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Open-winding Permanent Magnetic Starter-generator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佳丹 周波 +3 位作者 韩楚 邓清唐 史明明 刘颖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I0008-I0008,243,共1页
针对永磁电机应用于车载起动/发电系统时存在的电压调节困难、适用转速范围窄、功率因数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永磁车载起动/发电系统。通过引入绕组开路型永磁电机,绕组一端接整流桥形成输出直流侧,另一端接逆变桥形成控制端,... 针对永磁电机应用于车载起动/发电系统时存在的电压调节困难、适用转速范围窄、功率因数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永磁车载起动/发电系统。通过引入绕组开路型永磁电机,绕组一端接整流桥形成输出直流侧,另一端接逆变桥形成控制端,构成具有宽转速范围和高效率的永磁电机起动/发电系统。分析该系统的起动、发电一体化工作原理,给出了通过逆变侧变换器实现发电机电压、电流控制的方案。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车载起动/发电系统具有优良的发电调压控制性能,并且适应较宽的转速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起动机 永磁发电机 开放式 绕组 起动发电机 电压调节 功率因数 生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级PNN的直驱永磁同步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彩霞 冯凌云 党建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 目的早期故障的精准定位对于预防电机系统故障恶化和制定故障后运行维护策略至关重要。针对多支路并联直驱永磁同步电机(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诊断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的新方法。首先,根据MBDDPMSM特殊的结构特点,选择支路差值电流(BDC)作为故障支路定位特征信号,支路电流残差(BRC)作为短路线圈定位特征信号;其次,建立MB-DDPMSM匝间短路故障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利用MB-DDPMSM有限元模型分析短路线圈位置对特征信号的影响规律,并建立BDC与故障支路位置的映射关系以及BRC与短路线圈位置的映射关系,为了消除故障程度对特征信号的影响并增强故障特征,对提取的BDC幅值进行L2范数归一化处理,得到故障支路定位特征向量,对提取的BRC幅值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得到短路线圈定位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基于双级PNN的故障诊断模型,利用第一级PNN实现匝间短路故障检测与故障支路定位,利用第二级PNN实现短路线圈自动定位。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及时检测出电机早期匝间短路故障并实现短路线圈精准定位,识别正确率达100%。结论基于双级PNN的匝间短路故障诊断模型具有建模简单、收敛速度快、故障诊断精准度高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电机 匝间短路故障 支路差值电流 支路电流残差 双级PNN 短路线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载荷作用下永磁直驱发电机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研究
3
作者 何玉灵 杨佳文 +3 位作者 孙凯 吴学伟 朱晓光 罗浩然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8,共12页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 针对外转子直驱永磁发电机在时变磁拉力载荷作用下外转子铁芯机械响应进行理论解析、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首先,解析了外转子发电机转子铁芯磁拉力的来源及其随载荷变化规律,确定了转子磁拉力表达式以及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次特征。同时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模型,确定了外转子铁芯基本振动方程。然后,建立了外转子直驱发电机的仿真计算模型,得到了单位面积磁拉力的时空阶次特征和典型日下随时间变化规律。将电磁场得到的单位面积磁拉力密度作为输入载荷导入结构场,进行磁-固(结构)耦合仿真,计算分析了外转子铁芯在参考时刻的变形和应力的分布及振动噪声响应的变化规律。最后,用一台13 kW外转子直驱发电机模拟实例印证了解析和仿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确定了外转子铁芯所承受的时变载荷及其作用下的机械响应分布规律,发现了发电机运行时转子铁芯应该重点检测的时刻和部位,同时分析了时变载荷下的噪声特性,为发电机的维护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转子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 机械响应 磁拉力 时变载荷 电磁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隙偏心对永磁发电机绕组绝缘温度特性影响
4
作者 何玉灵 白怡凡 +4 位作者 张文 李勇 徐明星 王晓龙 唐贵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4-954,共11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 绕组绝缘温度是影响永磁发电机发电效率和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工况下的损耗-温升特性,对于非正常工况下铁芯-绕组的损耗-热载特性和绝缘温升规律研究亟待深入。本文以一台5kVA永磁发电机为例,对气隙偏心前后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对发电机气隙偏心前后的气隙磁通密度、定子电流和损耗表达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根据传热基本原理,建立了发电机磁-热耦合三维模型,应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绕组绝缘温度场结果;通过实验对理论和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气隙偏心程度的增大,发电机各部分损耗增加,定子铁心及绕组绝缘的温度随之升高。同时基于偏心故障下的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升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子铁心通风结构改善发电机的通风散热,通过对比2种不同结构下的定子温度场,表明该结构明显降低了发电机定子铁心和绕组绝缘温度,为通风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发电机 气隙偏心 定子铁心 绕组绝缘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故障诊断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milton能量函数的直驱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次同步稳定性分析
5
作者 张芳 梁修功 黄河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3,共11页
针对现有直驱风电场经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并网系统次同步稳定性分析方法鲜有直接得出主导控制器参数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分析原理大多为阻尼角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milton能量函数的直驱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 针对现有直驱风电场经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并网系统次同步稳定性分析方法鲜有直接得出主导控制器参数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分析原理大多为阻尼角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Hamilton能量函数的直驱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次同步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模块化思想,将直驱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划分为9个子模块,详尽推导各子模块的等效同步发电机2阶线性化模型传递函数框图,建立各子模块的小扰动能量平衡关系式;将各子模块的小扰动动能和势能之和作为Hamilton能量函数,基于Hamilton能量理论分析得到9个子模块满足次同步稳定性条件的解析表达式,以此确定风机网侧换流器d轴和风电场侧MMC的d、q轴控制器参数的范围,为系统控制器参数设计提供指导。9个以解析形式给出的稳定性条件是整个系统在次同步频段稳定的充分条件,所提分析方法能为分析系统次同步稳定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MMC-HVDC 等效同步发电机 Hamilton能量函数 次同步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pov超稳定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滑模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子森 杨俊华 +2 位作者 邱孟 黄纬邦 林汇金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工作环境恶劣,速度传感器安装维护困难,为此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速度观测器和滑模变结构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基于可调模型、参考模型和采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确定的速...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工作环境恶劣,速度传感器安装维护困难,为此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速度观测器和滑模变结构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基于可调模型、参考模型和采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确定的速度自适应律三部分,设计速度观测器。通过分析波能转换装置水动力方程,获得最大功率捕获时的期望电流,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快速跟踪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速度观测器可实现速度精确辨识,滑模控制策略可准确跟踪电流期望值,功率优化效果明显,系统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MRAS Popov超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发展综述
7
作者 黄守道 张一凡 +1 位作者 冯垚径 高剑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2,共21页
风力发电机系统由风力发电机和变流器组成,是风电机组实现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永磁风力发电机效率高、转矩密度大、可靠性高,配合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具备高无功功率输出、低压穿越的优势。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在风力发电的发展中得... 风力发电机系统由风力发电机和变流器组成,是风电机组实现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永磁风力发电机效率高、转矩密度大、可靠性高,配合采用全功率变流器并网,具备高无功功率输出、低压穿越的优势。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在风力发电的发展中得到广泛关注。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概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阐述不同类型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并对主流机型进行了综合比较,揭示了永磁风力发电技术的竞争优势;然后分析了近年来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现状,包括全风速域高效运行技术、齿槽转矩抑制技术、振动抑制技术、高低压故障穿越技术、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模块化强容错技术等;最后对永磁风力发电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永磁风力发电机 全功率变流器 电机设计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线性自抗扰的永磁直驱风电系统转速环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煜星 张洪 王梦坤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针对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风速多变、非线性和强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线性自抗干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tection Control,LADRC)的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对线性自抗扰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 针对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风速多变、非线性和强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和线性自抗干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tection Control,LADRC)的混合控制方法。首先对线性自抗扰中的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进行改进,提高对扰动观测的能力,同时利用模糊控制动态调整LADRC控制参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器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好地估计风速引起的转矩波动,准确跟踪额定转速,实现风能利用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 线性自抗干扰 模糊控制 最大功率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
9
作者 葛世荣 舒子龙 +3 位作者 鲍久圣 王世博 王小龙 张磊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80,共16页
针对刮板输送机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工作能耗高以及永磁直驱系统径向尺寸大难以适应综采工作面安装空间及过载工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与台架试验研究了永磁半直驱刮板... 针对刮板输送机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传动效率低、工作能耗高以及永磁直驱系统径向尺寸大难以适应综采工作面安装空间及过载工况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与台架试验研究了永磁半直驱刮板输送机的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首先,基于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以SGZ1000/2000型刮板输送机为例,设计了一种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并完成了驱动系统关键参数设计。其次,推导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状态空间方程建模法搭建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的机-电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永磁电机半直驱刮板输送机在多种工况下的机-电耦合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在空载启动定常落煤、非定常落煤以及故障后满载启动3种工况下,能够实现零速重载运行、输出转速与电磁转矩的快速响应以及动态调节;在启动瞬间与负载突变下,链条速度、加速度与张力会发生明显波动,其中:在机头与机尾链轮处的波动峰值最大;随着链条传递波动峰值会发生衰减,距离机头与机尾链轮越远,波动峰值越小。再次,利用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试验台,开展空载启动落煤与满载启动模拟试验,得到了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的动态特性,试验结果与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台架试验性能参数,通过对比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与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的驱动性能后得到:永磁电机半直驱系统在全负载点的驱动效率均优于传统异步电机驱动系统,至少提升了16.3%以上,可显著提高矿山运输装备的节电率,有助于推进矿山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永磁电机半直驱 齿轮传动 矢量控制 机-电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功率永磁直驱架悬式机车的重建黏着性能分析
10
作者 马群 易兴利 +2 位作者 姚远 乔金闯 钟文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1-929,共9页
针对大功率架悬式永磁直驱驱动系统,研究轮对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重建黏着性能的影响.基于平均滑移率和动态滑移率,分析机车黏滑振动机理,并建立轮对驱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简化模型,明确悬挂参数匹配原则;搭建某机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 针对大功率架悬式永磁直驱驱动系统,研究轮对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重建黏着性能的影响.基于平均滑移率和动态滑移率,分析机车黏滑振动机理,并建立轮对驱动系统扭转振动的简化模型,明确悬挂参数匹配原则;搭建某机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以启动工况为例,探讨轮对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机车重建黏着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较小的轮对驱动系统悬挂刚度增大了机车发生黏滑振动的风险,提高膜片式联轴器扭转刚度和一系纵向刚度能有效增强机车的重建黏着性能,将联轴器扭转刚度从1 MN·m/rad增加到5 MN·m/rad时,机车重建黏着性能提升了约12%;不合理的悬挂参数匹配可能将导致轮对纵向-旋转振动共振,不仅加剧了轮对驱动系统结构振动,而且极大削弱机车重建黏着性能.因此,合理匹配轮对驱动系统悬挂参数对于提高机车重建黏着性能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永磁直驱 架悬 重建黏着性能 黏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的精密直驱系统滑模位置控制
11
作者 李东博 李旭 +1 位作者 刘海波 王永青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128,共9页
为了实现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精密直驱系统中的高性能位置控制,针对其控制精度易受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uzzy disturbance observe... 为了实现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精密直驱系统中的高性能位置控制,针对其控制精度易受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uzzy disturbance observer,FDO)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NFTSMC)复合策略。首先,建立了考虑系统集总扰动的PMLSM动力学模型,同时为提高伺服系统鲁棒性能同时削弱抖振现象,引入模糊干扰观测器观测系统集总扰动;然后,设计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能够保证系统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至零,并将观测器估计值动态补偿至控制器中;最后,通过精密直驱系统仿真与试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跟踪精度与鲁棒性,同时削弱抖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直驱系统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位置控制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模糊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次级磁场检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吉文 尹乐 +3 位作者 宋俊材 盘真保 于子翔 王立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由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省去了中间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直驱式往复运动,具有推力密度大、效率高、能够满足高速大行程运动和微纳米级动态精度要求等优点,在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3D打印机等高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目的】由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省去了中间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实现直驱式往复运动,具有推力密度大、效率高、能够满足高速大行程运动和微纳米级动态精度要求等优点,在激光切割机、数控机床、3D打印机等高精密加工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永磁体作为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电机气隙空间提供恒定的磁场环境。磁场分布的一致性与电机性能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及时检测并更换故障永磁体以保证电机推力密度和功率密度的稳定性。【方法】主要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次级磁场检测内容进行综述性研究:对电机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和磁场的解析公式进行了梳理;对磁场的变化机理和磁场故障发生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对目前研究的永磁体局部退磁、均匀退磁、缺损和裂纹故障及不同故障磁场的建模方法,如解析法、有限元法和Matlab建模法等进行了介绍;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次级磁场检测所选择的故障信号,如电流信号、磁密信号、电动势信号、振动信号和磁场信号等进行了讨论,指出其用于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时的优缺点。【结果】在对各类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对相应的研究内容与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发现,目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磁场检测多借助于磁场信号和特征提取方法实现磁场故障的离线诊断。【结论】为实现实时化故障诊断和提高电机可靠性的目标,在未来磁场故障诊断发展趋势中,可以加强对电动势、电流、磁密等实时采集信号的研究,以期实现退磁故障的在线检测。同时需要开展具有高容错适应性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保证电机在发生退磁故障时,仍可以维持电机的输出性能,进而保证其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永磁体退磁 永磁体缺损 永磁体裂纹 磁场检测 直驱式往复运动 电机气隙 次级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永磁直驱列车车轴设计与强度校核
13
作者 任冠州 马光同 +1 位作者 徐帅 孙振耀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5-250,共6页
轴箱内置式永磁直驱牵引系统为内支承结构,现行的轴箱外置式车轴结构和强度校核标准不适用于此结构。设计了轴箱内置式永磁直驱列车的车轴并对其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了作用在车轴各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幅,参照EN13104标准,对传统车... 轴箱内置式永磁直驱牵引系统为内支承结构,现行的轴箱外置式车轴结构和强度校核标准不适用于此结构。设计了轴箱内置式永磁直驱列车的车轴并对其进行了强度校核,计算了作用在车轴各个截面上的最大弯曲应力幅,参照EN13104标准,对传统车轴强度校核算法进行了改进。选取了车轴几个主要截面进行强度校核,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车轴在直行紧急制动状态下,车轴所受应力最大,轴表面最大应力和轴孔最大应力出现在车轴轴身靠近联轴器安装座一侧,均低于许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 轴箱内置 车轴设计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频阻抗方差的直驱风场送出线路纵联保护
14
作者 郑斌 缪刚 +3 位作者 韩昊 李鹏 马瑞辰 马静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1,共9页
针对直驱风电经直流送出系统送端线路故障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频阻抗方差的直驱风场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方法。首先,分析送出线路风场侧变流器和直流侧换流器在不同导通工况下的拓扑结构,考虑系统各元件的高频特性,分别构造送出... 针对直驱风电经直流送出系统送端线路故障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频阻抗方差的直驱风场送出线路纵联保护方法。首先,分析送出线路风场侧变流器和直流侧换流器在不同导通工况下的拓扑结构,考虑系统各元件的高频特性,分别构造送出系统风场侧及直流侧的1模高频等效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内外故障下直驱风电经直流送出系统的1模高频故障附加网络,并推导线路两侧保护所感受到的1模高频阻抗。最后,基于不同故障场景与1模高频阻抗匹配特性,构造保护判据。最后,基于RT-LAB平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不受风场控制策略的影响,可实现区内外故障的准确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 LCC-HVDC 送出线路 纵联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重力储能的风储一体化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
15
作者 陈凯垣 王海云 买买提沙比尔·玉苏甫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4,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重力储能的风储一体化系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将新型重力储能并入风电机组直流侧,构建风储一体化的模型;其次,针对该模型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其中机侧变流器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网侧变流器采用P/Q功率指令控制,... 提出一种基于新型重力储能的风储一体化系统模型及其控制策略。首先,将新型重力储能并入风电机组直流侧,构建风储一体化的模型;其次,针对该模型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其中机侧变流器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网侧变流器采用P/Q功率指令控制,储能变流器采用定直流母线电压控制;最后,在电网侧附加频率下垂控制,实现重力储能主动参与调频。通过对系统内功率平衡及储能参与一次调频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模型有望将新型重力储能应用于高风电渗透率下的电网,有效平抑风电出力波动带来的安全稳定问题,提升电网对风能的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重力储能 永磁同步电机 功率平衡 风储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域自适应的永磁直驱电机模型预测控制
16
作者 赵金阳 杜钦君 +2 位作者 徐执诏 马炳图 吴育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永磁直驱电机运行时负载变化及电机内部参数变化,导致输出转矩产生波动。为提高伺服系统运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连续控制集预测转矩控制方法。根据速度误差判断电机的运行状态,利用自适应函数对电机处于暂态、稳态不同工况下在线调... 永磁直驱电机运行时负载变化及电机内部参数变化,导致输出转矩产生波动。为提高伺服系统运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连续控制集预测转矩控制方法。根据速度误差判断电机的运行状态,利用自适应函数对电机处于暂态、稳态不同工况下在线调整预测步数、预测步长以及控制周期,采用增量模型消除磁链对预测控制的影响。针对直驱系统易受外部扰动的影响,设计了具有可变增益的龙伯格观测器,使观测器在电机稳态和暂态时分别采用不同的增益,并超前一步观测负载转矩,提高观测器的观测性能。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电机 自适应函数 增量模型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龙伯格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压力能发电系统模糊PI模型预测控制
17
作者 左明鑫 魏东 +1 位作者 熊亚选 赵若辰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6,共10页
在天然气所产生的废气等气体的传输过程中,调压系统需要将气体由高压调节到低压状态。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压力能可以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工作进行回收。为此,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系统,在发电机转速控制回路中设计了模糊P... 在天然气所产生的废气等气体的传输过程中,调压系统需要将气体由高压调节到低压状态。这一过程中,气体的压力能可以通过膨胀机带动发电机工作进行回收。为此,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系统,在发电机转速控制回路中设计了模糊PI控制器,以实现PI参数的自适应整定;同时,设计了发电机转矩控制回路模型预测控制器,基于使发电机转矩和磁链稳定的优化目标进行电压矢量计算,以提高控制策略的效率,并通过延时补偿改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搭建气体压力能回收实验平台,利用压缩机调节空气压力来模拟气体压力的变化,并基于上述策略,采用DSP28335设计、开发了气体压力能回收发电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相比,在用户侧压力波动的情况下,使发电机转矩和转速波动范围大幅减少,提升了发电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永磁同步发电机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共模等效电路
18
作者 李洁 庭黑斯 +1 位作者 郑晓春 梁硕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84,共9页
准确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T-PMSWG)内部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是评估轴电压和轴电流的关键。针对DT-PMSWG 2套三相绕组中性点隔离的拓扑结构,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首先,以一台10 MW DT-PMSWG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电机... 准确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DT-PMSWG)内部寄生电容的共模等效电路是评估轴电压和轴电流的关键。针对DT-PMSWG 2套三相绕组中性点隔离的拓扑结构,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首先,以一台10 MW DT-PMSWG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电机内部寄生电容分布,给出寄生电容的几何解析计算式,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和验证寄生电容数值。其次,考虑DT-PMSWG绕组中性点隔离对发电机寄生电容网络的影响,提出DT-PMSWG的共模等效电路,利用提出的共模等效电路推导发电机定子端共模电压(CMV)分压至轴承两端的电压比例“轴承分压比(BVR)”和轴电压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建立DT-PMSWG系统的共模等效电路仿真实验模型,对比验证所提共模等效电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结论可以为DT-PMSWG轴电压和轴电流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 寄生电容 共模等效电路 共模电压 轴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LVRT功率特性的直驱永磁风电场多机聚合辨识等值建模方法
19
作者 左佳鑫 杨秀 +3 位作者 赵晓莉 熊雪君 张雅君 冯煜尧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6,共13页
针对故障情景下风电场等值模型精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功率特性的风电场多机聚合辨识等值建模方法。首先,基于风电机组LVRT期间有功功率动态特性的典型差异对风电场进行初次分群。其次,... 针对故障情景下风电场等值模型精度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低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功率特性的风电场多机聚合辨识等值建模方法。首先,基于风电机组LVRT期间有功功率动态特性的典型差异对风电场进行初次分群。其次,采用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度量的多路谱聚类(Ng-Jordan Weiss,NJW)算法实现机群的二次划分,得到最终两阶段分群结果。然后,针对聚合所得的风电场多机等值模型,采用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来确定需要优化的重点参数,以各参数聚合值为初值,同时结合单机分步辨识、多机依次辨识以及等值阻抗辨识3种策略,实现风电场整体等值参数的优化。最后,对比了不同方法的拟合曲线及等值误差,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提高了等值模型的精确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风电场 低压穿越 分群聚类 多机等值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的风电并网系统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辨识
20
作者 胡宸凤 郭春义 +1 位作者 张加卿 孟凡彬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5-75,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存在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不同模式的激发条件、抑制方式不同,且场内振荡难以在广域系统中被监测,影响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内机组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振荡模式的振荡特征,进而有效辨识场内/... 风电并网系统存在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不同模式的激发条件、抑制方式不同,且场内振荡难以在广域系统中被监测,影响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有必要对风电场内机组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振荡模式的振荡特征,进而有效辨识场内/场网振荡模式,为风电并网系统的振荡抑制提供参考依据。文中基于风电场多机并网系统,采用频域阻抗模型对直驱风电并网系统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进行了机理分析,发现常用的节点电压分析法在场内振荡模式的辨识上存在失效情况。然后,根据场内/场网振荡模式分析的结果,以振荡溯源定位思想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综合节点电压-支路电流振荡特征的场内/场网振荡模式辨识法,该方法可以对场内/场网振荡及存在场内/场网振荡风险的模式进行辨识。最后,基于辨识结果对相应振荡模式进行时域仿真,验证了上述辨识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驱风机 振荡模式 节点电压 支路电流 频域阻抗模型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