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ization detection of slurry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based 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in mining filling
1
作者 QIN Xue-bin SHEN Yu-tong +4 位作者 LI Ming-qiao LIU Lang YANG Pei-jiao HU Jia-chen JI Chen-ch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3757-3766,共10页
In the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slurry filled for mining filling,there exist complex variation rules of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pipe distribution location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Electrical capacitance... In the long distance transportation of slurry filled for mining filling,there exist complex variation rules of pressure and flow velocity,pipe distribution location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is a technique for visualizing two-phase flow in a pipe or closed container.In this paper,a visual detec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by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core,laminar,bubble and annular flow based on ECT technology,which reflects distribution of slurry in deep filling pipeline and measures the degree of blockage.There is an error between the measured and the real two-phase flow distribution due to two factors,which are immature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f ECT and difference of flow patterns leading to degrees of error.In this paper,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is used to recognize flow patterns,and then the optimal image is calculated by the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algorithm with weights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strategy,and the fitness function is improv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hallow neural network.Finally,the reconstructed binary image is further processed to obtain the position,size and direction of the blocked pipe.The realization of this method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pipeline detection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age reconstructi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blocked pi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 for measurement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in vessel experiments
2
作者 Muhammad Mukhlisin Marlin Ramadhan Baidillah Mohd Raihan Ta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58-364,共7页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ECVT) is a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 for real-time,non-invasive 3D monitoring of processes involving materials with strong contrasts in dielectric permittivity.This work is ...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ECVT) is a recently-developed technique for real-time,non-invasive 3D monitoring of processes involving materials with strong contrasts in dielectric permittivity.This work is first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visualization of water flow in soil.We describe the principles behind the method,and then demonstrate its use with a simple laboratory infiltration experiment.32 ECVT sensor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ides of an empty PVC column.Water was poured into the column at a constant rate,and ECVT data were collected every second.The column was then packed with dry sand and again supplied with water at a constant rate with data collected every second.Data were analyzed to give bulk average water contents,which proved consistent with the water supply rates.Data were also analyzed to give 3D images(216 voxels) allowing visualization of the 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s.Result of this work shows that water infiltration into the soil,wall flow,progress of the unstable wetting front and the final water distribution are clearly vi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water infiltratio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 real time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U2-Net模型的电阻抗成像方法 被引量:21
3
作者 叶明 李晓丞 +2 位作者 刘凯 韩伟 姚佳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5-243,共9页
电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实现场域内电导率分布情况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传统的电阻抗成像算法成像精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2-Net深度学习模型的新型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首先,以U2-Net模型为基础,创新地提出了拼接层(CAT)的... 电阻抗成像(EIT)是一种实现场域内电导率分布情况图像重建的成像技术。传统的电阻抗成像算法成像精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2-Net深度学习模型的新型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首先,以U2-Net模型为基础,创新地提出了拼接层(CAT)的概念用于数据扩展,使得U2-Net的输入层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其次,使用仿真数据集对该网络进行训练,使用验证集选择最优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测量精度高、鲁棒性好,在仿真数据集的表现优于其他算法。最后,提出一种新的EIT成像质量评价指标:中心和面积误差(CAE)用于验证算法在实验中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CAE为4.975,对于目标物的中心和面积预测更为准确,成像效果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 U2-Net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芳 陈柏 +3 位作者 吴阳 刘凯 周童 姚佳烽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6-1877,共12页
目的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床旁肺通气实时监测方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计算通气中心(CoV)、整体不均匀性(GI)、区域通气延迟不均匀性(RVDI)和一秒率(FEV1/FVC)四个指标,来实现COPD时空诊断。方法... 目的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床旁肺通气实时监测方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计算通气中心(CoV)、整体不均匀性(GI)、区域通气延迟不均匀性(RVDI)和一秒率(FEV1/FVC)四个指标,来实现COPD时空诊断。方法首先对COPD患者呼吸周期进行仿真,确认患者与正常人在某些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后,再通过实验验证上述指标的差异性;实验共纳入93名受试者,对其进行了多次肺功能检查(PFT)和EIT同步测量,并比较了不同呼吸模式(包括用力呼气、用力吸气和平静潮气呼吸)下的通气异质性,通过分析EIT图像与指标,以区分不同年龄段健康人和COPD患者。结果仿真结果表明,COPD患者与正常人在CoV、GI、FEV1/FVC和RVDI四个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空间异质性方面,COPD患者的GI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但健康人群之间无明显差异。在时间异质性方面,无论是平静吸气还是用力吸气,COPD患者的RVDI值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此外,在强制呼气过程中,FEV1/FVC的频率分布进一步揭示了COPD患者区域肺功能的时间延迟异质性,区别于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结论EIT技术揭示了区域肺功能的时空通气异质性,对于COP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通气均匀性 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成像 区域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T与图像法的DNAPL入渗和修复过程监测
5
作者 刘恒 刘汉乐 曹文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4-3953,共10页
以室内二维砂箱DNAPL修复实验为基础,通过图像法和电阻率成像法对DNAPL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电阻率成像法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DNAPL入渗实验中,电阻率成像法和图像法均能反应出DNAPL入渗以垂向入渗为主,主要受重力影响.对... 以室内二维砂箱DNAPL修复实验为基础,通过图像法和电阻率成像法对DNAPL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估电阻率成像法监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在DNAPL入渗实验中,电阻率成像法和图像法均能反应出DNAPL入渗以垂向入渗为主,主要受重力影响.对两种方法所获得的饱和度进行空间矩分析,发现两种方法的水平质心趋势差距较大,垂向质心位置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DNAPL的修复实验中,随着SDS溶液的注入,DNAPL污染物中心的相对电阻率值从25Ω·m降至-10Ω·m,饱和度从0.42降至0.15.选取砂箱特定位置进行相关性分析,电阻率与饱和度的相关性分别为0.72、0.84和0.92,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6,说明两种监测手段对修复过程的解释具有一致性.通过2种方法对DNAPL入渗和修复过程的监测效果比较,在入渗过程中,图像法的监测效果更好,图像法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入渗图像,特别是对DNAPL的动态变化有着细致的捕捉能力;在修复过程中,电阻率成像法的效果更好,电阻率成像法可以电阻率成像能够穿透介质,实现对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层位和空间中的扩散情况监测,获取宏观分布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L入渗 DNAPL修复 图像法 电阻率成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灌注桩浇筑均匀性检测的ERT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梓浩 田正宏 +1 位作者 孙啸 赵锦平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探究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在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检测中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ERT传感器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并以直径为1000 mm的传感器为例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信噪比、灵敏度均匀性... 为探究电阻层析成像(ERT)技术在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检测中的有效性,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ERT传感器关键参数的优化设计,并以直径为1000 mm的传感器为例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采用信噪比、灵敏度均匀性、灵敏度矩阵条件数以及空间图像误差、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传感器性能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传感器高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有限,电极材料电导率对传感器性能没有影响,电极长度、宽度与传感器性能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ERT传感器的高度取直径的0.8倍、电极取铜电极、电极长度和宽度分别取筒周长的1/16和1/32时,大直径灌注桩混凝土浇筑均匀性的检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层析成像技术 传感器优化设计 混凝土浇筑 灌注桩 Comsol 重建图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18网络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立峰 常恩健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2-1408,共7页
为求解电容层析成像(ECT)中的非线性病态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网络的ECT图像重建方法。该网络由多个残差块组成,每个残差块被分组,然后通过组内残差连接,以融合更多的特征尺度。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流型数据集,... 为求解电容层析成像(ECT)中的非线性病态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ResNet-18网络的ECT图像重建方法。该网络由多个残差块组成,每个残差块被分组,然后通过组内残差连接,以融合更多的特征尺度。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流型数据集,利用深度残差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完成训练集的学习与训练,并利用测试集进行训练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实验。仿真与静态实验结果均表明:与LBP、Landweber迭代算法及未改进ResNet-18算法相比,该方法的图像重建质量明显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深度学习 残差网络 多相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激励模式数据融合的电阻抗成像优化算法
8
作者 丁明亮 宋娟 +1 位作者 赵树飞 郁章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292,共9页
电阻抗层析成像(EIT)是一种无损可视化检测技术,具有无辐射、实时、便携、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工业检测和医学监护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但EIT技术也具有低分辨率等缺点,这也极大限制了EIT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电阻抗成像过程中因“软场... 电阻抗层析成像(EIT)是一种无损可视化检测技术,具有无辐射、实时、便携、成本低等优点,目前在工业检测和医学监护等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但EIT技术也具有低分辨率等缺点,这也极大限制了EIT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电阻抗成像过程中因“软场”效应及欠定性导致的重建图像内部目标数量不明确以及伪迹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八模式数据融合的电阻抗成像优化算法,根据8种激励模式各自成像的特点,借助重建图像和实际分布之间的相关系数对测量值进行权重训练,将权重矩阵同8种单一模式下得到的测量值矩阵进行融合,再通过Tikhonov正则化算法利用该矩阵进行成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Tikhonov正则化算法重建图像分辨率,融合后的重建图像的相关系数平均提高了19.86%,相对误差平均降低了28.89%。由此表明,相比于传统的8种单一模式下的成像,该研究提出的算法在重建图像目标的数量、大小以及位置精确度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为EIT技术在医学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八模式激励 电流激励-电压测量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机制动态搜索的电阻抗成像方法研究
9
作者 施艳艳 崔严 +2 位作者 王萌 韩舒悦 刘镇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102,共11页
电阻抗成像(EIT)逆问题具有严重的非线性、病态性和不适定性,导致图像重建不准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制动态搜索(MDS)的电阻抗成像方法.首先,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获得目标区域原始电导率分布矩阵,并将其作为多机制动... 电阻抗成像(EIT)逆问题具有严重的非线性、病态性和不适定性,导致图像重建不准确.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机制动态搜索(MDS)的电阻抗成像方法.首先,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获得目标区域原始电导率分布矩阵,并将其作为多机制动态搜索算法的输入信息;接着,在搜索空间中对候选解进行随机初始化,根据种群迁移和求偶行为对应的5种选择机制对电导率分布进行动态寻优,再采用目标函数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将适应度值最小的候选解视为最优解;然后,利用最优解对原始电导率分布进行补偿,获得最优电导率分布;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成像效果.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最小的RMSE值,保持在0.15~0.4之间,最大的SSIM值,保持在0.55~0.85之间.与LBP、NR、Tikhonov正规化、TV和GA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成像质量最好,且在噪声影响下依然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满足准确图像重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图像重建 TIKHONOV正则化 电导率分布 多机制动态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激励方式研究
10
作者 马敏 李斌洲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2-1020,共9页
目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内部状态尚无有效的监测方法。为此,探索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状态进行监测这一难题。针对燃烧室环形空间,设计了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提出了6种激励测量方式,以灵敏场的均匀性... 目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内部状态尚无有效的监测方法。为此,探索利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实现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状态进行监测这一难题。针对燃烧室环形空间,设计了内外置电极ECT传感器,提出了6种激励测量方式,以灵敏场的均匀性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寻求最佳激励策略的同时研究了双电极激励中激励电极间距对测量过程和成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隔1电极激励方式图像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9645,整体效果最优,为下一步传感器激励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燃烧室监测 图像重建 内外置电极 火焰测量 激励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调频的磁声电成像的重建算法
11
作者 孙直申 成智卓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79-1189,共11页
针对宽脉冲在磁声电成像(magneto-acousto-electrical tomography,MAET)方法中存在纵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对基于线性调频(linearly frequency-modulated,LFM)宽脉冲的MAET方法提出一种重建算法,通过对信号与图像的处理恢复隐藏在脉冲压缩... 针对宽脉冲在磁声电成像(magneto-acousto-electrical tomography,MAET)方法中存在纵向分辨率低的问题,对基于线性调频(linearly frequency-modulated,LFM)宽脉冲的MAET方法提出一种重建算法,通过对信号与图像的处理恢复隐藏在脉冲压缩信号中的分界面信息。首先去除接收信号经过脉冲压缩滤波器滤波后的信号中由串扰信号引起的部分噪声,之后利用图像分割思想,对单通道信号中的MAET信号进行提取,根据提取信息重新计算叠加信号的幅值与位置,最后重绘成像结果。该算法相较于传统的B扫模式成像能有效地解决近距离磁声电信号的脉冲压缩信号主瓣部分相互掩盖的问题,同时在保持激励信号带宽与系统电路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基于LFM的MAET方法的纵向分辨率。在MATLAB中进行仿真计算,搭建MAET系统,对仿体进行成像实验,对比B扫模式成像与该算法成像的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区分基于LFM的MAET方法所获得的叠加分界面信号,并且重建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声电成像(magneto-acousto-electrical tomography MAet) 线性调频(linearly frequency-modulated LFM) 超声 脉冲压缩 图像重建 电导率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检测的ECT传感器优化设计
12
作者 何永勃 陈聪 +1 位作者 张书豪 张一飞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4-1171,共8页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一种有潜力的无辐射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检测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四面电容传感器构型,用于监测传送带上的包裹。根据电容测量动态范围指标、测量灵敏度、灵敏度均匀性和三维成像效果等性能评... 电容层析成像(ECT)是一种有潜力的无辐射包裹内高含水率违禁品的检测方法。为了提高检测精度,设计了一种新型四面电容传感器构型,用于监测传送带上的包裹。根据电容测量动态范围指标、测量灵敏度、灵敏度均匀性和三维成像效果等性能评价指标,通过改变电极面数量、电极数量参数优化传感器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四面32电极布局的综合性能较优;对包裹内2种介电常数的物品位于6个典型位置,该传感器均能做出可视化判断,达到快速识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禁品检测 高含水率 电容层析成像 多面阵列电极 三维成像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ractal-DenseNet的电磁血管断层图像重建算法
13
作者 杨丹 王雨佳 +1 位作者 辛采凝 徐彬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1-937,共7页
针对电磁血管断层图像重建中存在的欠定性、病态性,提出一种基于Fractal-DenseNet的电磁血管断层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血流磁电耦合效应的血管断层图像重建原理,将FractalNet的分形思想与DenseNet的密集紧密连接思想相结合,构建了一种适用... 针对电磁血管断层图像重建中存在的欠定性、病态性,提出一种基于Fractal-DenseNet的电磁血管断层图像重建算法.基于血流磁电耦合效应的血管断层图像重建原理,将FractalNet的分形思想与DenseNet的密集紧密连接思想相结合,构建了一种适用于反演血液流速分布的Fractal-DenseNet网络模型,用于血管断层图像重建.通过人体前臂尺动脉血流磁电耦合测量模型,建立血管断层剖面流速和血流磁电效应引起的电压信号的对应数据对,分别作为网络模型输入和输出;通过监督学习,实现基于血管断层流速分布的血管断层图像重建.结果表明:Fractal-DenseNet重建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078,99.28%;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可在复杂边界条件下实现血管断层图像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断层图像重建 Fractal-DenseNet 血流磁电耦合效应 人体前臂尺动脉 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esNet的电阻抗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付荣 张新宇 +2 位作者 王子辰 王迪 陈晓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9-287,共9页
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EIT)因其非侵入和可视化等特性为人体肺部空间特性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EIT的逆问题具有严重的非线性、病态性和欠定性,使得图像重建结果含有严重的伪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预映射、特征提取、... 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EIT)因其非侵入和可视化等特性为人体肺部空间特性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EIT的逆问题具有严重的非线性、病态性和欠定性,使得图像重建结果含有严重的伪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由预映射、特征提取、深度重建以及残差去噪四个模块构成的V-ResNet的深度网络成像算法,实现对场域空间位置和电导率参数分布的重建。该算法有效地增加了前馈信息的多重传递并解决了深度网络的梯度消失问题,同时残差去噪模块有效地平滑了图像边界。采用相对误差(RE)和结构相似度(SSIM)来衡量成像质量,实验得出RE的平均值为0.14,SSIM平均值为0.96。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V-ResNet的成像算法与传统的成像算法相比,图像重建结果边界清晰,空间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层析成像 逆问题 V型残差去噪网络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Net双路径多尺度特征融合的ECT图像重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敏 李继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0-186,共7页
针对单一神经网络在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过程中难以捕捉复杂、深层电容向量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激励网络(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SENet)双路径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构建多尺度密集深度空洞卷... 针对单一神经网络在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过程中难以捕捉复杂、深层电容向量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激励网络(squeeze-and-excitation networks,SENet)双路径多尺度特征融合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构建多尺度密集深度空洞卷积模块,使模型获得更大的局部感受野的同时可以保持较低计算复杂度,并实现多尺度特征融合,以捕获电容向量的多尺度细节特征,增强模型的表征能力;采用残差神经网络解决深层网络提取特征时出现的退化现象,并添加SENet模块重新标定电容特征张量所属通道对应权重,校准特征响应。形成具有双向特征提取能力的双通道多特征融合的混合模型,以更好的拟合电容张量与介电常数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BSFF算法相对于Landweber迭代算法、CNN算法等具有更高的图像重建质量,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ECT) 图像重建 多尺度特征融合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K-SVD的深度学习电阻抗块稀疏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琦 杨雨晗 +4 位作者 李秀艳 段晓杰 汪剑鸣 孙玉宽 冯慧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0-1377,共8页
针对电阻抗层析成像逆问题的病态性和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DK-SVD的电阻抗块稀疏图像重建方法。该算法通过多层感知器为每组测量数据提供最优的模型参数,以适应数据集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并在稀疏编码阶段采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 针对电阻抗层析成像逆问题的病态性和非线性,提出一种基于DK-SVD的电阻抗块稀疏图像重建方法。该算法通过多层感知器为每组测量数据提供最优的模型参数,以适应数据集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并在稀疏编码阶段采用迭代收缩阈值算法加快收敛速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K-SVD算法重建图像的结构相似性可达到0.95以上,误差可控制在0.1左右,平均重建速度为0.034 s,有效地提高了电阻抗层析成像的质量和效率,且经进一步实验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噪声鲁棒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电阻抗层析成像 块稀疏 DK-SVD 图像重建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水肿三维电阻抗断层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琦 毕旭 +3 位作者 赵晓赟 李秀艳 段晓杰 汪剑鸣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5,共7页
为了对肺水肿过程进行连续可视化监测,实时监测肺水肿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Split-Bregman算法的3D-TV正则化三维EIT成像方法。将3D-TV正则化方法与传统的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CG)算法和总变差正则化(total variation,TV)算... 为了对肺水肿过程进行连续可视化监测,实时监测肺水肿动态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Split-Bregman算法的3D-TV正则化三维EIT成像方法。将3D-TV正则化方法与传统的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CG)算法和总变差正则化(total variation,TV)算法重建图像的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和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ment,SSIM)进行对比与评价;并将3D-TV正则化方法应用于大鼠肺水肿实验,监测大鼠肺水肿的整个过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TV算法相比,3D-TV正则化方法使三维EIT成像的RE降低了9.1%,CC提高了9.1%,SSIM提高了7.7%,说明3D-TV正则化方法更适合三维EIT图像重建,并且可以对大鼠肺水肿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测和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正则化算法 图像重建 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帧重建的电阻抗动态成像的触摸跟踪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俊 郑文栋 +1 位作者 葛泉波 刘华平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8-1467,共10页
触觉传感对于人机交互非常重要,为提高触摸传感的实时性与精确度,提出一种结合电阻抗成像技术的触摸交互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数据帧的动态图像重建方法,通过构建多帧正则化模型,充分挖掘相邻数据帧之间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信息。为验证该方... 触觉传感对于人机交互非常重要,为提高触摸传感的实时性与精确度,提出一种结合电阻抗成像技术的触摸交互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数据帧的动态图像重建方法,通过构建多帧正则化模型,充分挖掘相邻数据帧之间存在的时间相关性信息。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一套压阻式触觉传感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层组合结构,能够实现对触摸压力变化的实时响应,并进行了触摸压力的测量、离散触摸跟踪和连续触摸跟踪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帧静态成像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多帧重建算法能显著减小运动过程中重建图像的位置误差、形变和伪影,与实际触摸位有更高的吻合度,能够为人机交互领域的触摸传感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触觉传感 触摸跟踪 多帧 图像重建 动态成像 轨迹书写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组合电极电容层析成像重建图像融合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立峰 赵建海 华回春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层析成像(ECT)组合电极重建图像及层次聚类的ECT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构建组合8电极及12电极ECT阵列传感器,研究2种组合传感器激励测量方案;其次,采用层次聚类法对两种组合电极ECT重建图像进行聚类,从而消除重建过程中... 提出一种基于电容层析成像(ECT)组合电极重建图像及层次聚类的ECT图像融合方法。首先,构建组合8电极及12电极ECT阵列传感器,研究2种组合传感器激励测量方案;其次,采用层次聚类法对两种组合电极ECT重建图像进行聚类,从而消除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伪影;最后,将聚类后的2种图像再进行小波融合重建。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始重建图像,所提方法重建图像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最大降幅达到23.4%,平均相关系数最大,最大增幅达到1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电容层析成像 组合电极 图像重建 图像融合 油-气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算法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宁 朱朋飞 +1 位作者 张立峰 卢栋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6,共11页
搅拌器内两相混合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主要对两相分布进行可视化重构,以达到监测的目的。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NNR)算法重建ECT图像。在稀疏先验的基础上引入矩阵低秩特性... 搅拌器内两相混合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主要对两相分布进行可视化重构,以达到监测的目的。受稀疏贝叶斯学习的启发,提出了一种非凸与不可分离正则化(NNR)算法重建ECT图像。在稀疏先验的基础上引入矩阵低秩特性,采用最大后验估计在潜在空间中提出一个新的优化问题,利用对偶变量将潜在空间的目标函数映射到原始空间进行迭代求解,用来恢复同时稀疏与低秩的矩阵。与凸近似L1范数相比,NNR算法可获得更准确的重建图像,同时比非凸可分离方法更容易收敛到全局最优解。为验证NNR算法的重建效果,通过数值仿真与静态实验的方法分别与其他5种算法进行重建对比。结果表明:NNR算法可以有效减少重建伪影,提升中心物体的重建质量,为搅拌器内两相分布提供了高质量的重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非凸不可分离正则化 稀疏-低秩模型 两相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