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ODIS数据的冬小麦种植面积快速提取与长势监测 被引量:49
1
作者 黄青 李丹丹 +2 位作者 陈仲新 刘佳 王利民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3-167,共5页
利用MODIS-NDVI数据,以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为例,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综合自动识别及长势监测的方法。通过分析冬小麦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了冬小麦信息提取的NDV... 利用MODIS-NDVI数据,以中国冬小麦主产区为例,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全覆盖的大尺度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综合自动识别及长势监测的方法。通过分析冬小麦的种植结构、物候历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和时序NDVI曲线特征,确定了冬小麦信息提取的NDVI阈值,建立了冬小麦面积提取模型,并最终获取了2010—2011年中国农情遥感监测中冬小麦长势监测所需的空间分布数据,与多年平均统计数据比较,总体精度达到81%以上。基于提取的冬小麦面积信息空间分布数据,利用MODIS-NDVI差值模型,对冬小麦2011年的长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近5年平均状况对比,2011年冬小麦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长势基本与常年持平,但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面积提取 长势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源时序遥感数据提取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 被引量:54
2
作者 邬明权 王长耀 牛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40-244,共5页
为避免大范围作物面积提取中的分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时序MODIS日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HJ-1CCD数据的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利用样区多时相高分辨率HJ-1CCD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水稻制图,获取水稻移栽期和生长期的特征。再... 为避免大范围作物面积提取中的分区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时序MODIS日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HJ-1CCD数据的大范围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利用样区多时相高分辨率HJ-1CCD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水稻制图,获取水稻移栽期和生长期的特征。再利用时序MODIS日反射率产品自动提取移栽期稻田水分信息和生长期生长信息,实现大范围的水稻种植面积测量。以江苏省为试验区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高精度的测量大范围的水稻种植面积,水稻提取精度为93.3%,Kappa系数0.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遥感 提取 种植面积 MODIS 地表水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红营 潘学鹏 +3 位作者 罗建美 罗仲朋 常春平 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99-1209,共11页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 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年时空变化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也是开展农业减灾、地下水保护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过程,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并分析了华北平原主要作物近年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数据提取当地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提取精度较高,结果可靠;2冬小麦?夏玉米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前平原、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引黄河灌区,单季玉米在河北平原北部分布最广,水稻集中分布于天津、河北唐山地区和黄河沿岸,蔬菜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林果分散分布于几个产果区和京津周边地区,棉花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区。3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林果和蔬菜)则显著增加,其中林果、蔬菜和水稻的面积变化率较大,分别为56.45%、35.76%和23.16%,蔬菜和水稻的位置转移明显。4景观格局AWMPFD和SHEI指数值表明,河北平原以南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规模化程度提高,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豫北以北地区由于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区域作物种植多样化指数增加。该结果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农作物 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 WFV影像的作物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黄健熙 贾世灵 +1 位作者 武洪峰 苏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53-259,共7页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及时有效地获取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后续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为例,利用2014年8月30日GF-1卫星16 m空间分辨率影像,通过计算不同特征波段,构建了多特征水稻、玉米种植区识...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及时有效地获取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后续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为例,利用2014年8月30日GF-1卫星16 m空间分辨率影像,通过计算不同特征波段,构建了多特征水稻、玉米种植区识别方法。首先计算影像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并将原影像进行主成分变换,以此为基础建立包含多特征的数据集。然后利用不同地物类型之间在各特征波段的差异,基于CART算法构建决策树,分别提取研究区内的水稻和玉米。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96.15%,Kappa系数为0.94。水稻的制图精度为98.41%,用户精度为97.64%;玉米的制图精度为95.38%,用户精度为97.89%。其中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较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分别提高了5.28%和0.08。所提研究方法可为其他地区农作物高分数据作物类型制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卫星影像 农作物种植面积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玉米苗期株数信息提取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帅兵 杨贵军 +4 位作者 周成全 景海涛 冯海宽 徐波 杨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9-77,共9页
准确、快速地获取玉米苗期株数对于育种早期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利用2017年6月于北京市小汤山镇采集的无人机影像,首先对比分析RGB、HSV、YCbCr及L*A*B 4种色彩空间,变换优选HSV颜色模型对无人机影像前景(作物)与后景(土壤背景... 准确、快速地获取玉米苗期株数对于育种早期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利用2017年6月于北京市小汤山镇采集的无人机影像,首先对比分析RGB、HSV、YCbCr及L*A*B 4种色彩空间,变换优选HSV颜色模型对无人机影像前景(作物)与后景(土壤背景)进行分割,得到分类二值图。然后利用骨架提取算法及多次去毛刺处理等数学形态学流程提取玉米苗形态,得到高精度作物形态骨架,结合影像尺度变换剔除噪声影像,将影像分为多叶、少叶2类,经Harris、Moravec和Fast角点检测识别结果对比,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可以较好地提取玉米苗期影像的株数信息。结果表明,少叶类型识别率达到96.3%,多叶类型识别率达到99%,总体识别率为97.8%,将目前传统影像识别精度提高了约3%。同时在多个植株叶片交叉重叠覆盖的情况下,该文的研究方法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无人机影像提取玉米苗期作物准确数目是可行的。该文采用了数学形态学的原理,通过HSV色彩空间变换得到的二值图,从无人机影像中识别提取玉米苗期形态信息,利用影像尺度缩放变换去除噪点,优化骨架识别算法使得识别精度大大提高,最后采用角点检测从无人机影像中直接读取玉米材料小区内的具体数目,该方法节省了人力物力,为田间大面积测定出苗率及最终估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作物 遥感 玉米 株数 色彩空间 骨架提取 角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雅芳 郭英 +2 位作者 沈彦俊 齐永青 罗建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 不同种植结构下的农田需水研究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灌溉方案的重要依据。为了定量估算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需水的影响,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和TM/ETM遥感影像提取了2002年和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类型及其种植面积,同时基于作物系数法计算了华北平原7种主要作物需水量,分析了华北平原种植结构变化对作物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2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减少60.7万hm^2。其中,种植面积明显减少的作物分别为冬小麦-夏玉米(-43.18万hm^2)、棉花(-32.43万hm^2)、水稻(-9.3万hm^2)和春玉米(-4.9万hm^2),种植面积增加的作物主要是林果(+16.61万hm^2)和蔬菜(+12.6万hm^2)。2002-2012年,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的总需水量从742.7亿m^3下降至695.5亿m^3,共下降6.37%。其中,需水量减少的作物类型为冬小麦-夏玉米(-35.41亿m^3)、棉花(-24.31亿m^3)、水稻(-7.48亿m^3)和春玉米(-2.1亿m^3),需水量增加的为林果(+11.24亿m^3)和蔬菜(+10.71亿m^3)。从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仅在河北平原、鲁西北以及滨海平原靠近城市周边的区域呈增加趋势,其中滨海平原需水增加量最大。华北平原由于作物种植面积减小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达44.7亿m^3;由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引起的作物需水减少量为2.5亿m^3。种植规模的减小是华北平原作物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遥感提取 种植结构 种植面积 作物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济宁市春季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变化监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巫明焱 董光 +3 位作者 税丽 胡大川 程武学 范曙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准确快速获取小春作物的播种面积、空间分布及年际时空变化信息,可为农业部门制定政策、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利用多期Landsat 8影像,综合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纹理、NDVI值等信息,分别建立多时相小春作物提取模型,获取济宁市小麦和... 准确快速获取小春作物的播种面积、空间分布及年际时空变化信息,可为农业部门制定政策、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依据。利用多期Landsat 8影像,综合不同作物的光谱特征、纹理、NDVI值等信息,分别建立多时相小春作物提取模型,获取济宁市小麦和大蒜的种植信息,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大蒜和小麦的种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小麦在农业生产上占据主导地位,空间分布广泛且较为稳定,种植重心偏移量较小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固定种植区的面积每年均稳定在3.2×10~5hm^2左右,2014-2017年,种植面积先增加后减少,但波动幅度较小;大蒜种植区主要集中在金乡县和鱼台县,受气象状况和市场影响,其种植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波动幅度较大,空间分布变化也较为明显,种植重心偏移现象突出。本研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济宁市春季主要作物种植信息,可为农业部门掌握小春作物种植情况,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大蒜 多光谱遥感 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SAC算法的植保机器人导航路径检测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秀智 彭小彬 +3 位作者 方会敏 牛萌萌 康建明 荐世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46,共7页
为实现植保机器人精准自主导航和提高路径检测的精度、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RANSAC算法的视觉导航路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超绿灰度化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图像分割;继而结合形态学操作与动态面积阈值滤波算法滤除干扰;最后,在垄行的... 为实现植保机器人精准自主导航和提高路径检测的精度、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RANSAC算法的视觉导航路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超绿灰度化法和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图像分割;继而结合形态学操作与动态面积阈值滤波算法滤除干扰;最后,在垄行的边缘中,根据均值法提取特征点,采用RANSAC算法剔除离群点后由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以提高导航路径的检测精度。实验表明,与Hough变换相比,本文垄行中心线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导航路径的检测率可达93.8%,比未使用RANSAC算法提高了18.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机器人 导航 垄行检测 图像处理 特征点提取 RANSAC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喀斯特高原峡谷区火龙果单株识别提取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孟 周忠发 +4 位作者 赵馨 黄登红 蒋翼 吴跃 崔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基于小型无人机搭载可见光镜头作为数据获取手段,通过对比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和绿叶指数(GLI)5种可见光波段颜色指数方法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典型经济... 基于小型无人机搭载可见光镜头作为数据获取手段,通过对比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过绿指数(ExG)、过绿减过红指数(ExG-ExR),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NGRDI和绿叶指数(GLI)5种可见光波段颜色指数方法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典型经济作物火龙果植株识别的适宜性,结合可视化空间建模工具模型构建器,提出一种以单植株平均面积分割株丛的思想,对火龙果进行植株识别分割和单株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 ) VDVI相比EXG、NGRDI、ExG-ExR、GLI等植被指数更适宜作为火龙果的识别分割方法;2)当VDVI的OTSU阈值取0.037时,能最大程度地分割目标地物与背景地物;3 )通过人机交互基地实测获取的实际株数与提取株数验证,获得火龙果植株单株提取精度为91.7%。结果证实:以低空无人机可见光波段影像为数据源,VDVI指数作为识别方法,株丛分割应用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火龙果的单株识别提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作物识别 阈值提取 单株提取 颜色指数 喀斯特高原峡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