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GA_(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廖铭宇 徐欢 +4 位作者 张俊华 曹超政 程纬韬 周书栋 杨博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6,共6页
分别用1.0、2.0、4.0、8.0 mg/L的GA_(3)处理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种子,分别用2.0、4.0、6.0、8.0、10.0、12.0 mg/L的GA_(3)喷施E483幼苗,以0.0 mg/L的GA_(3)处理的野生型6421(CK1)和E483(CK2)为对照,调查GA_(3)处理下E483种子萌发... 分别用1.0、2.0、4.0、8.0 mg/L的GA_(3)处理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种子,分别用2.0、4.0、6.0、8.0、10.0、12.0 mg/L的GA_(3)喷施E483幼苗,以0.0 mg/L的GA_(3)处理的野生型6421(CK1)和E483(CK2)为对照,调查GA_(3)处理下E483种子萌发情况和植株表型,并测定幼苗叶片内源G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SOD、CAT、POD、GR活性。结果表明:E483种子萌发速度低于野生型6421的,GA_(3)处理可提高E483种子发芽势,且在2.0、4.0、8.0 mg/L GA_(3)处理下,E483种子发芽能力可恢复至野生型6421种子的发芽能力;E483植株较6421矮,叶片较6421小,喷施GA_(3)处理可促使E483幼苗茎秆节间伸长、茎增粗、叶面积增大,但不会改变其节位数;8.0 mg/L GA_(3)处理的E483的株高与6421的株高无显著差异;2.0 mg/L GA_(3)处理的E483茎粗与6421茎粗无显著差异;6.0 mg/L GA_(3)处理的E483的叶宽、叶面积与6421幼苗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E483幼苗中GA1、GA_(3)、GA20、GA29、GA_(3)4含量显著低于6421相应的值,推测该突变体属于GA合成缺陷突变体;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CAT、POD、GR活性均显著高于6421的,MDA含量显著低于6421的;10.0 mg/L GA_(3)处理的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半矮秆突变体 GA_(3) 表型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体M6的应用潜力分析
2
作者 黄国微 谭莹莹 +5 位作者 关志林 杨春慧 闫铭 操雄豪 付瑞 刘克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8-1016,共9页
降低株高可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和收获指数。M6是一个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成熟期株高71 cm左右,株型紧凑。为探讨M6在杂交种中的利用价值,将M6分别与阳光2009、华双5号、华128、华919、浙油7、中双1... 降低株高可显著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倒伏能力,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和收获指数。M6是一个不完全显性矮秆突变体,成熟期株高71 cm左右,株型紧凑。为探讨M6在杂交种中的利用价值,将M6分别与阳光2009、华双5号、华128、华919、浙油7、中双11等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获得杂种F_(1)。与野生型油菜品种相比,杂种F_(1)株高、第一分枝高度、节间长度和分枝角度均显著降低;部分杂交种的主花序长度无显著变化,部分杂交种的主花序长度显著降低;根颈粗显著增加;除个别杂交种外,其余的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均显著增加。表明M6所配制的杂种表现为半矮、紧凑株型,具有很强的产量优势,是一个优良的矮秆基因资源,在油菜矮化育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株型 矮秆突变体 产量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杉木蛋白质组的差异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华宏 童再康 +3 位作者 朱玉球 高燕会 许长寿 何福基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矮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研究杉木矮化突变的机理。取同一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杉木及矮化突变型杉木新梢顶端的叶片,液氮研磨成粉末后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分别... 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和稳定性的矮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研究杉木矮化突变的机理。取同一生长环境下的野生型杉木及矮化突变型杉木新梢顶端的叶片,液氮研磨成粉末后用改良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分别用CY2和CY3标记,用DIGE技术进行分析。与野生型杉木相比,在矮化突变型杉木的叶片组织中,有14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另外15个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所得的29个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杉木矮化突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遗传育种学 杉木 矮化突变 蛋白质组 差异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子幼苗中的GA_1和GA_3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玉宗 陈振玲 +2 位作者 吕杏者 陈金桂 周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9-472,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谷子幼苗中赤霉素 A1( G A1)和赤霉素 A3( G A3)的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方法。采用 O D S 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和甲醇为流动相, G A1 和 G A3 在 10 m in 内获得良... 建立了同时测定谷子幼苗中赤霉素 A1( G A1)和赤霉素 A3( G A3)的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方法。采用 O D S C18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和甲醇为流动相, G A1 和 G A3 在 10 m in 内获得良好分离。利用该方法对谷子的两个正常栽培品种及其矮秆突变体的幼苗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谷子幼苗中同时含有 G A1 和 G A3 两种活性赤霉素,它们各自的质量比是影响谷子株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赤霉素 谷子幼苗 测定 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H法获取水稻矮化突变体相关的cDNA片段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胜 王景 +2 位作者 李发强 刘筱斌 刘良式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0-24,共5页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 2 (Oryzasativa ,TGA 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分别以dwarf69作为驱赶子 ,TGA 2为检测子 ,以及以dwarf69...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vesubtractionhybridization ,SSH)分离水稻矮化突变体dwarf69与其野生型对照品系特光矮 2 (Oryzasativa ,TGA 2indica)间表达有差异的cDNA片段。分别以dwarf69作为驱赶子 ,TGA 2为检测子 ,以及以dwarf69作为检测子 ,TGA 2为驱赶子建立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 ,分别代表在TGA 2和dwarf69特异表达的cDNA。经反式Northern检测这两个文库共得到 1 0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表明有两个序列为水稻中首次报道 ,一个序列有相应的基因组序列报道 ,但其cDNA序列是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消减杂交 SSH 矮化突变体 反式Northern CDNA片段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及细胞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武涛 秦智伟 +1 位作者 周秀艳 杜亚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6,共6页
综述了目前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与解剖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黄瓜、南瓜、甜瓜以及西瓜等主要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细胞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和评价,并探讨了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综述了目前葫芦科作物矮化突变体的遗传学与解剖学研究进展,特别是对黄瓜、南瓜、甜瓜以及西瓜等主要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和细胞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总结和评价,并探讨了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科 矮化突变体 遗传学 解剖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矮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平 杨慧 +1 位作者 孟雪 王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5442-15443,15446,共3页
从植物矮化突变的诱导途径、矮化突变体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植物矮化育种、栽培研究进展,并对植物矮化提出展望。
关键词 矮化 突变体 生长延缓剂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大豆突变体HK808结荚期的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5
8
作者 苍晶 于龙凤 +3 位作者 张达 于晶 郝再彬 邱丽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东农42经NaN3诱变获得大豆矮秆突变体,对其结荚期部分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表明:突变体HK808叶片大小和叶柄长度分别是东农42的1/2;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东农42高2%,粗脂肪低0.2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东农42的低,总叶绿素含量是东农42的77%... 东农42经NaN3诱变获得大豆矮秆突变体,对其结荚期部分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表明:突变体HK808叶片大小和叶柄长度分别是东农42的1/2;成熟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东农42高2%,粗脂肪低0.26%;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东农42的低,总叶绿素含量是东农42的77%,但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不大,均为2.6∶1。开花结荚后突变体叶片蛋白质含量、SOD活性逐渐升高,脯氨酸含量逐渐下降,而且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都低于东农42;突变体的SOD活性显著高于东农42;东农42的MDA含量在鼓粒期以后增高。表明结荚后期突变体具有较强的防御自由基伤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秆突变体 生理生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其亲本子粒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海瑞 沈希宏 +6 位作者 陈文岳 忻雅 吴殿星 张明龙 沈圣泉 包劲松 舒庆尧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原亲本秀水11的稻米理化特性和关键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等RVA谱特征值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外观与碾磨品质性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崩解... 对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矮秆突变体与原亲本秀水11的稻米理化特性和关键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等RVA谱特征值上两者有显著差异,而在外观与碾磨品质性状、表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淀粉粘滞特性的崩解值、消减值等淀粉食用品质方面基本相同,在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关键营养成分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蒸煮后的矮秆突变体米粒中未检测到Cry1Ab杀虫蛋白。本研究表明该矮秆突变体的子粒品质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是可以安全利用的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矮秆突变体 淀粉特性 营养成分 转基因抗虫水稻 子粒品质 亲本 CRY1AB基因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淀粉粘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矮秆突变体的表型及其对外源激素的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博智 周书栋 +2 位作者 杨莉颖 马艳青 邹学校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8-523,共6页
于EMS诱变辣椒自交系6421种子所构建的突变体库获得1份矮秆突变体(命名为E29),观察E29的表型和细胞学特征,研究E29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赤霉素(GA3)、24-表油菜素内酯(24-e BR)及生长素(IAA)对E29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于EMS诱变辣椒自交系6421种子所构建的突变体库获得1份矮秆突变体(命名为E29),观察E29的表型和细胞学特征,研究E29突变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赤霉素(GA3)、24-表油菜素内酯(24-e BR)及生长素(IAA)对E29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交系6421相比,E29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变大、变厚,叶色变深等特征;显微观察结果显示,E29变矮是由于其茎秆伸长区细胞长度缩短,叶片变大、变厚是由于其叶肉细胞变大及细胞数增加;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外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发现4.0 mg/L GA3处理显著促进E29的根与下胚轴伸长,1.0~4.0 mg/L的IAA处理显著抑制E29的根与下胚轴伸长,0.5~2.0 mg/L的24-e BR处理对E29的根和下胚轴伸长影响不明显,各激素处理均不能使之恢复至野生型6421的根与下胚轴长度,表明E29为BR不敏感型突变体,其突变性状与GA3、IAA调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矮秆突变体 表型 外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膨胀素GmEXPA4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闻静 李凤兰 +3 位作者 赵刚 孙丽 孙莉莉 胡宝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47,共5页
根据植物膨胀素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大豆矮化突变体HK808幼芽的cDNA为模板,克隆到530bp的膨胀素基因保守区片段,并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膨胀素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GmEXPA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膨胀素中的... 根据植物膨胀素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以大豆矮化突变体HK808幼芽的cDNA为模板,克隆到530bp的膨胀素基因保守区片段,并结合RACE技术克隆得到膨胀素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命名为GmEXPA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膨胀素中的α-expansin亚家族。GmEXPA4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相对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东农42及其矮化突变体HK808中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且与植物的生长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矮化突变体 膨胀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 器官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筛选陆地棉矮化株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乐平 邵琳 +2 位作者 马盾 陈勋基 周小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61-2366,共6页
【目的】降低棉花生产中每年因喷施缩节胺和打顶等农技措施增加的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益。【方法】2005年4月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分别用注入剂量为8×1016和12×1016N+/cm2处理早熟陆地棉高代品系B-02,从中... 【目的】降低棉花生产中每年因喷施缩节胺和打顶等农技措施增加的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益。【方法】2005年4月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分别用注入剂量为8×1016和12×1016N+/cm2处理早熟陆地棉高代品系B-02,从中获取棉花矮化突变体植株。【结果】通过2005-2009年连续多代的筛选获得了不用喷缩节胺、不用打顶、株高小于60和60-70 cm,且品质优于原高代品系B-02的两个系列矮化株系。【结论】通过对矮化植株的SSR分析,表明矮化突变株与原高代品系B-02相比具有较多的遗传差异,为新疆棉花矮化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离子束 突变体 矮化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浩 王加峰 +4 位作者 孙大元 郭涛 刘永柱 王慧 陈志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39-144,共6页
20世纪矮秆基因的利用使水稻育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大量的矮杆基因被不断挖掘,相关的研究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稻的植株高度仍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之一。植株高度的降低有效地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其可变... 20世纪矮秆基因的利用使水稻育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大量的矮杆基因被不断挖掘,相关的研究给生产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水稻的植株高度仍是育种中备受关注的性状之一。植株高度的降低有效地增强了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其可变性为理想株型的选育奠定了基础,理想株型能够提高植株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另一方面,对水稻矮化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利用植物内源激素在生产上调节作物高度。对水稻矮秆基因的遗传、矮化机理、矮秆基因克隆、矮秆基因调控理想株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已经报道的调控水稻株高的基因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对广东省已审定的水稻品种的株高以及现行品种当中矮秆基因遗传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最后对未来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基因 株型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早熟禾及其矮化突变材料锈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甘露 苏浩天 +1 位作者 凌欣闻 尹淑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2,共6页
锈病是草坪草的重要病害,且病原菌种类多,鉴定困难。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和矮化突变材料中的感病株系为对象,通过观察锈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其中ITS序列的同源比对分析和β-tubulin基因的分子进化分... 锈病是草坪草的重要病害,且病原菌种类多,鉴定困难。本研究以草地早熟禾野生型和矮化突变材料中的感病株系为对象,通过观察锈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其中ITS序列的同源比对分析和β-tubulin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菌种与小麦禾柄锈菌的同源关系接近,所以初步认定该菌株属于禾柄锈菌,这是国内对禾柄锈菌引起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首次报道。同时,我们对病原菌诱导后草地早熟禾PR1L、NPR1L基因的表达变化和PRs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发现PR1L、NPR1L基因在病菌诱导12 h时的表达量达到了峰值,且在矮化突变植株(A16)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达到了8.8-fold、4.5-fold,均大于在对照植株(WT)中的表达量。另外植物的PRs蛋白在禾柄锈菌侵染植物第8天后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侵染的植株。初步对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防御机制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开展草地早熟禾锈病的预防及抗病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草地早熟禾 矮化突变材料 锈菌鉴定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TaLEA小黑杨矮化突变体的鉴定及侧翼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玲 刘福妹 +4 位作者 陈肃 林琳 李慧玉 刘桂丰 姜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2,共8页
以转TaLEA11个株系及野生型对照小黑杨为试材,通过生长性状、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在叶面积、气孔密度、叶片厚度等方面转基因XL11株系明显低于其他参试株系;角质层厚度、栅海比,气孔大小等方面XL11株系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株系。进而以X... 以转TaLEA11个株系及野生型对照小黑杨为试材,通过生长性状、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在叶面积、气孔密度、叶片厚度等方面转基因XL11株系明显低于其他参试株系;角质层厚度、栅海比,气孔大小等方面XL11株系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株系。进而以XL11株系为材料,采用TAIL-PCR方法克隆插入位点的旁侧序列得到AP2/PthRAV(XM_002311402.1)。荧光定量分析发现AP2/PthRAV的相对表达量在XL11株系中显著高于其他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平均值的7.78倍,初步认为该株系在生长及叶片解剖结构等性状的改变,可能与AP2/PthRAV上调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TaLEA小黑杨 矮化突变株 AP2 PthR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杆突变体52333^(Dt)降秆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启芳 王立静 +3 位作者 商伟 董朝斌 金危危 刘保申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0期24-26,共3页
52333Dt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出的玉米矮秆突变材料,矮秆性状由一个新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定名为Dt。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52333Dt的降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分离群体中矮秆植株比高秆植株平均多一个节间,节间为均匀缩短,平均株... 52333Dt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出的玉米矮秆突变材料,矮秆性状由一个新的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定名为Dt。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52333Dt的降秆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分离群体中矮秆植株比高秆植株平均多一个节间,节间为均匀缩短,平均株高只有高秆植株的49.57%。细胞学研究发现节间缩短是由于细胞伸长受到了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矮秆 突变体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四棱豆矮化突变体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全妙华 蒋向辉 +2 位作者 陈东明 卢向阳 田云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8,共4页
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四棱豆种子,从其变异后代中获得一份矮化突变体AT416,并从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AT416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株高约48cm,与... 经60Coγ射线辐照诱变处理四棱豆种子,从其变异后代中获得一份矮化突变体AT416,并从主要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营养品质等方面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AT416的株高、茎粗等农艺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其株高约48cm,与对照中翼1号相比,降幅高达89.9%,差异极显著;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6.7%和13.6%,后者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脂肪、VC含量以及嫩荚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但蛋白质、淀粉和粗纤维含量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棱豆 矮化突变体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矮化突变体营养芽茎尖分生组织分化动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庆华 胡宝忠 李凤兰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8-33,共6页
对黄瓜矮化突变体D046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茎尖分化的动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0462是多分枝的矮生植株,营养芽常着生于花序轴(簇)之上,营养芽一旦形成都能够伸长形成侧枝,不存在休眠或抑制伸长的现象;茎尖分生组织分化经历初生期、伸... 对黄瓜矮化突变体D0462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茎尖分化的动态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0462是多分枝的矮生植株,营养芽常着生于花序轴(簇)之上,营养芽一旦形成都能够伸长形成侧枝,不存在休眠或抑制伸长的现象;茎尖分生组织分化经历初生期、伸长期和结节期,部分结节期茎尖由营养顶端转变为生殖顶端,茎尖分生组织直径/高度的值在3个时期逐渐减小;D0462茎尖分生组织分化进程比普通蔓生黄瓜D9419快,子叶出土后15d茎尖分生组织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矮化突变体 营养芽 茎尖分生组织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克磊 汪得凯 陶跃之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分蘖力强、穗长变短、叶片变窄及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多分蘖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其与突变体htd1具有相... 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突变体表现出植株矮化、分蘖力强、穗长变短、叶片变窄及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该矮秆多分蘖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因其与突变体htd1具有相类似的表型,故将该基因命名为htd2。利用籼粳杂交F2群体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上SSR标记RM6038和RM5444之间,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4和2.1cM,两个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大约为400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多分蘖突变基因 遗传分析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矮秆基因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小平 王振山 +3 位作者 朱学海 杨德智 寇淑君 刘星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7,共8页
为揭示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续定位矮秆突变基因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调查了糜子矮秆突变体“819”与高秆材料J12,以及它们杂交产生的674个F 2代个体的株高、穗长、穗颈长、分蘖数、茎节数、二级枝梗长度1、二级... 为揭示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矮秆基因的遗传规律,为后续定位矮秆突变基因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调查了糜子矮秆突变体“819”与高秆材料J12,以及它们杂交产生的674个F 2代个体的株高、穗长、穗颈长、分蘖数、茎节数、二级枝梗长度1、二级枝梗长度2、二级枝梗长度3、二级枝梗间距1、二级枝梗间距2共10个性状,进一步利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及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对这些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糜子矮秆突变体“819”的矮秆性状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株高与穗长、穗颈长、分蘖数、茎节数、二级枝梗长度1、二级枝梗长度2、二级枝梗长度3、二级枝梗间距1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二级枝梗间距2呈显著正相关(P<0.05);株高(Y)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为:Y=-18.446+1.491X 1+1.222X 2+6.827X 4+1.319X 7+0.746X 8,回归方程的拟合度为0.811,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利用回归方程对株高进行预测;糜子F 2群体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得3个主成分,这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高达72.656%,3个主成分分别被命名为长度因子、茎节数因子、枝梗间距因子。研究结果为矮秆基因定位、矮秆后代的评价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矮秆突变体“819” 遗传分析 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