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33篇文章
< 1 2 2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Nature of the Language Skill being Taught Influence Test Design
1
作者 李维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There are many various kinds of English language tests in the world,ranging from 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to 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ll these tests are designed for di... There are many various kinds of English language tests in the world,ranging from 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to 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All these tests are design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relat⁃ing to various groups of testees.Usually the English language test covers the testing of the four language skills of reading,writ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The essay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of four skills and the test desig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uage skill test design English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istries Design Exchange Rate Stress Test for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2
《China Textile》 2010年第3期19-19,共1页
China’s Ministry of Commerce(MOFCOM)and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IT)have designed a stress-test for China’s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关键词 design Ministries design Exchange Rate Stress test for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RATE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est Schemes of Static Postponing Time on Shrapnels Used to Riot Control
3
作者 单永海 闵碧波 孙国基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The test scheme of static postponing time given in our actual national military test standard on shrapnels used to control riot is a nine-point test scheme 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ree kinds of temperatures and thr... The test scheme of static postponing time given in our actual national military test standard on shrapnels used to control riot is a nine-point test scheme on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ree kinds of temperatures and three kinds of pressures, the consumed ammunitions are more excessive. Statistic analysis and tentative checkout about a lot of test data are done, feasibility gists are put forward for optimizing of the test design scheme. The optimizing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 of test scheme of the item are done by managing uniformity design theory, tw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ix-point test schemes are confirmed. The feasi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optimizing design schemes put forward above are proved ulteriorly by test validating. The gained schemes not only have good design uniformity and little ammunition wastage and meet the test demand, but also have better forecast ability for the result data of other points using the mathematic models from the actual test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暴动榴弹 延时 测试计划 静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Differential Accelerometer for Drop-Tower Equivalence Principle Test with Rotating Masses
4
作者 Feng-Tian Han Tian-Yi Liu +1 位作者 Xiao-Xia He Qiu-Ping Wu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3-17,共5页
A differential accelerometer comprising of two rotating masses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is proposed for drop tower-based free-fall testing of the spin-spin force between the rotating mass and the Earth. The measureme... A differential accelerometer comprising of two rotating masses made of the same material is proposed for drop tower-based free-fall testing of the spin-spin force between the rotating mass and the Earth. The measurement is performed by placing the two concentric masses of very different momenta in a vacuum drop capsule which is falling freely in the Earth's gravitational field. A nonzero output of the differential aeeelerometer is an indication of possible violation of new equivalence principle (NEP). We present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a modified free-fall NEP experiment which can be performed at the Belting drop towe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accelerometer with a hybrid electrostatic/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are presented to accommodate for operation on ground and drop-tower tests. Details specific to the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are discussed to yield an NEP test accuracy of 7.2×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Differential Accelerometer for Drop-Tower Equivalence Principle test with Rotating Masses N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table Design and BIST Techniques for Systolic Motion Estimators in Transform Domain
5
作者 Shyue-Kung Lu Wei-Yuan Liu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9年第4期291-296,共6页
Testable design techniques for systolic motion estimators based on M-te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motion estimator can be viewed as a two-dimensional iterative logic array (ILA) of pr... Testable design techniques for systolic motion estimators based on M-te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motion estimator can be viewed as a two-dimensional iterative logic array (ILA) of processing elements (PEs) and multiplying elements (MULs). The functions of each PE and MUL are modified to be bijective to meet the M-testable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test patterns is 2^w, where w denotes the word length of a PE. The proposed testable design techniqu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built-in self-test implementatio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our approaches can achieve 99.27 % fault coverage. The area overhead is about 9 %. To verify our approaches, an experimental chip is also implem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t-in self-test design for testability fault coverage motion estim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for Low Power Testing of Computation Modules with Contiguous Subspace in VLSI
6
作者 Ji-Xue Xiao Yong-Le Xie Guang-Ju Chen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9年第4期326-330,共5页
A kind of pseudo Gray code presentation of test patterns based on accumulation generators is presented and a low power test scheme is proposed to test computational function modules with contiguous subspace in very la... A kind of pseudo Gray code presentation of test patterns based on accumulation generators is presented and a low power test scheme is proposed to test computational function modules with contiguous subspace i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 especially 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DSP). If test patterns from accumulators for the modules are encoded in the pseudo Gray code presentation, the switching activities of the modules are reduced,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test power consumption is resulted in. Results of experimentation based on FPGA show that the test approach can reduce dynamic power consumption by an average of 17.40% for 8-bit ripple carry adder consisting of 3-2 counters. Then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w power test in hardware is exploited. Because of the reuse of adders, introduction of additional XOR logic gates is avoided successfully. The design minimizes additional hardware overhead for test and needs no adjustment of circuit structure. The low power test can detect any combinational stuck-at fault within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 without any degradation of original circuit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ER desig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 (DSP) low power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线型构件对TTU模型风荷载影响的大涡模拟研究
7
作者 杨易 王喆 张之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 低矮建筑屋盖角区出现的高极值负压,是其围护结构抗风设计的重点。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依据屋面角区绕流形态,基于TTU(Texas Tech University)标准建筑模型设计了一种屋面角区新型流线型附加构件,并通过改变附加构件高度、长度等参数,进行了10种工况的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和大涡模拟(LES)对比研究,以探讨这类新型附加构件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和屋面抗风气动优化以及LES精度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屋面角区设置附加构件均可有效降低角区出现的极值负压,在所研究的10种工况中,屋面角区最不利平均负压最大可降低10%,最不利极值负压最大可降低25%;利用NSRFG(Narrowband Synthesis Random Flow Generation)方法生成入流湍流,采用LES得到的TTU模型各工况下的风荷载分布规律,虽然部分工况下屋面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模拟结果偏大(平均误差为13.88%),而极值风压系数偏小(平均误差为9.72%),但整体上与风洞试验一致,表明利用NSRFG方法建立的低矮建筑绕流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附加构件长度相对于高度而言对屋面角区风荷载的影响更大,等长附加构件高度增加1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6.15%,等高附件长度增加0.8倍后,屋面角区极值风压系数降低1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建筑 风荷载 大涡模拟 风洞试验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与材料制备
8
作者 谭波 郑港 +2 位作者 李青 谢恩连 刘敬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硅灰、粉煤灰、胶砂比参数对超强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经极差与方差分析,寻找最优配合比;最后,通过劈裂抗拉试验,对比撒布碎石、刷毛刻槽、环氧树脂、喷洒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5种不同方式沥青层和超强基层的黏结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当超强基层厚度为0.08 m时,弹性模量为40 GPa,结构总厚度0.52 m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高于总厚度为0.74 m常规沥青路面的。硅灰质量分数13%,粉煤灰质量分数11%,胶砂比0.8,水胶比0.25为超强基层材料最优配比。经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环氧树脂黏结最优,撒布碎石黏结次之,橡胶沥青黏结最差。结论路面厚度减薄情况下,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性能优于常规沥青路面;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沥青面层与超强基层的层间结合性能,并推荐采用撒布碎石方式,为复合沥青路面提供一种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超高性能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层间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斜升角和浮心位置对高速滑行艇水动力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梁家健 程红蓉 陈京普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70,共7页
基于CFD技术,利用DFBI运动模型,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在保证排水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对某滑行艇开展底部斜升角、浮心位置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根据阻力、升沉、纵倾及自由液面兴波云图等选取较优的底部斜升角及浮心位置方案,开展模型试... 基于CFD技术,利用DFBI运动模型,结合重叠网格技术,在保证排水体积相同的前提下,对某滑行艇开展底部斜升角、浮心位置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根据阻力、升沉、纵倾及自由液面兴波云图等选取较优的底部斜升角及浮心位置方案,开展模型试验研究。对比最终线型在不同航速下、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利用CFD方法能够准确预估滑行艇的阻力与运动状态,为滑行艇底部斜升角及浮心纵向位置等参数选取及艇型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行艇 DFBI运动 重叠网格 参数设计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高架桥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抗震设计
10
作者 张潇文 杨建荣 李德权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45-550,共6页
依托云南某机场的高架桥工程,根据实际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设计制作缩尺模型,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得到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结构受力分配不均匀,矮... 依托云南某机场的高架桥工程,根据实际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设计制作缩尺模型,通过开展拟静力试验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得到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在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结构受力分配不均匀,矮墩受剪切破坏后,中墩和高墩的抗震性能还未得到完全发挥。在此基础上,根据试验模型,运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排架桥墩有限元模型,对比拟静力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特性和位移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根据抗震性能分析,针对非规则三柱式排架桥墩提出了设置横向系梁和设置横向斜撑2种抗震措施。通过能力谱法分析增加抗震措施的结构抗震性能,得出罕遇地震下在Ⅶ度和Ⅷ度地震烈度区,使用横向系梁和横向斜撑都能有效提高排架桥墩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在Ⅷ度地震烈度区仅设置横向斜撑的措施能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桥桥墩 三柱式排架桥墩 抗震设计 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设计与试验
11
作者 郝旭 程红胜 +5 位作者 沈玉君 丁京涛 周海宾 侯善策 郭占斌 陈言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针对现有滚筒式好氧发酵反应器存在腔体容积固定不可调、运行能耗高、尾气余热回用难等问题,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发了一种模块化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主要由滚筒、曝气系统、余热回用装置、驱动系统和密封连接件等模块单元组成。对模... 针对现有滚筒式好氧发酵反应器存在腔体容积固定不可调、运行能耗高、尾气余热回用难等问题,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研发了一种模块化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主要由滚筒、曝气系统、余热回用装置、驱动系统和密封连接件等模块单元组成。对模块化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进行堆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高温期持续9 d,发酵持续15 d后种子发芽指数达90%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堆肥腐熟和无害化要求。该设计提高了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加工组装效率,扩大了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适用范围,具有规模可调、分段驱动、分级发酵、精准曝气等优点,可为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堆肥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好氧堆肥 滚筒好氧发酵反应器 模块化设计 堆肥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12
作者 石高扬 谢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座耗能特性。结果表明:中间层隔震支座可以同时降低设备和支承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效率沿高度表现出非线性的规律;随着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位移主要影响因素由隔震支座水平刚度转换成竖向刚度,由隔震支座转动引起的设备顶部位移成分占比增大;隔震器的滞回性能劣化可以通过设定屈服刚度比和位移比来保证其耗能特性。支柱类设备三维隔震设计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合理的屈服位移比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结构顶部位移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类设备 三维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压实作用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宏细观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杭传鹏 《路基工程》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基于力学性能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动态回弹模量试验、贯入剪切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分析现场“二次热压实”作用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增强效果,基于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探讨现场压实和“二... 基于力学性能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动态回弹模量试验、贯入剪切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分析现场“二次热压实”作用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增强效果,基于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探讨现场压实和“二次热压实”作用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微细观空隙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阶段采用马歇尔成型方式制备试件,低估了其力学性能与疲劳特性;现场压实及二次热压实后空隙率减小、密实度提高、微细观空隙直径减小,建议实际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增加泡沫沥青冷再生二次热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冷再生 配合比设计 试验必选 性能增强 生态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账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王宁 李曜 李培军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车联网账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充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研发之初,深入剖析了各项需求,涵盖用户、功能以及非功能等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车联网账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于提高电动汽车充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营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研发之初,深入剖析了各项需求,涵盖用户、功能以及非功能等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搭建以及用户界面设计。借助编程技术、专业开发工具及其实施方法,顺利完成了系统的开发与测试环节。经过对测试结果的细致分析,进一步对系统进行了调优与增强,从而大幅提升了其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所设计的车联网账务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为充电企业的营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 营销 设计 实现 测试 优化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路基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正交数值试验研究
15
作者 王文芳 杲斐 +1 位作者 陈云峰 程选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探究黄土地区刚-柔性长短桩(RFLSP)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兰州—张掖三四线铁路工程,设计了多参数的RFLSP复合地基正交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褥垫层结构、长短比、桩间距和短桩模量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 为探究黄土地区刚-柔性长短桩(RFLSP)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结合兰州—张掖三四线铁路工程,设计了多参数的RFLSP复合地基正交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褥垫层结构、长短比、桩间距和短桩模量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地基参数对路基总沉降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长短比、桩间距、短桩模量和褥垫层结构,其对应的极差值为11.89、6.94、5.53和2.95;当柔性短桩长度不变、刚性长桩的桩长增大时,路基总沉降在减小;路基总沉降随桩间距的增加先增大后近似不变,随柔性短桩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土工格栅层数对路基总沉降影响较小;复合地基设计时,根据柔性短桩的挤土效果确定桩间距,优先通过调整刚性长桩的长度和柔性短桩的模量调节路基总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路基 设计参数 正交数值试验 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试验检测的探讨
16
作者 樊国祥 《时代汽车》 2025年第6期190-192,共3页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性能和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配合比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施工经济性。文章通过分析配合比设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讨常用性能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梳理了...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性能和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配合比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施工经济性。文章通过分析配合比设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探讨常用性能试验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梳理了两者协同优化的策略与实践途径。研究表明,通过理论与试验的结合,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降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为公路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性能试验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保护和动作特性试验装置设计研究
17
作者 刘博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随着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井下机电设备保护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围绕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保护和动作特性试验装置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装置设计方案和测试流程。首先,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保护的重要性进... 随着对煤矿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井下机电设备保护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围绕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保护和动作特性试验装置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试验装置设计方案和测试流程。首先,对煤矿井下机电设备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试验装置的设计原理、设备结构及功能模块划分,并通过动作特性试验方法验证了装置的有效性;最后,在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采集并处理了大量试验数据,基于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设备优化措施。研究表明,该试验装置能够有效评估机电设备保护装置的性能,为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机电设备 保护技术 试验装置设计 动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布尔分布下加速退化试验的MRE-ADT优化设计
18
作者 齐洋 锁斌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针对大多数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没有考虑不同样本量规模引起的认知不确定性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威布尔分布下的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新方法。构建了偏差度指标,用于刻画不同样本量引起的认知不确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最... 针对大多数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没有考虑不同样本量规模引起的认知不确定性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威布尔分布下的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新方法。构建了偏差度指标,用于刻画不同样本量引起的认知不确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最小相对误差(MRE)为目标的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以总样本量、加速应力水平数、样本分配占比为设计变量,给出了最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某激光器的加速退化试验优化设计,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退化试验 优化设计 最小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导航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探析
19
作者 吕姗 宋若凡 +1 位作者 王安永 陈思宇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2期80-82,共3页
主要研究北斗导航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内容,旨在拓宽系统应用面,实现列车运行的全面控制。内容包括:根据北斗导航定位原理分析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阐述系统功能设计、定位控制设计以及故障预警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系统测试... 主要研究北斗导航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内容,旨在拓宽系统应用面,实现列车运行的全面控制。内容包括:根据北斗导航定位原理分析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阐述系统功能设计、定位控制设计以及故障预警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介绍了系统测试的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导航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架构设计 系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结合CRITIC、熵权-TOPSIS法研究复配精油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吴昕怡 朱志妍 +4 位作者 田浩 李雪瑞 牛之瑞 王瀚墨 刘秀嶶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6,146,共8页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易受微生物污染,柠檬精油、香茅精油和肉豆蔻精油的复配精油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精油的配比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以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配比的复配精油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确定... 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易受微生物污染,柠檬精油、香茅精油和肉豆蔻精油的复配精油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但精油的配比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该研究以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不同配比的复配精油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品质的影响,采用CRITIC客观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筛选出最适宜在泡菜中使用的复配精油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精油的最佳配比为柠檬精油0.05 g/kg、香茅精油0.15 g/kg、肉豆蔻精油0.15 g/kg。该研究可为泡菜的绿色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发酵过程 复配精油 正交试验设计 CRITIC 熵权-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