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背景下刑事证据制度之完善
1
作者 肖沛权 周家驹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5,共9页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 随着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规范呈现明显的缺位和滞后,亟待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中加以完善。当前刑事错案的接连曝光、犯罪形态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对之提出了时代要求。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应当遵循无罪推定原则、证据裁判原则以及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并聚焦于证据种类、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三个面向。具体而言,封闭的法定证据种类不能涵盖全部的证据形式,其划分标准的科学性仍存争议。对此,应明确证据法定形式体系的开放性,以分析证据的证明机理为核心实现划分标准的回归;对于证据规则应在进一步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较为成熟的传闻证据规则;同时,针对证明标准中存在的理论争议,应当明确“排除合理怀疑”的定位与适用标准、坚守认罪认罚案件的法定证明标准予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刑事证据制度 证据种类 证据规则 证明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证据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2
作者 胡铭 张昂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6-118,187,共14页
数字技术深度重构刑事司法生态,推动刑事证据形态从传统“言词—实物”二元结构向“传统证据—传统证据数字化—数字证据”三元体系演进,这对现行《刑事诉讼法》造成系统性挑战:在电子数据法律定位层面,需突破视听资料附属地位,通过立... 数字技术深度重构刑事司法生态,推动刑事证据形态从传统“言词—实物”二元结构向“传统证据—传统证据数字化—数字证据”三元体系演进,这对现行《刑事诉讼法》造成系统性挑战:在电子数据法律定位层面,需突破视听资料附属地位,通过立法确立其独立证据资格;在取证规则层面,需针对电子数据虚拟性、海量性特征,构建涵盖新型技术特征的规则;在审查范式层面,应建立“技术验证+法律评价”体系,推行梯度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此次修法应聚焦两大制度协同:其一,推进在线诉讼程序入法,将区块链存证、电子卷宗同步等成熟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定程序;其二,针对跨国犯罪中数字证据调取难题,增设跨境数据调取的特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数字证据 电子数据 取证规则 审查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明标准之动态形塑——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进路
3
作者 谢澍 周梓睿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9,158,共16页
“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定证明标准,但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排除合理怀疑”“两个基本”与“综合认定”部分替代“证据确实、充分”的样态,表面上呈现出证明标准“实践叛离”之趋势,实际上却是基于办案需求自发抵制证... “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定证明标准,但当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排除合理怀疑”“两个基本”与“综合认定”部分替代“证据确实、充分”的样态,表面上呈现出证明标准“实践叛离”之趋势,实际上却是基于办案需求自发抵制证明标准“印证化”的实践回应。在区分“广义印证”与“狭义印证”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厘清“证据确实、充分”与“印证证明”的关系。“印证证明”无法给予“证据确实、充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指引,因而需要按照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进路,回应“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现实需求,从而迈向实质意义上的“证据确实、充分”,借助直面证据矛盾的“原子分析”形成融贯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确实充分 印证证明 排除合理怀疑 刑事诉讼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成果入法的总体方案
4
作者 高一飞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7,共17页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 涉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规范性文件有5个、共171个条文,很多改革成果需要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是党领导立法的要求,是科学立法的要求。建议确立证据裁判、排除非法证据、无罪推定、程序公正、集中审理五大原则,将配合与制约原则的主体从三机关扩展为四机关;在侦查和起诉程序中确立实物证据收集过程录音录像规则、讯问录音录像全覆盖规则、讯问合法性核查机制、检察机关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庭前会议程序应当独立成章入法;修改庭审中的开头程序、出庭作证程序、书面证言及实物证据的举证质证程序、法官认证规则;确立非法证据的范围、证据合法性先行调查规则、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审判为中心 《刑事诉讼法》修改 基本原则 诉讼程序 证据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中经验法则的运用机理及规范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72,共11页
运用于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根据来源、功能指向以及运用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源于逻辑判断的经验法则与源于生活情理的经验法则、用于审查判断证据的经验法则与用于认定案件事实的经验法则、依附运用的经验法则与独立运用的经验法则。... 运用于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根据来源、功能指向以及运用路径的不同,可以分为源于逻辑判断的经验法则与源于生活情理的经验法则、用于审查判断证据的经验法则与用于认定案件事实的经验法则、依附运用的经验法则与独立运用的经验法则。经验法则在实践中面临着显示度欠缺、盖然性程度模糊以及与个案适配度不彰等风险,阻滞了司法证明的精密化发展。经验法则应以高盖然性、亚规则性以及可视性为其内在属性,以事实推论为运用场域,以激活自由心证为内在使命。在遵循证据裁判原则的前提下,经验法则的运用应通过强化控辩双方的证成及证伪、落实裁判文书的说理及示明,推进其独立价值的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围绕经验法则“何处用”以及“如何用”的问题,加大经验法则的比重、细化经验法则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经验法则 事实推论 自由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措施法治化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 被引量:9
6
作者 谢登科 《法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105,共16页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之中,这是数字经济和信息网络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对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此次刑诉法再修改内容之一将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措施法治化、体系化,这既是信息网络时代有效打击治理犯罪的必然要...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之中,这是数字经济和信息网络社会飞速发展背景下对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此次刑诉法再修改内容之一将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措施法治化、体系化,这既是信息网络时代有效打击治理犯罪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经济时代在刑事诉讼中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法与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中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电子数据侦查取证措施的法治化和系统化,需要以数据权利保障、数据分类分级、数据生命周期为其理论基点。需要回应电子数据侦查取证中的权利保障需求,对现有搜查扣押等传统侦查措施予以改进与完善;将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网络远程勘验、电子数据冻结等新兴侦查措施吸收到刑事诉讼法之中;增设数据保存令、数据自动化比对等新兴侦查取证措施;针对电子数据所承载基本权利的差异而设置不同类型侦查取证措施;将电子数据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从而实现对侦查机关电子数据违法取证的程序性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化 电子数据 侦查措施 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生命周期 刑诉法再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调整证据制度 被引量:31
7
作者 龙宗智 苏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2,共7页
证据概念以材料说代替事实说欠妥,可以考虑三种处理方式,倾向于删去关于证据定义的规定。证据分类应注意笔录证据规定的周延性,不应仅限于列举的几种,还应包含其他侦查行为笔录及审判笔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排... 证据概念以材料说代替事实说欠妥,可以考虑三种处理方式,倾向于删去关于证据定义的规定。证据分类应注意笔录证据规定的周延性,不应仅限于列举的几种,还应包含其他侦查行为笔录及审判笔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排除范围,尤其对"等"字应作适当界定,防止过于宽泛无法把握。直接言辞证据规则,不仅需要规定证人出庭义务及保障措施,更应当限制书面证词的使用。就行政机关所取证据的司法运用,应当明确限制行政执法机关所取言词证据用于司法。有必要规定证据裁判原则;必须遵守质证原则,反对脱离庭审秘密核实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法律修改 证据制度 调整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据中的事实信息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仲秋 熊志海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91,共5页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 证据不是(案件)事实,但证据与事实存在内在联系,即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但是,证据本身并不就是事实根据,“根据”也并不等于事实。证据之所以能够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是基于证据蕴涵着事实信息,通过事实信息能够揭示证据事实,查明案件事实。事实信息就是存在于证据中的那些能够据以做出事实判断的信息。事实信息具有自然属性和法律属性。事实信息既是证据存在的前提,又是证据事实得以发现的根据。控辩双方收集证据并从中识别和收集事实信息的证明活动,法官对于证据和事实信息的认定和运用,是整个刑事诉讼证明活动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 证明根据 事实信息 证据事实 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董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技侦证据材料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在未来的实践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性问题: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蜕变为单一的庭外调查;而辩护律师又难以介入庭外调查程序;加之技侦种类的不明确,庭外调查最...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技侦证据材料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在未来的实践运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潜在性问题:法庭审核的三种规范模式蜕变为单一的庭外调查;而辩护律师又难以介入庭外调查程序;加之技侦种类的不明确,庭外调查最终可能异化为秘密审判。唯有明确技侦材料在刑事诉讼中线索指向和证据使用的双重功能定位,恪守最后使用原则,理清技侦手段所获实物类证据材料和作为人证的言词类证据材料的分类审核程序,才能将技术侦查所获证据的使用效果发挥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庭审 技术侦查 证据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导入 被引量:41
10
作者 蒋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6-164,共9页
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权的新面相。我国大数据侦查模式发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收集行为权能性质不明、信息收集门槛过低、信息过度收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缺位。在侦查程序中导入... 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人权的新面相。我国大数据侦查模式发展忽视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收集行为权能性质不明、信息收集门槛过低、信息过度收集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息权在侦查程序中的缺位。在侦查程序中导入个人信息权,既需要宪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确权化,也需要刑事诉讼的立法精细化,同时亦需要司法审查发挥作用。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监察机构,以强化对个人信息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权 宪法权利 侦查程序 侦查机关 非法证据排除 新兴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禁止——以证据取得禁止和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14
11
作者 艾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123,共16页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就证据取得禁止与证据使用禁止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国虽采取的是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立场,但和德国学说和实务见解相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只有那些旨在担保所获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取证规定被违反时,我国相关法律才会科以明确的证据使用禁止后果。此外,我国证据使用禁止呈现立法上的积极主动、司法上的消极保守、阶段上的层层把关、论证上的简单恣意四个特点,这些特点皆与德国相关法律规定相背离,这一现象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尽管我国与德国同属大陆法系,共享职权主义传统,但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取得禁止 证据使用禁止 规范保护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视野下的证据分析方法多元论 被引量:14
12
作者 纵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38,共14页
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证据分析方法应当多元化。印证方法是一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无法满足以直接言词的审理、实质性证据调查、当庭裁判为核心的实质化庭审需求,因此必须有其它能够充分容纳经验法则的、控辩双方能够充分论辩的、可以... 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证据分析方法应当多元化。印证方法是一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但无法满足以直接言词的审理、实质性证据调查、当庭裁判为核心的实质化庭审需求,因此必须有其它能够充分容纳经验法则的、控辩双方能够充分论辩的、可以及时处理动态证据信息的证据分析方法。故事方法和论证方法也是两种证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故事方法可以对被构建为故事的案件事实是否能够涵盖证据,故事情节从经验法则上看是否合理,以及故事整体是否完整、一致、符合情理进行检验;论证方法可以对每个证据的推理链条是否指向同一结论、每一推理环节所运用的经验法则是否合理进行检验。故事方法和论证方法可以弥补印证方法的不足,满足庭审实质化改革对证据分析方法多元化的要求,并且可以从动态证据信息的全面提供、控辩之间的充分论辩、法官心证的及时公开以及对单个证据及整体证据的精细化分析等方面反向促进庭审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审实质化 证据分析方法 直接言词原则 证据调查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方式的调整——以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正为背景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长军 纵博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活动和现有的办案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实现纪检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无缝对接,需要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方式和办案模式进行必要调整。在调查取证方面,应当提高调查取证程...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活动和现有的办案模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实现纪检监察程序与刑事诉讼程序的无缝对接,需要对纪检监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方式和办案模式进行必要调整。在调查取证方面,应当提高调查取证程序的规范性,加强对被调查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保证所取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必要时还应对取证程序的合法性进行证明。在办案模式方面,应当与检察机关建立新型的合作分工关系,在证据收集及程序进行方面对检察机关予以协助,并参与相关的诉讼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检监察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调查取证方式 办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调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艾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8,共10页
从规范性质角度而言,《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并不是特别授权规定,而是注意规定,主要作用是提示司法人员,监察机关已成为法定的职务犯罪调查主体,由其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直接使用。这种直接使用只是赋予监察调查证据进入... 从规范性质角度而言,《监察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并不是特别授权规定,而是注意规定,主要作用是提示司法人员,监察机关已成为法定的职务犯罪调查主体,由其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直接使用。这种直接使用只是赋予监察调查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初步资格,其要终局性地成为"定案根据",还必须接受司法机关的证据审查。司法机关的审查基准有二:一是有法律效力的刑事审判关于证据的要求和标准;二是监察法中的调查取证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证据 刑事诉讼 规范分析 注意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事辩护制度的起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勤华 王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3,共8页
近现代刑事辩护制度产生于英国,其过程艰难而曲折。在英国早期的刑事审判中,被告人面对控方的指控必须亲自回应,不可委托律师辩护。17世纪末,律师始被允许进入法庭为被告人作有限辩护,进而开始了衡平被告人弱势诉讼地位的进程。至19世... 近现代刑事辩护制度产生于英国,其过程艰难而曲折。在英国早期的刑事审判中,被告人面对控方的指控必须亲自回应,不可委托律师辩护。17世纪末,律师始被允许进入法庭为被告人作有限辩护,进而开始了衡平被告人弱势诉讼地位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辩护律师的权能从询问、交叉询问证人、评论法律问题发展到可以为被告人就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全面的辩护。在与控方的诉讼抗衡中,辩护律师影响了法院的诉讼程序,促进了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奠定了证据规则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刑事诉讼制度 辩护律师 对抗制诉讼 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中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冠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4,共6页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中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属于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均为制度构建的规范依据。在证据范围方面,应遵循“宽进严出”的规则,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在职务犯罪调查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均作... 职务犯罪监察调查程序中刑事证据规则的构建属于监察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及其解释均为制度构建的规范依据。在证据范围方面,应遵循“宽进严出”的规则,保证纪检监察机关在职务犯罪调查过程中收集的材料均作为刑事证据出示;在证据收集方面,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规则,提高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取证的法治水平;在非法证据排除方面,应以监察改革为契机,推动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进步,并建立有效的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监察调查程序 刑事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师侦查阶段调查取证权新探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坤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21,共9页
从论理解释的话语切入,横向比较英美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在"实然"与"应然"间赋予了辩护律师侦查中的调查取证权。然而,侦查阶段引入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并非意在形成实质平等... 从论理解释的话语切入,横向比较英美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在"实然"与"应然"间赋予了辩护律师侦查中的调查取证权。然而,侦查阶段引入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并非意在形成实质平等的两造对抗,而在于规范修正侦查行为,遏制非法侦查以及保证侦查的客观全面,其对案件侦查带有"补遗"、"纠偏"的辅助性效果。因此,面对侦查权,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应予必要限制,保持"谦抑",在具体实践中要比照任意侦查,从明显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事项入手。除此以外,侦查机关与辩护律师的观念转变,相关配套制度、措施也应有效跟进,为新制度的推行提供坚实的条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辩护权 调查取证权 新《刑事诉讼法》 申请取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旧与从新:刑事再审之程序法适用论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志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刑事诉讼法历经两次修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在再审案件中适用的"从新"与"从旧"问题。厘清"程序法从新"与溯及力的关系及其内涵,可以划清刑事再审中新旧程序法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不但对已完成的诉讼... 刑事诉讼法历经两次修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在再审案件中适用的"从新"与"从旧"问题。厘清"程序法从新"与溯及力的关系及其内涵,可以划清刑事再审中新旧程序法的适用界限。刑事诉讼法不但对已完成的诉讼行为和已决案件无溯及力,而且还应严格限制再审中"程序法从新"适用的范围。刑事再审以适用原审时的程序法为原则,即技术性的诉讼行为规范、实体性的证据规则、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等程序事项应适用"旧法";以适用再审时的程序法为例外,即管理性的程序事项、法庭审理程序事项、程序性证据规则等程序事项可适用"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效力 程序法从新 实体性证据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元主体对非法证据的排除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末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新刑事诉讼法将公检法三机关作为非法证据的排除主体,绩效考核机制、内部审核监督机制和过错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分别提供了程序操作平台、组织保障措施和内在排除动力,使该制度在中国具备了相应的适用空间。短期来看,该制度不会大量催生不... 新刑事诉讼法将公检法三机关作为非法证据的排除主体,绩效考核机制、内部审核监督机制和过错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分别提供了程序操作平台、组织保障措施和内在排除动力,使该制度在中国具备了相应的适用空间。短期来看,该制度不会大量催生不当"洗白"证据的情形,有助于激励办案人员形成追诉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心理意识和行动自觉;长期来看,该制度在符合目前分段式追诉模式的同时,并不会显著阻碍有效司法审查的建立,是利大于弊的制度选择。为提高该制度的适用性和正面效应,应制定非法证据排除标准的分层规则,明确各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时机,加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口头化和公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多元主体 排除标准 排除程序 新刑事诉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最新发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细化、扩充了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初步确立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对重大程序性违法获取的供述如何处理予以明确。与此同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问题予以完善,一些规定具有突破意义。《...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细化、扩充了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初步确立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对重大程序性违法获取的供述如何处理予以明确。与此同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问题予以完善,一些规定具有突破意义。《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实体性规则存在不足,对一些争议问题没有规定,一些规定仍然较为模糊,实践中可能会存在争议。《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修订是有必要的,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修订规则时,应当反思规则修订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严格排除 实体范围 程序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