曼法和对比分析法提取模型的特征参数,以达到较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运用过渡工况进气流量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在加减速工况下,SSA-GRNN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相较于BP、RBF和GA-SVR进气流量预测模型,SSA-GRNN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更加适用于汽油机过渡工况进气流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麻雀搜索算法 寻优辨识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进气流量 过渡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PK车型后排轰鸣问题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景川 王军 +1 位作者 罗莹 戴春蕾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84-86,共3页
针对某PK车型后排轰鸣问题,分析车辆加速过程和怠速情况下的后排轰鸣,发现引发轰鸣的主要原因为进气系统进气气流激励和发动机的2阶激励。提出2种优化方案:一是提高空气滤清器支撑衬套的刚度,二是改善空滤出气管波纹段的轴向柔度。实验... 针对某PK车型后排轰鸣问题,分析车辆加速过程和怠速情况下的后排轰鸣,发现引发轰鸣的主要原因为进气系统进气气流激励和发动机的2阶激励。提出2种优化方案:一是提高空气滤清器支撑衬套的刚度,二是改善空滤出气管波纹段的轴向柔度。实验验证表明,优化后该车型在1850 r/min附近后排无明显轰鸣,有效降低了后排噪声,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排轰鸣 进气系统 空气滤清器 发动机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