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线性的螺栓连接件振动疲劳损伤检测
1
作者 何声馨 郭赛赛 +1 位作者 刘世洲 张二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5-368,共4页
为研究螺栓连接件的振动疲劳损伤演化,搭建了一套振动疲劳实验测试系统,仿真设计了螺栓疲劳试件。实验采用中断疲劳实验,非线性损伤检测和脉动疲劳加载交替进行直至疲劳失效。在损伤检测中运用随机相位多正弦信号驱动激振器,基于鲁棒实... 为研究螺栓连接件的振动疲劳损伤演化,搭建了一套振动疲劳实验测试系统,仿真设计了螺栓疲劳试件。实验采用中断疲劳实验,非线性损伤检测和脉动疲劳加载交替进行直至疲劳失效。在损伤检测中运用随机相位多正弦信号驱动激振器,基于鲁棒实验策略有效分离了振动响应中的非线性扰动和测量噪声,并进一步基于分离得到的非线性扰动方差,定义了一种新型损伤指标。结果表明:新型损伤指标灵敏性高于传统的线性损伤指标,实验验证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疲劳 螺栓连接 非线性扰动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SLM成形DP780钢的疲劳损伤非线性电磁超声换能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甘守武 赵磊娜 周湘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为了提高对车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DP780钢的疲劳损伤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电磁超声换能的疲劳加载信号分析方法,通过高次谐波检测技术测定合金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时域信号波形相对较为稳定,基波幅值在频率为5 MPa... 为了提高对车用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DP780钢的疲劳损伤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电磁超声换能的疲劳加载信号分析方法,通过高次谐波检测技术测定合金的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时域信号波形相对较为稳定,基波幅值在频率为5 MPa时出现,在5000次疲劳测试后,与初始试件相比,试样中产生信号的幅值更显著。非线性电磁超声换能检测很容易影响二次谐波的产生。二次谐波具有更高的幅值,大量疲劳裂纹存在于基体内部。本研究可满足精准检测疲劳损伤条件。在对疲劳损伤程度确定时,参考疲劳寿命和循环加载周次,超声非线性系数在周边测试点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中心测试点较大,主要原因是内部结构变形情况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加载 损伤检测 非线性电磁超声换能 二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周期动态循环应力下的J-A-N力磁耦合机理模型
3
作者 邢海燕 刘伟男 +3 位作者 陈龙 徐成 弋鸣 颜俊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2-1547,共6页
目前的力磁耦合J-A模型未考虑钉扎场的畴壁厚度与多周期动态循环应力的影响,导致J-A模型的应力磁化数值偏大,不能准确描述早期疲劳损伤。为此,基于畴壁理论和Burgers位错理论,引入畴壁厚度因子,改进J-A模型的钉扎场方程,进一步考虑循环... 目前的力磁耦合J-A模型未考虑钉扎场的畴壁厚度与多周期动态循环应力的影响,导致J-A模型的应力磁化数值偏大,不能准确描述早期疲劳损伤。为此,基于畴壁理论和Burgers位错理论,引入畴壁厚度因子,改进J-A模型的钉扎场方程,进一步考虑循环载荷的应力幅、循环周次N等因素,建立了多周期动态循环应力下的J-A-N力磁耦合机理模型。获得了不同动态循环的应力幅值σa与平均应力σm下的磁化规律:相同循环周次下,σa主要影响应力磁化率,σm主要影响应力饱和磁化大小;σm相同时,随着σa的增大,达到应力饱和状态的速度升高;σa相同时,随着σm的增大,应力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为验证J-A-N模型有效性,对45钢三点弯曲试件进行了多周期动态循环应力下的磁场信号检测实验,实验结果与模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模型 力磁耦合 磁记忆检测 早期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频非线性超声的金属压力管道早期疲劳损伤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祖鸣 陈文飞 +3 位作者 王银成 柴军辉 罗利佳 包士毅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4-1242,共9页
压力管道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受载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损伤,疲劳损伤的累积会导致管道失效。本文针对金属压力管道早期疲劳损伤的检测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混频非线性超声的疲劳损伤检测方法,设计了混频非线性超声检测装置,... 压力管道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受载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疲劳损伤,疲劳损伤的累积会导致管道失效。本文针对金属压力管道早期疲劳损伤的检测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基于混频非线性超声的疲劳损伤检测方法,设计了混频非线性超声检测装置,开展了304不锈钢试样的疲劳损伤检测实验,建立了疲劳损伤程度与混频非线性指数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开展了304不锈钢管道疲劳损伤的在线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疲劳加载过程中管道应力集中部位的混频非线性指数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证实了混频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可用于金属压力管道早期疲劳损伤的检测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疲劳损伤 混频非线性超声 疲劳试验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扩散场的焊接节点疲劳损伤早期检测及剩余寿命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树灵 李宁 +1 位作者 岳亚男 张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3,45,共13页
钢结构焊接节点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易发生损伤、破坏,目前基于超声技术检测疲劳损伤的方法已得到初步验证,但早期裂纹萌生预警和剩余寿命评估仍存在困难和挑战。该研究基于超声扩散场能量密度提出一种检测焊接节点疲劳损伤的方法。该方法... 钢结构焊接节点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易发生损伤、破坏,目前基于超声技术检测疲劳损伤的方法已得到初步验证,但早期裂纹萌生预警和剩余寿命评估仍存在困难和挑战。该研究基于超声扩散场能量密度提出一种检测焊接节点疲劳损伤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有损和无损状态下超声能量密度的差异,定义焊接节点疲劳损伤指数;采用对接焊缝和十字形传力角焊缝试件,验证损伤指数对焊接节点疲劳损伤的敏感性和普适性;而后,对早期裂纹萌生预警和剩余寿命评估与棘轮应变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指数变化趋势与棘轮应变检测结果吻合度高;焊接节点疲劳裂纹扩展时,损伤指数增长尤为快速;当裂纹萌生时,损伤指数表现出突然增大的趋势,据此定义早期裂纹萌生预警判据,实现对焊接节点疲劳全寿命60%~80%的早期剩余寿命评估;同时,根据损伤指数曲线明显的谷值点,实现焊接节点寿命30%~50%的早期剩余寿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扩散场 焊接节点 疲劳损伤检测 早期预警 剩余寿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含软弱夹层岩体声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旭堂 简文彬 +2 位作者 林玫玲 王文韬 樊秀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0-1176,共7页
利用振动试验台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疲劳损伤特性,结合超声波检测仪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缺陷岩体声学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疲劳周期内,不同损伤阶段超声波波速变化最... 利用振动试验台系统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含软弱夹层岩体的疲劳损伤特性,结合超声波检测仪和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缺陷岩体声学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疲劳周期内,不同损伤阶段超声波波速变化最为敏感,呈倒S型衰减规律;波形在损伤过程中从近似半圆形逐渐发生畸变,波形相关性系数总体上随循环次数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超声波波幅在疲劳损伤中期波动较大,频域最大幅值和主频变化特征曲线规律不明显,仅在临近破坏时才表现出快速下降趋势,无法对其真实频域特性进行有效分析和识别。最后,基于超声波波速定义损伤变量,提出以Logistic方程的逆函数形式或4次多项式方程来描述含软弱夹层岩体疲劳累积损伤演化方程。研究成果可为各类振动环境下边坡的疲劳稳定性评价和加固工程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含软弱夹层岩体 疲劳损伤 声学参数 演化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裂纹的电磁超声混频非线性检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素贞 权泽 +2 位作者 张闯 金亮 杨庆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4-1703,共10页
对金属结构中疲劳裂纹的检测是结构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的关键,线性超声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难以有效识别疲劳裂纹。以非线性波动理论为基础,根据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激发特点和兰姆波(Lamb波)的波结构特点,设计双线圈Lamb波混频电磁超声换能... 对金属结构中疲劳裂纹的检测是结构寿命预测和失效分析的关键,线性超声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难以有效识别疲劳裂纹。以非线性波动理论为基础,根据电磁超声换能器的激发特点和兰姆波(Lamb波)的波结构特点,设计双线圈Lamb波混频电磁超声换能器,建立混频电磁超声换能器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混频位置和非线性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裂纹深度对超声调制效应的影响。最后,进行疲劳裂纹的电磁超声混频非线性实验,通过铝板中两个声场是否发生非线性调制来判断铝板是否有疲劳裂纹;根据疲劳裂纹板中不同位置处的非线性系数大小,对疲劳裂纹进行定位;研究非线性系数随不同裂纹长度的变化情况,依据非线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有效监测裂纹的扩展。研究结果证明了所设计的Lamb波混频电磁超声换能器检测疲劳裂纹的可行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超声 疲劳裂纹 混频电磁超声 调制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超声调制方法的损伤识别与定位 被引量:11
8
作者 屈文忠 李拯 +1 位作者 王芝 肖黎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2-857,共6页
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非线性弹性波谱方法具有对结构微小变化敏感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对裂纹等非线性损伤进行识别。笔者针对采用两个持续激励的普通非线性弹性波谱方法不能定位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并且定位铝板中疲劳裂纹的... 在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中,非线性弹性波谱方法具有对结构微小变化敏感的特性,能够有效地对裂纹等非线性损伤进行识别。笔者针对采用两个持续激励的普通非线性弹性波谱方法不能定位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并且定位铝板中疲劳裂纹的非线性超声调制方法。该方法通过识别脉冲与高频超声波之间的调制现象来进行损伤检测。实验中,压电阵列粘贴于疲劳裂纹铝板表面,汉宁窗调制的正弦脉冲激励和正弦持续激励同时施加在压电阵列上。通过采集不同的作动传感路径的响应,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响应进行频域分析,构造损伤指数量化损伤程度,对疲劳裂纹进行识别和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成功地检测并定位疲劳裂纹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疲劳裂纹 非线性超声调制 短时傅里叶变换 压电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梁损伤识别模态应变能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文光 李俊 +1 位作者 严铖 贺红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1-1654,共4页
针对飞行器弹性梁结构的振动疲劳损伤问题,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损伤会导致其模态性能变化为原则,通过对比结构单元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的变化率来构建损伤指标。在构建损伤指标之前,... 针对飞行器弹性梁结构的振动疲劳损伤问题,基于单元模态应变能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以结构损伤会导致其模态性能变化为原则,通过对比结构单元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的变化率来构建损伤指标。在构建损伤指标之前,假定弹性梁的刚度是由单元刚度组成的,在定义单元刚度灵敏度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弹性梁损伤前后模态应变能变化的联系。最后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方法,得到了弹性梁损伤状态的识别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对损伤识别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应变能 弹性梁 振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载旋转弯曲疲劳损伤的磁记忆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明秀 徐敏强 +1 位作者 赵帅 李建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8-351,共4页
为寻找高载旋转弯曲疲劳破坏前的特征信号,基于磁机械效应及磁场叠加原理进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带环形缺陷的45号钢试件进行高载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疲劳过程中试件表面的磁信号的法向分量的分布变化.理论分析表明,疲劳裂纹附近... 为寻找高载旋转弯曲疲劳破坏前的特征信号,基于磁机械效应及磁场叠加原理进行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带环形缺陷的45号钢试件进行高载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疲劳过程中试件表面的磁信号的法向分量的分布变化.理论分析表明,疲劳裂纹附近的磁信号分布随裂纹扩展而变化.实验结果显示在进入裂纹快速扩展前后,缺口两边的磁信号大小顺序发生变化;名义应力及应力集中系数、环境磁场和提离值影响检测效果,但有对应的解决方法.磁记忆技术用于高载旋转弯曲疲劳损伤检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载疲劳 旋转弯曲 磁记忆 损伤检测 剩余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海洋石油平台风险分析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庄力健 陈学东 +1 位作者 陈炜 齐杰 《压力容器》 2014年第6期51-57,共7页
在对某作业区4个在役海洋平台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海洋平台急需解决的5大类问题,即海上在役石油天然气设备定期检验无统一的法规可循、石油天然气设备腐蚀检测及防护手段欠缺、联锁装置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技术缺失、平... 在对某作业区4个在役海洋平台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海洋平台急需解决的5大类问题,即海上在役石油天然气设备定期检验无统一的法规可循、石油天然气设备腐蚀检测及防护手段欠缺、联锁装置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技术缺失、平台结构疲劳损伤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平台撞击载荷模拟力学模型仍需完善,同时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及工程实际中所存在的不足。针对海洋平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围绕海洋平台安全这一核心主题,对在役海洋石油平台风险分析与安全运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海上石油天然气设备 定期检验 腐蚀与防护 功能安全完整性评估 疲劳损伤 撞击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模态的风机塔筒根部疲劳裂纹损伤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鹏飞 张则荣 +1 位作者 张威 樊智敏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1,146,共6页
风力发电机塔筒根部所受弯矩大易产生疲劳裂纹,及早地检测发现裂纹有利于防止风机倒塌破坏。研究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的塔筒根部疲劳裂纹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塔筒的振动微分方程和应变模态;然后构建风机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塔筒损... 风力发电机塔筒根部所受弯矩大易产生疲劳裂纹,及早地检测发现裂纹有利于防止风机倒塌破坏。研究一种基于应变模态的塔筒根部疲劳裂纹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塔筒的振动微分方程和应变模态;然后构建风机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塔筒损伤前后固有频率、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差异;最后建立应变模态变化率的疲劳裂纹识别指标,并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应变模态变化率与损伤程度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塔筒受损前后固有频率和位移模态振型无显著改变,无法进行损伤定位;应变模态振型在受损处出现峰值突变,且损伤程度越高突变越明显;应变模态变化率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采用六次多项式可拟合出两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风电塔筒 应变模态 疲劳裂纹 损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识别在车用储氢容器模态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晓燕 郑津洋 +2 位作者 Dryver R.Huston 秦权 王海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9-484,590,共6页
针对车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复合纤维缠绕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开展了体积为0.074m3车用纤维缠绕储氢容器的模态试验研究。根据完好容器、反复充装引起的桶身轻微损伤和疲劳破裂两种疲劳损伤状态容器的模态分析,探讨了基于模态参... 针对车用高压储氢容器的复合纤维缠绕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开展了体积为0.074m3车用纤维缠绕储氢容器的模态试验研究。根据完好容器、反复充装引起的桶身轻微损伤和疲劳破裂两种疲劳损伤状态容器的模态分析,探讨了基于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无论是轻微损伤还是疲劳破裂状态,局部的疲劳裂纹对损伤前后的频响函数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敏感,无法基于频率响应函数判定损伤是否发生并确定损伤位置,但基于损伤前后振型比较可以实现损伤判定并预测损伤位置。该研究为确定车用储氢结构的在线损伤识别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结构 储氢容器 在线损伤识别 模态试验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Cr钢的三点弯曲疲劳损伤在线跟踪测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维青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在线跟踪观察 40Cr钢的三点弯曲疲劳损伤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取损伤参数 ,能够反映材料的三点弯曲疲劳损伤整个过程 ;实验结果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双线性损伤规律的合理性。此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在线跟踪观察 40Cr钢的三点弯曲疲劳损伤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取损伤参数 ,能够反映材料的三点弯曲疲劳损伤整个过程 ;实验结果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双线性损伤规律的合理性。此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损伤参数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三点弯曲 疲劳损伤 在线跟踪测量 系统分析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关键部位疲劳裂纹检测技术研究
15
作者 冯勇明 陈卫东 杨建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0064-10068,共5页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对Lamb波信号的时频特征进行分类,从而监测结构关键部位的损伤状态。利用小波变换对压电传感元件接收到的Lamb波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域分析,提取与损伤状态对应的损伤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损伤... 基于朴素贝叶斯分类方法,对Lamb波信号的时频特征进行分类,从而监测结构关键部位的损伤状态。利用小波变换对压电传感元件接收到的Lamb波信号进行时间频率域分析,提取与损伤状态对应的损伤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损伤状态的分类,得到结构关键部位的裂纹长度。典型结构关键部位(如接头耳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结构关键部位 时频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朴素贝叶斯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16
作者 陈颖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94-98,共5页
为克服传统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耗时长的问题,研究以提高检测效果为目的,借助超声波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特殊性,定义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损伤变... 为克服传统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耗时长的问题,研究以提高检测效果为目的,借助超声波辅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疲劳损伤检测方法。针对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特殊性,定义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的损伤变量,并建立连接构件疲劳损伤累积模型。然后引入疲劳损伤线性累积理论计算构件的初始极限强度,在此基础上,将构件应力应变关系与超声波动方程有机结合,得到超声波在构件中传播的非线性效应,从而实现对构件疲劳损伤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从检测灵敏度、检测耗时、检测准确度3个角度有效提高检测性能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连接构件 超声波 疲劳损伤检测 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法的钢桥疲劳裂纹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周致远 吉伯海 +2 位作者 傅中秋 刘荣 程苗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1,共5页
基于钢桥面板裂纹出现前后的电阻变化,分析了裂纹附近电阻变化规律及板宽、测点间距和测点布置方式对检测的影响,研究了基于电阻法原理的钢桥疲劳裂纹检测方法。研究表明:电极间距越小检测精度越高;大电极间距适合裂纹位置的初步判断,... 基于钢桥面板裂纹出现前后的电阻变化,分析了裂纹附近电阻变化规律及板宽、测点间距和测点布置方式对检测的影响,研究了基于电阻法原理的钢桥疲劳裂纹检测方法。研究表明:电极间距越小检测精度越高;大电极间距适合裂纹位置的初步判断,小电极间距适合裂纹的精确定位。设计了裂纹附近测点分布位置,提出3种电阻法检测的实用方法,建立了疲劳断面损伤率及裂纹等效深度计算公式。U肋部位疲劳裂纹检测试验结论表明:基于电阻法的钢桥裂纹检测技术可行,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桥面板 疲劳裂纹检测 电阻法 断面损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抗成像技术的金属疲劳损伤检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亮 毛汉领 +1 位作者 黄振峰 李欣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7-181,共5页
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在当今生物医学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根据其利用材料自身的阻抗特性来表征其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同时研究发现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模型与生物组织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为解决金... 电阻抗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在当今生物医学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根据其利用材料自身的阻抗特性来表征其内部结构的基本原理,同时研究发现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模型与生物组织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为解决金属材料损伤检测的相关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的阻抗法检测技术。根据电阻抗成像、金属材料电特性等相关理论基础,建立了金属材料疲劳损伤的数学物理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针对阻抗法成像的正问题、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边界电位信息进行了提取分析。介绍了基于反投影算法的动态成像技术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取得良好的成像效果。对45#钢材料的长方体试样进行了高周疲劳实验,并采用四端法进行微电阻测量,通过多电极模型的测量结果分析,实现了疲劳损伤位置的一维定位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疲劳损伤 阻抗法检测 电阻抗成像技术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红壮 宫平 +1 位作者 王哲 吴再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有研究表明,全球约有8%的人群患有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患病患者呈年轻化发展。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原理,针对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后自液相中析出这一特性,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液体浊度变化量的原理检... 有研究表明,全球约有8%的人群患有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且患病患者呈年轻化发展。依据朗伯比尔定律原理,针对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后自液相中析出这一特性,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液体浊度变化量的原理检测尿白蛋白;依据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尿肌酐,并计算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来评估患者的肾脏健康情况。搭建实验装置,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临床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检测尿白蛋白线性拟合的决定系数为r2=0.996,重复性变异系数为Cv≤4.087%;与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比,尿白蛋白检测阳性符合度89.36%,阴性符合度92.06%。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阳性符合度92.96%,阴性符合度8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测 免疫透射比浊法 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检测 微弱光信号检测 肾损伤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少文 屈文忠 肖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8-1432,1479,共6页
传统的线性频响函数损伤识别方法依赖于与健康基准对比来识别损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出现裂纹时损伤界面的非线性特征,提出利用不同幅值激励下高频频响函数不... 传统的线性频响函数损伤识别方法依赖于与健康基准对比来识别损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高频频响函数的无基准疲劳裂纹损伤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出现裂纹时损伤界面的非线性特征,提出利用不同幅值激励下高频频响函数不同的特性,在无基准情况下提取非线性频响成分,构造损伤指数表征非线性损伤,同时分析了不同频率段对疲劳裂纹的敏感程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无基准情况下有效识别疲劳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疲劳裂纹 高频频响函数 非线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