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on Soybean Yield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AO Li ZU Wei +2 位作者 SUN Cong-shu LEI Shu-xia LIU Li-ju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 Soybean cultivar Bei 92-28 was tested in this experiment in 2000 to stud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ilizer on soybean y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irrigation varied among the level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and vice versa;pods per plant,seeds per pod.and 100-seed weight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soybean yield,but the degrees of correlation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various;LAI an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watered and applied fertilizer with different levels,but hig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reatment didn't obtain the highest yield;watering could increase the absolute absorption amount of N,P,K in seeds,but the accumulation rates were v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ing effect water fertilizer soybea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水体NO_(2)^(-)-N降解复合菌剂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伍俊溢 魏祥东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也逐年上升,养殖水体中氮化合物累积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我国水产行业的安全生产,本文筛选出一种NO_(2)^(-)-N降解菌,并与光合菌、乳酸菌进行复配以此制备复合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温度、pH值、亚硝酸盐初始...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也逐年上升,养殖水体中氮化合物累积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我国水产行业的安全生产,本文筛选出一种NO_(2)^(-)-N降解菌,并与光合菌、乳酸菌进行复配以此制备复合菌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温度、pH值、亚硝酸盐初始浓度、菌种接种量等对NO_(2)^(-)-N降解的影响,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下复合菌剂的最佳降解效果和生长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活性淤泥中筛选带1株具有高效NO_(2)^(-)-N氧化性质的菌株A3,并与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按照32∶2∶1混合,该比例降解效率最高。复合菌剂在40℃,pH值为9.0、pH值为6.0的条件下,OD600值稳定在0.2~0.4,对NO_(2)^(-)-N的降解率保持在50%左右。复合菌剂在25℃,pH值为7.5的条件下长势最好,降解率最高;复合菌剂的降解率随初始NO_(2)^(-)-N浓度的升高而降低,OD600值变化不明显,表明复合菌剂与A3菌株对NO_(2)^(-)-N有很强的耐受性,能够在0.1~8.0 g/L的条件下维持降解活性,保持一定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nO_(2)^(-)-n 养殖水体 nO_(2)^(-)-n高效氧化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3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残留 节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赵敏 王鑫平 +1 位作者 赵聪 黄学芳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9,共10页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旨在探寻最适配施的有机肥施入量及保水剂最佳配施比例,为褐土高水效耕层构建提供技术途径和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褐土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有机肥施用量为主区,设置F_(1)(0 t/hm^(2)),F_(2)(45 t/hm^(2)),F_(3)(60 t/hm^(2))和F_(4)(75 t/hm^(2))4个处理;以保水剂施用量为副区,设置B_(1)(0 kg/hm^(2)),B_(2)(300 kg/hm^(2)),B_(3)(600 kg/hm^(2))和B_(4)(900 kg/hm^(2))4个处理,探究有机肥和保水剂施用量对褐土耕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量值和有效水含量等水力特性的影响。[结果](1)与单施保水剂相比,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处理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均增强,有效含水量增加。(2)有机肥施入量不同,有机肥配施保水剂对土壤水力特性的改良效果不同。试验土壤低吸力段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有效水含量均表现为:F_(3)>F_(2)>F_(4)>F_(1)。(3)F_(3)处理下,随着保水剂配施比例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供水能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效水含量与保水剂配施比例呈抛物线关系(R^(2)=0.949 3)。[结论]中量有机肥(60 t/hm^(2))配施保水剂对褐土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此有机肥投入量下保水剂的最佳配施比例是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保水剂 水分特征曲线 比水容量 有效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N水平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经荣 张美良 +2 位作者 郑群英 石庆华 王少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44-847,共4页
在红壤岗地上进行黑麦草氮肥施用试验,采用2种施肥结构(单施化肥、沼肥+化肥)和4种施N水平(0,150,250,350kg/hm2)。结果证明:黑麦草的产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草的N、P含量,亦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从而改善了草的营养品质。在等... 在红壤岗地上进行黑麦草氮肥施用试验,采用2种施肥结构(单施化肥、沼肥+化肥)和4种施N水平(0,150,250,350kg/hm2)。结果证明:黑麦草的产量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草的N、P含量,亦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从而改善了草的营养品质。在等N条件下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沼肥+化肥。肥料N的利用率和单位N素的贡献,则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递减,但单位面积的利润则仍以高N水平为最大。考虑到沼肥成本可以不计,则两种施肥结构的经济效益较为接近,且沼肥的生态社会效益好,因此沼肥+化肥的高施N水平仍不失为一种可选用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氮肥利用率 增产效益 施氮水平 牧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塬矮化富士苹果幼树N,K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进鑫 张晓鹏 +1 位作者 高保山 王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0-24,共5页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以有机肥、无机肥(mN∶mP2O5∶mK2O=1∶0.7∶1)和补充灌水量为主要因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叶分析,对无病毒矮化红富士苹果树体的N,K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塬南缘,红富士苹果幼园不施肥或施肥...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以有机肥、无机肥(mN∶mP2O5∶mK2O=1∶0.7∶1)和补充灌水量为主要因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叶分析,对无病毒矮化红富士苹果树体的N,K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渭北旱塬南缘,红富士苹果幼园不施肥或施肥不足,均会造成树体N,K营养缺乏,成为影响幼树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以N素缺乏尤为严重;在中量施肥条件下,N,K营养均为非限制性因素,但补充灌水能提高养分的有效性。对树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渭北旱塬南缘矮化红富士幼树的最适施肥量、灌水量分别为:有机肥20000~24536kg/hm2,无机肥N,K2O均为376.90~501.2kg/hm2,P2O5263.80~350.84kg/hm2,平水年补充灌水量为24.8~61.8mm,丰水年可不进行补充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塬 矮化栽培 富士苹果 幼树 n K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K肥对香根草修复土壤镉、锌污染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小林 朱照宇 +2 位作者 黄伟雄 梁志伟 黄妃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0-564,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30 mg/kg镉(Cd)污染土壤条件下N[CO(NH2)2:100、200、300 mg/kg土]、P(P2O5:50、100、200 mg/kg土)和K(KCl:100、200、300 mg/kg土)处理对香根草修复土壤Cd和锌(Zn)污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N处理能促进香根草地...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30 mg/kg镉(Cd)污染土壤条件下N[CO(NH2)2:100、200、300 mg/kg土]、P(P2O5:50、100、200 mg/kg土)和K(KCl:100、200、300 mg/kg土)处理对香根草修复土壤Cd和锌(Zn)污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N处理能促进香根草地上部生长,而且显著提高地上部特别是叶的Cd和Zn含量,导致其修复效率成倍显著增加;200 mg/kg K处理显著提高Zn修复效率,但300 mg/kg K和50、200 mg/kg P处理却显著降低Cd、Zn修复效率。因此,为改善香根草对较贫瘠土壤中Cd、Zn污染的修复效率,应对香根草适施N肥,并控制或者不施P、K肥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n P K肥 CD Zn 修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丘红壤南酸枣与花生复合系统种间水肥光竞争的研究——Ⅳ.南酸枣与花生利用N素养分探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翟进升 王明珠 +1 位作者 张斌 王兴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用15N研究了花生与南酸枣复合系统中两者N素利用率及其对产量与生物量的影响,并分析了N素养分在水肥光竞争诸因子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林复合 n素养分 水肥光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配比对葡萄生长发育及^(15)N-硫酸铵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兴本 郭修武 +4 位作者 王丛丛 刘士冲 李坤 郭印山 李成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水肥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和15N-硫酸铵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75%~80%FC、55%~60%FC、40%~45%FC)和3个肥料配比(N∶P∶K=2∶1∶3、N∶P∶K=2∶1∶5、N∶... 以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水肥配比对葡萄幼树生长和15N-硫酸铵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75%~80%FC、55%~60%FC、40%~45%FC)和3个肥料配比(N∶P∶K=2∶1∶3、N∶P∶K=2∶1∶5、N∶P∶K=2∶5∶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肥配比处理间葡萄幼树新梢粗度、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55%~60%FC、N∶P∶K=2∶5∶3的水肥处理能有效促进植株新梢粗度、叶面积的增大,最适宜葡萄幼树的生长。以40%~45%FC、N∶P∶K=2∶1∶3的水肥处理更有利于叶绿素的积累。综合生长期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55%~60%FC、N∶P∶K=2∶5∶3的水肥处理可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光合速率。不同水肥配比处理并没有改变树体各器官间15N丰度(Ndff%)的高低顺序和15N分配规律,但同一器官的Ndff%和15N分配率在不同处理间有所不同,轻中度水分胁迫下,葡萄植株对15N的征调能力较高。不同水肥处理对葡萄各器官15N分配率和利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根系的15N分配率、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分别达43.37%和11.17%。主干和新梢次之,叶片最小。轻度水分胁迫下增加磷钾肥比例对提高葡萄植株的氮肥利用率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各肥水配比处理中以55%~60%FC、N∶P∶K=2∶5∶3的水肥处理为最优处理,建议在无核白鸡心葡萄幼树生产栽培中按照此配比进行肥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白鸡心葡萄 水肥配比 15n - 硫酸铵 吸收 利用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条件对小麦、玉米N、P、K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55
10
作者 赵炳梓 徐富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0-266,共7页
水、N是影响作物N、P、K吸收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6个水分等级和 5个N肥等级相互搭配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高N处理不利于小麦N吸收 ,而玉米是耐肥作物 ,相同灌水条件下 ,玉米的吸N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灌水条件下 (W 0、W 1处理... 水、N是影响作物N、P、K吸收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6个水分等级和 5个N肥等级相互搭配的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高N处理不利于小麦N吸收 ,而玉米是耐肥作物 ,相同灌水条件下 ,玉米的吸N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低灌水条件下 (W 0、W 1处理 ) ,玉米子粒吸N量很低 ,变幅为 0~ 17 3kg/hm2 ,并且不受施N量的影响 ;而小麦子粒吸N量仍达 36 6~154 2kg/hm2 。小麦与玉米吸P量的变化趋势与吸N量的变化趋势非常接近。但是 ,作物的吸K量随灌水量增加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玉米上表现尤其明显 ,并且作物的吸K量主要存在于茎秆中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 小麦 玉米 吸收 磷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磷耦合对甘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世健 陆国盈 +4 位作者 蒋明明 裴铁雄 汤雪莲 秦洪波 黄海松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9期938-942,共5页
以新台糖22号为试材,采用2因素(供水量、施磷量)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水磷耦合对甘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条件下,甘蔗叶片全N、全P含量总体水平均较高,而全K含量则随供水量增加而降低;高磷条件下,甘蔗叶片全N、全K含量... 以新台糖22号为试材,采用2因素(供水量、施磷量)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水磷耦合对甘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水条件下,甘蔗叶片全N、全P含量总体水平均较高,而全K含量则随供水量增加而降低;高磷条件下,甘蔗叶片全N、全K含量总体水平均较高,而全P含量则以低磷处理表现较好。水磷耦合比较结果显示,甘蔗叶片全N含量综合水平较高的是高水高磷组合,全P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是高水低磷组合,全K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的是低水高磷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水分 磷肥 叶片nPK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施氮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永生 张爱平 +2 位作者 刘汝亮 杨世琦 李存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8-1224,共7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_2、CH_4和N_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施氮严重过量现象,在宁夏引黄灌区的青铜峡稻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施氮(N300)、优化施氮(N240)和不施氮(N0)对水稻不同生育期CO_2、CH_4和N_2O通量以及稻田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排放主要在水稻灌浆和成熟期,CH_4排放主要发生在水稻孕穗期,而N_2O排放关键期在水稻的分蘖和拔节期。与N0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田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以及稻田GWP;常规施氮处理中CO_2、CH_4和N_2O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8 446.87、146.57 kg C·hm^(-2)和2.93 kg N·hm^(-2);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内稻田CO_2排放,但使灌区稻田CH_4和N_2O排放分别显著降低了24.42%和36.28%。总的来看,为期一年的优化施氮使宁夏引黄灌区稻田GWP显著降低了26.70%。未来应结合土壤有机碳氮形态和含量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技术,分析长期优化施氮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引黄灌区 优化施氮 土壤 温室气体 增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优化绿洲灌区小麦间作玉米种间关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13
作者 闫喆林 任强 +7 位作者 樊志龙 殷文 孙亚丽 范虹 何蔚 胡发龙 闫丽娟 柴强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90-2203,共14页
针对绿洲灌区氮肥损失严重,阻碍作物可持续生产等问题,通过明确氮肥后移对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的影响,为麦玉间作系统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于2022—2023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开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小... 针对绿洲灌区氮肥损失严重,阻碍作物可持续生产等问题,通过明确氮肥后移对间作系统种间关系的影响,为麦玉间作系统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试验于2022—2023年在甘肃农业大学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开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单作玉米3种种植模式,氮肥后移0(传统施氮,N1)、10%(N2)、20%(N3)3种施氮制度,研究不同种植制度及氮肥后移比例对小麦和玉米的种间关系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结合氮肥后移强化了麦玉共生期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其中氮肥后移10%较传统施氮竞争力提高3.4%,后移20%较传统施氮提高8.13%,且后移20%较后移10%提高5.0%。氮肥后移增强间作玉米的恢复效应,与传统施氮相比,氮肥后移10%间作玉米恢复效应提高11.3%,后移20%提高20.5%,且后移20%较后移10%提高11.5%。间作系统籽粒产量较单作加权平均提高23.8%~28.7%,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且氮肥后移20%处理的籽粒产量较传统施氮提高22.7%。间作种植模式下氮肥利用率较单作加权平均提高4.2%~26.4%,氮肥偏生产力较单作加权平均增高21.4%~30.8%,且氮肥后移20%较后移10%氮肥利用率提高31.5%,较传统施氮提高10.0%;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后移20%较后移10%提高12.7%,较传统施氮提高23.3%。因此,小麦间作玉米结合氮肥后移20%可优化麦玉间作系统种间关系,增加作物产量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绿洲灌区小麦、玉米高效生产的适宜种植模式和施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小麦间作玉米 种间竞争力 恢复效应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力黄绵土在施肥条件下的土壤供N、P能力和N、P肥的效应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剑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6-71,78,共7页
经过6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使其同一土壤形成肥力上的差异。在此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供肥能力,以及施用N、P肥的增产效应和作物吸N、P量的反映。结果表明,基础肥力以施MNP肥土壤供N... 经过6年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定位试验,使其同一土壤形成肥力上的差异。在此土壤上,进行盆栽试验,分析和研究了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供肥能力,以及施用N、P肥的增产效应和作物吸N、P量的反映。结果表明,基础肥力以施MNP肥土壤供N、P能力最强,其次为施MP肥处理,单施N肥土壤供N、P能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黄绵土 施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元素对水葫芦修复水体铯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志东 唐永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122,128,共7页
研究氮肥和钾肥对水葫芦吸收富集水体^(137)Cs的影响,能够为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方法参考。设计铯污染浓度为0.5、5和50 mg/L,每个铯浓度下,N和K的使用量分别为0、0.5和5 mg/L,3次重复。研究不同铯污染水体中N、K对水葫芦的生物效... 研究氮肥和钾肥对水葫芦吸收富集水体^(137)Cs的影响,能够为铯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提供方法参考。设计铯污染浓度为0.5、5和50 mg/L,每个铯浓度下,N和K的使用量分别为0、0.5和5 mg/L,3次重复。研究不同铯污染水体中N、K对水葫芦的生物效应(BE)和吸收转移铯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施用N、K肥对水葫芦不同生物性状有不同影响,这与铯污染浓度、N、K肥施用量有一定关系。(2)单独施用N肥可增加水葫芦干重,单独施用K肥会降低干重。(3)施用N肥提高植株铯含量6.53%,施用K肥提高植株铯含量14.46%,N、K配合施用提高植株铯含量33.96%。说明N、K肥无论是单独施用还是配合施用,均能提高植物铯含量,配合施用的效果大于单独施用。因此,在铯污染水体中,适量施用N、K肥可以提高水生植物对铯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肥 水葫芦 水体修复 铯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南部水氮提升冬小麦籽粒蛋白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效应
16
作者 王丽芳 刘世洁 +6 位作者 卢素豪 吕天宇 吴嘉铭 马冬云 谢迎新 康国章 王晨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1273,共13页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 【目的】研究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整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分配及籽粒蛋白质产量与组分的影响,明确小麦氮利用特性与籽粒蛋白品质的相关性,为黄淮平原南部小麦“产量-品质-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0-2021(丰水年)与2021-2022(平水年)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开展小麦–玉米轮作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2个灌水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和拔节期及开花期分别灌水1次(75 mm),分别记为W0、W1;副区为3个氮水平,0、180、300 kg/hm2,分别记为N0、N180、N300。测定花前和花后小麦整株及旗叶、穗下节间和籽粒的干物质量及氮含量,解析干物质和氮素转运分配。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质及主要组分含量,综合评估籽粒的营养和加工品质。【结果】灌水、施氮及水氮互作显著增加了旗叶、穗下节间的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积累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两个生长季中,W1N300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而W1N180的干物质转运量最高,在平水年,比W1N300提高了5.24%;灌水和施氮增加花前氮素转运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分别表现为N180>N300和W1>W0;在施氮条件下,灌水提高了花前氮素对籽粒的贡献率,其中W1N180的平均氮素转运率最高,显著高于W1N300。施氮增加了籽粒总蛋白质含量,2021年(丰水年),W0N180与W0N300的蛋白质产量、总蛋白质及组分无显著差异,而W1N300的球蛋白、总蛋白质和蛋白质产量显著高于W1N180,清蛋白显著低于W1N180;2022年(平水年),W0N180的清蛋白、醇溶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W0N300,而W1N180除麦谷蛋白外,其余蛋白组分含量及总蛋白产量与W1N300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氮素转运量、氮素贡献率分别与产量显著正相关(R2分别为0.824、0.581),氮素转运率和干物质转运率分别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20、0.875)。【结论】施中量氮肥(N 180 kg/hm2)对小麦植株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特征具有显著正效应,灌水提高了干物质和氮素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贡献率,提高施氮量不能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施氮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产量,在水分充足条件下,高氮处理较中氮处理更能优化小麦籽粒蛋白组成,进而提升其营养和加工品质。在黄淮南部,灌溉配合施氮180 kg/hm2可促进小麦干物质转运和氮素转运,实现产量、品质和效率协同提升,而施氮300 kg/hm2在丰水年更有利于提升小麦的营养和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协同效应 同化物积累转运 氮素积累分配 籽粒蛋白产量 蛋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处理对毛白杨纸浆林生长及土壤水养特征影响
17
作者 王亚飞 刘洋 +4 位作者 王凯 丁晓菲 续可心 贾黎明 席本野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7,共13页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 【目的】明确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的最佳灌溉施肥策略,为不同时期水肥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解决长期灌溉施氮造成水资源浪费和土壤酸化等问题提供参考。【方法】以华北平原沙地的三倍体毛白杨为研究对象,采用增广试验设计滴灌水氮耦合试验,设置3种灌水处理(W20、W33、W45)和4种施氮水平(N0、NL、NM、NH),研究第5个生长季内(4—10月)各水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土壤体积含水率(SVWC)的时空动态变化以及生长季末林木生长、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1)培育末期,经过4年滴灌水氮耦合培育,不同水氮条件下林木生长、林地蓄积和林地生产力无显著差异。2)滴灌水氮耦合并未改变整个生长季LAI的变化趋势,受风灾(6月1日发生)影响,LAI总体呈双峰状,分别在5月30日和7月15日前后达到峰值。3)春季(5月)W20处理主要增加根区土壤表层(0~50 cm)水分,W33和W45处理则主要增加100~180 cm深度土壤水分;夏季(7月)灌溉能够增加0~180 cm深度土壤体积含水率,且W20处理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优于W33和W45处理;秋季(10月)停灌后,在W20和W33处理下深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而秋季的表层土壤相比春、夏季变得更为干燥。4)毛白杨林地土壤养分主要积累在浅土层(0~40 cm土层),浅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水氮耦合的响应弱于有效磷,其中灌溉对有效磷的积累作用大于施肥;且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W20和W33灌溉下),施氮量的增加将抑制土壤磷含量的积累。5)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林木胸径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调控土壤磷含量,进而影响林木生长。【结论】连续4年滴灌水氮耦合对毛白杨纸浆材培育末期林木生长及林地生产力无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灌水较多的水平下(W20和W33),高水平施氮(NM和NH)可能降低土壤有效磷积累,抑制林木生长。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生态安全,在相近立地条件下,短轮伐期毛白杨纸浆材培育第5年停止施肥,保持充分灌溉(土壤水势-20 kPa时灌溉),土壤水分和养分维持在较高水平,实现地力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耦合 毛白杨 纸浆材培育末期 林木生长 土壤水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_3^--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宝文 李春杰 +1 位作者 刘忠宽 邢竹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增施氮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增加,且0~20 cm土层的NO3--N含量增加最明显;各土层的土壤NO-3-N含量基本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土层深... 采用定点监测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增施氮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增加,且0~20 cm土层的NO3--N含量增加最明显;各土层的土壤NO-3-N含量基本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NO3--N含量变化趋于平稳。河北平原夏玉米田正常施用氮肥,尚不会产生NO3--N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污染 硝态氮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渍土区棉花N、P、K肥效应研究
19
作者 辛承松 唐薇 魏乐海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9-41,共3页
应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盐渍土棉花N、P、K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P、K肥能提高棉花体内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 ,减少丙二醛 (MDA)含量 ,改善P、K营养 ,维持K+ 、Na+ 平衡 ,显著增强棉花耐盐性 ;合理增施N、P肥 ,可显著提高... 应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盐渍土棉花N、P、K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合理施用P、K肥能提高棉花体内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 ,减少丙二醛 (MDA)含量 ,改善P、K营养 ,维持K+ 、Na+ 平衡 ,显著增强棉花耐盐性 ;合理增施N、P肥 ,可显著提高盐渍土棉花产量 ,有利于改善棉纤维品质 ,以N用量 1 95kg/hm2 、P2 O5用量 1 65kg/hm2(N1 95P1 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棉花 n P K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肥一体化的二培法设备试制与试验
20
作者 陈建林 李霞 +4 位作者 王志青 王帅 朱航 秦涛 罗安齐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54-58,共5页
针对传统土培方法劳动强度较高、种苗生长周期长、营养液配比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开发试制一套集水肥一体化系统、基质栽培和水培两种栽培方式于一体的设备。栽培时将铺设基质的种苗盘置于上层机构,间隔空气层,机构下层利用水肥一体化... 针对传统土培方法劳动强度较高、种苗生长周期长、营养液配比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开发试制一套集水肥一体化系统、基质栽培和水培两种栽培方式于一体的设备。栽培时将铺设基质的种苗盘置于上层机构,间隔空气层,机构下层利用水肥一体化系统适时进行水培营养液供给,使种苗根系处于基质、空气和营养液3种介质,可同时吸取水分、养分和空气。通过特殊二培法,为种苗根系提供最佳生长环境,融合基质栽培和水培优点,达到促生根、育壮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栽培 水培 水肥一体化 无土栽培 栽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