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
1
作者 习明明 郑对 李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93,共17页
作为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创新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驱动。基于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 作为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创新数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为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技术驱动。基于2008—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实证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能显著提升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协同创新、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和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三个途径强化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公共数据开放对高创新投入水平、低供应链效率以及弱融资约束的企业专业化分工能力有更明显的强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环境以及行业均有一定的溢出效应,能提升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福利水平。研究结论不仅为政府如何通过搭建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提供理论启示,也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协同产业链分工提供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开放 专业化分工 协同创新 产业链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环境政策工具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基于“营改增”政策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2
作者 张谛 徐翘楚 杨晗硕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9-248,共20页
加快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首次在全规模企业层面测度碳排放,并利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营改增政策作为非环境政策工具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 加快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首次在全规模企业层面测度碳排放,并利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营改增政策作为非环境政策工具对制造业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其影响通过两条机制传导:一方面,通过增值税抵扣机制释放企业现金流、促进绿色技术投入与清洁能源使用,从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抵扣链条推动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形成规模效应,间接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政策的绿色效应依赖于地方环境规制的强度,并在国有企业及高污染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为识别非环境政策的绿色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与经验证据,丰富了绿色转型的政策工具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政策 企业碳排放强度 能源使用效率 专业化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机理与实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勇民 李沁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F0003,共13页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 本文从企业专业化分工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通过选取2014~2022中国资金密集型行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了机理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自身的运营绩效,并且,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两个重要途径。本文不仅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为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也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助力企业运营绩效提升的机制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企业运营绩效 企业专业化分工 全要素生产率 资金密集型行业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 替换变量法 缩短样本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市场发展赋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4
作者 韦钦文 孙宁华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7,共9页
分析技术市场发展赋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理论机制,且基于200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技术市场发展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吸... 分析技术市场发展赋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理论机制,且基于2005~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技术市场发展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市场发展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吸收外部知识、促进创新专业化分工、促进创新要素的协同投入3种作用路径,提升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即使在改变对技术市场发展与企业创新效率的测度的设定下,研究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此外,在具有经济发展区位优势的地区,技术市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效果更高;在技术市场发达地区,技术市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增益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市场 企业创新效率 知识吸收 专业化分工 协同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分工视角下农户家庭增收机制与效应
5
作者 许雨萱 薛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5,共14页
基于农业分工理论,构建“横向分工—分工深化—经济效益”理论逻辑框架,利用2021年辽宁省1079份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横向分工视角下空间连片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空间邻近特性的推动下,横向... 基于农业分工理论,构建“横向分工—分工深化—经济效益”理论逻辑框架,利用2021年辽宁省1079份农户的调查数据,考察了横向分工视角下空间连片化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空间邻近特性的推动下,横向分工能有效促进农业收入增长,从而对家庭总体收入水平产生“牵引”作用,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在横向分工深化过程中,生产专业性程度对规模化带来的增收效应产生了“放大”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其他农户相比,土壤质量高、兼业化水平低的农户群体更容易在横向分工深化过程带来的经济效应中获益。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引导区域内多种形式的土地连片化集聚,提升区域规模化优势,培养农户专业化生产意识与主动性,保障农户长期稳定可持续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分工 空间连片化 生产专业性 收入结构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诚信履约与企业专业化分工
6
作者 王鹏程 陈胜蓝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45,共17页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表率作用,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文章从政府诚信履约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对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并利用新三板企业年报与“企查查”平台手工构建一个新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使用201...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表率作用,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文章从政府诚信履约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对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并利用新三板企业年报与“企查查”平台手工构建一个新数据集进行实证检验。使用2014—2021年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导致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约3.13%。政府诚信履约加强带来的外部交易成本降低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作用机制。当地区制度环境较差、行业契约密集度较高以及企业客户集中度较高时,《中小企业促进法》导致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更多。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小企业促进法》带来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提高能够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文章揭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加强政府诚信履约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的机理,对于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诚信履约 专业化分工 外部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7
作者 张美云 谷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6,共11页
基于OECD-TiVA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2006—2020年60个经济体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以下简称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 基于OECD-TiVA联合发布的TiVA数据库数据,对2006—2020年60个经济体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全球价值链(以下简称GVC)分工地位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提升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越高,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越高;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扩大就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科技创新三种路径,有效促进了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人力资本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在数字基础设施与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尽管OECD国家、发达国家和较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升效果更为突出,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基础设施对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的提升效果也很明显。研究结论对推进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提升知识型服务业GVC分工地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知识型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于城市层面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盛斌 吕美静 朱鹏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使用2005—2021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如...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及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新路径。本文使用2005—2021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数,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如何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流通效率、深化专业化分工以及强化城市网络效应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同时“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促进了统一大市场整合;数字经济的市场整合效应在不同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数字化水平以及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存在长期效应和边际效应递增趋势以及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国统一大市场 流通效率 专业化分工 城市网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基于长三角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艳 栗明钰 唐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60,179,180,共17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是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测度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考察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2)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及高新技术行业企业,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提升具有更强促进作用,且该影响在长三角核心地区、数字经济高水平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中更显著;(3)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两个途径促进企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上述结论揭示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分工的机理,拓展了企业边界的相关研究,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垂直专业化分工 资产专用性 市场一体化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基于一个简约的生产函数
10
作者 张宇燕 夏广涛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0,共6页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 文章尝试将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因素有机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简约生产函数,重点从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概言之,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和良好的国际关系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制度升级对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要素效能产生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出于清晰表达的目的,模型对主要变量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化的独立分析,但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分工专业化、国际关系和制度等因素之间往往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分工专业化 国际关系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黄曼慧 黄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利用经济学中规模经济理论、分工理论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孵化器的产生和发展实践提供一个经济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国 企业孵化器 经济学理论基础 规模经济 专业化分工 企业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体育产业集群发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兵 芮明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3,45,共4页
在阐述我国体育产业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认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借助分工的专业化和产业集聚,扩大体育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多样性,形成区域内体育服务产品创新,... 在阐述我国体育产业研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认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借助分工的专业化和产业集聚,扩大体育服务产品的种类和多样性,形成区域内体育服务产品创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体育产业 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冷智花 行永乐 钱龙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6-48,共13页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寻粮食生产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在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家庭粮食纯收入方面劣于男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性别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会逐步减弱。从长期来看,社会专业...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寻粮食生产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在家庭实际种植面积、家庭粮食纯收入方面劣于男性,但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性别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差异会逐步减弱。从长期来看,社会专业化分工会替代家庭分工模式,专业化分工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打破规模阻碍、性别差异,推进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保证粮食安全。女性留守农村成为农业的主力军是“半城镇化”发展的结果,现有家庭分工模式与家庭分离现象不仅不利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效率,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消除半城镇化现象,实现土地与人口的最优配置效率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 性别差异 机械化 专业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留鑫 何炼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3期293-300,共8页
从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和作用、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民经济组织的演进、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抑制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四个方面对既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从丰富和完善"现象总结-理论探讨-实... 从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和作用、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民经济组织的演进、农业专业化分工的抑制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四个方面对既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在文献总结的基础上,从丰富和完善"现象总结-理论探讨-实证检验"的研究体系出发,认为现有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大多停留在前两个阶段,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检验验证,而且较少从农户微观层面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研究。为此,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认为出于对农业专业化分工理论的验证并拓展研究范围,应从农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和测算,分析影响农户进行农业专业化分工的因素,农业专业化分工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民经济组织演进间的关系和作用,对解决农业专业化分工的非经济性问题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专业化分工 分工抑制 农民经济组织演进 专业化分工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18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钟华梅 陈立 +1 位作者 许寒冰 王兆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6,共9页
运用区位熵与区域分工指数,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18个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检验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东... 运用区位熵与区域分工指数,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18个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检验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体育产业专业化优势显著、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不同区域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体育产业分工最明显,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各样本省份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最显著。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基于以上,为推动样本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提出建议:各样本省份应找准体育产业的区域优势,推动形成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各样本省份应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使体育产业主体形成新型竞合关系。毗邻样本省份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动毗邻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产业 产业专业化分工 产业同构化 区域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性质——基于分工和报酬递增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9,共9页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分工 专业化 报酬递增 迂回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6-192,共17页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密切相关。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对本土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体现为R...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密切相关。基于行业和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整体上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但对本土企业的R&D投入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体现为R&D资源从创新系统中的一种"漏出"。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对低层次的外围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高层次的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阻碍作用。中国代工企业须注重提高吸收能力,强化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政府应营造相应的政策环境,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强FDI与本地经济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逐步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对进口中间品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分工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测度:基于省际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萍 马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7-85,共9页
经济增长的解释离不开对专业化分工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选择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我国1997—2011年地区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表明,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之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 经济增长的解释离不开对专业化分工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选择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我国1997—2011年地区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表明,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之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中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则因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制约难以提高。从行业角度来看,代表高新技术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最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地区专业化水平 地区角度 行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资源禀赋对专业化分工及贸易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昕 冯宗宪 于远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6期63-66,共4页
文章通过构建优化模型分析了资源诅咒的一项传导机制——丰裕的资源将会阻碍(至少是拖延)地区经济由原本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向以专业化生产和交易为特征的先进模式转变的进程,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增长不利。这是... 文章通过构建优化模型分析了资源诅咒的一项传导机制——丰裕的资源将会阻碍(至少是拖延)地区经济由原本落后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向以专业化生产和交易为特征的先进模式转变的进程,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要素生产力,对经济增长不利。这是因为随着人均资源禀赋量的增加,人们愿意从自给自足模式跨入分工模式的交易效率门槛值亦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在资源富足的地区,除非基础设施和制度非常地完善,可以保证交易的成本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否则人们更愿意进行低效率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相反,在资源贫乏的地方,只要交易成本不是太大,人们就有充分的动机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交易,显然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最后,文章分析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在这一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提出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易管理制度来争取突破效率门槛的限制,规避资源诅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自给自足 专业化 分工 交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分工收益分配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青春 王平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合作伙伴间的协调效率,从专业化视角研究了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分工收益及分配问题。首先以优化后的作业时间代表伙伴各方的专业化水平,并建立模型形式化了基于专业化的分工收益;然后针对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特点,提出以S... 为了提高工程项目合作伙伴间的协调效率,从专业化视角研究了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分工收益及分配问题。首先以优化后的作业时间代表伙伴各方的专业化水平,并建立模型形式化了基于专业化的分工收益;然后针对工程项目合作伙伴的特点,提出以Shapley值作为分配分工收益的方法;最后以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局部分工和自给自足的组织结构而言,伙伴关系模式下完全专业化的合作各方的收益之和是最高的。同时,应用构建的基于作业时间的Shapley值模型来分配分工收益在实践中更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 专业化与分工协作 SHAPLEY值法 收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