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Lightning Flashovers of Transmission Lines During 2000-2007 被引量:4
1
作者 LI Xiao-lan CHEN Jia-hong GU Shan-qiang TONG Xue-fa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5-710,共6页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事故 预防措施 供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算法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FDIA定位检测
2
作者 席磊 彭典名 +3 位作者 曹伟 陈洪军 白芳岩 王文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110-7122,I0008,共14页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严重威胁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针对传统攻击检测方法无法高精度识别攻击并快速定位受攻击节点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算法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定位检测方法。首先,将核极限学习机与自编码器结...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严重威胁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针对传统攻击检测方法无法高精度识别攻击并快速定位受攻击节点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算法的电力信息物理系统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定位检测方法。首先,将核极限学习机与自编码器结合为多层核极限学习机,逐层学习电力量测数据。然后,利用融合Tent映射和黄金正弦策略的哈里斯鹰算法为多层核极限学习机的参数寻优,提升寻优速度和收敛精度。最后,在IEEE-14和IEEE-118节点系统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优的检测速度、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可快速精准定位受攻击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 电力信息物理系统 定位检测 哈里斯鹰优化算法 核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区大气电场演变特征与雷电定位数据的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齐玥 杨庆 +2 位作者 王科 胡逸 徐肖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60-4771,共12页
由于高原山区雷暴活动具有尺度小、离散性强的特点,实现山区重点资源区域的雷电灾害准确预警存在较大困难。考虑到雷暴时空演变与地面大气电场特征的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电场监测数据与实时雷电定位信息的山区雷电临近预警方法... 由于高原山区雷暴活动具有尺度小、离散性强的特点,实现山区重点资源区域的雷电灾害准确预警存在较大困难。考虑到雷暴时空演变与地面大气电场特征的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电场监测数据与实时雷电定位信息的山区雷电临近预警方法。通过分析典型高原山区不同雷暴发展情况下的大气电场演化特性,发现山区大气电场可作为雷电定位数据的补充源,充分表征雷云剧烈放电和雷暴临近发展的特征信息。在预警过程中,首先将大气电场形态学梯度提取的快速抖动、暂态突变特征与时空匹配的地闪活动特征输入堆叠稀疏自编码器网络模型,判断监测区域附近是否出现雷云放电迹象,再利用雷暴距离变化或者电场波形变化判断雷电活动的临近趋势,最后综合两者的结果完成半径15km监测区域的雷电活动短时预警。在2023年云南山区雷雨季节的雷暴算例分析中,通过双源数据共同提取的山区雷暴活动预警特征的有效识别,可以实现预警准确率为90%,约44%的警报提前时间不小于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 大气电场特征 雷电定位数据 雷电临近预警 堆叠稀疏自编码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对比及探测性能分析
4
作者 刘平英 徐伟新 +2 位作者 李思 赵刚 杨俊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22,共16页
根据2017—2020年云南省ADTD二维和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对比两套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分布差异。在实际回击位置和雷电流强度信息难以获得的情况下,研究利用两套系统反演资料对相同回击事件的识别匹配和时空阈值选取方法,分析... 根据2017—2020年云南省ADTD二维和VLF/LF三维闪电定位系统观测资料,对比两套系统地闪回击参数分布差异。在实际回击位置和雷电流强度信息难以获得的情况下,研究利用两套系统反演资料对相同回击事件的识别匹配和时空阈值选取方法,分析相对定位偏差。结果表明:两套系统的回击密度、雷电流幅值在滇东、滇西南和滇西北等地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由三维系统得到的回击密度较大,但二维系统雷电流幅值均值更高。两套系统均以单回击地闪占比更高,正地闪中的单回击地闪比重较负地闪更大,三维系统对于0~5 kA负回击小幅值电流的探测效率有所提高。通过采用10km、1 ms的时空阈值匹配窗口,得到两套系统对于同一次回击的相对定位时间差主要集中在0.05 ms内,距离偏差集中在1 km内。系统匹配回击在滇中、滇西南的时空偏差较小,滇西北的偏差较大。从回击极性、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幅值比及幅值累积概率等方面,分析得到两套系统对于相同回击事件的电流强度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应用系统反演资料对于同一回击事件的识别匹配方法是客观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系统 地闪回击 时空匹配 探测性能 相对定位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检测信息的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攻击定位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飞阳 孔贺 +3 位作者 常乃超 顾雷 马婧 薛安成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可造成电力系统设备时间紊乱,PMU相角量测错误,危及系统安全运行。鉴于基于线路两端PMU数据的攻击检测方法无法判断线路哪端节点受到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攻击检测信息及同步区域搜索聚合的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定位方... 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可造成电力系统设备时间紊乱,PMU相角量测错误,危及系统安全运行。鉴于基于线路两端PMU数据的攻击检测方法无法判断线路哪端节点受到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攻击检测信息及同步区域搜索聚合的卫星时间同步攻击定位方法。首先,结合同步攻击特性构建了电力系统等效图及邻接矩阵。其次,结合线路两端攻击检测信息,利用广度优先搜索获取报警线路分割形成的各内部同步的区域子系统。再次,根据子系统是否两两相连分为简单情形和复杂情形;针对复杂情形,结合相角差偏差估计与同步子系统聚合将其转化为简单情形。最后,基于正常节点数量占优假设定位受攻击节点。IEEE 39节点系统测试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攻击下可有效定位攻击,可区分受不同攻击的节点,对微小攻击的定位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同步攻击 攻击定位 卫星授时 同步相量数据 攻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雷电落区预报
6
作者 任照环 林锐 +3 位作者 周浩 覃彬全 李卫平 许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766,共9页
以PredRNN时空预测模型作为骨干网络,ASPP模块为分类器,构建了雷电落区预报的深度学习模型(Lightning-Net)。模型以前1 h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和雷电定位数据为预报因子,输出未来1 h的雷电落区。利用2020—2021年重庆市雷达、雷电定位数据... 以PredRNN时空预测模型作为骨干网络,ASPP模块为分类器,构建了雷电落区预报的深度学习模型(Lightning-Net)。模型以前1 h的雷达组合反射率和雷电定位数据为预报因子,输出未来1 h的雷电落区。利用2020—2021年重庆市雷达、雷电定位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在2022年的数据集上测试。结果表明:构建的Lightning-Net模型TS(Threat score,威胁分数)评分为0.53、命中率(POD)为0.82,相比传统的光流法和UNet模型具有一定的优势;个例检验发现,模型对强雷暴的预报效果优于弱雷暴,模型对雷电落区变化的整体趋势能很好的把握,但对雷暴主体周围的零星雷电预报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雷电落区预报 雷达 雷电定位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与雷电监测网 被引量:198
7
作者 陈家宏 张勤 +1 位作者 冯万兴 方玉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31,共7页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 雷电定位系统是近20年来在雷电工程技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雷电监测技术手段。在雷电定位技术及其系统自主研发以及雷电监测网的建设上,中国属起步早、持续性好、已建的监测覆盖区域大、积累监测资料长的雷电监测大国,我国电力系统率先并持续开展了雷电监测,并建有覆盖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全国雷电监测网。为了总结其经验,全面介绍了我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概况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我国电网雷电监测技术、水平以及雷电监测网。从雷击故障点快速定位、雷击事故鉴别、雷电参数统计、防雷水平评估和雷电预警5个方面论述了雷电监测网在我国电网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雷电定位系统和雷电监测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雷电定位 雷电监测 雷电防护 雷电参数 雷电监测网 雷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被引量:163
8
作者 陈家宏 冯万兴 +2 位作者 王海涛 童雪芳 李晓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0,共5页
我国雷电参数十分匮乏,传统的雷电参数不能全面地反映全国各个区域的雷电活动特征,但电网雷电监测网(CGLDN)长期积累的海量雷电监测数据已成为雷电参数统计的基础资料。为了正确统计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测量数据的雷电参数,在介绍和分析了... 我国雷电参数十分匮乏,传统的雷电参数不能全面地反映全国各个区域的雷电活动特征,但电网雷电监测网(CGLDN)长期积累的海量雷电监测数据已成为雷电参数统计的基础资料。为了正确统计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测量数据的雷电参数,在介绍和分析了雷电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雷电监测资料统计样本库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基于现代雷电自动监测资料的雷电日、地闪密度、地面落雷密度、地闪频数的网格统计法;提出了与传统气象资料的比对研究的方法和条件,推荐了适用于雷电流幅值分布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我国已经展开的大规模雷电参数及其分布的统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参数 雷电定位 监测资料 统计样本 网格法 比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探测技术发展和资料应用 被引量:199
9
作者 张义军 孟青 +2 位作者 马明 董万胜 吕伟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1-620,共10页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 文中综述了闪电探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闪电监测资料在闪电预警预报、防护以及在灾害性天气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我国闪电探测站网建设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利用闪电探测资料开展雷电预警预报的方法与途径。闪电探测技术对雷电研究和雷电防护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闪电探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为雷电监测和预警提供了重要手段,对减少雷电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闪电监测网 闪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电定位资料与人工引雷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陈绿文 张义军 +4 位作者 吕伟涛 董万胜 郑栋 黄智慧 陈绍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896-1902,共7页
闪电定位系统(LLS)是目前最主要的雷电监测手段,在雷电预警以及雷电防护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性能指标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际检验工作一直比较缺乏。为了对闪电定位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检验,利用2007/2008年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的... 闪电定位系统(LLS)是目前最主要的雷电监测手段,在雷电预警以及雷电防护等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性能指标大多基于理论分析,实际检验工作一直比较缺乏。为了对闪电定位结果的精确性进行检验,利用2007/2008年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的近距离光电观测数据,分析了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对人工触发闪电事件及其回击过程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结果表明:对于14次包含有回击过程的人工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13次探测效率约为93%(即13/14);对于能够利用观测资料确认的62次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共探测到26次,探测效率约为42%(即26/62);参与定位的站数≥3个的回击记录有24次,其中有21次回击过程属于接地点已知的地面触发闪电事件,闪电定位系统对这些回击过程接地点位置的平均定位误差约为760m;对于其中9次有雷电流直接测量结果的回击过程,闪电定位系统雷电流峰值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约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雷 回击 闪电定位系统(LLS) 探测效率 探测精度 定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 被引量:156
11
作者 陈家宏 童雪芳 +1 位作者 谷山强 李晓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93-1897,共5页
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 为满足防雷工程技术对雷电定位系统所测大量雷电流参数的应用需求,在IEEE工作组和国内电力行业规程中采用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我国典型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研究了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用IEEE推荐的表达形式回归雷电定位系统测量的雷电流幅值累积概率曲线拟合性最好,其结果与IEEE推荐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符合,与我国当前规程中推荐的曲线有交叉,小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高出规程值20%,大幅值部分累积概率值略小,与高压架空输电线实际雷击绕击跳闸率比设计值偏高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幅值 雷电定位系统 统计 累积概率 雷电监测 雷电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雷电监测数据统计与挖掘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谷山强 王剑 +3 位作者 冯万兴 王佩 王海涛 郭钧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83-3391,共9页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为7.50%;各区域雷电活动差异较大,总数南方最高,地闪密度华东最高,全国平均地闪密度为1.33次/(km2·a);雷电流幅值10年分布规律比较接近,累积概率分布拟合曲线a、b值为31.33 k A和2.76,与国际上IEEE和CIGRE推荐取值非常接近。对武汉和杭州两城雷电与降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2者高峰期大体一致,月分布除个别年份外呈现中强相关性;两城雷电正极性比率与降水量相关性一致,除个别年份外呈现弱相关性;平均电流与降水量武汉为弱相关性、杭州除个别年份外也为弱相关性。基于雷电监测数据,融入大气电场、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预测雷暴团运动趋势实现雷电预警。具体实例表明,预警提前时间为10~30 min,预警平均空间误差为5~15 km,预警有效率达7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监测数据 数据挖掘 地闪密度 雷电流 累积概率 降水量 雷电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日统计方法 被引量:86
13
作者 陈家宏 郑家松 +3 位作者 冯万兴 廖福旺 王海涛 张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为更好应用雷电定位系统的自动监测数据统计雷电日参数,在比较多年气象雷电资料与自动监测数据异同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自动监测数据雷电日参数统计的方法—网格法,它延续了传统雷电日的概念,是人工统计到自动统计的过渡。统... 为更好应用雷电定位系统的自动监测数据统计雷电日参数,在比较多年气象雷电资料与自动监测数据异同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自动监测数据雷电日参数统计的方法—网格法,它延续了传统雷电日的概念,是人工统计到自动统计的过渡。统计分析福建13 a气象雷电资料和5 a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的结果表明,网格法划分统计区域详细、合理,其雷电日统计值与传统气象雷电日有可比性。长期气象雷电日资料是选定网格大小的参考标尺,福建取0.15°×0.15°网格统计值为其年平均雷电日,取0.2°×0.2°网格统计值为其最大雷电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日 雷电参数 气象资料 雷电定位系统 网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运行情况 被引量:38
14
作者 陈水明 樊灵孟 +1 位作者 何宏明 钟定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3-47,共5页
到1999年底,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是一个由14个定向定位和时差定位综合探测站、1个中央处理机和23个雷电信息分析显示终端构成、覆盖全省的雷电实时监测系统。本文介绍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分析系统的性能参数,估算其探测效率在85%以上... 到1999年底,广东省雷电定位系统是一个由14个定向定位和时差定位综合探测站、1个中央处理机和23个雷电信息分析显示终端构成、覆盖全省的雷电实时监测系统。本文介绍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分析系统的性能参数,估算其探测效率在85%以上,平均定位精度约为0.32km。介绍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几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探测效率 定位精度 电力系统 过电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雷电活动分布下的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 被引量:39
15
作者 黄伟超 何俊佳 +2 位作者 陆佳政 黄凯铭 陈家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68-1373,共6页
为更好地预防输电线路雷害,以湖南省220kV线路柘泉线为例进行研究,依托于湖南省雷电定位系统,对2000~2005年该线路走廊的落雷进行了分段统计,发现同一线路各个区段间落雷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区段的落雷年间存在规律。同时应用规程法分... 为更好地预防输电线路雷害,以湖南省220kV线路柘泉线为例进行研究,依托于湖南省雷电定位系统,对2000~2005年该线路走廊的落雷进行了分段统计,发现同一线路各个区段间落雷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区段的落雷年间存在规律。同时应用规程法分别计算了该线路在实测落雷密度下与规程落雷密度下的理论雷击跳闸率,对比发现,实测落雷密度下的计算值能与该线路的历史跳闸记录更好地相符。因此建议,借助雷电定位系统,采用实测落雷历史数据,在线路设计与改造中采取分段标准的新线路防雷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标准 雷电定位系统 雷击跳闸率 落雷历史数据 规程法 相对落雷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雷电监测数据云计算应用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启明 周自强 +2 位作者 谷山强 冯万兴 王海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8-63,共6页
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现状,对雷电监测数据量及其计算量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到的海量数据,提出应用云计算技术满足海量雷电数据的可靠存取及高性能计算,实现雷电应用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以及... 介绍了雷电定位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现状,对雷电监测数据量及其计算量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监测到的海量数据,提出应用云计算技术满足海量雷电数据的可靠存取及高性能计算,实现雷电应用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以及应用方式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对云计算技术进行选型,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雷电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雷电监测数据 雷电定位系统 雷电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探测效率及精确度评估 被引量:18
17
作者 禹继 杨仲江 +1 位作者 陈绿文 黄智慧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3-869,共7页
为客观评估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性能参数,将闪电定位资料与广州人工触发闪电试验及高建筑物自然闪电观测试验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 2011年期间对真实闪电事件的闪电探测效率和回击探测效率分别为74%和40%,定位误差的... 为客观评估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性能参数,将闪电定位资料与广州人工触发闪电试验及高建筑物自然闪电观测试验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 2011年期间对真实闪电事件的闪电探测效率和回击探测效率分别为74%和40%,定位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660 m和1500 m;2012年闪电探测效率和回击探测效率分别为97%和90%,定位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950 m和470 m。2008 2011年期间闪电定位系统的回击电流幅值约为真实值的0.7倍,而2012年约为真实值的4倍。总体上,2012年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探测子站大幅度增加后,探测效率和定位精度均有明显提升,但对回击电流幅值的估算呈现系统性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系统 探测效率 定位精度 粤港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雹暴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晨曦 郑栋 +1 位作者 张义军 刘黎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7-1136,共10页
利用闪电定位和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华南一次产生冰雹和大风的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雹暴动力和微物理条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活动在降雹阶段和降雹后阶段表现出明显差异:降雹阶段地闪频次增减交替,... 利用闪电定位和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华南一次产生冰雹和大风的雹暴过程的闪电活动及其与雹暴动力和微物理条件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地闪活动在降雹阶段和降雹后阶段表现出明显差异:降雹阶段地闪频次增减交替,较为活跃;降雹后阶段地闪活动减弱后很快再次增强,地闪频次峰值(503个/6 min)远超过降雹阶段的峰值(268个/6 min)。在分析时段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正地闪比例在降雹阶段呈上升趋势。地闪活动的强弱与60 d BZ强反射率的高度变化、70 d BZ回波的出现和消失有较好的相位对应关系。对应降雹阶段,雹暴内具有更强的上升气流和更高含量的冰相粒子。降雹阶段,强上升气流区以及降雹区内地闪活动较少,降雹结束后,原降雹区域的地闪活动明显增加。研究还发现,地闪更多地出现在弱上升、弱下沉气流以及二者交界区域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闪电 雷达和闪电资料综合分析 降水结构 闪电频次 闪电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定位系统运行数据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文光 文银平 +4 位作者 张文亮 张勤 陈家宏 吴维宁 王光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2,8,共3页
对某省雷电定位系统多组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 ,表明图形因素和时钟钟差是影响到达时间法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雷电定位系统 运行数据分析 过电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数据和气象数据的大兴安岭雷击火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晓红 黄艳 +4 位作者 张吉利 韦睿 刘灵 张明远 陈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48,共5页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 利用2005—2011年5—10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灾、闪电气象数据和其它数据,建立用于该地区雷击火预报的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ROC曲线用于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1年该地区雷击火发生数量年际变化较大,相对于人为火呈上升趋势;集中发生于5—6月,与云地闪电发生频数相关不显著(P>0.05)。经似然比检验,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为:前7 d FFMC平均值、前3 d地闪次数、前7 d平均降水量。用于模型评价的ROC曲线比较凸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表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的雷击火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雷击火 闪电定位数据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