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7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L-53(Al)-NH_(2)membranes with high ion selectivity 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1
作者 Wenmin Li Zheng Liu +4 位作者 Xingya Li Rongqiang Fu Zhaoming Liu Tingting Xu Tongwen X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I0010,共8页
The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sodium(Na^(+))and lithium(Li^(+))from seawater and salt lakes is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ue to their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chemical industries.However,coexisting cations such as divale... The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sodium(Na^(+))and lithium(Li^(+))from seawater and salt lakes is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ue to their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chemical industries.However,coexisting cations such as divalent calcium(Ca^(2+))and magnesium(Mg^(2+))ions are at the subnanometer scale in diameter,similar to target monovalent ions,making ion separation a great challenge.Here,we propose a simple and fast secondary growth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L-53(Al)-NH_(2)membranes on the surface of anodic aluminum oxide.Such membranes contain angstrom-scale(~7Å)channels for the entrance of small monovalent ions and water molecules,endowing the selectivities for monovalent cations over divalent cations and water over salt molecules.The resulting high-connectivity MIL-53(Al)-NH_(2)membranes exhibit excellent ion separation performance(a selectivity of 121.42 for Na^(+)/Ca^(2+)and 93.81 for Li^(+)/Mg^(2+))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a water/salt selectivity of up to 5196).This work highlight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realizing ion separation and desalination in liqui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53(Al)-NH_(2) MEMBRANE ion selectivity desal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ULIC ENERGY RECOVERY FOR SWRO DESALINATION PLANTS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越 王世昌 徐世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水能 SWRO 海水反渗透性 能量回收 脱盐作用 脱盐车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案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航 赵月 +3 位作者 龚绪龙 万佳俊 郭慧 许书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3,共19页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滨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缺,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然而,现有针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综述研究多以物理、化学等基于学...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滨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缺,改良利用滨海盐碱地的需求日益迫切,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丰富。然而,现有针对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综述研究多以物理、化学等基于学科的分类方式划分改良技术,难以指导实际工程中改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因此,文章旨在系统梳理现有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总结更易于实践的技术分类方式,以指导实际工程应用。文章通过系统收集和筛选我国滨海盐碱地改良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对比和总结不同改良技术的优劣性及适用范围,依据其调控改良目标进行技术分类,并选取不同条件下高效改良方案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滨海盐碱地主要成因为成土盐分高、土壤理化性质差、毛细返盐作用强;(2)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可根据调控改良目标划分为淋滤除盐技术、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技术、抑制返盐技术、生物改良技术四类;(3)淋滤除盐与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技术在滨海地区应用最广泛,抑制返盐技术多用于高盐地区,生物改良技术应根据盐分水平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在轻度盐碱化土壤中,适宜种植耐盐作物从而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基于对改良技术的总结分析,文章提出了滨海盐碱地针对性改良技术体系构建、滨海盐碱土改良过程中水资源的高效与安全利用、加强多学科交叉的滨海盐碱地改良技术方法研究及滨海盐碱地改良的长效性管理等研究方向,以期为滨海盐碱地的高效治理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土壤盐碱化 脱盐技术 改良策略 水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系统水体中可培养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分析
4
作者 明红霞 刘军 +3 位作者 陈勇强 孟德龙 任恺佳 樊景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7-166,共10页
了解海水淡化全过程产水中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是控制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关键,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于膜面微生物,因此,为探究海水淡化系统中可培养微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及种群结构,以核电海水淡化厂全系统海水为研究对象,对冬季和夏... 了解海水淡化全过程产水中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是控制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关键,但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于膜面微生物,因此,为探究海水淡化系统中可培养微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及种群结构,以核电海水淡化厂全系统海水为研究对象,对冬季和夏季不同运行模式下多种微生物菌群以及化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淡化处理工艺的进行,异养微生物生物量整体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SRB)和真菌生物量在保安过滤器前呈下降趋势,但经过保安过滤器过滤后明显增加,分析与此采样点添加还原剂有关。夏季模式海水中的SRB生物量明显低于冬季模式。SRB在盐度较高的采样点生物量较低,在超滤和一级反渗透系统产水中呈现较高的生物量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SRB生物量与盐度、pH和DO浓度显著相关(P<0.05);铁细菌与异养细菌生物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水样中共分离出89株细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1.8%),优势菌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可能是造成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关键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可培养微生物 环境因子 生物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强化太阳能蒸馏池运行特性试验测试研究
5
作者 左潞 肖陈凯 +2 位作者 颜子阳 郭子楠 黄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732,共6页
为提升盘式太阳能蒸馏池的产水量,在蒸馏池内竖向设置气隙膜组件,提出一种膜蒸馏强化型的新型太阳能蒸馏池,并通过试验证实其技术可行性。测试表明,蒸馏池内竖向增设膜组件提高蒸馏池产水是可行的;膜蒸馏的单位面积小时产水量最少是盘式... 为提升盘式太阳能蒸馏池的产水量,在蒸馏池内竖向设置气隙膜组件,提出一种膜蒸馏强化型的新型太阳能蒸馏池,并通过试验证实其技术可行性。测试表明,蒸馏池内竖向增设膜组件提高蒸馏池产水是可行的;膜蒸馏的单位面积小时产水量最少是盘式的3.7倍,增设膜组件可提升蒸馏池产水微弱时期的产水量,实现昼夜连续性产水;新型膜蒸馏耦合太阳能蒸馏池运行1 d的日总产水量为1528 g,实际效率为21.5%,分别较同时测试得到的传统太阳能蒸馏池的提高11.6%和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海水淡化 蒸馏 气隙式膜组件 疏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条件优化及耐氯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恩华 刘杉 魏飞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187,共7页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脱盐性和高耐氯性的管式纳滤复合膜,以PET无纺布和HOP(PP+PE)无纺布为支撑层的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PES/PSA);研究了水相和有机相各组分浓度对于PES/PSA复合膜脱盐...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脱盐性和高耐氯性的管式纳滤复合膜,以PET无纺布和HOP(PP+PE)无纺布为支撑层的聚醚砜超滤膜为基膜,通过界面聚合技术制备聚醚砜/聚磺酰胺管式纳滤复合膜(PES/PSA);研究了水相和有机相各组分浓度对于PES/PSA复合膜脱盐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次氯酸钠(NaClO)浓度和时间下PES/PSA复合膜的耐氯性能。通过FT-IR、SEM对PES/PSA复合膜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水相中哌嗪(PIP)质量分数为0.8%、4-二甲氨基吡啶(DMAP)质量分数为0.01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为0.01%及有机相中均苯三磺酰氯(TSC)质量分数为0.05%、丙酮质量分数为3%时,制备的PES/PSA复合膜具有长期稳定的高脱盐性能;PES/PSA复合膜在pH=5.0、1000 mg/L活性氯处理24 h以及pH=5.0、不同质量浓度活性氯处理2 h的条件下,脱盐性能依然保持稳定,具有优异的耐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聚磺酰胺 管式纳滤 耐氯性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运行特性预测研究
7
作者 左潞 肖陈凯 +2 位作者 颜子阳 郭子楠 黄龙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8-886,共9页
为了模拟、预测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的运行特性,文章试验测试了其运行参数和产水数据。基于球体体心立方堆积铺层岩石技术,构建了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性能预测模型,研究了岩石参数对蒸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强化措施的产水增量... 为了模拟、预测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的运行特性,文章试验测试了其运行参数和产水数据。基于球体体心立方堆积铺层岩石技术,构建了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性能预测模型,研究了岩石参数对蒸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岩石强化措施的产水增量集中在产水上升期,运行1 d的产水量为1 588.8 g/m2,较同时测试得到的传统太阳能蒸馏池提高了6.4%。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特定环境下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的产水量。岩石层厚度的增加和岩石粒径、材料热容量的减小,都会使日产水量增加,但岩石粒径和材料的影响微弱;厚度的增加尽管对产水量的提升明显,但会加剧产水波动。文章为岩石强化太阳能蒸馏池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蒸馏 海水淡化 岩石强化 球体体心立方堆积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活化多孔碳氮材料实现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高效矿井水脱盐
8
作者 贺琼琼 彭海森 +5 位作者 孟振 苗真勇 万克记 许恩乐 高明强 黄少萌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2-1746,共15页
严格的环保法规驱动下,煤矿在高盐矿井水回收处理上面临的挑战不断升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效的深度脱盐技术,以突破行业困境并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虽然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CDI)技术在脱盐领域内崭露头角,但仍存在电极材料性能造... 严格的环保法规驱动下,煤矿在高盐矿井水回收处理上面临的挑战不断升级,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效的深度脱盐技术,以突破行业困境并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虽然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FCDI)技术在脱盐领域内崭露头角,但仍存在电极材料性能造成的脱盐能力壁垒。研究提出了一种双重活化多孔碳氮电极材料制备的新方法,以蔗糖为碳源,三聚氰胺为氮源,整合了双模板法、水蒸气活化、酸浸氧化及氮掺杂的优点,改善了材料的润湿性和导电性,同时使得电极材料具备独特整齐排列的柱状结构、更大的比表面积(1039.76 m^(2)/g)、更丰富的孔结构(0.32 cm^(3)/g)、更多的氮氧电负性点位和更好的润湿性能,以此实现高效,低能耗的矿井水脱盐。该材料(H_(2)O(g)-HNO_(3)/CN)应用于FCDI装置中且经过电压、活性材料含量、处理液初始浓度及pH的工艺优化后对1 g/L的NaCl溶液脱盐5 h,除盐率高达100%,平均脱盐速率、脱盐量、电荷效率及标准脱盐量能耗分别为0.00952mg/(min·cm^(2)),37.08mg/g,24.02%和481.98J/mol,即使经过7次循环吸脱附试验,除盐率仍能达到95.71%。为了探究H_(2)O(g)-HNO_(3)/CN的吸附除盐机理,进行了电化学性能、吸附动力学及等温线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比电容高达99.38 F/g,内电阻极小;对Na^(+)离子的吸附更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对Na^(+)离子的饱和吸附量为4.30mg/g,饱和吸附时间为1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活化 多孔碳氮材料 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 高盐矿井水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光热吸收材料的制备及界面蒸发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桓茜 王伟 +5 位作者 靳浩斌 田子谕 王婧楠 胡格格 康思远 白帅丽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4,共7页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导致淡水紧缺,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淡水制备策略。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作为低碳、环保、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新策略。高性能太阳能蒸发技术的关键在于蒸发材料应具有快速光热转换、水运输和...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导致淡水紧缺,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淡水制备策略。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作为低碳、环保、高效的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新策略。高性能太阳能蒸发技术的关键在于蒸发材料应具有快速光热转换、水运输和蒸汽扩散性能。对此,受自然生物质多孔结构启发,通过冷冻干燥和炭化工艺制备了具有高光热转换和水供给能力的生物质衍生炭化玉米秆蒸发器,研究了其蒸发性能,结果表明:润湿条件下多孔炭化玉米秆蒸发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可达91.6%,在1 kW/m^(2)太阳光照强度下水蒸发速率和光热转换效率分别可达1.31 kg/(m^(2)·h)和89%。此外,研究了不同高度的三维结构对蒸发性能的增强影响,基于三维结构设计,炭化玉米秆蒸发器的蒸发速率和效率分别可提升至3.41 kg/(m^(2)·h)和90%,具备出色的蒸发/淡化海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蒸发 海水淡化 三维结构 生物质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矿化度矿井水脱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晨毅 周锡琨 +2 位作者 罗豪鹏 江芳 陈欢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6,共9页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 煤矿开采必然伴随大量矿井水的生成,其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占比逐年上升。研究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与利用,有助于缓解煤矿缺水的现状,提高绿色矿山建设和清洁生产水平。对矿井水零排放处理流程中的深度脱盐工艺进行阐述,对处理系统存在的工艺流程长、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脱盐领域的前瞻性处理技术。在膜浓缩工艺方面,介绍了基于传统反渗透的改进技术、正渗透技术和膜蒸馏技术。针对分盐结晶工艺的前瞻性技术,对比了共晶冷冻技术、超临界脱盐技术、加湿-除湿技术以及光热脱盐技术。通过对高矿化度矿井水现有处理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比较,为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继而推动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大规模、低成本和高效处理,以应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高矿化度矿井水带来的挑战,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矿井水 零排放工艺 膜浓缩技术 蒸发结晶 光热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nus纳米通道的脱盐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1
作者 李姿睿 齐凯 +1 位作者 王军 夏国栋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1-3538,共8页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来生产淡水的过程,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开源增量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了由亲疏水材料复合而成的Janus纳米通道,在通道两端分别布置高低温热源,液态水在通道亲水段实现蒸发脱盐,水分子在疏水...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来生产淡水的过程,是实现水资源利用开源增量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构建了由亲疏水材料复合而成的Janus纳米通道,在通道两端分别布置高低温热源,液态水在通道亲水段实现蒸发脱盐,水分子在疏水段的温度梯度作用下实现热渗透输运,从而实现海水淡化过程。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疏水通道,Janus纳米通道的产水速率有87.5%的提升,并能保持95%以上的离子去除率,且在脱盐过程中通道内的产水速率与温差、通道宽度、系统温度及两端壁面亲疏水差异呈正相关关系,而亲疏水壁面的占比则存在一个最佳值。所提出的关于Janus纳米通道脱盐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为未来基于低品位余热利用的膜法海水淡化过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盐 Janus纳米通道 纳米材料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淡化系统中耐氯菌筛选及生物膜形成潜力探究
12
作者 任恺佳 刘思雨 +4 位作者 明红霞 郎咸龙 石婷婷 苏洁 樊景凤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3,共7页
生物膜作为微生物群落的主要载体,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后续用水安全。了解耐氯菌生物膜形成潜力和抗氯性对探索海水淡化系统中消毒策略和控制微生物风险至关重要。在某核电海水淡化系统水样中共分离鉴定出45株耐氯菌,其中6... 生物膜作为微生物群落的主要载体,严重影响反渗透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后续用水安全。了解耐氯菌生物膜形成潜力和抗氯性对探索海水淡化系统中消毒策略和控制微生物风险至关重要。在某核电海水淡化系统水样中共分离鉴定出45株耐氯菌,其中62.2%的菌株分离自反渗透系统产水中。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从海水淡化系统中分离出的45株耐氯菌株进行生物膜形成曲线测定以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共得到强成膜菌株22株、弱成膜菌株14株和不成膜菌株9株。强成膜菌株中,59.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50.0%分离自海水淡化系统反渗透装置产水中。包括Bacillus在内的18株代表菌株的生物膜形成曲线显示,在48 h内不同菌株生物膜成膜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大多数菌株的生物膜形成量都呈现先增加至某一特定水平,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强成膜菌株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都能形成明显生物膜,Bacillus在海水淡化系统膜污染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耐氯菌 海水淡化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蒸发驱动的光热水凝胶在脱盐净化中的应用
13
作者 张志伟 郭振彩 +2 位作者 孙心铭 陈诚 姜黎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光热组分,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一步构筑了具有多交联凝胶网络的聚阳离子型光热水凝胶,测试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长久耐盐性能、循环蒸发性能以及对复杂水体系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与蒸发性能良...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光热组分,通过自由基聚合方式一步构筑了具有多交联凝胶网络的聚阳离子型光热水凝胶,测试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长久耐盐性能、循环蒸发性能以及对复杂水体系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与蒸发性能良好,其不仅在高盐溶液中展现出稳定的长久蒸发与循环蒸发性能,而且在复杂的苦咸水以及高盐强碱性的罗布麻纱线染色废液中,仍可以实现2 kg/(m^(2)·h)、1.95 kg/(m^(2)·h)的蒸发速率,表明其在复杂水体系净化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蒸发 光热转换 水凝胶 脱盐 水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增湿减湿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参数研究
14
作者 周希正 贺斌 +3 位作者 梁晓春 李岚卿 程江勇超 张丽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3,共5页
由于增湿减湿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规模灵活、投资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增湿减湿海水淡化系统。为了研究功率、真空度、初始水温对纯水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3个功率水平(0.96、0.81、0.63 kW)、4个真空度水平(0、-10、-20、-30 ... 由于增湿减湿海水淡化技术具有规模灵活、投资小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微波强化增湿减湿海水淡化系统。为了研究功率、真空度、初始水温对纯水产量的影响,实验设置了3个功率水平(0.96、0.81、0.63 kW)、4个真空度水平(0、-10、-20、-30 kPa)和7个温度水平(40℃、45℃、50℃、55℃、60℃、65℃、70℃),采用单因素控制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功率、真空度和初始水温的增大,纯水产量随之增加;能量效率随着真空度和功率的增大而提高,而随着初始水温的变化,能量效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GOR随着功率、初始水温和真空度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真空度增大、功率和温度的上升,STEC减小;最大纯水产量、最高能量转换效率、最大GOR和最小STEC均出现在功率0.96 kW、初始水温70℃和真空度为-30 kPa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微波 增湿减湿 G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_(x)纳米片修饰的棉织物用于太阳能海水蒸发
15
作者 刘岐跃 孟茹茹 +3 位作者 朱波 陈志钢 蒋伟忠 余诺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5-613,共9页
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有望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吸引了高度关注。但目前还存在光热材料光吸收效果不理想、表面易析盐以及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简单的化学浴沉积法在棉织物(cotton fabric,CF)表面生长具有氧缺陷的... 太阳能驱动的海水淡化有望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吸引了高度关注。但目前还存在光热材料光吸收效果不理想、表面易析盐以及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简单的化学浴沉积法在棉织物(cotton fabric,CF)表面生长具有氧缺陷的氧化镍(NiO_(x))纳米片。NiO_(x)纳米片均匀覆盖在棉纤维表面,与纤维共同形成了多级微/纳结构,使得CF/NiO_(x)光热织物在350~2500 nm范围内的光吸收率高达96.6%。利用CF/NiO_(x)光热织物构筑倾斜式海水蒸发器,在模拟太阳光(光强1 kW·m^(-2))照射下,CF/NiO_(x)的蒸发速率最高达1.84 kg·m^(-2)·h^(-1),浓缩的卤水会在重力作用下在织物底端滴落。连续蒸发20 h后,光热织物表面没有盐颗粒析出,并且蒸发器的蒸发性能没有明显衰减。因此,CF/NiO_(x)光热织物表现出优异的太阳能海水淡化性能和长期稳定性,有望推动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走向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纳米片 界面蒸发 抗析盐 太阳能 海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纤维絮片增强水凝胶制备及其界面蒸发性能
16
作者 陈迈 刘叶 +6 位作者 常亚楠 戴红芳 胡立霞 徐广标 温润 王霁龙 沈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3,共7页
聚丙烯酸钠水凝胶是一种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水凝胶,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耐盐性,是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理想材料,但单一交联网络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较低。以木棉纤维絮片为骨架制备结构和力学增强的聚丙烯酸钠水凝胶,并对纯聚丙烯酸钠水凝胶(AAM... 聚丙烯酸钠水凝胶是一种阴离子型聚电解质水凝胶,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耐盐性,是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理想材料,但单一交联网络水凝胶的机械强度较低。以木棉纤维絮片为骨架制备结构和力学增强的聚丙烯酸钠水凝胶,并对纯聚丙烯酸钠水凝胶(AAM)和絮片增强水凝胶(KAM)的形貌结构、溶胀性能、力学性能、海水蒸发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木棉纤维絮片增强水凝胶中,具有多孔结构的木棉纤维可完全嵌入水凝胶基体,并保持良好的中腔结构;木棉纤维絮片的加入显著改善了聚丙烯酸钠水凝胶的力学性能以及溶胀过程中的稳定性。将炭黑作为光热材料涂覆在KAM表层,进行连续3 d的模拟海水蒸发测试后,平均蒸发速率达1.813 kg/(m^(2)·h),表面平均温度达42.8℃,并且表面未产生盐结晶,表现出良好的阻盐效果,可为实现高效海水淡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纤维 水凝胶 界面蒸发 聚丙烯酸钠 海水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的制备及发展趋势
17
作者 吴超 王铭 +1 位作者 吴雅琴 吕振华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0,共6页
面对当前水资源逐渐短缺的严峻挑战,海水淡化技术成为缓解全球淡水资源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沿海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凭借其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 面对当前水资源逐渐短缺的严峻挑战,海水淡化技术成为缓解全球淡水资源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在沿海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凭借其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聚焦于高性能海水淡化膜材料,全面梳理了海水淡化膜材料在渗透选择性、硼元素去除效率、抗污染能力、耐氯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渗透选择性 抗污染性 脱硼耐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能水电联产系统的变负荷动态特性与灵活运行控制策略优化研究
18
作者 吴青阳 李根 +3 位作者 刘明 韩小渠 张玉峰 严俊杰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为消纳大规模并网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核电机组参与调峰成为大势所趋,但频繁调节反应堆功率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通过水电联产和功率控制策略优化提升核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结合案例核电机组,动态模拟了1%~5%FP/min(FP... 为消纳大规模并网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核电机组参与调峰成为大势所趋,但频繁调节反应堆功率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通过水电联产和功率控制策略优化提升核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结合案例核电机组,动态模拟了1%~5%FP/min(FP,额定负荷)不同变负荷速率的变负荷性能,定量分析了变负荷过程中燃料棒中心温度变化偏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耦合控制策略可实现核电机组在65%FP到90%FP的变负荷区间能灵活调节,提高了核能水电联产集成系统的运行灵活性,且在变负荷过程中可维持反应堆满负荷运行,提高了核能利用率,同时减少了控制棒的频繁移动,提升了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性;耦合控制策略相比原控制策略,变负荷过程燃料棒中心温度降低了41.24%~45.28%,降低了包壳承受的交变应力,进而延长了燃料棒包壳寿命以及提升了核电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海水淡化 灵活性 集成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太阳能海水淡化复合膜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郭艳艳 宋程燕 +2 位作者 苏海建 李媛欣 马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烷(PVDF CB PDMS)复合光热膜。系统研究了炭黑(CB)用量、PVDF膜浸泡时间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用量对蒸发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炭黑用量0.51 g、#PVDF膜浸泡时间19.7 min、PDMS用量0.20 g。在此条件下,界面光热蒸发速率预测值为2.87 kg/(m^(2)·h),实验值为2.87 kg/(m^(2)·h),二者高度吻合。微观表征显示,炭黑的均匀分散显著提升了光吸收率(>99%),而PDMS疏水层有效抑制了盐分结晶。本研究为低成本、高稳定性太阳能海水淡化膜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蒸发 海水淡化 碳基材料 聚偏二氟乙烯复合膜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建模与优化
20
作者 王瑞 许可宸 +6 位作者 孙启超 毛远晖 张伟涛 伍联营 白玮 余兵 汪晨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在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针对淡水资源短缺危机问题,提出了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建立了反渗透(RO)和多效蒸馏(MED)海水淡化数学和经济建模,基于能量流和物质流,提出了4种不同的耦合工艺方案,通过冬季和夏季两工况分别... 在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针对淡水资源短缺危机问题,提出了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建立了反渗透(RO)和多效蒸馏(MED)海水淡化数学和经济建模,基于能量流和物质流,提出了4种不同的耦合工艺方案,通过冬季和夏季两工况分别优化了各工艺方案。综合分析各耦合工艺方案,冬季工况下,方案三中RO与MED产水比为8∶2时,经济性最佳,产水成本为0.81 USD·m^(-3),相比独立的RO和MED产水分别降低了26.3%和13.8%。同时该工艺具有较高的淡水回收率,回收率高达65.4%。研究的热膜耦合工艺可与可再生能源进行耦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热膜耦合 反渗透 多效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