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1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DK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关传国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陈文静 赵晓萌 吴建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非TNBC组(120例)和TNBC组(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CE-MRI和DKI检查。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测试集(n=33)。在第2期DCE-MRI图像、平均扩散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参数图中勾画出病变区域的三维感兴趣区(three-dimensional region of interest,3D 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K最佳、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依次对特征进行降维和选择,然后,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分别建立第2期DCE-MRI模型、DKI参数图模型(MD+MK、MD、MK)及联合模型(DCE-MRI+MD+MK),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评估,并使用DeLong检验分析模型间的统计学差异。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从每个序列3D ROI中分别提取了2286个影像组学特征,从第2期DCE-MRI、MD+MK、MD、MK及DCE-MRI+MD+MK中分别选取了8、9、12、7、21个特征与TNBC相关。第2期DCE-MRI模型、MD+MK模型、MD模型和MK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0、0.769、0.676、0.625;联合模型(DCE-MRI+MD+MK)在测试集中的AUC是0.884,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79.2%和77.8%。最后,把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联合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优于MD+MK模型、MD模型、MK模型及第2期DCE-MRI模型,但与列线图模型的AUC和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与列线图模型相似的诊断性能。结论基于DCE-MRI联合DKI参数图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及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TNBC,有助于临床对TNBC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脉管侵袭
3
作者 龚海鹏 张茹 +3 位作者 段书峰 邢金丽 朱政锜 冯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 目的:探讨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8年1月-2023年6月有明确LVI结果(病理证实)的18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LVI阳性组51例,LVI阴性组136例。搜集每例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回顾性判读病灶的MR影像征象;使用MATLAB和SPM软件自DEC-MRI图像上提取病灶的动力学参数:与增强前对比增强第一期肿瘤内增强>50%体素的体积(volume)、增强第一期与增强前肿瘤内最大增强比(peak)、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大于10%的体素占比(persistent component)、最后一期与早期峰值强化期信号强度比降低大于10%的体素占比(washout component)、增强最后一期与第一期信号强度比增加或降低都不超过10%的体素占比(plateau component)、肿瘤内优势体素类型(predominant)和肿瘤增强异质性(heterogeneity)。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乳腺癌LV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临床危险因素、MRI征象和DCE-MRI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动力学参数模型、临床-MRI特征模型以及动力学参数-临床-MRI特征联合模型,并绘制联合模型的列线图。利用ROC曲线评估各模型对乳腺癌LVI状态的预测效能。采用bootstrap抽样1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价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k、heterogeneity、瘤周水肿和ADC值是预测乳腺癌LV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动力学参数模型及临床-MRI特征模型预测乳腺癌LVI的AUC分别为0.877(95%CI:0.824~0.930)和0.821(95%CI:0.756~0.885);结合动力学参数和临床-MRI特征所构建联合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效能,当诊断阈值为0.379,AUC为0.930(95%CI:0.892~0.968),敏感度为84.3%、特异度为89.7%。DCA和CIC均证实了联合模型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DCE-MRI动力学分析参数及临床-放射学特征所构建的列线图对乳腺癌患者的L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从而可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脉管侵袭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何雨琪 杜云霞 +5 位作者 徐文翔 李飞翔 孙赟 彭乐平 王莉莉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9,109,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88例LACC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前瞻性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15例LACC患者。按照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v1.1将患者分为显著反应组与非显著反应组。在DCE-MRI图像上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全肿瘤轮廓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原始频数表,导入IBM SPSS Statistics 27软件计算直方图特征,103例患者基于时间序列分层分割策略分为训练集88例,验证集15例,利用机器学习筛选最优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并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同时在ADC图测量ADC值。构建DCE直方图特征模型、ADC值及联合模型预测LACC放化疗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效能。比较临床参数及直方图特征在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间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模型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22、0.841;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835、0.705;DCEscore联合ADC值预测LACC患者放化疗疗效效能最佳,训练集、验证集AUC为0.943、0.909。临床参数中,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显著反应组及非显著反应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MI、DCEscore、ADC是LACC放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64、277.9、0.001;P值分别为0.008、<0.001、0.002),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DCEscore及ADC值是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18.2、0.002;P值分别为<0.001、0.007)。结论基于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构建的联合模型能够治疗前预测宫颈癌放化疗疗效,提示DCE-MRI定量参数直方图特征联合ADC值可能为LACC患者精准医疗提供一种无创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化疗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
5
作者 罗文斌 郑晔 +3 位作者 陈妙勤 刘欣 王蕾 段少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09例单发性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数据。按8∶2随机分为训练组248例和测试组61例。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第二期影像,运用3D-Slicer软件提取5个特征区域(瘤内、瘤周2mm、瘤周4mm、瘤内联合瘤周2mm、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的影像组学参数。采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逻辑回归分析进行特征筛选,然后通过交叉验证确定影像组学特征的最佳组合。结果3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50例,恶性肿瘤159例,两组年龄、病灶最大径及强化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χ2=-7.695、-5.775、30.248,P均<0.001)。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分别为0.893、89.1%、75.0%、82.3%、0.838和0.881、74.2%、86.7%、80.3%、0.793。训练集中,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曲线下面积高于瘤内、瘤周2mm、瘤周4 mm及瘤内联合瘤周2 mm区域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6、2.982、3.392、2.157,P均<0.05)。校准曲线显示瘤内联合瘤周4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重合度较好(训练集P=0.381,测试集P=0.159)。决策曲线显示训练集及测试集风险阈值为0~1.0时,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净效益最高。结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很好的乳腺良恶性肿瘤预测性能,瘤内联合瘤周4 mm区域模型最佳、净效益最高,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提供了一种无创性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预测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研究
6
作者 李静 邹彩霞 +2 位作者 潘妮妮 陈俊 黄刚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0,共11页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0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中心1)和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心2)PCa患者在内分泌治疗前2周的临床、影像资料,将中心1收集的105例病例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73例)和内部验证集(32例),将中心2收集的47例病例作为外部验证集。选取DCE-MRI原始图像,通过Siemens Syngo.via工作站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伪彩图。在3D Slicer软件中参照轴位T2WI在药代动力学参数伪彩图上逐层勾画全前列腺腺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后提取直方图特征,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筛选出8个最优特征并计算直方图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后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组和不良组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直方图特征模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效能,通过DeLong检验评估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后基于联合模型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列线图。结果 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治疗反应良好组和不良组之间Gleason评分、MRI-T分期、直方图特征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后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OR=0.925,95%CI:0.859~0.958,P=0.038)、MRI-T分期(OR=0.871,95%CI:0.800~0.949,P=0.002)及直方图特征(OR=0.096,95%CI:0.056~0.137,P<0.001)是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57(95%CI:0.774~0.939)、0.953(95%CI:0.888~0.996)、0.808(95%CI:0.676~0.941);直方图特征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为0.874(95%CI:0.769~0.951)、0.816(95%CI:0.664~0.967)、0.674(95%CI:0.517~0.831);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及外部验证集的AUC为0.951(95%CI:0.906~0.994)、0.973(95%CI:0.922~0.995)、0.830(95%CI:0.699~0.960);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分析表明,联合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稳定性;DeLong检验及NRI值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临床模型和直方图特征模型。结论 DCE-MRI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方图特征是预测PCa内分泌治疗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模型在预测PCa内分泌治疗反应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直方图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宋丹 柴亚欣 葛延平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0-32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重要基础,其特征包括血管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毛细血管结构异常等。微血管生成不仅影响肿瘤的供血和代谢,还与肿瘤的侵袭性、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直接相关。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定量分析对比剂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通透性和血流灌注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直肠癌DCE-MRI定量分析参数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在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推动该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普及和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8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并收集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本研究经新乡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21-144-01K)。比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细胞外间隙对比剂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MVD。对比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和MVD。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参数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MVD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织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和中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高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低分化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中分化直肠癌患者(P<0.05)。Ⅱ期、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Ⅰ期直肠癌患者(P<0.05),Ⅲ期和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Ⅱ期直肠癌患者(P<0.05),Ⅳ期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Ve值及MVD均高于Ⅲ期直肠癌患者(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r=-0.683、-0.743、-0.721,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0.764、0.703、0.814,P<0.05),直肠癌患者的K^(ep)值、K^(trans)值及Ve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0.812、0.754、0.835,P<0.05)。结论:DCE-MRI参数与直肠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微血管生成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分化程度 临床分期 微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的3D-MIP重建及多参数评估BI-RADS 4类乳腺肿瘤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泓冰 宁宁 +7 位作者 赵思奇 李远飞 武玥琪 宋清伟 杨洁 高雪 张莫云 张丽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1,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RI,DCE-MRI)瘤周血管特征结合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乳腺MRI检查为BI-RADS 4类且病理结果明确肿瘤的女性病例102例,其中良性组43例,恶性组59例。记录患者年龄、病灶最大径(dmax)、乳腺DCE-MRI基本影像学特征、瘤周血管特征及瘤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值。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多参数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瘤周血管特征指标与瘤内参数值联合应用对BI-RADS 4类乳腺良恶性两组肿瘤鉴别的诊断效能。应用DeLong检验对AUC进行比较。结果乳腺良性组和恶性组病例在年龄、dmax、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纤维腺体组织量(fibroglandular tissue,FGT)、瘤周相邻血管征(adjacent vascular sign,AVS)数目、瘤周血管最大径、患侧瘤周与健侧同一象限血管直径差值(△d)、瘤周血管出现期相以及瘤内容积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flux rate constant,K_(ep))、最大增强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变位置、信号增强率(signal enhancement ratio,SER)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olume fraction of extravascular extra vascular space,V_(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dmax、MSI和K^(trans)为区分两组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优势比最大的是MSI值(AUC为0.923)。将瘤周血管特征△d分别与dmax、MSI和K^(trans)进行两者联合模型比较,以△d与MSI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83.7%),且△d联合MSI与△d联合K^(trans)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联合指标在两两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模型高于单独MSI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瘤周血管特征指标(△d)联合瘤内半定量(MSI)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评价BI-RADS 4类乳腺肿瘤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动态对比增强 瘤周血管 最大密度投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雨薇 孙敏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全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瘤内感兴趣区,使用PHIgo-AK软件进行瘤周的扩展并提取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算法等选择DCE-MRI、DWI瘤内及瘤周的最优特征数。分别建立单序列及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在训练组中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预测效能最高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 score,rad-score)建立融合模型,并以诺模图(nomogram)展示,采用AUC值,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R-2状态的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3和0.948,效能最高。肿瘤最大径是区分乳腺癌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结合rad-score和肿瘤最大径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乳腺癌HER-2状态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的AUC值为0.961,验证组为0.958。结论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癌HER-2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定燕 何文琪 +2 位作者 王伟 陈梅泞 罗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0,119,共8页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P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T2WI、DWI序列和由DWI自动计算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eient,ADC),在DCE-MR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并测量ADC值。根据靶向穿刺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和Ki-67表达水平,分为Ki-67高表达组(Ki-67>10%)和低表达组(Ki-67≤10%),Gleason评分低级别(GG 1~2)和高级别(GG 3~5)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参数和ADC值与Ki-67、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Ki-67表达、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K^(trans)、K_(ep)、Ve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K^(trans)、K_(ep)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Ki-67高、低表达组K^(trans)、K_(ep)、Ve、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评分高、低级别组K^(trans)、K_(ep)、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表达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Ve+ADC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0;Gleason评分分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ADC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61。结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ADC值相结合,在预测PCa的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显示出高诊断效能。联合使用DCE-MRI定量参数与ADC值可提高PCa病理分级和生物侵袭性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Ki-67 GLEASON评分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兔糖尿病重症肢体缺血骨髓内皮祖细胞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费紫嫣 高宇凡 +2 位作者 李亮 刘昌盛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 目的 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微血管渗透性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兔股骨上段骨髓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功能。材料与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中随机选取18只兔静脉注射四氧嘧啶构建DM模型兔,其中造模成功的DM兔12只,6只DM造模失败兔处以安乐死。12只DM兔和12只非DM兔行右侧股动脉结扎术分别作为DM合并CLI(DM+CLI)组和单纯CLI组,术后两组各存活10只。6只非DM兔手术暴露右侧股动脉不结扎作为假手术对照(Control)组(n=6),全部存活。各组在术后第0、4周行右侧股骨上段DCE-MRI检查,于术后第4周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和右侧股骨上段BMEPCs数量、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以及骨髓液相色谱-质谱脂肪酸代谢组学,并计算骨髓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与CLI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DM+CLI组术后第4周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增加(P<0.05),骨髓MVD减少,骨髓棕榈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以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活性指数减少(P<0.05),延长酶活性指数增加(P<0.05)。DM+CLI组BMEPCs动员、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P<0.05)。术后第4周右侧股骨上段骨髓Ktrans、Kep、Ve值、骨髓脂肪酸合成代谢相关指标均与BMEPCs迁移和血管生成功能存在相关性(P<0.05),对DM+CLI组和CLI组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BMEPCs动员能力与Ktrans、Kep、Ve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E-MRI联合脂肪酸代谢组学评价DM+CLI兔骨髓BMEPCs功能是可行的,可以为调脂改善BMEPCs功能和预防截肢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定量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重症肢体缺血 内皮祖细胞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代谢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CSF流入量与年龄的关系:基于9.4 T DCE-MRI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心雨 苏云燕 +1 位作者 胡春洪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化规律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2、4、6和8月龄的APP/PS1 AD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每组1只,共8组,向小脑延髓池中注射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后第30 min完成第一次DCE-MRI扫描,以后每15 min采集一次,共完成8次扫描。随后在DCE-MRI扫描之前,使用AQP4抑制剂N-(1,3,4-噻二唑基)烟酰胺[N-(1,3,4-Thiadiazolyl)nicotinamide,TGN-020]对2月龄WT小鼠进行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QP4和β-淀粉样蛋白随月龄增长的表达变化。结果在APP/PS1小鼠模型的疾病早期,观察到随月龄增加,淀粉样蛋白逐渐累积,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从增加到降低,其中4至6月龄小鼠淀粉样蛋白的累积速率缓慢,对应于相应月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最高(4月龄为2711.67±1270.25;6月龄为2632.25±729.65)。同时,AQP4表现出随月龄增加极化程度降低的变化过程。随后,经AQP4抑制剂TGN-020处理后,观察到脑胶质淋巴系统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降低(由3578.08±1199.95下降为1655.42±377.96;P=0.06)。结论在AD疾病的早期阶段(8月龄前),6月龄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利用更明显,此阶段可能作为AD治疗的窗口期。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研究和治疗AD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淋巴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9.4 T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水通道蛋白4 APP/PS1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晓倩 刘凤海 康立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证实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PLNM组与无PLNM组原发肿瘤DCE-MRI及IVIM-DWI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PLNM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t=6.203,P<0.001)、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t=3.944,P<0.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Z=4.393,P<0.001)、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Z=2.312,P=0.021)低于无PLN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K^(trans)(P<0.001)、f(P=0.003)、ADC(P=0.031)是宫颈癌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K^(trans)、f、ADC预测PLN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707、0.745;与单一参数相比,三者联合预测PLNM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86.8%。结论早期宫颈癌原发肿瘤DCE-MRI的K^(trans)、V_(e)及IVIM-DWI的f、ADC有助于鉴别PLNM。独立危险因素K^(trans)、f、AD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图像深度学习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文斌 郑晔 +2 位作者 刘欣 王蕾 段少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图像深度学习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30...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图像深度学习模型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303例乳腺肿瘤患者资料,良性144例,恶性159例。按7∶3的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患者,分成训练集212例、测试集91例。构建六个深度学习模型:50层深度残差网络(50-layer deep residual network,ResNet-50)、Inception-V3、Googlenet,密集连接的卷积网络(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DenseNet)-121、视觉几何组(visual geometry group,VGG)-19和移动神经网络(mobile neural network,MobileNet)-V3,同时应用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ient-weighted class activation mapping,Grad-CAM)对模型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第一、二轮阅片比较了深度学习模型、初级和高级放射科医师的诊断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对不同深度学习模型及两轮阅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计算各深度学习模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使用DeLong检验对各模型间ROC曲线进行比较,使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轮阅片的诊断效能。结果训练集ResNet-50、Inception-V3、Googlenet、DenseNet-121、VGG-19和MobileNet-V3六种深度学习模型AUC分别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8~0.920]、0.771(95%CI:0.707~0.834)、0.993(95%CI:0.986~0.999)、0.926(95%CI:0.888~0.958)、0.947(95%CI:0.918~0.975)及0.945(95%CI:0.918~0.973)。测试集ResNet-50、Inception-V3、Googlenet、DenseNet-121、VGG-19和MobileNet-V3六种深度学习模型AUC分别为0.841(95%CI:0.755~0.927)、0.746(95%CI:0.641~0.851)、0.822(95%CI:0.736~0.909)、0.752(95%CI:0.650~0.855)、0.827(95%CI:0.737~0.918)及0.779(95%CI:0.685~0.874)。ResNet-50模型Grad-CAM可视化图像显示乳腺恶性肿瘤呈病灶中央激活,良性肿瘤呈周边激活。第一轮阅片,ResNet-50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0.2%、86.7%及73.9%,初级医师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为73.6%、73.3%及73.9%,高级医师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为80.2%、80.0%及80.4%。第二轮阅片,在ResNet-50模型辅助下,初级医师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增加15.4%、17.8%、13.1%(P<0.05),高级医师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增加12.1%、13.3%、10.9%(P=0.001、0.031、0.063)。结论ResNet-50模型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瘤性能最佳,可视化图像可能成为影像诊断依据。借助该模型放射科医师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准确性明显提高,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辅助诊断 深度学习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及临床特征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15
作者 施柳言 潘妮妮 +7 位作者 赵建新 熊恋秋 马丽丽 何迪梁 赵致平 王莉莉 赵莲萍 黄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术前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图像。选取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sFOV HR-T2WI)、DCE-MRI峰值期和T1加权延迟成像(T1-DELAY)勾画肿瘤最大层面及上下两层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筛选,之后分别构建影像组学单序列及多序列联合模型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后处理工作站中勾画肿瘤最大层面测量灌注参数速率常数(K_(ep))、转运常数(K^(trans))及容积分数(V_(e)),获取频数表并计算直方图特征,特征降维筛选后计算灌注参数评分(Dcescore)。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MSI的临床独立预测因素,联合Radscore和Dcescore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各模型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单序列中基于DCE-MRI峰值期图像的模型效能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和0.900;多序列联合模型效能优于任何单序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8和0.962;列线图模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85和0.982。结论:基于DCE-MRI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结直肠癌患者MSI状态,有可能为结直肠癌的治疗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无创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RADS V2.1评估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二朋 左宗叶 +5 位作者 汤凯 张林杰 邱俊 高俊 王颜 秦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129,178,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 目的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V2.1版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外周带PCa患者(研究组)和21例局灶性CP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双参数(bi-parameter,bp)-MRI(T2WI+DWI)、多参数(multi-parameter,mp)-MRI(T2WI+DWI+DCE-MRI)扫描方案的PI-RADS V2.1评分、DCE-MRI扫描定量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诊断方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bp-MRI、mp-MRI扫描方案PI-RADS V2.1评分分别为(4.12±0.88)、(4.31±0.70)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42±1.14)、(2.52±1.22)分,P<0.05。研究组DCE-MRI定量值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bp-MRI、mp-MRI、K^(trans)、K_(ep)诊断外周带P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分别为0.780(0.672~0.866)、0.857(0.759~0.926)、0.734(0.622~0.828)、0.818(0.716~0.896),mp-MRI诊断效能较bp-MRI稍高(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t(p)法建立ROC拟合诊断模型,结果显示K_(ep)+K^(trans)、mp-MRI+K^(trans)、mp-MRI+K_(ep)对外周带PCa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_(ep)+K^(trans)的诊断效能与bp-MRI、mp-MRI、K^(trans)、K_(e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MRI+K^(trans)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mp-MRI、K_(ep)、K^(trans)(P<0.05);mp-MRI+K_(ep)的诊断效能分别高于bp-MRI、K^(trans)(P<0.05)。结论基于PI-RADS V2.1 mp-MRI、bp-MRI与DCE-MRI定量值K^(trans)、K_(ep)对外周带PCa与局灶性CP的鉴别诊断效能相当,且两定量参数联合,或分别与mp-MRI联合能有效提高诊断效能,能够为临床不同适应症患者的诊断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带前列腺癌 局灶性慢性前列腺炎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转运常数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T-联合DCE-MRI术前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及IDH基因突变型
17
作者 陈世煌 黄日升 +2 位作者 林慧宇 丁增兴 卢丽梅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联合DCE-MRI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和IDH基因型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诊治且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手术前均进行APT成像和DCE-MRI检查。依... 目的:探讨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联合DCE-MRI对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和IDH基因型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在本院诊治且经病理证实的78例脑胶质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手术前均进行APT成像和DCE-MRI检查。依据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级将患者分为2组:低级别组(Ⅱ~Ⅲ级)36例,高级别组(Ⅳ级)42例;依据患者IDH基因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IDH野生型组31例,IDH突变型组47例。比较高、低病理分级组及不同IDH分型组之间病灶的APT图像信号等级(分为1~5级)和DCE-MRI参数(K_(trans)、V_(e)、rCBV、V_(p)、K_(ep)和rCBF)值的差异,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IDH突变型和野生型组之间年龄、性别、主诉、神经系统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之间年龄、性别、主诉、神经系统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高级别组中IDH野生型占比更高(P<0.05)。78例病灶的APT信号分级:1级有19例,2级3例,3级14例,4级6例,5级36例。高级别组APT图像上肿瘤的信号等级高于低级别组,IDH野生型组患者APT图像等级高于突变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参数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之间,以及IDH突变型与IDH野生型之间,K_(trans)、V_(e)和rCB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信号等级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及IDH状态的AUC分别为0.782和0.714,K_(trans)、V_(e)和rCBV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的AUC分别为0.982、0.793和0.898,鉴别IDH状态的AUC分别为0.963、0.803和0.873。结论:APT成像联合DCE-MRI定量参数能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和IDH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质子转移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弥漫性胶质瘤 肿瘤分级 IDH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IVIM及DCE-MRI参数与软组织肿瘤Ki-67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羽 柴荣鑫 王得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0,147,共6页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与软组织肿瘤Ki-67表达... 目的探究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与软组织肿瘤Ki-67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56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瘤患者,将Ki-67指数>20%的病例纳入高表达组(n=22)、≤20%的病例纳入低表达组(n=34)。比较组间DWI、IVIM和DCE-MRI参数,包括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真扩散系数(p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D)、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Ki-67指数相关性。结果Ki-67低表达组ADC和D值显著高于高表达组,K^(trans)和K_(ep)值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均<0.05);其中,ADC和D值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r=-0.637、-0.625,P均<0.001);K^(trans)呈正相关(r=0.263,P=0.050)。ADC值在区分软组织肿瘤中Ki-67表达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高,为0.920(0.845~0.994)。结论ADC、D、K^(trans)和K_(ep)参数可有效预测软组织肿瘤Ki-67表达,其中ADC和D是预测Ki-67表达状态的最佳参数,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Ki-67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及DCE-MRI的定量分析
19
作者 杨慧敏 李文鑫 +1 位作者 禹雯婧 刘新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并初步探究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年龄、肿瘤指标、就诊原因)及MRI影像特...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并初步探究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年龄、肿瘤指标、就诊原因)及MRI影像特征(位置、大小、信号、有无出血、盆腔积液情况),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感兴趣区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Kep)。结果:10例患者中,70%(7/10)因月经改变、绝经后阴道流血就诊,30%(3/10)因腹痛就诊。其中9例为囊实性病变,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实性成分DWI呈高信号,其中6例病灶具有出血征象,7例出现盆腔积液;1例为实性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实性成分为0.895×10^(-3)mm^(2)/s;囊性成分为2.989×10^(-3)mm^(2)/s。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Ve的平均值分别为0.945 min^(-1)、1.912 min^(-1)、0.517。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好发单侧,主要以囊实性多见,具有“蜂窝状”、“海绵状”特征,病灶多伴出血,因肿瘤体积大,易出现盆腔积液;本研究囊性及实性成分ADC值较以往研究良性肿瘤ADC值低,DCE-MRI定量参数Ktrans、Ve、Kep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