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递进式融合多策略的改进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
作者 丁鑫 郭云川 +3 位作者 张长胜 钱斌 张家洪 胡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6-2136,共11页
针对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易陷入局部最优、全局探索性能与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等缺点,提出递进式融合多策略的改进哈里斯鹰优化算法(IHHO).首先,调整随机游走机制的位置更新方程以实现小范围优质勘探,提升该机制有效性,加强算法局部开... 针对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易陷入局部最优、全局探索性能与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等缺点,提出递进式融合多策略的改进哈里斯鹰优化算法(IHHO).首先,调整随机游走机制的位置更新方程以实现小范围优质勘探,提升该机制有效性,加强算法局部开发能力;其次,采用S型自适应能量控制因子,使算法能根据搜索进程合理调控捕猎行为,修正寻优模型;最后,融入定点重组与诱变策略,既保证种群优良基因集中于某一个体,又丰富种群多样性,算法局部寻优性能和局部极值规避能力并进增强.实验表明,所提改进方法以递进式提升算法性能,经耦合叠加效应后所得IHHO的搜索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HHO) 融合多策略 位置更新方程 能量控制因子 定点重组与诱变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冠层光分布特性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丹 赵经华 +1 位作者 洪明 马英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基地内开展沟灌灌水方式下的大田试验,以梨树为研究对象,使用Hemi 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测定梨树冠层的光照指标及LAI,探讨梨树冠层内的光分布情况及LAI变化规律,建立DSF、ISF与LAI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梨...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试验基地内开展沟灌灌水方式下的大田试验,以梨树为研究对象,使用Hemi 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测定梨树冠层的光照指标及LAI,探讨梨树冠层内的光分布情况及LAI变化规律,建立DSF、ISF与LAI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梨树果实生长发育的进行,树下DSF与ISF变化趋势基本相同,DSF、ISF呈显著性正相关,但穿透冠层的直射光一直大于散射光;随着果实不断趋于成熟,LAI呈现不断减小趋势;DSF、ISF的变化影响LAI数值的变动,ISF对LAI的作用影响更为显著;对比晴天与阴天条件下冠层的直接辐射状况,冠上、冠下直接辐射波动基本相同,晴天树冠可以截获更多的直接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冠层 光分布特性 叶面积指数 直射光立地系数 散射光立地系数 Hemi VIEW 沟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分析场地的地震反应 被引量:30
3
作者 章文波 谢礼立 郭明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4-614,共11页
利用唐山近场强震记录对如何分析场地反应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法 :线性反演法、传统的谱比法以及接收函数法 .通过比较研究 ,发现各种方法都能给出土层场地的卓越周期 ,但每种方法给出的场地反应不完全相同 .其中 ,传统的谱比法... 利用唐山近场强震记录对如何分析场地反应进行研究 ,分析比较了多种方法 :线性反演法、传统的谱比法以及接收函数法 .通过比较研究 ,发现各种方法都能给出土层场地的卓越周期 ,但每种方法给出的场地反应不完全相同 .其中 ,传统的谱比法与线性反演法的结果较为接近 ,而接收函数法的结果则同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差较大 .在线性反演法中 ,给出了 S波的品质因子 QS,QS在 0 .5~ 32 Hz范围内与频率有关 :QS(f) =67f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S波线性反演 谱比 接收函数 品质因子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重叠PCR引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 被引量:3
4
作者 白向阳 吕安国 +2 位作者 吴文芳 孙静 牛瑞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上 ,经转化JM1 0 9感受态菌株后 ,随机挑取 8个白斑菌落 ,混合后制成混合模板 .采用 3条引物 ,做两轮重叠PCR反应 ,获得了VEGF的突变基因 ,经PCR鉴定 ,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PCR产物克隆于T载体上 ,经转化JM1 0 9感受态菌株后 ,随机挑取 8个白斑菌落 ,混合后制成混合模板 .采用 3条引物 ,做两轮重叠PCR反应 ,获得了VEGF的突变基因 ,经PCR鉴定 ,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所得基因为目的产物 .实践证明这种突变方法简单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突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重叠PCR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低氧诱导因子1_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傅锐斌 吴平生 +4 位作者 宋云峰 邱建 戴铁英 李建华 修建成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48-1351,共4页
目的构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的两种突变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并检测它们在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中的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 目的构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的两种突变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并检测它们在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s)中的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的HIF-1α第564位脯氨酸(Pro)密码子CCC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C,构建成单个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在第一次突变的基础上,仍然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cDNA3.1+-HIF-1α-564Ala的HIF-1α-564Ala第803位天冬酰胺(Asn)密码子ATT突变为丙氨酸(Ala)密码子GCT,构建成双个点突变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将3种HIF-1α表达载体用脂质体法分别转入HMVECs,以RT-PCR、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对转染细胞进行表达分析。结果测序证实,定点突变成功,构建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3种载体均能表达相应的蛋白和mRNA,但转化突变HIF-1α表达载体的细胞蛋白量比空白细胞和转化无突变HIF-1α载体的细胞显著增加。结论成功构建能够在HMVECs中表达的单个和双个点突变的HIF-1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定点突变 真核表达载体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3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娄永华 焦炳华 +3 位作者 周丙荣 王梁华 余伟民 朱玉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 (或 )较低毒副作用的 TNFα突变蛋白。 方法 :应用巨引物二轮 PCR技术对rh- TNFα的第 80、90和 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 DNA序列测定证实 DNA突变准确后 ,将突变基因的c DNA插入 p B... 目的 :寻找具有更强抗肿瘤活性和 (或 )较低毒副作用的 TNFα突变蛋白。 方法 :应用巨引物二轮 PCR技术对rh- TNFα的第 80、90和 92位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 ,经过 DNA序列测定证实 DNA突变准确后 ,将突变基因的c DNA插入 p BL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 DH5α,获得表达 rh- TNFα- D3a的工程菌。 结果 :经巨引物二轮 PCR获得表达 TNFα突变蛋白的基因突变 ,经序列测定结果与设计一致 ,重组蛋白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 18.0 % ,大部分为可溶性 ,占 rh- TNFα- D3a总量的 6 0 %以上。重组蛋白经纯化 ,纯度 >98%。 rh- TNFα- D3a对 L 92 9细胞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 ,比活性大于 5× 10 8IU / mg。与野生型的 rh- TNFα相比 ,rh- TNFα- D3a的毒性降低为野生型的 1/ 10 ,同时其保留了 TNFα的抗肿瘤活性。 结论 :rh- TNF-αD3a是一个毒性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3a 克隆 rh-TNF α-D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定点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戚正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应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定点突变和PCR技术对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进行突变,并完成了测序鉴定。
关键词 脑源性 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突变体表达与修饰 被引量:1
8
作者 郑青 苏志坚 +6 位作者 吴晓萍 许华 黄志锋 赵文 姚成灿 黄亚东 李校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1,98,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haFGF)基因中编码第 98位和第 132位半胱氨酸 (Cys)的密码子突变为编码丝氨酸 (Ser)的密码子 ,构建重组质粒pET3c haFGFSer98,132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表达率达到 2 3 4 8...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法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haFGF)基因中编码第 98位和第 132位半胱氨酸 (Cys)的密码子突变为编码丝氨酸 (Ser)的密码子 ,构建重组质粒pET3c haFGFSer98,132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表达率达到 2 3 4 8% .用MTT法测定产物的活性 ,发现haFGFSer98,132 突变体的比活与天然haFGF相似 .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 5 0 0 0 -马来酸酰亚胺酯定点修饰第 31位Cys ,修饰率达到 30 %以上 ,修饰产物的比活性保留 5 5 5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定点突变 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地震作用下等延性系数的标准化滞回能量反应谱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丰 李宏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8-186,共9页
目前滞回能量反应谱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单自由度体系和单向地震输入为前提,没有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非线性反应的空间耦合性,为此建立了屈服关系满足二维屈服面函数的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能量分析模型,提出双向地震下标准化滞回能量... 目前滞回能量反应谱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单自由度体系和单向地震输入为前提,没有考虑地震动的多维性和结构非线性反应的空间耦合性,为此建立了屈服关系满足二维屈服面函数的单质点双自由度体系能量分析模型,提出双向地震下标准化滞回能量反应谱理论。以硬、中、软土场地的178条地震记录为激励,建立了统计平均的标准化滞回能量谱。与单自由度体系滞回能量谱的比较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单自由度体系滞回能量谱值偏低。分析了场地类别、延性系数、两主轴方向周期比对标准化滞回能量谱的影响,分析表明:标准化滞回能量谱具有典型的场地特征;延性系数对软土场地的谱值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硬土和中等场地的谱值影响相对较小;周期比对谱值也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地震作用 滞回能量反应谱 延性系数 场地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小鼠凝血因子Ⅶ-pPIC9K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10
作者 杨峥嵘 何飞 +2 位作者 王蒙 粟永萍 程天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构建去除凝血功能,但保留TF亲和力的rmFⅦ-pPIC9K表达载体并用毕赤酵母表达目的蛋白。方法:通过RT-PCR自小鼠肝脏获得FⅦcDNA,对其进行定点突变后连入pPIC9K质粒,电击转化Gs115酵母细胞,经G418筛选、BMGY/BMMY小量摇瓶培养表达目... 目的:构建去除凝血功能,但保留TF亲和力的rmFⅦ-pPIC9K表达载体并用毕赤酵母表达目的蛋白。方法:通过RT-PCR自小鼠肝脏获得FⅦcDNA,对其进行定点突变后连入pPIC9K质粒,电击转化Gs115酵母细胞,经G418筛选、BMGY/BMMY小量摇瓶培养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初步的凝血、结合活性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3种rmFⅦ-pPIC9K表达载体(M1:LCmFⅦ-pHC9K;M2:K341AmFⅦ-pPIC9K;M3:QEAmFⅦ-pPIC9K),并通过酵母表达获得相应蛋白,经初步活性鉴定其中两种符合设计目的。结论:毕赤酵母表达rmFⅦ蛋白,为抗肿瘤血管药物的研究、肿瘤的分子靶向性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组织因子 毕赤酵母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定点突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稳定性
11
作者 谢秋玲 张玲 洪岸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75,126,共5页
为了提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体外稳定性,分析比较了野生型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和半胱氨酸(Cys)定点突变型hbFGF的生物活性、肝素结合能力、体外聚合程度和聚合成分,以及两种蛋白单体的表面静电分布和溶剂可及表面面积.结... 为了提高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体外稳定性,分析比较了野生型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和半胱氨酸(Cys)定点突变型hbFGF的生物活性、肝素结合能力、体外聚合程度和聚合成分,以及两种蛋白单体的表面静电分布和溶剂可及表面面积.结果表明,突变型hbFGF保持了野生型hbFGF的生物活性以及肝素结合能力,并显著了降低了体外聚合程度,而单体三维结构中的静电分布和溶剂可及表面面积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Cys突变影响了hbFGF的共价聚合,而对非共价聚合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稳定性 氨基酸 定点突变 静电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萍 柳川 王会信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神经生长因子 (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 ,它控制着脊椎动物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部分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 .NGF的三维结构是以“胱氨酸结”和 β折叠为基础 ,它以二聚体的形式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发生生物学效应 .参与这些... 神经生长因子 (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典型代表 ,它控制着脊椎动物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部分神经元的发育和存活 .NGF的三维结构是以“胱氨酸结”和 β折叠为基础 ,它以二聚体的形式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从而发生生物学效应 .参与这些反应的氨基酸残基已通过化学修饰和定点突变法加以确定 ,这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定点突变提高灵芝蛋白LZ-8热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熙麟 蒋振彦 +3 位作者 刘志屹 戴璐 孙非 黄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通过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提高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的热稳定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温度因子预测对LZ-8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理性设计,在毕赤酵母X33菌株内构建并表达LZ-8突变体蛋白,采用HeLa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和差示量热扫描分析检测... 通过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提高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的热稳定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温度因子预测对LZ-8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理性设计,在毕赤酵母X33菌株内构建并表达LZ-8突变体蛋白,采用HeLa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和差示量热扫描分析检测并比较了LZ-8突变前后生物学活性及热力学参数。结果显示,LZ-8 N-端α螺旋为理论预测的温度敏感区域,在该区域进行F8W和R9K氨基酸双位点突变,突变后的LZ-8热稳定性提高,相变温度Tm上升0.92℃,相转变焓值ΔH提高23.14 kJ/mol,但突变后LZ-8生物学活性基本不变,LZ-8和LZ-8突变体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的IC50值分别是2.238μg/mL和2.407μg/mL。通过理性设计氨基酸突变位点,获得了稳定性提高但生物学活性不变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LZ-8的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8 热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温度因子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延伸PCR技术定点突变TFEB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凤娟 刘俊杰 +1 位作者 卢思维 姜东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基于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构建转录因子EB(TFEB)丝氨酸114位点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方法:根据SOE PCR技术原理设计突变引物,以pGEX-6p-1-TFEB质粒为模板,分别采用外侧引物F和R及突变引物F_(n)和R_(n... 目的:基于重叠延伸PCR(SOE PCR)技术构建转录因子EB(TFEB)丝氨酸114位点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和纯化。方法:根据SOE PCR技术原理设计突变引物,以pGEX-6p-1-TFEB质粒为模板,分别采用外侧引物F和R及突变引物F_(n)和R_(n)进行第1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产物1和产物2。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对产物1和产物2进行重叠拼接,以拼接后DNA片段为模板,采用外侧引物F和R进行第3步PCR扩增获得含突变位点的目的DNA;将其克隆至pGEX-6p-1载体,采用BamHⅠ和SalⅠ进行酶切鉴定,DNA测序验证突变结果。于大肠杆菌(E.coli)中分别采用不同浓度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不同条件下诱导TFEB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表达。Glutathione-Sepharose 4B琼脂糖凝珠分离纯化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产物蛋白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结果:第1步PCR扩增获得均含有突变位点的2条DNA片段,经第2步PCR退火延伸和第3步PCR扩增后获得大量含有突变位点的完整DNA片段。双酶切鉴定,连接的DNA片段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DNA测序显示TFEB的114位丝氨酸(TCT)成功突变为丙氨酸(GCT)。在0.5 mmol·L^(-1)IPTG、16℃诱导过夜条件下获得TFEB及其突变体的可溶性蛋白表达。SDS-PAGE凝胶电泳,纯化后蛋白浓度较高,分子大小正确。结论:利用SOE PCR技术成功实现了TFEB丝氨酸114位点的定点突变,并且TFEB及其突变体基因在E.coli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B 重叠延伸PCR 定点突变 融合蛋白 丝氨酸 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