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产方式的空间重构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1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7,160,共16页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组合搭配形成了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拥有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布局调整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和实践背景下,...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组合搭配形成了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拥有区域和产业两个维度。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空间上的布局调整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和实践背景下,以生产力的阶段性变化为主线,以区域生产关系调整为副线,生产方式的空间重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生产力层面,四个阶段表现为新技术萌发、新产业形成、新模式塑造和新动能汇聚;相应地在区域生产关系层面,四个阶段表现为局部增长极、区际发展轴、区域城市群和全国发展网。而这一系列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大市场,在国内大循环中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方式 空间重构 区域协调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73
2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38,共11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逻辑理路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彬 宁悦文 +2 位作者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耦合模式 乡村发展类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地层渗流对人工地层冻结法及周围工程环境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洁 李泽垚 +2 位作者 万鹏 唐益群 赵文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随着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大型跨海、越江工程的出现,人工地层冻结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及挑战。依托工程背景,通过典型砂黏组合地层的设计,按照严格相似比,建立了组合地层渗流环境下人工地层冻结法的缩尺模型,分析了软黏土... 随着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大型跨海、越江工程的出现,人工地层冻结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及挑战。依托工程背景,通过典型砂黏组合地层的设计,按照严格相似比,建立了组合地层渗流环境下人工地层冻结法的缩尺模型,分析了软黏土下伏较大渗流砂层的工况下,渗流对上覆冻融敏感软黏土的冻结施工及周围工程环境的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渗流速度下各影响区域内的温度、冻胀力、地表沉降量等参数指标。结果表明下伏砂层渗流速度过大会无法完成冻结,存在临界渗流速度。且渗流工况下软黏土上下冻结帷幕边缘的冻结效果也截然不同,尤其是稳定冻结温度和冻胀力发展模式。渗流直接影响的区域,渗流对软黏土潜热效应的削弱明显,随着渗流速度增大相变平衡时间呈线性减小。综合研究成果为冻结方案优化及施工安全提出了理论性指导意见,并对现场工程可能会遇到的施工质量、隧道安全、环境治理等做出预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地层 人工地层冻结法 临界渗流速度 潜热效应 冻胀力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98
5
作者 盛磊 杨白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57,共9页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需要为导向,以连接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支撑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软硬...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需要为导向,以连接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支撑数据的感知、连接、汇聚、融合、分析、决策、执行、安全等各环节运行,并提供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具有技术更新迭代快、软硬兼备、协同融合等主要特征。下一步,可以将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为重点突破口,运用市场化、多样化创新金融工具,协同整合政府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资金和商业金融资金弥补投融资资金缺口。同时,要明确市场的主导和建设角色,强化政府引导职能,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活力,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投融资模式 经济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际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天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7-20,共4页
职业技能资格鉴定 ,是对劳动力资源进行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促进劳动就业、培育劳动力市场、发展社会经济。当代西方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发展模式、发展趋向 。
关键词 职业技能 资格鉴定 发展模式 发展趋向 劳动力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抉择和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廷奇 《教育与现代化》 2003年第4期8-12,51,共6页
“二战”以后 ,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整体协调发展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三种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构”动力所推动 ,由于多种“力”的强弱结构不同 ,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当前 ,须通过... “二战”以后 ,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整体协调发展和追求可持续发展三种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结构”动力所推动 ,由于多种“力”的强弱结构不同 ,决定了各国高等教育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当前 ,须通过改革 ,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 ,把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模式 动力机制 可持续发展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333-13335,共3页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因,构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归纳出乡村旅游的3种主要开发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农村建设 开发模式 动力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过去和未来 被引量:23
9
作者 唐启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共分4个部分:1.通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渔业总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和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百分比3组数据展示,直观地表达了中国现代渔业的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佐证了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贡献,不仅为保障粮食安全... 本文共分4个部分:1.通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渔业总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和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百分比3组数据展示,直观地表达了中国现代渔业的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佐证了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贡献,不仅为保障粮食安全、营养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颠覆了自1840年以来世界“以捕为主或捕捞独大”的近代渔业发展模式,“以养为主”已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论述了激发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即超前的思想准备、坚实的科技支撑、正确的发展方针、清晰的发展理念,这4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依然重要。3.保证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包括独特的水产养殖种类组成和显著的渔业碳汇功能,这些特点仍然是支撑中国式现代渔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4.展望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之策。大事之重是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实施养殖容量规划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养护型捕捞业,强化限额捕捞管理制度和养护措施。为了保障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渔业可持续产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以养为主 发展模式 驱动力 种类组成 渔业碳汇 容量管理 限额捕捞 养护措施 可持续产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来研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卫兴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2,共5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概言之,应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的角度看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又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概言之,应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的角度看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又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从价值标准的角度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统领全局的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生产力标准 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 公有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新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探索
11
作者 曹春霞 曹颖 张邯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国内外新城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新城发展的规划探索,总结了新城发展的主要动因,并从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为未来新城将面临3大挑战:一是政策红利消失,二是人口红利消失,三是互联网将逐步弱化新城的区位优势... 在国内外新城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新城发展的规划探索,总结了新城发展的主要动因,并从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为未来新城将面临3大挑战:一是政策红利消失,二是人口红利消失,三是互联网将逐步弱化新城的区位优势。面对这些挑战,结合重庆市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两江新区的产业筑城、西部科学城的科技兴城、东部生态城的生态营城3种新城的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新城规划提出3点思考:一是新城要依托现有基础进行升级,不再是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二是新城的“新”不在于城市建设,而是发展内涵和发展动力的“新”;三是随着现代化物质空间塑造逐步减少,需要营造更多的“产、城、景、文”深度融合的新城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新城 动力机制 发展模式关键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油气自封闭作用与分子间作用力 被引量:113
12
作者 贾承造 庞雄奇 宋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7-452,共16页
非常规油气的成功开发大幅增加了全球油气资源、推动了全球油气产量增长,同时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形成了重大突破。常规油气成藏机理是以圈闭富集保存油气及浮力成藏为核心的,非常规油气则是以连续性聚集和非浮力成藏为特征。研... 非常规油气的成功开发大幅增加了全球油气资源、推动了全球油气产量增长,同时对经典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理论形成了重大突破。常规油气成藏机理是以圈闭富集保存油气及浮力成藏为核心的,非常规油气则是以连续性聚集和非浮力成藏为特征。研究揭示,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的核心是油气自封闭作用,其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依据分子间作用力表现和相应自封闭作用,可将非常规油气成藏机制分为3类:①以大分子黏滞力和缩合力为主的稠油和沥青;②以毛管压力和分子吸附力为主的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③以分子间笼合作用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论文详细论述了5种类型非常规油气成藏自封闭作用特征、边界条件及地质实例,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原理与数学表征。该项研究将深化对非常规油气成藏机理的理解,提升中国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预测评价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对非常规油气开发生产机理和潜在生产能力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油气成藏机理 自封闭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 油气自封闭成藏模式 油气勘探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