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文分析及超前探测的隧道涌水量预测
1
作者 张晓宇 赵晓彦 +4 位作者 杜世回 赵文 田振宇 李其帅 杨青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1,104,共5页
研究目的:隧道的裂隙涌水往往集中于洞身断裂带、裂隙带、岩性分界、土石界面、沟谷两侧等特殊地段,由于集中出水段落的难以确定,隧道涌水量预测与施工开挖揭示往往差异较大。针对施工期间隧道洞身集中出水段水量预测问题,首先充分利用... 研究目的:隧道的裂隙涌水往往集中于洞身断裂带、裂隙带、岩性分界、土石界面、沟谷两侧等特殊地段,由于集中出水段落的难以确定,隧道涌水量预测与施工开挖揭示往往差异较大。针对施工期间隧道洞身集中出水段水量预测问题,首先充分利用弹性波反射法、瞬变电磁获取的物性差异实现掌子面前方60~100m范围内的富水段落及特征的确定,在分析评价隧道地下水位、水压等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应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开展掌子面前方100m隧道涌水量预测。研究结论:(1)以某砂板岩隧道通过区域逆断层为例,通过水文地质分析确定了逆断层下盘及核部存在集中出水风险,该段地下水位埋深460m,以中等富水为主,反演渗透系数为0.1~0.3m/d;(2)依据弹性波反射法和瞬变电磁确定掌子面前方27m范围内为集中出水段落;(3)采用大岛志洋、古德曼等理论公式对掌子面前方27 m最大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测最大涌水量为4017~4724 m^(3)/d,实际开挖总水量在3480~5280 m^(3)/d之间波动;(4)相关计算成果可为隧道突涌水处置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超前探测 弹性波反射法 瞬变电磁 集中出水段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浮冰区船舶回转操纵性数值仿真研究
2
作者 闫宏生 陈梓昊 王锡军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4-1047,共14页
为探究极地船舶在极地浮冰区中的回转操纵特性,本文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艘中型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的回转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模拟考虑了船舶在不同舵角以及不同密集度浮冰区中的回转过程,并对船舶回转运动的参数... 为探究极地船舶在极地浮冰区中的回转操纵特性,本文采用CFD–DEM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一艘中型极地船舶在浮冰区中的回转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模拟考虑了船舶在不同舵角以及不同密集度浮冰区中的回转过程,并对船舶回转运动的参数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浮冰的存在会对船舶的回转运动产生显著阻碍,浮冰区回转战术直径的范围是敞水工况战术直径的1~1.5倍。船体受到的力和力矩具有较强的随机性,航速与艏摇角速度时历曲线瞬时起伏更明显。相同舵角下,船舶受到的冰纵向力随浮冰密集度增加而增加,流体纵向力变化不明显;平均总侧向力、总偏航力矩方向与回转操纵方向一致,平均冰偏航力矩则更多偏向于回转操纵的相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地船舶 离散元方法 计算流体力学 浮冰区 操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研究
3
作者 李春晓 崔璨 黎明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通风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其风量负荷动态变化,且各区域风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导致其风量调节的难度高、调节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实现对各区域风量的快速、准确控制。此外,提出... 通风系统在实际运行时,其风量负荷动态变化,且各区域风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导致其风量调节的难度高、调节时间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的多区域通风系统风量控制方法,实现对各区域风量的快速、准确控制。此外,提出一种动态目标训练机制,有效提高强化学习训练的效率。最后,建立通风系统仿真环境,验证所提控制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快速实现对风量的准确控制,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系统噪声,并且适用于不同拓扑结构的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量控制方法 深度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 动态目标 多区域通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快速行进平方法的无人帆船动态避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涛 靖龙悦 +2 位作者 孙朝阳 黄琰 谢华龙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240,共14页
[目的]为解决无人帆船在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对基于改进快速行进平方(IFMS)法的局部动态避碰算法进行研究。[方法]考虑到帆船的速度不可控,将其避碰行为转化为航向控制问题,并以总势场梯度下降方向为期望避碰航向。当帆船没有碰撞... [目的]为解决无人帆船在开阔水域的多船避碰问题,对基于改进快速行进平方(IFMS)法的局部动态避碰算法进行研究。[方法]考虑到帆船的速度不可控,将其避碰行为转化为航向控制问题,并以总势场梯度下降方向为期望避碰航向。当帆船没有碰撞危险或顺风航行时,仅通过构造时间势场来避开所有静止不规则障碍并到达目标点;而当帆船存在航行约束时,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COLREGS)为特定会遇场景设计高斯似然函数用以动态地构建障碍势场。同时,考虑到帆船的航行死区,引入局部风势场,实现帆船动态避碰与“之”字形航行策略相结合的应用需求。[结果]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可以使无人帆船在遵守避碰规则和避免航行死区的同时,成功地在各种会遇场景下实现与其他帆船、受限机动船的避碰操作,相比原始快速行进平方(FMS)算法,逆风航行时间大大缩短,避碰航迹也更加合理、安全。[结论]所提方法符合帆船运动特性及避碰规则,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鲁棒性,对无人帆船自主避障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帆船 动态避障 快速行进平方法 航行死区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块适应性通风的污染物扩散控制性能研究——以应对教室使用情景变化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伟荣 庆智喜 +2 位作者 张昊天 张惟佳 李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7-1249,共13页
提出了一种多模块适应性通风(multi-module adaptive ventilation, MAV)方法,同时研究其在多场景类型建筑中面对室内场景变化和污染源位置变化时,控制污染物扩散和排除污染物的性能。以一教室为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 提出了一种多模块适应性通风(multi-module adaptive ventilation, MAV)方法,同时研究其在多场景类型建筑中面对室内场景变化和污染源位置变化时,控制污染物扩散和排除污染物的性能。以一教室为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技术模拟教室正常上课和集体讨论场景下的污染物分布情况,并在正常上课场景下进行污染源位置变化的讨论。其中示踪气体CO_(2)用于模拟感染者咳嗽产生的污染物。选用了5种不同的MAV模式和传统混合通风(mixing ventilation, MV)模式,比较了它们在面对教室内不同污染源位置和不同场景时,人员呼吸区的污染物浓度和去除率。结果表明合适的MAV模式下污染物在呼吸区的相对浓度更低、排除率更高,其中MAV平行模式在集体讨论场景下、污染源位置为P3时的呼吸区污染物去除率(contaminant removal efficiency, CRE)是MV模式的7.52倍,呼吸区相对污染物质量浓度C_r为MV模式的52.4%,说明合适的MAV模式能更好地适应场景和污染源位置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块适应性通风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场景变化 污染源位置变化 呼吸区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筒发射过程燃气射流冲击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马艳丽 姜毅 +2 位作者 王伟臣 郝继光 赵刚练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 为研究导弹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同心筒和弹体的热冲击和动力冲击效应,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使用域动分层动网格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含Al2O3颗粒的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发射过程中流场的温度和压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表明文中所用计算模型是可靠的。发射过程中燃气射流对后盖的冲刷和烧蚀较为严重,燃气主要从内外筒之间排出。内外筒间距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先降低后增大,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发动机喷管出口与后盖的距离增大后,内筒中的温度变化较小,后盖处的压强随之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筒 燃气射流 冲击效应 离散颗粒模型 域动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流道环境下不同颗粒浓度的磨粒群分布及其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计时鸣 钟佳奇 +2 位作者 谭大鹏 池永为 李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3,F0002,共10页
结构化表面流道内,由于流体相的驱动作用,磨粒与磨粒之间、磨粒与壁面之间产生相互碰撞,从而壁面不断受到冲击力和摩擦力而发生磨损。该文基于液-固两相流体耦合理论,利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中的mixture模型和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对... 结构化表面流道内,由于流体相的驱动作用,磨粒与磨粒之间、磨粒与壁面之间产生相互碰撞,从而壁面不断受到冲击力和摩擦力而发生磨损。该文基于液-固两相流体耦合理论,利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中的mixture模型和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对V型纹理半环形截面流道内液-固两相流在不同颗粒浓度下运行时的壁面湍流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流场中湍流速度及湍动性能等参数。模拟结果表明:V型纹理的流道有利于涡流的产生,因此可以通过配置V型纹理的约束模块来提高湍流的紊乱程度;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磨粒流的速度逐渐增大,磨粒流的湍动能逐渐减小,磨粒体积分数的波动振幅越来越小;颗粒浓度的选择应适当,不同的颗粒浓度可以产生不同的磨粒流综合性能和颗粒分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 动力学 数值方法 结构化表面 精密加工 颗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舰载同心筒发射过程流场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邵立武 姜毅 +1 位作者 马艳丽 王伟臣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58,共5页
采用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内外筒要保证足够的间隙尺寸用来排导燃气,目前舰载发射均采用通垂方式,势必使得内筒尺寸较小,从而导弹的直径也就较小,不利于发挥弹道导弹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传统的外筒设计为一方形结构,在与相同尺寸的... 采用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内外筒要保证足够的间隙尺寸用来排导燃气,目前舰载发射均采用通垂方式,势必使得内筒尺寸较小,从而导弹的直径也就较小,不利于发挥弹道导弹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传统的外筒设计为一方形结构,在与相同尺寸的通垂架相连接的前提下,增加了内外筒之间燃气排导空间,降低发射过程中导弹表面的温度。计算中使用三维动网格更新方法对同心筒发射过程进行了计算研究,网格更新方法采用域动分层法。结果表明,导弹运动位移曲线与试验符合较好,新型同心筒方案使得整个发射过程中导弹表面的温度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同心筒 燃气射流 域动分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围岩动应力集中系数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兴华 龙源 +2 位作者 纪冲 周翔 路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8-582,共5页
将爆破地震波进行合理近似简化,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无限岩石介质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围岩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结合具体算例,从理论上定量分析了围岩不同位置上爆破地震波主频和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分... 将爆破地震波进行合理近似简化,采用波函数展开法,推导了无限岩石介质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隧道围岩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结合具体算例,从理论上定量分析了围岩不同位置上爆破地震波主频和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迎爆侧的动应力集中系数整体上大于背爆侧,动应力集中系数峰值偏向于迎爆侧;在不同主频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存在最大值;隧道围岩的弹性模量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较大,而泊松比对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 波函数展开法 隧道围岩 动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区的射线跟踪加速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正午 黎意超 +1 位作者 李林 沐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77-79,共3页
射线跟踪模型在3G网络规划中存在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各种加速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分区的射线跟踪加速方法。该方法根据城市微小区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动态地划分小区,大大减少了射线与建筑物求交点次数,同时解决了静态... 射线跟踪模型在3G网络规划中存在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各种加速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分区的射线跟踪加速方法。该方法根据城市微小区的建筑物分布情况,动态地划分小区,大大减少了射线与建筑物求交点次数,同时解决了静态分区在复杂建筑物环境下由于分区不均匀导致射线跟踪加速效果差的问题。仿真表明,在相同预测精度下,与静态分区加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分区 3G 射线跟踪 加速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送中心动态分区拣货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春 钟雪灵 +1 位作者 王雄志 王国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60,共7页
主要讨论配送中心分区拣货系统中的拣货策略,目标是最小化总拣货时间.由于为NP-难问题,所以在常见的静态分区拣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分区拣货策略,通过订单拣货顺序的优化及拣货员所在分区的动态分配,提出了"排序-动态分区-平衡&... 主要讨论配送中心分区拣货系统中的拣货策略,目标是最小化总拣货时间.由于为NP-难问题,所以在常见的静态分区拣货系统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分区拣货策略,通过订单拣货顺序的优化及拣货员所在分区的动态分配,提出了"排序-动态分区-平衡"思想,设计启发式算法并对算法性能进行了测试,使分区间等待时间减少,提高拣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送中心 动态分区 拣货作业 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培养液pH及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欧阳克蕙 张琪 +3 位作者 鲁友友 瞿明仁 熊小文 潘珂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培养液pH及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275-4-2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培养底物为高精料饲粮(精粗比85:15)。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培...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培养液pH及发酵参数动态变化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275-4-2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培养底物为高精料饲粮(精粗比85:15)。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400、800、1200mg/kg烟酸(干物质基础),每组4个重复。在培养0、0.5、1.0、2.0、4.0、6.0、8.0、12.0、18.0、24.0h取样,测定培养液pH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Ⅰ组相比,虽然在培养24.0h时各组的培养液pH无显著变化(P〉0.05),但Ⅲ组在6.0~18.0h显著高于Ⅰ组(P〈0.05);培养24.0h时,与其他各组相比,Ⅲ组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氨态氮浓度(P〈0.05),极显著提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1),对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和乳酸浓度(P〈0.05)。2)整体上,烟酸对Ⅱ和Ⅳ组培养液pH和发酵参数的影响均较小,但在培养后期(12.0—24.0h),Ⅳ组有降低微生物蛋白浓度的趋势,且在18.0h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在培养0—2.0h,随烟酸添加水平的提高,乳酸净生成速率的波动幅度减小;培养液乳酸浓度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R2=-0.957,P〈0.01)。结果提示,高精料饲粮(精粗比85:15)中添加适量烟酸(800mg/kg)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的增殖,提高微生物蛋白浓度,促进挥发性脂肪酸产生,同时也提高了氨态氮的浓度,抑制了乳酸生成,减小了乳酸净生成速率的波动幅度,最终减缓了培养液pH的下降速率,避免了pH的剧烈变化。稳定了瘤胃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料饲粮 烟酸 pH 瘤胃发酵参数 动态变化 体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心筒发射潜载导弹过程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侯金瑛 谭大成 +1 位作者 毕世华 陈阵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了潜载导弹水下垂直发射过程中同心筒内外流场的复杂多相流动问题。采用M IXTURE多相流模型,结合考虑水汽化的气穴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FVM)和SIMPLE算法,求解燃气、水、蒸汽多相的N-S方程和Standardkε-湍流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 研究了潜载导弹水下垂直发射过程中同心筒内外流场的复杂多相流动问题。采用M IXTURE多相流模型,结合考虑水汽化的气穴模型,运用有限体积法(FVM)和SIMPLE算法,求解燃气、水、蒸汽多相的N-S方程和Standardkε-湍流模型。运用动网格技术和滑移网格技术,实现了导弹出筒过程中弹体运动与多相流场的耦合求解。计算结果揭示了潜射导弹水下垂直发射过程中同心筒内外复杂多相流动的演化、流场结构和流体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载导弹 垂直发射 同心筒 动网格技术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各向异性平板开孔弹性波的衍射与动应力集中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兴瑞 胡超 +1 位作者 王本利 牛玉清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9-277,共9页
采用各向异性平板弯曲波动方程及摄动方法,对正交各向异性无限平板开孔弹性波的衍射及动应力集中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在稳态波作用下此种平板满足开孔边界条件波动问题的渐近形式分析解.同时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及保角映射技术。
关键词 正交各向异性 平板 弹性波衍射 动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磊 席占生 +2 位作者 朱永楠 金菊良 梁忠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共5页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旱灾系统的结构体系,将区域旱灾风险分为致旱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不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子系统,并分析了各子系统的主要因素,从而建立了区域旱灾系统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根据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的目的,将动态综合评估方法和区划聚类评估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思想的区域旱灾综合风险动态评估模型,为区域旱灾综合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旱灾综合风险 动态评估 风险区划 动态综合评估方法 投影寻踪聚类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的多机器人任意队形的控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磊 秦元庆 +1 位作者 孙德宝 肖俊 《控制工程》 CSCD 200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针对多机器人队形优化控制任务,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机器人任意队形的控制算法。各机器人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以队形的几何中心为参考点,自主地确定队形向量。在保持队形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死区法,通过对各个区域大小的控制达到对机器人速... 针对多机器人队形优化控制任务,提出一种快速收敛的机器人任意队形的控制算法。各机器人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以队形的几何中心为参考点,自主地确定队形向量。在保持队形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死区法,通过对各个区域大小的控制达到对机器人速度的控制,维持规定队形。采用反向避碰、切线避障,根据各机器人间的位置,引入整体队形向量约束机器人的方向,达到机器人整体队形的方向与机器人运动方向一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各种编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行为控制 动态死区法 队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P波入射下浅埋平行双洞隧道注浆加固减震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帅帅 高波 +2 位作者 范凯祥 申玉生 张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3-690,共8页
地震动作用下小净距隧道双洞之间存在动力放大效应,依托某强震区小净距盾构隧道工程,基于傅里叶贝塞尔级数展开法,给出了平面P波垂直入射下地下半空间弹性介质中圆形双洞复合式衬砌洞室动应力解析解,深入研究了洞室间距、隧道全环注浆... 地震动作用下小净距隧道双洞之间存在动力放大效应,依托某强震区小净距盾构隧道工程,基于傅里叶贝塞尔级数展开法,给出了平面P波垂直入射下地下半空间弹性介质中圆形双洞复合式衬砌洞室动应力解析解,深入研究了洞室间距、隧道全环注浆加固参数对衬砌动应力集中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室间距对衬砌的动应力有显著影响,随着洞室之间距离减小,左右洞室衬砌动应力明显放大;2.5倍洞径可以作为双洞洞室动力临界净距,当洞室间距小于2.5倍洞径时,应进行抗减震设计;注浆全环加固隧道周边土体,可以明显降低衬砌动应力,随着注浆加固区土体刚度增加,衬砌动应力幅值减小;结合工程实际,建议注浆加固区厚度取0.5倍的洞室半径值,加固区岩体和围岩剪切波速度之比取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P波 小净距隧道 注浆加固 减震机制 动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影响区软化焊接接头应力分布特征及强度预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亮 陈剑虹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1,共4页
细晶粒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粗化引起强度的局部下降 ,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需要做出定量评价。有限元分析发现 ,在热影响区软化焊接接头的拉伸试样上 ,Mises等效应力分布具有确定的特征 :在软化的热影响区减小 ,在与之相邻的焊缝区... 细晶粒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晶粒粗化引起强度的局部下降 ,对接头承载能力的影响需要做出定量评价。有限元分析发现 ,在热影响区软化焊接接头的拉伸试样上 ,Mises等效应力分布具有确定的特征 :在软化的热影响区减小 ,在与之相邻的焊缝区和母材区相应升高 ,分布规律符合指数函数规律 ,在热影响区与焊缝及母材的交界面上发生突变 ,突变的幅度与交界面两侧材料的屈服应力差值及外加载荷有一定相关性 ;在焊缝及母材区Mises等效应力增加量的积分等于热影响区减少量的积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测热影响区软化焊接接头强度的方法 ,其预测结果与有限元分析有很好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接头 抗拉强度 强度匹配 有限元分析 热影响区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节点刚性区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44
19
作者 杨咏昕 陈艾荣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能否正确处理节点刚性区问题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对节点刚性区的形成原因和力学特性特别是刚性区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处理方法。在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后,以南京长... 在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能否正确处理节点刚性区问题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对节点刚性区的形成原因和力学特性特别是刚性区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处理方法。在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后,以南京长江二桥桥塔的动力特性计算为算例,分别应用每种方法得出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同模型试验实测数据的比较,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方法──刚性材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动力分析 节点刚性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混合带污染物质二维浓度分布的计算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维斌 张逢甲 卓诚翔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08-113,共6页
本文根据河流混合带污染物质的输运、变化过程,应用有限容积法求解二维动态水质方程,给出了潮汐河流废水岸边排放及江中排放情况下挥发酚二维浓度分布的算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与有限差分法相比,有限容积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 本文根据河流混合带污染物质的输运、变化过程,应用有限容积法求解二维动态水质方程,给出了潮汐河流废水岸边排放及江中排放情况下挥发酚二维浓度分布的算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与有限差分法相比,有限容积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算法简单等优点.该法对进一步研究河流污染带的分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混合带 有限容积法 二维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