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力学跨尺度计算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庄茁 严子铭 +2 位作者 姚凯丽 崔一南 柳占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展示了固体力学领域跨尺度计算的若干问题和研究概况。(1)建立位错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DDD-FEM的计算模型,实现了能够基于纳米尺度离散位错运动机制计算分析连续介质有限变形晶体塑性问题,提出微纳尺度(200 nm~10μm)晶体塑性流动应... 本文展示了固体力学领域跨尺度计算的若干问题和研究概况。(1)建立位错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DDD-FEM的计算模型,实现了能够基于纳米尺度离散位错运动机制计算分析连续介质有限变形晶体塑性问题,提出微纳尺度(200 nm~10μm)晶体塑性流动应力解析公式,结合试验数据揭示了在无应变梯度下强度和变形的尺寸效应;(2)建立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纳米尺度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型CG-MD,计算获得聚脲材料在时域和频域下的存储模量和损耗模量,通过动态加载分析的DMA试验和超声波试验的数据验证,解决了连续介质尺度下微相分离高分子共聚物的设计难题;(3)通过数据驱动关联高分辨率的微米尺度CT影像和临床低分辨率的毫米尺度CT影像的特征值,建立了围关节松质骨小梁的等效模量和结构张量,为骨组织增材制造点阵结构设计和实现个性化骨缺损重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固体力学 跨尺度 微纳米晶体塑性流动应力 粗粒化分子动力学 数据驱动骨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旺 吕伟华 +3 位作者 王希乾 仝春实 武洋 彭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7例腓骨瓣及32例髂骨瓣均成活,两者在一般资料、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后)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下颌骨缺损类型和长度、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明显不同。结论:下颌角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髂骨瓣修复,跨越中线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Brown分类方法能够很好指导骨瓣选择的类型。缺损大于90 mm优先考虑腓骨修复,且可以同时携带皮岛修复软组织缺损,小于90 mm不伴有软组织缺损优先考虑髂骨修复,小于90 mm伴有软组织缺损携带阔筋膜张肌瓣修复。血管化游离髂骨瓣在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均能很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游离腓骨瓣 血管化游离髂骨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外科 功能及外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生物诱导活性复合人工骨整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大章 费伟 +1 位作者 刘松筠 田卫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6,共4页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在建立家兔尺骨节段性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采用羟基磷灰石 -骨形成蛋白 -胶原 (HA- b BMP-Co)和羟基磷灰石 -胶原 (HA- Co)两种不同复合人工骨材料分别整复骨缺损 ,经 X线、大体、体视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 ,HA- b BMP- Co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显著的骨诱导及骨引导作用 ;在植入整复骨缺损区 ,其促使新骨形成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均显著优于 HA- Co复合人工骨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bBMP-Co 复合人工骨 骨缺损 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祖兵 赵怡芳 +3 位作者 张文峰 李宏礼 傅玉川 龙星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 :回顾性调查我院 1980年以来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 ,与病人建立长期随访关系 ,以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术后定期复查 ,根据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程度、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变化情况对术后效果进行分... 目的 :回顾性调查我院 1980年以来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 ,与病人建立长期随访关系 ,以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术后定期复查 ,根据面部外形恢复满意程度、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变化情况对术后效果进行分级 ,各组间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各种方法行下颌骨缺损修复均可取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但在面部外形恢复的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骨移植 即刻修复 随访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骨缺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学文 魏立 +2 位作者 李艳超 郑海龙 钟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性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成人DDH11例患者,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为Ⅱ型5...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打压植骨结合结构性植骨在重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hip,DDH)性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成人DDH11例患者,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为Ⅱ型5例,Ⅲ型6例:骨缺损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分类术前均为Ⅲ型混合型缺损。3例用同种异体股骨头,8例用自体股骨头进行结构性植骨。均用2、3枚螺钉固定。1例用骨水泥型带加强环的臼杯,10例用非骨水泥型带螺旋臼杯压配固定。均取股骨侧髓腔或自体髂骨碎粒打压植骨。术中不同程度松解髋周组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感染。经6~48个月的随访,未发现关节疼痛、臼杯松动。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7分(18~52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5.7分(52—96分)。结论:结构性植骨及合适的臼杯能提供髋臼骨缺损的结构性即时支撑,打压植骨颗粒能提供充足的骨量支持从而促进臼杯与骨床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骨缺损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缺损的重建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建宁 周利武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施鑫 陆维举 许斌 林恩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 目的 :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 ,通过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对髋臼骨缺损进行重建 ,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 ,提高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方法 :全髋关节翻修术 38例 ,其中 12例采用自体或异体骨植骨、髋臼重建钢板或金属钛网固定 ,对重建后的髋臼进行支撑和加强。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随访 3~ 38(平均 13.1)个月 ,X线片表明髋臼侧植骨处仅 1例出现轻度骨吸收 ,其余骨愈合良好 ,未出现骨吸收和内固定移位。 结论 :对于髋关节翻修中 ,对髋臼骨缺损者采用打压植骨、髋臼钢板或金属钛网支撑加强 ,重建髋臼的骨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翻修术 髋臼缺损 植骨 重建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髁突缺损修复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硕 李永锋 +4 位作者 谭新颖 王宏 张安东 胡敏 刘昌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 目的:运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以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髁突缺损的重建方案,为临床单侧髁突缺损患者的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2只12月龄比格犬,自髁突颈部切除所有动物左侧髁突,制造单侧髁突缺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同种异体冻干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对照组仅用同种异体冻干骨修复重建。分别于术后4、12、24周观察开口度变化,24周时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处死动物,取标本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同种异体冻干骨均能与自体骨愈合,24周时2组动物张口度基本正常,髁突形态无明显改变,实验组动物同种异体骨几乎全部被自体骨替代,对照组中,新骨主要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结合部形成,实验组骨密度及成骨质量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加速成骨,术后24周髁突形态变化不大,功能恢复良好,为进一步研究同种异体骨支架复合BMMSCs对髁突缺损的临床修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冻干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髁突缺损 组织工程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进行种周炎骨重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尹伟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程义成 张磊 王晨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将6只比格犬即刻植入36枚种植体后建立种周炎骨缺损模型,后将患有种周炎的种植体随机分组(对照组、传统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后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和Micro-CT扫描比较各自成骨的差异... 将6只比格犬即刻植入36枚种植体后建立种周炎骨缺损模型,后将患有种周炎的种植体随机分组(对照组、传统组、β-TCP组、BIO-GENE组、Bio-Oss组和不刮治组)后进行骨重建,术后3个月通过直观测量、X线检查和Micro-CT扫描比较各自成骨的差异。结果显示骨重建后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重建效果Bio-Oss组>BIO-GENE组>β-TCP组(传统组)>对照组(不刮治组);其中β-TCP组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刮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发现翻瓣刮治+BioOss+胶原膜可有效进行种周炎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周炎 骨缺损 骨重建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骨质羟基磷灰石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诗美 鲜苏琴 廖运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0-703,共4页
目的:了解类骨质羟基磷灰石(OHA)的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在双侧股骨内侧髁形成9mm×4mm×5mm大小的缺损,分别植入OHA和对照材料,术后2、4、8、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标... 目的:了解类骨质羟基磷灰石(OHA)的生物相容性,初步探讨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在双侧股骨内侧髁形成9mm×4mm×5mm大小的缺损,分别植入OHA和对照材料,术后2、4、8、12周取标本,进行大体标本、X线、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成骨面积的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易于粘附、生长、增殖,骨小梁形成钙化早,新骨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骨质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骨缺损修复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富强 孙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 目的对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选择因肿瘤和外伤致下颌骨缺损后行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术修复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游离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34例患者中,小钛板双排内固定31例,重建板内固定3例。34例患者中,成功病例27例(79.41%),良好病例3例(8.82%),失败病例4例(11.76%)。失败原因均为感染而取出植入骨。结论自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术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重要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方式有小钛板和重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非血管化 下颌骨重建 髂骨移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多孔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力 桂斌捷 吕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031-3033,共3页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β-磷酸三钙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溶液浇铸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将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两组,手术造成右股骨髁部直径8mm腔洞状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直...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β-磷酸三钙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利用溶液浇铸技术制备β-磷酸三钙/聚乳酸复合材料。将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两组,手术造成右股骨髁部直径8mm腔洞状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直径8mm复合材料,对照组作空白对照。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材料的降解情况。结果:影像学结果表明,实验组术后8周新生骨痂将缺损修复,术后16周骨痂塑形良好;对照组术后16周内均无骨痂形成,缺损未修复。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载体材料降解成较大的数块,有新骨形成;术后16周正常骨材料之间形成贯通的髓腔;对照组为少量纤维组织连接。术后8周和16周材料降解率分别是30.3%和52.2%。结论:以聚乳酸、β-磷酸三钙制备的骨修复材料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聚乳酸/β-磷酸三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肌蒂锁骨复合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金曙 杜咏梅 闵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68-470,共3页
报告以胸锁乳突肌为蒂的锁骨复合的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13例,并作了长期追踪(11月~7年)。除首例因术后感染至部分移植的锁骨外端吸收外,余12例均获成功(其中6例还同时携带该肌肌皮瓣修复了相应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亦全部成... 报告以胸锁乳突肌为蒂的锁骨复合的即刻重建下颌骨缺损13例,并作了长期追踪(11月~7年)。除首例因术后感染至部分移植的锁骨外端吸收外,余12例均获成功(其中6例还同时携带该肌肌皮瓣修复了相应部位的软组织缺损,亦全部成活)。锁骨瓣自带可靠血供,移植后仍保持活力,并参与骨修复,具有愈合迅速、抗感染力强、不畏吸收,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和体积,因而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外形和功能。若伴有口腔衬里或面部皮肤缺损时,还可携带该肌肌皮瓣,同期进行修复,因此,本法在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中,是一种较理想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突肌 复合锁骨瓣 下颌骨缺损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骨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绍义 蒋欣泉 张志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创伤、炎症、肿瘤、先天畸形所引起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口腔医学的难题,而组织工程已成为骨缺损修复新的研究热点。下面就骨组织工程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口腔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与颌骨缺损功能重建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志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血管化骨移植 同期种植 功能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治不愈儿童期肢体骨折术后感染所致长段骨缺损的重建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凤山 张宏伟 +2 位作者 李高山 王光楠 平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骨折术后感染致长段骨缺损、骨骺损害的成因及其预防和修复手段。方法对2例儿童期肢体骨折(胫腓骨、肱骨各1例)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经过1年和10年反复治疗失败形成的骨感染、骨缺损、骨外露和肢体短缩、假关节畸形肢体,进... 目的探讨儿童期骨折术后感染致长段骨缺损、骨骺损害的成因及其预防和修复手段。方法对2例儿童期肢体骨折(胫腓骨、肱骨各1例)术后感染性骨缺损,经过1年和10年反复治疗失败形成的骨感染、骨缺损、骨外露和肢体短缩、假关节畸形肢体,进行一次性病灶清除、骨畸形矫正,并以游离腓骨皮瓣移植完成一次性骨结构重建修复创面。结果移植骨皮瓣一次性成活,伤肢于手术后半年达到骨性愈合并恢复持重和行走功能。结论游离腓骨皮瓣移植是治疗儿童期骨折术后感染所致长段骨缺损的理想方法,骨折术后感染早期合理救治对于避免继发骨及骨骺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骨折 不愈合 术后感染 长段骨缺损 骨骺损伤 腓骨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
16
作者 邹艺辉 韩东一 +3 位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庄洪兴 韩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 目的 探讨颞骨次全或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最佳修复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7月~ 2 0 0 3年 6月共 33例颞骨次全 /扩大切除术后局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33例患者 ,其中恶性 2 6例 ,良性 7例 ;病变范围广 ,颞骨次全切除 2 2例 ,扩大切除 11例。移植组织充填修复 33例次 ,各种修复总存活率为 81 8% (2 7/ 33) ,其中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 77 8% (7/ 9) ,带蒂颞肌瓣转移 10 0 % (9/9) ,颞肌瓣加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皮瓣 10 0 % (4/ 4 ) ,胸锁乳突肌上段 6 0 0 % (3/ 5 ) ,脂肪充填 6 6 7% (4/ 6 )。病变性质、累及颅内外、术前放疗、复发、术后脑脊液漏是影响修复愈合的因素。结论 修复方法根据病变性质、缺损大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及上述影响因素而定。局部缺损小、良性病变 ,首选游离脂肪充填 (带真皮更佳 ) ;如为恶性首选带蒂颞肌瓣。组织缺损多、血运欠佳时考虑应用胸大肌带蒂岛状皮瓣。多次修复失败者应采用游离植皮覆盖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GBR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2
17
作者 闫娜 黄涛 +3 位作者 张中月 张淑华 韩国良 王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3-817,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医学科行种植修复合并种植体周围炎的...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联合引导性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治疗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就诊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口腔医学科行种植修复合并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共计90例,对照组30例行翻瓣刮治,观察组60例,其中30例接受Bio-Oss骨粉植入后覆盖生物膜治疗,另外30例接受PRF和Bio-Oss骨粉混合物联合植入后覆盖PRF生物膜治疗。术后定期复诊,观察并统计种植体周围黏膜生长、骨再生、骨重建成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Bio-Oss+生物膜+PRF组在术后种植体周围黏膜生长情况、骨再生方面均优于Bio-Oss+生物膜组和翻瓣治疗组(P<0.05);3组在骨重建成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PRF联合GBR技术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重建治疗,其在促进软组织愈合、促进骨重建等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种植体周围炎 引导性骨再生 软组织愈合 骨缺损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iLOCK钛板在下颌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 刘彦普 +4 位作者 雷德林 孙沫逸 胡晓光 程晓兵 杨耀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UniLOCK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行口腔颌面肿瘤术后钛板即刻修复者42例,术后复查。结果:42例中,除1例因术后感染去除钛板外,均愈合良好,较好地重建了下颌骨的连... 目的:观察UniLOCK钛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行口腔颌面肿瘤术后钛板即刻修复者42例,术后复查。结果:42例中,除1例因术后感染去除钛板外,均愈合良好,较好地重建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结论:UniLOCK钛板用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可以有效的恢复咬合关系与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修复术 骨缺损 功能性重建 UniLOCK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柱式植骨治疗胫骨上端骨缺损与膝关节功能重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成壁 王玉峰 吕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9-250,共2页
膝关节上、下端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保持与重建是治疗中的关键。作者对胫骨上端骨肿癌49例切刮、冷冻后采取立柱式植骨,以保持和重建膝关节结构与功能,防止平台骨塌陷及复发。随访16个月~11年,优良率达92%,复发和恶... 膝关节上、下端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保持与重建是治疗中的关键。作者对胫骨上端骨肿癌49例切刮、冷冻后采取立柱式植骨,以保持和重建膝关节结构与功能,防止平台骨塌陷及复发。随访16个月~11年,优良率达92%,复发和恶变各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膝关节功能重建 骨髂移植 胫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应用于膝关节骨缺损修复重建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声 罗浩天 +2 位作者 陈家瑜 高明 梁金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 目的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相应的模块,术中辅助同种异体骨塑形,实现骨结构的修复重建。术后长期随访,通过主观感觉、影像表现、HSS评分等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术后1个月至8年随访期间,患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等均呈良性发展,患肢活动功能满足日常需要。部分植骨块吸收,未见其它致残因素及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月、2年、8年,HSS评分分别为44分、58分、83分。结论3D打印模块辅助手术能够提供个性化治疗,为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提高准确性,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修复重建 结构性植骨 计算机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