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Choice of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Rule of Law Quality by Promoting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1
作者 Gu Rongxi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223,共12页
The continuous debate o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but als... The continuous debate o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not only affect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but also the choice of th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In the new stage of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Law-Based Governance of China”,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Law-Based Governance of China” is also a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rule of law quality in China.And from this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rule of law and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has got a new meaning.Promoting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At the same time,the promotion of the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should follow the “people-centered” natur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objective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l rule of law SUBSTANTIVE rule of law rule of law QUALITY rule of law ecology rule of law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审计监督权概念的引入与自主发展
2
作者 胡智强 魏华龙 余冬梅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审计权概念自清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实践和法律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推动人们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不断深化。我国“八二宪法”正式明确“审计监督权”概念,并将其界定为隶属于行政权、具有监督性质的权力。“审计监督权”概念在长期的自... 审计权概念自清末引入我国以来,在实践和法律两个维度持续演进,推动人们对审计理论与实践的认知不断深化。我国“八二宪法”正式明确“审计监督权”概念,并将其界定为隶属于行政权、具有监督性质的权力。“审计监督权”概念在长期的自主演进过程中,积淀了很多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内容。新时代审计监督权概念在党的政治建设、复杂市场经济模式和国家治理体系中深化发展,已具政治性、法制性、独立性、监督性、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多方面的丰富意涵。“审计监督权”是中国审计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性概念,其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政治品格从法理到法律演变,独立性随审计模式的转变而不断提高,规范构造不断从冲突走向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监督权 审计法治 监察型审计 自主发展 审计制度 审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高质量发展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征巾帼”到“法治先驱”:长征女红军对新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贡献研究
4
作者 王若涓 王友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80,126,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法战线上工作,她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成就卓著。在法学教育、立法及司法审判、公安、检察等工作战线,都有不少当年驰骋沙场的女红军的身影。她们对新中国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法战线上工作,她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成就卓著。在法学教育、立法及司法审判、公安、检察等工作战线,都有不少当年驰骋沙场的女红军的身影。她们对新中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借鉴,在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对当今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女红军 新中国法治建设 长征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渔业法治发展现状研究
5
作者 许焱 郭景晖 +1 位作者 岳欣桐 蔺妍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84-87,共4页
渔业法治是发展渔业经济、振兴渔村的重要支柱。为了解目前辽宁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现状,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关于现代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提高辽宁渔业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良好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从渔村法治发展、渔... 渔业法治是发展渔业经济、振兴渔村的重要支柱。为了解目前辽宁省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现状,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关于现代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提高辽宁渔业发展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良好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从渔村法治发展、渔业资源法治管理两个方面开展走访调研,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分析了辽宁如何保护渔业资源、保障渔民权益、加强依法治理渔村,总结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就下一步渔业法治工作建设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法治 渔业行政执法 渔村法治发展 渔业资源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学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6
作者 张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8,315,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法治教育作为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主要体现为法治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思维,防范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法治教育作为强化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关系,主要体现为法治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思维,防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风险,规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行为。当前,受到现实社会条件的影响,法治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存在着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教育方式不多样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健全法治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向;构建法治教育内容体系,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核心内容;拓展法治教育方式方法,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广阔平台;强化法治教育师资建设,提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法治教育 内容体系 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研究
7
作者 张金垚 《河北渔业》 2025年第8期87-90,共4页
海洋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剖析河北省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现状,总结了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法律风... 海洋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剖析河北省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现状,总结了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法律风险等问题,结合依法治海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海洋经济法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了河北省海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法治路径,旨在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依法治海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法学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架构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晓君 董静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运行规律,从整体上把握该国或该地区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发展方向,进而探寻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念与契合点。区域国别法学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外交思想,服务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并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作出贡献。该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打破常规,走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之路,构建国别法律人才“双协同”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法学 涉外法治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柏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75,共1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持续推进,其制度成果集中体现于《信访工作条例》。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每个环节严格依法,做到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它建立于“在法治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信访工作法治化改革持续推进,其制度成果集中体现于《信访工作条例》。新时代的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每个环节严格依法,做到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它建立于“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理论基础之上,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的“信访渠道汇集问题、依法分流处理、兜底解决剩余问题”的信访工作法治化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实践回应性,信访渠道聚集问题有其社会心理基础,分流处理问题契合体制运行规律,剩余问题兜底解决有赖综合施策。这种模式不仅回应合法诉求,而且能有效回应政策性、情感性等各种诉求,体现了信访工作的群众工作属性,在法治化的同时保持了社会主义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访 信访工作 法治化 群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宜昌磷矿伴生稀土元素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林 王大钊 +1 位作者 陈爱章 蔡雄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546,共22页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中伴生有稀土元素,研究其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对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矿的重要来源。【研究方法】本文以含稀土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取样的基础上... 【研究目的】湖北省宜昌磷矿中伴生有稀土元素,研究其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对稀土元素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将成为未来稀土矿的重要来源。【研究方法】本文以含稀土磷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系统取样的基础上,开展岩矿鉴定、全岩地球化学分析、XRD衍射分析、SEM观察、LA-ICP-MS测试等工作。【研究结果】磷块岩中稀土元素总量ΣREE+Y为63.5×10^(-6)~271.8×10^(-6),不同层位或不同岩性的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结论】稀土元素含量受岩性控制明显,由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致密块状磷矿石→泥质条带磷块岩→泥岩,含量逐渐升高。微量元素反映出宜昌磷矿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西北部略表现出温暖湿润特点;Ce异常、V/Ni和Y/Ho比值反映海水中EH条件从底部到顶部,即从Ph22成磷期到Ph13成磷期,形成水体环境逐渐氧化。宜昌磷矿中稀土元素总量整体较低,且泥岩较磷块岩中含量高,表明吸附态稀土较类质同象稀土含量高。宜昌伴生稀土磷矿资源丰富,利用合理的技术对稀土元素进行综合回收,对宜昌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 伴生稀土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开发利用前景 矿产勘查工程 宜昌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法治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筑牢基石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洪宇 方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其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于加强法治建设。应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法治规律,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聚焦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其一体化发展,基础在于加强法治建设。应立足中国实际,遵循法治规律,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聚焦党和国家的战略规划,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众关切的重点问题,以及法律制度的空白点和冲突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的法治建设,具体措施为:统筹推进教育法治建设,优先加快教育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科技法律体系,以专项立法助力新兴技术的重点突破;夯实人才领域法治基石,营造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 教育法治建设 科技法治建设 人才发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出境的国内法规制路径及体系化完善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骏 姚若楠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40,159,160,共20页
数字化个人信息的大规模跨境传输使得个人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受损的风险加剧,国际社会尚未达成统一法律规范予以应对。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各国选择以国内法规制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出境予... 数字化个人信息的大规模跨境传输使得个人权益、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受损的风险加剧,国际社会尚未达成统一法律规范予以应对。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与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各国选择以国内法规制的方式对个人信息出境予以监管,具体表现为国家专门立法、联盟统一立法与国家分散立法。我国通过专门立法规制个人信息出境,形成了“硬性”与“软性”两轨监管机制,但存在分轨监管内容交叉、公私共治监管尚未形成的问题,阻碍个人信息的安全出境。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背景下,我国应以系统观念加强个人信息出境监管建设,从主体上发挥公私体系的协同性,从规范上强化攻防体系的均衡性,从空间上增进内外体系的互动性,为促成个人信息跨境规制的多边共识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国家规制 数据跨境流动 个人信息出境 系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与统纪化:“儒法国家”,抑或大国礼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锋 李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儒法国家”作为概括中国秦汉以后政治系统特质的既有模式,没有充分估量礼治对于中国国家结构的奠基意义,易于呈现为古今断裂的历史政治叙事。周礼所开启的中心统合主义原理展现为一体化与统纪化。一体化包含了统治权力一体化、族群伦... “儒法国家”作为概括中国秦汉以后政治系统特质的既有模式,没有充分估量礼治对于中国国家结构的奠基意义,易于呈现为古今断裂的历史政治叙事。周礼所开启的中心统合主义原理展现为一体化与统纪化。一体化包含了统治权力一体化、族群伦理一体化、家国经济一体化,由周礼中的分封、宗法和井田开其端,深刻影响了郡县大一统的制度体系。统纪化是指礼治秩序精神的历史性延续,分别呈现为生统、宗统和治统,三统相系相维而不断推进一体化进程。正是大国礼治所展现出的一体化和统纪化,使我们在面临秩序危机的时候赓续了大一统国家的基本结构,在进一步推进族群、经济和治理层级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完成了文明古国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统纪化 儒法国家 大国礼治 中心统合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促进——以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兵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共13页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仍面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间价值与功能需进一步适配、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安全风险与漏洞需解决、经济创新发展目标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待协调等经济问题。为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治时代内涵,重视经济法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安全可控为底线、以公平竞争为支撑、以包容开放为保障,推动负责任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为前提,构建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全面准确理解系统观念,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市场公平竞争为支撑,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有效促进人形机器人在包容开放的全球合作生态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经济法治 安全发展 动态平衡 共商共建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年法律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维俭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随着少年法的发展,其法律规范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法律规范的体系逐渐成型,少年法律关系理论亟待发掘和建构,以适应少年法治的系统集约化转型的发展需要。少年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年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少年法律关系是少年法的规范基因。少... 随着少年法的发展,其法律规范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法律规范的体系逐渐成型,少年法律关系理论亟待发掘和建构,以适应少年法治的系统集约化转型的发展需要。少年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年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少年法律关系是少年法的规范基因。少年法律关系包括少年福利法律关系、少年保护法律关系和少年越轨法律关系等基本内容。少年法律关系具有主体结构的三元性、主体地位的非平等性、关系结构的层次性、权利义务的非对等性和基本宗旨的归一性。少年法律关系与刑事、民事、行政等部门法律关系之间具有属性上的本质区别,具有其独立属性。少年法律关系理论是少年法学的理论基石,其确立预示着少年法学理论的部门化、少年法律体系的法典化以及少年法治的系统集约化的转型发展时代到来,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法律关系 独立属性 理论基石 少年法 少年法治 系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角下中国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白佳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5,175,共12页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海洋法治前期孵化阶段,中国作为初步学习者见证并参与构建稳定的海洋法律体系和海洋秩序;在海洋法治实施阶段,中国作为全面参与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完善实施;在海洋法治成熟进步阶段,中国努力成为创新引领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中国把握海洋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上安全维护等多维度塑造国际海洋法治环境,积极与国际社会主体开展多元国际法治合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决定指引下,中国可依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发挥蓝色伙伴关系在国际法治合作中的潜力,促进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国际海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海洋法治 可持续发展 蓝色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法治化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谭启平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等十多个方面的重要论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任务进程中,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应该全面系统转化为科技创新立法的基本规定,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法治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的落实,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和外延,努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加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型国家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法治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婕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237,共13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区域协同立法。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是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虽未明确使用“区域协同立法”的概念,但是从其序言和总纲中解读出的“区域协调发展”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探索区域协同立法。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是新时代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制度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虽未明确使用“区域协同立法”的概念,但是从其序言和总纲中解读出的“区域协调发展”国家保障义务可以为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提供合宪性基础。中央立法及时回应实践之需,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增加相关条款,为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概括性的合法性依据。大量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以及跨域事务高质效处理的现实需要,也为人大区域协同立法实践图景的展开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人大区域协同立法的理论基础在合宪性、合法性、合政策性、事实性等维度得以证成。在实践层面,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既充分挖掘了地方立法的创新潜力,也不可避免在可操作性法律依据不足的情形下形成了实然困境,面临模式凝练不足、对“协同性”存在双向理解偏差、立法成果实效发挥刚性不足等问题。究其成因,主要在于地方人大之间实质地位不平等、立法过程公众参与不充分、协同立法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本质原因在于区域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存在张力。需要通过引入“新区域主义”视角,打破传统的区域和层级观念,推动地方之间以合作为基础形成互惠的关系模型,在人大区域协同立法中建立区域整体利益观,超越地方利益寻求立法共识。在理念优化的基础上,以理性商谈作为基本方法,权衡地方人大之间的利益。将深化公众参与作为重点,在公众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方式、参与程度等方面强化公众在人大区域协同立法中的多层次参与,寻求各类主体利益诉求中的最大公约数,切实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机制层面,要寻求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整体系统性完善,在运行机制中,明确人大区域协同立法的流程,在立法的“前”“中”“后”各个环节体现“协同性”,防止人大区域协同立法沦为形式;在保障机制中,通过优化多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常态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利益补偿机制、衔接绩效考核机制等方式,为切实发挥人大区域协同立法功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立法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法治 地方人大 人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绿色元宇宙的法理构造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叶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0,共13页
绿色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与环境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法理构造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绿色元宇宙的发展面临的法律挑战,并通过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策略,构建对应的风险治理路径... 绿色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与环境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推动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法理构造为分析视角,深入剖析绿色元宇宙的发展面临的法律挑战,并通过系统化的法律规制策略,构建对应的风险治理路径:一是明确各级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在绿色元宇宙风险治理中的主体角色、权利义务和职权责任;二是构建碳排放监管、环境数据管理、绿色认证与激励机制等关键制度;三是明确虚拟主体环境责任、完善追责程序与生态修复机制,以及采取预防性法律措施。这些法治方式可以保障绿色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明确绿色元宇宙主体、内容和责任三层法理构造,从而在技术创新与环境治理之间实现平衡,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治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元宇宙 双碳目标 数字生态文明 预防性治理 未来产业 元宇宙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修订《畜牧法》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婷钰 岳兴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5期77-86,共10页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畜牧产品持续增长需求的关键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力量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对新修订《畜牧...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畜牧产品持续增长需求的关键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运用法治力量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有效途径。该文在对新修订《畜牧法》制度创新与亮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动物疫病、养殖环保、资源短缺、贸易保护主义4个方面对阻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4条政策路径,包括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与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助力畜牧业绿色发展、完善畜产品市场持续稳定供给保障政策、提升双循环格局下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法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