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求解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胡静 金林廉 +2 位作者 吕志豪 张家康 边学成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 为研究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饱和地基动力响应,在传统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推导了新的非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从而完整描述非饱和土在受动力作用下的水-力耦合作用。进一步的,采用2.5维有限元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求解结果分别与单相弹性介质,双相饱和介质和三相非饱和介质的解析解进行对比,均验证了该求解方法的准确性;不同介质模型的计算耗时分析表明2.5维有限元法是目前求解多孔介质动力问题的一种优势算法。通过数值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未考虑变形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会低估非饱和地基的振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2.5维有限元法 动力响应 土-水特征曲线 水-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坡段参数对重载列车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帅 李向国 +2 位作者 王凯 曹晨旭 戴汀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7,共7页
为探究线路组合坡段参数对30 t轴重货车行车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组合坡段与反向双曲线平面线重叠情况下,线路坡度和坡段长变化时重载列车各动力响应的... 为探究线路组合坡段参数对30 t轴重货车行车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组合坡段与反向双曲线平面线重叠情况下,线路坡度和坡段长变化时重载列车各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车-线耦合动力学模型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运用响应面分析法拟合坡段参数与列车横、垂向加速度之间的影响关系,两模型P值均小于0.05,校正决定系数与预测决定系数之差均小于0.2,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当仅考虑坡度影响时,坡度差越大列车动力响应越明显,坡度为1‰与4‰组合工况下列车垂向加速度最大值为1.256 m·s^(-2);当单一坡长变化时,随着坡长增加动力响应略微减小,改变相同长度,第一坡段的影响要略大于第二坡段,最大相差3%;组合坡段参数变化中当第一坡段坡度确定时,随第二坡段坡长的增加,横向加速度数值先减小后增大,坡度值为3‰、坡长为300 m时,车体横向加速度最小值为0.447 m·s^(-2)。当第一坡段坡长确定时,横向加速度数值随第二坡段坡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坡度值为4‰、坡长为400 m时,车体横向加速度最大值为0.565 m·s^(-2);车体垂向加速度分别在坡度差最大或坡长最小时取得最大值为1.266 m·s^(-2)和1.133 m·s^(-2)。建议在重载列车反向曲线设计时,尽量减小坡段的坡度值与坡度差并适当增加坡段长度,以减小列车通过反向曲线时的动力响应,增加行车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动力响应 动力学仿真 反向曲线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轨清洗机械手关键参数研究
3
作者 邓乐乐 王国志 +1 位作者 王聪 廖国庆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由于人工清洗第三轨存在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较低等问题,现设计一款清洗机械手进行第三轨自动化清洗作业。为保证清洗安全性和清洗效果,需要确定清洗机械手在清洗车上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在清洗作业时保持喷嘴与第三轨的距离恒定。先对车体... 由于人工清洗第三轨存在清洗效率和清洗质量较低等问题,现设计一款清洗机械手进行第三轨自动化清洗作业。为保证清洗安全性和清洗效果,需要确定清洗机械手在清洗车上合适的安装位置并在清洗作业时保持喷嘴与第三轨的距离恒定。先对车体和转向架构架静态通过平面曲线和竖曲线轨道时横向及垂向偏移规律进行了分析,而后采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模型进行动态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车体上安装位置与车辆心盘点的纵向距离越大,作业时相对轨道偏移量越大;构架偏移量相比于车体更小,机械手安装在构架上更为合理。通过动静态偏移量分析和第三轨安全距离核算,确定机械手横向行程为250mm,垂向行程为200mm,并根据构架振动响应特性,确定机械手响应频率至少为18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轨 清洗机械手 曲线偏移 SIMPACK 列车动力学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双桁架码垛机械手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梅 马亚强 +2 位作者 丁星尘 丁禹程 曲文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为了提高定制化门窗材码垛分类的效率,以双桁架码垛机械手为基础对静态、动态性能进行分析以满足定制化门窗材的码垛效率。针对双桁架码垛机械手在分类码垛过程中存在多种运动状态,在双桁架码垛机械手静态性能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基础上对... 为了提高定制化门窗材码垛分类的效率,以双桁架码垛机械手为基础对静态、动态性能进行分析以满足定制化门窗材的码垛效率。针对双桁架码垛机械手在分类码垛过程中存在多种运动状态,在双桁架码垛机械手静态性能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基础上对其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动态特性分析采用模态和谐波响应方法。通过对双桁架码垛机械手的动态分析,得到了其在两个机械手不同频段时X、Y、Z向的位移量,通过响应曲线明确了频段对位移量的影响规律。两个机械手的响应曲线在规避特殊频率段以提高码垛效率、促进分类码垛的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门窗材 双桁架码垛机械手 动态特性 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变速移动双轴车辆荷载下薄壁曲梁桥平面外弯扭振动响应
5
作者 蔡勇 李刘鹏 +1 位作者 吕晓勇 陈海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162,共9页
考虑车辆加速或减速过程中前后车轮对曲梁作用力的影响及薄壁曲梁桥的翘曲刚度和阻尼,将车辆荷载简化成移动双轴集中力,研究匀变速车辆荷载下简支薄壁曲梁桥平面外弯扭振动响应。采用Fourier正弦变换和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方法推导... 考虑车辆加速或减速过程中前后车轮对曲梁作用力的影响及薄壁曲梁桥的翘曲刚度和阻尼,将车辆荷载简化成移动双轴集中力,研究匀变速车辆荷载下简支薄壁曲梁桥平面外弯扭振动响应。采用Fourier正弦变换和Laplace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方法推导匀变速车辆荷载下薄壁曲梁竖向和扭转位移的解析解,并与相关文献及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证明该解析解和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究车辆初速度、车辆加速度、曲梁半径对曲梁平面外弯扭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以大于16 m/s的初速度加速移动时,加速度越大,桥梁跨中振动位移峰值越大;车辆减速移动时,加速度绝对值越大,桥梁跨中振动位移峰值越小;当初速度达到36 m/s时,加速度对薄壁曲梁跨中振动位移峰值影响较小。该方法及结论可为匀变速移动荷载下曲梁结构振动问题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曲梁 匀变速 双轴车辆 动力响应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模型结构不确定性的面平均降水动态系统响应曲线实时校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旭旻 瞿思敏 +6 位作者 陈颖冰 孙逸群 石朋 李永坤 卢亚静 周星 薛志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4-916,共13页
水文模型结构不确定性是影响水文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量化并降低其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基于动态系统响应曲线方法(dynamic system response curve,DSRC),假设水文模型系统的误差仅来源于模型结构误差,推导模型结构误差与输入... 水文模型结构不确定性是影响水文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如何量化并降低其影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基于动态系统响应曲线方法(dynamic system response curve,DSRC),假设水文模型系统的误差仅来源于模型结构误差,推导模型结构误差与输入量的变化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结合经典概率论,提出了能够分辨模型结构不确定性来源的考虑模型结构不确定性的动态系统响应曲线校正方法(dynamic system response curve method considering the model structure uncertainty,UNDSRC).将该方法应用于大坡岭流域与富水流域检验UNDSRC方法的综合表现,并与DSRC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1)在实际流域检验中,UNDSRC方法相较于DSRC方法具有更好的校正效果,校正效果评价系数分别为0.82与0.60;2)DSRC方法在2个实际流域均可以对新安江模型进行有效校正,且校正效果相似;3)UNDSRC方法校正效果优异且稳定,能够适应更复杂的流域下垫面情况,方法对洪峰流量的校正优于对径流深的校正;4)校正精度相同的情况下,UNDSRC方法相较于DSRC方法具有更小的岭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响应曲线 模型结构不确定性 误差校正 岭回归 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圆曲线钢箱梁桥车致振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尚贤洪 刘宇 +3 位作者 李苗 雷成 马卫华 罗世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5,122,共8页
随着圆曲线钢箱梁桥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探究其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车辆-轨道-钢箱梁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动态电磁阻尼力影响的二维磁轨关系,并考虑轨道关键部件的... 随着圆曲线钢箱梁桥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探究其在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作用下的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车辆-轨道-钢箱梁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动态电磁阻尼力影响的二维磁轨关系,并考虑轨道关键部件的参振作用,分析圆曲线段钢箱梁的振动特性,探讨钢箱梁板厚、车辆速度及车体质量对钢箱梁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曲率影响,钢箱梁在发生弯曲的同时亦会伴生扭转,产生弯扭耦合振动;钢箱梁的振动主要由10~20 Hz的钢箱梁整体弯曲振动、30~40 Hz的钢箱梁扭转振动以及50~70 Hz的轨道局部振动引起;计算得到的钢箱梁跨中横向及垂向最大挠度分别为1.26 mm、3.88 mm,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钢箱梁具有足够的支撑刚度;各工况下的垂向加速度均未超过5.0 m/s^(2)的限值,且最高达到2.2 m/s^(2);在板厚10 mm以及超员载荷工况下,横向加速度大多超过1.4 m/s^(2)的限值,且最高达到4.0 m/s^(2);车辆速度的减小和车体质量的增加均会放大弯扭耦合作用影响,而板厚的增加则能够有效降低弯扭耦合作用影响,当板厚由10 mm增至40 mm时,一阶横弯及扭转频率对应振幅分别减小94.3%、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圆曲线钢箱梁桥 刚柔耦合 动力学 振动响应 弯扭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期普速铁路曲线区段异常晃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雅 杨飞 +2 位作者 尤明熙 陈天然 李威霖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2-1423,共12页
为分析某运营期普速铁路160 km/h速度等级曲线区段的异常晃车问题,对晃车区段的轮轨廓形进行测量,分析了晃车区段的实测车体加速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时频特征,进一步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试验研究和仿真计... 为分析某运营期普速铁路160 km/h速度等级曲线区段的异常晃车问题,对晃车区段的轮轨廓形进行测量,分析了晃车区段的实测车体加速度与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的时频特征,进一步建立了车辆-有砟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试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轮轨匹配特性和欠过超高状态对曲线区段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常晃车曲线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较大,存在明显周期性振动,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空间频率为0.024 m^(-1),对应波长为42 m;晃车曲线区段内外股钢轨廓形对称性差,外股钢轨轨顶面和轨距角处磨耗更严重,与实测车轮廓形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在轨顶面上更为集中;与采用LM&CHN60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通过曲线时的轮对横移量更大,轮对和转向架周期性振动更明显,周期性振动空间频率为0.024 m^(-1),与异常晃车频率相同;运行速度为60 km/h时的轮轴横向力显著增加,运行速度为160 km/h时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显著增加;在曲线半径为5000 m,超高为25 mm条件下,车辆以60 km/h和160 km/h的运行速度通过曲线时分别属于严重过超高和欠超高状态,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频率与转向架蛇行运动和车轮蛇行运动频率接近,显著影响了车辆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响应;运行速度为120 km/h时曲线区段车辆动力响应整体较小,由此可见适当的欠超高有助于提升车辆曲线通过能力;由于曲线参数的限制,建议优先采用降速通过的方式减小车辆通过该段曲线时的车辆动力响应,同时通过改善轮轨匹配关系进一步提升车辆曲线通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车体异常晃动 轮轨匹配 未平衡超高 有砟轨道 曲线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量数据缺失条件下基于实测流量的北京市“23·7”极端暴雨降水反演
9
作者 张旭旻 陈颖冰 +3 位作者 李永坤 卢亚静 薛志春 胡晓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相关系数与纳什效率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实测降水(反演前)、反演降水(反演后)与实际降水(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后的降水数据近似)不同历时的降水特征值对反演降水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SRC反演方法在5个典型流域中均能够对流域面平均降水过程进行有效反演,反演前后的降水过程与实际降水过程的平均RMSE分别为5.97、3.86 mm,平均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与0.82,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27与0.67;DSRC反演方法对降水特征值的反演效果与新安江模型模拟效果以及雨量站实测雨峰的准确度密切相关;在雨量站数据传输中断后,DSRC反演方法仍能够对实际降水进行有效反演,反演的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响应曲线 降水反演 “23·7”极端暴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曲线通过轮轨动态响应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田光荣 于卫东 +1 位作者 李旭伟 肖齐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59,共7页
针对货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安全性较差及其在线感知问题,从线路试验和动力学仿真的维度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车辆通过缓圆点、圆曲线中心以及圆缓点等位置时的轮轨动态响应可反映出车辆的总体曲线通过性能,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上述测... 针对货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安全性较差及其在线感知问题,从线路试验和动力学仿真的维度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车辆通过缓圆点、圆曲线中心以及圆缓点等位置时的轮轨动态响应可反映出车辆的总体曲线通过性能,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基于上述测区位置对应的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等参数的综合评判指标可用于量评估货车曲线通过性能;在不同曲线位置时,同一车辆不同轴位轮对的轮轨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且通过速度会直接影响该差异的演变趋势;总体上,导向的1、3轴磨耗数相对更大,且欠超高时更容易导致非导向轮对横向力的增大;此外,转向架一系刚度对于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较二系刚度、交叉杆轴向刚度等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 曲线通过 动态响应 在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加筋结构随机振动疲劳研究
11
作者 秦建兵 池福俭 +1 位作者 赵玺 李建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7-1494,共8页
为研究薄壁加筋结构随机载荷下的振动疲劳特性,开展了随机振动试验;试验中采用锤击法和正弦扫频法获得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响应,记录了开裂时间和开裂模式;推导了通过等幅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曲线修正得到随机应力下疲劳寿命曲线的方法... 为研究薄壁加筋结构随机载荷下的振动疲劳特性,开展了随机振动试验;试验中采用锤击法和正弦扫频法获得了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响应,记录了开裂时间和开裂模式;推导了通过等幅应力下的疲劳寿命曲线修正得到随机应力下疲劳寿命曲线的方法。基于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软件,获得了修正后模型的疲劳危险位置的动态响应,给出了结构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研究了建模方法对结构固有频率的影响,分析了阻尼的变化对模态振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单元比单独的实体或壳单元更能反映结构的刚度,非线性阻尼下模态响应更符合扫频结果,最后,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和破坏位置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加筋结构 随机振动 功率谱密度 振动S-N曲线 高斯三区间法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电机组单桩式支撑结构疲劳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莫继华 何炎平 +1 位作者 李勇刚 张二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69,共5页
用WAsP分析风场数据得到风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工况的风、浪、流等环境参数.基于支撑结构所受的疲劳载荷,用ABAQUS对结构建模并通过振型叠加法求出应力响应的时间历程.根据S-N曲线、雨流计数法以及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用Fe-safe计算出支... 用WAsP分析风场数据得到风速的分布情况,统计各工况的风、浪、流等环境参数.基于支撑结构所受的疲劳载荷,用ABAQUS对结构建模并通过振型叠加法求出应力响应的时间历程.根据S-N曲线、雨流计数法以及线性累积损伤理论,用Fe-safe计算出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并分析各种载荷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风机载荷是结构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发电机控制策略有助于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以风向和10 min平均风速为依据划分工况的方法可为海上风力发电结构的疲劳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电机组 动力响应 S—N曲线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桥上反向曲线地段列车运行引起的动力响应分析及参数设置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时瑾 龙许友 王英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结合30t轴重重载铁路特点,建立大轴重货车-曲线桥动力分析模型,研究大轴重列车通过桥上反向曲线时运行安全性及动力性能,分析重载铁路桥上曲线设置原则。结果表明:行车速度目标值120km/h时,列车行经夹直线区段时缓直点引起的车体振动响... 结合30t轴重重载铁路特点,建立大轴重货车-曲线桥动力分析模型,研究大轴重列车通过桥上反向曲线时运行安全性及动力性能,分析重载铁路桥上曲线设置原则。结果表明:行车速度目标值120km/h时,列车行经夹直线区段时缓直点引起的车体振动响应在2个振动周期(约72m)内基本衰减完成,桥上反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可按0.6v的长度设计;桥上反向曲线半径大于800m时,各项动力学指标均能满足车桥动力性能控制标准;曲线半径大于1 000m时,各项动力学指标变化趋缓。设计中建议桥上采用1 000m以上曲线半径,困难条件下桥上最小曲线半径可采用8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 桥梁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雷 凌贤长 +2 位作者 唐亮 张效禹 刘春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针对上覆0.3m粘土层、下伏1.2m饱和砂层的可液化场地,采用2×2群桩-低承台-独柱墩结构,完成了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孔压、加速度和位移趋于减小,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土体孔压和加速... 针对上覆0.3m粘土层、下伏1.2m饱和砂层的可液化场地,采用2×2群桩-低承台-独柱墩结构,完成了可液化场地桥梁群桩基动力反应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埋深增加,土体孔压、加速度和位移趋于减小,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土体孔压和加速度增大,土体位移则减小;桩的加速度和弯矩反应自下而上呈现增大趋势,桩的弯矩在承台处达到最大值,且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埋深的增加,桩上土反力和桩-土相对位移减小,土体模量增大;随着输入频率的增大,土体模量及耗能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频率 动力- y曲线 动力反应 振动台试验 可液化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撞击荷载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晏启祥 李彬 +3 位作者 张蒙 何川 杨文波 耿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为获得列车脱轨撞击荷载,分析列车撞击时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建立了列车编组的三维撞击有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列车编组、不同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下列车近似撞击力时程曲线,分析了列车撞击力最大值和撞击时间与列车撞击速度和角度的关系... 为获得列车脱轨撞击荷载,分析列车撞击时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建立了列车编组的三维撞击有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列车编组、不同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下列车近似撞击力时程曲线,分析了列车撞击力最大值和撞击时间与列车撞击速度和角度的关系,并将典型撞击荷载用于分析不同厚度二次衬砌管片衬砌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列车编组数量一定时,列车斜向撞击力最大值随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增大而增大;当撞击角度增大到7.5°后,撞击力作用时间随撞击速度增大而延长;根据列车撞击力最大值出现时刻不同,可将撞击力时程曲线划分为2类特征曲线,其中第1类特征曲线(撞击瞬间撞击力达到最大)总体上符合高斯多峰拟合公式,可用10个参数近似拟合.二次衬砌厚度增大能有效减小管片衬砌应力、速度、加速度等动力响应以及拉、压损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撞击荷载 特征曲线 双层衬砌 动力响应 拉压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横向撞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史艳莉 鲜威 +1 位作者 王蕊 王文达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35,共12页
通过对8个大空心率下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进行横向撞击试验,研究试件的撞击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撞击力时程曲线特征、跨中挠度与测点纵向应变发展过程等。考察落锤撞击高度、边界约束和轴压比等关键因素对方套圆中空夹层... 通过对8个大空心率下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进行横向撞击试验,研究试件的撞击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撞击力时程曲线特征、跨中挠度与测点纵向应变发展过程等。考察落锤撞击高度、边界约束和轴压比等关键因素对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在横向撞击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空率为0.69的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在横向撞击作用下主要发生显著地局部凹陷变形,而试件整体变形不显著;在试验研究参数范围内,随着落锤撞击高度的增大,试件局部凹陷程度、跨中残余挠度以及撞击持续时间均保持线性增长;边界约束对跨中残余挠度、撞击力平台值以及撞击持续时间有较大影响;轴压比是影响试件动力响应过程的重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撞击力时程曲线的平台段会逐渐缩短并消失,跨中挠度变形速度变快,撞击进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套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动力响应 破坏形态 时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城市高架曲线梁桥地震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戴公连 刘文硕 曾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针对城市高架小半径曲线梁桥弯扭耦合严重、地震危害明显的特点,对武汉新站小半径曲线梁桥有效的动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单根梁模型、板壳模型和脊梁模型在模拟小半径曲线桥时的准确性和精度。在脊梁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时程分析方... 针对城市高架小半径曲线梁桥弯扭耦合严重、地震危害明显的特点,对武汉新站小半径曲线梁桥有效的动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单根梁模型、板壳模型和脊梁模型在模拟小半径曲线桥时的准确性和精度。在脊梁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时程分析方法,采用三向地震波同时输入方式,分析了小半径曲线桥的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脊梁模型是对小半径曲线桥进行动力分析的有效实用方法;后续结构、桩-土-桥的相互作用、桥墩刚度及支座偏心等敏感因素对小半径曲线桥的地震响应有较大的影响,计算分析时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方法 小半径曲线弯梁 有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夏峰 郭宝震 余大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7,共7页
以天津滨海某软弱场地为例,在不同强度不同相位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用等效线性化技术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计算水平成层场地的地震反应,研究天津地区厚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幅值的关系曲线的变异性对深软场... 以天津滨海某软弱场地为例,在不同强度不同相位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用等效线性化技术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计算水平成层场地的地震反应,研究天津地区厚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幅值的关系曲线的变异性对深软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阻尼比较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变化影响不大;(2)在动剪模量比均值增加或减1倍标准差,对2%超越概率水平下地表峰值加速度影响显著,对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可能增加或减小20%-30%,其地表反应谱谱型也有变高变瘦或变矮变胖的趋势;(3)在动剪切模量均值减1倍标准差时,对10%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减小幅度在15%左右,反应谱也存在变矮变胖的趋势;在动剪切模量均值加1倍标准差时,对10%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不明显;(4)在动剪切模量或阻尼比均值加减1倍标准差时,对63%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动力参数 变异性 土层地震反应 地震动峰值 反应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多弯管路系统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杰 梁政 韩传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10,共6页
为研究多弯管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流固耦合和有限元原理,对充液L型管道的固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TMM(传递矩阵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水下多弯管路的数值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了壁厚、管径... 为研究多弯管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流固耦合和有限元原理,对充液L型管道的固有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TMM(传递矩阵法)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建立了水下多弯管路的数值模型,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研究了壁厚、管径对管路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并对非定常流下多弯管路系统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壁厚和波动速度对管道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管内、外流体与管道三者耦合时的管道固有频率比只考虑管内流体与管道二者耦合和不考虑耦合时小,但流固耦合作用对管道模态振型的影响较小;管道的固有频率随管径和壁厚的增大而增大,气体与管道之间耦合作用对管道固有频率的影响小于液体;非定常流下,多弯管路的振动幅值随着壁厚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波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弯管路 流固耦合 固有频率 非定常流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幅不同曝光量照片的场景高动态范围图像合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华顺刚 王丽丹 欧宗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恢复相机成像系统光照响应曲线,合成场景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在满足光学成像系统相反法则的前提下,利用多幅同一场景不同曝光量的照片图像,结合最小二乘原理和B样条函数拟合方法,恢复了相机的光照响应曲线,获得图像中像素... 提出了一种恢复相机成像系统光照响应曲线,合成场景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在满足光学成像系统相反法则的前提下,利用多幅同一场景不同曝光量的照片图像,结合最小二乘原理和B样条函数拟合方法,恢复了相机的光照响应曲线,获得图像中像素值与曝光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将不同曝光量的场景照片图像融合成一幅高动态范围图像.图像中的像素值与场景中对应点的真实亮度值成正比,扩大了场景图像的表示范围,增加了场景图像中高亮区和暗区的细节特征.实验表明,合成的高动态范围图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动态范围图像 响应曲线 亮度 照度 曝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