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c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1
作者 LIU Rui LIU Ch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7年第2期188-192,共5页
This article discussed w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d brought to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is stud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wha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d brought to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is study expounded ou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 of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on the agriculture and gave som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unfavorable impacts on the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IZATION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f Primary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Hong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4期63-69,共7页
For providing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strategy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took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the poo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service condition. ... For providing a correct and reasonable strategy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took 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to analyze the poor agricultural equipment service condition. It also put forward the ecology and social crisis brought out by the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primary mechan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ondition, this paper brought forward several certain policies and solutions, such as compelling to shorten the continuance cycle of traditional primary stage, seeking for new economic growth poles of high-added-valu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fully using the abundant labor force, etc. It is a feasible technical program to develop harmoniou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generation of soil quality RESOURC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sential Facto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Agriculture
3
作者 WANG Ho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9年第2期83-90,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cluding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material energy input, applic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finition and essential factors of green agriculture, including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 material energy input, applic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he green behavior of worker, green policy regulations guarantee, fund support, supply and the production of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green agriculture, structural mechanism and function. And finally existing problems in present green agriculture and five suggestions of green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nment we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agriculture constituent elements structural mechan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O BOSHENG,PIONEER FOR DEVELOPING RARE EARTH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4
《有色金属》 CSCD 1990年第4期73-74,共2页
Guo Bosheng, senior engineer/professor, is now a member of the Expert Group of the State Council Rare Earth Leading Group, PRC., director of Rare Earth Development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ique. He graduated from ... Guo Bosheng, senior engineer/professor, is now a member of the Expert Group of the State Council Rare Earth Leading Group, PRC., director of Rare Earth Development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Technique. He graduated from Moscow Fine Chemical Industry University in the So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C GUO BOSHENG PIONEER FOR DEVELOPinG RARE EARTH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in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和小麦播种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宜涛 施彬彬 +3 位作者 王传奇 廖庆喜 武安阳 欧耀徽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6,共15页
中国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和小麦的机械化生产是解决南方地区冬闲田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国内粮油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受地形条件和种植模式影响,目前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仍处于“无机可用”或“无好机可... 中国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和小麦的机械化生产是解决南方地区冬闲田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国内粮油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受地形条件和种植模式影响,目前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较低且发展缓慢,仍处于“无机可用”或“无好机可用”状态。该文从生产区划、应用场景、技术装备3个方面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小麦机械化生产现状,通过梳理油菜和小麦典型生产场景与实际应用机具之间的矛盾,明确了湿黏稻茬土壤、复杂丘坡地形、油菜和小麦种植农艺要求、区域经济落后、经营主体倾向和技术市场空缺等是影响南方丘陵山地各油麦产区机械化播种发展水平不充分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现阶段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装备应用、技术发展及南方丘陵山地油麦机械化播种的技术卡点和装备发展需求,提出了研发适应南方丘陵山地黏重湿烂土壤条件、丘坡地形和小地块播种的智能化油麦兼用联合直播机是提高油麦机播水平的装备基础,并明确黏重与湿烂土壤种床整备、丘陵山地起伏地表播深控制、油麦兼用精量排种、智能化播种控制等关键技术是研究重点。研究可为南方丘陵山地油菜、小麦机械化播种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丘陵山地 油菜 小麦 机械化播种 发展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农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分析
6
作者 胡霞 周旭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东亚小规模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东亚代表性国家形成了差异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从发展特征来看,日本和韩国是在农机普及的基础上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小范围的农机联...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东亚小规模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东亚代表性国家形成了差异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从发展特征来看,日本和韩国是在农机普及的基础上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小范围的农机联合利用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中国则将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的主基调,农机作业服务外包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从发展成效来看,中国更好地达到了分摊农机购置成本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使中国农户采用农机作业服务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农业分工的深化为农户获取服务规模经济效益带来了便利。对于其他尚在探索小农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东亚代表性国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路径为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小规模农业 农业机械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影响西南涡发展指数探索
7
作者 卢萍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3-368,共16页
本文采用ERA5(0.25°×0.25°)逐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距离移动和稳定少动两次高影响西南涡过程,基于影响西南涡过程的关键因子构建了低涡发展指数,探讨了低涡发展指数与西南涡及降水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中低层辐... 本文采用ERA5(0.25°×0.25°)逐时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长距离移动和稳定少动两次高影响西南涡过程,基于影响西南涡过程的关键因子构建了低涡发展指数,探讨了低涡发展指数与西南涡及降水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中低层辐合和假相当位温是影响低涡发展演变的关键物理因子;(2)无论长距离移动还是稳定少动的西南涡过程,低涡发展指数均可以指示出低涡强度和位置的发展演变趋势,还能解释一涡多心现象,以及解释西南涡发展演变机理;(3)低涡发展指数既可能指示低涡降水的强度和落区,又能反映西南涡与降水之间互存共生的关系,为“涡生雨”和“雨生涡”现象提供了可能的机理解释。该指数对西南涡暴雨预报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涡 发展演变 低涡发展指数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轴向与横向深水扇交互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
8
作者 侯明才 杨金海 +6 位作者 陈安清 庞谦 李苏晓 张西睿 高航 韩建辉 曹海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9,共11页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 南海北部陆架峡谷盆地发育大量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别是穿越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巨型重力流水道尤为引人注目。已有研究认为水道沉积启动于中新世晚期黄流组,具有多物源交汇的特点,但对于各物源重力流为何集中爆发及不同物源扇体间如何交互沉积缺乏系统认识。为此,基于琼东南盆地梅山组的岩心/壁心、薄片、测井和地震数据,开展了测井相和地震相解析,重点分析了轴向与横向深水扇的交互作用和发育模式,明确了2类扇体中有利储集体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琼东南盆地西部梅山组发育大型条带状富砂下切水道扇体(轴向扇)和富泥朵状扇体(横向扇)2类重力流沉积,水道化重力流体系主要发育在峡谷底部,朵状扇体系主要发育在斜坡区并常被等深流改造。②轴向扇沿盆地长轴方向发育,物源为西北的大型造山带水系,呈下切“U/V”字形貌特征,以碎屑流成因为主;横向扇沿横轴方向发育,物源为北部的小型岛屿水系,呈薄席状形貌特征,以浊流成因为主。③轴向和横向深水重力流交汇作用下发育汇流型、堰塞型和交切型3种模式,类似陆表流域系统的主干河流和支流,但它们是事件性的,而非同时交汇沉积。结论认为:①轴向扇砂体厚度较大,粒度较粗,粒间孔和溶蚀孔发育,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勘探目标;横向扇砂体较薄,粒度较细,杂基含量高,储层发育需底流改造。②建立的3种横向扇和轴向扇交互模式为砂体成因判识和发育分布规律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峡谷盆地 重力流沉积 深水轴向水道扇 横向斜坡扇 交互机制 发育模式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数字基础设施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9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使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表征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来实现。【结论】各地应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数字建设,以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双重差分法 因果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
10
作者 卢以群 肖景峰 成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98-102,共5页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 湖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生态屏障与“九州粮仓”的叠加区域之一,承载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双重使命。在厘清生态农业建设的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一定参考。生态农业建设是破解传统农业生态困境、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农业方案,是驱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具有多重价值和时代意义。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约束加剧,生态价值转化不畅,人力资源不足,经营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需要强化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构建绿色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湖南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高质量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价值 可持续发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作物产业与机械化发展进程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48-51,共4页
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玉米。小麦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该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线,研究小麦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机械化进程对小麦... 河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玉米。小麦是河南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该文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线,研究小麦发展的主要阶段,分析机械化进程对小麦的促进作用,探讨小麦的地位和产量,研究玉米的种植情况和国内玉米机械化生产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发展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分析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蒙蒙 马瑛 王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47-250,262,共5页
通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生产要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生产关系理论、市场均衡理论等理论,系统阐释了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纵横交... 通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生产要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生产关系理论、市场均衡理论等理论,系统阐释了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数字协同平台不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的农业数字化改造不全面、“高端化、精准化”的要素服务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数字协同平台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创新能力和完善要素服务机制、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实践路径。研究旨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融合创新,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绿色发展 机理分析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的统计检验
13
作者 丁冬雨 孙迪亮 +1 位作者 李琪 谢明义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1-76,共6页
文章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来源、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进特征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农... 文章在分析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了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来源、空间自相关性、时空演进特征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绿色农业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长但总体差异较大,其中,区域间差异是耦合协调度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空间特征看,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H-H”与“L-L”型空间集聚现象;从时间特征看,除中部和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从收敛特征看,东部和东北地区存在σ收敛、β收敛特征,而全国及中部和西部地区仅存在β收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农业发展 美丽中国建设 时空特征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中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4
作者 胡志超 张萌 +3 位作者 罗伟文 庞有伦 郎方年 李秋实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9-50,共12页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已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最短的短板和最大的卡点。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既需要从国情农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需要将其置入农业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之中,...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现已成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最短的短板和最大的卡点。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既需要从国情农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需要将其置入农业现代化乃至国家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之中,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来深入思考和系统谋划。因此,该文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中国丘陵山区产业与技术背景、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出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考与对策,为加快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宏观决策和科技创新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表明:1)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制约、技术适应性差、研发力量薄弱以及政策支持较弱等多方面因素,其发展进程缓慢且面临重大挑战。2)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须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须以政策和科技为支撑,实现生产条件、组织管理、生产技术和职业农民四要素的协同推进,以促进其向高质高效、全程全面迈进。3)中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农艺与社会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要通过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因地制宜与自主创新、多要素协同与有序推进、政策支持与责任落实等系统工程举措以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4)针对中国丘陵山区农机化的主要难点,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装备研发的重点应包括快速便捷转运技术与装备、轻量化多功能动力底盘技术与装备、轻简高效机械化作业技术与装备、丘陵山地农业生产信息化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技术模式与服务体系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业机械化 内在规律 历史逻辑 研发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和逸群 赵德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东北的区域间差异最大;而中部—东北、西北—东北的区域间差异在不断缩小。据此,就数字乡村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数字乡村的区域差异,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16
作者 巩前文 张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0-173,共14页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探讨“千万工程”精神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解析“千...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问题,探讨“千万工程”精神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作用,解析“千万工程”实施成效在激励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维度的“千万工程”制度在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照着做”“变着做”和“创新做”的功能效果。最后通过弘扬“千万工程”精神、进一步挖掘“千万工程”经验及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千万工程”经验引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万工程”精神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1990-2020年土地覆盖与耕地资源时空变化
17
作者 邹伟豪 王卷乐 +3 位作者 杨可明 刘梦 江嘉伟 刘亚萍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1期2-13,共12页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的土地资源优越,是东北亚粮食生产潜力巨大的区域。掌握其过去土地覆盖和耕地变化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域长期土地覆盖和农业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GlobeLand 30和GLC_FCS 30数据集,获... 中俄黑龙江跨境流域的土地资源优越,是东北亚粮食生产潜力巨大的区域。掌握其过去土地覆盖和耕地变化对区域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该区域长期土地覆盖和农业资源认识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GlobeLand 30和GLC_FCS 30数据集,获取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30米分辨率土地覆盖数据,引入土地覆盖转移矩阵、动态度以及变化强度等模型对黑龙江流域的土地覆盖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耕地资源变化及其中俄对比。结果表明:黑龙江流域土地覆盖类型中林地占主导地位,其次为草地和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占比较小。1990-2020年,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1990-2000年变化最大,而2010-2020年是耕地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的时期。中俄对比分析显示,黑龙江流域内中国部分的耕地面积远多于俄罗斯部分的耕地面积,1990-2000年中国部分的耕地变化的剧烈程度也远远高于俄罗斯部分的耕地变化,但后20年有明显减弱。从共同点来看,黑龙江流域内中俄两个区域耕地变化趋势均为先减少后增加,不同之处在于1990-2020年中国区域内耕地总面积减少,俄罗斯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略有增加。研究发现人口迁移、城镇化、土地改革以及资金短缺可能是耕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未来开发利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耕地资源 黑龙江流域 俄罗斯 农业发展 中蒙俄经济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测算与差异化补偿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晋洪涛 项乐乐 陈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78,共12页
【目的】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和碳补偿额度,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并依据地区碳收支核算、碳交易价格和碳补偿系数确定各主产区... 【目的】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和碳补偿额度,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种植业低碳发展效率,并依据地区碳收支核算、碳交易价格和碳补偿系数确定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结果】1)2010—2020年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江西、四川5个省、自治区碳汇水平最高,湖北、河北碳汇水平最低;2)根据三阶段SBM-DEA模型测算,各主产区低碳发展效率分布较为稳定,其中湖北、河南为低碳发展高效率地区,四川、河北为低碳发展低效率地区。【结论】根据低碳发展效率测算各主产区碳补偿额度,河南、山东和江苏的利益补偿额度最高,辽宁、江西和河北利益补偿额度最低。针对低碳发展效率进行差异化碳补偿,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发展低碳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低碳发展效率 三阶段超效率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农机需求结构--来自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证据
19
作者 王术坤 刁虹月 +3 位作者 王铭典 库艺菲 常培君 林文声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29,共9页
为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机械来源和不同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差异化影响,基于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机理与政策异质性,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机械... 为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不同机械来源和不同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差异化影响,基于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机理与政策异质性,丰富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关系领域的理论文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依据。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的综合机械化率提高5%。从不同机械来源的视角,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三大主粮作物(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的农机服务作业比例,但减少小麦生产采用自家机械的可能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通过田块整治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为农田宜机化耕作创造客观条件,而且通过扩大农地租入规模来促进农业机械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地形坡度较大地区的村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促使农户采用自家机械进行粮食生产;同时,对于离乡镇政府较远和地权稳定性较好的村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提高农户采纳粮食生产农机服务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机械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 综合机械化率 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强国目标下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
作者 张俊飚 王学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9,共16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面对当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坚持和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无疑成为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理念。本文在全面梳理我国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面对当前气候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坚持和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无疑成为农业强国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理念。本文在全面梳理我国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并指出了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所需要抓住的良好机遇与必须解决的诸多问题。据此提出要不断完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切实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快绿色低碳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及进一步创新农业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现状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