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官捐献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根 张毅 +6 位作者 彭贵主 王彦峰 叶少军 周大为 薛承彪 王志梁 叶启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death,CDCD)发生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 目的探讨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ese donation after citizens’death,CDCD)发生肾移植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38例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21例发生DGF(DGF组),1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ft function,IGF)为IFG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用logistic模型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DGF发生率为15.2%(21/138),单因素分析显示DGF的预后因素包括受者术前血透时间≥12个月(P=0.024)、脑出血死亡供者(P=0.020)、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P=0.013)、热缺血时间≥15 min(P=0.041)、冷缺血时间≥12 h(P=0.025)及供者经历心肺复苏(P=0.001)有显著性差异。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OR=7.138,95%CI:1.418~35.937,P=0.017)、供者心肺复苏(OR=30.207,95%CI:3.653~111.778,P=0.001)及热缺血时间≥15 min(OR=7.762,95%CI:1.953~30.845,P=0.004)是DGF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供者血清肌酐≥177μmol/L、供者经历心肺复苏及热缺血时间≥15 min是导致CDCD发生DGF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肾移植 肾功能延迟恢复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资料临床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乃庚 申振 +4 位作者 孙胜红 李春伟 吴若林 戴清清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单中心经验,分析影响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器官捐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病例资料。结...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单中心经验,分析影响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器官捐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获取组织于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完成的11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的病例资料。结果117例器官捐献者中,男性94例(80.87%),女性23例(19.13%),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个月,平均年龄(41.29±18.31)岁。主要死亡原因为脑外伤57例(47.9%),其次为脑血管意外39例(33.3%)和缺氧性脑病10例(8.5%)。自2016年1月1日以来,器官捐献数量逐年递增,至2019年12月31日共完成器官捐献117例,获取器官319个,器官产出率和器官利用率总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时间段共弃用器官20个,其中肝脏7个、肾脏13个,主要弃用原因为重度肝硬化、脂肪肝、肾脏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供体的学历层次为初中及以下学历98例(83.48%),高中及以上学历仅19例(16.24%)。供体婚姻状况中已婚55例(47.01%),其次为离异或丧偶22例(占18.01%)。经协调后同意捐献103例(88.03%),家属主动提出器官捐献仅14例(12.17%)。按照签署登记表直系亲属数量进行分类统计,2位直系亲属57例(48.72%),其次为1位直系亲属28例(23.93%)、无直系亲属16例(13.68%)、和≥3位直系亲属16例(13.68%)。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捐献数据进行分析,与0~14岁年龄段比较,15-59岁和60以上年龄段的性别比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94,P=0.010;χ2=5.467,P=0.019),而15~59岁和60以上年龄段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87,P=0.346)。结论器官捐献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重因素影响,应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及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进一步提高捐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影响因素 捐献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玲 胡少华 +3 位作者 赵红川 方颖 何莹 耿小平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供肝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易感部位,探讨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成人CDCD供肝肝移植的28例... 目的分析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hina 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CDCD)供肝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易感部位,探讨针对性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成人CDCD供肝肝移植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感染发生率92.86%,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64.29%、尿道感染发生率53.57%、腹腔感染发生率46.43%、胆道感染发生率25%,消化道与血流感染发生率均为17.86%,呼吸道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8例188例次标本培养显示存在感染检出病原菌,其中104例次标本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5.32%;37例次标本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9.68%。47例次培养结果为真菌,占25%。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结论成人CD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高,肺部感染高发的同时可存在多个部位感染;病原菌复杂,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因此在全范围综合防治的同时,可针对易感部位及主要病原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供肝 肝移植 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70例:单中心临床分析
4
作者 戴清清 王国斌 +7 位作者 黄帆 余孝俊 吴若林 侯刘进 叶征辉 张兴华 耿小平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单中心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完成的7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70例供体中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国... 目的单中心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5年2月至2020年1月完成的70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70例供体中符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国一类(C-Ⅰ)7例、中国二类(C-Ⅱ)3例、中国三类(C-Ⅲ)60例;70例肝移植均为同一手术组完成,供肝热缺血时间(21.4±4.4)min,冷缺血时间(365.6±121.9)min,手术时间(474.3±116.6)min,无肝期(61±12.5)min,术中出血量(1124±606.1)ml,术中输红细胞(7.33±5.67)Unit,术后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38.6%(27/70),随访期间死亡12例,术后早期(<3月)死亡7例: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1例;术后晚期(≥3月)死亡5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移植肝新发肿瘤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心肺衰竭1例、胆道并发症2例。受体术后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5%、78.4%。结论术后严重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体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受体胆道并发症和合并症恶化是术后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脓毒症可能与边缘供体,供受体源性感染,术前受体MELD评分≥25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肝移植 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逝世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蜂蜂 王华翔 +4 位作者 蓝海斌 杨芳 蔡秋程 刘建勇 江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9-733,共5页
目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影响患者预后。文中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 目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发生率高,影响患者预后。文中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原福州总医院)86例行肝移植供、受体资料。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对肝移植受体术前及术中情况进行配比配对,在17项供体相关变量中分析影响EAD的危险因素。结果 7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体体重指数、热缺血时间及冷缺血不同诊断结果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体血清钠、谷丙转氨酶及热缺血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供体血清钠及热缺血时间可准确预测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52.7 mmol/L和8 min。结论供体血清钠、谷丙转氨酶及热缺血时间是肝移植术后EAD的独立危险因素。供体血清钠及热缺血时间对评估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器官捐献 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倾向评分配比法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