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ool plunge depth on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composite fabrication via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被引量:1
1
作者 Sandeep Rathee Sachin Maheshwari +1 位作者 Arshad Noor Siddiquee Manu Srivastav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Aluminium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s are gaining alluring role especially in aerospace, defence, and marine industri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is a promising novel solid state technique for surface composites fa... Aluminium matrix surface composites are gaining alluring role especially in aerospace, defence, and marine industri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 is a promising novel solid state technique for surface composites fabrication. In this study, AA6061/SiC surface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and the effect of tool plunge depth on pattern of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dispersion in metal matrix was investigated. Six varying tool plunge depths were chosen at constant levels of shoulder diameter and tool tilt angle to observe the exclusive effect of plunge vari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chosen for the experimentation are speed of rotation, travel speed and tool tilt angle which were taken as 1400 rpm, 40 mm/min, and 2.5 °respectively. Macro and the microstructural study were performed using stereo zoom and optical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Results reflected that lower plunge depth levels lead to insufficient heat generation and cavity formation towards the stir zone center. On the other hand, higher levels of plunge depth result in ejection of reinforcement particles and even sticking of material to tool shoulder. Thus, an optimal plunge depth is needed in developing defect free surface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TOOL plunge depth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小景深相机的快速标定算法
2
作者 黄鹏 周益航 +2 位作者 谢中毅 宋跃 何国强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4,共7页
高速在线视觉测量系统中,小景深相机难以从不同方位获取标定物清晰图像,从而导致张氏标定算法无解或计算误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小景深相机的快速精确标定算法。获取位于待标定平面和与之平行平面上的一组标定物图像,线性求解得到相... 高速在线视觉测量系统中,小景深相机难以从不同方位获取标定物清晰图像,从而导致张氏标定算法无解或计算误差较大,为此提出一种用于小景深相机的快速精确标定算法。获取位于待标定平面和与之平行平面上的一组标定物图像,线性求解得到相机镜头光心到待标定平面的高度,并根据相机姿态简化旋转矩阵,最后利用位于待标定平面的标定图像计算出相机内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标定图像组数最好取在13组左右,但仅采用一组标定图像也可以实现较高精度标定。在相机景深较小的情况下,该方法重投影均方根误差小于0.74 pixel,标定精度较张氏方法提高了约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机标定 小景深相机 单应性矩阵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平面图生成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视差图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超 王琼华 +2 位作者 李大海 陶宇虹 张映权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提出一种从平面图生成立体显示视差图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建立曲面模型并为图片中的相应规则区域赋予深度信息,再根据深度信息的投影原理,在不同观察点得到具有视差的多幅视差图。将这些视差图的合成图在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器上... 提出一种从平面图生成立体显示视差图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Matlab建立曲面模型并为图片中的相应规则区域赋予深度信息,再根据深度信息的投影原理,在不同观察点得到具有视差的多幅视差图。将这些视差图的合成图在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器上显示,可以看到很好的立体显示效果。该研究对于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器利用现有大量的平面图像源得到立体显示效果具有一定指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显示 视差图 中间矩阵 深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正则化的重力场约束反演 被引量:8
4
作者 朱自强 曹书锦 鲁光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01-2608,共8页
在实际地下地质构造是一类多尺度的构造(如断层和褶皱等),而传统的正则化方法多基于最小光滑策略,其反演密度模型一般不易辨识以上构造。为此在分裂Bregman迭代正则化框架下引入混合正则化方法以充分利用非光滑反演和小波多尺度反演算... 在实际地下地质构造是一类多尺度的构造(如断层和褶皱等),而传统的正则化方法多基于最小光滑策略,其反演密度模型一般不易辨识以上构造。为此在分裂Bregman迭代正则化框架下引入混合正则化方法以充分利用非光滑反演和小波多尺度反演算子的特性,引入与衰减系数无关的深度加权矩阵以更好地描述深部异常;针对非光滑反演中异常幅值易于超出现实及理论异常范围,引入密度成像中的约束以确保反演具有物理意义。通过设置两类模型,对比多类正则化反演方法。反演结果显示:混合正则化反演能有效地勾勒异常边界;在处理埋深不同的异常源时,相对于聚焦反演出现的过度聚焦现象而导致的反演深度描述不准确、异常歪斜,混合正则化反演的聚焦效应相对较弱、但深度描述准确。这表明本研究反演确实可行、有效,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加权 密度约束 聚焦反演 混合正则化 边界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弹性力学的非饱和红粘土裂缝开展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爱军 张家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4,共7页
湖南郴宁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红粘土是一种典型的高塑性粘土,极易干燥失水开裂导致严重的工程病害。以郴宁高速公路红粘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粘土干缩裂缝的开展机理,采用线弹性力学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导出了考虑土体... 湖南郴宁高速公路沿线分布的红粘土是一种典型的高塑性粘土,极易干燥失水开裂导致严重的工程病害。以郴宁高速公路红粘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粘土干缩裂缝的开展机理,采用线弹性力学和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导出了考虑土体抗拉强度的裂缝开展深度的理论解。理论解分析表明,裂缝开展深度主要受地表基质吸力控制,地表基质吸力越大,裂缝越深;当吸力梯度较小时,吸力梯度对裂缝深度的影响较大;土体参数泊松比对裂缝开展深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非饱和土 裂缝深度 地表基质吸力 吸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的地下水位埋深与土地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关系研究——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勇 高佩玲 +2 位作者 郎新珠 陈飞 刘现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7-161,166,共6页
分析研究盐渍地产生原因、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农田土地利用现状,改良盐渍化土地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作为研究区,利用ERDAS对该区2002年10月、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03年4月Landsat ... 分析研究盐渍地产生原因、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趋势,将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改善农田土地利用现状,改良盐渍化土地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作为研究区,利用ERDAS对该区2002年10月、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03年4月Landsat 5卫星TM遥感影像进行处理,提取盐渍地等相关土地利用信息;采用ArcGIS生成2002-2006年、2006-2009年及2002年10月至2003年4月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分析该区盐渍地的来源、去向、变化速率和产生原因;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研究区2000-2009年及2009年播种期前后地下水位埋深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埋深时空变化规律;利用ArcGIS邻域统计和分类区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区埋深和盐渍地时空分布进行联合分析,研究该区盐渍地变化趋势和主导因素。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盐渍地时空分布年度、季节差异明显,全县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部分地区埋深2m左右,极少量地区年均最大埋深达到5m。盐渍地多分布在相对浅埋区或埋深变化波动性较强地区,埋深是该区控制盐渍地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地 地下水位 转移矩阵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潜在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法 被引量:19
7
作者 梅义 丘东元 张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75-81,共7页
潜在电路分析(sneakcir cuitanalysis,SCA)对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重大意义,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潜在电路分析处于手工分析阶段。该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潜在电路计算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电路原理建立电力电子变换器矩阵模型,由此采用深... 潜在电路分析(sneakcir cuitanalysis,SCA)对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有重大意义,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潜在电路分析处于手工分析阶段。该文对电力电子变换器潜在电路计算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电路原理建立电力电子变换器矩阵模型,由此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对变换器中所有可能的路径进行搜索,再通过判断函数对搜索到的路径进行识别,得到变换器中的潜在电路。基于该方法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表明,它具有方法简单、搜索时间短、无冗余路径、准确性高、通用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复杂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潜在电路分析。以谐振开关电容(resonant switched-capacitor,RSC)变换器为例,验证提出的潜在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电路分析 图论 深度优先搜索 邻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机制的双目视觉匹配与实时测距 被引量:5
8
作者 熊超 田小芳 陆起涌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利用立体视觉系统实现移动机器人避障具有探测范围宽,目标信息完整等优势。从立体视觉中提取距离信息是计算机视觉的热点问题,其困难在于图像匹配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机制实现立体视觉匹配的方法。该方法将匹配问题映射为一个... 利用立体视觉系统实现移动机器人避障具有探测范围宽,目标信息完整等优势。从立体视觉中提取距离信息是计算机视觉的热点问题,其困难在于图像匹配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竞争机制实现立体视觉匹配的方法。该方法将匹配问题映射为一个矩阵,其元素代表可能匹配的像点。根据匹配约束,匹配矩阵元素之间竞争,最后胜出者即为最优匹配点。获得匹配点后,根据摄像机透射投影模型恢复图像深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需处理数据少、计算简便、适于实时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双目测距 匹配矩阵 特征提取 竞争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欠定盲源分离理论与深度学习的声音样本集获取与分类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律方成 潘亦睿 +2 位作者 郭佳熠 赵晓宇 耿江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现有盲源分离算法在单一传感器条件下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K-DPC聚类新型欠定盲源分离算法,得到了混合噪声信号中的各声源信号分量,构建了独立声源信号库;借助k-UBSS算法中的混合估计矩阵,提出了一种利用独立声源信号... 针对现有盲源分离算法在单一传感器条件下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K-DPC聚类新型欠定盲源分离算法,得到了混合噪声信号中的各声源信号分量,构建了独立声源信号库;借助k-UBSS算法中的混合估计矩阵,提出了一种利用独立声源信号库获得大量混合时频谱图的方法,最后分别通过VGGNet-16和ResNet-50模型进行训练,实现了混合声音信号的分类。对比测试结果表明:k-UBSS算法的偏角差均小于2,归一化均方误差达-38.372,较现有K-means和DPC算法的精度有很高提升,VGGNet-16和ResNet-50分类准确率分别可达到93.75%和99.2%。仿真结果验证了K-UBSS算法的准确性,以及混合时频谱图获取方法的可行性,实现了单一传感器下源声音信号的快速分类。采用该算法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时样本不足的问题,并对噪声采集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SS 深度学习 混合矩阵 噪声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活性碳取样滤盒中^(131)Ⅰ活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财锋 徐家云 +1 位作者 秦建国 王大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7-870,共4页
代替传统的通过效率刻度测量131Ⅰ活度的方法,借助于MCNP5模拟和求解病态矩阵方程得出131Ⅰ在取样滤盒中的深度分布和总活度。该方法稳定性良好,无需制备标准样品和效率刻度,有利于快速准确地监测131Ⅰ的排放;可以给出深度分布,有助于了... 代替传统的通过效率刻度测量131Ⅰ活度的方法,借助于MCNP5模拟和求解病态矩阵方程得出131Ⅰ在取样滤盒中的深度分布和总活度。该方法稳定性良好,无需制备标准样品和效率刻度,有利于快速准确地监测131Ⅰ的排放;可以给出深度分布,有助于了解131Ⅰ在取样盒中的物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Ⅰ活度 深度分布 病态矩阵 吉洪诺夫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氧化铝纤维预制体的液态浸渗动力学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连喜 杨绮雯 +1 位作者 罗守靖 徐欣颖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A01期75-79,共5页
在将纤维预制体当作“毛细管束”并假定浸过它的液态金属流为层流的基础上,采用达西定律,对液态金属向纤维预制体的浸渗动力学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Al1.5Mg合金/氧化铝短纤维复合材料系,进行了浸渗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 在将纤维预制体当作“毛细管束”并假定浸过它的液态金属流为层流的基础上,采用达西定律,对液态金属向纤维预制体的浸渗动力学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Al1.5Mg合金/氧化铝短纤维复合材料系,进行了浸渗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浸渗过程的启动,需要有一定的孕育时间。对于外加浸渗压力为常量的浸渗过程,浸渗深度随浸渗时间的变化为抛物线关系;浸渗速度的大小可由所导出的关系式较好地预测,外加浸渗压力大小对孕育时间和浸渗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浸渗 浸渗深度 浸渗速率 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的木豆在两种基质下的发芽出土试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谷勇 邹恒芳 +3 位作者 周榕 李正红 杨贵成 胡宾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27-29,共3页
在营养土和红壤土基质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木豆品种在不同播种深度下的发芽出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土中品种间:ICPL87119与CK,ICPL87与ICP8094、云县对照样无显著性差异,ICPL87119与ICPL87、 ICP8094 呈显著性差异,最佳播种深度为2~... 在营养土和红壤土基质条件下,通过对不同木豆品种在不同播种深度下的发芽出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营养土中品种间:ICPL87119与CK,ICPL87与ICP8094、云县对照样无显著性差异,ICPL87119与ICPL87、 ICP8094 呈显著性差异,最佳播种深度为2~5 cm;在红壤中品种间:云县对照样与各品种呈显著性差异,其余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最佳播种深度为2 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品种 播种基质 播种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室内环境下的单一Kinect导盲系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克华 王书平 +1 位作者 尹晓红 程光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19-2427,共9页
针对现有导盲设备存在的检测效果差,系统复杂,不便携带等问题,开发了基于单一Kinect传感器的导盲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地面和头部之间的所有障碍物,并将准确的路况信息通过语音传递给用户,以实现导盲作用。该系统运用深度图像翻转... 针对现有导盲设备存在的检测效果差,系统复杂,不便携带等问题,开发了基于单一Kinect传感器的导盲系统。该系统能够同时检测地面和头部之间的所有障碍物,并将准确的路况信息通过语音传递给用户,以实现导盲作用。该系统运用深度图像翻转算法和障碍物识别算法来识别地面障碍物、地面坑洞、悬空障碍物3种类型的障碍物;同时运用深度图像过滤算法和障碍物距离计算算法来确定有效范围内障碍物的位置。设计制作了导盲试验样机,在复杂室内环境多个场景下对障碍物的识别和检测进行了实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导盲系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准确地识别面积大于10-3 m2的障碍物及高度差超过0.02m的坑洞,经过图像过滤可将用户身高以内,宽度1m内的障碍物的最佳避障路线通过语音传递给用户,满足了导盲需求。该系统的应用不仅对导盲具有重要作用,对机器人自主行走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盲系统 图像翻转 像素矩阵 图像过滤 深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支路链矩阵的配电网动态拓扑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文娟 谭阳红 雷可君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3-1467,共5页
针对配电网中现有拓扑分析方法运算复杂、速度较慢、重用性较差,以及当配网规模扩大或开关状态改变时,不易及时地反映网络拓扑信息等问题,提出基于支路链矩阵的配电网动态拓扑分析方法。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采用特殊节点法将配电网划分为... 针对配电网中现有拓扑分析方法运算复杂、速度较慢、重用性较差,以及当配网规模扩大或开关状态改变时,不易及时地反映网络拓扑信息等问题,提出基于支路链矩阵的配电网动态拓扑分析方法。在系统正常运行时,采用特殊节点法将配电网划分为多个支路链子图,以节点—支路链矩阵描述配网拓扑结构,借助邻接矩阵标记法与深度优先搜索原则结合完成更新后的拓扑网络的电气岛连通性分析。当支路动态变化时,根据支路属性利用方向深度优先搜索法快速地修改网络拓扑结构,局部更新节点—支路链矩阵。多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适应多种配电网接线结构,搜索过程中节点数量明显减少,降低了算法复杂度,提高了拓扑分析速度,为不同配网结构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动态拓扑 节点支路链矩阵 方向深度优先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工作区深度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卢正 王长柏 +1 位作者 付建军 詹永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6-321,352,共7页
根据路面不平整实测资料,获得了汽车动荷载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并利用此荷载模式来分析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考虑到公路结构的三维分层性状,利用Fourier变换技术和求解层状结构的精确刚度矩阵法,研究了公路结构在移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 根据路面不平整实测资料,获得了汽车动荷载的计算模型和参数,并利用此荷载模式来分析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考虑到公路结构的三维分层性状,利用Fourier变换技术和求解层状结构的精确刚度矩阵法,研究了公路结构在移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为了方便工程应用,利用Odemark厚度和模量的当量转换公式,将公路结构简化为由路面、路基及地基组成的3层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路基动应力的衰减规律,同时重点研究了汽车轴载大小、当量路面厚度及路基模量对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影响,最后建议了路基工作区深度的定量表达式,研究结果可为公路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深度 汽车荷载 精确刚度矩阵法 动力响应 路面不平整 公路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F_2+uF_2+u^2F_2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100,105,共4页
记R=F2+uF2+u2F2,定义了环R上码字的深度以及R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研究了环R上码字深度的性质,给出了计算环R上码字深度的递归算法。利用环R上的线性码C及其生成矩阵,得到了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及相应的生成矩阵。通过域F2上的线性... 记R=F2+uF2+u2F2,定义了环R上码字的深度以及R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研究了环R上码字深度的性质,给出了计算环R上码字深度的递归算法。利用环R上的线性码C及其生成矩阵,得到了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及相应的生成矩阵。通过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R上的线性码的深度谱和深度分布,进而得到R上一类线性码的深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码 生成矩阵 深度分布 深度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协方差矩阵法表示深度图像集的鲁棒人脸识别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建红 张晗 季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847-3851,3857,共6页
针对深度图像集人脸识别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将多幅Kinect图像作为一个图像集,Kinect捕获的原始深度数据可用于姿态估计以及人脸区域的自动裁剪。首先,将图像集划分到c个图像子集,子集中的所有图像划分为4×4的图像块;然后,将图像集... 针对深度图像集人脸识别的鲁棒性问题,提出将多幅Kinect图像作为一个图像集,Kinect捕获的原始深度数据可用于姿态估计以及人脸区域的自动裁剪。首先,将图像集划分到c个图像子集,子集中的所有图像划分为4×4的图像块;然后,将图像集中的图像模拟为图像块,按照姿势划分,每个子集使用协方差矩阵法表示;最后,在黎曼流形上模拟子集图像,为了分类,黎曼流形的每个图像子集分别学习支持向量机模型,并引入一种融合方法来合并所有图像子集的结果。在三个最大的公开Kinect人脸数据集Curtin Faces、Biwi Kinect和UWA Kinect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较先进的方法相比,识别率有较大提升,标准差保持较低,对图像集数量、图像子集划分数量和空间分辨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图像 人脸识别 图像集 协方差矩阵法 黎曼流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的三维最大能量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4
18
作者 匡斌 王华忠 +1 位作者 沈财余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 本文从WRW模型理论出发,提出了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成像技术,其原理为:分别假设地下某深度点存在一个虚拟接收点和一个虚拟理想震源,通过对数据矩阵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上行波场反向延拓的检波聚焦,通过对CFP道集进行时移后加权叠加的方法,实现针对该深度点的下行波场反向延拓的震源聚焦,生成该网格点成像结果,最后可提取t=0时刻的成像波场。其核心技术在于对聚焦算子(格林函数)的计算。本文基于单程波动方程,在地震波的有效频带范围内计算携带最大能量的三维聚焦算子,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共聚焦成像理论的最大能量积分法深度成像。文中方法成像精度接近波动方程方法,同时又具有常规积分方法适应野外观测系统、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兼具精度和效率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W模型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 格林函数 数据矩阵 SEG/EAGE盐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直接视觉伺服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9
作者 武波 李惠光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5214-5218,5221,共6页
对于手眼机器人视觉伺服,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在物体的深度未知及机器人的基坐标系与物体的坐标系之间的相似变换矩阵未定标的情况下,设计了直接视觉伺服控制器,利用自适应算法对深度及上述相似变换矩阵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 对于手眼机器人视觉伺服,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在物体的深度未知及机器人的基坐标系与物体的坐标系之间的相似变换矩阵未定标的情况下,设计了直接视觉伺服控制器,利用自适应算法对深度及上述相似变换矩阵的参数进行在线估计,实现了基于图像误差的定位控制,在系统的工作空间范围内,闭环系统是渐近可稳定的。该方法不需要物体的几何模型及深度的精确值,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伺服 稳定性 相似变换矩阵估计 自适应深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深度调查的城市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伟楠 王雪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95,共7页
为探索适合我国的事故数据深度采集标准,并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致因,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信息采集表》(简称采集表),调查人员随交警赴事故现场随机详细调查87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借鉴"Haddon Matrix"思想建立... 为探索适合我国的事故数据深度采集标准,并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及致因,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信息采集表》(简称采集表),调查人员随交警赴事故现场随机详细调查87起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借鉴"Haddon Matrix"思想建立致因分析矩阵系统,分析事故的致因。发现采集表对事故地点、事故形态及原因项分类更加具体、明确,女性驾驶员的事故发生率略低于男性驾驶员,驾驶员年龄超过60岁后,发生事故的危险性显著提高,"交叉口影响区"事故50%由变更车道引起,非机动车驾驶员未戴安全头盔是造成严重伤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安全 事故深度调查 事故特征 致因分析 哈顿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