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分析
1
作者 张春花 颜学行 +4 位作者 崔廷宏 赵远艳 陶忠 王岳飞 单治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242,共9页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研究不同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本研究以云抗10号、长叶白毫、雪芽100号、景谷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白茶为研究对象,检测4种不同大叶种白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其抗氧化活性。4种云南大叶种白茶间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差异,景谷大白茶中水浸出物含量49.40%、茶多酚含量35.87%及酚氨比13.36均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种(P<0.01);与其他3类白茶相比,景谷大白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都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感官评分与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黄酮、水浸出物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P>0.05),但各主要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要化学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黄酮、水浸出物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景谷大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和活性成分综合品质高于其余3种白茶样品。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大叶种茶树品种白茶的品质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云南大叶种白茶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云南白茶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白茶 感官审评 生化成分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杨丽 王玉柱 +5 位作者 凌娟娟 张俊环 姜凤超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00~1.46,平均值为0.74,核形状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依次为成熟期、叶基形状、仁苦味、叶缘锯齿、核粘离。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38%~31.68%,除核侧径外,叶片长等其他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其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数量型性状间90对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其中单核质量与核横径相关系数最大,单仁质量与单核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出仁率与仁侧径相关系数最大。对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了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大小和质量,第2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厚度,第3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形状,第5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形状;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26%,能够反映16个数量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125株野生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得分前10的单株用于不同用途开发。【结论】北京地区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可用于新品种选育、工艺品开发、加工产品原料供应等多种用途,增值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陈秀萍 蒋际谋 +2 位作者 邓朝军 许奇志 苏文炳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3,共12页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的多样性与相关性,发掘优异资源,以期为创新利用与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收集保存的白肉枇杷为试材,对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 【目的】探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重要性状的多样性与相关性,发掘优异资源,以期为创新利用与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龙眼枇杷种质资源圃(福州)收集保存的白肉枇杷为试材,对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等10个果实性状进行鉴定,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以及不同来源地差异性分析。【结果】106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10个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3%~34.9%,多样性指数为2.64~2.95。不同来源地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性状存在差异,福建是大果优质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主要来源地。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质量与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肉厚度、种子数、单粒种子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横径、侧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60.9%,体现果实大小性状的重要性。评价发掘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8份,大果的资源3份,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资源9份,高可食率的资源3份,少核的资源2份。【结论】白肉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丰富,发掘出不同类型的优异种质资源25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肉枇杷 种质资源 果实性状 多样性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长豇豆区域试验综合分析
4
作者 王红宾 于海培 +3 位作者 姬晓晨 庞淑敏 方贯娜 李童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为加快河南省豇豆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河南省5个试点9个品种的区试结果进行了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的比较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仅全生育期、荚厚和单株荚数在不同品... 为加快河南省豇豆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进程,对河南省5个试点9个品种的区试结果进行了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的比较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仅全生育期、荚厚和单株荚数在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显著。安豇早丰、安豇长青和紫豇1号前期产量较高,安豇长青、绿宝特和紫豇1号总产量较高;紫豇1号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安豇长青的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最高,奇美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郑研荚多宝田间锈病抗性最强,奇美和安豇长青田间白粉病抗性最强,绿宝特田间病毒病抗性最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荚长等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之间呈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将9个豇豆品种分为4类,郑研豇美人、郑研荚多宝、绿宝特和紫豇1号为第Ⅰ类,青丰2号、奇美和安豇早丰为第Ⅱ类,安豇长青为第Ⅲ类,之豇28-2为第Ⅳ类。主成分分析将19个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的为绿宝特、紫豇1号、安豇长青和郑研豇美人,适宜在河南省内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区域试验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部件间随机相关性的多阶段退化系统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5
作者 朱彦军 李可 +1 位作者 吴斌 石慧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11-322,共12页
多部件系统中部件之间退化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使得多部件系统常常具有多阶段的退化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多部件系统各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对退化模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维纳过程的连续退化双向随机相关影响的多阶段系统... 多部件系统中部件之间退化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使得多部件系统常常具有多阶段的退化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考虑多部件系统各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对退化模式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维纳过程的连续退化双向随机相关影响的多阶段系统退化建模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突变点检测建立考虑双向随机相关影响的多阶段维纳过程退化模型,用来描述部件间随机相互影响对多部件系统退化过程产生的影响。其次为了反映各部件退化异质性,并考虑部件的退化速率是由自身固有的退化速率和与其相关的部件产生的退化率相互作用两部分组成,将系统各阶段的漂移系数和扩散系数定义为随机参数,运用期望最大化算法估计未知参数。最后采用贝叶斯算法更新后验参数分布,预测突变点位置,根据首达时间推导考虑各部件之间退化随机相关性的多阶段退化系统剩余寿命的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商用模块化航空推进系统仿真数据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件 多阶段 剩余寿命预测 随机相关性 贝叶斯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RIL群体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
6
作者 段有厚 张旷野 +2 位作者 赵泽阳 赵家铭 卢峰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 【目的】为选育甜高粱理想综合性状突破性新种质资源,对以甜高粱品系‘RIO’和恢复系‘LR625’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及其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甜高粱RIL群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RIL群体中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显著相关或显著负相关,相关关系复杂。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了3个公共因子,其中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和茎秆含糖率为主要影响因子,依据综合评价得分,在76份材料中筛选出8个优异的甜高粱后代家系。并根据聚类分析将76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Ⅱ中的7份材料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结论】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在类群Ⅱ中选择出了株高、单株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率更为优异的家系59、67、42、60、38和64等甜高粱种质资源,本研究可为甜高粱种质资源后代选择综合评价和甜高粱杂交育种的选择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农艺性状 相关关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差异性分析
7
作者 王贵平 王延书 +2 位作者 陈汝 李方杰 薛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181-187,共7页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 为了明确富士苹果不同产地品质差异,以我国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和分析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苹果果实外在、内在和加工质地等20个品质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不同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果实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单果重以平凉最大,色度a^(*)值、可滴定酸含量、出汁率以蓬莱最大,硬度、糖酸比以盐源最大,脆度以盐源和平凉较大。品质和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色度a^(*)值与极端高温呈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极端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糖酸比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脆度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纤维指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点密度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89.012%,可以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11个苹果重要生产县(市)富士品种果实外在、内在、加工及质地品质综合起来从高到低排序为盐源、栖霞、咸阳、晋中、平凉、洛川、蒙阴、昭通、运城、丰县、蓬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士苹果 产地 果实品质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重离子诱变选育甜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董喜存 《中国糖料》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镉胁迫对重离子诱变选育的甜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重离子诱变后代对镉抗性的能力。【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将两组培养至三叶期幼苗分别施加50 mg/kg的镉溶液和清水,待14 d后进行形态学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 【目的】探讨镉胁迫对重离子诱变选育的甜高粱幼苗生长的影响,评价重离子诱变后代对镉抗性的能力。【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将两组培养至三叶期幼苗分别施加50 mg/kg的镉溶液和清水,待14 d后进行形态学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相比,50 mg/kg的镉溶液对甜高粱幼苗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离子诱变后代‘KFJT-1’和‘KFJT-3’幼苗的株高分别降低了20.66%和17.57%,差异极显著。除株高外,根长、生物量、叶面积、镉含量、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主要性状指标在镉胁迫前后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甜高粱重离子诱变后代幼苗的抗镉能力增强,生物量、叶面积和根长可作为评价甜高粱抗镉胁迫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重离子 镉胁迫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种比较试验建立陆地棉综合评价体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杜逍 郭文文 +5 位作者 吴莹 陈全家 张俊岭 高永健 宋鹤岭 郑凯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71,I0001-I0006,共22页
为筛选适宜性较好的优质棉花品种,服务于生产。以24个早熟和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为材料,进行为期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使用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年误差项变异系数在0.21%~4.18%之间,2022年误差项变异... 为筛选适宜性较好的优质棉花品种,服务于生产。以24个早熟和早中熟陆地棉品种为材料,进行为期3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使用相关性、主成分、聚类、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年误差项变异系数在0.21%~4.18%之间,2022年误差项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单株成铃数和单铃重变异程度最大;17对性状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37对达到极显著水平,农艺性状与产量、纤维品质性状间相关性错综复杂,纤维品质性状内部相关性较为密切;提取到4个主成分,解释77.98%的变化率。以隶属函数、灰色关联模型和AHP模型为基础,提出一套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得到金丰6号、J8031、新农大棉1号等综合品质较优品种,为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借鉴。分别在283份陆地棉资源群体和416份自育优良品系中验证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得到A191、A110、Y228、Y210、Y297等优质材料和A241、A39、Y110、Y366、Y329等综合水平较差材料,经实际检验,评价结果与田间表现一致,证明评价体系具有进一步推广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种质资源 综合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件震害影响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天翊 张东昱 张晓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桥梁构件震害破坏及其对车辆通行影响的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首先,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地震对桥梁结构整体系统的影响,采用copula函数,开展了考虑桥梁构件破坏相关性的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其次,提出了地震导致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损失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桥梁结构损伤、承载力下降导致的开放车道减少以及桥梁伸缩缝损坏导致的车辆行驶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震后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最后,通过一个4跨连续梁桥算例发现相较于现有评估方法,本文提出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具有准确度更高、离散程度和不确定性更小的特点。与传统的定性和主观震后桥梁功能损失评估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从物理层面考虑了桥梁构件震害对桥梁车辆通行能力的具体影响,为震后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易损性 构件破坏相关性 车辆通行能力 桥梁通行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不同山楂品种果实有机酸及维生素组分和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洪贵 白瑞亮 +5 位作者 巩肖楠 高晴 韩冠苒 谭淑玲 孙锐 罗家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21-331,共11页
为明确山楂果实有机酸、维生素的营养质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SI离子源)检测方法,对9个山楂品种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样品经前处理及提取水溶性维生素后,经超高效液相色... 为明确山楂果实有机酸、维生素的营养质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ESI离子源)检测方法,对9个山楂品种的维生素和有机酸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样品经前处理及提取水溶性维生素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较低,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结果表明,山楂果实维生素C含量丰富,含有丰富多样的有机酸。本试验共检测出21种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奎宁酸、苹果酸、草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的80.8%、9.5%、7.6%、1.0%。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平均含量达2394.4μg/g;山楂果实含5种B族维生素,总体含量较少,其中维生素B5平均含量最高,达2.010μg/g。经主成分分析将27个指标综合成7个主成分因子,反式乌头酸、柠檬酸、乙酸、丙酮酸、顺式乌头酸、奎宁酸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琥珀酸、丙二酸、3-苯基丙酸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经聚类分析,9种山楂果实可分为3个类群,Ⅰ类包括‘甜红子山楂’和‘金如意’;Ⅱ类包括‘大金星’和‘大五棱山楂’;Ⅲ类包括‘清原磨盘’‘小金星’‘莱芜黑红’等5个品种。经综合评价,‘莱芜黑红’和‘大金星’具有较大的综合得分,分别为7.0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有机酸 维生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液质联用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高粱理化品质与清茬大曲白酒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琳铭 杜艳红 +3 位作者 聂建光 谭昊 李斯迈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优质原料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前提。为探究高粱原料理化品质与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晋杂22’‘东北高粱’和‘美国高粱’三种高粱原料酿造酒样的风味物质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DA)解析了... 优质原料是酿造优质白酒的重要前提。为探究高粱原料理化品质与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晋杂22’‘东北高粱’和‘美国高粱’三种高粱原料酿造酒样的风味物质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DA)解析了酒样中的差异性标志物;运用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深入探究了高粱理化品质与酿造酒样差异性物质的相关性;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揭示了高粱理化品质与出酒率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从不同高粱酿造酒样中共筛选出15种差异性标志物,高粱中蛋白质含量和酒样中β-苯乙醇、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支链淀粉含量和β-苯乙醇、3-羟基-2-丁酮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含量和乙酸、乙酸乙酯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淀粉含量和β-苯乙醇和乙醛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单宁含量和乙醛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高粱理化品质与出酒率相关性分析显示,高粱中支链淀粉、单宁含量与出酒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淀粉、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与出酒率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合感官品评和风味检测数据检测,发现选择HXGL-22和HXGL-01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偏高的高粱更有利于提升酿造清茬大曲白酒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工业化生产清香型白酒的原料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 高粱理化性质 不同品种 白酒风味成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张琪 殷朝敏 +6 位作者 高虹 范秀芝 史德芳 陈盛 刘吉发 徐建华 李真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5-333,共9页
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 为明确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对杨树桑黄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杨树桑黄子实体干粉为原料,采用4种不同溶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和复配溶剂)提取桑黄多酚类物质,测定其中活性成分、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等多种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酮提取物(AE)的得率、总多酚和三萜含量分别为12.91%、37.38%和8.11%,显著高于乙醇提取物(E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和复配溶剂提取物(MSE)(P<0.05);EE的总黄酮含量为14.90%,高于AE、EAE和MSE;而EAE的总甾醇含量为12.61%,高于EE、AE和MSE。桑黄多酚组分及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发现,AE中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分别为602.09、90.25、6.24和5.57μg/100 mg,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且7种酚酸总含量最高。此外,AE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EAE和MSE,而其还原力和蛋白氧化损伤抑制能力显著高于EE、EAE和MSE(P<0.05);EAE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抑制能力高于EE、AE和MSE,而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DNA氧化损伤保护能力显著高于EE、AE和MSE(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相关性较强。综上,丙酮溶剂对桑黄多酚的提取率高,其提取物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高,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本试验结果可为桑黄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桑黄 活性成分 组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杂交组合表型性状综合评价与引种筛选
14
作者 方钰 陈学军 +5 位作者 周坤华 袁欣捷 雷刚 黄月琴 李歌歌 方荣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5-886,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种植的辣椒优良杂交组合,本研究对国内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87份辣椒杂交组合的24个表型性状开展统计学调查、相关性检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描述性性状的Sha...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种植的辣椒优良杂交组合,本研究对国内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87份辣椒杂交组合的24个表型性状开展统计学调查、相关性检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描述性性状的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6~1.95之间,平均值为0.82,其中果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5;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6.61%~84.48%,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7~2.08之间,平均值为1.80;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果宽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6,此外,产量与果宽、果肉厚和单果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4个性状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9.164%;聚类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8.10处,187份杂交组合可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的单果重、果色、果形和株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评分筛选出10个适宜江西种植的优良杂交组合。研究结果为辣椒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与选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杂交组合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15
作者 王慧婷 侯栋 +6 位作者 马娟娟 陶海霞 张东琴 颉建明 黄书超 岳宏忠 李亚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3-951,共9页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 为明确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差异,筛选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口感评价,从中筛选得到9种具有代表性的材料(m43、u427、Jm25、u415、m38、T111、R101、m39和m32),测定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及果实风味品质,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9种黄瓜材料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是果糖和葡萄糖,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主要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不同黄瓜材料果实品质间存在差异,m43果实中葡萄糖含量、柠檬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材料;u415果实中天冬氨酸含量和谷氨酸含量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糖含量、果含量糖、鼠李糖含量与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m43、u415、u427、Jm25、m38、T111、m32、R101、m39。通过聚类分析将9种黄瓜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分别为T111、m32、R101;第Ⅱ类分别为u415、u427、m38、Jm25;第Ⅲ类为m43;第Ⅳ类为m39。综合分析发现m43的营养品质最好,可作为黄瓜高品质育种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份紫花苜蓿品种(品系)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16
作者 吴芳 张静 +7 位作者 杨红善 朱新强 段慧荣 李玉杰 张瑞欣 路远 张茜 崔光欣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7,共12页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12份紫花苜蓿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并于苗期进行两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测定处理后供试苜蓿材料的农艺性状(株高、地上鲜重和干重、根长、根鲜重和干重、...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苜蓿品种(品系)农艺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以12份紫花苜蓿品种(品系)为材料,在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并于苗期进行两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测定处理后供试苜蓿材料的农艺性状(株高、地上鲜重和干重、根长、根鲜重和干重、根冠比、茎粗、根粗、分枝数),并通过综合抗旱系数、主成分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和抗旱指数进行抗旱能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1的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株高、根长、分枝数抗旱系数最高,新品系2的茎粗抗旱系数、甘农7号的根粗抗旱系数、中天3号的根鲜重和根冠比抗旱系数分别为最高,中苜3号地上鲜重、地上干重、根鲜重、根干重、株高、根长和分枝数的抗旱系数最低,甘农3号的茎粗和中天2号的根冠比抗旱系数分别最低。综合抗旱系数、主成分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表明,新品系1、中天3号、中苜1号的抗旱性强。采用抗旱指数法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种质为新品系1、中天3号、新品系3、中苜1号和甘农7号,其抗旱指数均大于1。综合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1、中天3号、中苜1号的抗旱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苗期 抗旱能力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方式对澳洲坚果鲜果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付镓榕 魏元苗 +6 位作者 徐文婷 马尚玄 胡小静 王昱文 黄克昌 郭刚军 贺熙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5-295,共11页
为探究贮藏方式对澳洲坚果鲜果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摊放、室内摊放、室内堆放3种贮藏方式进行为期70 d的贮藏试验,贮藏期间监测环境及果堆温度、果皮含水量、裂果率、霉果率及其壳果的含水量、色泽,果仁含水量、缺陷果率、丙二醛含量、... 为探究贮藏方式对澳洲坚果鲜果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摊放、室内摊放、室内堆放3种贮藏方式进行为期70 d的贮藏试验,贮藏期间监测环境及果堆温度、果皮含水量、裂果率、霉果率及其壳果的含水量、色泽,果仁含水量、缺陷果率、丙二醛含量、总酚含量、总糖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碘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室内摊放贮藏的果皮、带壳果、果仁含水量均会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室内堆放及田间摊放的果皮、带壳果、果仁含水量无规律性变化;室内堆放、室内摊放、田间摊放的青皮霉果率达到100%的贮藏时间分别为30、40、60 d。贮藏70 d时,室内摊放、田间摊放、室内堆放的果仁缺陷果率分别为23.33%、20.67%、49.33%;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03、1.18、1.01 mg/kg;酸价为114.30、105.70、119.53μg/g,过氧化值为135.88、94.92、126.90μg/g,碘值为681.74、658.67、656.88 mg/g;总酚含量为1.43、1.54、1.69 mg/g,总糖含量为199.12、201.04、200.14 m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6.10%、97.77%、99.50%。相关性分析得出缺陷果率、总酚、总糖、丙二醛、过氧化值、酸价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缺陷果率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碘值与总酚、总糖、丙二醛、过氧化值、酸价、缺陷果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PC1和PC2的贡献率分别为87.7%、4.7%,得出3种贮藏方式贮藏10 d的品质差异较小,贮藏10 d以上时,应采用室内摊放。结合不同贮藏方式缺陷果率变化得出贮藏方式优劣顺序为室内摊放、田间摊放、室内堆放。研究结果为澳洲坚果鲜果的保质、减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坚果 鲜果 贮藏方式 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
18
作者 张蔓蔓 郑聪慧 +7 位作者 徐振华 李新利 杜克久 田芸 孟李冰 柳明妹 聂佳佳 邢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42,共13页
为揭示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阐明果色性状形成规律,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 CK)、红果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var.erythrocarpa)2个新株系(P1、P10)为试验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发育进程及物候节... 为揭示红果臭椿表型特征及色素组分相关性、阐明果色性状形成规律,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 Swingle, CK)、红果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var.erythrocarpa)2个新株系(P1、P10)为试验材料,观测其表型特征、发育进程及物候节律,对叶片、叶轴、果枝、果序轴及不同发育阶段的翅果生物量、形态指标、色差、色素组分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P10与CK物候期相同,P1比CK晚2~3 d;P1花部位为绿色,P10为红色;P1有转色(绿转红),P10无转色(呈红色)。(2)不同部位个体大小在生长季从大到小均表现为P1、CK、P10;3株系翅果干质量均在果实成熟期(S4)达到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P10、CK、P1。(3)P1和P10不同部位除叶片外均为橘或红色系;同株系不同部位的各色素均表现为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叶片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部位中,P1叶轴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最高,P10果序轴最高;P10叶片中的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3.518 mg·g^(-1)),且与红绿属性色相显著负相关,P1叶轴和果枝、P10果枝和果序轴的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与红绿属性色相、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4)P10和P1翅果果实膨大/转色期(S2)至盛果期(S3)均为红色系;P1表现为转色型,具有绿色转变为红色的观赏特性,观赏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下旬;P10则为全红型,观赏期为6月上旬到7月中上旬,P1比P10观赏时间长。P1在坐果期至果实膨大/转色期,翅果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显著升高,促进了转色。P10不同部位及翅果各时期花青素相对质量分数显著高于P1和CK,是其色泽较P1和CK鲜艳的主导原因,且其翅果果实膨大/转色期和盛果期亮度、红绿属性色相与彩度均显著优于P1,果期观赏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果臭椿 物候节律 表型特征 色素组分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推进剂药浆及成品安全性能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19
作者 王斐 王天帅 +2 位作者 张维海 刘晋湘 张秋禹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研究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的固体组分因素、燃速性能与其药浆及成品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固体推进剂的安全生产与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HTPB推进剂的固体组分... 研究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的固体组分因素、燃速性能与其药浆及成品的撞击感度、摩擦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固体推进剂的安全生产与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HTPB推进剂的固体组分因素(铝(Al)含量、高氯酸铵(AP)含量、黑索今(RDX)含量及总固体组分占总质量的比例(固含量,S))及燃速与推进剂药浆及成品不同感度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确定了各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P含量是影响HTPB推进剂药浆撞击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的主要因素,而RDX含量对药浆摩擦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在HTPB推进剂成品感度的关联性方面,Al含量是撞击感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燃速和固含量分别是HTPB推进剂成品摩擦感度和静电火花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 安全性能 灰色关联分析 固体组分 燃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期乌天麻中矿质元素和有效成分分析
20
作者 杨梦 冷启波 +3 位作者 汪海翔 侯英 刘祥义 徐娟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5-733,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采收期乌天麻的产量、有效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乌天麻产量及折干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采收期乌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含量以及ICP测定矿质元素含量;... 【目的】探究不同采收期乌天麻的产量、有效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期乌天麻产量及折干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采收期乌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B、C、E含量以及ICP测定矿质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乌天麻有效成分及矿质元素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乌天麻有效成分和矿质元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天麻产量、折干率随采收月份增长而增加,12月后增加趋于平稳。乌天麻中含有丰富的Ca、P、Mg等矿质元素,每个采收期P含量最高,Cu含量最低;不同采收期乌天麻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不同,8种矿质元素变异系数依次为Fe>Na>Zn>Ca>Mn>Mg>Cu>P。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11月最高,巴利森苷总含量12月达到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Na与采收月份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与Zn间均呈显著正相关,Ca、Fe、Mn、Na、P与天麻素间均呈显著负相关,Fe、Mg与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8种矿质元素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962%;将乌天麻有效成分及产量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4.561%,2023年12月PCA综合得分最高。【结论】禄劝县及海拔、气候相似区域乌天麻最佳采收期为2023年12月,为乌天麻的采收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天麻有效成分 矿质元素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