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SO_2 emission factors from copper smelting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艳 唐晓龙 +1 位作者 易红宏 马洁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742-748,共7页
Copper smelting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SO2 emission. It is important to quantify SO2 emissions from combustion sources for regulatory and control purposes in relation to air qua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2 emi... Copper smelting is a significant source of SO2 emission. It is important to quantify SO2 emissions from combustion sources for regulatory and control purposes in relation to air qua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2 emissions from copper smelting industry in Yurman Province, China, were examin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material balance and measu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confirm SO2 emission factors of copper smelting industry. Results show that SO2 emission factors for Isa system, side blown-continuous converting system (SB-CC), blast furnace-continuous converting systems (B-CC) and blast furnace-converter blowing (B-C) are 11.69-18.64, 62.44--101.4, 19.43-37.88 and 45.48-81.03 kg/t(blister copper), respectively. The comprehensive emission factor based on all smelting plants is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23-39.99 kg-SO2/t(blister copper) for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discharge coefficients of industrial pollutants in the First National General Survey of Pollution Sources and the emission factor of the total amount of major pollutan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emission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melting industry SO2 emission factors material balance measur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CC法吉林省畜禽养殖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2
作者 徐蔚 李京潞 +1 位作者 李嘉琦 韦春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0-76,共7页
采用IPCC系数法,分析吉林省自2000-2021年间畜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揭示,吉林省的畜牧业碳排放呈现出“钟”型波动,畜禽胃肠发酵过程产生的甲烷排放为最主要排放源,约占总排放量的56%;其次是畜禽粪便管理引起的氧化亚氮和甲烷... 采用IPCC系数法,分析吉林省自2000-2021年间畜禽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揭示,吉林省的畜牧业碳排放呈现出“钟”型波动,畜禽胃肠发酵过程产生的甲烷排放为最主要排放源,约占总排放量的56%;其次是畜禽粪便管理引起的氧化亚氮和甲烷排放。最后,进一步对2021年吉林省各市的碳排放量采用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长春市的畜禽碳排放量最高,达到229.12×10^(4)t CO_(2)-eq,而白山市的排放量最低,仅有18.88×10^(4)t CO_(2)-eq,表明吉林省畜禽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综上,研究为减少吉林省畜牧业的碳排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畜禽碳排放 时空分析 ipcc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3
作者 赵旭 孟亚娟 +3 位作者 张国柱 陶连金 任泽森 孙凯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利用地温能对地铁车站进行温度控制的新型能源地下结构。选取能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建设特点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划分,以排放因子法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施工的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 能源地铁车站是一种利用地温能对地铁车站进行温度控制的新型能源地下结构。选取能源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结合建设特点对其施工过程进行分部分项划分,以排放因子法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施工的能源地铁车站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某地铁车站为例,计算了地铁车站加设地源热泵的盐水管系统后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目前尚缺乏地下结构的碳排放细化计算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类似工程碳排放核算工作提供理论和计算参考,还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需求,对推动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因子法 能源地铁车站 盐水管 地源热泵 物化阶段 分部分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三省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田露 廖紫铃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9,共7页
畜牧业生产活动中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全球人类活动碳排放量的18%左右,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关键影响。该文对东北三省2000-2021年的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用LMDI分解法从五个方面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农... 畜牧业生产活动中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占全球人类活动碳排放量的18%左右,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关键影响。该文对东北三省2000-2021年的畜牧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用LMDI分解法从五个方面揭示了畜牧业碳排放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素对东北三省畜牧业碳排放量是正向促进作用,畜牧业产出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人口因素对东北三省畜牧业碳排放是负向驱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碳排放量 影响因素 LMDI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碳排放核算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可昀 张宁 +3 位作者 赵乐 赵成 李嘉宇 唐诚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首先,从研究对象和核算边界两方面界定了碳排放核算范围;其次,梳理了关键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活动,研究了工程前期数据受限情况下的活动量获取与转换方式,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碳排放核算模型;最后,面向某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基于在初设阶段的有限数据源,核算了7种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导线、杆塔材料和变压器是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应聚焦这3类设备在原材料与制造工艺方面的碳排放,推进电力设备与材料的降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碳排放核算 输变电工程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CC方法的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成己 李艳春 +3 位作者 刘岑薇 王义祥 罗涛 黄毅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1077,共7页
农用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N_2O的排放量,分析不同排放源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当地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2010年... 农用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N_2O的排放量,分析不同排放源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当地低碳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福建省农业活动N_2O排放总量分别为3.41万、3.35万和3.29万t,2015年和2010年分别比2005年减少3.52%和1.76%;与2005年相比,2015年和2010年农用地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1.67%和1.00%,畜禽养殖的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16.67%和7.14%。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农用地N_2O排放受作物品种、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田间管理措施以及人口因素等影响,其减排的关键是减少氮肥施用量;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N_2O排放量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改良畜禽品种,改进动物饲养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技术,从源头上实现畜牧业的清洁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N2O排放 ipcc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CC方法的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估算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成己 李艳春 +2 位作者 刘岑薇 王义祥 黄毅斌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2期16-22,71,共8页
稻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提出符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和2010年... 稻田和畜禽养殖是农业领域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活动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提出符合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采用IPCC方法,以2005年为基准年,估算了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结果表明: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分别为39.75万t和32.74万t,2010年比2005年减少17.64%。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甲烷排放减少17.37%,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减少31.59%,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增加1.11%。与2005年相比,2010年稻田面积减少及动物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是农业活动甲烷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稻田甲烷排放受水稻品种、土壤条件、水分状况、施肥管理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可从上述途径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和减少畜禽养殖甲烷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改良畜禽品种、改进动物饲养和畜禽排泄物处理技术,提高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福建省农业活动甲烷排放控制政策、降低农业活动甲烷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活动 甲烷排放 ipcc方法 不确定性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8
作者 于跃 苏晴 +3 位作者 王晓萌 徐雪梅 陈虹 韩建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4,共7页
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油气行业甲烷监测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比分析监测方法,总结了船载走航监测、飞机巡航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针对我国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方案及核算方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出开展典型海洋油气平... 梳理了国内外海洋油气行业甲烷监测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对比分析监测方法,总结了船载走航监测、飞机巡航监测及卫星遥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针对我国海洋油气平台甲烷监测方案及核算方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出开展典型海洋油气平台甲烷船载走航试点监测、拓展推动“海空一体”甲烷监测技术应用,以及构建海洋油气平台甲烷逸散监测体系等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 甲烷监测 核算方法 排放因子 温室气体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因子法的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过程碳排放核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提 吴震 +2 位作者 陈聪 陈桓 周宏扬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 变电站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碳排放不断放大,其碳排放计算对把握碳排放趋势、发展低碳电网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为此,针对典型500 kV变电站建设工程,根据碳排放源将其建设过程分为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核算其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在建设过程中生产阶段碳排放贡献度最大,材料生产和设备生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0%和37%;运输阶段和施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量仅占其总排放量的3%。通过对碳排放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变电站的建设规模和站址地形地质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最后,根据变电站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对变电站碳减排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建设 碳排放 碳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关联因素下电力系统源荷碳排放责任分配方案
10
作者 赵海锟 常喜强 +1 位作者 樊茂 田易之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合理分配碳排放责任,在兼顾公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分摊结果的激励范围,对推动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多方碳排责任,在采用碳流追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负荷跟随特性并建立机组碳排评级系数,构建双向分摊因子,实现火电-负荷... 合理分配碳排放责任,在兼顾公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分摊结果的激励范围,对推动电力系统低碳化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多方碳排责任,在采用碳流追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虑负荷跟随特性并建立机组碳排评级系数,构建双向分摊因子,实现火电-负荷预估碳排的双向分摊,并根据出力偏差对应的碳排边际贡献量,采用Shapley值法,得到新能源机组的碳排责任量化结果。结果表明:对比固定系数法的分摊结果,考虑多关联要素的分配方案客观反映出个体的实际状况,明确了火电、负荷间的碳排贡献差异性,解决了新能源隐含碳排放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责任 电力系统 碳流追踪 双向分摊因子 SHAPLEY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11
作者 胡月琪 张玉召 +1 位作者 邓璐媛 刘传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 铁路物流中心是多式联运立体网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货运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对铁路物流中心运营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并提出针对性减排策略,从而更好地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环保优势。首先,从铁路物流中心内部货物周转的角度出发,对铁路物流中心主要作业内容进行梳理,划分碳排放的计算范围,得出铁路物流中心碳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分析铁路物流中心不同设备设施的作业方式,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对不同能源类型的作业设备进行分类后归纳计算。其次,以某二级铁路物流中心为例,定量计算其2021年运营时产生的碳排放量为15.16万t。结果表明,水平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占运营阶段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次为装卸搬运设备,固定设备占比最少。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柴油与电力消耗,其中柴油占比51%,电力占比49%。最后,基于计算结果,进一步研究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分别讨论增加电力机车投入比例、减少电力碳排放系数与提升装卸搬运设备运行效率的减排效果。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增加电力机车的投入比例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铁路物流中心早日实现低碳运营的重要手段。未来,铁路物流中心可从改善能源运用结构、优化设备工作时长等方面减少其碳排放,推动铁路物流中心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碳排放计算 铁路物流中心 碳排放因子法 运营阶段 减排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排放因子法在渔业碳排放减排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逸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0期165-166,182,共3页
随着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遍关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渔业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IPCC排放因子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对渔业碳排放的减排评价结果,应用IPCC... 随着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被普遍关注,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渔业的概念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已得到展开。本文简要介绍了IPCC排放因子法的理论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相关学者对渔业碳排放的减排评价结果,应用IPCC排放因子方法相应的计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进行差值比例对比分析。最后对渔业碳排放减排评价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我国减少渔业能源消耗、提高渔业的生产效率提供有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排放因子法 渔业碳排放 减排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分析——以广东某多层住宅为例
13
作者 郑煜川 黄祖坚 +1 位作者 罗皓 孙怡恒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63,共16页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 空心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产物,造成大量资源能源浪费,为探究空心村住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LCCE)特征,选择广东某典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开展案例研究。首先基于实际记录,通过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出该建筑LCCE总量为1077.95kgCO_(2)e/m^(2),隐含碳排放(ECE)和运行碳排放(OCE)分别占比63.34%和36.66%,与既有研究对比发现因为空心村建而不用或少用的特性使其ECE占比大幅高于其他住宅案例。统计表明ECE主要集中在地基与基础(24.28%)、主体结构(48.41%)和建筑装饰装修(24.2%)三部分。针对主体结构和建筑装饰部分进行优化设计,发现在理想条件下砖混结构和木质装饰的碳排放量最低,且不同装饰方案的碳排放差距最高达到6.8倍。进一步模拟表明增设光伏屋顶可减排65.01kgCO_(2)e/m^(2)。从政策和设计两个层面提出发展建议,为空心村住宅减排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空心村 建筑碳排放 隐含碳排放 运行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法 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奶牛养殖碳排放分析——以东营市为例
14
作者 杨艳芬 李阳 +2 位作者 燕慧 纪勇成 程国明 《中国乳业》 2025年第6期44-48,共5页
为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助力畜牧业碳减排,本文基于IPCC法,对东营市2014-2023年奶牛养殖环节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4-2023年,东营市奶牛养殖碳排放整体趋势与奶牛养殖量一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 为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奶牛养殖效率,助力畜牧业碳减排,本文基于IPCC法,对东营市2014-2023年奶牛养殖环节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4-2023年,东营市奶牛养殖碳排放整体趋势与奶牛养殖量一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随着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单位生鲜乳碳排放呈下降趋势,十年间下降幅度46.84%。奶牛养殖过程中,肠道发酵碳占比68.85%,粪便管理碳占比31.15%;排放的CH4碳占比85.05%,排放的N2O碳占比14.95%。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持续加强高产奶牛品种选育,提高奶牛单产水平;优化奶牛日粮配方,提高奶牛肠道发酵效率,降低肠道发酵CH4产生量;变废为宝,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粪污管理水平等碳减排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养殖 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ip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靶向激励的居民用电碳普惠套餐设计方法
15
作者 陈璐 郑天奥 +1 位作者 高辉 石家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5,224,共8页
建立公平合理的居民用电碳普惠机制是实现碳排感知和引导社会减碳的前提条件。在碳普惠套餐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计及居民差异用电特性,实现对居民碳峰谷时段用电的定向激励及引导。引入动态碳排因子,综合考虑碳配额、基础碳排量和奖惩碳... 建立公平合理的居民用电碳普惠机制是实现碳排感知和引导社会减碳的前提条件。在碳普惠套餐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计及居民差异用电特性,实现对居民碳峰谷时段用电的定向激励及引导。引入动态碳排因子,综合考虑碳配额、基础碳排量和奖惩碳排量,设计居民用电碳信用核算模型;考虑碳普惠套餐成本,以传统居民用电碳信用模型为参考,建立以碳信用偏差最小为目标的居民用电碳普惠套餐决策模型。结合基于碳排峰谷比的居民聚类结果,以5000户居民用电数据验证所提模型具有来源可溯、接受度强、成本可控、靶向激励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普惠 碳信用 动态碳排因子 特性挖掘 聚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16
作者 宋泰宇 邓青儿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 为助力我国桥梁工程实现低碳发展,对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和低碳性能评价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桥梁工程碳排量计算研究主要包括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和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2个方面,在单独桥梁的碳排量计算方面,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桥梁碳排量,桥梁碳排量主要来自建材生产和运维阶段,建材生产阶段碳排量主要来自混凝土和钢材;在不同桥梁的碳排量对比方面,明确了桥梁材料、结构形式等关键参数对桥梁全寿命周期碳排量的影响。桥梁低碳性能评价体系研究主要包括低碳性能评价方法和桥梁综合评价体系2个方面,在低碳性能评价方法方面,提出了多种基于权重体系的低碳性能评级和评分方法;在桥梁综合评价体系方面,初步建立了桥梁低碳性能与经济性、可靠性等其它性能指标的联系。针对4个方面的研究不足,应开展更多桥梁排放因子数据库和桥梁建造方式对碳排量影响的研究;应采用基于大数据的低碳性能评价方法,以避免权重体系带来的主观偏差;桥梁综合评价体系应将碳排放指标、环境成本、全寿命周期成本等考虑到桥梁方案设计和教育理念中,这也应作为桥梁工程碳排放研究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低碳发展 碳排量 排放因子法 全寿命周期 低碳性能指标 综合评价体系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6报告历史排放趋势和驱动因素核心结论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显春 戴瀚程 +6 位作者 顾佰和 黄晨 朱开伟 马啸天 闫洪硕 刘心远 朱衍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8-545,共8页
IPCC报告第三工作组中“历史排放趋势和驱动因素”章节是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2022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在简要回顾1850—2019年历史累计排放趋势后,主要分析了1990—2019年间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与驱动因素。相比于第... IPCC报告第三工作组中“历史排放趋势和驱动因素”章节是历次评估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2022年4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在简要回顾1850—2019年历史累计排放趋势后,主要分析了1990—2019年间温室气体排放趋势与驱动因素。相比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在历史排放趋势方面,AR6在时间尺度上重点分析2010—2019年的近期变化,在研究内容上更加突出1.5℃温控目标的重要性,强化了对土地利用变化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强调生产与消费视角下碳排放趋势及其区域演变趋势,探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碳排放的短期影响;在驱动因素方面,除了考虑全球和区域层面,还增加了基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等部门视角的经济驱动因素分解及地区间差异分析,系统体现全球、区域和部门三层次下驱动因素的异同,指出区域层面存在能源转型成效,肯定了现有气候政策对气候减缓的积极影响以及突出技术变革与创新对气候减缓的益处,明确了化石能源基础设施碳锁定效应的不利影响等。最后,结合本章节关键结论,评估了相关结论对中国低碳发展的可能影响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AR6 减缓气候变化 历史排放趋势 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工煤矿甲烷排放精准监测与核算 被引量:8
18
作者 解北京 李晓旭 +5 位作者 张景顺 栾铮 李军 陈伟 王兹尧 汤效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畜牧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畜牧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积极稳妥有序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和减少生产事故的安全效益。甲烷也是煤矿生产排放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目前对煤矿甲烷的排放监测及其在煤矿三维立体空间内的浓度分布研究将成为我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的重点,对煤矿企业更好顺应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山西某高瓦斯矿井、陕西某低瓦斯矿井进行甲烷排放监测核算,以固定监测、手工监测、无人机监测及矿后活动监测等方式研究我国高低瓦斯矿井甲烷分布,并对其甲烷排放量开展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Climate TRACE网站公布的山西某高瓦斯矿井、陕西某低瓦斯矿井2022年度甲烷排放量与实测法计算的结果差异较大,其中公布的某低瓦斯矿井年度甲烷排放量为实测法计算结果的10.92倍,自上而下的监测核算方法准确性不足,无法为碳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②矿后活动监测核算发现,采用IPCC缺省值计算的矿后活动甲烷排放量是实测法计算的3~5倍,且不同粒径和暴露时间下煤样反馈的矿后活动排放量差异较大。亟需一套统一精准的测试标准,为未来碳市场交易提供公平准确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甲烷排放 ipcc缺省值 精准监测核算 排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战平 刘世昊 +3 位作者 孙引浩 成涛 张玉伟 王军保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3-951,共9页
首先,梳理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的进展并进行探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与排放因子法,结合山岭隧道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碳排放来源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施工与运营阶段的计算边界;其次,强调碳排放... 首先,梳理山岭隧道碳排放核算研究的进展并进行探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与排放因子法,结合山岭隧道特点对其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碳排放来源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施工与运营阶段的计算边界;其次,强调碳排放核算过程中清单分析涉及到的碳排放因子与活动数据的获取方式与应用条件;然后,对核算结果的应用、不确定分析与碳排放预测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最后,指出当前山岭隧道碳排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碳排放核算 生命周期评价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舜尧 施泽明 +3 位作者 杨志斌 周亚龙 张富贵 彭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365,共12页
作为全球碳循环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在土壤碳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联动机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并因此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气源主要为微生物产甲烷活动和冻... 作为全球碳循环系统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在土壤碳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联动机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并因此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气源主要为微生物产甲烷活动和冻土层、天然气水合物中的气体释放作用,其中,微生物气源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冻土层和天然气水合物气源甲烷的排放研究目前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在影响因子方面,文献计量学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依次为土壤温度、湿度和水位条件、有机质含量、地表植被条件等,这些要素可以对甲烷产生、传输和氧化吸收等多个环节产生影响。模型计算法是当前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评估预测的主要方法,包括早期的统计计算模型和近年来出现的基于土壤甲烷排放成因机理的过程模型,相关计算结果有效地支撑了全球气候变化评估研究。通过对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当前对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气源和单因子影响作用认识较为明确,不同尺度的监测和评估方法也较为成熟。但是,对多气源作用下的冻土区土壤甲烷复合排放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冻土层和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释放方面,还缺少相关的定量计算研究。与此同时,在影响因子研究方面,也缺少多因素作用下的成因机理和驱动机制分析。因此,可以通过多方法、多因素综合监测研究,利用产甲烷微生物的元基因组分析、多气源土壤甲烷排放的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卫星遥感等大尺度观测结果,完善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过程模型。此外,作为全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区域碳循环系统的变化将对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青藏高原中纬度高原冻土区土壤甲烷排放的相关研究,为区域碳排放的定量评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区 土壤甲烷排放 气源 影响因子 监测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