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Induced with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1
作者 Zhao Xun-wu Zheng Peng +3 位作者 Huang Zhi-jun Zeng Yue Adegoke E O Zhang Gui-xu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5年第3期62-66,共5页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cardiomyocytes. Embryonic bodies (EB) were developed from mESC in suspension cultur...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effects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to cardiomyocytes. Embryonic bodies (EB) were developed from mESC in suspension culture,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entration of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EB 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were 10.9 mol. L-1 and 0.1 mg. mL-1 for re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s, respectively. 50% of EB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p〈0.05)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developed to cardiomyocytes. In conclusion, rctino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had strong ability to promote cardiomyocyt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10-9 mol. L-1 retinoic acid and 0.10 mg. mL-1 ascorbic acids were recommended to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mouse ES ceUs toward cardiomy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ryonic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retinoic acid ascorb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and Gl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2
作者 Yawen Liao Peng Tang +5 位作者 Yao Zhang Zhanao Hu Yongning Zhang Shangbang Gao Qiang Zhang Ning W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3-163,共1页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otential choice of treatment.However,direct 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without scaffolds has yielded poor clinical outcome.Here we show a strategy of using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cultured within a silk fibroin(SF)based,three-dimensional scaffold with oriented channels by a directional temperature field freezing technique and lysophilization.We find that the ESCs maintained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ed in the scaffolds and the cells migrated fastest along the SF channels.SF scaffolds contributed to ESC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al and glial cell like cell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neural and glial cell markers MAP2 and GFAP were greatly elevated when retinoic acid was used as an inducing facto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may offer some hope in the future 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using SF scaffolds and E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GLIAL DIFFERENTIATION embryonic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ochemical mechanisms of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3
作者 Ning Wang(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rbana,IL US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13-13,共1页
Embryonic stem (ES) cell biology is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cell biology because of their pluripotent behavior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However,what maintains ES cell pluripotency and what trigger... Embryonic stem (ES) cell biology is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in cell biology because of their pluripotent behavior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However,what maintains ES cell pluripotency and what triggers ES c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stem Mechanochemical mechanisms of embryonic stem cell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 cells)——现状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4
4
作者 申红芬 姚志芳 +3 位作者 肖高芳 贾俊双 肖东 姚开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0-960,共11页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 主要从iPS细胞发展历程、获得iPS细胞的几个关键步骤(如基因导入方式、诱导iPS细胞所需因子组合与小分子化合物运用和体细胞种类选择等)、病人或疾病特异性iPS细胞、iPS细胞体内外诱导分化与其衍生物的临床应用和制备无遗传修饰的(genetic modification-free)iPS细胞的可行性与前景等方面对iPS细胞最新研究进展做评述.日本和美国研究小组先后用4种基因将小鼠(2006年8月)和人(2007年11~12月)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此后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iPS细胞的研究和关注度呈爆炸式增长.体细胞重编程、去分化和多潜能干细胞来源等一系列热点问题再次成为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ells)一样,iPS细胞在体内可分化为3个胚层来源的所有细胞,进而参与形成机体所有组织和器官.迄今,在体外已由iPS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出功能性的多种成熟细胞.因此,iPS细胞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发现与评价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重编程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分化 细胞治疗 无遗传修饰的重编程方法 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敲除系统的胚胎干细胞基态多能性退出调控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5
作者 杨艺 阮艳 +3 位作者 张俊磊 田衍平 余梦 李红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23-2236,共14页
目的系统性鉴定调控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基态多能性退出的关键基因,为深入解析多能性状态转换及早期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提供新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Brie敲除文库感染Nanog-绿色荧光蛋白(Nanog-green fluores... 目的系统性鉴定调控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基态多能性退出的关键基因,为深入解析多能性状态转换及早期细胞命运决定机制提供新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Brie敲除文库感染Nanog-绿色荧光蛋白(Nanog-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Nanog-GFP)报告基因标记的ESC,在白血病抑制因子/血清(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serum,LIF/S)条件下持续培养14 d;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Nanog-GFP^(+)(基态)与Nanog-GFP^(-)(始发态)细胞群,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MAGeCK软件分析GFP^(-)/Input、GFP^(+)/Input与GFP^(+)/GFP^(-)组的差异基因,利用Metascape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筛选结果构建候选基因敲除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Nanog阳性率检测、克隆形成实验及分子标志物检测评估候选基因功能。结果在GFP^(+)/Input筛选中,鉴定出2921个负向变化基因(主要富集于RNA代谢、细胞周期等基础生命过程)和1393个正向变化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系统发育、糖代谢和脉管系统发育等过程)。在GFP^(-)/Input筛选中,鉴定到2765个负向变化基因(主要富集于RNA代谢、细胞周期等基础生命过程)和1303个正向变化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发育、细胞存活、内皮迁移等过程)。在GFP^(+)/GFP^(-)筛选中,鉴定出1001个负向变化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应激响应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抑制]和983个正向变化基因[主要参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fibroblast growth factor/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FGF/ERK)信号通路和糖代谢过程],其中不仅包括已知的多能性维持因子(如Nanog、Nr5a2、Klf2、Klf4)及多能性退出相关基因(如Gata6、Grb2、Zeb1、Fgfr1),还包括一些在基态多能性退出过程中功能尚未明确的基因(如Dmrt1、Rxra、Zbtb14和Tmem41b)。候选基因功能验证显示,瞬时敲除Dmrt1、Tmem41b和Hic2的ESC中Nano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表明这些基因可能抑制基态多能性退出。Dmrt1稳定敲除使ESC呈现更基态的表型,表现为克隆形态变紧密、呈穹隆状,未分化克隆比例增加(P<0.01),基态多能性标志基因(如Nanog、Nr5a2、Dppa3)表达上调(P<0.01),而始发态标志基因(如Fgf5、Lefty1、Dnmt3b)表达下调(P<0.01)。回复表达Dmrt1可逆转上述表型。结论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鉴定出调控ESC基态多能性退出的候选基因集,明确Dmrt1在促进ESC基态多能性退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胚胎干细胞 基态 始发态 多能性退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性干细胞概述及其在家畜上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佳美 黄永震 +8 位作者 高晨 李俊良 陈燕 朱波 张路培 王泽昭 高会江 李俊雅 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3-1483,共11页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 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力和分化成多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能力,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不仅具有基础理论意义,在家畜繁殖育种、生物医学、食品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为例,对多能性干细胞的多能性状态及培养条件、鉴定方法进行概述,综述了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家畜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性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1、Betacellulin、Activin A、bFGF和Nicotinamide联合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木潮 陈黎红 +1 位作者 徐明彤 程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否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方法】以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诱导E14.1小鼠ES细胞30d后,应用RT-PCR、DTZ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分化细胞胰岛素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用RIA法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分化细胞可检测到胰岛素mRNA表达,DTZ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13.6%±3.7%,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作用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分别为(0.04±0.01)ng/mL和(0.09±0.02)ng/mL。【结论】体外联合应用GLP-1、betacellulin、activinA、bFGF和nicotinamide5种生长因子能将小鼠ES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GLP-1 FGF 生长因子 胰岛素水平 干细胞分化 联合诱导 分化细胞 小鼠胚胎 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克隆小鼠ES细胞研究初报 被引量:7
8
作者 华进联 窦忠英 +2 位作者 李松 雷安民 杨春荣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4,29,共4页
自交配后 9.5~ 13.5 d小鼠胎儿生殖嵴 /腺或其类似物及周围组织 ,采用与其同源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分离克隆到具小鼠 ES细胞诸多特征的胚胎生殖细胞 ( EG细胞 )系。即具有连续传代的能力 ( 1例来自交配后 11.5 d胎儿类 ES细胞传... 自交配后 9.5~ 13.5 d小鼠胎儿生殖嵴 /腺或其类似物及周围组织 ,采用与其同源胎儿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方式分离克隆到具小鼠 ES细胞诸多特征的胚胎生殖细胞 ( EG细胞 )系。即具有连续传代的能力 ( 1例来自交配后 11.5 d胎儿类 ES细胞传至 10代 ) ,部分细胞集落呈典型鸟巢状结构 ,AP染色呈阳性 ,体外分化或延迟传代、堆叠培养具有分化形成类胚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或神经细胞等的能力。同样培养交配后 7.5~ 8.5 d和14.5~ 15 .5 d的小鼠胎儿 ,原代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继代培养未观察到类 ES细胞集落 ,16 .5~ 18.5 d小鼠胎儿原代培养未观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生殖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es细胞 小鼠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损伤大鼠海马后的分化及对学习记忆的改善 被引量:5
9
作者 唐军 徐海伟 +3 位作者 周光纪 范晓棠 李达兵 杨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海马损伤大鼠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无血清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单侧海马注射Aβ1-40损伤... 目的观察来源于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海马损伤大鼠后的存活、分化以及细胞移植对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无血清方法将表达绿色荧光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至单侧海马注射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注射处;免疫荧光双染观察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结果胚胎体在改良的N2选择性培养基生长5d后,90%以上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模型大鼠海马后神经前体细胞存活良好,EGFP荧光显示移植细胞呈集落生长,Cy3荧光显示大部分细胞分化为GFAP阳性细胞,移植区周围可见一定数量NF200阳性细胞,其中部分发出类似神经元的长突起。行为学结果显示移植大鼠记忆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Aβ1-40损伤模型大鼠海马后能有效存活,大部分移植细胞分化为胶质细胞,小部分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移植能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移植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爱军 黄锦桃 李海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表皮干细胞 定向分化 皮肤附属结构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NAT基因工程化ES细胞减少APP高表达PC12细胞Aβ的分泌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旋 徐海伟 +3 位作者 黎海蒂 范晓棠 曹娟 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 构建AANAT基因工程化的胚胎干细胞 ,并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外源性neo基因转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ES细胞转基因后筛选及增殖过程的培养。将pBK CMV AANAT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胚... 目的 构建AANAT基因工程化的胚胎干细胞 ,并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氏病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外源性neo基因转染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作为饲养层细胞用于ES细胞转基因后筛选及增殖过程的培养。将pBK CMV AANAT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 ,用RT PCR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 ,用此工程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培养APP过量表达的PC12细胞 ,观察 β淀粉样蛋白分泌情况。 结果 ①转入neo基因的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能很好维持ES细胞的未分化状态。②AANAT基因工程细胞培养液能减少 β淀粉样蛋白的分泌。③褪黑素能使PC12 APP细胞Aβ分泌明显减少。 结论 首次构建AANAT基因工程化的胚胎干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阿尔茨海默病 工程细胞 胚胎干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从ESC中筛选肝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治熹 邓小耿 +4 位作者 张杰 周嘉嘉 伍耀豪 谢平 邱荣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8-561,共4页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效果及对肝干细胞的筛选作用。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 目的:探讨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肝细胞分化的效果及对肝干细胞的筛选作用。方法:将小鼠ESC细胞系E14在无白血病抑制因子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自发分化为拟胚体,加入FGF-4和HGF初步诱导,然后置于5%淤胆鼠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周,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ALB和CK8/18免疫荧光染色,电镜检查和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结果:经初步诱导分化的ESC置于5%淤胆血清"病理微环境"筛选培养液中培养,初期细胞生长受抑制,部分细胞坏死、凋亡并脱落。1周左右可见上皮样细胞集落呈优势生长。2周左右可见较多肝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H-CFU),大部分细胞分化为多角形的肝细胞样细胞,呈现较好的均质性,从中央到周边呈逐渐分化成熟的趋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ALB和CK8/18表达;电镜检查可见与肝细胞相似的超微结构;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可见大量ICG阳性细胞,提示这些细胞具备部分肝细胞特性,且筛选诱导组IC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含淤胆血清的"病理微环境"培养体系从经FGF-4和HGF初步诱导的胚胎干细胞中有效筛选出了具有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肝细胞移植 诱导分化 淤胆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类真皮构成皮肤类似物的分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爱军 黄锦桃 李海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以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皮肤类似物,探讨其在皮下的分化潜能。【方法】Hoechst33342标记E14-ES细胞,经羊膜诱导4d后,形成表皮干细胞克隆,并以其作为种子细胞,取129胎鼠成纤维细胞与复合凝胶-明胶海绵复合,形成皮... 【目的】以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皮肤类似物,探讨其在皮下的分化潜能。【方法】Hoechst33342标记E14-ES细胞,经羊膜诱导4d后,形成表皮干细胞克隆,并以其作为种子细胞,取129胎鼠成纤维细胞与复合凝胶-明胶海绵复合,形成皮肤类似物,埋植于129小鼠皮下组织。术后2周、4周、6周、8周取材,做HE染色观察,β1整合素、CK15、CK19、CEA、CK18免疫组化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术后2周和4周,植块内可见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6周和8周后,可见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免疫双标结果显示,植入2周和4周,带有蓝色核标记的细胞形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CK19、CEA和CK18阳性,6周和8周后,HE染色中汗腺样结构呈CEA、CK18阳性。【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类真皮构建的皮肤类似物,在同种小鼠皮下有分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毛囊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细胞 表皮干细胞 皮肤附属结构 定向分化 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ig2对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Nesti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梦娇 王贝 +6 位作者 郭瑞 曲学彬 王会平 张强 董富兴 任传路 姚瑞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ESCs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和Olig2转染组,用含有RA、Purmorphamine、bF GF和P... 目的: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家族的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向神经前体细胞(NPCs)分化过程中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ESCs分为正常组、空载体组和Olig2转染组,用含有RA、Purmorphamine、bF GF和PDGF-AA的培养基将其诱导分化为NPCs;分别在诱导分化的第11 d和14 d,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神经前体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的表达情况。结果:经Olig2-GV218慢病毒转染后的mE SCs,Olig2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和空载体组明显增强;诱导分化后11 d,三组细胞Nestin蛋白表达无明显区别;14 d时,正常组和空载体组仍能检测到较高的Nestin蛋白表达,而Olig2转染组Nestin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mESCs向NPCs分化过程,过表达Olig2可降低Nestin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过表达 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的建株(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嘉晴 余伟华 +6 位作者 张秀明 彭延文 李伟强 陈蕊 余新炳 李树浓 项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建立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方法:收集3.5d.p.c.的囊胚,培养在预先铺有小鼠成纤维细胞(MEFs)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3-4d后,挑出内细胞团(ICM),消化后重新种到新鲜的有MEFS培养液中。等到有典型的ES样集落长出,即传... 目的:建立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方法:收集3.5d.p.c.的囊胚,培养在预先铺有小鼠成纤维细胞(MEFs)的高糖DMEM培养液中。3-4d后,挑出内细胞团(ICM),消化后重新种到新鲜的有MEFS培养液中。等到有典型的ES样集落长出,即传代以得到永久ES细胞系。通过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SSEA-1,Oct-4的表达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来鉴定ES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获得的两个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绝大多数细胞具有正常的核型(40,XY),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SSEA-1,Oct-4表达阳性,ES细胞注入SCID鼠后可获得来自3个胚层的组织。结论:建立了两株具有长期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C57BL/6J×129/J杂交小鼠ES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干细胞 杂交 es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胚注射转基因ES细胞制作嵌合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志新 刘宗平 +2 位作者 梁建兰 李善刚 陈学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的饲养层上培养并成功的维持了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系(S8),在此基础上,以S8为供体细胞,以远交系昆明白小鼠3.5d胚胎为受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的囊胚腔内,经过恢复培养,移植到... 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的饲养层上培养并成功的维持了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系(S8),在此基础上,以S8为供体细胞,以远交系昆明白小鼠3.5d胚胎为受体,通过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的囊胚腔内,经过恢复培养,移植到代孕鼠昆明白雌鼠的子宫中;后代在嵌合体出生一周后进行判定。本试验用8~13代的S8细胞共注射胚胎597枚,经1~3h恢复培养,有585枚胚胎重新具有膨大的囊胚腔,细胞轮廓分明,滋养层细胞间连接也清晰可见,胚胎成活率为97%;胚胎移植后,代孕母鼠共移植胚胎228枚,经17~19d的妊娠期后,产仔37只(2只死胎),产仔率为16%;有35只仔鼠(雄鼠18只,雌鼠17只)存活到可以判断毛色,共获得8只S8细胞毛色嵌合体小鼠,嵌合体的产生率为21.6%。结果表明用S8细胞经囊胚注射后能够获得嵌合体,并且嵌合体明显发生了性偏离现象。本试验为国内利用囊胚注射携带LacZ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获得嵌合体小鼠的首例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囊胚注射 LACZ基因 胚胎移植 嵌合体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类药物对体外诱导ES细胞分化为T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延文 徐霖 +3 位作者 张秀明 张嘉晴 李树浓 项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研究目前临床常用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胸腺肽,胸腺5肽和胸腺素α-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 【目的】研究目前临床常用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胸腺肽,胸腺5肽和胸腺素α-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向T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体外自然分化形成的类胚体(EB)中含有三胚层细胞的独特细胞环境,加入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多肽,体外诱导小鼠ESC向T淋巴细胞分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三种不同胸腺多肽的诱导下,不同时间点的小鼠ESC来源的细胞表面CD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相应时间点通过RT-PCR检测与T淋巴细胞发育密切相关的Notch信号分子的转录水平。【结果】在加入胸腺肽和胸腺素α1诱导的实验组,均有细胞表达CD3分子,CD3+细胞的百分比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而增多;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无CD3+细胞出现。加入胸腺素α1和胸腺肽的实验组,有Notch1及其配体delta-like-1和delta-like-4的转录;而加入胸腺五肽的实验组的细胞无Notch1及其配体转录。【结论】胸腺素α1或胸腺肽可能通过影响Notch1信号途径支持ES细胞向T细胞分化,而胸腺五肽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T淋巴细胞 胸腺5肽 胸腺素Α1 胸腺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ES细胞与EG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泽 贾青 +2 位作者 常万存 宋雪梅 于永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36-239,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哺乳动物ES细胞和EG细胞的研究概况 ,并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对于ES/EG细胞的饲养层制备、诱导分化、种系嵌合与成纤维细胞的冷冻保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ES细胞与EG细胞的共同特征及其起源的差异 ,指出EG细胞与ES... 综述了国内外对哺乳动物ES细胞和EG细胞的研究概况 ,并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对于ES/EG细胞的饲养层制备、诱导分化、种系嵌合与成纤维细胞的冷冻保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ES细胞与EG细胞的共同特征及其起源的差异 ,指出EG细胞与ES细胞相比 ,具有培养材料易获得、存在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胚胎干细胞 胚胎生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转录组与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分析研究
19
作者 李林颖 蔡晓东 +7 位作者 童冉 杨晨 王志明 贺潇宇 马子越 张丰 李令杰 周君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403,共17页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成法诱导hESC分化成NPC,并收集这2个阶段的细胞;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鉴定细胞表型。应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检测并分析hESC和NP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应用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技术获取hESC和NPC的染色质可及性变化情况,并对差异的染色质开放区域进行基序富集分析以发现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最后对RNA-seq和ATAC-seq多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寻找体外神经早期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结果·RT-qPCR与IF均显示多能性标志物(NANOG、POU5F1)在hESC阶段表达量高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神经早期分化标志物(PAX6、SOX1、NES)在hESC阶段基本不表达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显著升高。RNA-seq分析结果显示,与hESC阶段相比,NPC阶段中有559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调,而365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NPC阶段上调的基因富集至神经发育相关的功能。ATAC-seq分析结果显示,共27491个基因组区域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染色质可及性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2381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增强,15110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减弱;基序富集分析揭示DLX1、LHX2等转录因子基因可能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和ATAC-seq的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NPC阶段高表达的重叠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神经分化后CTNND2、LHX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且相关基因区域染色质可及性也增加。PPI网络分析发现,PRKACA、CDH2、ERBB4等是下游候选基因。结论·利用hESC体外分化模型结合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及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规律;该过程中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色质可及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染色质可及性测序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对MESPU35胚胎干细胞系神经定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秦茂林 蔡文琴 姚忠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53-656,共4页
目的 了解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对MESPU3 5胚胎干细胞系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 ,培养MESPU3 5细胞系 ,4 4+法诱导其神经定向分化。结果 相差显微镜观察RA诱导MESPU3 5细胞系出现神经样细胞拟胚体... 目的 了解维甲酸 (Retinoicacid ,RA)对MESPU3 5胚胎干细胞系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 ,培养MESPU3 5细胞系 ,4 4+法诱导其神经定向分化。结果 相差显微镜观察RA诱导MESPU3 5细胞系出现神经样细胞拟胚体百分率随分化时相点和RA浓度升高而升高 ,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分化的NF2 0 0和GFAP阳性细胞随分化时相点和RA浓度升高而增加 ,NF2 0 0阳性细胞由无突起变为多极细胞 ,GFAP阳性细胞突起由短变长 ,最后联结成网状。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的GFAP、NF2 0 0阳性细胞比例变化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相符。结论 RA诱导MESPU3 5细胞系神经定向分化的调节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模式进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