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何涛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91-94,共4页
以‘正大999’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不施氮处理和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影响显著,控释尿素掺混比例为50%,即控... 以‘正大999’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1个不施氮处理和5个不同的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处理,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掺混比例对玉米产量、种植收益和氮素利用率影响显著,控释尿素掺混比例为50%,即控释尿素∶普通尿素=2∶2时,玉米产量及种植经济效益最高,是最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掺混 玉米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兵 高玮 +8 位作者 李洪杰 杜梦扬 王学霞 陈延华 倪小会 赵萌 谷佳林 董淑祺 李子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3-885,共13页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施用量大、氮肥利用率低、氮素损失严重等问题,探讨不同配比的控释掺混肥减氮和一次性施肥对周年作物产量、氨挥发损失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确立麦玉轮作体系轻简高效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方法】于2022—2023年,在山东省德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田间试验。冬小麦和夏玉米均设不施氮对照(CK)、农户习惯施氮(FFP)、优化施氮(OPT)、CRBF1(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5∶5和3∶7)和CRBF2(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上的掺混比例分别为7∶3和5∶5),共5个处理。基施和追施肥后,监测了氨挥发量、强度和损失率。分析了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并计算了施肥经济效益。【结果】与FFP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夏玉米、冬小麦和周年产量差异不显著;CRBF1和CRBF2处理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8.87~9.86 kg/kg,CRBF2处理玉米氮肥回收率提高了48.4%(P<0.05);CRBF1和CRBF2处理冬小麦季氮肥回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30.3%~37.2%、5.22~5.77 kg/kg和6.52~7.06 kg/kg(P<0.05)。与FFP和OPT处理相比,CRBF1和CRBF2处理的肥料+施肥人工投入减少381~960元/hm^(2),周年净收入增加1208~2654元/hm^(2)。CRBF1和CRBF2处理的周年氨挥发损失量、损失强度和损失率较FFP处理分别降低了69.7%~71.9%、72.0%~74.5%和90.0%~94.1%(P<0.05)。【结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在冬小麦、夏玉米季按照5∶5、3∶7,或者按照7∶3、5∶5的比例掺混一次性基施,均可在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劳力投入的条件下,确保周年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生产效益,并显著降低氨挥发损失,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高产高效、轻简施肥的有效氮肥施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控释掺混肥 一次性基施 氨挥发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夏伟光 武际 +2 位作者 高凤梅 王允青 郭熙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空白处理,不施氮肥)、100%PU10/0(普通尿素全量基施,N 240 kg·hm-2)、100%PU6/4(60%的普通尿素基施、40%的普通尿素于...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尿素不同施用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CK(空白处理,不施氮肥)、100%PU10/0(普通尿素全量基施,N 240 kg·hm-2)、100%PU6/4(60%的普通尿素基施、40%的普通尿素于拔节期追施,N 240 kg·hm-2)、80%PU6/4(60%的普通尿素基施、40%的普通尿素于拔节期追施,N 192 kg·hm-2)、100%CRU(全量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基施,N 240 kg·hm-2)、80%CRU(80%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基施,N 192 kg·hm-2)和40%CRU+40%PU(40%树脂包膜控释尿素+40%的普通尿素基施,N 192 kg·hm-2)。结果表明,无论是产量效应还是氮素利用效应,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RU)处理总体优于普通尿素(PU)处理,尤其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40%CRU+40%PU)效果最佳,以7 709 kg·hm-2的产量、36.44%的氮肥吸收利用率、15 946元·hm-2的相对净收入达到处理间最高水平。该处理在减少氮素投入量的情况下,不仅促进了冬小麦增产,而且显著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拥有较高的产投比。因此,树脂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的配施处理(40%CRU+40%PU)是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的氮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产量 氮素利用效应 经济效益 冬小麦 coated controlled-release urea(C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比例对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张发宝 张木 黄旭 逄玉万 李苹 付弘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9号开展田间... 【目的】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组配比例施用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甜玉米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当地主栽品种华珍和粤甜9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不施氮(CK);施尿素N 360 kg/hm^2(U1);减施尿素30%(252 kg/hm^2,U2);4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40%CRU1);40%控释尿素,减氮50%(180 kg/hm^2,40%CRU2);60%控释尿素,减氮30%(252 kg/hm^2,60%CRU1);60%控释尿素,减氮50%(N 180 kg/hm^2,60%CRU2)。乳熟期采集甜玉米植株样品进行养分分析,每小区单独采收后记录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结果】施氮显著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P<0.05)。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甜玉米鲜苞产量逐渐提高。U1处理的鲜苞产量最高,其次是60%CRU1处理,40%CRU2处理的鲜苞产量显著降低。60%CRU1处理的甜玉米鲜苞产量与U1基本持平。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鲜苞产量表现为60%CRU>40%CRU>U,两地结果一致。施氮主要提高甜玉米穗长、穗粗和行粒数,显著提高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P<0.05),秸秆和籽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55.1%和24.2%,95.0%和43.4%,秸秆增幅更大。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等氮条件下,甜玉米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表现为60%CRU>40%CRU>U,以6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次是40%CRU处理,U处理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没有影响。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玉米维生素C和可溶糖含量没有影响。【结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物质累积量和氮素吸收累积量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随着控释尿素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甜玉米生产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可显著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甜玉米化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控释尿素 氮肥利用率 掺混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克刚 和爱玲 +1 位作者 李丙奇 杨稚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0-552,共3页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和兴农场进行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和兴农场的产量分别为8 000和...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和兴农场进行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比例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和兴农场的产量分别为8 000和8 150 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6.2%和7.2%,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7%和16.7%,比对照增产39.9%和34.5%,它们之间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掺混比例 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朱宝国 张春峰 +5 位作者 于忠和 贾会彬 郭泰 孟庆英 王囡囡 马晓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1-283,共3页
按尿素种类和施肥量共设6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且T6(控释尿素100%)提高最多。从R2到R6时期,叶绿素含量... 按尿素种类和施肥量共设6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且T6(控释尿素100%)提高最多。从R2到R6时期,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R4和R2期施肥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处理T4(控释尿素50%+常规尿素50%)叶绿素值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面积指数(LAI)值先增大后减小,R4时期最大,施肥处理LAI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且以处理T4最佳。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极显著提高了大豆的产量,且以T4处理产量最高。控释尿素不同比例混施能够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并使蛋脂总量增加。综合试验结果可知,控释尿素50%+常规尿素50%为最佳混施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混施 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郭兴凤 谭凤艳 +1 位作者 尹翠玉 李会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26,共3页
通过尿素改性改变大豆分离蛋白(SPI)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地与粘胶共混。以共混膜中蛋白保留量为指标,考察了尿素浓度、SPI浓度、亚硫酸钠浓度、pH、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蛋白质改性条件。优化的改性条件为:尿素浓度6 mol... 通过尿素改性改变大豆分离蛋白(SPI)分子的空间结构,使其能更好地与粘胶共混。以共混膜中蛋白保留量为指标,考察了尿素浓度、SPI浓度、亚硫酸钠浓度、pH、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蛋白质改性条件。优化的改性条件为:尿素浓度6 mol/L,SPI浓度8%,亚硫酸钠浓度1.0%,pH 9,温度25℃,此时共混膜中蛋白保留量为13.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改性 尿素 粘胶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不同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克刚 和爱玲 李丙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609,共4页
试验安排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研究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两地的夏玉米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 试验安排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研究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不同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两地的夏玉米试验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处理的产量均以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好.新坡村与驻马店市农科所的产量分别为8 699 kg.hm-2,9 008 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6.1%,6.4%,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6.2%,16.2%,比对照增产55.8%,56.2%,它们之间的差异达1%显著水平.该试验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在穗粒数和百粒重方面,对穗长、穗粗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普通尿素 掺混比例 夏玉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配施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黄巧义 唐拴虎 +5 位作者 张发宝 张木 黄旭 黄建凤 李苹 付弘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 以释放期为60~90 d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2015年在广东省台山市和翁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在全量施氮[195 kg(N)·hm^(-2)]、减氮20%[156 kg(N)·hm^(-2)]和减氮40%[117 kg(N)·hm^(-2)]条件下,常规分次施肥(CF)、配施控释尿素氮占25%一次性施用(25%CRU)和配施控释尿素氮占50%一次性施用(50%CRU)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控释尿素在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不同施氮处理的每兜分蘖数基本一致,叶片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略有提高。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产量先提高后降低,当施氮量为156 kg(N)·hm^(-2)时,水稻产量最高。等氮条件下,25%CRU、50%CRU和CF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基本一致;不同施氮处理的稻谷和稻草氮素吸收累积量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素吸收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逐渐降低。等氮条件下,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27)0.05),两地平均增幅分别为14.99%、17.23%和98.22%、57.44%。当施氮量为195 kg(N)·hm^(-2)时,25%CRU和50%CRU处理的氮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F)提高6.99%和6.69%,其中台山试验点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27)0.05)。117 kg(N)·hm^(-2)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P(27)0.05)。25%控释氮肥掺混一次性施用施氮量为156 kg(N)·hm^(-2)的施肥处理,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在台山和翁源两个试验点均较高,在广东省双季稻区可实现水稻增产稳产,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并维持土壤肥力,是一种较优的氮肥运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释肥 一次性掺混 减氮 氮肥利用效率 养分吸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薄膜的增塑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德财 林鹏 +3 位作者 赵冬梅 杨阳 杜宇虹 贺培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增塑改性后PVA薄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能破坏PVA分子中氢键作用,降低PVA的结晶度和熔点,加入复配增塑剂后提高了PVA薄膜的分解温度,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对PVA的增塑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N N-二甲基甲酰胺 尿素 增塑剂 结晶度 增塑 共混 加工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羊毛混纺纱的过氧化尿素漂白工艺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杰 刘晓梅 刘文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9-31,共3页
利用漂白剂过氧化尿素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确定过氧化尿素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EDTA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化尿素8... 利用漂白剂过氧化尿素对亚麻/羊毛混纺纱的漂白工艺进行了探讨。在确定过氧化尿素质量浓度、漂白温度、漂白时间、EDTA用量等因素影响混纺纱漂白效果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优化工艺,即过氧化尿素8 g/L,焦磷酸钠6 g/L,pH值8,反应温度80℃,时间80 min。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过氧化尿素漂白亚麻/羊毛混纺纱的工艺条件温和,对纤维损伤小,利于环保及后续加工,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尿素 漂白 羊毛纤维 亚麻纤维 混纺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混尿素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小燕 田小海 +3 位作者 王晓玲 狄浩 沈永龙 马国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86-2389,共4页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掺混尿素(缓速比7∶3)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混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插秧后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 在2009年水稻生长季,以高产水稻品种准两优5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掺混尿素(缓速比7∶3)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掺混尿素施用量的增加,插秧后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25kg/hm2时子粒产量达最大;每公顷施纯氮180kg的掺混尿素处理B3与普通尿素处理CK比较,其分蘖数、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子粒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均显著提高,表明施用掺混尿素比普通尿素更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氮肥农学利用率。施用量为225kg/hm2的掺混尿素B3处理,最终子粒产量最高,达到11208.6kg/hm2,比普通尿素增10.1%,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0.6kg/kg,是掺混尿素运筹最优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混尿素 水稻 产量 氮肥农学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料对果蔗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娄赟 陈海斌 +2 位作者 张立丹 刘芳 樊小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为改善果蔗施肥技术、提高果蔗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了国产控释配方肥、脲醛缓释复合肥和进口复合肥在果蔗上应用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果蔗栽培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料较施用进口复合肥的产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8%~5.7%和5... 为改善果蔗施肥技术、提高果蔗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开展了国产控释配方肥、脲醛缓释复合肥和进口复合肥在果蔗上应用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果蔗栽培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料较施用进口复合肥的产量和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1.8%~5.7%和5.7%~15.5%。与进口复合肥相比,缓/控释配方肥料成本更低,施用控释配方肥和脲醛复合肥每公顷增收11 144~17 147元和20 835~23 037元。此外,施用控释配方肥可以显著提高果蔗的NAE、NPF及NUE,提高果蔗氮肥利用效率。果蔗栽培过程中合理地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料能促进果蔗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利用率。缓/控释配方肥料可以取代进口复合肥为果蔗生长提供养分,实现轻简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蔗 控释配方肥 脲醛复合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树脂和MF树脂共混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晓剑 张俊 +2 位作者 王文丽 谢瑾 杜官本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06,共5页
为研究脲醛树脂(UF)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及其共混树脂(MF+UF)的贮存特性,采用“碱-酸-碱”工艺分别合成了UF树脂和MF树脂,其摩尔比分别为1.3和2.0。将制备好的UF和MF树脂进行简单搅拌共混,得到MF+UF树脂,监测共混前后树脂及在贮存一... 为研究脲醛树脂(UF)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及其共混树脂(MF+UF)的贮存特性,采用“碱-酸-碱”工艺分别合成了UF树脂和MF树脂,其摩尔比分别为1.3和2.0。将制备好的UF和MF树脂进行简单搅拌共混,得到MF+UF树脂,监测共混前后树脂及在贮存一段时间后的性能变化,如外观形态、pH值、黏度、固化时间及结构等性能。结果表明,共混后树脂的固含量介于UF和MF之间;稳定性明显提升,贮存期可达3个月,固化速度则无明显差异;核磁共振图谱(NMR)分析得出,共混树脂中的亚甲基桥键比例提高至24.13%,亚甲基醚键比例则下降至25.03%,这种结构比例的变化为共混树脂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 脲醛树脂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共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我国掺混肥(BB肥)的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文辉 牛季收 《陕西化工》 CSCD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低。发展复混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掺混肥对原料的要求,主要是粒度和物性要匹配,生产工艺。 B B肥具有投资省、产品配方灵活、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以及我国发...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施肥结构不合理,化肥利用率低。发展复混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介绍了掺混肥对原料的要求,主要是粒度和物性要匹配,生产工艺。 B B肥具有投资省、产品配方灵活、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以及我国发展掺混肥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掺混肥 发展 BB肥 化肥 混合肥料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挥发性脂肪酸铵盐或尿素对湖羊复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王贤纯 韩正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13-119,共7页
在精料和稻草组成的基础口粮中添加等氮量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铵盐(AS-VFAB)或尿素.使非蛋白氮(NPN)占口粮总氮的30%,并以此饲喂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成年湖羊.比较研究前胃消化代谢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变化.日粮中添加 AS... 在精料和稻草组成的基础口粮中添加等氮量的混合挥发性脂肪酸铵盐(AS-VFAB)或尿素.使非蛋白氮(NPN)占口粮总氮的30%,并以此饲喂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成年湖羊.比较研究前胃消化代谢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变化.日粮中添加 AS-VFAB,引起瘤胃液 pH 值降低,NH_3-N 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一昼夜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量为10.20L,食糜总氮13.35g,其中氨氮1.84g,非氨氮11.51g.与饲喂尿素日粮相比,食糜量和总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混合挥发性脂肪酸铵盐 消化代谢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控氮比掺混肥对土壤无机氮与脲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敬昇 李冰 +4 位作者 王昌全 尹斌 向毫 付月君 谢一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9-164,共6页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土壤无机氮与脲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控释氮肥与尿素最佳掺混比例,提出缓解氮肥损失、降低面源污染、节约成本、易于推广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处理,控释氮肥与尿... 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施用对土壤无机氮与脲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旨在寻求控释氮肥与尿素最佳掺混比例,提出缓解氮肥损失、降低面源污染、节约成本、易于推广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处理,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对土壤铵态氮含量影响总体差异不显著;在小麦分蘖期,常规尿素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较高,而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则以掺混4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和脲酶活性较高;各施氮处理对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产量以掺混40%控释氮肥处理最高,较常规尿素处理增产14%,因产值最高,投入成本适中,净收入水平和产投比均为最高,分别为5 875.72元·hm^(-2)和2.24,较常规尿素处理提高了23.24%和9.27%。综上,40%控释氮肥与60%尿素掺混处理在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激活小麦生长中、后期脲酶活性,增加冬小麦产量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掺混氮肥 无机氮 脲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作物中后期土壤供氮能力和稻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敬昇 李冰 +5 位作者 王昌全 向毫 周杨洪 尹斌 梁靖越 付月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控释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土壤氮含量及稻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筛选综合效果最佳掺混比例,为稻麦轮作区控释氮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以常规尿素施肥为对照,在稻、麦季施氮量... 【目的】研究控释肥与尿素掺混比例对土壤氮含量及稻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筛选综合效果最佳掺混比例,为稻麦轮作区控释氮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以常规尿素施肥为对照,在稻、麦季施氮量均为150 kg/hm^2的水平下,设定添加控释氮肥比例0、10%、20%、40%、80%、100%6个处理,分别记为T1、T2、T3、T4、T5和T6。除T1(100%尿素)分基施和追施,其他处理氮肥均一次性基施。分析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调查了稻麦株高与生物量、产量构成以及经济效益。【结果】1)添加20%以上控释氮肥时稻麦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有显著提升,以添加40%控释氮肥(T4)处理效果最明显。2)与T1相比,添加20%比例以上控释氮肥,稻麦生育中后期的生物量与成熟期产量均显著增加,以T4处理产量最高,稻、麦季分别比常规尿素处理增产11%和14%,显著提高小麦季穗长19.19%,显著提高水稻季穗粒数与千粒重13.79%和8.43%。3)随添加控释氮肥比例增加,稻麦季经济效益均先增加后下降,T4处理经济效益最佳,较常规尿素处理,小麦季增收1108.12 yuan/hm^2,提高23.24%,水稻季增收2497.80 yuan/hm^2,提高14.87%。【结论】以40%控释氮肥与60%尿素掺混一次性基施,可有效增加作物中后期土壤氮素供应能力,促进稻麦生长并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还可减少人工投入或材料成本,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控释肥掺混比例 土壤有效氮含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敬昇 李冰 +6 位作者 王昌全 罗晶 古珺 龙思帆 何杰 向毫 尹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8-298,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氮肥处理下稻麦生长差异及原因,【方法】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共设7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处理、常规施肥以及掺混控释氮肥10%、20%、40%、80%、100%(依次... 【目的】为了探究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氮肥处理下稻麦生长差异及原因,【方法】采用稻麦轮作两季作物大田试验,共设7个处理,包括不施氮CK处理、常规施肥以及掺混控释氮肥10%、20%、40%、80%、100%(依次记为CK,T_1、T_2、T_3、T_4、T_5和T_6处理),探讨了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干物质增长速率、氮素积累与分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掺混控释氮肥20%以上对稻麦生育中后期干物质与氮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稻麦成熟期干物质与氮分配均呈现出掺混80%以上控释氮肥处理穗部分配明显较少,而茎、叶分配相对较多的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茎叶徒长,贪青晚熟趋势。添加20%以上比例控释氮肥均具有显著增产的效果,掺混40%控释氮肥处理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4.23%(小麦)和10.93%(水稻),分别比单施控释氮肥处理增产7.37%和3.83%。稻麦季随掺混比例增加,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以掺混40%控释氮肥处理最优。各施氮处理均以单施控释氮肥处理的氮收获指数最低,小麦与水稻季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下降了3.99%和8.51%。稻麦季土壤氮依存率随掺混比增加呈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且均以掺混40%控释氮肥最低,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下降了14.38%(小麦)和15.84%(水稻)。【结论】控释掺混氮肥处理可协调稻麦氮素吸收与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和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作用,综合各因素以20%~40%掺混比例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控释掺混尿素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氮肥与尿素掺混对玉米生理特性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郭金金 张富仓 +4 位作者 闫世程 郑静 强生才 陈东峰 李志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4-1204,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理特性、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期探索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方法】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供试土壤质...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理特性、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以期探索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高效施氮管理模式。【方法】试验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进行,供试土壤质地为壤土,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设置了3种氮肥类型为尿素(U)、缓释氮肥(S)、尿素和缓释氮肥以3∶7比例掺混(SU); 4个施氮(N)水平为90 kg/hm^2 (N1)、120 kg/hm^2 (N2)、180kg/hm^2 (N3)、240 kg/hm^2 (N4),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共13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玉米的产量和生理指标进行观测,并测定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的玉米生长后期叶绿素总量最大值分别比尿素(U)处理和缓释氮肥(S)处理最大值提高7.7%和1.3%。各生育期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 N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最高,分别高于其他处理6.9%~88.6%和3.4%~90.3%。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其中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 N3处理氮素吸收量和籽粒的氮素分配量达最大,分别为156.0 kg/hm^2和79.7 kg/hm^2,高于其他处理8.1%~67.3%和6.2%~54.1%。尿素(U) N3处理与缓释氮肥(S) N2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和籽粒的氮素分配量无显著差异;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为6200.4 kg/hm^2,比尿素(U) N3处理和缓释氮肥(S) N2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0.7%和19.8%。与单施尿素(U)和缓释氮肥(S)处理相比,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能充分利用0—40 cm土层养分,减少土壤氮素向更深土层淋失,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环境污染的风险。【结论】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是提高试验区玉米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促进氮素吸收,减少硝态氮向土壤深层淋失的最佳施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氮肥 尿素 掺混 玉米 生理特性 氮素吸收 土壤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