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瑞 陈双 +1 位作者 骆婷婷 曲建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TIGIT/CD155和PD-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Treg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CLL患者和20例健康人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Treg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TIGIT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受试者外周血B细胞和DC细胞上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CLL患者组外周血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LL患者的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P<0.05)。PD-1^(+)TIGIT^(+)CD4^(+)T细胞和PD-1^(+)TIGIT^(+)Treg细胞均与CD155^(+)DC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742,r=0.766)。随着Binet分期进展,PD-1^(+)TIGIT^(+)CD4^(+)T细胞、PD-1^(+)TIGIT^(+)Treg细胞、CD155^(+)DC细胞比例逐渐增加(P<0.05),CD38≥30%、IGVH未突变、染色体异常的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上述三种细胞比例均增高(P<0.05)。结论:PD-1和TIGIT共抑制分子可能参与了CLL晚期患者的免疫耗竭,具有临床预后参考价值。双抑制分子靶向治疗为CLL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抑制性分子 PD-1 TIG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lncRNA DLEU1的表达对肿瘤细胞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杰 刘索 +1 位作者 甘毅 金龙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研究长片段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1,DLEU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模式和临床意义,并进一步评估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长片段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1,DLEU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模式和临床意义,并进一步评估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42例NSCLC患者配对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手术切除获得。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SCLC组织和细胞中DLEU1的表达特征。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DLEU1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通过体外伤口愈合和细胞侵袭试验分析DLEU1对NSCLC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LEU1对NSCL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标志物(E-钙粘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42例NSCLC样本中,DLEU1的表达在35例中表现出上调(83.33%),而在7例中表现出下调(16.67%)。DLEU1在NSCLC癌组织的表达量是癌旁组织的2.11倍(P<0.05)。DLEU1在4种NSCLC细胞系(A549、H1299、SPCA1和H358)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肺16HBE上皮细胞,其中,A549细胞中DLEU1表达量最高(P<0.05)。高表达的DLEU1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与低DLEU1表达组患者相比,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干扰DLEU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A549和SPCA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干扰DLEU1可显著增加A549细胞中E-钙黏蛋白表达量,而降低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DLEU1在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并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相关,且具有通过EMT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功能,表明DLEU1可能作为NSCLC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 非小细胞肺癌 上调 细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pilin-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宇宏 曹慧琴 +1 位作者 刘卉 李晓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23-2627,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菌毛素-1(NRP-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或使用NRP-1单克隆抗体)抑制NRP-1功能,通过对比抑制NRP-1功能后CCRF-CEM细胞株与正常CCRF-... 目的:探究神经菌毛素-1(NRP-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或使用NRP-1单克隆抗体)抑制NRP-1功能,通过对比抑制NRP-1功能后CCRF-CEM细胞株与正常CCRF-CEM细胞株,确定NRP-1对CCRF-CEM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NRP-1敲低CCRF-CEM细胞株(NRP-1-shRNA)。两种方法抑制NRP-1功能后,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而细胞凋亡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结论:NRP-1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CRF-CEM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能力,抑制细胞的凋亡和降低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菌毛素-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CRF-CEM细胞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
4
作者 赵敏 倪平 +2 位作者 翟惠莹 靳小可 杨玉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4-988,共5页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 目的研究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lymphoid enhancer-binding factor 1,LEF1)在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B cell chronic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B-CLP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B-CLPD亚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B-CLPD患者骨髓或淋巴结标本和20例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EF1的表达情况。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20例,LEF1阳性16例,阳性率为80%;套细胞淋巴瘤阳性为1/12;滤泡性淋巴瘤为1/5;边缘区淋巴瘤为0/11;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为0/8;毛细胞白血病0/2;2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未见LEF1表达;LEF1表达在C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EF1的表达和CD200、CLL积分等CLL的相关指标具有相关性(P<0.05)。4例LEF1阴性的CLL患者中,2例+12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LEF1阳性组(P>0.05)。结论LEF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B-CLPD鉴别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顾术东 缪捷飞 +2 位作者 沈洪 张曙 茅国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11-2915,共5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 1,DLEU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DLEU1对ESCC细胞TE-13增殖...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deleted in lymphocytic leukemia 1,DLEU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DLEU1对ESCC细胞TE-1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DLEU1的表达。通过CCK-8、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析DLEU1表达对TE-13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DLEU1在ESCC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DLEU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生存分析示,DLEU1高表达ESCC患者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患者明显缩短(P<0.05)。干扰DLEU1表达后TE-1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受抑。结论DLEU1在ESCC中表达上调,DLEU1的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DLEU1可能对ESCC细胞TE-13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调节作用,DLEU1有可能成为ES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白血病缺失基因1 食管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T1多态性与ALL儿童HD-MTX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慧 岳丽杰 +4 位作者 于洁 谢偲 杨春兰 任艳飞 刘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 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 研究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serine hydroxymethyltransferase 1,SHMT 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儿童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dosemethotrexate,HD-MTX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51例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其应用HD-MTX 后产生的临床表现;提取mRNA 后逆转录为cDNA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结合DNA测序检测SHMT 1 多态性(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rs 12952556),并分析其与HD-MTX 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接受HD-MTX 化疗的ALL 患儿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rs 3783(C〉G )、rs 1979276(C〉T)、rs 12952556(A〉G )及rs 1979277(C〉T)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相同,rs 1979277 多态性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无关(P〉0.05),但其CT及TT基因型可以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CT:OR= 0.129,95%CI:0.020~0.817,P=0.03;TT:OR= 0.103,95%CI:0.017~0.620,P=0.013)。 结论:rs 1979277、rs 3783、rs 1979276 及rs 12952556的联合作用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无关,但它们之中一个或多个位点可能降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1 多态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_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的治疗作用(英文)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静昕 张王刚 +4 位作者 陈银霞 赵万红 田玮 杨云 刘苏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478-48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11.2%和24.7±7.96%,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仅为3±1.2%;两个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M5与ALL组之间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甲基色氨酸(1-MT)治疗的白血病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P<0.05),部分治疗小鼠达到无病长期生存(注射肿瘤细胞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结论: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均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吲哚胺2 3-二氧化酶 1-甲基色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晶 向健 +2 位作者 胡淑芳 朱艳坤 钟玉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g^(2+)转运蛋白1(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发AML患者197例,同期体检者6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Mg^(2+)转运蛋白1(MagT1)水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发AML患者197例,同期体检者6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CD8^(+)T细胞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Mg^(2+)浓度,RT-qPCR检测PBMCs中MagT1 mRNA表达。根据NCCN AML指南将AML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患者CD8^(+)T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D-1和Tim-3表达水平;Spearson相关性分析MagT1蛋白与PD-1和Tim-3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曲线分析CD8^(+)T细胞MagT1蛋白表达与患者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agT1蛋白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风险分层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L患者外周血中Mg;浓度降低,PBMCs中MagT1 mRNA相对表达量下调。与低风险组比较,中、高风险组患者CD8^(+)T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PD-1和Tim-3表达水平升高。CD8^(+)T细胞中MagT1蛋白与PD-1和Tim-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MagT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FS和OS高于MagT1蛋白低表达患者;MagT1表达水平对AML患者预后(AUC=0.866,95%CI:0.817~0.915)及风险分层(AUC=0.724,95%CI:0.642~0.806)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结论AM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MagT1的表达降低与患者不良风险分层、CD8^(+)T淋巴细胞耗竭和不利的生存状况相关,对评估AML患者风险及预测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CD8^(+)T淋巴细胞 Mg^(2+)转运蛋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关亭 刘晓静 +1 位作者 吕琳 赵飞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2-327,共6页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系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标本提取的B淋巴细胞以研究DAPK1基因表达水平,应用mRNA定量检测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检测mRNA...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系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标本提取的B淋巴细胞以研究DAPK1基因表达水平,应用mRNA定量检测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检测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RNA定量和免疫蛋白印迹方法结果表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体内的DAPK1基因沉默。因此,无论细胞有或没有进行INF-γ处理,MEC1细胞系中DAPK1和自噬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DAPK1基因沉默性表达,使得自噬行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准种变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黄广宇 毛青 +5 位作者 邓国宏 兰林 李俊刚 蒋黎 周吉军 王宇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14-816,共3页
目的研究HIV-1准种变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表位的相关性。方法从2对母婴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内提取HIV-1核酸,进行逆转录-套式PCR(RT-nested PCR)扩增,... 目的研究HIV-1准种变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表位的相关性。方法从2对母婴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内提取HIV-1核酸,进行逆转录-套式PCR(RT-nested 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挑选阳性克隆行CSGE分析,对优势和劣势准种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对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CTL表位进行分析。结果第1对感染的母子:母亲YJ体内存在的CTL表位在其54d的女儿WYF体内都存在,而WYF体内存在1株突变准种,其CTL表位在YJ体内不存在;第2对感染的母子:母亲CM和其12个月的儿子ZDB体内HIV-1env准种无相同的CTL表位。结论HIV-1在改变宿主后,随着时间的延长,HIV-1突变准种所导致HLA限制性CTL表位发生改变的概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准种 CTL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神经纤维瘤病伴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1
作者 赵孟文 陈志衡 +1 位作者 申婕 赵明一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3,共6页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早在儿童时期出现,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并影响儿童期发育和神经认知状态。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2018年9月3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NF1伴急性... 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早在儿童时期出现,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并影响儿童期发育和神经认知状态。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2018年9月30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收治了1例罕见的NF1伴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自出生起,该患儿就出现了咖啡斑。此次因反复发烧和腹痛一个多月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确诊为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其ETV6/RUNX1融合基因为阳性。通过基因测序在患儿的NF1基因的外显子中发现了c.2773delT(p.Leu925Ter)的新生突变,此无义突变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对NF1疑似患者,尤其是对仅满足诊断标准中色素斑的儿童,建议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以确诊,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新生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1移植法构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子璇 南苗苗 +3 位作者 贺喜白乙 梁浩 郭旭东 刘东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制备并评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以期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前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确定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注射剂量以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将1×10^(7)个ME... 目的制备并评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以期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前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确定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注射剂量以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将1×10^(7)个MEC-1细胞连续3 d移植到小鼠体内,以制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并分析肝、脾、胸腺、肺、淋巴及骨髓中MEC-1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确定CTX注射剂量为150 mg/kg注射4 d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移植MEC-1细胞后小鼠表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特征,其白细胞及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骨髓细胞发生增殖。结论CTX注射剂量为150 mg/kg连续注射4 d,可以使小鼠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成功制备CLL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鼠模型 MEC-1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晓琼 赵智刚 +3 位作者 王红祥 李秋柏 吕建 邹萍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39-542,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 为了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从2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获取骨髓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白血病细胞IDO的表达;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以白血病细胞为刺激细胞,外周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MLR),利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相应MLR体系上清液中的IDO活性。结果显示,在23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17例患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上有IDO的表达;白血病细胞上的IDO活性抑制MLR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的IDO活性能阻抑外周T淋巴细胞的增殖,它可能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T淋巴细胞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糖胞苷增强白血病细胞B7分子表达及促进双功能抗体对靶细胞的杀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铭 范冬梅 +7 位作者 高瀛岱 赵英新 周圆 许元富 纪庆 王金宏 熊冬生 杨纯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双功能抗体anti-CD3/anti-Pgp介导T细胞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细胞经... 目的:研究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对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B7表达的影响,以及联合双功能抗体anti-CD3/anti-Pgp介导T细胞对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细胞经Ara-C刺激不同时间后B7-1、B7-2分子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B7-1mRNA、B7-2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分析检测Ara-C联合anti-CD3/anti-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杀伤K562和K562/A02靶细胞的影响。结果: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B7-1、B7-2分子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TT结果显示,经Ara-C刺激的K562和K562/A02细胞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Ara-C联合anti-CD3/anti-Pgp双功能抗体在0.39:1~25:1效靶比范围内,随着效靶比的升高,介导T淋巴细胞对K562和K562/A02细胞的杀伤率随之提高,对高表达Pgp的耐药K562/A02细胞尤为明显。结论:Ara-C可上调白血病细胞B7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anti-CD3/anti-Pgp双功能抗体介导的T细胞对靶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糖胞苷 白血病细胞 anti-CD3/anti-Pgp B7-1 B7-2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EC-1与HG3细胞株建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模型
15
作者 付春玲 龚艳青 +1 位作者 万艳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44-1648,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 目的:通过对免疫缺陷鼠(BALB/c)不同部位、不同密度接种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探索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的条件。方法:通过慢病毒系统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人CLL细胞(MEC-1-GFP与HG3-GFP细胞)。首先将MEC-1-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部位对CLL细胞成瘤率的影响;其次将同等密度的MEC-1-GFP、HG3-GFP细胞(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部位,观察两种细胞的成瘤时间及成瘤率。再次以同样接种方法,将不同密度的MEC-1-GFP与HG3-GFP细胞(1×10^7/ml与5×10^7/ml)分别接种于裸鼠的前肢腋下,观察不同接种密度的细胞成瘤时间及成瘤率。观察5周后,通过眼球取血获得外周静脉血,经EDTA抗凝及溶血素处理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FP阳性的CLL细胞;同时,将荷瘤鼠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制备冰冻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获得稳定表达标记蛋白GFP的MEC-1与HG3细胞株;接种后裸鼠的前肢腋下、腹部及后肢腋下都形成了皮下移植瘤,且前肢腋下更有利于移植瘤的形成;接种密度为5×10^7/ml的MEC-1-GFP和HG3-GFP细胞均可形成皮下移植瘤,且5周后的成瘤率均为80%;接种密度分别为1×10^7/ml与5×10^7/ml MEC-1-GFP与HG3-GFP细胞均可有效地形成皮下移植瘤。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2组荷瘤鼠外周血中均未见GFP阳性的MEC和HG3细胞,组织病理检查表明CLL细胞向腹腔转移。结论:利用CLL细胞株MEC-1-GFP和HG3-GFP建立了CL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LL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EC-1-GFP、HG3-GFP细胞 BALB/C裸鼠模型 皮下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方恬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9-263,共5页
为进一步揭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建立合适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现有的人CLL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CLL相关的遗传变异及基因调控异常来实现的,其中TCL-1转基因小鼠的应用最为... 为进一步揭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建立合适的转基因动物模型至关重要。现有的人CLL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CLL相关的遗传变异及基因调控异常来实现的,其中TCL-1转基因小鼠的应用最为广泛。此外,还有miRNA15a/16-1基因敲除小鼠等模型。现就目前人CLL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TCL-1转基因小鼠及其衍生模型,miR15a/16-1基因敲除小鼠与miR29转基因小鼠,BAFF和APRIL转基因小鼠,BCL-2:Traf2DN双转基因小鼠,IRF4^(-/-)Vh11转基因小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动物模型 TCL-1 miR15a/16-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