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集线性台阵地震被动源成像的渭河盆地西缘精细沉积结构研究
1
作者 徐勇 邓宝 +4 位作者 田晓峰 倪红玉 段永红 肖本夫 李俊伦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8-1522,共15页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 为研究渭河盆地西缘强震风险重点区域的地下精细结构和沉积特征,本研究布设了一条由平均台站间距200 m、共254个短周期三分量节点式地震仪组成的密集线性台阵,进行了为期30天的连续地震数据采集。我们首先计算了背景噪声垂直分量的互相关,应用近期发展的拓距相移法提取了3 Hz~3.3 s的基阶瑞利面波频散曲线,进而反演得到测线下方2.5 km以浅的高分辨率横波速度结构。此外,利用采集到的三分量背景噪声数据,采用单台噪声谱比法(HVSR)计算峰值频率,根据经验公式估计了渭河盆地沉积层厚度。背景噪声成像获得的二维横波速度剖面呈现出高速—低速—高速的横向变化特征,与典型沉积盆地隆起—坳陷—隆起的地质结构吻合,清晰刻画了区域内3条主控断裂和2个地质构造单元,与地震主动源反射剖面结果一致;HVSR成像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域内沉积层较厚,层序明显,新生界的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的地层层序发育完整;结合背景噪声成像、HVSR和已有主动源地震反射剖面等资料,综合研究表明测线下方存在的3条主控断裂在该区域均未穿透第四系。本研究表明背景噪声拓距相移法和HVSR方法结合在沉积盆地结构探测中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沉积盆地结构探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沉积结构 背景噪声成像 拓距相移法 场地放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感永磁同步电机的单电流传感器矢量控制方法
2
作者 任天明 王妲 冯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524,共8页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 为了降低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采用单电流传感器直流母线电流采样法对三相电流进行重构,并采用脉冲移位法减少电流重构盲区。针对脉冲移位引入的三相电流畸变、谐波增加以及影响滑模观测器估计转子位置角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型脉冲移位法。该改进方法通过插入补偿矢量的方式恢复了驱动信号的对称状态,降低了脉冲移位对相电流的影响。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脉冲移位法可改善相电流波形并提高滑模观测器对转子位置角的观测精度,相电流总谐波失真率由使用一般脉冲移位法的12.53%降低至6.21%,而转子位置角观测最大误差由0.08 rad减小至0.01 rad,有效提高了控制系统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相电流重构 无位置传感器 单电流传感器 脉冲移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相加占空比控制的三端口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
3
作者 康家玉 王佳晨 +2 位作者 王业 于淼 肖永超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传统移相控制策略在串联谐振型三端口变换器(Series-Resonant Three-Port-Converter, SR-TPC)端口电压不匹配时,存在回流功率较大、软开关范围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加占空比(PWM)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优化方法。利用基波分... 传统移相控制策略在串联谐振型三端口变换器(Series-Resonant Three-Port-Converter, SR-TPC)端口电压不匹配时,存在回流功率较大、软开关范围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加占空比(PWM)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优化方法。利用基波分析法和相量法给出SR-TPC的复功率模型,在保证传输一定有功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对SR-TPC回流功率模型的分析,给出变换器在回流功率为零时的最优控制策略,并求解出最优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在优化控制策略下达到软开关的条件,对比其他两种控制方式下的软开关范围。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在端口电压不匹配的条件下,SR-TPC在优化控制策略下的回流功率小、软开关范围宽、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变换器 移相加占空比控制 回流功率 基波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控制
4
作者 王盼 朱继赜 +3 位作者 徐虎 章国光 袁雷 徐岸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202,共10页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 为提高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双重移相控制的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针对双重移相的两种工作模式,分析推导各模式下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及零电压开通(ZVS)特性,采用Karush Kuhn Tucker(KKT)条件法结合零电压开通特性求解实现回流功率最小化的最优移相比组合,由此提出最小回流功率优化方案及相应的控制策略。基于所提控制策略搭建实验样机,分析该方案的动态特性并对其与单移相控制、传统双重移相优化控制下的稳态特性包括回流功率、效率分析。所提优化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实验结果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回流功率 双重移相控制 KKT条件法 零电压开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变换器电流峰值优化控制
5
作者 党彬 陈炳杰 +3 位作者 李健 郑城市 郭东鑫 王盼宝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2,共9页
针对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s,简称DAB)双向直流变换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变频控制的电流峰值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时域分析法获得双有源桥变换器中峰值电感电流和传输功率的归一化解析式;然后,将所构建时域模型与传统... 针对串联谐振型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s,简称DAB)双向直流变换器,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变频控制的电流峰值优化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时域分析法获得双有源桥变换器中峰值电感电流和传输功率的归一化解析式;然后,将所构建时域模型与传统基波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推导出软开关范围且对死区时间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时域分析结果和电流峰值优化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功率等级下所提优化控制策略相对于现有定频控制能有效地降低电流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器 串联谐振电路 时域分析法 移相控制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C谐振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及其解耦控制
6
作者 王子钰 石健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2-1332,共11页
针对太阳能无人机高效发电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集成光/储一体化设计的LLC谐振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拓扑及其先进控制策略.采用时域分析的方法,对该三端口变换器在不同功率传输模式下谐振腔具有的多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移相控制实现... 针对太阳能无人机高效发电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集成光/储一体化设计的LLC谐振型三端口DC-DC变换器拓扑及其先进控制策略.采用时域分析的方法,对该三端口变换器在不同功率传输模式下谐振腔具有的多种工作模式进行分析,并采用移相控制实现对3个端口之间功率的灵活控制.为了得到准确的变换器增益特性的数学表达式,采用多项式近似的方法,拟合时域分析得到的增益曲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耦控制策略.解耦环路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三端口变换器多控制环路之间的功率耦合程度,优化动态性能.搭建500 W的试验样机,对该三端口电路拓扑的稳态运行特征、模式动态切换过程以及解耦环路的设计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时域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电路特征,同时解耦环路能够有效降低控制环路之间的功率耦合程度,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DC-DC变换器 LLC谐振腔 移相控制 解耦控制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用与分段相位编码的三维形状测量方法
7
作者 邵姚 王栋 +2 位作者 朱勇建 杨炆铧 赵梓廷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为解决基于相位编码的三维形状测量系统中投影图案数量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用与分段相位编码的三维形状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2+1相移法获得包裹相位,通过对其中白场图进行复用并结合两张分段相位编码图案来获取码字信息。其次... 为解决基于相位编码的三维形状测量系统中投影图案数量较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用与分段相位编码的三维形状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2+1相移法获得包裹相位,通过对其中白场图进行复用并结合两张分段相位编码图案来获取码字信息。其次,引入一张二值图,利用二值图包含的信息对分段相位编码获得的码字进行编码,从而得到与包裹相位周期相对应的条纹级次。最后,采用分区间相位展开方法来恢复绝对相位,结合标定参数,实现对物体三维形状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其他分段相位编码法可有效减少3张辅助图案,并在测量精度方面相较于S分段相位编码与传统方法分别提高了18.15%和1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移法 相位编码 三维形状测量 条纹级次 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测量及其引入误差评估
8
作者 庞宇轩 周璐 +7 位作者 闫思彤 蒋俊杰 何川 徐润东 张保成 周林 王谨 詹明生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5,共12页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评估了探测系统倾角对原子干涉仪测量性能的影响;随后,分别采用铅垂线测量法和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对处于系统安装和测量阶段的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了倾角测量。在铅垂线测量法中,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6 mrad,考虑各类误差的影响,整体测量精度在1~2 mrad左右。在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子剪切干涉仪,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子干涉相移参考体系对探测系统的倾角进行了测量:针对用于重力、重力梯度、转动测量的单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同步双内态探测的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使倾角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降低到10-10g水平;针对用于等效原理检验的双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可进行实时监测的交替探测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满足10-13g水平的差分重力测量分辨率需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将为解决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导致的系统误差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原子剪切干涉仪 探测系统倾角测量 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Active Islanding Detection Method for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 被引量:2
9
作者 WEI Quan WANG Yifei +2 位作者 ZHU Jing YIN Xiaogang LIU Zhuang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42,共6页
Unintentional islanding phenomen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To prevent this phenomenon, all kinds of anti-islanding methods have been discussed. This paper p... Unintentional islanding phenomen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s. To prevent this phenomenon, all kinds of anti-islanding methods have been discuss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bined active islanding detection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active frequency drift method and automatic phase-shift method. The traditional active anti-islanding methods of grid-connected PV inverters bear nondetection zone possibilities for certain paralleled RLC loads. The combined method shows islanding detection ability effectively, and it can eliminate nondetection zones even in the worst case conditions. Simulation in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 is performed for ve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角度调节结构 绝缘操作杆 憎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三维重建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仕超 周炉保 何新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6,21,共5页
针对面结构光中传统三频四步相移算法投影图片过多、效率较慢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重建算法。改进的算法需要3个高频率的正弦条纹图,但所需投影的条纹数量从传统算法的12张减少到了7张,最高频率的条纹图4张,次高... 针对面结构光中传统三频四步相移算法投影图片过多、效率较慢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三频四步相移面结构光重建算法。改进的算法需要3个高频率的正弦条纹图,但所需投影的条纹数量从传统算法的12张减少到了7张,最高频率的条纹图4张,次高频和最低条纹图分别为2张和1张,投影效率比传统算法提高了41.7%。介绍了改进算法的原理,将最高频率4张图所计算的包裹相位用来三维重建,其余两个频率条纹图计算的包裹相位用来进行相位展开,理论上该方法与传统算法精度一致。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重建精度以及对具有复杂表面物体的三维重建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面结构光算法在提高投影效率的同时与传统算法保持着一致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结构光 三维重建 相移法 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流像素匹配的扫描显微相位测量轮廓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思远 刘元坤 于馨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6,共10页
在扫描相位测量轮廓术中,需要先将不同位置的物体匹配到同一点,再根据相移算法提取相位信息,而像素匹配精度与相移算法均会影响测量精度。为此,采用显微系统,根据其远心光路特性实现物体移动量与像素移动量的等量转换;通过交替采集白场... 在扫描相位测量轮廓术中,需要先将不同位置的物体匹配到同一点,再根据相移算法提取相位信息,而像素匹配精度与相移算法均会影响测量精度。为此,采用显微系统,根据其远心光路特性实现物体移动量与像素移动量的等量转换;通过交替采集白场图像和条纹图像,由白场图像通过光流法实现精确的像素匹配,再根据物体匀速运动特点实现条纹图像的精确像素匹配;根据初始条纹周期选择基本符合满周期的N幅条纹图,由任意步数相移方法计算出截断相位分布,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搜索最佳条纹周期,进而得到准确的相位信息,完成物体形貌测量。实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相移算法也适用于任意N(N≥3)幅图,在模拟工业流水线场景中物体的三维测量时,RMSE(均方根误差)可达0.008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测量 光流法 显微系统 概率密度函数 任意N步相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
12
作者 韩叔桓 杨延西 +1 位作者 张新雨 李昕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5,共8页
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因其具有鲁棒性好、检测精度高等特点在条纹投影轮廓术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以及未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传统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进... 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因其具有鲁棒性好、检测精度高等特点在条纹投影轮廓术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然而,传统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存在检测效率低以及未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传统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进行改进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首先通过相机捕获形变条纹图像并计算出两组截断相位,然后利用两组截断相位的相关性消除检测数据中的相位差、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再对两组截断相位进行融合,最后通过互补格雷码相位展开法对融合后的截断相位进行相位展开。实验得出本文方法在检测效率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得到高精度展开相位,相比于未消除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的互补格雷码双N步相移法,本文检测方法精度提高了约24.57%,相比于互补格雷码N步相移法,本文检测方法精度提高了约6.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N步相移法 展开相位 周期性毛刺相位误差 互补格雷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rn-Jordan分布的LFM-BPSK信号的参数估计
13
作者 张宏业 舒汀 何劲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28,共7页
对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LFM-BPSK)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现有方法在低信噪比(SNR)环境下估计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文中推导出了LFM-BPSK信号的Born-Jordan(BJD)时频分布,分析了LFM-BPSK信号的时频特性,并提出了基于BJD时频分布... 对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LFM-BPSK)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现有方法在低信噪比(SNR)环境下估计精度较低。针对该问题,文中推导出了LFM-BPSK信号的Born-Jordan(BJD)时频分布,分析了LFM-BPSK信号的时频特性,并提出了基于BJD时频分布的参数估计算法。首先,该算法在BJD时频变换的基础上使用霍夫变换对LFM-BPSK信号初始频率和调频斜率进行估计,并将二维的BJD时频变换转化为一维时域信号,通过降维后的时域信号求解码元宽度;然后,为了探寻参数估计的理论下界,文中还推导了LFM-BPSK信号参数估计的修正克拉美罗下界(MCRLB);最后,利用蒙特卡洛实验对三个参数进行了测试。仿真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在低SNR下的参数估计精度明显优于现有的算法,其性能接近M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二进制相位编码复合调制信号 参数估计 修正克拉美罗下界 Born-Jordan时频分布 蒙特卡洛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统计信息特征的相移键控类信号识别
14
作者 张晓林 李铭 孙溶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2-1209,共8页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相移键控类信号由于相位相似,导致在复杂环境下的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本文在高斯噪声下通过对信号相位信息概率密度的推导,并使用高斯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恢复信号相位信息特征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将该方法...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相移键控类信号由于相位相似,导致在复杂环境下的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本文在高斯噪声下通过对信号相位信息概率密度的推导,并使用高斯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恢复信号相位信息特征的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将该方法从加性高斯噪声推广到加性Alpha稳态分布噪声中。在该方法下,本文提出的特征对BPSK、QPSK、OQPSK、π/4_DQPSK、8 PSK 5类信号在Alpha噪声下可以准确识别。研究表明: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在信噪比0 dB以上时使信号的总体识别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作通信 高斯核密度估计 相位信息特征 Alpha稳态分布噪声 相移键控 调制识别 信噪比 支持向量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形貌测量的扫描相移法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建强 王蕴栅 +2 位作者 司书春 高成勇 云大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10-1213,共4页
物体三维形貌测量中常用的光切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实现扫描测量大型物体表面 ,缺点是光刀中心位置难以精确确定 ;相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较宽的光栅提高测量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具有测量速度快和较好的抗静态噪声的能力 ,缺点是当待测... 物体三维形貌测量中常用的光切法的主要优点是易于实现扫描测量大型物体表面 ,缺点是光刀中心位置难以精确确定 ;相移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较宽的光栅提高测量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具有测量速度快和较好的抗静态噪声的能力 ,缺点是当待测范围较大时 ,采集图像的像差较大 ,不利于大型物面的测量 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提出了一种扫描相移法 实验结果表明 ,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长形大物面的形貌检测 ,而且又大大地减少了图像采集系统畸变误差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形貌测量 扫描相移法 相移法 光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仪自适应抗振的空间移相术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栋 陈磊 +2 位作者 陈进榜 朱日宏 高志山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69-972,共4页
根据时域移相算法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空间移相术 ,它能够检测因外界振动导致条纹抖动而引起的干涉图样的空间相位变化 .运用这种技术在Twyman Green移相式干涉仪中建立了一套自适应抗振系统 ,它可以实时测量振动引起的相位变化大小 ,并... 根据时域移相算法的概念 ,提出了一种空间移相术 ,它能够检测因外界振动导致条纹抖动而引起的干涉图样的空间相位变化 .运用这种技术在Twyman Green移相式干涉仪中建立了一套自适应抗振系统 ,它可以实时测量振动引起的相位变化大小 ,并通过反馈器件PZT实时校正干涉条纹的相位 ,使得干涉条纹稳定以保证光学测量的正常进行 ,与此同时PZT还作为移相器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移相术 自适应抗振 移相式干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矩阵条件数求解相移最佳采样方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惠梅 王东生 +2 位作者 邓年茂 李庆祥 徐毓娴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0,共4页
应用相移干涉术测量物体相位时 ,相移量与相移帧数存在着最佳取值问题 ,即最佳采样方式 ,它决定着系统抗扰动和降低误差的能力 用系数矩阵的条件数衡量相位测量误差矩阵与强度探测误差矩阵方程的性态 ,即光强方程组对扰动的敏感程度 ,... 应用相移干涉术测量物体相位时 ,相移量与相移帧数存在着最佳取值问题 ,即最佳采样方式 ,它决定着系统抗扰动和降低误差的能力 用系数矩阵的条件数衡量相位测量误差矩阵与强度探测误差矩阵方程的性态 ,即光强方程组对扰动的敏感程度 ,经数学推导及论证 ,得出结论 :当系数矩阵为正交矩阵时 ,相位计算的误差最小 ,或者说在等间距满周期采样情况下 ,具有最强的抗噪音能力 在推导出最佳采样方式后 ,对系数矩阵的条件数与采样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条件数 相移干涉术 最佳采样方式 相位测量 干涉图 误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切滑模频移法的孤岛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凯航 袁越 +2 位作者 傅质馨 金鑫 刘纯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72,共7页
在研究传统滑模频移(SMS)孤岛检测法的基础上,使用正切函数代替SMS中的正弦函数来设置电流的主动移相角,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切滑模频移孤岛检测法,并对该方法的参数设定、检测盲区和多机并联运行时的工作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该方法避免了... 在研究传统滑模频移(SMS)孤岛检测法的基础上,使用正切函数代替SMS中的正弦函数来设置电流的主动移相角,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切滑模频移孤岛检测法,并对该方法的参数设定、检测盲区和多机并联运行时的工作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该方法避免了SMS法中稳定状态的发生,显著减小了检测盲区,同时可以减小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提高孤岛检测速度,适用于多机并联系统且不受稀释效应影响。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检测 相位偏移 滑模频移法 滑模控制 多机并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VTI介质中波动方程深度偏移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礼农 高红伟 +1 位作者 刘洪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6-414,共9页
从含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的qP波相速度表示式出发,建立并求解三维VTI介质中的频散方程,得到三维VTI介质中的相移算子,进而将以相移算子为基础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推广到三维VTI介质,发展了一个三维VTI介质的深度偏移方法.文中使用的... 从含Thomsen各向异性参数的qP波相速度表示式出发,建立并求解三维VTI介质中的频散方程,得到三维VTI介质中的相移算子,进而将以相移算子为基础的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推广到三维VTI介质,发展了一个三维VTI介质的深度偏移方法.文中使用的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模型与现行的各向异性构造的速度估计方法一致,将各向同性、弱各向异性及强各向异性统一在一个模型中.文中提出的偏移算法对相移法引入了高阶校正项来补偿介质横向变化的影响,使该方法可应用于横向非均匀VTI介质的陡角度成像,文中给出的偏移脉冲响应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相移算子 三维VTI介质 最优分裂Fourie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成像数值模拟的地震采集参数论证 被引量:14
20
作者 尹军杰 刘学伟 +3 位作者 黄雪继 李文慧 胡东海 贾烈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地震采集参数技术,是保证地震采集设计科学化、实用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论证软件都是基于反射波的射线理论,但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往往接收不到反射波,但可以接收到不均匀体产生的散射波,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波的地震成像。对基于地震散射波成像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勘探目标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正、反演,进行了地震采集参数的论证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设计的观测系统和老观测系统的三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应用实例说明,通过论证的优化观测系统,能大大改善剖面的品质,对地下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 散射波 观测系统 地球物理 地震成像 地震数据采集 反射波 数论 模型论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