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0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with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1
作者 Zhao Xun-wu Zheng Peng +3 位作者 Huang Zhi-jun Zeng Yue Adegoke E O Zhang Gui-xu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62-66,共5页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cardiomyocytes. Embryonic bodies (EB) were developed from mESC in suspension cultur...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cardiomyocytes. Embryonic bodies (EB) were developed from mESC in suspension culture,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EB 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were 10.9 mol. L-1 and 0.1 mg. mL-1 for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s, respectively. 50% of EB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developed to cardiomyocytes. In conclusion, rc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had strong ability to promote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10-9 mol. L-1 retinoic acid and 0.10 mg. mL-1 ascorbic acids were recommended to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S ceUs toward cardiomy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n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retinoic acid ascorb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and Gl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2
作者 Yawen Liao Peng Tang +5 位作者 Yao Zhang Zhanao Hu Yongning Zhang Shangbang Gao Qiang Zhang Ning W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3-163,共1页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otential choice of treatment.However,direct 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without scaffolds has yielded poor clinical outcome.Here we show a strategy of using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cultured within a silk fibroin(SF)based,three-dimensional scaffold with oriented channels by a directional temperature field freezing technique and lysophilization.We find that the ESCs maintained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ed in the scaffolds and the cells migrated fastest along the SF channels.SF scaffolds contributed to ESC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al and glial cell like cell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neural and glial cell markers MAP2 and GFAP were greatly elevated when retinoic acid was used as an inducing facto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may offer some hope in the future 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using SF scaffolds and E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GLIAL DIFFERENTIATION embryonic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ochemical mechanisms of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3
作者 Ning Wang(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rbana,IL US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13-13,共1页
Embryonic stem (ES) cell biology is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cell biology because of their pluripotent behavior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However,what maintains ES cell pluripotency and what trigger... Embryonic stem (ES) cell biology is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cell biology because of their pluripotent behavior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However,what maintains ES cell pluripotency and what triggers ES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stem Mechanochemical mechanisms of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s)——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4
4
作者 申红芬 姚志芳 +3 位作者 肖高芳 贾俊双 肖东 姚开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0-960,共11页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ic modification-free)iPS细胞的可行性与前景等方面对iPS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评述.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先后用4种基因将小鼠(2006年8月)和人(2007年11~12月)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此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iPS细胞的研究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和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再次成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ells)一样,iPS细胞在体内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进而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迄今,在体外已由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出功能性的多种成熟细胞.因此,iPS细胞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重编程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分化 细胞治疗 无遗传修饰的重编程方法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性干细胞概述及其在家畜上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佳美 黄永震 +8 位作者 高晨 李俊良 陈燕 朱波 张路培 王泽昭 高会江 李俊雅 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3-1483,共11页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例,对多能性干细胞的多能性状态及培养条件、鉴定方法进行概述,综述了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性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从ESC中筛选肝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治熹 邓小耿 +4 位作者 张杰 周嘉嘉 伍耀豪 谢平 邱荣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效果及对肝干细胞的筛选作用。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效果及对肝干细胞的筛选作用。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淤胆鼠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ALB和CK8/18免疫荧光染色,电镜检查和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结果:经初步诱导分化的ESC置于5%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培养,初期细胞生长受抑制,部分细胞坏死、凋亡并脱落。1周左右可见上皮样细胞集落呈优势生长。2周左右可见较多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H-CFU),大部分细胞分化为多角形的肝细胞样细胞,呈现较好的均质性,从中央到周边呈逐渐分化成熟的趋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LB和CK8/18表达;电镜检查可见与肝细胞相似的超微结构;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可见大量ICG阳性细胞,提示这些细胞具备部分肝细胞特性,且筛选诱导组IC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含淤胆血清的"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有效筛选出了具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移植 诱导分化 淤胆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转录组与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分析研究
8
作者 李林颖 蔡晓东 +7 位作者 童冉 杨晨 王志明 贺潇宇 马子越 张丰 李令杰 周君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403,共17页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成法诱导hESC分化成NPC,并收集这2个阶段的细胞;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鉴定细胞表型。应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检测并分析hESC和NP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应用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技术获取hESC和NPC的染色质可及性变化情况,并对差异的染色质开放区域进行基序富集分析以发现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最后对RNA-seq和ATAC-seq多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寻找体外神经早期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结果·RT-qPCR与IF均显示多能性标志物(NANOG、POU5F1)在hESC阶段表达量高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神经早期分化标志物(PAX6、SOX1、NES)在hESC阶段基本不表达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显著升高。RNA-seq分析结果显示,与hESC阶段相比,NPC阶段中有559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调,而365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NPC阶段上调的基因富集至神经发育相关的功能。ATAC-seq分析结果显示,共27491个基因组区域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染色质可及性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2381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增强,15110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减弱;基序富集分析揭示DLX1、LHX2等转录因子基因可能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和ATAC-seq的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NPC阶段高表达的重叠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神经分化后CTNND2、LHX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且相关基因区域染色质可及性也增加。PPI网络分析发现,PRKACA、CDH2、ERBB4等是下游候选基因。结论·利用hESC体外分化模型结合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及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规律;该过程中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色质可及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染色质可及性测序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诱导mE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相荣科 穆祥 +4 位作者 赵菊 吴波 刘笑然 张涛 高建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1-8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cells,mE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效果。试验以mESCs分化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添加淫羊藿苷10-6mol.L-1(ICA1)、10-7mol.L-1(ICA2)、10-8mol.L-1(ICA3)3... 本研究探讨了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cells,mE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效果。试验以mESCs分化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添加淫羊藿苷10-6mol.L-1(ICA1)、10-7mol.L-1(ICA2)、10-8mol.L-1(ICA3)3个剂量为试验组,对诱导后培养4周的mE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中肌动蛋白T(cTnT)的表达,并计算心肌样细胞分化率;采用RT-PCR鉴定诱导后mESCs中心肌特异性基因MLC-2v、α-MHC、β-MHC、Nkx2.5、GATA-4的表达。结果在诱导后细胞中有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表达;ICA2组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且诱导后细胞有心肌特异性基因MLC-2v、α-MHC、β-MHC、Nkx2.5、GATA-4表达。结果表明,ICA可在体外诱导mE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10-7mol.L-1ICA为最佳诱导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体外诱导 mescs 心肌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et-On系统构建稳定表达Pdx1的小鼠ESC细胞株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娃 夏忠胜 +3 位作者 于涛 倪楚燕 黎洁瑶 陈其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的:利用Tet-On系统构建稳定表达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框1(Pdx1)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Pdx1+定型内胚层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奠定了基础。方法:采用Tet-On系统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嘌呤霉素抗性的Pdx1过表达慢病毒载... 目的:利用Tet-On系统构建稳定表达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框1(Pdx1)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Pdx1+定型内胚层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奠定了基础。方法:采用Tet-On系统构建具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嘌呤霉素抗性的Pdx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感染胚胎干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ESC组)、空载慢病毒对照组(PDX1−ESC组)和Pdx1慢病毒转染组(PDX1+ES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多西环素(DOX)筛选后转染细胞的阳性率;检测Tet-On系统功能及Pd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转染细胞,构建稳定表达Pdx1基因的ESC株及阴性对照ESC株。结果:(1)DOX筛选后PDX1−ESC组的转染细胞阳性率为90.72%,PDX1+ESC组的转染细胞阳性率为94.01%。用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后PDX1−ESC组的转染细胞阳性率为97.84%,PDX1+ESC组为98.13%。(2)加入DOX后,PDX1−ESC组和PDX1+ESC组可见绿色荧光。PDX1+ESC组Pd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不加DOX,则3组细胞均未见绿色荧光,且Pdx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3)细胞株冻存3个月后复苏培养仍然存活,并受DOX调控。结论:利用Tet-On系统成功构建可诱导表达Pdx1的小鼠ESC株,为研究Pdx1+定型内胚层细胞向胰腺细胞分化提供了有效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On系统 胰十二指肠同源异形框1 胚胎干细胞 胰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G基因沉默诱导小鼠ESCs来源的EBs自发性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娜 韩雅玲 +3 位作者 田孝祥 李杰 彭程飞 闫承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74-1579,共6页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基因沉默诱导鼠源性胚胎干细胞(ESCs)来源的胚胎小体(EBs)自发性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pDS-shRNA-CREG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对照载体,感染鼠源性胚胎干细胞R1,筛选获得稳定的...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基因沉默诱导鼠源性胚胎干细胞(ESCs)来源的胚胎小体(EBs)自发性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pDS-shRNA-CREG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对照载体,感染鼠源性胚胎干细胞R1,筛选获得稳定的细胞克隆(R1-shCREG和R1-GFP);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株STO作为饲养细胞,进行R1、R1-shCREG和R1-GFP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3种ESCs的生长情况。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和小鼠心肌接种畸胎瘤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ESCs分化情况。当ESCs生长至亚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去除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并悬浮培养制备EBs。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3组EBs培养7 d时CREG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EBs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pDS-shRNA-CREG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及GFP的质粒载体转染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AKP染色证实R1、R1-GFP和R1-shCREG 3组ESCs均保持未分化状态。同时,体内和体外分化研究证实,R1和R1-GFP组细胞具有三胚层分化能力,小鼠心肌内注射的ESCs形成畸胎瘤组织;而R1-shCREG则不能够形成畸胎瘤类似物,细胞分化能力降低,且细胞死亡现象增加。培养7 d的R1-shCREG/EB组CREG蛋白表达量较R1/EB组和R1-GFP/EB组均降低;CREG的mRNA表达下降;而cleaved 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同时,R1-shCREG/EB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下调CREG表达可抑制ESCs分化,促进ESCs来源的EBs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A激活基因细胞阻遏子 胚胎干细胞 细胞凋亡 胚胎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技术在北京黑猪的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12
作者 杨靖辉 倪雪静 +3 位作者 胡鑫 路宇昊 路永强 曹素英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3期68-76,共9页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业的核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特别是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其育种工作具有示范意义。北...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业的核心,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特别是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其育种工作具有示范意义。北京黑猪是通过本地土猪与引入猪种杂交改良而成,兼具本地猪的抗逆性和外来猪的生长优势。该文以北京黑猪为例,探讨了胚胎干细胞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北京黑猪的培育历史、性状特征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并阐述了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潜力。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定向育种,有效保存种质资源,避免遗传偏差和基因污染。尽管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仍需解决社会接受度、技术人员需求等问题。总体而言,胚胎干细胞技术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黑猪 胚胎干细胞 种质资源 动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三种亚型基因敲除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杨淇 汤帅 +5 位作者 张林林 唐午阳 豆澳祥 张宇航 李丕顺 郑晓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AKT,又称为蛋白质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在细胞增殖和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KT有3种亚型:AKT1、AKT2和AKT3,这3种亚型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mESCs)多能性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KT... AKT,又称为蛋白质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在细胞增殖和代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AKT有3种亚型:AKT1、AKT2和AKT3,这3种亚型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mESCs)多能性和分化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KT亚型缺失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影响。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AKT的3种亚型基因敲除的细胞系,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qRT-PCR、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染色和RNA-seq对其表型和分子变化进行分析。Akt的3种亚型基因敲除的细胞系构建成功,Akt1和Akt2的缺失会抑制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增殖,Akt任意一种亚型的缺失不会影响多能性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但在拟胚体形成过程中,Akt的3种亚型的缺失均会影响3个胚层基因的mRNA水平表达。转录物组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mESCs相比,Akt1、Akt2和Akt3缺失后分别有995、547和429个差异表达基因(|log2FC|≧1,P<0.05),这3种亚型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存在部分重叠。综上,Akt的3种亚型的独立缺失不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干性的维持,但是他们对于分化至关重要。Akt的3种亚型可以共同调控基因的表达,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调控特异性。本研究为理解Akt的3种亚型在干细胞生物学中的独特和重叠作用提供了基础,突显了它们在维持干细胞功能和分化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AKT亚型 多能性 CRISPR/Cas9 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祝晋轩 巨向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3期63-70,共8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自我更新及无限分化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生殖细胞。目前,在人及鼠中已有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成熟精子以及卵母细胞的报道。该文系统总结了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自我更新及无限分化潜能,理论上可以分化为生殖细胞。目前,在人及鼠中已有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成熟精子以及卵母细胞的报道。该文系统总结了体外诱导ESCs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及诱导分化方法,并就目前国内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期望为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生殖细胞 诱导分化 定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浓度对oESC-like增值、凋亡、多能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周川 赵云程 +4 位作者 汪立芹 林嘉鹏 金贤华 张秀华 黄俊成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与增值、凋亡、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bFGF浓度可增强PCNA、Oct-4、Sox-2、Bax和Bcl-2的表达,同时使Bcl-2/Bax比值维持较稳定水平。结果表明提高bFGF浓度可增强oESC-like的增值能力和多能性,增强其抗凋亡... 使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与增值、凋亡、多能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bFGF浓度可增强PCNA、Oct-4、Sox-2、Bax和Bcl-2的表达,同时使Bcl-2/Bax比值维持较稳定水平。结果表明提高bFGF浓度可增强oESC-like的增值能力和多能性,增强其抗凋亡能力以适应长期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绵羊 多能性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J在hESCs定向心肌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16
作者 童珊珊 陈宇 +5 位作者 张宁坤 高连如 程涛 王泽 雷洪涛 李春花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38-1742,共5页
目的在人胚胎干细胞(h ESCs)定向心肌分化过程中,以中胚层阶段(d2)、心肌细胞起始分化阶段(d3)、心肌细胞后分化阶段(d7)为时间节点,探索APJ的表达特征。方法 h ESCs经单层培养后,应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定向诱导h E... 目的在人胚胎干细胞(h ESCs)定向心肌分化过程中,以中胚层阶段(d2)、心肌细胞起始分化阶段(d3)、心肌细胞后分化阶段(d7)为时间节点,探索APJ的表达特征。方法 h ESCs经单层培养后,应用化学成分明确的诱导分化培养基定向诱导h 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再于d2、d3、d7阶段分别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rachyury T、mesp1、Nkχ2.5与APJ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种标志物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诱导d7开始出现跳动的细胞,跳动细胞数量d7~d16逐渐增加,d16达高峰。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跳动的细胞心肌特异性标志物a-Actinin、c TNNT2表达阳性,并可见到明显的肌节及润盘结构;APJ在d2、d3、d7阶段分别与阶段特异性标志物Brachyury T、mesp1、Nkχ2.5共表达。3个阶段中APJ mRNA呈持续性表达,在中胚层起始时表达最高,中胚层后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APJ与代表h ESCs心肌分化过程中的阶段特异性标志物Brachyury T、mesp1、Nkχ2.5共表达,证实APJ在人心肌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持续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心脏祖细胞标志物 定向心肌分化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培养hESCs来源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的时空表达特点研究
17
作者 付彩云 曾玉晓 +4 位作者 黎其友 高笠雄 邹婷 黄厚斌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三维培养后形成的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表达的时空特性。方法 H1人胚胎干细胞行三维培养和神经诱导分化,在分化7、14、21、30、49、70、90 d固定组织并行免疫荧光鉴定检测... 目的研究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三维培养后形成的视杯样组织中c-kit和SSEA-4表达的时空特性。方法 H1人胚胎干细胞行三维培养和神经诱导分化,在分化7、14、21、30、49、70、90 d固定组织并行免疫荧光鉴定检测c-kit和SSEA-4的表达,同时在相应时间点将分化组织消化成单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验证。结果三维培养第14天可见Rax+视泡(optic vesicle,OV)样结构,第30天形成具有内层Pax6+、外层Mitf+的双层视杯样(optic cup,OC)结构,第90天可见部分Crx+细胞。c-kit主要表达于h ESCs来源OV状及OC状的神经上皮样结构中,SSEA-4早期均匀表达于整个组织,晚期则主要集中于周边部。c-kit+细胞比例呈先升高(P<0.01)后下降(P<0.01)趋势,并在分化14 d达40%的峰值。SSEA-4+细胞比例从分化0 d至70 d持续下降(P<0.01),直到90 d一直维持于该低水平。结论在三维培养h ESCs来源OV或OC状组织中,c-kit基因随诱导分化而激活,且主要表达于神经上皮层,呈先增高后下降趋势。SSEA-4早期高表达于整个组织,之后逐渐减少至周边部并维持于低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培养 视杯 C-KIT SSEA-4 胚胎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在肺纤维化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
18
作者 翁冬 王艳阳 +1 位作者 王诺鑫 何志旭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72-880,共9页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肺病,现有疗法仅能一定程度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纤维化进展乃至治愈该病。对比传统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多能干细胞衍生的模型和系统可以更好模拟纤维化生理特性及微环境,也可为后续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综述基于多能干细胞的PF模型与药物筛选系统的贡献以及治疗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 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胚胎干细胞诱导的拟胚体模型探究4种酚类抗氧化剂的发育毒性
19
作者 那迪热·尼加提 木拉提·居来提 胡博文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23,共12页
酚类抗氧化剂因为其低毒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小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其环境毒性风险也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对其发育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了4种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 酚类抗氧化剂因为其低毒以及对人体健康危害小等特点,在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随着其用量的增加,其环境毒性风险也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对其发育毒性效应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了4种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没食子酸丙酯(propyl gallate,PG)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并利用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拟胚体模型,探究了上述物质的发育毒性。实验中分别采用了1 nmol·L^(-1)、10 nmol·L^(-1)、100 nmol·L^(-1)的不同浓度上述污染物,分别在拟胚体的形成过程中全程暴露,并检测了拟胚体各胚层标志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反映上述抗氧化剂对拟胚体的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浓度下,BHA和BHT主要影响外胚层发育过程,TBHQ主要影响中胚层发育过程,而PG主要影响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发育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浓度的酚类抗氧化剂对胚胎发育过程中各胚层都有潜在的毒性效应,对其未来应用应当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抗氧化剂 胚胎干细胞 发育毒性 拟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巨核细胞衍生微囊泡促进血管新生
20
作者 唐轩 吴旭敏 +6 位作者 陈可一 胡亮 李基晟 刘传丽 覃金华 张博文 李艳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0-510,共11页
目的 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ESCs)来源巨核细胞(MKs)及其衍生微囊泡的制备体系,评价巨核细胞微囊泡(MKMPs)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1)干细胞来源MKs的制备:将hESCs接种于基质胶包被的培养板中,通过贴壁培养法进行诱导,添加第一阶段诱... 目的 建立人胚胎干细胞(hESCs)来源巨核细胞(MKs)及其衍生微囊泡的制备体系,评价巨核细胞微囊泡(MKMPs)对血管新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1)干细胞来源MKs的制备:将hESCs接种于基质胶包被的培养板中,通过贴壁培养法进行诱导,添加第一阶段诱导培养基培养2 d后将细胞诱导至中胚层祖细胞,添加第二阶段诱导培养基培养3 d后将细胞诱导至生血内皮/造血祖细胞。随后将细胞消化成单细胞并接种至低吸附孔板,通过悬浮培养再诱导8 d。通过细胞形态观察、流式分析各阶段特征分子标志物[hESCs:TRA-1-60、唾液酸糖脂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SSEA4);中胚层祖细胞:brachyury;生血内皮细胞/造血祖细胞:CD34、CD43;MKs:CD41a、CD42b],细胞免疫荧光染色β微管蛋白(β1-tubul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FLI1)、CD42鉴定MKs的特征蛋白;(2) MKMPs收集和验证:通过差速离心法收集MKMPs,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实验(NTA)检测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及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征蛋白CD41、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及CD9的表达水平;(3) MKMPs生物学功能分析:将MKMP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用CD41a-PE及CD34-APC抗体标记后进行孵育,结合活细胞成像观察培养3 h后细胞吞噬MKMPs的现象;以HUVECs为实验对象分别开展管腔形成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以血小板微囊泡(PMPs)作为阳性对照,评估MKMPs对内皮细胞迁移及血管新生的作用。实验分为未添加微囊泡组(0 mg·L^(-1),对照组)及添加不同浓度微囊泡组(1、5、10和20 mg·L^(-1),实验组),对细胞在基质胶内培养5 h后形成管腔的结点数量进行计数,并分析6 h细胞迁移率;ELISA检测微囊泡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 (1)流式检测结果表明分化前细胞表达多能性标志物SSEA4及TRA-1-60,诱导至第2 d的细胞表达中胚层祖细胞标志brachyury;诱导至第5 d的细胞表达生血内皮标志CD34和早期造血细胞标志物CD43;诱导至第13 d的细胞表达MKs标志物CD41a和CD42b。分化第13 d细胞表达MKs特征蛋白CD42、β1-tubulin、VWF及FLI1;(2) MKMPs具有典型双层膜状结构,NTA分析表明该囊泡粒径为(164.3±14.0) nm,且表达TSG101、CD9及CD41等标志蛋白;(3)荧光标记的MKMPs与HUVECs共培养3 h后,HUVECs能够摄取MKMPs;与对照组相比,添加MKMPs能够显著提高HUVECs的管腔形成能力及迁移能力,其中MKMPs 5 mg·L^(-1)处理促进管腔形成及细胞迁移能力最强,其促进细胞迁移及管腔形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5 mg·L^(-1)的PMPs处理组;与PMPs相比,MKMPs中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hESCs来源MKs具备产生微囊泡的能力,MKMPs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微囊泡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