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体育科学新学科“Sport Pedagogy”的溯源及再认识 |
王鹏
王继艳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
2
|
新质生产力和体育发展互动关系构建:基本构型、关键方向、路径探讨 |
陈佩杰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标识性概念与中国体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鲁长芬
韩贝宁
罗小兵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9
|
|
|
4
|
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引发的思考——兼与《学校体育以体育人“非学科”化》一文作者商榷 |
张晓林
白洋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体育领域一级学科的循证路径 |
张瑞林
车雯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6
|
运动训练专业改革的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 |
鲁长芬
王健
罗小兵
董国永
秦小平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
7
|
美国体育“学科革命”对体育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 |
于涛
周建东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
8
|
我国理工科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现状 |
王文忠
林杰
何应凯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
9
|
基于产学研和学科竞赛的物理科技创新教育探索 |
陈秉岩
单鸣雷
刘翠红
朱昌平
王建永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
10
|
面向新工科的食品专业物理类课程群建设支撑工程人才培养 |
郭志明
邹小波
姜松
陈全胜
赵杰文
|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4
|
|
|
11
|
思维滥觞及体育、竞技在科教文中的地位 |
李寿荣
林笑峰
|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
12
|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构建 |
杨桦
任海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5
|
|
|
13
|
大陆赴台体育家群体及其历史贡献研究 |
王雷
郭惠杰
陈锐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
14
|
1998-2007年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工作状况分析 |
林炜鹏
洪晓彬
邓丽星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5
|
美国大学运动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
李铁
丁树哲
马业康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
16
|
对儿童体育发展适宜性问题的思考 |
王坤
季浏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17
|
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中两个问题的审视 |
易剑东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6
|
|
|
18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科学专业课程设置解读 |
李铁
丁树哲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
19
|
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 |
鲁长芬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
20
|
运动行为研究的体育学学科独立性—基于体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
程志理
焦素花
|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