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环境下光热-生物质联合制氢厂双层优化运行模型
1
作者 谭洪 朱建川 +3 位作者 关苏敏 谭鋆 王秋杰 翁汉琍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3-51,共9页
为提高光热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促进生物质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光热-生物质联合制氢厂(STBIHPP)运行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环境下STBIHPP双层优化运行模型。首先,根据槽式光热发电系统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制氢之间的能源互... 为提高光热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促进生物质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光热-生物质联合制氢厂(STBIHPP)运行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环境下STBIHPP双层优化运行模型。首先,根据槽式光热发电系统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制氢之间的能源互补特性,建立光热-生物质联合驱动的制氢厂模型。其次,为优化STBIHPP的运行策略,提出在电-氢联合市场环境下的STBIHPP双层优化运行模型。最后,使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化为单层模型,进而采用分段McCormick近似等方法将单层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MISOCP)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框架能有效增强不同系统间的能源耦合,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显著增加可再生能源制氢厂在两个市场中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氢能 光热发电 电-氢联合市场 能源耦合 能源互补 能源梯级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电动汽车参与区域电网深度调峰的分层可交易能源控制策略
2
作者 茆美琴 林晨 +4 位作者 王吉文 王媛玥 杜燕 刘玉帆 N.D.Hatziargyriou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187-4200,I0007,共15页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深度调峰(deep peak regulation,DPR)的压力和成本急剧增加问题,该文提出计及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集群灵活资源的区域电网DPR 3层可交易能源(transactive energy,TE)优化控制模型。在区域电网层级,该... 针对现代电力系统深度调峰(deep peak regulation,DPR)的压力和成本急剧增加问题,该文提出计及大规模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集群灵活资源的区域电网DPR 3层可交易能源(transactive energy,TE)优化控制模型。在区域电网层级,该模型以电动汽车虚拟电厂、深度调峰火电单元、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等各主体收益最大化和整个调峰市场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DPR市场机制,采用非合作博弈方法优化各利益主体动态补偿电价及功率调度计划;在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层级,进一步构建双层博弈模型,动态优化EV、EV聚合商在DPR时段的充电电价和充电电量的逐层分解控制。以某区域电网的DPR典型日为例,基于40 000辆可调度EVs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大规模EV集群参与DPR经济价值、容量价值和环境价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使火电机组运行效益升高18.58%,碳排放量降低1.42%,光伏消纳率提升至95.87%;同时,EVs平均单次充电成本对比无序充电模式和峰谷电价模式分别降低27.18%和22.82%。因此,所提出的TE分层控制策略能够挖掘EVs灵活性资源,实现对EV充电与区域电网的调峰协同优化控制,有利于与整个电力系统深度调峰控制的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电动汽车 火电机组 博弈论 交易能源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夹点——完全能量目标下弃电最小的电源规划方法研究
3
作者 袁铁江 张文达 +1 位作者 田雪沁 毛雅铃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25-2935,I0006,共12页
新能源的时序波动特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以电能供需平衡的完全能量目标有望在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全新电源规划方法——电夹点分析法。首先,考虑新能源出力及负荷的时序特性,提... 新能源的时序波动特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以电能供需平衡的完全能量目标有望在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一种全新电源规划方法——电夹点分析法。首先,考虑新能源出力及负荷的时序特性,提出以功率值和风险度作为电夹点分析中反映电力流量和电力品质的关键指标,用于描述新能源与负荷的匹配关系;其次,构建电夹点分析的电源规划模型,分别给出表格化和图形化计算步骤,求取规划方案解析解;最后,以甘肃电网实际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区域弃电最小的前提下,既能合理规划电源结构,又能确定灵活性火电装机规模,同时极大提高模型求解速度,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夹点 新型电力系统 最小弃电目标 完全能量目标 电力流量 电力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综述及展望
4
作者 袁铁江 王康 +1 位作者 滕越 邓占锋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1-2077,共17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新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电网灵活性调节需求大幅增加,火电装机占比显著下降,迫使现役火电机组具备更强的调节能力和更高的灵活性。为此,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氢能具有绿色清洁、长时大规模存储和高能量密度等优势,通过制-储-用氢环节与火电耦合,有望提升火电深度调峰能力、降低碳排放,为火电灵活性改造提供低碳、高效的全新技术路径。结合火电与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撑,概述氢能对提升火电灵活性的应用前景。针对储氢耦合火电机组与储电、储热耦合的技术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储氢耦合优势。基于当前技术条件与需求,探索火电-氢能耦合技术的可行设计方案,重点分析耦合集成过程涉及的结构设计、动态调控和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深入剖析制-储-用氢各环节与火电耦合技术瓶颈,并提出拟解决思路展望,以期为氢能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氢能 灵活性改造 深度调峰 电热耦合 集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电力中长期及现货市场收益的燃煤机组容量补偿机制
5
作者 高卓 郝丽丽 +3 位作者 征程 王正风 杨子 陈俊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4,共8页
燃煤机组在现货电能量市场通常基于短期边际成本进行报价,这导致部分边际机组难以回收投资成本,进而无法保证燃煤机组的合理收益和投资积极性。建立中长期电能量市场出清模型以及中长期差价合同电量分解方式,并建立包括新能源电站、储... 燃煤机组在现货电能量市场通常基于短期边际成本进行报价,这导致部分边际机组难以回收投资成本,进而无法保证燃煤机组的合理收益和投资积极性。建立中长期电能量市场出清模型以及中长期差价合同电量分解方式,并建立包括新能源电站、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主体参与的现货电能量市场出清模型;基于电能量市场长周期模拟结果,考虑各等级机组在电能量市场投资成本的回收情况和边际机组出清概率,设计一种容量补偿机制。改进的IEEE 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容量补偿机制 中长期差价合同 现货电能量市场 边际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蓄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电联供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学林 张晓波 +4 位作者 陈铁义 姜巍 管茜茜 张志亮 薛小代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2-959,共8页
电蓄热及压缩空气储能可有效支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文章基于热电联供应用场景构建了两种技术的复合系统,可实现基于储能的电、热水及高品位蒸汽联合供应,并提出峰谷电价背景下的4种不同系统运行模式。采用ThermoFle... 电蓄热及压缩空气储能可有效支撑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并网。文章基于热电联供应用场景构建了两种技术的复合系统,可实现基于储能的电、热水及高品位蒸汽联合供应,并提出峰谷电价背景下的4种不同系统运行模式。采用ThermoFlex软件对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系统进行了建模,研究了中间压力、供能热电比及运行模式对系统热力及经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间压力的提升,系统热效率及效率均可得到改善。增大系统输出热电比对于系统热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系统效率随之下降。系统供能成本随中间压力的提升逐渐降低,但系统初始投资成本相应增加。在给定峰谷电价条件下,系统最佳运行模式为电网谷段储能、峰段发电、平段和峰段供热,最佳中间压力为4 MPa,此时系统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为90.28%和36.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蓄热 压缩空气储能 热电联供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用电峰谷差自适应控制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双营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108,共4页
光伏微网储能系统(PMESS)用电峰谷差的增大会导致电网负荷波动增大,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了有效降低电网的峰谷差,提出一种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用电峰谷差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估计光伏微网发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 光伏微网储能系统(PMESS)用电峰谷差的增大会导致电网负荷波动增大,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为了有效降低电网的峰谷差,提出一种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用电峰谷差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估计光伏微网发电系统的负荷,计算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的充电功率和电量,并根据该计算结果计算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的额定容量。设置用电峰谷差自适应控制约束条件,并结合二轮迭代的方式实现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用电峰谷差自适应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可以准确估计光伏微网发电系统负荷,并将用电峰谷差控制在200 kW左右,同时,可以有效提升光伏微网储能系统的有功功率,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微网储能系统 用电峰谷差 自适应控制 负荷估计 充放电功率 储能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元协同互动的微能源网多目标优化运行
8
作者 李虹 叶亚中 +1 位作者 王淇 金建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9,57,I0001,I0002,共13页
微能源网是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碳减排的重要载体,可提供电、热、气、氢等多类型的能源,有利于实现多种能源的统一协同调度。首先提出了含高比例风电的低碳微能源网架构,电、热系统通过包含电-热-氢多能转化和存储的能量枢纽互联;其次,综... 微能源网是促进新能源消纳和碳减排的重要载体,可提供电、热、气、氢等多类型的能源,有利于实现多种能源的统一协同调度。首先提出了含高比例风电的低碳微能源网架构,电、热系统通过包含电-热-氢多能转化和存储的能量枢纽互联;其次,综合考虑微能源网对上级网络能源价格及节点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响应、微能源网中配电网和热网自身的优化运行、电-热-氢能量枢纽内部灵活调节、终端负荷柔性能量需求,建立了考虑多元协同互动的微能源网多目标优化运行模型。通过分段线性化、二阶锥松弛、多目标加权模糊化处理技术将优化模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混合整数二阶锥单目标规划问题。最后,通过电-热-氢能量枢纽将改进的IEEE33节点电力系统和改进的巴厘岛32节点热力系统互联组成微能源网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多元协同互动的能源供需在系统运行经济性和低碳性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能源网 电-热-氢能量枢纽 多元协同互动 潮流约束 多目标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信息-价值”三层网络的虚拟电厂架构及运行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黄宇翔 陈皓勇 +5 位作者 牛振勇 王莉 曹仁威 余志文 郑晓东 肖东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9-187,共19页
我国虚拟电厂目前处于试点阶段,以邀约性质的需求响应为主,尚未形成可聚合多类资源并主动参与市场的综合类虚拟电厂。为解决虚拟电厂在我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中“能量-信息-价值”三层网络的结构、内... 我国虚拟电厂目前处于试点阶段,以邀约性质的需求响应为主,尚未形成可聚合多类资源并主动参与市场的综合类虚拟电厂。为解决虚拟电厂在我国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中“能量-信息-价值”三层网络的结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而引出基于“三流融合”的虚拟电厂运行架构,并按照三层网络对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在能量层,对资源建模、源荷预测、调控技术及不确定性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理论研究在工程应用中的难点。在信息层,探讨了通信时延、隐私保护及安全接入技术对虚拟电厂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价值层,分析了上层集中式参与和下层分布式协同的市场架构,并对虚拟电厂在点对点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及多市场耦合等运行场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最后,结合我国电力结构和电力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提出虚拟电厂投资建设与运行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 需求响应 电力市场 新型电力系统 “能量-信息-价值”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直流潮流约束的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显岚 张新燕 +1 位作者 崔喾 王志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425-13432,共8页
随着风电、光伏并网规模不断增大,中国新能源消纳问题逐渐凸显,为了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发生,准确评估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对于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合理规划和中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新能源消纳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随着风电、光伏并网规模不断增大,中国新能源消纳问题逐渐凸显,为了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发生,准确评估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对于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合理规划和中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新能源消纳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基于时序生产模拟法建立了综合考虑系统直流潮流、旋转备用容量、常规机组出力、外送功率、电化学储能等约束的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模型;最后以IEEE30节点系统作为算例,基于新疆地区实际数据对系统新能源消纳水平进行了评估,从模型求解、模型对比和参数灵敏度分析三个方面验证了所提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消纳评估 直流潮流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动态的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流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沅 陆帅 +1 位作者 顾伟 徐一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3,共9页
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源侧碳排放控制难以满足碳排放责任公平分摊需求,亟需对多能源网络进行碳排放流(即碳流)追踪,明确源网荷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提出了热网准动态碳流模型,并对综合能源系统碳流进行建模与分析。介绍了热... 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背景下,传统的源侧碳排放控制难以满足碳排放责任公平分摊需求,亟需对多能源网络进行碳排放流(即碳流)追踪,明确源网荷碳排放责任。基于此,提出了热网准动态碳流模型,并对综合能源系统碳流进行建模与分析。介绍了热网静态碳流的管道计算模型;从热损耗和热延时两方面对热网管道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引入热网管道储能变量刻画2种情况下热动态特性对管道和节点碳流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地,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的碳势计算方法和储能设备各时刻平均碳势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电、热网络碳流联合分析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了静态和准动态热网模型下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流分布结果,并考虑了负荷热惯性及机组碳势对碳流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流 电力网络 热动态网络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 被引量:18
12
作者 周伟 孙永辉 +2 位作者 谢东亮 殷晨旭 孟雲帆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碳排放量,优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出力的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CHP热电灵活输出的P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将... 为了进一步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碳排放量,优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出力的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CHP热电灵活输出的P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一种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从而对现有阶梯型碳交易机制进行改进,实现该机制参数的自适应变化;其次,在传统CHP中加入卡琳娜(Kalina)循环与电锅炉(electricboiler,EB),构造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以同时满足电、热负荷的不同需求;然后,提出一种柔性指标——电、热输出占比率,进而计算出电、热输出占比率区间,以衡量CHP运行灵活性;最后,将改进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和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协同优化,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PIES低碳经济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还可扩展CHP灵活输出调节范围,能够为PIES低碳经济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 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 电、热输出占比率 低碳经济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公用信息模型的配电网储能优化配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枭 张靖 +4 位作者 杜肖 和学豪 张闻 赵彪 刘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3,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建设是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现有储能规划研究未能充分利用实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用信息,配置结果难以应用于实际电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公用信息模型(CIM/e)的储能优化配置... 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建设是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改善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现有储能规划研究未能充分利用实际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用信息,配置结果难以应用于实际电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公用信息模型(CIM/e)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提出CIM/XML的数据解析方法,实现实际配电网的拓扑识别和潮流模型重构;其次,建立计及经济性与电能质量指标、内嵌潮流约束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实现系统运行和规划的一体化设计,给出新增储能布点和容量的优化配置结果;最后,在中国南方地区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实际配电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配置 电力公用信息模型 潮流模型 配电网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玥 陈俐 管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0,共9页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 [目的]为全面评价氢电混合动力船舶的碳减排能力,提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动力系统能量流模型;然后,计算实船营运工况下的耗氢量和耗电量,进而得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最后,针对不同电能来源和氢气来源,对碳排放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某内河渡轮的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在一个营运周期内可以减少30.24%的碳排放。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非必然优于传统柴油动力系统,故建议采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制氢和发电,以大幅降低碳排放量(最多可减少94.2%)。[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绿色船舶的动力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电混合动力系统 能量流模型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碳捕集-电转气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优化运行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韧俐 李江南 +2 位作者 周保荣 赵文猛 刘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9-718,共10页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 碳捕集、电转气装置能够利用系统富裕新能源捕集火电燃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生成燃气,形成碳资源循环利用链.为降低系统碳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出含碳捕集-电转气(CC-P2G)的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架构,并设计其优化运行模型.重点讨论该架构电能流和碳流的运行特性;考虑配额制下碳排放交易收益,以一体化系统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各类设备运行特性,提出其优化运行模型.算例验证了CC-P2G系统在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益方面的效用.结果表明,CC-P2G系统与碳排放配额交易等市场机制有效配合,能够在降低系统整体碳排放的同时提升运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火储一体化系统 碳捕集和电转气系统 电能流 碳流 碳排放配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气-热耦合和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世杰 冯天波 +4 位作者 孙宁 何可 李嘉文 杨程 崔昊杨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工作方式无法同时满足冬季供暖效率最大化和电力调峰需求,存在发电出力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考虑电、气、热能源耦合特性以及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为提升热电联产机组向下... 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的工作方式无法同时满足冬季供暖效率最大化和电力调峰需求,存在发电出力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考虑电、气、热能源耦合特性以及需求响应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为提升热电联产机组向下调峰能力,引入电制气设备和碳捕集技术,构建新型的热电联产耦合模型。其次,为提升系统运行的灵活性,考虑峰谷分时电价、热价,建立综合需求响应机制。然后,为减少系统发电成本,引入电、热储能装置,以系统总成本和电、热储能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虚拟电厂双层优化模型,并根据下层优化模型的KKT(Karush-Kuhn-Tucher,KKT)条件将双层模型转为单层并线性化处理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碳排放、运行成本以及新能源消纳率达到最优,提升了热电机组向下调峰能力,满足了系统低碳性、经济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耦合 电、热储能 需求响应 双层优化 虚拟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ebeck效应的月壤发电技术研究
17
作者 刘晓伟 吴博涵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5-2141,共7页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及数据的积累,深空探测是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月球探索必然成为深空探测的门槛及首要目标,建立月球科研站是解决未来月球科学问题的关键。月球作为卫星,拥有丰富原位资源,月壤热导率极低,同时月球...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及数据的积累,深空探测是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月球探索必然成为深空探测的门槛及首要目标,建立月球科研站是解决未来月球科学问题的关键。月球作为卫星,拥有丰富原位资源,月壤热导率极低,同时月球环境月昼极高温、月夜极低温,结合温差发电技术,构建月壤温差发电系统,可对月球科研站电能源提供支持,特别是月夜期间,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仍能稳定持续提供电能。提供了月壤温差发电系统的设计思路,针对当前技术能力,提出月昼、月夜期间使用两套月壤温差发电模块,月昼期间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作为月球科研站电能源的补充,月夜期间作为主要电能源供应。同时分析了月壤温差发电系统未来研究方向,针对月壤温差发电系统常温、低温的工作温度,分析了当前主流常温、低温温差发电材料Bi2Te3、α-MgAgSb、Bi-Sb合金、CsBi4Te6的技术水平,并且提出将级联技术应用于月壤温差发电系统之中,可有效提高温差发电器件平均ZT值,提升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索 电能源供应 月壤温差发电系统 低温温差发电材料 级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稳态与区间潮流计算快速解耦新方法
18
作者 景巍巍 王强 +4 位作者 程好 王博 岳付昌 王沉 王文学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213,共11页
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计算是后续规划、运行等研究的基础。目前常采用的牛顿-拉夫逊法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且随着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增加,研究系统的区间潮流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分析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基于泰勒函数... 综合能源系统稳态潮流计算是后续规划、运行等研究的基础。目前常采用的牛顿-拉夫逊法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且随着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增加,研究系统的区间潮流以实现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分析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基于泰勒函数一阶展开和二阶展开,推导出热负荷流量和节点温度的解析表达式,该表达式实现了流量与温度的独立求解,无须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系统稳态潮流。然后,分析流量和温度表达式的函数单调性,结合各热负荷值,确定了热负荷流量和热负荷节点温度的区间潮流解,所提方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计算速度快且不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稳态潮流 区间潮流 解耦计算 解析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被引量:62
19
作者 卫志农 梅建春 +3 位作者 孙国强 臧海祥 陈胜 陈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描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方程。同时,计及了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2个层面的耦合,即燃气轮机与电转气(P2G)技术。最后,基于修改的IEEE 24节点电力系统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系统,计算其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研究中,天然气系统的稳态模型与暂态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还定量评估了P2G对风电消纳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暂态能量流模型 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电转气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与电锅炉的弃风消纳协调调度模型 被引量:181
20
作者 崔杨 陈志 +1 位作者 严干贵 唐耀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072-4080,共9页
为解决风电消纳问题,从解耦热电耦合约束、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与电锅炉的弃风消纳协调调度模型。在分析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极限消纳弃风电量的电锅炉供热量计算方法,对比了储... 为解决风电消纳问题,从解耦热电耦合约束、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角度出发,提出基于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与电锅炉的弃风消纳协调调度模型。在分析含储热热电联产机组工作原理基础上,提出极限消纳弃风电量的电锅炉供热量计算方法,对比了储热装置不同工作方式以及含储热热电联产与电锅炉协调供热时的经济性。算例结果表明,电锅炉供热在极限消纳弃风时具有最佳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热电联产 储热 电锅炉 供热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