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n dynamic properties of rubberis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rubber cont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Pan Hong Hao +1 位作者 Jian Cui Thong M.Pham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28-240,共13页
As a gree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rubberised concrete(Ru C),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lastic modulus,large deformation capacity,high damping,goo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good crack resistance,has... As a gree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aterial,rubberised concrete(Ru C),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lastic modulus,large deformation capacity,high damping,good energy dissipation and good crack resistance,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However,most of existing studies are based on experimental tests on Ru C material properties,and there has been no numerical study based on meso-scale modelling of Ru C yet.To mo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the Ru C dynamic material properties without conducting intensive experimental tests,this study developed a high-fidelity meso-scale model considering coarse and fine aggregates and rubber crumbs to numerically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ubberised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The meso-scale model was verified against both quasi-static compressive testing data and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dynamic testing data.Using the verified numerical model,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rubberised concrete with various rubber content(0%-30%)under different strain rates were studied.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eso-scale model can use to predic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rubberised concrete with high accuracy.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rubberised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ment of the strain rate,and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increases with the rubber content ranging from 0 to 30%.Based on in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data,empirical DIFs is used as a function of strain rate and rubber content to predict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rubberised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berised concrete Meso-scale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ain rate effect dynamic increase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反分析法的砂岩动态力学特性
2
作者 张子健 陈骏 +3 位作者 朱锐 余浩然 李冉鑫 张渊通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6,共13页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 为深入研究深部地层中砂岩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对灰砂岩长杆试件开展了不同加载速率的动态压缩实验,并结合高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监测试件表面位移场和应变场的演化过程,探讨了灰砂岩在近场冲击加载下的拉伸破坏的规律。从DIC分析得到的位移场中提取出不同质点位移时程曲线,进行了拉格朗日反分析算法计算,获得了灰砂岩材料的全场应力-应变规律。结果表明:灰砂岩长杆试件以拉伸破坏为主,且出现了近加载端破碎、远离加载端层裂的现象;灰砂岩长杆试件的动态抗压强度因子随应变率增大而增大,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升高,各测点应力峰值与应变峰值均呈增大趋势;在同一加载速率下,灰砂岩长杆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近端测点曲线包络远端测点曲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力学特性 数字图像相关法 拉格朗日反分析 砂岩 动态强度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C模型的UHPC低速冲击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任亮 喻贤明 +1 位作者 万超 何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8-887,共10页
为探讨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材料在低速冲击压缩下的力学性能,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LS-DYNA,结合UHPC材料性能,校准了混凝土连续面盖帽(continuous surface cap,CSC)模型中的参数取值,建立了基于SHPB技术... 为探讨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材料在低速冲击压缩下的力学性能,应用大型有限元程序LS-DYNA,结合UHPC材料性能,校准了混凝土连续面盖帽(continuous surface cap,CSC)模型中的参数取值,建立了基于SHPB技术的UHPC低速冲击压缩数值模型并与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低速冲击下试件单轴抗压强度和应变率对UHPC动力增大系数(dynamic increase factor,DIF)的影响,提出了UHPC动力增大系数数值回归公式。结果表明:基于合适的参数选取,应用校准后CSC模型建立的UHPC动态冲击压缩数值仿真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在不同的单轴抗压强度下,应用CSC模型得到的UHPC试件前后端面应力比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随着应变率的提高,CSC模型模拟效果表现出相对下降的趋势;UHPC动力增大系数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增大,随着单轴抗压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和强度效应;建立的耦合应变率和单轴抗压强度的UHPC动力增大系数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吻合数值分析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估UHPC动力增大系数,对低速冲击作用下UHPC动力特性评估具备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C模型 UHPC 低速冲击 SHPB 动力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骨料粒径混凝土动态压缩强度的离散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丁俊升 王江波 +2 位作者 高光发 杜忠华 董雪花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了研究粗骨料粒径差异引起的动态压缩试验离散性问题,制备了最大粒径分别为8 mm、14 mm和26 mm的混凝土与砂浆试件,通过动静态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率-动态增长因子曲线。为了更直观地分析由粗骨料... 为了研究粗骨料粒径差异引起的动态压缩试验离散性问题,制备了最大粒径分别为8 mm、14 mm和26 mm的混凝土与砂浆试件,通过动静态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率-动态增长因子曲线。为了更直观地分析由粗骨料粒径差异引起的试验离散性问题,定义粒径系数λ为粗骨料最大粒径d与试件直径D之比,引入变异系数CV,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量化离散性,得到λ与CV关系图,直观反映试验离散性与粗骨料粒径关系。分析表明:λ=0.34为混凝土材料异质性临界点;当粒径系数λ<0.34时,混凝土材料异质性影响不明显;当λ>0.34时,粗骨料的粒径过大已经影响到了混凝土的动态响应,材料异质性明显增强。该结论的得出对今后工程与试验中粗骨料粒径的选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性 粒径系数 动态增长因子 混凝土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俊平 王亚 +2 位作者 刘磊 张成良 徐泽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62,共8页
为研究冲击荷载下高性能混凝土抗压性能,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C30、C40、C50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N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进行了5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性能试验,并与各类试件的静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进行对比分析,还采用LS-DYNA... 为研究冲击荷载下高性能混凝土抗压性能,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C30、C40、C50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N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进行了5种应变率下的动态压缩性能试验,并与各类试件的静态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进行对比分析,还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冲击压缩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HPC的静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明显优于NC,HPC更加密实,抵抗变形能力更强。随应变率增加,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提高,提高幅度越大其破坏程度更严重。NC和HPC的动态抗压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均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受粉煤灰和硅灰的影响,HPC的弹性模量增长因子随应变率的变化不大。模拟结果反映了HPC-50抵抗动态冲击压缩的能力优于NC-50,模拟的破坏规律与实际试验中的破坏规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动态压缩性能 动态增长因子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堂军 李亮 +1 位作者 王子晨 姜锡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0-1148,共9页
将钢纤维和PE纤维混杂掺入水泥基基体材料中,控制纤维体积总掺量为2%,通过改变两种纤维比例,制成E2、E1.5S0.5、E1S1、E0.5S1.5和S2试件,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开展了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 将钢纤维和PE纤维混杂掺入水泥基基体材料中,控制纤维体积总掺量为2%,通过改变两种纤维比例,制成E2、E1.5S0.5、E1S1、E0.5S1.5和S2试件,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装置,开展了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高应变率(30~120 s^(-1))条件下的动态压缩试验,从试件破坏形态、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韧性及其应变率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钢-PE混杂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其动态抗压强度、韧性以及动态抗压强度增长因子(Dynamic Increase Factor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DIF)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提高。应变率为60-80 s^(-1)时,PE纤维增韧效果更好;而应变率为100s^(-1)时,钢纤维增韧效果更优。②随着PE纤维掺量的增加,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的应变硬化现象更明显。而钢纤维掺量达到1.5%以上且继续增大时,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和韧性得到提高,表明一定掺量的钢纤维可以提高材料动态抗压强度的应变率敏感性。③两种纤维混杂的试件其动态压缩力学性能要优于单掺PE或钢纤维的试件,综合动态抗压强度、韧性以及DIF,得出抵抗冲击压缩荷载的最优纤维配比是0.5%的PE纤维+1.5%的钢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E混杂纤维 动态压缩 动态抗压强度增强因子 应变率效应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重组竹静态和动态横纹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盛叶 张鸣轩 +3 位作者 张峰 谢智锐 郭任坤 郭楠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6,共7页
重组竹是一种新型生物质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应用于建筑物时,除了受静态荷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如地震、爆炸、高速撞击、高空坠物等,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动力作用下可能被放大。由于建筑物中的重组竹柱通常在顺纹方向承压... 重组竹是一种新型生物质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应用于建筑物时,除了受静态荷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如地震、爆炸、高速撞击、高空坠物等,结构本身的缺陷在动力作用下可能被放大。由于建筑物中的重组竹柱通常在顺纹方向承压,而在水平冲击荷载作用下,柱体主要承受横纹方向的冲击力。为了评估重组竹柱在不同湿度环境下对冲击荷载的适应性,以平均密度为1.13 g/cm^(3)的重组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4%,8%,10%,12%,16%)和冲击速度(10,13,16 m/s)下的静态和动态冲击试验。结果表明:重组竹横纹动态抗压强度随冲击速度(加载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从静态加载的2.39倍增加至5.63倍,而弹性模量变化不大。当含水率从4%增加至16%时,横纹动态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通过拟合动力放大系数(DIF)和静动态弹性模量比值,得出了含水率和加载率对重组竹横纹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公式,为重组竹冲击荷载下的本构模型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冲击性能 含水率 加载率 动力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AP水泥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
8
作者 李剑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2-2030,共9页
关于高应变速率下含高吸水树脂(SAP)水泥基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压汞法和图像法研究了含SAP水泥基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宏观孔(>100μm)孔隙率;分析了SAP粒径和补偿水对改性材料准静态(10~(-5)s^(-1))和动态(60~110 s^(-1))... 关于高应变速率下含高吸水树脂(SAP)水泥基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压汞法和图像法研究了含SAP水泥基材料的总孔隙率和宏观孔(>100μm)孔隙率;分析了SAP粒径和补偿水对改性材料准静态(10~(-5)s^(-1))和动态(60~110 s^(-1))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裂缝扩展行为的研究,解析了高应变速率下水泥基材料的破坏行为。结果表明:添加补偿水和增大SAP粒径均会提升材料的宏观孔孔隙率和总孔隙率,从而降低准静态和动态压缩作用下试样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添加补偿水和增大SAP粒径还会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动态增加因子和弹性模量动态增加因子,这是由于总孔隙率和宏观孔孔隙率的增加会引起裂缝扩展路径的改变、破碎程度的增加以及应变响应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材料 高吸水树脂(SAP) 孔结构 动态力学试验 断裂行为 动态增加因子(d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受压动力本构模型
9
作者 张青天 张凯建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0-588,610,共10页
考虑贝壳含量、龄期等因素,对不同加载应变率下的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SSRAC)试件开展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600 d时,与普通混凝土(NAC)相比,SSRAC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分别提高了10.4%、23.2%,弹性模量降低了29.1%;当掺... 考虑贝壳含量、龄期等因素,对不同加载应变率下的海水海砂再生混凝土(SSRAC)试件开展了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600 d时,与普通混凝土(NAC)相比,SSRAC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分别提高了10.4%、23.2%,弹性模量降低了29.1%;当掺入贝壳颗粒后,SSRAC应变率敏感性增加;结合试验以及文献数据,基于GB50010模型,考虑不同应变率下特征参数的动态增大系数,提出了适用于中低应变率(10^(-5)~10^(-1) s^(-1))下SSRAC受压动力本构模型,并对其曲线特征进行了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海水海砂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 应变率 动态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FRP-混凝土界面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晓琴 陈建飞 +2 位作者 陆勇 杨贞军 许清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 基于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建立了FRP-混凝土搭接接头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对其界面在准静态荷载和动力荷载下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准静态有限元模拟结果与FRP-混凝土搭接接头单剪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完成了该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的各参数分析,详细讨论了混凝土断裂带宽度和断裂能等因素对有限元计算的影响.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准静态荷载-滑移及应变分布曲线均接近试验结果,且通过数值分析还能详细展示FRP-混凝土界面的损伤、传递及破坏过程,预测构件的静态承载能力和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在此准静态精细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引入与应变率相关的混凝土动力增强因子(dynamic increasing factor,DIF),针对不同加载速率下FRP-混凝土粘结滑移行为进行了初步讨论,指出高加载速率会导致FRP-混凝土界面承载能力的提高和有效搭接长度的增长,并扩大破坏区域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损伤模型 RP-混凝土搭接接头 动力增强因子(dif) 加载速率 动态粘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7
11
作者 肖建庄 李标 +2 位作者 张凯建 苏亚武 潘玉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9,共10页
基于新提出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再生骨料方法,通过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率(10^-5s^-1、10^-3s^-1、10^-1s^-1)、不同改性方法(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煤灰复合改性、纳米二氧化... 基于新提出的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再生骨料方法,通过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变率(10^-5s^-1、10^-3s^-1、10^-1s^-1)、不同改性方法(纳米二氧化硅水泥净浆二次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粉煤灰复合改性、纳米二氧化硅预浸泡)的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对比了改性前后应力-应变曲线特征。结果表明,新的改性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准静态下峰值应力提升25.1%,弹性模量增加85.8%。改性后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动态增长因子降低,而峰值应变动态增长因子提高。最后,提出了改性后再生混凝土动态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比结果显示,模型预测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能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RAC)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 应力-应变曲线 动态增长因子 动态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SHPB动态抗压试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琴 陈保淇 +1 位作者 杜茜 丁祖德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7,共7页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被广泛用于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力学行为的测量。基于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利用SHPB二波法理论重构了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被广泛用于材料在高应变率下力学行为的测量。基于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动态抗压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利用SHPB二波法理论重构了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混凝土试件破坏规律,证明了K&C局部损伤混凝土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混凝土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混凝土动态抗压的力学行为,考量了应变率效应对混凝土动态强度的影响,讨论并证明了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结构效应而非材料属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动力增强因子 应变率 分离式霍普金森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子结构动态倒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涛 赵凯 彭修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6-42,共7页
为了研究中柱失效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动态倒塌性能,对2个1/3缩尺的组合框架子结构试件进行了抽柱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在组合框架梁上分别悬挂30 kN和60 kN的配重时,2个试件在中柱处的最大动态位移至少为振动停止后静态位移... 为了研究中柱失效后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动态倒塌性能,对2个1/3缩尺的组合框架子结构试件进行了抽柱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在组合框架梁上分别悬挂30 kN和60 kN的配重时,2个试件在中柱处的最大动态位移至少为振动停止后静态位移的1.34倍;在中柱抽除后,剩余结构仍处于弹性受力阶段且阻尼比较小;采用栓钉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梁具有较大的加速度响应和动态位移响应;组合梁中采用开孔板连接件的框架子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其受倒塌荷载动力冲击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中柱竖向位移的增加,组合框架倒塌荷载动力增大系数(DIF)呈现两阶段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研究,建立了组合框架倒塌荷载DIF的数学计算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为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的倒塌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连续倒塌性能 动力响应 抗剪连接件 动力增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强度特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金凤杰 许金余 +1 位作者 范飞林 苏灏扬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3-686,共4页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SHPB试验系统,对高温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SFRC)的动态压缩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SFRC的动态抗压强度同时存在加载速率强化效应和温度强弱化效应。加载速率越大,SFRC的动态抗压强度越高;200℃以前,... 本文采用自主研制的高温SHPB试验系统,对高温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SFRC)的动态压缩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SFRC的动态抗压强度同时存在加载速率强化效应和温度强弱化效应。加载速率越大,SFRC的动态抗压强度越高;200℃以前,以温度强化效应为主,200℃以后则以温度弱化效应为主,400℃后低于常温下的动态抗压强度,600℃后低于常温下的静压强度,到800℃时强度已变得很小。钢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和加载速率下的动态抗压强度,且纤维掺量越大,相应增加幅度越高;当纤维体积掺量为1.0%时,SFRC的动态抗压强度增长因子高于素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高温 动态强度 加载速率 动态强度增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岩三维动静组合加载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周宗红 章雅琦 +1 位作者 杨安国 王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0-1036,共7页
为研究白云岩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利用改进的三维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白云岩进行三维加载、轴向冲击试验,分析轴压、围压和应变率对白云岩强度、变形模量、能量吸收等的影响,探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的应变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白云岩的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利用改进的三维SHPB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装置,对白云岩进行三维加载、轴向冲击试验,分析轴压、围压和应变率对白云岩强度、变形模量、能量吸收等的影响,探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的应变率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当围压一定时,白云岩的抗压强度随着轴压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变形模量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减小;白云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会随着轴压的增大而先增加后降低。轴压固定时,白云岩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白云岩强度增长因子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白云岩单位体积吸收能会随着围压的增大先升高而后降低,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在三维动静组合加载下,岩石的破坏模式为压剪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应变率效应 动态强度增长因子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拉伸强度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应乾 俞鑫炉 +3 位作者 董新龙 周风华 宁建国 李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3-151,共9页
混凝土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采用同批制作的混凝土圆盘和圆杆试样,利用霍普金森杆加载,进行动态劈裂实验和一维杆应力波层裂实验。借助超高速摄像机、数字图像相关(DIC)等测试方法观察实验中试件破坏过程,以准确测... 混凝土材料的拉伸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采用同批制作的混凝土圆盘和圆杆试样,利用霍普金森杆加载,进行动态劈裂实验和一维杆应力波层裂实验。借助超高速摄像机、数字图像相关(DIC)等测试方法观察实验中试件破坏过程,以准确测量混凝土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拉伸强度。在劈裂实验中注重加载方式,以保证试件满足求解弹性解析解的中心起裂条件;在层裂实验中精确确定层裂发生位置和时刻,获得了可靠的材料拉伸强度,并分析劈裂拉伸与层裂拉伸强度的应变率强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动态劈裂实验,DIC方法显示圆盘中心起裂与否的临界应变率约为10 s-1;而对于层裂实验,采用DIC方法可以得到多次层裂对应的拉伸强度及相应的应变率(10~100 s-1);通过线性拟合拉伸强度应变率强化规律,层裂拉伸强度随应变率增长的斜率较劈裂实验结果偏高,混凝土的层裂拉伸强度动态增强因子可达5以上。所得研究结果对脆性材料动态拉伸强度及应变率强化效应的准确测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材料 动态 劈裂 层裂 拉伸强度 应变率 动态扩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类材料动态强度准则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晶 姚仰平 +3 位作者 张雪东 魏迎奇 张紫涛 陈祖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5-502,共8页
岩石类材料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首先分析了材料的单轴动态强度特性,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强度公式,可以统一描述准静态到动态的单轴强度特性。随后,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开展多轴动态强度研究,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不同应变率下的子午面... 岩石类材料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首先分析了材料的单轴动态强度特性,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强度公式,可以统一描述准静态到动态的单轴强度特性。随后,基于统一强度准则开展多轴动态强度研究,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不同应变率下的子午面强度包线近似平行,材料摩擦、静水压力、中主应力效应几乎不受应变率变化的影响。由此建立动态坐标系,将统一强度准则拓展至考虑应变率效应。基于所得的准则,将单轴压缩、拉伸应力状态代入,强度准则可以描述与单轴试验相似的强度规律。最后,采用混凝土试验对强度准则进行了验证。该强度准则基于动态强度特性建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可以为动态响应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材料 应变率 强度 动力增长因子 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率效应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长青 肖建庄 孙振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3-1181,共9页
通过约束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研究了应变率效应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应变率下再生混凝土动态破坏特征以及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可以发现:在不同应变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或体积配箍率下,再生混凝土... 通过约束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力学试验,研究了应变率效应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应变率下再生混凝土动态破坏特征以及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可以发现:在不同应变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或体积配箍率下,再生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上升段基本一致,而下降段差异较为明显;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或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下降段曲线随之变陡,而随着箍筋配箍率的提高,下降段曲线明显随之趋于平缓.通过试验数据回归分析,提出约束再生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动态放大系数函数模型;随着应变率的提高,约束再生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随之增大;而约束再生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变动态放大系数增加幅值低于受压峰值应力动态放大系数的增加幅值;进一步分析了应变率效应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初始弹性模量和应变率的函数关系,并给出了初始弹性模量动态放大系数函数模型.随着应变率的提高,约束再生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动态放大系数随之增大,但其增长幅度要比受压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动态放大系数的增长幅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约束 动态试验 应变率效应 力学性能 动态放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动力放大系数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诗云 董华行 刘金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50-1355,共6页
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破坏设计中的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系统性地研究了结构的最大塑性转角、高度、宽度、配筋率及跨度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变化趋势一样,最大值仅为1.13,远远小于美国GSA... 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破坏设计中的动力放大系数的取值,系统性地研究了结构的最大塑性转角、高度、宽度、配筋率及跨度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变化趋势一样,最大值仅为1.13,远远小于美国GSA规范给定的2.0;动力放大系数随着最大塑性转角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截面配筋率的增加而增加;结构的角柱失效的动力效应大于内柱的失效;结构不同的高宽比、跨度、截面尺寸和荷载大小对动力放大系数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续倒塌 动力效应 动力放大系数 拆除构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藏动态渗吸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秀婵 陈西泮 +1 位作者 刘伟 王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 渗吸驱油作为致密砂岩油藏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致密砂岩油藏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以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动态渗吸驱油实验,评价了渗吸液类型、渗吸液浓度、渗吸液注入量、驱替流速、反应时间以及岩心渗透率对储层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吸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YS-3能够显著提高动态渗吸驱油效率;渗吸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渗吸液注入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岩心渗透率越高时,动态渗吸驱油效率越高;随着驱替流速的增大,岩心动态渗吸驱油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动态渗吸驱油实验最优参数为:驱替流速为0.2 mL/min,渗吸液为0.5%HYS-3,渗吸液注入量为1.0 PV,反应时间>48 h。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注水吞吐动态渗吸驱油方案措施后,S油田5口井的日产油量是措施前的2倍多,含水率明显下降,增油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渗吸 驱油效果 影响因素 增油效果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