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两个结合”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新境界
1
作者 代玉启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I0002,共9页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 “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总结,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核心密码。回望百年党史,从“三个结合”的初步尝试到“一个结合”的理论探索,再到“两个结合”的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回应时代之问的同时,对自身历史叙事逻辑的认识愈加系统深刻。我们要立足于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党的实践成就,面向党的历史使命,以大历史观与正确党史观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用特色话语彰显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在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开辟中共党史研究的新境界,助力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全面、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党史党建学 守正创新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艺术
2
作者 代玉启 程凌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3,204,共8页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法宝,也是理性分析、准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逻辑起点。调查研究应精准发力,聚焦青年群体与“硬核问题”,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调研开路,以战略性调研确定重大目标和发展定位,以对策性调研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前瞻性调研洞悉社会历史的新现象新特点新趋势,以跟踪性调研动态掌握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以解剖式调研分析异质性群体特征、矛盾和诉求,以督查式调研保障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研究既要注重研究分析的科学性,也要讲求调查方法的艺术性,善用丰富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善以不同的距离掌握调查节奏,处理好科学性和经验性的相互关系,注重由道德层面上升到方法论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 方法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共党史知识图谱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岳文玉 曹树金 +1 位作者 曹茹烨 赵怡珑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4,共13页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权威党史资料中大量且多类型的实体知识进行细粒度的知识组织和挖掘,有助于实现党史知识的二次增值,提高权威党史资料的利用效率。文章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指定的四本权威党史图书为主要数据集构建党史知识...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权威党史资料中大量且多类型的实体知识进行细粒度的知识组织和挖掘,有助于实现党史知识的二次增值,提高权威党史资料的利用效率。文章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指定的四本权威党史图书为主要数据集构建党史知识图谱,利用大语言模型、BERT模型、Word2vec等深度学习和可视化技术,提出从知识图谱框架构建、模式层构建、数据层构建到知识图谱存储与更新的较为完备的党史知识图谱构建方法。此方法可以实现党史实体知识之间的细粒度关联,完成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和知识查询,方便用户对相关资源的精准利用,为深入学习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中共党史 大语言模型(LLM) 知识抽取 Bert4ke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高校政治辅导处的历史考察(1952—1957)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娇 耿化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政治辅导处是1952年至1957年期间高等学校设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工作机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政治思想领导。在高... 政治辅导处是1952年至1957年期间高等学校设立的具有过渡性质的政治工作机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社会主义大学的组织建设和制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目标,必须加强对高校的政治思想领导。在高校中党员干部配备不足、党组织基础不健全和制度建设有待推进的形势下,高校采用重点试行、逐步推广的方式设立政治辅导处,建立政治工作制度。政治辅导处在实践探索中渐具“党政合一”的组织属性,既是学校党委的办公机关,同时又是学校行政组织的一部分,在党委和校长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政治辅导处下设组织科、宣传科、青年科、群众工作科等工作机构,配备领导干部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形成相应工作制度,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专责机构的独特作用。作为过渡性机构,政治辅导处的制度设计表现出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特征,为各高校提供因地制宜、因校施策的发展空间。在职权行使上,政治辅导处的工作对象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围绕师生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承担四项职责任务:组织开展全校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活动;了解和反映师生思想情况以推动落实各项教育改革措施;将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保证学校完成教育计划;通过鉴定师生政治思想为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提供参考。在实践运行中,政治辅导处日益显露出组织定位不明、与其他党政机构分工不清、干部工作经验和业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随着高校党的干部条件和组织基础的加强,党组织具备公开出面进行政治思想工作的条件后,1957年后政治辅导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工作职责改由高校党委履行,原有工作人员大部分转归高校党委,使高校党委更加建立健全,为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建立党委制奠定了组织基础。政治辅导处纾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党的政治工作领导薄弱的困境,为建立一套过渡时期的政治工作制度、确立高校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构建以高校党委制为核心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领导制度和管理体制发挥重要作用,并留下宝贵历史经验和制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辅导处 高等教育制度 政治工作 高校党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共党史研究论文索引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岳文玉 曹树金 赵怡珑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03,共12页
文章从关系角度为用户提供高度匹配的检索结果,实现从关联数据到索引的突破,完成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共党史研究论文的索引系统设计,为利用知识图谱提高检索效率提供启发。研究采用Lucene全文检索技术,将党史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及其关联关系... 文章从关系角度为用户提供高度匹配的检索结果,实现从关联数据到索引的突破,完成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共党史研究论文的索引系统设计,为利用知识图谱提高检索效率提供启发。研究采用Lucene全文检索技术,将党史知识图谱中的实体及其关联关系与研究论文文本相结合,实现相关实体在文献中的定位浏览;利用知识图谱和Lucene全文检索工具,实现多实体全文和段落检索,显著提升检索结果的相关性与准确性。实验表明:系统在对4,625篇党史研究论文的段落划分中达到85.30%的正确率,改进的排序算法结合多维因素提高了检索结果的权威性和质量。上述结果验证了系统在党史文献检索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知识索引 文献检索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共党史知识索引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岳文玉 曹树金 赵怡珑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文章通过语义技术将中共党史的知识进行组织、管理和应用,构建新的基于知识图谱的索引,提供对党史知识的查找定位功能,以提高知识检索效率。着手于党史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利用党史知识图谱优化检索语句的分词、同义转换和语义扩展等任... 文章通过语义技术将中共党史的知识进行组织、管理和应用,构建新的基于知识图谱的索引,提供对党史知识的查找定位功能,以提高知识检索效率。着手于党史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利用党史知识图谱优化检索语句的分词、同义转换和语义扩展等任务,从而为党史知识索引提供高效支持。通过分词实验分析和基于知识图谱的党史知识检索性能对比分析,验证了党史知识检索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借助知识图谱的结构化语义,突破了传统索引方式,实现了基于实体与关系的索引,能够为用户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提供更多的知识相关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提升了党史文献和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知识索引 深度学习 信息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变迁与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枫波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 审计监督目的是审计监督体系建设的指向与源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审计监督目的前后继承并不断发展。受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治国理政的现实需求等因素影响,党领导的审计监督目的呈现不同的样态,但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大局,坚定人民立场,立足经济监督,反对和打击贪污腐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审计监督目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将应然的审计监督目的实现为实然的现实,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 中国式审计现代化 审计监督目的 总体国家安全观 自我革命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故事的话语叙事分析
8
作者 甘朝晖 王霞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进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故事,从叙事价值看,有助于深度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升大学生的“四个认同...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进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故事,从叙事价值看,有助于深度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提升大学生的“四个认同”;有助于立体呈现百年大党的政党形象,坚定大学生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有助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从叙事文本来看,即“讲什么故事”,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经验、重大成就、历史意义以及未来图景五个方面来凝练、打磨故事内容。从叙事对策来看,即“如何讲好故事”,要规范叙事步骤、把握叙事原则以及打造叙事场域,让故事“讲得出、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 叙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个人”和“群体”
9
作者 周良书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2,共10页
中共党史研究,要以人作为叙事的中心,应当在它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对人的关怀。党史研究关注的“人”,首先应是有生命的具体的个人。这就要处理好诸如“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正面的人”和“反面的人”,“杰出的人”和“平... 中共党史研究,要以人作为叙事的中心,应当在它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对人的关怀。党史研究关注的“人”,首先应是有生命的具体的个人。这就要处理好诸如“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正面的人”和“反面的人”,“杰出的人”和“平凡的人”等认识上的一些复杂问题。党史研究还应关注群体的“人”。因为个别历史人物的“动机”,并不仅仅体现他个人的思想,而是代表参与运动的群众之“普遍动机”。这表明在党史研究中要突出群体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群体 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博”与“专”
10
作者 周良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6,共9页
党史研究者,只有习博雅之艺,方能成“四通”之才:一是“纵通”,看到古今联系,立足现在研究过去;二是“横通”,看到内外联系,透过党外观察党内;三是“内通”,精通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外通”,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党史研... 党史研究者,只有习博雅之艺,方能成“四通”之才:一是“纵通”,看到古今联系,立足现在研究过去;二是“横通”,看到内外联系,透过党外观察党内;三是“内通”,精通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四是“外通”,了解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这是党史研究的重要步骤。此外,还要在此基础上,研专精之学:既要同中观异,也要异中观同,更要异同齐观。只有做到这两点,像这样分析和思考问题,才能进入另一种状态,即“博专合一”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之源——中共中央的“上海岁月”
11
作者 贺东航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2,125,126,共11页
1921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是一段极其艰难且意义重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奠定了党的建设许多基本规则,塑造了党的治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些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这种势能是党内治理的核心逻辑,构成了中国政... 1921至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活动是一段极其艰难且意义重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奠定了党的建设许多基本规则,塑造了党的治理模式与组织结构。这些可以将其归纳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势能”,这种势能是党内治理的核心逻辑,构成了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来源。上海时期的党建实践不仅造就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还影响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方针政策和治理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之源的关键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 政党治理 政治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纪学习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与经验启示
12
作者 高晓林 骆良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纪学习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纪学习教育与政党纪律规范体系建构形成双向互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纪学习教育实现从运动式教育向常态化教育机制转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纪学习教...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纪学习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纪学习教育与政党纪律规范体系建构形成双向互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纪学习教育实现从运动式教育向常态化教育机制转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纪学习教育伴随着纪委组织形态的完善而突破传统范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纪学习教育形成以党章党规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中国共产党党纪学习教育呈现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党纪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特点,形成了强化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警示教育,注重实践养成、强化纪律执行的基本经验。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党纪学习教育需要锚定政治方向,贯通知行转化通道;建立长效机制,激活内生驱动能量;强化分层分类,提升精准教育效能,不断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纪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 党的纪律 党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党的青年工作文化力量的实践经验与现实启示
13
作者 冯刚 王凯宗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3,共14页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既是一种哲理思考和价值关怀,更是对青年、青年工作与文化三者关系的深刻探讨。理清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文... 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不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既是一种哲理思考和价值关怀,更是对青年、青年工作与文化三者关系的深刻探讨。理清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文化逻辑,需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文化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的思想观念、红色资源、道德规范为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丰富滋养,是青年工作的精神命脉、红色基因、文化支撑,共同构成了党的青年工作的文化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取得伟大成就的文化密码,需要深刻总结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在百余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价值,形成了在文化引领中增进青年思想认同、在文化创新中巩固青年文化主体性、在文化交流中拓展青年国际视野的青年工作文化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青年工作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深化拓展党的青年工作文化路径,就要沿着青年工作的文化维度,在百余年来积累的青年工作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的整合、创新、沟通功能,推动青年工作夯实体系根基、强化场景体验、提升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党的青年工作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青年工作 文化育人 文化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到“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知识生成与建设路径
14
作者 聂平平 黄文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5,共13页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对象的独特性、学科使命的时代性、学科知识的集约性是其区别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其他一级学科的独特所在。中共党史党建学要成于“体”而落于“用”,其学科建制要立足学科的元问题,从“党的人民性”这一学科逻辑...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对象的独特性、学科使命的时代性、学科知识的集约性是其区别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其他一级学科的独特所在。中共党史党建学要成于“体”而落于“用”,其学科建制要立足学科的元问题,从“党的人民性”这一学科逻辑起点出发,突破单一学科建制限制,推动党史和党建学科跨界融合、重构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学科资源整合和生态优化。为此,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内在建制要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实践性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科知识的生成,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探索学科知识的新形态与新范式;外在建制要以学科生态优化为目标,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构建明体达用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党建学 党的人民性 学科建制 明体达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亡学生到职业革命家:中共鄂豫边区知识青年的人生抉择
15
作者 梁馨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4,共14页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平津、沪宁等地相继沦陷,一大批知识青年瞬时失学离乡,走上流亡路途。武汉作为临时首都与交通枢纽城市,成为流亡青年寻求民族救亡和个人前途的暂栖之地,同时也开始在此面临多种人生道路的选择。动荡时局中,他们在权衡考量国家安危、事业前途、家庭生活,甚至内心情绪等因素后,相继作出人生抉择。其中,具有较高革命理想与抗日热情的知识青年,在中共中央长江局与湖北省委的吸纳、培养下,逐渐承担起武汉与湖北各县救亡宣传、党组织开辟,以及组建地方抗日游击队伍等事业的重任。知识青年在初尝革命的艰涩后,或许曾对所选择的人生前路产生过犹疑与徘徊,但这正是人性最真实的呈现。战争环境中,诸多未知和不可控因素在不断修正着知识青年人生道路的同时,也使他们学会了服从组织纪律,将个人理想与私人情欲让步于革命的现实需要。因此,投身革命并非一瞬即可完成的职业选择,而是经长时间磨砺与沉淀才可廓清的人生道路。在中共党团组织的有效引导和培养下,流亡知识青年在面临个体际遇与民族危亡、个人理想与革命现实需要等矛盾冲突时,纷纷作出坚定的人生抉择,但随之也意味着牵涉个人、家庭等私领域的一切事物和境遇均将历经颠覆性改变,甚至需将生命置之度外。最终,这批知识青年饱经残酷的对敌斗争和非人的意志磨练后,在中共鄂豫边区和新四军第五师扎根,并蜕变为真正的职业革命家,成为革命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知识青年 武汉 中共鄂豫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大源 石伟平 +3 位作者 和震 宁玉红 周建松 聂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进程、卓越成就和动力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侯怀银 王耀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在教育公平的现代化新进程、终身教育理念践行和体系构建、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教育学术理论创生与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彰显出教育的公平性、全民终身性、人本性、时代创新性、开放共享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和实践的融通性等特征。回顾既往探索史发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创新这五方面为走好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概念的百年溯源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旭东 刘乔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最具标识性的概念,它集中代表了党百年来探索与发展教育的历史经验。以概念史为方法论,探究立德树人概念的百年生成,需先基于语义学分析,建构立德树人概念的“能指”,明晰立德...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最具标识性的概念,它集中代表了党百年来探索与发展教育的历史经验。以概念史为方法论,探究立德树人概念的百年生成,需先基于语义学分析,建构立德树人概念的“能指”,明晰立德树人概念的内涵与分析维度;再基于实践史分析,通过探究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如何立德树人”等问题,建构立德树人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意义“所指”,由此在历史逻辑中寻求立德树人概念“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从而梳理立德树人概念经由蕴蓄期、萌芽期、初创期与发展期的百年生成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立德树人 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谱系的生成基础、历史定位和赓续发展——纪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制40周年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澍军 杨昇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谱系的形成源于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信念的精神凝聚和理论传承,对走“两个结合”必由之路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自信,对人类文明知识成果的革故鼎新和传道授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谱系的形成源于我们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强信念的精神凝聚和理论传承,对走“两个结合”必由之路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自信,对人类文明知识成果的革故鼎新和传道授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实现了由理论奠基到科学化建设的演进历程。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应不断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彰显其作为治党治国重要方式更为主动的历史自觉和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与行动路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会庆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既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建设作出了系统性阐述与战略性部署,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是高等教育具有自成系统与互成系统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既强劲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伟业建设作出了系统性阐述与战略性部署,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三位一体”引领下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统逻辑是高等教育具有自成系统与互成系统的双重属性,依赖并支撑“三位一体”协同演变。新时代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融合行动路向是科学全面把握高等教育之于“三位一体”复杂系统的逻辑关系和多元适应性主体涌现出的复杂行为,以坚持系统认知、以人为本、功能耦合、内外融合为行动准则,奋力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党的二十大 “三位一体” 系统逻辑 行动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