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analysis of friction and damping on anti-backlash gear based on dynamics model with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政 尚建忠 罗自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2期3461-3470,共10页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 A nonlinear model of anti-backlash gear with time-varying friction and mesh stiffness was propose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nti-backlash g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l precision, applied force analysis was completed in detail, and single or double tooth meshing states of two gear pairs at any timing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meshing characteristic of anti-backlash gear. The influences of friction and variations of damping ratio on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were analyzed finally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backlash gear can increase the composite mesh stiffness comparing with the mesh stiffness of the normal gear pair. At the pitch points where the frictions change their signs, additional impulsive effects are observed. The width of impulsive in the same value of center frequency is wider than that without friction, and the amplitude is lower. When gear pairs mesh in and out, damping can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imp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DAMPING anti-backlash gear dynamics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dynamic transmission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for internal meshing gear pair considering vibration 被引量:3
2
作者 JIAN Guang-xiao WANG You-qiang +2 位作者 ZHANG Ping LI Yun-kai LUO 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 The thermal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meshing gears in a planetary gear train under vibrations were examined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Based on dynamic theory of the gear system,a dynamic model of the planetary gear train was established.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s of modified gear systems under vibrations and static loads were analyzed.Compared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types,the best lubrication effect could be produced by the positive transmission.A thicker lubricating oil film could be formed,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oil film flash temperature are the smallest.Increasing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improves the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but intensifies the engage-in and tooth-change impact.For the planetary and inner gears,the increase in th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also leads a decrease in the oil film stiff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meshing gears dynamic model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oil film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load sharing behavior of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multiple clearances 被引量:4
3
作者 盛冬平 朱如鹏 +2 位作者 靳广虎 陆凤霞 鲍和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21-2532,共12页
A new nonlinear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model with backlash and bearing clearance was proposed for planetary gear set. Meanwhile, sun gear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 A new nonlinear transverse-torsional coupled model with backlash and bearing clearance was proposed for planetary gear set. Meanwhile, sun gear and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s, static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ime-varying meshing stiffnes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ifferential governing equations of motion were solved by employing variable step-size Rung-Kutta numerical integration method. The behavior of dynamic load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affected by the system parameters including input rate, sun gear's supporting stiffness and eccentricity error, planet's eccentricity error, sun gear's bearing clearance, backlashes of sun-planet and planet-ring meshes were investigated qualita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Som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t last which extend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load sharing behavior of planet gear train, enrich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planetary gear 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etary gear train dynamic load sharing time-varying stiffness backlash bearing clear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啮合参数与时变齿隙的含质量偏心齿轮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4
作者 侯磊 宋金洲 +2 位作者 昌泽元 陈毅 陈予恕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5-1343,共9页
针对齿轮系统中质量偏心与时变参数耦合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建立了考虑动态啮合刚度与时变齿侧间隙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重点分析质量偏心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势能法构建了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引入时变齿侧间... 针对齿轮系统中质量偏心与时变参数耦合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建立了考虑动态啮合刚度与时变齿侧间隙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模型,重点分析质量偏心对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势能法构建了时变啮合刚度模型,引入时变齿侧间隙与质量偏心,推导出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偏心显著诱发系统由单周期向多周期(如20倍周期)运动演化,且随着偏心距的增大,系统振动幅值和分岔现象明显增强,揭示了其在系统非线性演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精度齿轮系统的结构优化设计与振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系统 动态啮合参数 动态齿侧间隙 时变啮合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离心效应直齿圆柱齿轮动态啮合刚度计算的新方法
5
作者 张小翠 莫国胤 +3 位作者 刘富豪 张建强 蒋汉军 张介禄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6,共10页
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驱动速度在评估啮合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及其伴随而来的离心效应。基于Euler梁理论,提出了一种原始计算算法,通过在速度场中引入离心效应来计算直齿轮的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 在齿轮啮合过程中,驱动速度在评估啮合刚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许多学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及其伴随而来的离心效应。基于Euler梁理论,提出了一种原始计算算法,通过在速度场中引入离心效应来计算直齿轮的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以驱动速度为控制参数,研究了受驱动速度影响的动态啮合刚度,并证明了离心效应与动态啮合刚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离心场的作用下,齿轮的固有频率和动态啮合刚度的波动都随着驱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高弹性模量容易抑制驱动速度对动态啮合刚度的影响,而密度则相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齿轮在离心作用下的振动、噪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啮合刚度 离心效应 驱动速度 齿轮材料 频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
6
作者 何泽银 王承登 +1 位作者 肖腾 杨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6-813,共8页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 针对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噪声、承载及轻量化最优结果参数各不相同的问题,本文提出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考虑时变啮合刚度与传动误差,以系统动态传动误差、齿轮承载、质量、噪声与振动加速度为目标函数,以齿轮宏微观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传动误差-振动-噪声-承载-质量多目标优化模型,开展并车汇流齿轮传动系统减振降噪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系统噪声降低了2.3%,系统总质量降低了13.7%,系统动态传动误差峰峰值减小了55.7%,齿根弯曲应力减小了30.1%,系统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了40.0%,实现了并车汇流齿轮系统的振动噪声快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并车汇流 时变啮合刚度 传动误差 动力学模型 减振降噪 轻量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滚动接触模拟研究
7
作者 郏殿祥 么超凡 +3 位作者 杨吉忠 陈志辉 赵鑫 温泽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2-3956,共15页
一般铁路轮轨黏着牵引受限于黏着极限,爬升坡度有限,齿轨列车以齿轮齿条啮合驱动提供更大牵引力,可爬升上山地更大坡度。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120‰平直坡道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结构几何、弹性变形和... 一般铁路轮轨黏着牵引受限于黏着极限,爬升坡度有限,齿轨列车以齿轮齿条啮合驱动提供更大牵引力,可爬升上山地更大坡度。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120‰平直坡道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结构几何、弹性变形和系统振动等复杂因素考虑在内,瞬态接触由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求得,于时域内重现齿轮驱动模式下齿轨列车与轨道间瞬态动力相互作用模拟。基于设计型面,分析不同牵引力与运行速度下轮轨接触/轮齿啮合力、齿面应力及接触斑内相对滑移等的时变规律,提出基于解析有限元法的齿轮齿条系统动态时变啮合刚度求解方法,通过与渐开线齿轮特性和解析法啮合刚度结果对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齿轮驱动模式下平稳运行时,坡道法向力主要由轮轨接触提供,牵引力全部由轮齿啮合提供,轮齿啮入啮出冲击给系统以持续性动态激励,从而制约着齿轮牵引模式下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轮齿啮合刚度因单/双齿啮合转变而呈现周期性变化,齿轮侧啮合刚度比齿条侧更大,齿条离散支撑造成了齿条侧啮合刚度呈现另一个相对低频的周期性变化,齿轮齿条总啮合刚度在1600 MN/m和600 MN/m间动态波动。啮合力、接触面积、齿面应力以及啮合刚度均与牵引系数正相关,牵引系数从0.1增至0.3,齿面接触面积均值增加20%,总啮合刚度均值仅增加4%。未来可进一步在本模型中引入齿面磨耗和疲劳损伤,为研究非理想齿形下轮对−轨道系统瞬态啮合行为提供有效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变啮合刚度 齿面应力分布 山地齿轨列车 轮齿瞬态啮合 显式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化作用下裂纹-断齿复合故障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8
作者 白宇 姜宏 +1 位作者 章翔峰 雷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49,共6页
在现有研究中,裂纹-断齿复合故障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故障自身劣化过程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对此,基于势能法并考虑齿间耦合作用建立裂纹-断齿耦合故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模型,求解含劣化过程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并建立啮合型弯扭耦合动力学模... 在现有研究中,裂纹-断齿复合故障的研究往往忽略了故障自身劣化过程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对此,基于势能法并考虑齿间耦合作用建立裂纹-断齿耦合故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模型,求解含劣化过程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并建立啮合型弯扭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复合故障下齿轮系统的动态响应。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裂纹和断齿均会降低齿轮的啮合刚度,断齿故障导致刚度发生突变,而裂纹故障下刚度变化相对平稳,耦合故障下系统刚度由更为严重的故障主导,随着故障程度的不断加深,刚度下降愈发明显。通过分析劣化过程中周期性冲击成分与边频带的演变模式,阐明了裂纹与断齿故障之间耦合现象的动态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复合故障 时变啮合刚度 动态特性 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9
作者 莫帅 张润东 +5 位作者 董舜方 赵新浩 周大坤 陈素姣 姚博炜 张伟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5-1995,共11页
螺旋锥齿轮传动比高,工作平稳可靠,多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以及精密工程机械等高速重载领域.研究螺旋锥齿轮副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可为螺旋锥齿轮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首先综合考虑了轴承支承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 螺旋锥齿轮传动比高,工作平稳可靠,多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以及精密工程机械等高速重载领域.研究螺旋锥齿轮副传动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可为螺旋锥齿轮的设计、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首先综合考虑了轴承支承力、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啮合阻尼及静态传动误差等关键非线性因素,构建了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龙格库塔法求解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然后通过时域图、频域图、相图、庞加莱截面图、分岔图、小波时频图及李雅普诺夫指数图等来分析系统在不同外激励幅值影响下的非线性动态特性.最后搭建了螺旋锥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验证平台,将试验测试信号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激励幅值的增大,系统运动状态将从混沌运动状态逐渐转变为多周期运动状态,再转变为单周期运动状态,这表明过低的外激励幅值易诱发系统进入混沌运动状态,适度增大外激励幅值可有效提升传动系统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非线性动力学 时变啮合刚度 混沌与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变啮合刚度的行星滚柱丝杠动力学建模与振动特性分析
10
作者 卢夏沁 陈换过 +2 位作者 吴建伟 彭雨浩 汤佳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9-128,138,共11页
针对行星滚柱丝杠(planetary roller screw mechanism,PRSM)动态特性研究中的不足,特别是对传动副啮合刚度时变特性和非线性因数考虑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间隙、摩擦阻尼和时变啮合刚度的PRSM“扭转-平移-轴向”动力学建模方法... 针对行星滚柱丝杠(planetary roller screw mechanism,PRSM)动态特性研究中的不足,特别是对传动副啮合刚度时变特性和非线性因数考虑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间隙、摩擦阻尼和时变啮合刚度的PRSM“扭转-平移-轴向”动力学建模方法。通过集中质量法构建动力学模型,基于达朗贝尔原理推导出运动微分方程;根据机构传动副特点,构建了齿轮副悬臂梁模型与螺纹副轴向刚度模型,结合势能法、直接刚度法和赫兹接触理论提取出啮合刚度参数。最后,采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求解系统微分方程,通过与刚体动力学模型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并获取了PRSM的振动特性。研究成果为PRSM的故障特性分析和智能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滚柱丝杠(PRSM) 集中质量动力学建模 时变啮合刚度 动态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势能法啮合刚度的斜齿轮副啮合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乐 杜艳平 +4 位作者 窦水海 刘富 白慧娟 贾晓美 李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以提高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精确建模时计算变啮合刚度,深入理解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从而为优化齿轮设计和提升系统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以提高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精确建模时计算变啮合刚度,深入理解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行为,从而为优化齿轮设计和提升系统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势能法的斜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并对比了势能法、有限元法和ISO6336-1法;在MATLAB中建立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相啮合斜齿轮的动态啮合力及各斜齿轮的径向和轴向振动特性。结果橡皮滚筒与印版滚筒齿轮副及印版滚筒与压印滚筒齿轮副的动态啮合力相近;橡皮滚筒传动斜齿轮径向振动指标较小,但轴向振动较大;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传动斜齿轮的径向振动大小相近、方向相反,轴向振动方向相同。结论改进势能法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减轻了工作负担,同时更贴近实际工况的啮合刚度。通过动力学分析,2对齿轮副的啮合力变化及振动特性得到全面理解,为优化齿轮设计和提升传动系统性能提供了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啮合刚度 斜齿轮 印刷机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啮合刚度的直齿圆柱齿轮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代战胜 刘桂冕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齿轮系统转速直接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然而在啮合刚度的计算中该因素却被许多学者们忽略。为了研究转速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框架使用平均加速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算法,同时对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啮... 齿轮系统转速直接影响齿轮系统的动态特性,然而在啮合刚度的计算中该因素却被许多学者们忽略。为了研究转速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框架使用平均加速度法提出了一种计算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算法,同时对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啮合刚度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最后进一步探究了受动态啮合刚度影响后的齿轮系统所具有的相关动态特性。分析表明,动态啮合刚度始终围绕着静态啮合刚度上下波动;随着转速的增加,其波动幅度增加,振荡次数减少;随着转速的变化,动态啮合刚度计算的动态传动误差振幅相对于静态啮合刚度而言大小关系不一致,且计算的齿轮系统共振转速区间或超前或滞后于静态啮合刚度模型;动态啮合刚度影响特定转速区间的齿轮系统的振动周期。对与转速相关的动态啮合刚度的研究可为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性能的改善及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动态响应 动态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态接触与动力学耦合分析
13
作者 常乐浩 王佩蔺 +2 位作者 黄绮笛 袁冰 苏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共10页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 为更深入地研究齿背啮合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齿背啮合的齿面动态接触与系统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齿背啮合机理,揭示了齿背啮合与正常啮合的模型差异及相位关系。然后,建立了考虑齿背啮合的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齿轮副动态承载接触分析(DLTCA)模型,提出了系统“激励—响应—反馈”闭环的动力学耦合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考虑了振动位移对齿面动态接触状态的反作用,还考虑了齿侧间隙、齿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可得到更为真实的齿轮动态啮合刚度及系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齿背啮合主要影响系统降速阶段的振动,对升速阶段的影响并不明显;增大齿侧间隙会增大齿轮系统的主共振转速区间,且系统振动对齿侧间隙变化的敏感度会随着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当齿侧间隙较小时,其主要通过齿背啮合来影响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特性;齿背啮合不但会改变系统发生混沌的转速,而且会改变同一转速下的混沌状态。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齿轮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齿背啮合 动态承载接触分析 动态啮合刚度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多剥落齿轮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杨 马军 +1 位作者 熊新 朱江艳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了探究多剥落齿轮系统中振动响应的演变规律,融合时变啮合刚度构建了多剥落齿轮动力学模型。首先,融合修正的能量法和单/双齿对啮合角位移计算方法,建立多剥落齿轮啮合刚度模型;其次,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初始压力角等因素,构... 为了探究多剥落齿轮系统中振动响应的演变规律,融合时变啮合刚度构建了多剥落齿轮动力学模型。首先,融合修正的能量法和单/双齿对啮合角位移计算方法,建立多剥落齿轮啮合刚度模型;其次,考虑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和初始压力角等因素,构建6自由度多剥落齿轮动力学模型,并从仿真、理论和实验维度开展模型有效性分析;最后,基于所构建的模型,研究齿根、节线和齿顶位置同时发生剥落时,剥落尺寸变化对啮合刚度影响,获得多剥落齿轮振动响应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与理论及实验误差小于0.5%,并得到了齿根、节线和齿顶位置剥落的啮合刚度及振动响应的演变规律,随着剥落宽度的扩展,节线附近振动幅值增大显著;随着剥落深度的增加,齿顶位置受到的振动冲击更为强烈;而随着剥落长度的增加,剥落的波及范围扩大。所得结论为齿轮系统的健康监测和早期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落齿轮 时变啮合刚度 动力学模型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蜗杆斜齿轮传动副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斐 冯婕 陈永洪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蜗杆斜齿轮传动副作为一种交错轴点接触传动形式,掌握其时变啮合刚度及啮合侧隙与误差等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是减振降噪的核心。文中基于势能法修正并求解蜗杆斜齿轮传动副理论时变啮合刚度,建立考虑齿侧间隙-综合误差及时变啮合刚... 蜗杆斜齿轮传动副作为一种交错轴点接触传动形式,掌握其时变啮合刚度及啮合侧隙与误差等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是减振降噪的核心。文中基于势能法修正并求解蜗杆斜齿轮传动副理论时变啮合刚度,建立考虑齿侧间隙-综合误差及时变啮合刚度的动力学模型,采用4~5阶Runge⁃Kutta法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蜗杆斜齿轮传动副动力学特性曲线。结合时域图、Poincaré图及FFT频谱图,分析齿侧间隙、阻尼比及载荷等因素对传动副振动和冲击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误差幅值及较大的阻尼比可使系统处于稳定的周期运动状态。研究结果对优化蜗杆斜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开线蜗杆 斜齿轮 时变啮合刚度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点蚀情况的双渐开线齿轮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成 姜宇 +2 位作者 姜春雷 潘毅 樊智敏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点蚀与磨损是其主要失效的形式。为解决齿轮发生点蚀失效时双渐开线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与动态特性不明这一问题,采用接触线百分比法求解了发生点蚀时双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刚度,并利用有限元法验证了算法的... 齿轮是机械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点蚀与磨损是其主要失效的形式。为解决齿轮发生点蚀失效时双渐开线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与动态特性不明这一问题,采用接触线百分比法求解了发生点蚀时双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刚度,并利用有限元法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首先,对不同点蚀情况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不同点蚀数量对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长度的影响;然后,基于接触线百分比法,利用轮齿载荷与轮齿变形的比值关系求解了不同点蚀情况下齿轮的啮合刚度,采用有限元法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并对比分析了点蚀对双渐开线与普通渐开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最后,建立了两种齿轮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冲激函数法分析了两种齿轮在不同点蚀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点蚀程度的加深,两种类型齿轮啮合刚度均不断减小,动态啮合力及振动角加速度幅值增加,其中双渐开线齿轮啮合力最大值为1.24×10^(5)N,角加速度最大值为2.66×10^(6)°/s^(2);相比于普通渐开线齿轮,双渐开线齿轮在点蚀影响下的啮合刚度变化更稳定,加速度幅值波动更平缓,具有更好的抵抗冲击能力和动力传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系统 齿轮传动 点蚀与磨损 接触线长度 啮合刚度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齿廓变位的圆柱直齿轮啮合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超 王万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为研究齿廓变位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啮合特性,建立了变位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赫兹接触刚度、弯曲刚度、剪切刚度、轴压刚度和圆角基础刚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齿廓变位的几何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齿廓... 为研究齿廓变位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啮合特性,建立了变位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赫兹接触刚度、弯曲刚度、剪切刚度、轴压刚度和圆角基础刚度,给出了两种不同的齿廓变位的几何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齿廓变位对时变啮合刚度(TVMS)和动态特性的影响。对于单个齿廓变位,正变位虽然增加了齿轮的厚度,但降低了齿轮的轮齿刚度以及齿轮副的接触比,从而加剧齿轮系统的振动。相反,负变位可以提高齿轮的轮齿刚度,增加齿轮的接触比,使得齿轮系统的传动更平稳。对于复合变位,负复合变位的S齿轮传动会导致TVMS升高,并显著降低振动,而s_(0)齿轮变位对时变啮合刚度(TVMS)影响较小,但对动态特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啮合刚度 变位齿轮 啮合动态特性 齿轮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轴-摆模型建立及振动特性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雨佳 董皓 +2 位作者 毕越 李小漫 刘升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53,共9页
为揭示裂纹对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裂纹、时变啮合刚度、退刀槽和误差等因素的48自由度的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采用势能法计算了含裂纹的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中各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 为揭示裂纹对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考虑裂纹、时变啮合刚度、退刀槽和误差等因素的48自由度的弯-扭-轴-摆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采用势能法计算了含裂纹的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中各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分析了裂纹对系统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利用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进行求解,得到了表征振动特性的时域、频域、相图和Poincare图,并分析了裂纹对两级人字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影响。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正常齿轮与裂纹齿轮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齿轮出现裂纹时,系统的时变啮合刚度减小,并且随着裂纹的加剧,时变啮合刚度进一步降低;在裂纹的影响下,系统出现周期性冲击现象,在啮合倍频附近会出现明显的边频带,且随着裂纹的加剧系统的振动越来越明显;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性较好,能够为系统动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字齿轮 裂纹 时变啮合刚度 弯扭轴摆 动力学 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齿轮系统剥落故障动力学建模及状态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一凡 曹蔚 +3 位作者 郭雅泓 丁乐天 孙靓 苟臻元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31,共10页
针对行星轮系中剥落故障对啮合刚度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分析健康与剥落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可知:随着剥落长度的增大,刚度显著下降。通过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不同剥落故障程度齿轮的动力学振动响应,发现:剥落故障导致... 针对行星轮系中剥落故障对啮合刚度及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能量法分析健康与剥落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可知:随着剥落长度的增大,刚度显著下降。通过行星齿轮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不同剥落故障程度齿轮的动力学振动响应,发现:剥落故障导致周期性冲击,幅值随剥落程度增大;在频谱中,故障频率及其倍频与边频成分明显。引入改进的时变滤波EEMD方法,有效识别故障特征频率,通过对比试验信号与仿真信号,验证了动力学模型与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轮系 剥落故障 时变啮合刚度 动力学模型 表面形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磨损故障的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春雷 樊智敏 +2 位作者 姜宇 孙旭睿 闵令竹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5,共11页
针对目前双渐开线齿轮(DIG)研究过程中齿廓磨损对双渐开线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问题,对考虑磨损故障的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长度与齿面载荷计算,考虑相对滑移距离,建立了等效接触模型;... 针对目前双渐开线齿轮(DIG)研究过程中齿廓磨损对双渐开线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问题,对考虑磨损故障的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双渐开线齿轮接触线长度与齿面载荷计算,考虑相对滑移距离,建立了等效接触模型;然后,进行了双渐开线齿轮齿面累积磨损量、齿轮齿面累积磨损深度的计算,建立了双渐开线齿轮啮合刚度计算模型,进行了磨损故障的双渐开线齿轮刚度的计算;最后,以一对双渐开线齿轮为研究对象,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齿面磨损对双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行1×104次载荷循环后,混合弹流润滑状态下,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CIG)在节线附近齿根位置的最大累计磨损量差值为0.00207μm,且双渐开线齿轮节线靠近齿顶位置的磨损小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磨损;双渐开线齿轮系统在磨损后振动加速度幅值小于普通渐开线斜齿轮的幅值。通过对不同磨损情况下的时域响应进行研究,发现磨损导致双渐开线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幅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 双渐开线齿轮 齿廓磨损 混合弹流润滑 动力学模型 时域响应 齿轮啮合刚度 模态分析 传动系统振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