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冠结构及林元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张盼盼 乐新贵 +7 位作者 汪志培 毛振伟 胡千惠 周天玲 李霞 刘骏 宋庆妮 杨清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3-1037,共15页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 【目的】探讨毛竹扩张对阔叶林树木树冠结构和林元结构的影响及机制,为控制毛竹扩张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8 hm^(2)(400 m×200 m)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胸径(DBH)大于1 cm的植物进行每木检尺和定位,记录植物的种类、胸径、冠长、冠幅及空间位置。分析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形率的影响,以及毛竹扩张对常绿树和落叶树林元包围度、混交度、开敞度的影响。【结果】(1)毛竹的快速扩张对邻近树木的冠层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统计分析显示,随着毛竹数量的上升,树木的平均冠幅和冠形率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P<0.01),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和冠形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落叶树种。相关性分析发现,毛竹数量与常绿树种的冠长和冠长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落叶树种则未表现出相关关系(P>0.05)。(2)林元空间结构特征与毛竹数量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而言,随着毛竹数量的增加,不同尺度上树木的包围度和混交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P<0.01),而开敞度则显著降低(P<0.01)。落叶树种所在林元空间结构参数(包括包围度、混交度和开敞度)与毛竹数量的拟合度更高,表明其响应关系更为显著。(3)树木林元包围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及落叶树冠幅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混交度与常绿树冠幅、冠长率及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林元开敞度与常绿树和落叶树冠幅、冠长、冠形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毛竹扩张会显著改变周边常绿和落叶树种的邻域环境,即增大树木林元包围度和混交度,减小树木林元开敞度。这种变化进一步引发植物个体树冠结构的减小和长势的减弱,其中常绿树种的冠幅、冠长及冠形率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毛竹扩张对森林功能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树冠结构 林元结构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百花山落叶阔叶林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1 位作者 徐铭泽 刘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1,共12页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种间变异 乔木 灌木 落叶阔叶林 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营养再吸收模式 被引量:13
3
作者 白坤栋 莫凌 +4 位作者 刘铭 张德楠 何成新 万贤崇 蒋得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76-5787,共12页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有显著较高的氮再吸收效率(P<0.001)和磷再吸收效率(P<0.01),这与前者有较低的衰老叶片氮和磷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上升,氮再吸收效率显著下降(P<0.01),磷再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氮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1,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37,P<0.05)负相关,磷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4,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47,P<0.01)正相关,表明了树种对低海拔氮限制的适应逐渐转变为对高海拔磷限制的适应。此外,氮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正相关(r=0.43,P<0.05)而磷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负相关(r=-0.45,P<0.01),这表明气温也是调节树木营养再吸收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广西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再吸收 常绿植物 落叶植物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光合速率与氮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白坤栋 蒋得斌 万贤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930-4938,共9页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 分析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光合作用-氮关系,探讨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落叶树种的PNUE都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这与前者有较低的比叶重(LMA)和较高的单位叶重光合速率(Amass)、氮含量和气孔导度(gs)有密切关系。高海拔树种的PNUE显著低于中低海拔树种的PNUE,这与前者较高的LMA和较低的Amass和gs相关。PNUE和相关的叶片特征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常绿-落叶树种和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树种的分布是一个自然过渡的过程。此外,PNUE与土壤碳:氮比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年均温正相关,这表明温度气候是调节PNUE沿海拔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这种叶片习性和温度气候调节的PNUE变化可能是调节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一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光合氮利用效率 海拔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境常绿和落叶树种叶片氮素分配及与光合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微 李德志 +5 位作者 纪倩倩 陈惠娟 赖苏雯 耿松 贠小涛 陈青青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顶旷地生境和木荷林林下生境18种主要常绿与落叶树种为对象,研究了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叶干重氮含量(N_(mass))、叶细胞壁氮素分配比率(N_(cw)/N_m)和单位叶干重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在2个生境中的... 以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太白山顶旷地生境和木荷林林下生境18种主要常绿与落叶树种为对象,研究了单位面积叶干重(LMA)、单位叶干重氮含量(N_(mass))、叶细胞壁氮素分配比率(N_(cw)/N_m)和单位叶干重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ss))在2个生境中的差异及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旷地生境各树种间的LMA显著高于林下生境,A_(mass)则显著低于林下生境,N_(mass)、Ncw)/Nm在两种生境中差异不显著;落叶树种具有较小的LMA、较小的Ncw/Nm及较高的A_(mass),未受到光抑制;常绿种具有较大的LMA和Ncw/Nm,在旷地受到显著光抑制。2)2种生境中LMA与N_(mass)、A_(mass)呈显著负相关,与Ncw/Nm呈显著正相关,N_m与A_(mass)呈显著正相关。3)从林下生境到旷地生境,常绿树种表现为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适应策略,而落叶树种表现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氮素分配 光合能力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中某些鸟类对树种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多 高玮 +1 位作者 相桂权 冯贺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次生阔叶林中,对7种鸟类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做了深入探讨.7种鸟在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都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 01).在冬季或夏季中,不同种鸟类对树种利用也不同,除长尾山雀山外,其他种鸟类对黑桦的利用冬季...  在次生阔叶林中,对7种鸟类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做了深入探讨.7种鸟在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都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 01).在冬季或夏季中,不同种鸟类对树种利用也不同,除长尾山雀山外,其他种鸟类对黑桦的利用冬季较多(P<0 01);除小斑啄木鸟以外,其他种鸟类对蒙古栎的利用冬季较多(P<0 01).在捕食位置上,也有差异.在利用树的胸径上,仅黑桦(P<0 01)和杨树(P<0 01)有冬、夏季变化;在捕食树种多样性上,夏季比冬季捕食树种多样性高.黑桦和蒙古栎是7种鸟冬季主要觅食树种,对其越冬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季节 次生阔叶林 留鸟 捕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数据集 被引量:5
7
作者 杜虎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曾馥平 王克林 傅伟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1期73-80,共8页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 喀斯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区。喀斯特顶级森林群落的植物资源清查、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对石漠化生态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数据集记录和收集了2014年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胸径1 cm以上树种组成信息,包括61科147属227种乔木物种的学名、多度、重要值、叶习性、物种分布等信息。本数据集有助于了解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积累数据,以及完善我国长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常绿阔叶树种 落叶阔叶树种 叶片习性 群落结构 样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阔叶树种绿化苗木的施肥效应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筑 刘云彩 +3 位作者 毕波 张学星 孙宏 陈强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4-27,共4页
对连香树、榉树和枫杨3树种进行尿素、核能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配方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3树种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十分明显,采用尿素每15 d追肥1次,苗木生长正常的安全使用量为每次20 g/m2。以处理B(15 d施1次尿素,用量为20 g/... 对连香树、榉树和枫杨3树种进行尿素、核能素和磷酸二氢钾不同配方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3树种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十分明显,采用尿素每15 d追肥1次,苗木生长正常的安全使用量为每次20 g/m2。以处理B(15 d施1次尿素,用量为20 g/m2)和D(15 d施1次尿素,用量为10 g/m2,并用核能素10mL/15 kg+磷酸二氢钾0.1%混合喷施)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连香树和枫杨以处理D的效果最佳,榉树以处理B的效果最佳。处理D,连香树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173.00%,39.26%和48.53%,枫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50.56%,36.67%和38.40%;榉树处理B的苗高、地径和冠幅分别比对照高46.73%,18.14%和7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树种 配方施肥 生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阔叶树种不同特征枯落叶的持水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谋会 王震洪 +1 位作者 林泽北 方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6,共5页
为了探明不同树种枯落叶的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了喀斯特50种阔叶树种不同特征枯落叶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除纸质叶片外,其余特征枯落叶的最大持水率均以半分解状态大于未分解状态,纸质、有表... 为了探明不同树种枯落叶的持水性能,为喀斯特地区造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了喀斯特50种阔叶树种不同特征枯落叶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除纸质叶片外,其余特征枯落叶的最大持水率均以半分解状态大于未分解状态,纸质、有表皮毛叶片未分解与半分解状态最大持水率的差异不显著,革质、无表皮毛则差异显著。2)平均最大持水率大小顺序为纸质叶片(340.77%)>有表皮毛(292.27%)>无表皮毛(249.73%)>革质(229.46%)。3)未分解与半分解枯落叶持水量在0~2h增加最快,2~6h增加缓慢,6h后趋于稳定,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存在明显的对数函数关系。4)枯落叶吸水速率在前0.25h最大,1h左右时明显减缓,4h后趋于稳定,与浸水时间存在幂函数关系。5)枯落叶最大持水率大于300%的多为纸质和具有柔毛的枯落叶,小于200%的几乎全为革质枯落叶。结论: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叶片为纸质和具有柔毛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发挥其持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阔叶树种 不同特征枯落叶 持水率 蓄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珍贵阔叶树种大树移栽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琳 农瑞红 贾宏炎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82-182,191,共2页
以格木、柚木和降香黄檀3个珍贵阔叶树种中幼林的间伐木为材料开展大树移栽,依据移栽后的成活率、生长表现、观赏性以及健康状况评价其移栽效果。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大树移栽成活率均在98%以上,移栽3年后所有林木均生长良好,但格木和降... 以格木、柚木和降香黄檀3个珍贵阔叶树种中幼林的间伐木为材料开展大树移栽,依据移栽后的成活率、生长表现、观赏性以及健康状况评价其移栽效果。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大树移栽成活率均在98%以上,移栽3年后所有林木均生长良好,但格木和降香黄檀的冠幅较柚木舒展,其园林绿化效果明显优于柚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贵阔叶树种 大树移栽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佳海 孔凡前 +5 位作者 刘苑秋 邹芹 张毅 罗天宇 秦敬泽 刘玮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83-2192,共10页
【目的】探究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推动其地下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常见树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 【目的】探究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推动其地下AM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庐山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常见树种[(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蜡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山橿(Lindera reflexa)、女贞(Ligustrum lucidum)、榆树Ulmus pumila)]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为材料,通过孢子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其多样性特征、影响因素及分布特征。【结果】从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鉴定、分离出55个AM真菌类群,其中包括2个广布种、10个常见种与43个稀有种(按优势度水平划分),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属,24种)和球囊霉属(Glomus属,18种)为优势属。此外,不同树种根际AM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差异总体上不显著(P>0.05),且群落相似度系数较高,其中山橿(L.reflexa)与蜡瓣花(C.sinensis)根际AM真菌群落相似度系数最高(73.85%)。不同树种根际AM真菌种属分布存在差异,其中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稀有种之一)只在山橿根际有所发现,稀有种球囊霉17(Glomus.17)只在杜鹃(R.simsii)根际发现,稀有种亮色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fulgida)只在女贞(L.lucidum)根际发现,稀有种扭形伞房囊霉(Corymbiglomus tortuosum)只在蜡瓣花根际发现。不同树种根系侵染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蜡瓣花(45.72%)、榆树(U.pumila)(38.60%)、杜鹃和女贞(31.67%)、山橿(29.73%)。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土壤因子(全磷、全氮、氨态氮、硝态氮、有机质、pH和含水率)对土壤AM真菌群落变异的解释度为7.29%,而消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分析发现植物种类对土壤AM真菌群落变异的解释度为15.72%。【结论】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壤AM真菌是以稀有种为主的分布模式,该模式下的AM真菌及分布受宿主植物与土壤养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见树种 AM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区6种落叶阔叶行道树经营管理效益成本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文燕 赵林森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4期135-138,共4页
以昆明市区悬铃木、紫薇、柳树、重阳木、栾树和银杏6种落叶阔叶行道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昆明市各区街道的数量分布、各类生长指标的实地调查,借助美国DAVIS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的相关基础数据,对这6种行道树2004年或2005年一年... 以昆明市区悬铃木、紫薇、柳树、重阳木、栾树和银杏6种落叶阔叶行道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在昆明市各区街道的数量分布、各类生长指标的实地调查,借助美国DAVIS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的相关基础数据,对这6种行道树2004年或2005年一年中在阻滞尘埃、减少地表径流、吸收CO2、降解NOx、SOx以及房地产增值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做了分析,并对其当年相应的各项抚育管理综合成本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树种基本适应昆明市区的立地条件,生长状态良好;其抚育管理方案基本合理。调查分析当年的综合效益成本比均大于1,同时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表明这些树种比较适合在昆明市区栽培;但紫薇除了用于分车带外,不适宜直接在人行道旁用作行道树栽培;有些树种在栽培方式及抚育管理方面需要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树种 阔叶树种 行道树 效益成本比 昆明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10种园林绿化树种鲜叶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钊沁 辜翔 +1 位作者 李岩 彭晓 《广西林业科学》 2015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对长沙市10种园林绿化树种鲜叶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园林绿化树种鲜叶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25.55~595.70 g/kg,10.52~25.77 g/kg和0.36~0.83 g/kg之间,常绿阔叶树叶具有高... 对长沙市10种园林绿化树种鲜叶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园林绿化树种鲜叶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25.55~595.70 g/kg,10.52~25.77 g/kg和0.36~0.83 g/kg之间,常绿阔叶树叶具有高C含量,较低N和P含量和具有更高的C∶P和C∶N比值,不同树种对P的需求差异大于其对N的需求差异;10种树种生长的土壤层养分极其贫瘠,各树种生长主要受P的限制,树种鲜叶与土壤C∶N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树种鲜叶与土壤N、P之间,鲜叶C∶P、N∶P比值与土壤N、P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N、P显著影响各树种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树种 常绿阔叶树 落叶阔叶树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4
作者 于水强 王静波 +3 位作者 郝倩葳 王维枫 王琪 詹龙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40-3047,共8页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细根形态特征(分枝结构和直径)显著影响种内细根寿命,分枝等级越低、直径越小,细根的寿命越短;(2)4个树种的细根寿命表现出明显的土层效应和季节效应,即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的累积存活率逐渐增加,寿命延长;而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其寿命长短模式在树种间不一致,春季或夏季出生的细根寿命要长于秋冬季;(3)常绿树种(柳杉、石栎)的细根寿命要长于落叶树种(池杉、麻栎),同时,针叶树种(池杉、柳杉)的细根寿命要长于阔叶树种(麻栎、石栎)。在同一树种内,细根寿命受细根直径、根系分枝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土层)等因素显著影响,但在不同树种间,细根寿命可能更依赖于树木生长速率、碳分配模式等树木整体的功能性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细根寿命 影响因子 微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岩溶区典型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同汝 蒋勇军 +3 位作者 吴泽 茆杨 邱菊 吴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7-1058,共12页
植物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树木的蒸腾耗水情况,探究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植物蒸腾的影响,运用Granier热耗散探针技术,对亚热带岩溶区次生林内的常绿树种女贞(L.lucidum)和落叶树种刺槐(R.pseudoacacia)的树干... 植物蒸腾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树木的蒸腾耗水情况,探究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植物蒸腾的影响,运用Granier热耗散探针技术,对亚热带岩溶区次生林内的常绿树种女贞(L.lucidum)和落叶树种刺槐(R.pseudoacacia)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监测,并同步监测了气象因子及土壤含水率(SMC),探讨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两种生活型树种的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季节尺度下,影响两树种整树蒸腾量(ET)的主要因子为太阳辐射强度(Rs)、气温(T)和水汽压亏缺(VPD);女贞蒸腾量(ET_(R))表现为夏季(1.29 kg/h)>春季(0.57 kg/h)>冬季(0.15 kg/h)>秋季(0.13 kg/h),刺槐蒸腾量(ET_(R))表现为夏季(0.90 kg/h)>春季(0.31 kg/h)>秋季(0.16 kg/h)>冬季(0.04 kg/h)。(2)在日尺度下,晴天两树种ET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日变化,且主要影响因子均为T、VPD和Rs;但由于常绿和落叶树种的生理特征差异,降雨时ET_(R)受到抑制,而ET_(R)则显著提升。(3)从昼夜层面来看,两树种夜间蒸腾量不足日蒸腾总量的35%。在夜雨现象和树木生理特征的影响下,秋冬季夜间蒸腾量占比明显高于春夏季,刺槐的平均夜间蒸腾量及其占比(1.56 kg,24.1%)高于女贞(1.08 kg,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岩溶区 常绿树种 落叶树种 整树蒸腾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落叶树种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少宁 李婷婷 +3 位作者 陶雪莹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研究不同树种之间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差异和垂柳季节性日变化特征,旨在筛选出康养价值高,对环境有益、人体有利的园林绿化树种。以北京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4种落叶树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国槐(Sophora japoni... 研究不同树种之间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差异和垂柳季节性日变化特征,旨在筛选出康养价值高,对环境有益、人体有利的园林绿化树种。以北京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中的4种落叶树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国槐(Sophora japonica)、银杏(Ginkgo bilob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技术与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分析不同植物叶片释放有益BVOCs成分的差异,筛选具有康体保健功效的树种。同时,研究垂柳在不同生长季节释放BVOCs的日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种落叶树种释放的有益BVOCs含有6种共同有益成分:(1R)-(+)-α-蒎烯、乙酸叶醇酯、顺-3-己烯-1-醇、左薄荷脑、天然壬醛和甘菊蓝。银杏和栾树主要释放醇类(17.23%、14.08%)、酯类化合物(13.43%、9.49%);垂柳主要释放醛类化合物(13.57%);国槐则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15.75%)。(2)4种树种有益BVOCs释放总量分别表现为银杏50.90%、栾树38.81%、垂柳32.11%、国槐29.24%。(3)垂柳在春季主要释放烯烃类化合物,而在夏季,醛类化合物排放量较高,秋季则主要释放醇类化合物。(4)垂柳在不同生长季排放的有益BVOCs具有明显日差异,日释放量均呈单峰曲线分布,日释放高值多出现于光照最为强烈的正午前后。该研究4种落叶树种释放的醇类、酯类和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可根据各化合物类别功效适地适季栽种;其次在园林道路绿化、森林康养等建设中可优先考虑银杏树。午时左右森林树种能够更加高效地释放有益挥发性有机物,此时段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能够更高效地吸收森林树种发挥的生态康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树种 有益挥发性有机物 垂柳 日变化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