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
作者 Cao Guihu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2-310,共9页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loser ties between countries,all-round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have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In the new era,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presents an unprecedented depth and breadth.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riental culture and even the world culture,has been developed,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onflict,digestion,and absorption while entering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inclusiven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made it survive and thrive in absorbing the quintessence of foreign culture,which makes it contain new contents.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some parts of the ess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hich are ignored should be given certain inclination in policy and guided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交流 西方 世界文化 东方文化 外来文化 全球化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异制”到“国制”:明清时期《大明集礼》在朝鲜的传播与影响
2
作者 刘哲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大明集礼》作为明朝第一部官修礼制全书,对朝鲜王朝礼仪实践与礼制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朝鲜初年,《大明集礼》的部分内容通过颁赐、朝贡等活动进入半岛,朝鲜一度购求该书而未果。朝鲜前期,由于本国... 《大明集礼》作为明朝第一部官修礼制全书,对朝鲜王朝礼仪实践与礼制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朝鲜初年,《大明集礼》的部分内容通过颁赐、朝贡等活动进入半岛,朝鲜一度购求该书而未果。朝鲜前期,由于本国礼制已初具规模,在明、朝双方“华化”与“土俗”的礼仪之争中,朝鲜将《大明集礼》视为异制,对其持抗拒态度。朝鲜中期,万历援朝战争爆发,出于对明朝的感激之情与重建礼制的现实需求,朝鲜重购《大明集礼》,并自觉践行其相关内容。朝鲜后期,面对明清鼎革的世变,在“尊周思明”的思想背景与巩固王权的政治目的之下,朝鲜主动重刊《大明集礼》,积极吸收其礼制内容,并将其纳入本国礼制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大明集礼》与朝鲜本国礼仪结合融通,最终由“异国之制”转化为“本国之制”,生动揭示了明清时期中国礼书在朝鲜的传播与融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集礼》 朝鲜王朝 中朝文化交流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图书馆遗产中的世界精神: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当代启示
3
作者 刘菡 马祎 《国家图书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8,共11页
为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李石曾等图书馆学人于1933年创立了中国国际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一个体系,具有规格高、品质善、理念先等特点,对研究近代图书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档案资料、报刊记载,从成立背景、基本概况... 为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李石曾等图书馆学人于1933年创立了中国国际图书馆。该图书馆是一个体系,具有规格高、品质善、理念先等特点,对研究近代图书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档案资料、报刊记载,从成立背景、基本概况、组织架构、经费、馆藏来源以及相关主要学人等方面复现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图书馆这一重要国际性文化和研究机构。中国国际图书馆既是中西文化的视窗,又承担着国际文化传播之职,同时作为信息枢纽不断增进国人团结和国际邦交,它积极助力海外研究,力图构筑东西辉映的知识和文化景观,体现了民国学人推动中国文化融入并影响世界的精神。图1。表3。参考文献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图书馆史 中国国际图书馆 文化交流 日内瓦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藏带柄铜镜的东、西两系 被引量:3
4
作者 霍巍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 西藏发现过多面青铜带柄铜镜,近年来也有新的传世品被发现。这些青铜镜的发现,反映了西藏在早期文明发展过程中与周边文化之间多方面的交流。总体上看,可将现有的西藏带柄铜镜分为东、西两系,在流行时代、流行地域上各有特点。青铜带柄镜在北方欧亚草原文化、南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遗存中也多有发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也曾流行过不同形制的带柄铜镜,其背后隐藏着不同族群之间在青藏高原通过“高原丝绸之路”流动与交往的历史背景,也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不同区域考古学文化之间远距离、跨区域互动的一个生动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考古 带柄铜镜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观与文化主体性叙事的交互建构以丁龙捐赠事件的传奇化过程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武洹宇 朱健刚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0,共25页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 通过对“Dean Lung汉学讲席”事件演绎而来的“丁龙传奇”进行探析,本文发现其历史叙述的重要建构节点多出现在美国“中国热”与中国知识分子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风潮交汇互动之际。一系列的互动过程揭示了鸦片战争以前的国际秩序在近现代如何发挥双重意义图式的作用:它既沉淀为以儒家文明为符号的华夏中心情结作用于中国,也转化为以“儒教中国”为象征的积极东方主义作用于西方。两者以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态在“丁龙传奇”的建构空间对话和交互阐释,鲜明地呈现了近代中美交往的过程中对“何谓中国”的符号化想象。由此可见,知识分子所阐发的中国文明本身,也被跨文化交往中的既有历史结构所笼罩。这意味着“文化自觉”的纵向内省与横向交流,实为相辅相成、互相建构的一个多时空不断对话的动态系统。择取其中积极的中国符号进行表达,或能引发异文化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善意和兴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人们想象中国的空间,限制了认知真实中国的丰富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将有助于中外学者理解并掌握文明交流互鉴的密匙,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丰富的智慧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龙 捐赠 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自觉 海外中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理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富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完全厘清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对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路基础进行全面梳理与阐释,对其理路特质进行深刻总结与解析。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 完全厘清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对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路基础进行全面梳理与阐释,对其理路特质进行深刻总结与解析。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论述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理路。研究认为:(1)从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对外交流五个方面,对体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这一命题进行阐释,能够完美呈现体育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理路基础。(2)将体育事业置于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下,能够全面系统地解析我国体育各领域的强大作用和功能,准确理解和定位体育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路特质。(3)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新命题和新指向背景下,应遵循体育事业发展的阶段要求进行长期规划和推展,不断发掘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和价值使命,努力实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标志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强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标志性事业 健康中国 全民健身 竞技体育 体育产业 体育文化 体育对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7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边界与范式——《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导论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铭铭 舒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7,共14页
论文集《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待版)的导论,梳理了文集收录论文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些内容,提出"文化复合性"概念,以此概括中国西南人文世界的面貌,即不同社会共同体内部结构生成与外在社会实体的关系结构。指... 论文集《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待版)的导论,梳理了文集收录论文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些内容,提出"文化复合性"概念,以此概括中国西南人文世界的面貌,即不同社会共同体内部结构生成与外在社会实体的关系结构。指出尽管"文化复合性"是基于21世纪最初10余年一批新一代人类学研究者的历史民族志研究提炼出来的概念,但它对20世纪中国民族学(尤其是西南研究)的经验和理论研究遗产的总结,是对既有学术论述的反思性继承。在形成这种反思性继承的过程中,汲取西方人类学有关交换、结构、历史性、世界体系、族群性、神圣性等方面论述的理论养分,将之与新时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区域研究相联系,进而提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复合性 西南 民族志 交换 中国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被引量:18
9
作者 江岚 罗时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2,共10页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英国汉学家 传教士 外交官 中西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阿峰会成果丰硕 中阿关系谱写新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伟建 唐志超 +1 位作者 丁俊 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158,共23页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围绕未来国际秩序塑造和世界发展方向的战略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发展与合作逐渐形成新的时代潮流。在此背景下,举办首届中阿峰会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将提升中阿合作的层级、扩充合作机制和平台、增强彼此战略互信,还会极大丰富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推动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走上发展快车道。它同时意味着中阿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紧密。首届中阿峰会从四大方面和“八大共同行动”明确了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四梁八柱”。其中,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中阿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阿峰会 中阿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战略伙伴关系 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阿文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2
11
作者 司徒尚纪 许桂灵 《热带地理》 2015年第5期628-636,共9页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 以中外和平、友好、平等的经济、文化、外交等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海上丝路萌芽于先秦,正式开辟于秦汉,徐闻、合浦港成为始发港,远航印度洋,发生了以佛教、作物新品种为中心的第一次文化大交流。隋唐五代为其兴盛时期,广州为世界性大港,中外商贾云集。宋元时期其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广州、泉州取得主港地位,与阿拉伯世界建立起密切的商贸关系;产生海神妈祖崇拜、传入占城稻种等,深刻改变了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明代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其由盛转衰。基于番薯、玉米等新作物传入和利玛窦来华宣传西方科技和宗教,以及澳门、肇庆2个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形成,在东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由此引起中国粮食生产一场革命和某些观念文化的改变。清代前期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而新辟的全球性海上交通线,带来以广州十三行商帮崛起、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海上丝路鼎盛时期。但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完全改变了中西贸易的性质,持续了2 000多年的海上丝路,自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历史演变 中国 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早期服装表演的启蒙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义军 张汇文 张竞琼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0,共5页
断代史与专门史是当前历史研究的热点。文章运用文献检索,通读相关近代文献,对中国早期服装表演的性质进行研究和划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早期服装表演的启蒙意义。近代中国早期服装表演人员构成包括名媛、女学生和明星,参演... 断代史与专门史是当前历史研究的热点。文章运用文献检索,通读相关近代文献,对中国早期服装表演的性质进行研究和划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中国早期服装表演的启蒙意义。近代中国早期服装表演人员构成包括名媛、女学生和明星,参演服装种类多、表演节目内容丰富,具有沙龙性、公益性和商业性等性质。此外,近代中国早期服装表演对经济、文化和思想都有着启蒙意义。它不仅推动了服装行业的进步与发展,丰富了当时民众的精神生活,还有着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妇女地位的重要意义,促进了社会进步、推动了时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早期服装表演 文化交流 商业性 思想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体育文化交往框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友宽 周屹嵩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往出现了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后,从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到北匈奴进入欧洲腹地结束,这一时期的交往表现出互相推进的姿态。第二次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直到今天,这一阶段的交往以西方体育文化向东倾泻为...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往出现了两次高峰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后,从亚历山大东征开始,到北匈奴进入欧洲腹地结束,这一时期的交往表现出互相推进的姿态。第二次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直到今天,这一阶段的交往以西方体育文化向东倾泻为基本特征,直到最近30年才稍有改观。推动中西方体育文化交往的重要力量有军事战争、民族迁徙、商业往来和文化融合。就某一区域和时间段而言,包括体育在内的文化流动不一定总是从先进到落后,或从文明到愚昧。在国家林立的国际环境里,文化的流动更多地受制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民族体育文化在与异域文化交往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兼容又自信,首先必须建立在国家的强盛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 体育文化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生成:“中国风”艺术的文化属性演变及现代性价值重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春华 方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中国风"艺术具有特殊地位,它既突破了艺术品作为物质存在的民族归属,也打破了西方传统对艺术分类的清晰界限,因而常常引起文化属性方面的困惑乃至争议。正是在流变过程中所具有的杂糅性、动态性和生成性,...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中国风"艺术具有特殊地位,它既突破了艺术品作为物质存在的民族归属,也打破了西方传统对艺术分类的清晰界限,因而常常引起文化属性方面的困惑乃至争议。正是在流变过程中所具有的杂糅性、动态性和生成性,使它具有了跨文化及多文化融合的品质。从"自我"与"他者"相互耦合的视角来看,"中国风"艺术并不能简单归属于欧洲文化或中国文化,其跨文化的融杂与生成特质决定了它的现代性价值和全球化属性。为此,应当以开放的视野看待"中国风"艺术的跨文化混合特征,并主动担当跨文化交流与新文化生成中的主体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艺术 中西交流 文化属性 混合式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戚学民 仇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5,共13页
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奥林匹克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奥运会时中华文明整体走向的影响。在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重塑,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基础上,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 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奥林匹克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奥运会时中华文明整体走向的影响。在讨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文明核心价值重塑,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基础上,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以及北京奥运会与中国的对外文化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 中国 文明 文化交流 29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现状、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宝存 傅淳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6,87,共7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从纵向上可分为国家、机构和民间三大层面,横向上可分为双边、多边、混合三大层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落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人文交流机制从纵向上可分为国家、机构和民间三大层面,横向上可分为双边、多边、混合三大层面,它们相互作用、支持并渗透,共同支持着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进步。但人文交流在现实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如官办化、低效化、随意化、阻隔化等。要突破这些困境,则需要从认识重整、政策扶持、组织变革、日常管理改善等方面入手。唯如此,才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人文交流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外交流 人文交流 交流机制 组织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中阿文明交往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铁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 文明交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阿交往的源头可上溯至古丝绸之路,民间交往和官方交往互为促进,唐宋时代达到鼎盛,明末趋于萎缩。中阿交往涉及多种领域,既有以物质和精神活动为内容的和平交往,又有以战争和冲突为蕴含的暴力碰撞。所有这些交往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推动着彼此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非凡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历史 文明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推进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的政策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海燕 喜饶尼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35,共7页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 从民国初年开始,随着汉地佛教的复兴,藏密在内地渐起,汉藏佛教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赓续。这不仅缘起于佛教界自身发展所承载的文化交流使命,而且与宗教文化所赖以存在和交往的政治情势息息相关。这一时期汉藏佛教界作为西藏与内地文化交流的主体是其社会地位和政策空间共同演进的历史结果,彼此间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其间政治背景与宗教文化自身因素相作用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汉藏佛教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影响: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4
19
作者 葛剑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由于地理环境及自身特点,历史上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中缺少传播意识与交流意愿,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影响较小。在今天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外文化交流应避免历史上的情况,真正使这一战略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墨大学体育发展现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夏娣 戴朝富 韩长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通过对中墨部分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研,分别从师资的素质结构、学校体育服务模式、国际体育文化合作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推动两国大学体育文化合作交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中国大学体育在WTO框... 通过对中墨部分大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研,分别从师资的素质结构、学校体育服务模式、国际体育文化合作交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推动两国大学体育文化合作交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为中国大学体育在WTO框架下国际体育合作的战略选择、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墨 大学体育 现状 比较研究 合作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