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Ni Fe-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 array for alkaline seawater oxidation by Ce doping 被引量:1
1
作者 Yongchao Yao Shengjun Sun +14 位作者 Hui Zhang Zixiao Li Chaoxin Yang Zhengwei Cai Xun He Kai Dong Yonglan Luo Yan Wang Yuchun Ren Qian Liu Dongdong Zheng Weihua Zhuang Bo Tang Xuping Sun Wenchuang(Walter)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06-312,共7页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awater holds enormous promise for clean energy generation.Nevertheless,the direct electrolysis of seawater encounter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due to poor anodic stability cau...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awater holds enormous promise for clean energy generation.Nevertheless,the direct electrolysis of seawater encounter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due to poor anodic stability caused by detrimental chlorine chemistry.Herein,we present our recent discovery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Ce into Ni 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nanosheet array on Ni foam(Ce-Ni Fe LDH/NF)emerges as a robust electrocatalyst for seawater oxidation.During the seawater oxidation process,CeO_(2)is generated,effectively repelling Cl^(-)and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Cl O-,resulting in a notable enhancement in the oxidation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alkaline seawater.The prepared Ce-Ni Fe LDH/NF requires only overpotential of 390 m V to achieve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 A cm^(-2),while maintaining long-term stability for 500 h,outperforming the performance of Ni Fe LDH/NF(430 m V,150 h)by a significant margin.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e-doping strategy in augmenting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materials based on Ni Fe LDH in seawater electrolysis for oxygen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doping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Seawater oxidation Electrocatalysis Cl^(-) repul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mo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via intercalating[Cr(C_(2)O_(4))_(3)]^(3-)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Yujie Wu Minglei Song +8 位作者 Yu-Cheng Huang Chung-Li Dong Yingying Li Yuxuan Lu Bo Zhou Dongdong Wang Jianfeng Jia Shuangyin Wang Yanyo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40-148,I0005,共10页
Rationally manipula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inducing formation and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centers still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Herein,the introduction of[Cr(... Rationally manipulat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 of 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inducing formation and dynamic accumulation of catalytically active centers still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Herein,the introduction of[Cr(C_(2)O_(4))_(3)]^(3-)into NiFe LDHs by intercalation engineering to promot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chieves an adv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OER)activity.In view of the weak electronegativity of Cr^(3+) in[Cr(C_(2)O_(4))_(3)]^(3-),the intercalation of[Cr(C_(2)O_(4))_(3)]^(3-)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n electron-rich structure of Fe sites in NiFe LDHs,and higher valence state of Ni can be formed with the charge transfer between Fe and Ni.The optimize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NiFe-[Cr(C_(2)O_(4))_(3)]^(3-)-LDHs with more active Ni^(3+) species and the expedited dynamic generation of Ni^(3+) (Fe)OOH phase during the OER process contributed to its excellent catalytic property,revealed by in situ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Raman spectroscopy,and quasi-in situ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With the modulate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metal sites,NiFe-[Cr(C_(2)O_(4))_(3)]^(3-)-LDHs exhibited promoted OER property with a lower overpotential of 236 mV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0 mA cm^(-2).This work illustrates the intercalation of conjugated anion to dynamically construct desired Ni^(3+) sites with the optimal electronic environment for improved OER electro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Cr(C_(2)O_(4))_(3)]^(3-)intercalation Dynamic restructuring Operando spectroscopies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l-function protective layer for highly reversible Zn anode
3
作者 Jiaming Li Hanhao Liang +6 位作者 Yini Long Xiao Yu Jiaqi Li Nan Li Junyi Han Jianglin Wang Zhanhong Y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2-23,共12页
The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y of zinc anodes in aqueous electrolytes leads to issues such as corrosion,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s(HER), and dendrite growth, severely hinde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zinc-based... The thermodynamic instability of zinc anodes in aqueous electrolytes leads to issues such as corrosion,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s(HER), and dendrite growth, severely hinde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zinc-based aqueous energy storage device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work proposes a dualfunction zinc anode protective layer, composed of Zn-Al-In layered double oxides(ILDO) by rationally designing Z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Zn-Al LDHs) for the first time. Differing from previous works on the LDHs coatings, firstly, the ILDO layer accelerates zinc-ion desolvation and also captures and anchors SO_(4)^(2-). Secondly, the in-situ formation of the Zn-In alloy phase effectively lowers the nucleation energy barrier, thereby regulating zinc nucleation. Consequently, the zinc anode with the ILDO protective layer demonstrates long-term stability exceeding 1900 h and low voltage hysteresis of 7.5 m V at 0.5 m A cm^(-2) and 0.5 m A h cm^(-2). Additionally, i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of Zn@ILDO//MnO_(2) full batteries and Zn@ILDO//activated carbon zinc-ion hybrid capacitors.This simple and effective dual-function protective layer strategy offers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zinc-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ction layer Zn-Al-In layered double oxide Captures and anchors SO_(4)^(2-) Zn-In alloy phase Zn metal an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形体博物馆开放式双层幕墙综合建造技术研究
4
作者 刘丕先 《建筑施工》 2025年第2期319-323,共5页
为呈现自然类博物馆真实的自然界天然山石形态,减少人工化的形体处理的建筑方案效果,对成都自然博物馆幕墙形体及结构体系设计和施工组织难点及施工技术进行阐述。概念方案引入形体分离、体量抬升的地质运动理念,同时将雪山肌理融入外... 为呈现自然类博物馆真实的自然界天然山石形态,减少人工化的形体处理的建筑方案效果,对成都自然博物馆幕墙形体及结构体系设计和施工组织难点及施工技术进行阐述。概念方案引入形体分离、体量抬升的地质运动理念,同时将雪山肌理融入外部造型,构造出自由转折的复杂山体形态,从而构建幕墙结构体系;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不规则形体的表达、不规则空间利用,不规则双层幕墙工程施工组织、工艺工法、质量控制、安全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与工程实践,实现高效、精益建造。总结的不规则形体博物馆开放式双层幕墙综合建造技术可为同类型项目建造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平台 幕墙结构体系 开放式双层幕墙 综合建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nAl-LDH/MWCNT@MXene的柔性压力/温度双功能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耿哲 黄梓渝 +6 位作者 张留艳 胡乐麒 刘志凯 梁天龙 何鑫 谭桂斌 揭晓华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0,共9页
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ZnAl-LDH/MWCNT)包覆金属碳化物MXene作为复合导电材料制备上下电极,以微结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介电层,构建了一种柔性双功能传感器。通过器件输出电容信号监测压力,利用单电极的温阻变化监测温... 锌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多壁碳纳米管(ZnAl-LDH/MWCNT)包覆金属碳化物MXene作为复合导电材料制备上下电极,以微结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介电层,构建了一种柔性双功能传感器。通过器件输出电容信号监测压力,利用单电极的温阻变化监测温度。该柔性电容式传感器的导电层材料为ZnAl-LDH/MWCNT@MXene,搭配微结构为80目的介电层,其性能达到最优。在0~50 kPa时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1.57%/kPa。温度传感的灵敏度为2.3%/℃,工作温度范围为20~40℃。该器件实现了压力/温度两种物理量的传感,同时可以运用于人体运动和健康状态的实时检测。解决了柔性传感器功能单一的问题,为柔性传感器实现多功能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传感器 MXene 多壁碳纳米管(MWCNT) 双层氢氧化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桩结合CSM支护在圆砾-卵石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季家俊 《建筑施工》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荆州地区深部为圆砾-卵石层,地下水水量丰富,水力补给作用显著,深基坑止水、降水难度大。以此为例,针对深基坑施工采用的双排桩结合双轮铣深层搅拌水泥土地下连续墙(CSM)支护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双排桩排距、前后排桩桩长、桩间距等对双... 荆州地区深部为圆砾-卵石层,地下水水量丰富,水力补给作用显著,深基坑止水、降水难度大。以此为例,针对深基坑施工采用的双排桩结合双轮铣深层搅拌水泥土地下连续墙(CSM)支护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双排桩排距、前后排桩桩长、桩间距等对双排桩变形与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双排桩宜采用前排密桩、长桩,后排疏桩、短桩的改进建议。该结论对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圆砾-卵石层 双排桩 双轮铣深层搅拌水泥土地下连续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薄覆盖层区大型双壁钢围堰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穆清君 李贤仰 +1 位作者 杨武 潘传宗 《中国港湾建设》 2024年第6期83-90,共8页
以长沙香炉洲大桥索塔墩基础施工为依托,综合考虑桥址区的地质、水文、沿岸地形地貌、吊装能力等因素,对双壁钢围堰制造、下水、浮运、精确定位、着床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竖向分节、水平成环接高、整体浮运、平台拉锚系统精确... 以长沙香炉洲大桥索塔墩基础施工为依托,综合考虑桥址区的地质、水文、沿岸地形地貌、吊装能力等因素,对双壁钢围堰制造、下水、浮运、精确定位、着床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竖向分节、水平成环接高、整体浮运、平台拉锚系统精确定位大型钢围堰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证明,提出的深水薄覆盖层场域钢围堰精确定位施工成套技术是成功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薄覆盖层 桥梁基础 双壁钢围堰 定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双层复合相变墙体蓄热性能研究
8
作者 马立 李玲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12期25-31,共7页
双层复合相变墙体对冬夏两季都有较好的调温储能作用,使墙体温度波动小,有较好的室内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供水温度、供水时长对双层复合相变墙体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相变墙板具有延... 双层复合相变墙体对冬夏两季都有较好的调温储能作用,使墙体温度波动小,有较好的室内热舒适性和建筑节能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供水温度、供水时长对双层复合相变墙体蓄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相变墙板具有延后室内温度波动的效果,主动式双层复合相变墙体蓄热性能远高于被动式相变墙板,当试验房室外最高温度为29℃时,主动式双层复合相变墙板使墙体内壁面温度降低8℃左右,被动式相变墙体内壁面和室内温度降低2℃左右。夏季工况条件下,当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供水温度降低、供水时长延长时,蓄能时间越短,墙面热流密度越大,温度也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复合相变墙体 导热系数 供水温度 供水时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定型相变墙体在合肥地区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9
作者 江昔平 郝宁宁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探究双层相变墙体所使用的相变材料在不同季节下的相变表现,以合肥地区夏、冬两季室外温度数据为背景,基于Fluent焓-孔隙率法,对普通墙体和双层相变墙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夏季工况下,外相变板的相变温度为36℃的相... 为探究双层相变墙体所使用的相变材料在不同季节下的相变表现,以合肥地区夏、冬两季室外温度数据为背景,基于Fluent焓-孔隙率法,对普通墙体和双层相变墙体的传热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夏季工况下,外相变板的相变温度为36℃的相变墙体综合表现更好,墙体内表面热流密度与普通墙体相比降低了20.53%,平均延迟时间约为普通墙体的1.8倍。在冬季工况下,内相变板的相变温度为14℃的相变墙体内表面温度波幅较平缓,墙体内表面热流密度与普通墙体相比降低了16.25%,它的衰减倍数约为普通墙体的1.2倍。在合肥地区,使用相变温度为36℃的外相变层和相变温度为14℃的内相变层的墙体在制冷、采暖期单位面积可降低热/冷负荷分别为1.86 W、3.75 W,该种墙体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相变墙体 -孔隙率法 相变温度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 被引量:1
10
作者 长龙 布仁满都拉 +1 位作者 孙艳军 菅永军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6,共15页
研究了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AC EOF).通过摄动展开法,求解了动量方程,得到了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rey流体AC EOF速度的近似解析解及其体积流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无量纲参数,如振荡Reynolds数Re_(Ω... 研究了具有正弦波纹的平行板微通道中Jeffrey流体周期电渗流动(AC EOF).通过摄动展开法,求解了动量方程,得到了平行板微管道中Jeffrey流体AC EOF速度的近似解析解及其体积流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无量纲参数,如振荡Reynolds数Re_(Ω)、压力梯度G、Deborah数De、滞后时间λ2ω、电动宽度K、正弦波纹的小振幅δ、相位差θ及其波数λ对平均速度u_(m)(t)与平均速度的振幅|U_(m)|的影响.结果表明:Newton、Maxwell和Jeffrey流体之间的速度振幅差异是明显的;Jeffrey流体速度分布受壁面波纹的影响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同时,速度分布还受上下板波纹相位差θ的影响;随着Re_(Ω)的增大,AC EOF速度和u_(m)(t)呈现出快速振荡且振幅逐渐减小的趋势;De数类似于Re_(Ω),使得在外加电场作用下,AC EOF速度更容易产生振荡;同时,AC EOF速度和|Um|随着λ2ω的增大而减小;对于给定的Re_(Ω),相位滞后χ(代表电场和平均速度之间的相位差)随着θ的变化呈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而χ随着G,λ2ω和θ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较大的λ下(如λ>3.4),χ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 EOF 双电层(EDL) 正弦波纹壁面 Jeffrey流体 振荡Reynolds数 Deborah数 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 m^(2)级5车道隧道九硐室施工力学特性数值计算
11
作者 王星 黄帅 +2 位作者 王帅帅 霰建平 葛国库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针对深圳侨城东路宝鹏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涉及的300 m^(2)级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展施工技术方案及结构受力研究.首先,提出一套“分硐室开挖+衬砌加强支护”的超大断面隧道九硐室开挖施工技术.然后,结合隧道几何尺寸及支护方案,建立Mida... 针对深圳侨城东路宝鹏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涉及的300 m^(2)级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展施工技术方案及结构受力研究.首先,提出一套“分硐室开挖+衬砌加强支护”的超大断面隧道九硐室开挖施工技术.然后,结合隧道几何尺寸及支护方案,建立Midas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探究5车道超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动态力学响应特性.最后,提取隧道各分部结构应力云图,统计特征测点应力及位移监测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施工期间需采用超前小导管+管棚注浆措施对围岩进行预加固;现场需通过双侧壁导坑+双临时横撑构成九硐室开挖工法,并采用双层初期支护+加强加厚二次衬砌支护方案;现场开挖施工后结构应力与位移呈现快速增加趋势,而后隧掌子面不断前移各统计曲线逐步趋于平稳;围岩压力峰值可达2.01 MPa,拱顶位置超前小导管内力值最大为10 kN,两侧拱腰位置管棚内力最高为20 kN,拱腰及拱脚位置钢拱架内力最大为113 kN,拱肩位置锁脚锚杆内力在第66开挖施工步达到18 kN;初支结构测点应力峰值为2.4 MPa;初支拱顶、拱肩部位沉降峰值分别为12.4、6.8 mm;管棚、锁脚锚杆等结构联合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互通式立交 5车道隧道 双侧壁导坑+双临时横撑 双层初支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冷地区建筑设计中“双层皮墙”节能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宝鑫 宋晗 +1 位作者 张津奕 李旭东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5期89-91,共3页
双层玻璃幕墙的设计被广泛采用,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但双层皮墙设计的节能效果研究还比较少,以天津市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通过CFD流体力学模拟分析及能耗模拟分析,研究了寒冷地区建筑设计中双层皮墙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双层皮墙 建筑节能 围护结构优化设计 寒冷地区 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型罩壁厚组合影响同轴EFP成型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健峰 龙源 +2 位作者 纪冲 周辉 蒋振华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3,共5页
运用LS-DYNA仿真软件研究了弧锥结合双层药型罩不同壁厚组合方式对同轴EFP成型的影响规律。以单层紫铜罩形成EFP战斗部的数值模拟和脉冲X光摄影实验研究为基础,对总厚度为3.5mm双层紫铜药型罩,通过改变内外药型罩厚度,对比分析形成同轴... 运用LS-DYNA仿真软件研究了弧锥结合双层药型罩不同壁厚组合方式对同轴EFP成型的影响规律。以单层紫铜罩形成EFP战斗部的数值模拟和脉冲X光摄影实验研究为基础,对总厚度为3.5mm双层紫铜药型罩,通过改变内外药型罩厚度,对比分析形成同轴EFP性能,得出不同厚度内外药型罩组合方式下同轴EFP成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外药型罩分离是由炸药爆轰后产生的冲击波和药型罩自由面反射的卸载波相互作用产生的。内外药型罩厚度比在0.75~2.50时,弧锥结合双层药型罩可成型外形良好的同轴EFP。随着厚度比增大,内外药型罩所形成的两个EFP分离趋势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 同轴EFP 药型罩壁厚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尼辨识的双层厚壁结构声振环境预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长见 李炳蔚 +2 位作者 张志勇 牛智玲 刘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25-231,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舱段一般为双层厚壁结构,以满足防热和载荷需求。为了精确预示高超声速飞行器舱段结构的声振响应,开展了基于阻尼辨识的双层厚壁结构声振环境预示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振试验的阻尼损耗因子辨识方法,给出了基于阻尼... 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舱段一般为双层厚壁结构,以满足防热和载荷需求。为了精确预示高超声速飞行器舱段结构的声振响应,开展了基于阻尼辨识的双层厚壁结构声振环境预示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振试验的阻尼损耗因子辨识方法,给出了基于阻尼辨识数据库的声振环境预示流程。以某超高声速飞行器双层厚壁舱段为研究对象,对结构声振耦合环境进行了统计能量分析,开展了声振试验和基于试验的阻尼辨识,得到了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声振环境预示结果。提出的双层厚壁结构阻尼辨识方法和声振环境预示方法对于飞行器结构动力学环境精确预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和汽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辨识 双层厚壁结构 声振环境 环境预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箱体阻尼特性试验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向建华 蒲大宇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1,共5页
基于阻尼比的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对黏性流体减振降噪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等效薄板箱体,设计了不同黏性介质、不同油量和不同隔板距离双层板下的模态试验,得到了相应的阻尼特性。分析了黏性液体对结构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改善结... 基于阻尼比的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对黏性流体减振降噪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等效薄板箱体,设计了不同黏性介质、不同油量和不同隔板距离双层板下的模态试验,得到了相应的阻尼特性。分析了黏性液体对结构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改善结构阻尼特性的方法,并在双层油底壳的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箱体流体量的增加、双层隔板及其隔板间油层的引入均能提高系统的阻尼比,降低系统的声辐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薄板箱体 阻尼比 双层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新机场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施工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亓立刚 高轩 +3 位作者 张志威 王振宇 于成江 孙加齐 《建筑施工》 2019年第3期430-433,共4页
北京新机场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工程采用了绿色、节能、环保的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介绍了幕墙系统包括外层钢化夹胶玻璃幕墙、内层双银LOW-E钢化中空夹层玻璃、内外层铝合金横竖龙骨、通风器、遮阳帘等的构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为建筑幕墙... 北京新机场停车楼及综合服务楼工程采用了绿色、节能、环保的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介绍了幕墙系统包括外层钢化夹胶玻璃幕墙、内层双银LOW-E钢化中空夹层玻璃、内外层铝合金横竖龙骨、通风器、遮阳帘等的构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为建筑幕墙节能和绿色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幕墙 通风器 脚手架 绿色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轰产物冲击带破口双层板结构内板壁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盛振新 刘建湖 +3 位作者 毛海斌 张显丕 周章涛 杨静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2年第3期391-397,共7页
针对水下接触爆炸条件下爆轰产物冲击带破口双层板内板壁压载荷特性不清的问题,开展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将舱外附着气泡和爆轰产物气柱射流的演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1)气泡膨胀和爆轰产物从破口随进过程;2)爆轰产物形成气柱射流并在结构内... 针对水下接触爆炸条件下爆轰产物冲击带破口双层板内板壁压载荷特性不清的问题,开展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将舱外附着气泡和爆轰产物气柱射流的演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1)气泡膨胀和爆轰产物从破口随进过程;2)爆轰产物形成气柱射流并在结构内运动过程;3)爆轰产物气柱射流冲击结构内板过程,构建了爆轰产物气体破口随进动力学方程组,给出了爆轰产物气体在结构内部运动时速度和密度的衰减规律,建立了爆轰产物冲击带破口双层板结构内板壁压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且分析了药量、破口半径和舱室宽度对气泡运动和内板壁压的影响规律。同时,开展了带破口双层板结构的水下接触爆炸试验,采用高速摄像拍摄了气泡和爆轰产物气柱的运动演化过程,测量获取了爆轰产物气柱射流作用在内板上的壁压时程。结果表明,壁压峰值和冲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的偏差分别为-5.84%和9.71%。理论计算模型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可为舰船结构的毁伤评估和抗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产物 双层板结构 水下爆炸 内板壁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现浇预应力空心楼板施工技术在北京电视中心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春雨 史鹏 +1 位作者 李洪毅 马广志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13-614,共2页
关键词 大跨度 预应力 薄壁管 双层空心板 抗浮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承重砖砌体加固工程的几种做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成祥 梅志强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改建工程中需加固承重砌体,对采用钢筋混凝土夹板墙、外包钢加固方式作了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做法、建议和注意事项.对于加固部分存在应力滞后的实际情况,给出加固后墙体承载力计算原则.
关键词 夹板墙 外包铜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开孔板沉箱防波堤的水动力学特征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大同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4,共12页
用作者发展的水波阻抗分析法,研究有两块开孔板和两个消浪室的双层开孔板沉箱防波堤的水动力学非线性特征。得到一组所有参数都是可计算的、形式上是个代数显式的严格理论公式。详细分析防波堤的波浪反射系数与各种参数如面板开孔率、... 用作者发展的水波阻抗分析法,研究有两块开孔板和两个消浪室的双层开孔板沉箱防波堤的水动力学非线性特征。得到一组所有参数都是可计算的、形式上是个代数显式的严格理论公式。详细分析防波堤的波浪反射系数与各种参数如面板开孔率、开孔板的间距、沉箱相对宽度和相对水深等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如果开孔板的开孔率、消浪室的宽度与水文参数组合得当(匹配),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射系数,拓宽消波频带宽度和扩大双层开孔板沉箱防波堤的适用范围。反之,波阻抗失配,其作用与一块开孔板的沉箱相同。理论计算与现有学者的试验成果做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波 双层开孔板 防波堤 波浪反射 非线性流阻 阻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