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教育人权理念的嬗变:基于国际组织的经验
1
作者 祁占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对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奠基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发布了有关受教育人权的系列报告,受教育人权理念经历了从“注重学会生存技能”“赋能学习化社会”到“增进全球共同利益”“重新构想... 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对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奠基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发布了有关受教育人权的系列报告,受教育人权理念经历了从“注重学会生存技能”“赋能学习化社会”到“增进全球共同利益”“重新构想教育社会契约”的嬗变,凸显了受教育人权理念内涵不断深化的政治逻辑、经济逻辑与文化逻辑、教育逻辑,充分体现了受教育人权理念对个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在制定教育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吸纳不断发展变化的受教育人权理念的丰富内涵,以真正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充分发挥教育的潜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人权 生存权 学习化社会 共同利益 社会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受教育权到终身受教育权:基于UNESCO教育理念变迁的梳理 被引量:6
2
作者 欧阳忠明 王江雁 王燕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2,共12页
2021年,《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把“终身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视为构建新的社会契约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这种定位无疑为全球各国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从“受教育权”的确立到“终身受教育权”... 2021年,《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把“终身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视为构建新的社会契约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这种定位无疑为全球各国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从“受教育权”的确立到“终身受教育权”的提出,虽然UNESCO在扩大受教育权的内涵方面历经波折,但其始终秉循人文主义观,在扩大受教育权以包括成年人和促进成人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受教育权”,“终身受教育权”在目标上以构建新的社会契约为使命,在内容上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以及获取和贡献知识公地的权利,在范围上从横向和纵向两大维度拓展权利主体的覆盖范围和教育的层次结构,并赋予平等新的要义。这种内涵上的延展是对其作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重要支柱的积极回应,也是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面对当前全球日益复杂的形势,终身受教育权不再是“短时之需”,而是全球各国长期致力于实现的“共同愿景”,将对全球各国的教育变革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实现该“共同愿景”需要新的框架来构建新的教育生态,需要各国在体制、法律、教育政策框架、资源等方面进行持续变革。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且曲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终身受教育权 新的社会契约 人文主义 UNES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等教育契约关系与教育消费选择权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为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2,共5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度的实行,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正逐步从特别权力关系向教育契约关系转变。教育契约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必...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制度的实行,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正逐步从特别权力关系向教育契约关系转变。教育契约关系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尊重教育消费者的选择权,保障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契约 教育消费 选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受教育权利的历史演进及当前发展的若干新动向 被引量:27
4
作者 劳凯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9,共9页
始于200年前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使传统的、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遭遇了严重挑战,自此受教育开始成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由于现代教育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国家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以同一性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方... 始于200年前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使传统的、以家庭为基础的教育遭遇了严重挑战,自此受教育开始成为普遍的公民权利并受到法律的肯定和保护。由于现代教育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国家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以同一性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它必定会与沿袭了数千年的家庭的或民间的教育传统构成冲突,使受教育权利的表现形态出现复杂的情况。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强调教育对于自我的意义并提出各自不同的教育诉求,教育发展正进入一个以多样性为特征的新阶段。学习权说的出现表明受教育权利内涵的拓展开始为人们所意识并获得了一种确定的法理形式。一种以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为基本特征的弹性学习制度正在萌芽,它贯彻学习者本位的新理念,强调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体现对差异性的尊重与适应,追求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种类以适应个人发展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受教育权利 国家教育权力 多样性 自主选择 弹性学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教育权的内涵结构与现实形态 被引量:9
5
作者 汪洋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4-68,共5页
受教育权的核心内涵在法哲学上可追问至自由与平等,在法理上可解读为给付请求与无为而治。它的内在结构在整体上表征为纵横结构的互为链接,纵向层面包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权利,横向层面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 受教育权的核心内涵在法哲学上可追问至自由与平等,在法理上可解读为给付请求与无为而治。它的内在结构在整体上表征为纵横结构的互为链接,纵向层面包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权利,横向层面包括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和学习评价权。教育消费市场的勃兴促使受教育权中的法律关系市场化,受教育权的现实形态发生分化: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公民权利形态;高等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消费者权利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市场经济 教育消费 消费者权利 权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原因探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斌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3-67,共5页
 我国农村妇女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是17 32万,农村妇女这一社会群体自杀率居我国首位。其中,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及以土地承包权为首要内容的财产权在事实上的缺失和不平等,是我国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的根本原因。实行农村女童入学...  我国农村妇女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是17 32万,农村妇女这一社会群体自杀率居我国首位。其中,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以及以土地承包权为首要内容的财产权在事实上的缺失和不平等,是我国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的根本原因。实行农村女童入学直接补贴制度,确保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平等;确认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性质,保障我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是维护我国农村妇女生存基础和人格尊严的重要途径,也是降低我国农村妇女群体高自杀率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自杀率 农村妇女 受教育权 财产权 土地承包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扶持问题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捷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借助"弱势群体"这一社会学新名词,对体育教学中在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上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的权益保护 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选择制教学有可能成为保障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权益保护 教育公平 选择制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弱势人群的权益保护与选择制教学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捷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4-76,共3页
本文借助“弱势群体”这一社会学新名词,对体育教学中在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上处于弱势的学生的权益保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选择制教学有可能成为保障体育教学中弱势人群的权益,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权益保护 教育公平 选择制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专业设置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玫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7-19,共3页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工作,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区)仲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队伍中专业人...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工作,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区)仲裁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仲裁队伍中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不高、职业能力不强等现象,建议增设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仲裁高职专业,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由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和实践学习课五部分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仲裁 专业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教育消费维权 推进全面小康建设
10
作者 刘敏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教育消费维权问题存在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以及教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等教育契约关系。关注并切实维护教育消费权益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高教育消费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 教育消费维权问题存在的逻辑起点在于学生的教育消费主体地位,以及教育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平等教育契约关系。关注并切实维护教育消费权益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提高教育消费质量,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消费维权的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我国当前尤其要加强私立教育或民办教育的消费维权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教育消费 劳务消费 中国 消费权益 维权意识 教学质量 文化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