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NDVI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监测及效果评价——以定西市安定区为例 |
陈芳
魏怀东
丁峰
周兰萍
胡小柯
|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2
|
退耕还林地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复合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动态 |
范冰
李贤伟
张健
董慧霞
范川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3
|
退耕还林地在植被恢复初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 |
黄从德
张健
邓玉林
杨万勤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3
|
|
4
|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 |
师阳阳
陈云明
张光辉
王兵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6
|
|
5
|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土壤水分有效性及蓄水性能——以陕西省吴旗县柴沟流域为例 |
梁伟
白翠霞
孙保平
齐举一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6
|
华西雨屏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经营模式坡面径流和产沙特征分析 |
张学权
胡庭兴
李伟
宫渊波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7
|
|
7
|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效果评价 |
侯军岐
张社梅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4
|
|
8
|
基于RS和GIS的六道沟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
陈国建
张晓萍
张平仓
李锐
杨勤科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9
|
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N动态 |
荣丽
李贤伟
张健
范川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0
|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土壤环境效应 |
郝仕龙
安韶山
李壁成
赵小敏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1
|
不同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矿质营养元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廖晓勇
王海娥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2
|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模式土壤与林草间氮素变化规律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王海娥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3
|
农田改为农林(草)复合系统对红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
郭忠录
郑珉娇
丁树文
李朝霞
蔡崇法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4
|
陕西省退耕还林(草)前后LUCC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
周涛
李天宏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0
|
|
15
|
不同退耕还林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
王海明
陈治谏
李贤伟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6
|
GIS空间分析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研究 |
赵鹏祥
郝红科
刘广全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7
|
不同退耕态势下农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比较 |
申强
姜志德
王继军
|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8
|
陕西省15°以上坡耕地利用与退耕还林技术对策 |
李方越
曹明明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19
|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制度创新 |
程默
王忠贤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20
|
论土地生态经济学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兼论王万茂教授《土地生态经济学》的学科贡献 |
黄贤金
|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