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城市雨潮遭遇联合分布模拟与设计 被引量:25
1
作者 涂新军 杜奕良 +2 位作者 陈晓宏 柴苑苑 卿颖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8,共10页
滨海城市河流常常遭受暴雨和潮汐顶托双重影响导致洪涝灾害,需要重视雨潮遭遇联合分布模拟与设计。以深圳市西乡河为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超定量序列法(POT)两种选样方法,基于Copula方法模拟24 h暴雨遭遇日高潮位的联合分布特征,对... 滨海城市河流常常遭受暴雨和潮汐顶托双重影响导致洪涝灾害,需要重视雨潮遭遇联合分布模拟与设计。以深圳市西乡河为例,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超定量序列法(POT)两种选样方法,基于Copula方法模拟24 h暴雨遭遇日高潮位的联合分布特征,对比雨潮遭遇传统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差异,根据同频法和权函数法反推计算雨潮设计组合值。结果表明:雨潮边缘分布最优模型均为广义正态分布(GNO),不同选样方法雨量分布模型参数差异明显。雨潮之间呈现较弱的正相依性,Archimedean Copulas均能较好地模拟雨潮遭遇联合分布特征,最优模型为Gumbel-Hougaard Copula。同频法反推雨潮设计组合值,二次重现期雨量和潮位均大于传统联合重现期,POT选样的潮位大于AM。权函数法选出的雨潮设计组合值,偏重于较高的潮位,雨量设计值较小。当明确了选样方法、联合分布模型和重现期类型,给定联合重现期的雨潮设计组合值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若选择较大的雨量设计值,则潮位值变小,反之亦然。从防洪潮设计安全角度考虑,POT选样方法及二次重现期设计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潮遭遇 超定量序列法 COPULA函数 二次重现期 设计组合值 滨海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7月江淮流域一次暴雨的模拟诊断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少英 张述文 +1 位作者 邵毅 刘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8,共8页
利用WRF模式对2002年7月22—23日江淮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此次强降水落区,其中高低空急流耦合、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触发暴雨的产生并维持其... 利用WRF模式对2002年7月22—23日江淮地区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此次强降水落区,其中高低空急流耦合、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高低空配置触发暴雨的产生并维持其发展,而低空急流对此次暴雨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K指数分析发现暴雨区处于不稳定的高能区,垂直螺旋度垂直分布分析发现暴雨区上空底层呈正值、高层呈负值,螺旋度高低层耦合是触发、维持暴雨的动力机制;垂直螺旋度的水平分布分析发现垂直螺旋度中心的分布特征及其大小的变化对暴雨的落区、强度和降水系统的移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WRF数值模拟 高低空急流 K指数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与非暴雨演变过程的合成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晓容 张雪蓉 濮梅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9-209,共11页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类个例与切变线非暴雨类个例演变过程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形成暴雨切变线的演变历程中,存在南北风加强,切变线发展,且西南风急流引起的风速辐合加强了低空辐合。同时...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梅汛期江淮切变线暴雨类个例与切变线非暴雨类个例演变过程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形成暴雨切变线的演变历程中,存在南北风加强,切变线发展,且西南风急流引起的风速辐合加强了低空辐合。同时江苏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高低空急流相耦合,形成了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动力机制,降水过程中动力结构配置的演变特征十分鲜明。切变线南侧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水汽输送丰富,水汽辐合强烈,这些都有利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因为动力、热力条件强度的不同对应不同强度的降水,区域性大暴雨的动力系统比一般暴雨更深厚,不稳定条件更强,水汽输送也更充沛。而切变线非暴雨类中,高低空风场的配置不利于降水的增强。南北风增强不明显,切变线不能得到发展,同时其南侧西南风急流没有建立,风速辐合较弱。高空急流核远离江苏,江苏上空的辐散场很弱,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动力机制未能建立,动力结构的配置演变特征不明显。切变线南侧的热力不稳定度也不如暴雨类强,水汽的辐合较弱,不利于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切变线 高低空急流 非地转湿Q矢量 垂直螺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天气系统对昆仑山北坡一次罕见暴雨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俊兰 杨霞 施俊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2-1011,共10页
利用南疆塔里木盆地加密自动站数据、常规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预报初始场资料(空间分辨率0.125°×0.125°),针对2019年6月24-26日发生在昆仑山北坡罕见的暴... 利用南疆塔里木盆地加密自动站数据、常规地面观测和高空探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ECMWF模式预报初始场资料(空间分辨率0.125°×0.125°),针对2019年6月24-26日发生在昆仑山北坡罕见的暴雨过程,分析了南亚高压、高原低涡和切变线等高原天气系统对昆仑山北坡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出现在100 hPa南亚高压双体型转为青藏高压单体型的大尺度环流下,500 hPa中低纬呈“两高夹一低”经向环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不断西伸,外围偏南风盛行,伊朗高压东进加强,两高之间的高原切变线和低涡维持。500 hPa偏西和偏南两条水汽输送路径中,偏南水汽输送持续更长,偏南气流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至青藏高原和昆仑山脉,水汽辐合明显,暴雨出现在中层水汽输送和辐合的叠加区,水汽源地来源于孟加拉湾、里海和咸海,孟加拉湾水汽贡献更大。高空偏南暖湿气流沿低层“冷垫”爬升,有利于动力抬升并加剧垂直方向的冷暖交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压 昆仑山北坡暴雨 高原低涡和切变线 低层“冷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地多源数据监测评估暴雨对辽河洪涝灾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斌 王婷 +2 位作者 李雨鸿 李晶 李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综合利用气象数据、遥感影像与水文实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分析2019年“8·10”暴雨对辽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前后辽河流域河水宽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河面面积涨幅75.27%.在不同河段中、下游河水宽度变化较... 综合利用气象数据、遥感影像与水文实测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分析2019年“8·10”暴雨对辽河流域洪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前后辽河流域河水宽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河面面积涨幅75.27%.在不同河段中、下游河水宽度变化较大,辽河下游的鞍山市区无论是河面宽度还是河面面积增幅均最大,分别为1892.35%和703.88%.暴雨过后辽河水流量升高时,中游的河面宽度增幅较小,说明辽河中游抵抗暴雨的能力更强;淹没最多的土地类型为湿地,其次为耕地、林地和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遥感 辽河 暴雨 水流 水位 土地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廊坊市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6
作者 刘小雪 许敏 黄浩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利用2020年8月23—24日廊坊市降水实况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廊坊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是典型的低槽冷锋类暴雨,过程中行星尺度影响系统是南亚高压北侧... 利用2020年8月23—24日廊坊市降水实况资料、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对廊坊地区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是典型的低槽冷锋类暴雨,过程中行星尺度影响系统是南亚高压北侧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天气尺度影响系统为高空槽、低空低涡、切变线和冷锋等,中小尺度系统是较长时间维持的中尺度辐合线,高低空系统配合较好;低空辐合,高空强辐散,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配合良好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风切变,使得普通风暴发展成强风暴,最终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高空槽 低空切变 地面冷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德宏“7.5”特大洪涝与滇缅高压
7
作者 寸灿琼 鲁亚斌 +1 位作者 李娟 段丽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对2004年7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西部出现的突发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与滇缅高压的建立有关,滇缅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的存在和滇缅间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利用MICAPS系统资料对2004年7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西部出现的突发性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与滇缅高压的建立有关,滇缅高压西侧强西南气流的存在和滇缅间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位势不稳定能量;而高原高压的南压和西藏东部至川西T形切变槽的加深东南移,有利于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渗入。过程期间,物理量场表现出强水汽输送辐合及上升运动;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及特殊地形的综合作用激发出中α尺度降水云团,造成此次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滇缅高压 T形切变漕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