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基于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
1
作者 许同桃 万洪善 +2 位作者 杨甜星 高敏 王冲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2,共9页
以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amp)、有机多胺N-(2-氨基乙基)-1,3-丙二胺(L1)、(二(3-氨基丙基)胺(L2)和铜盐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自组装合成两种新型铜(Ⅱ)配合物,即[Cu(amp)Lx](ClO_(4))_(2)(x=1,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 以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amp)、有机多胺N-(2-氨基乙基)-1,3-丙二胺(L1)、(二(3-氨基丙基)胺(L2)和铜盐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自组装合成两种新型铜(Ⅱ)配合物,即[Cu(amp)Lx](ClO_(4))_(2)(x=1,2)。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首次解析了[Cu(amp)L2](ClO_(4))_(2)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其为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1.20790(12)nm,b=1.32791(13)nm,c=1.39039(14)nm,a=90°,b=90.056(3)°,γ=90°。荧光光谱表明,配体amp发射波长为387 nm,有较强的荧光值;但与有机多胺及铜(Ⅱ)配位后,出现了显著的荧光淬灭现象,说明amp与有机多胺(L1,L2)具有潜在铜离子荧光探针功能。同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铜(Ⅱ)配合物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受试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2.6-二甲氧基嘧啶 有机多胺 铜配合物 荧光性质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基于多齿二酰腙配体构筑的双核Gd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磁热效应及生物活性
2
作者 季甲 郭朝阳 +6 位作者 雷文妮 郑佳苇 秦浩容 闫嘉红 侯银玲 辛晓艳 王文敏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1-772,共12页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 利用大共轭二酰腙有机配体N',N‴-(1E,1'E)-(1,10-菲咯啉-2,9-二基)双(甲酰基乙基)双(2-羟基苯并肼)(H_(4)L)与Gd(NO_(3))3·6H_(2)O或Gd(dbm)3·2H_(2)O反应,得到了2例双核Gd_(2)配合物:[Gd_(2)(L)(H_(2)L)]·2CH_(3)OH·CH_(3)CN(1)和[Gd_(2)(H_(2)L)2(dbm)_(2)]·6CH_(3)CN(2)(Hdbm=二苯甲酰甲烷)。结构研究表明,Gd_(2)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然而它们的分子结构却不同,其中1显示蒲扇形状,而2为风车形状的笼子。磁性研究表明,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不同的磁致冷性能[-ΔS_(m)=23.35 J·kg^(-1)·K^(-1)(1)、15.09 J·kg^(-1)·K^(-1)(2)]。此外,配体与Ln(Ⅲ)之间的协同作用使2种Gd_(2)配合物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当Gd_(2)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时,Gd_(2)配合物主要插入或切割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Gd2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制冷 抑菌活性 DNA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配合物[Cu(pht)_2(ba)_2]_2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抑菌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喜兰 施鹏飞 +2 位作者 许兴友 尹福军 王大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5-1289,共5页
由过渡金属Cu(Ⅱ)、苯妥英(Hpht)与苄胺(b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Cu(pht)2(ba)2]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 由过渡金属Cu(Ⅱ)、苯妥英(Hpht)与苄胺(ba)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Cu(pht)2(ba)2]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和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54(15)nm,b=1.201(17)nm,c=1.489(2)nm,α=93.24(2)°,β=102.14(2)°,γ=91.79(2)°,V=1.840(5)nm3,F(000)=814,Z=1,Dc=1.408g·cm-3,μ=0.648mm-1,R1=0.0973,wR2=0.1929。配合物分子中每个Cu(II)离子以N4O1的五配位形式位于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中。利用琼脂扩散法测试了该配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对4种受试细菌均有一定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健国 潘富友 李钧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 In ethanol, the copper(II) complex with the 2′-(2-thienylidene)-h ydroxybenzoylhydrazide, Cu(C12H10N2O2S)2,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C2/c with cell constants, a=2.273 6(4) nm, b=0.592 12(9) nm, c=1.828 1(3) nm, β=109.735(5)°, V=2.316 4(7) nm3, Z=4, μ=1.164 mm-1, Dc=1.595 g·cm-3, F(000)=1 140, R=0.048 6, wR=0.101 6. In the compound copper(II) atom is four-coordinated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amide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keto group.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been measu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coordination compound is much better that of the ligand. CCDC: 272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2'-(2-噻吩亚甲基)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氟喹诺酮-邻菲咯啉混配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国平 傅旭春 朱龙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01-1005,共5页
A new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 with 1,10-phen and fluoroquinolone ligands, [Cu2(cfc)2(phen)2(pip)](NO3)2(CO)2,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solved.The formula of the complex is C28H24ClCuFN5O7, <IM... A new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 with 1,10-phen and fluoroquinolone ligands, [Cu2(cfc)2(phen)2(pip)](NO3)2(CO)2,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solved.The formula of the complex is C28H24ClCuFN5O7, <IMG SRC="IMAGE/09150030. JPG" HEIGHT=11 WIDTH=12>and the crystallography data are as follows, triclinic, space group , a=0.80372(6)nm, b=0.94712 (7)nm, c=1.67826(13)nm, α=88.5650(10)° , β=80.9920(10)°, γ=70.2780(10)°, V=1.18722(6)nm3, Z=2, D=1.848g·cm-3, F(0 00)=676. R1=0.0627 and wR2=0.1684 (I >2σ(I)). The copper atom is five-coordina te with square-based pyramidal geometry and involves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ph en, two oxygen atoms from cfc and one nitrogen atom from pip anion. The stacking effect between cfc and phen ligands from two neighboring molecules was observed . FT-IR spectrum of the complex was also discussed. Both ligand and complex wer e assayed against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by doubling dilutio ns method; the complex shows the sam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s the corresponding ligand against S. Aureus, E. Coli and M. Lutens bacteri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ligand and complex on leukemia HL-60 cell line and liv er cancer BEL-7402 cell line have been measured by using MTT (Methyl-Thiazol- Tetrozolium) and SRB (Sulphurhodamin B) assay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has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HL-60 and BEL-7402 cell line. CCDC: 203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氟喹诺酮 邻菲咯啉 合成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苯并噻唑合硝酸银(Ⅰ)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振锋 章明 +4 位作者 石少明 黄凌 梁宏 徐庆 郁开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0-733,共4页
合成了以2氨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一维银(Ⅰ)配位聚合物[Ag(C7H6N2S)(NO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7H6AgN3O3S,Mr=320.08,空间群为P2(1)/c,其晶... 合成了以2氨基苯并噻唑为配体的一维银(Ⅰ)配位聚合物[Ag(C7H6N2S)(NO3)]∞(1),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7H6AgN3O3S,Mr=320.08,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0.6834(1)nm,b=1.5416(2)nm,c=0.9069(1)nm,β=90.05(1)°,Z=4,Dc=2.225Mg/m3,V=0.9554(2)nm3,F(000)=624,R1=0.0362,wR2=0.0702(I>2σ(I))。在化合物1中2氨基苯并噻唑通过噻唑N与Ag(Ⅰ)配位,NO-3利用2个O原子桥连相临的Ag(Ⅰ)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在5.0×10-1~6.25×10-2g/mL质量浓度范围内(DMSO为溶剂)配体和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Ⅰ)配合物 氨基苯并噻唑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Cu(Ⅱ)-2,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文贯 彭翠红 +1 位作者 刘宏文 冯小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2-1226,共5页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 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 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82510(11)nm, b=0.68870(9)nm, c=2.3007(3)nm, β =100.847(2)° , V=1.2840(3)nm3, Z=2, Dc=1.742Mg· m- 3, μ (MoKα )=1.723mm- 1, F(000)=6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267, wR2=0.0735. The complex molecule structure has dinuclear centrosymmetric dimeric structure in which a planar Cu2O2 core features. The ligand N (2,4 dihydroxybenzalidene) o aminobenzoic acid dianion is μ 2 tridentate, chelating one copper? ion via one nitrogen, one hydroxy oxygen atom and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and the hydroxy oxygen atom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s to the other copper? ion of the dimer. In the structure the copper? ion rendered four coordination in a distorted square planar geometry structure. CCDC: 212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铜离子 Cu(Ⅱ)-2 4-二羟基苯甲醛缩邻氨基苯甲酸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合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抑菌活性及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赵翠 王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共8页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 合成了N,N'-双(4-氯苄基)-1,2-丙二胺铜(Ⅱ)配合物[CuCl(C17H20Cl2N2)2].(NH4).Cl2,通过元素分析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5222(16)nm,b=1.37899(17)nm,c=1.39806(19)nm;α=60.954(1)°,β=87.502(2)°,γ=65.970(1)°,V=2.0424(4)nm3,Dc=1.357 g/cm3,Z=2,F(000)=862,R1=0.0925,wR2=0.2668[I>2σ(I)],S=1.001.配合物的金属中心与来自2个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1个末端氯原子配位,形成了轻微扭曲的四方锥几何构型,扭曲指数τ=0.04(1).抗菌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作用.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配合物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1)及相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依据F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距离r=2.56 nm,说明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N N'-双(4-氯苄基)-1 2-丙二胺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酰腙铜(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6
9
作者 海士坤 娄淑芳 仇晓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6-912,共7页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_2(L^1)_2(1)和[Zn_2(L^2)_2(CH_3OH)_2](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_2(L^1)_2(1)和[Zn_2(L^2)_2(CH_3OH)_2](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_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 11(6)nm,b=1.180 04(7)nm,c=1.359 36(9)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 3(2)nm3,Z=2,R_1=0.054 0,wR_2=0.118 9,GOF=0.970。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 97(9)nm,b=1.214 96(9)nm,c=1.212 83(9)nm,β=110.939(1)°,V=1.674 8(2)nm^3,Z=2,R1=0.034 1,wR_2=0.068 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配合物 锌配合物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唑醇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春燕 温世和 +1 位作者 聂旭亮 上官新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合成了6个新的烯唑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97 6(2)nm,b=1.355 1(3)nm,c=1.5 381(4)nm,α=92.128(3)°,β=99.029(3)°,γ=106.5... 合成了6个新的烯唑醇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构分析表明: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97 6(2)nm,b=1.355 1(3)nm,c=1.5 381(4)nm,α=92.128(3)°,β=99.029(3)°,γ=106.509(7)°,V=1.764 9(7)nm3,Z=1。在配合物1中,六配位的镉离子都采取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与分别来自烯唑醇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氯原子配位。1由分子间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均高于配体烯唑醇,而且抑菌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唑醇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呋喃甲醛水杨酰腙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长征 杜筱笛 +2 位作者 权俐 丁涛 宋斌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4-2438,共5页
以2-呋喃甲醛缩水杨酰腙(HL)为配体,将HL与CuCl2·2H2O在乙醇-丙酮体系中反应得配合物CuL2,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CuL2呈现平面四方构型,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 以2-呋喃甲醛缩水杨酰腙(HL)为配体,将HL与CuCl2·2H2O在乙醇-丙酮体系中反应得配合物CuL2,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CuL2呈现平面四方构型,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0.6034(6)nm,b=1.5894(15)nm,c=1.2164(12)nm,β=101.576(18)°,V=1.1428(19)nm3,Z=2。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CuL2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CuL2对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酰腙 晶体结构 铜配合物 热稳定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O′-二(对叔丁基苯基)二硫代磷酸根双核铅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述兰 谢斌 +6 位作者 王艳美 王军 邹立科 程杰 朱莎莎 赖川 曾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79-785,共7页
合成了双核铅配合物[Pb2(S2P(OR1)2)2(μ-S2P(OR1)2)2](R1=对叔丁基苯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为双核结构,形成了具有椅式构型的八元环[Pb2S4P2],且... 合成了双核铅配合物[Pb2(S2P(OR1)2)2(μ-S2P(OR1)2)2](R1=对叔丁基苯基),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为双核结构,形成了具有椅式构型的八元环[Pb2S4P2],且芳环对Pb原子有弱的π配位作用,Pb原子处于Pb(S5ArE)的畸变缺位五角双锥(ψ-PB)环境中。测定了原料(R1O)2PS2NH2Et2和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和金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原料和配合物对3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活性优于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 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盐 铅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Ⅱ)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小明 冯泳兰 +4 位作者 张复兴 庾江喜 蒋伍玖 欧亚平 邝代治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32-938,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Cu(Phen)(Nap)2]2·(EtOH)2·(H2O)2}(Phen=1,10-菲咯啉,Nap=1-萘甲酸,EtOH=乙醇)。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其配合物为双核铜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发射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和发光性能;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其荧光发射光谱为416nm,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沟面结合方式相互作用,配合物结合常数Kbl=4.68×10^3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DNA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芳基取代三唑及其镉(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水生 张淑萍 +3 位作者 杨松 王彩华 邵思常 李慧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合成了配体3-(2-吡啶基)-4-(对甲氧苯基)-5-(2-噻吩基)-1,2,4-三唑(L),通过IR、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紫外和荧光等测定对其进行表征。利用配体L与CdI2反应,合成出一种镉(Ⅱ)的配合物[CdLI2]2,其结构由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红外... 合成了配体3-(2-吡啶基)-4-(对甲氧苯基)-5-(2-噻吩基)-1,2,4-三唑(L),通过IR、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紫外和荧光等测定对其进行表征。利用配体L与CdI2反应,合成出一种镉(Ⅱ)的配合物[CdLI2]2,其结构由单晶X衍射结构分析、红外、紫外、元素分析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结构表明:每个镉离子与3个碘离子和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变形的四方锥几何构型,配合物是以Cd2I2四边形中心内环为对称中心而形成的二聚体。采用滤纸片法对E.Coli、P.Aeruginosa和S.Aureus进行抗菌活性试验,配体和配合物均表现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镉(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喜兰 施鹏飞 +2 位作者 许兴友 尹福军 王大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7-802,共6页
利用加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abpa:(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 利用加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abpa)(pht)]pht.CH3OH(Hpht:苯妥英,即5,5-二苯基-2,2咪唑烷酮;abpa:(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a=0.8497(2)nm,b=1.4120(3)nm,c=1.7150(3)nm,α=67.544(2)°,β=87.434(3)°,γ=76.842(3)°;V=1.8496(6)nm3,Dc=1.387 mg/m3,Z=2,F(000)=814,μ=0.646mm-1,R1=0.0980,wR2=0.2180[I>2σ(I)]。每个配合物分子由一个(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苯妥英合Cu(II)阳离子、一个苯妥英阴离子及一个溶剂化甲醇分子构成;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来自一个苯妥英的1个N原子和一个(2-氨基乙基)-二(氨基丙基)胺的4个N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利用琼脂扩散法和单片滤纸法测试了配合物、配体和铜盐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对4种植物致病真菌和3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II)配合物 苯妥英 合成 晶体结构 抗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铜髤配合物的结构、抗菌活性及DNA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2 位作者 傅夏兵 朱丽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 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核双席夫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抗菌活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仇晓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7-1672,共6页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配合物,[CuL1]2(1)和[CuL2]2(2),其中L1是双席夫碱配体N,N′-二(5-氟水杨基)-1,3-丙二胺(H2L1)的二价阴离子,L2是N,N′-二(5-氟水杨基)-1,2-乙二胺(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348 8(1)nm,b=0.681 4(1)nm,c=1.708 7(1)nm,β=108.903(3)°,V=1.485 7(2)nm3,Z=4,R1=0.048 0,wR2=0.114 1,Goof=1.115。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2.756 8(2)nm,b=0.703 6(1)nm,c=1.454 7(1)nm,β=94.758(2)°,V=2.811 8(5)nm3,Z=4,R1=0.047 2,wR2=0.113 9,Goof=1.09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Cu原子都是四方椎配位构型。通过MTT法研究了这2个配合物的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铜配合物 双核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u_2(C_4H_2O_6)(Phen)_2(H_2O)]·8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丽霞 唐定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5-639,共5页
在pH≈10的乙醇-水溶液中以硫酸铜、酒石酸和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分子式为[Cu2(C4H2O6)(Phen)2(H2O)]·8H2O的配合物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晶体属... 在pH≈10的乙醇-水溶液中以硫酸铜、酒石酸和邻菲咯啉反应合成了分子式为[Cu2(C4H2O6)(Phen)2(H2O)]·8H2O的配合物单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抗菌活性。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标题化合物为双核铜配合物,2个铜原子配位数不同。Cu(1)是五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方锥结构,5个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及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Cu(2)为四配位的,配位原子分别是酒石酸的去质子的羟基氧和羧基氧和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分子中Cu(1)…Cu(2)间的距离为0.3548nm。存在分子内邻菲咯啉-邻菲咯啉的面—面π-π相互作用,面间距为0.3813nm。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酒石酸 邻菲咯啉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氢键层状Mg(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抗菌活性(英文)
19
作者 台夕市 王东方 赵增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90-1494,共5页
A new complex hexaaquamagnesium(Ⅱ) bis [2-(thiosemicarbazonomethyl)-benzoato],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a,molar conductivity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 A new complex hexaaquamagnesium(Ⅱ) bis [2-(thiosemicarbazonomethyl)-benzoato],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a,molar conductivity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of crystal structure show that each Mg(Ⅱ)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six oxygen atoms from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complex formed two 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 through intramolecule and intermolecule hydrogen bonds. The antibacterial assay of the magnesium(Ⅱ) complex and the ligand were tested using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2-fold serial dilu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lex show considerabl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bacillus subtilis and staphylococcus white,and the ligand did not show antibacterial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 Mg(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氯水杨醛缩乙醇胺合铜(Ⅱ)的微波直接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
20
作者 徐锁平 卢晗 徐进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以5-氯水杨醛、乙醇胺和氯化铜为原料,在微波作用下合成了5-氯水杨醛缩乙醇胺合铜(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49793(6)nm,b=1.7037... 以5-氯水杨醛、乙醇胺和氯化铜为原料,在微波作用下合成了5-氯水杨醛缩乙醇胺合铜(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49793(6)nm,b=1.7037(2)nm,c=1.07120(12)nm,β=94.579(3)°,F(000)=470,Z=2,V=0.905(8)nm3,Dc=1.689 mg/m3,R[I>2σ(I)],R1=0.0624,ωR2=0.1555。配合物分子中,2种Schiff碱配体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参与配位,Cu(Ⅱ)处于四边形配位中心。用MTT法测得标题配合物对6种革兰氏细菌(B.subtilis、S.aureus、S.faecalis、P.aeruginosa、E.coli和E.cloacae)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25、25、12.5、12.5、6.25和6.2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水杨醛缩乙醇胺合铜(Ⅱ) 微波合成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