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薛秋芳
梁海河
张沛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通过对发生于长江中游地区两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引起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探讨中 -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 ,研究其变化规律 。
关键词
中-Β尺度
对流回波
暴雨
对流云团
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18”济南突发性大暴雨特征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瑾
蒋建莹
江吉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2,共8页
运用FY-2号气象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有利大尺度环流...
运用FY-2号气象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强烈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层冷空气南侵,触发了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对流发展;低空强劲的西南急流直抵黄河下游一带,不仅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强烈辐合,还将大量水汽和能量输送到该地区,使降水得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大暴雨
强对流云团
急流
冷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18”湖北省大暴雨卫星云图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双柱
王平
车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针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卫星云图分析,得到:①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针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卫星云图分析,得到:①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②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附近及低空急流左侧,有单一云团型、合并型和急剧发展型三种发展方式,尺度越大,生命史越长,在多个中-α尺度对流云团之间的新生云团发展最为迅速,其降水强度也最大;③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低层干线从北部侵入,干冷、暖湿空气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剧烈交汇触发产生这次大暴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云团
低空急流
卫星云图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608台风外围对流云团造成闽南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林毅
刘爱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5-38,30,共5页
分析表明:当9608台风在福建登陆并往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加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南侵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
分析表明:当9608台风在福建登陆并往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加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南侵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入并向南扩展、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区以及闽南特殊的地形作用均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对流云团
暴雨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薛秋芳
王建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1-25,共5页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的重要性,并用物理量诊断探讨雨团形成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天气过程
中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海“0185”热带低压特大暴雨维持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杜小玲
喻自凤
+1 位作者
鲁崇明
王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1-632,共12页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日本20km高分辨率RSM-RANAL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产品对于暴雨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并不是热带低压本体降水;"0185"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夏季强大的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同样可以维持强盛的中尺度低涡环流中心;而上述两点恰恰是导致预报人员误判并导致预报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0185"过程中北方冷涡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产生的强烈冲击导致高压带断裂或减弱,使得中尺度低压环流中心得以发展和维持.冷槽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所激发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辨.在此分析基础上,引入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温度场水平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水平环境风场垂直切变,而此垂直切变与低涡系统经向移动风矢所构成的水平螺旋度,进一步和上升对流通过涡管倾斜作用相纽结,表征了导致特大暴雨强盛涡旋上升对流的维持机理.事实上,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确能较好地反映降水落区和降水随时间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暴雨
热带低压
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
39
7
作者
张夕迪
孙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时间分别为15、35、6 min左右。本文利用H8卫星红外云图结合地面降水,在2016年汛期27次暴雨过程中每个过程选定一个主要的目标对流云团分析其初生情况,并与FY-2卫星和雷达探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8和FY-2卫星在同时刻云顶黑体亮温(TBB)观测数值上差别不大,时间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H8卫星由于高频次观测的优势对暴雨对流强弱的变化刻画得更加细致,在监测暴雨对流云团方面具有明显时间上的优势,即H8卫星较FY-2卫星平均提前23 min发现对流云团,较雷达平均提前达33 min。通过结合地面小时和10 min降水量对2016年华北"7·20"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TBB与地面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同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TBB的变化;当TBB峰值向低温一侧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地面降水量级也增大,降水逐渐转为冷云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8号卫星(H8卫星)
暴雨对流云团监测
黑体亮度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重庆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
19
8
作者
陈鹏
刘德
+4 位作者
周盈颖
何跃
廖峻
庞玥
张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2,共11页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 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且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以及能量等...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 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且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以及能量等方面分析表明重庆东北部已具备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通过雷达产品的分析可知,两个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特征不同:第一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逆风区,对应逆风区的回波较强,雨强较大,且垂直风廓线VWP显示高空有偏西偏南的强风速带下传,从而形成较深厚的西南气流风场;第二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强度不对称的"牛眼"结构,存在风速辐合,同时VWP显示中低层有深厚的冷空气楔入,使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在经过短暂的减弱后再次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暴雨
中尺度对流云团
低空急流
逆风区
冷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1年2次初夏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君涛
魏杰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42-44,共3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孝感市2021年5月10日和5月14—15日2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并结合预报服务情况进行简要回顾,旨在提高暴雨预报预警水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2次过程前期的环流背景均有利...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孝感市2021年5月10日和5月14—15日2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并结合预报服务情况进行简要回顾,旨在提高暴雨预报预警水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2次过程前期的环流背景均有利于能量累积,同时高空槽线、中底层西南急流和切变线的存在也有助于不稳定能量的触发,形成强降水过程。但是,10日强对流天气局地性更强,强对流天气以大风为主,雨带落区有明显向北移动的轨迹;14—15日强对流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在雷达回波上出现了明显的列车效应,形成14日夜间持续性的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环流形势
动力条件
对流云团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0年7月7日南方地区的一次暴雨分析
10
作者
刘树基
沈营珠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利用红外云图、水汽图、天气图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7月7日南方一次暴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是由一系列对流云造成的,而这些云团是在一定的大尺度云系背景下发生的;(2)云团的云型与大气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云团的云型特...
利用红外云图、水汽图、天气图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7月7日南方一次暴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是由一系列对流云造成的,而这些云团是在一定的大尺度云系背景下发生的;(2)云团的云型与大气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云团的云型特征可以分析大气气流与对流云间的相互作用;(3)云带的衰减与新生并存使得云团的生命期较长,所以降水持续过程长且强度较大、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静止锋云带
对流云团
平流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
10
1
作者
薛秋芳
梁海河
张沛源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9-43,共5页
基金
"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资助
文摘
通过对发生于长江中游地区两个中 -β尺度对流云团引起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探讨中 -β尺度对流云团产生强降水的条件 ,研究其变化规律 。
关键词
中-Β尺度
对流回波
暴雨
对流云团
过程分析
雷达回波
Keywords
meso β scale
convective
system
cloud
cluster
convective
echo
heavy
rain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7·18”济南突发性大暴雨特征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瑾
蒋建莹
江吉喜
机构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302,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专项"气象卫星及其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和应用研究"(GYHY(QX)2007-6-9)资助。
文摘
运用FY-2号气象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强烈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层冷空气南侵,触发了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对流发展;低空强劲的西南急流直抵黄河下游一带,不仅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强烈辐合,还将大量水汽和能量输送到该地区,使降水得以加强。
关键词
突发性大暴雨
强对流云团
急流
冷空气
Keywords
abrupt
heavy
rain
strong
convective
cloud
jet stream
cold air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18”湖北省大暴雨卫星云图分析
被引量:
9
3
作者
徐双柱
王平
车钦
机构
武汉暴雨研究所
武汉中心气象台
江苏省气象局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卫星云图解译技术研究"项目(GYHY200906001)
中国气象局南方暴雨预报专家创新团队
文摘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以及地面自动站资料,针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卫星云图分析,得到:①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②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附近及低空急流左侧,有单一云团型、合并型和急剧发展型三种发展方式,尺度越大,生命史越长,在多个中-α尺度对流云团之间的新生云团发展最为迅速,其降水强度也最大;③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低层干线从北部侵入,干冷、暖湿空气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剧烈交汇触发产生这次大暴雨过程。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云团
低空急流
卫星云图
湖北省
Keywords
heavy
rain
Mesoscale
convective
low-level jet
Satellite
cloud
images
Hubei Province
分类号
P457.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9608台风外围对流云团造成闽南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林毅
刘爱鸣
机构
福建省气象台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5-38,30,共5页
文摘
分析表明:当9608台风在福建登陆并往西北行之后,台风东侧东南风和西南风加强并在闽南地区形成暖湿切变,台风西侧的下沉偏北气流南侵加强了闽南地区的湿斜压锋区,提供了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的有利条件;台风低压西北方干舌卷入并向南扩展、地面中小尺度辐合系统、地面中尺度能量锋区以及闽南特殊的地形作用均加强了对流云团的发展。
关键词
台风
对流云团
暴雨
成因分析
Keywords
mesoscalc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heavy
rain
southern Fujian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
6
5
作者
薛秋芳
王建中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21-25,共5页
基金
强风暴实验室提供资助
文摘
利用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云顶黑体温度(TBB)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3—6日华北平原及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揭示了产生大暴雨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讨论了环境场条件及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暴雨云团的重要性,并用物理量诊断探讨雨团形成的物理机制。
关键词
降水
天气过程
中尺度
Keywords
meso-α-scale
convective
system
heavy
rain
cloud
cluster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海“0185”热带低压特大暴雨维持机理研究
被引量:
8
6
作者
杜小玲
喻自凤
鲁崇明
王元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1-632,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2004CB418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3025
40175025)
文摘
发生在上海地区的2001年8月5~6日热带低压特大暴雨过程(简称"0185"过程)是一次高影响性、灾害性天气.对于此次事件的预报失败,凸现了该过程的动力复杂性,并引起台风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采取天气学诊断、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应用日本20km高分辨率RSM-RANAL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产品对于暴雨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并不是热带低压本体降水;"0185"过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夏季强大的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区域,同样可以维持强盛的中尺度低涡环流中心;而上述两点恰恰是导致预报人员误判并导致预报失败的两个重要原因."0185"过程中北方冷涡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产生的强烈冲击导致高压带断裂或减弱,使得中尺度低压环流中心得以发展和维持.冷槽南压和热带暖心低压北上所激发的中尺度对流辐合体(MCC)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辨.在此分析基础上,引入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它能很好地反映温度场水平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水平环境风场垂直切变,而此垂直切变与低涡系统经向移动风矢所构成的水平螺旋度,进一步和上升对流通过涡管倾斜作用相纽结,表征了导致特大暴雨强盛涡旋上升对流的维持机理.事实上,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确能较好地反映降水落区和降水随时间的演变.
关键词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暴雨
热带低压
中尺度对流性云团
Keywords
second-type thermal helicity,
heavy
rain
, tropical depression,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
s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
39
7
作者
张夕迪
孙军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基金
国家气象中心青年基金(Q201606)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IIY201306011)共同资助
文摘
高时空分辨率的葵花8号卫星(简称H8卫星)2016年在我国得到应用,而该年是我国暴雨过程频繁、极端性强的一年,H8卫星到底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方面有何优势也是预报员所关心的。目前的业务中H8、FY-2卫星和雷达资料到达业务平台的平均延迟时间分别为15、35、6 min左右。本文利用H8卫星红外云图结合地面降水,在2016年汛期27次暴雨过程中每个过程选定一个主要的目标对流云团分析其初生情况,并与FY-2卫星和雷达探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8和FY-2卫星在同时刻云顶黑体亮温(TBB)观测数值上差别不大,时间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H8卫星由于高频次观测的优势对暴雨对流强弱的变化刻画得更加细致,在监测暴雨对流云团方面具有明显时间上的优势,即H8卫星较FY-2卫星平均提前23 min发现对流云团,较雷达平均提前达33 min。通过结合地面小时和10 min降水量对2016年华北"7·20"极端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TBB与地面降水量之间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同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TBB的变化;当TBB峰值向低温一侧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地面降水量级也增大,降水逐渐转为冷云降水为主。
关键词
葵花8号卫星(H8卫星)
暴雨对流云团监测
黑体亮度温度
Keywords
Himawari- 8 (H8)
convective cloud monitoring of heavy rain
temperature
of
brightness blackbody (TBB)
分类号
P4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重庆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
19
8
作者
陈鹏
刘德
周盈颖
何跃
廖峻
庞玥
张虹
机构
重庆市气象台
万州区气象台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92,共11页
基金
重庆市业务技术攻关面上项目(ywgg-201401)
重庆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面上项目(CMAGJ2013M42)
文摘
利用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地面实况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6 7日重庆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中切变线附近发展起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且从动力、热力、水汽条件以及能量等方面分析表明重庆东北部已具备暴雨发生的有利条件。通过雷达产品的分析可知,两个阶段降水的中尺度特征不同:第一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逆风区,对应逆风区的回波较强,雨强较大,且垂直风廓线VWP显示高空有偏西偏南的强风速带下传,从而形成较深厚的西南气流风场;第二阶段降水,径向速度场上出现强度不对称的"牛眼"结构,存在风速辐合,同时VWP显示中低层有深厚的冷空气楔入,使暖湿空气抬升,降水在经过短暂的减弱后再次加强。
关键词
切变线
暴雨
中尺度对流云团
低空急流
逆风区
冷平流
Keywords
Shear line
heavy
rain
Mesoscale
convective
cloud
Low-level jet
Inverse wind area
Cold advection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1年2次初夏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
1
9
作者
吴君涛
魏杰平
机构
孝感市气象局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0期42-44,共3页
文摘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对孝感市2021年5月10日和5月14—15日2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对比诊断分析,并结合预报服务情况进行简要回顾,旨在提高暴雨预报预警水平,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2次过程前期的环流背景均有利于能量累积,同时高空槽线、中底层西南急流和切变线的存在也有助于不稳定能量的触发,形成强降水过程。但是,10日强对流天气局地性更强,强对流天气以大风为主,雨带落区有明显向北移动的轨迹;14—15日强对流天气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在雷达回波上出现了明显的列车效应,形成14日夜间持续性的强降水过程。
关键词
暴雨过程
环流形势
动力条件
对流云团
对比
Keywords
heavy
rain
process
Circulation situation
Dynamic conditions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s
Comparative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0年7月7日南方地区的一次暴雨分析
10
作者
刘树基
沈营珠
机构
云南新平县气象局
大理州南涧县气象局
出处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文摘
利用红外云图、水汽图、天气图相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7月7日南方一次暴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是由一系列对流云造成的,而这些云团是在一定的大尺度云系背景下发生的;(2)云团的云型与大气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云团的云型特征可以分析大气气流与对流云间的相互作用;(3)云带的衰减与新生并存使得云团的生命期较长,所以降水持续过程长且强度较大、范围广。
关键词
暴雨
静止锋云带
对流云团
平流不稳定
Keywords
heavy
rain
Static frontal
cloud
belt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Advection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β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薛秋芳
梁海河
张沛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7·18”济南突发性大暴雨特征
王瑾
蒋建莹
江吉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6.18”湖北省大暴雨卫星云图分析
徐双柱
王平
车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9608台风外围对流云团造成闽南暴雨成因分析
林毅
刘爱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薛秋芳
王建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上海“0185”热带低压特大暴雨维持机理研究
杜小玲
喻自凤
鲁崇明
王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葵花8号卫星在暴雨对流云团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张夕迪
孙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一次重庆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陈鹏
刘德
周盈颖
何跃
廖峻
庞玥
张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2021年2次初夏强降水过程对比分析
吴君涛
魏杰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2020年7月7日南方地区的一次暴雨分析
刘树基
沈营珠
《农业灾害研究》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