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建武 武丹丹 相微微 《榆林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MC670为研究对象,设CK、SDB1+SDB5、SDB1+SDB9、SDB5+SDB9四个处理,通过灌根法施入三叶期玉米根际土壤中,待玉米收获时取根际土壤,研究不同处理下对玉米根际土壤养分... 为探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玉米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玉米品种MC670为研究对象,设CK、SDB1+SDB5、SDB1+SDB9、SDB5+SDB9四个处理,通过灌根法施入三叶期玉米根际土壤中,待玉米收获时取根际土壤,研究不同处理下对玉米根际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提高了玉米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玉米根际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芳基硫酸酯酶和FDA水解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复合菌剂SDB1+SDB9处理下,土壤酶活性与其他处理相比均达到最大,特别是对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有显著的增强效果,其活性增幅超过了300%。这表明该复合菌剂对于促进土壤酶活性,尤其是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综上所述,施用这三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植物根际促生菌 土壤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贾建相 黄勇 +1 位作者 徐圆圆 杨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I0002,I0003,共11页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 以杉木-草珊瑚套种林和杉木纯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套种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浸提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三者间关系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杉木纯林的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和FS)以及套种林中杉木和草珊瑚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1和GS)、非根际土壤(记为FS1)的浸提物中VOCs,并测定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浸提物中共检测出63种VOCs,仅有2种(2,4-二叔丁基苯酚、十五烷)共有性成分;CS、CS1、GS、FS1土壤VOCs均以烃类和酚类为主,FS土壤VOCs主要是酯类和有机硅类。聚类分析表明,CS、GS、CS1聚为1类,FS1、FS各为1类;纯林和套种林的杉木根际、非根际土壤浸提物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6种。套种林的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铵态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脲酶活性高于杉木纯林,且达到显著水平,均与VOCs共有性差异成分(2,4-二叔丁基苯酚、二十八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套种林土壤浸提物VOCs种类数均高于杉木纯林,主要以烃类和酚类为主;其中以2,4-二叔丁基苯酚为主的VOCs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后林地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草珊瑚 套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楠复层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李万 潘芳莹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杜菁 周垂帆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保留密度对杉楠复层林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粒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SWC)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变化不大,全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含量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D375处理的TC、DOC、AP、有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碳氮比(C/N)、氮磷比(N/P)均为最高值;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D375>D810>D570>D630。杉木保留密度增大会提高群落中特有的细菌多样性,但杉木保留密度过大则会减少特有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特有的真菌OTUs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整体呈减少趋势;细菌Simpson和Shannon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D630处理的细菌Chao1指数显著大于其余处理(P<0.05),而D375处理与D570、D630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间伐保留密度对复层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叠加热图的Mantel′s r分析表明,土壤中的C/N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C/N、C/P、N/P和NO-3-N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合理的杉木保留密度(375株·hm^(-2))可以改善杉楠复层林林下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增加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促进土壤养分周转,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保留密度 闽楠 微生物 林下套种 复层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滴灌土壤壬基酚迁移规律土箱模拟试验研究
4
作者 姜婷婷 胡雅琪 +1 位作者 马蒙 吴文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30,共7页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 再生水灌溉能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但再生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随着灌溉进入土壤。为明确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规律,采用土箱试验,研究了再生水滴灌下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含量与分布,分析了不同深度土壤中壬基酚及其同分异构体的迁移和降解特征,提出了土壤中壬基酚的质量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深度中壬基酚总体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壬基酚的同分异构体累积与分布程度不同,其中NP3、NP2、NP11和NP12的含量较多,NP1、NP7和NP8的含量较少;在滴灌条件下,清水灌溉时壬基酚衰减率为48.40%,再生水灌溉时壬基酚的衰减率范围为69.18%~98.50%,且随着再生水中NP浓度的增大,土壤中壬基酚的衰减率呈现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再生水 土壤 壬基酚 滴灌 迁移 土箱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Plant System:A Review 被引量:9
5
作者 Wang Haiyan Sun Xiangyang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P.R. China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3年第1期55-62,共8页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plant system is of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on a world scale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in soil-plant system in...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plant system is of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 on a world scale and in China in particula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in soil-plant system in China,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eavy metals (affecting factors, extraction methods, free-ion activity model, adsorption mode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Q-I relationship, and compound pollution), and soil remediation are reviewed in the paper. Future research and monitoring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 pollution soil-plant system BIOAVAILABILITY free-ion activity model adsorption mode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compound pollution soil remed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废基载体材料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比较
6
作者 王英刚 褚美函 +3 位作者 贾春云 刘泽浩 白旭琴 金赵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80-488,共9页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 为了更加高效绿色地修复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土壤,将3种PAHs高效降解菌毛霉、黑曲霉和分枝杆菌复配后,选择不同的固废基材料作为载体制备固定化菌剂,考察了不同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马弗炉700℃无氧煅烧2 h制得的生物炭作为载体的固定化菌剂,对土壤中镉和多环芳烃的修复解效果最好;当投加的固定化菌剂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污染土壤中phe(菲)的降解效率高达86.78%以上,pyr(芘)的降解率高达60.77%;污染土壤中Cd的钝化率达到2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基材料 固定化菌剂 重金属 多环芳烃 土壤复合污染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木霉制剂防治黄连根腐病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1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木霉制剂 黄连根腐病 根际土壤 防御酶活性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淋洗材料研选及对棕壤Cd污染修复作用
8
作者 李英华 吴纪国 +1 位作者 刘司南 钱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7-1056,共10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淋洗.为进一步提升其对土壤Cd的去除率,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A)、聚酰胺酸(PAA)及柠檬酸(CA)联用,采用水平实验法探究单独及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淋洗特征,用响...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两亲性,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淋洗.为进一步提升其对土壤Cd的去除率,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EDTMPA)、聚酰胺酸(PAA)及柠檬酸(CA)联用,采用水平实验法探究单独及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淋洗特征,用响应面法进行参数优化;对比复合淋洗Cd与单一淋洗、不同复合材料、淋洗顺序对土壤Cd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单独淋洗Cd去除率<16.69%.EDTMPA与皂素混合淋洗对Cd去除率提升显著,比皂素单独淋洗提升49.28%.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对淋洗效果影响显著顺序为:淋洗时间>复配比>温度>pH,两两因素存在交互作用.EDTMPA与皂素混合淋洗最佳参数条件为:复配比1.3∶1,pH 7,温度22 oC,淋洗时间240 min,此时Cd去除率为6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淋洗 响应面 复合淋洗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伍世豪 罗雨聪 +5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王忍 张印 张泉 马学虎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249-255,共7页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 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10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种复合种养模式,对不同模式土壤的养分含量、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方面,DHY和DNY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因为蛙类与鱼类的活动可以加快全量养分的溶解,从而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稻鱼共生82 d后,与HX处理相比,DHY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4.7%、31.7%、16.6%,容重则降低了7.1%,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产量方面,各处理的实际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能够达到稳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合种养 土壤 理化性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对土壤水分特征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加朋 张克存 +2 位作者 安志山 张宏雪 薛承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在不同复配质量比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土壤改良效益,为今后黏土沙障的设计提供最佳复配比。[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将各样品划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分别对三组样品的土壤容重、水... [目的]研究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在不同复配质量比下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旨在揭示其土壤改良效益,为今后黏土沙障的设计提供最佳复配比。[方法]通过试验设计将各样品划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并分别对三组样品的土壤容重、水分常数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试验组样品土壤容重随复配土壤质量比(即复配比)的增加而减小,相较于空白组,当复配比为5∶1时降低至1.45 g/cm^(3),对照组则降低至1.32 g/cm^(3)。(2)试验组样品的土壤饱和含水率在其复配比超过一定阈值时明显增加,当复配比为2∶1时相较于空白组升高了0.97%,同时,其田间持水率与凋萎系数也相较于空白组整体分别升高1.518%,1.543%,对照组两者上升则均超过10%。(3) Gardner模型对三组样品模拟良好,三者土壤含水率均随土壤水势增加而减小,当土壤水势一定时,试验组复配比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复配土壤的含水率,在土壤水势为0.01~1.5 MPa间不同质量比复配土壤平均增加了1.32%~1.72%。[结论]基于黏土沙障的复配土壤其复配比的增加能有效提升土壤的持水力与保水性,其有效含水量也明显上升,对土壤改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沙障 复配土壤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联用体系同时测定环境基质中的6种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3种阴离子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佳诚 郑黄荣 +1 位作者 刘璐 李巍霞 《色谱》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同时测定环境土壤和水基质中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对于选择合适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降解方法和实现地表水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两个六通阀和一根富集柱将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连接,搭建了色谱联用体系。系统操作可分为... 同时测定环境土壤和水基质中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对于选择合适的硝基芳烃类化合物降解方法和实现地表水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两个六通阀和一根富集柱将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连接,搭建了色谱联用体系。系统操作可分为4个阶段:(A)样品加载到定量环;(B)分离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C)阴离子在AG20柱中富集;(D)高效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别测定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和阴离子。通过将液相色谱柱直接连接电导率检测器,确定阴离子流出液相色谱柱的时间,优化六通阀的切换时间,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在最优条件下,阴离子的检出限为0.005~0.020 mg/L,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043~0.150 mg/L。3组不同加标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8.20%~105.38%,相对标准偏差为2.0%~11.5%。该方法被用于检测5份地表水样品和5份土壤样品,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均未检出,3种阴离子在地表水样品中的检出量为0.41~55.3 mg/L,在土壤样品中的检出量为0.56~30.2 mg/kg。经过方法学验证和实际样品检测,证明该色谱联用体系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环境基质中硝基芳烃类有机物和亚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芳烃类化合物 阴离子 土壤 环境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料对淅川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影响研究
12
作者 陈晓舒 赵同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农业肥料挥发的氨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气和水体氮的重要来源,威胁着库区水质安全。目的为探究不同肥料对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以淅川库区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于2020年夏季和秋季开展不同... 农业肥料挥发的氨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气和水体氮的重要来源,威胁着库区水质安全。目的为探究不同肥料对库区耕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以淅川库区典型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式静态箱法,于2020年夏季和秋季开展不同肥料作用下土壤氨挥发的原位田间监测,分析不同肥料对土壤氨挥发速率和累积挥发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季节性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肥料施用显著增加了土壤氨挥发速率。尿素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最大,在施肥后第4—6 d达到峰值,且波动时间最长;复合肥料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次之,峰值出现在施肥后第6—9 d;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速率最低,接近于土壤本底水平。(2)不同肥料作用下,土壤氨累积挥发量存在显著差异。尿素处理的累积挥发量最大,为不施肥处理的10倍,复合肥和有机肥处理的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3倍和1倍,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氨挥发影响最小。(3)氨挥发速率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挥发速率普遍高于秋季的。相同施肥量条件下,秋季施肥的土壤氨挥发恢复到本底水平所需时间是夏季的2倍,但净累积挥发量无明显差异(0.04~2.41 kg·hm^(−2))。尽管季节性因素影响挥发速率,但总挥发量趋于一致。秋季施肥后,日均氨挥发速率和总挥发量均较夏季的低,但对土壤和大气影响更持久。结论调整肥料施用结构,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并减少尿素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因肥料施用而产生的土壤氨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尿素 复合肥 有机肥 耕地土壤 静态箱 丹江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对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吕路琼 赵绮 +4 位作者 郭峻宁 徐婕 李斌 韩金庆 王艳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83-1386,共4页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鄞红葡萄为材料,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其对葡萄产量、品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将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化肥复施可提高葡萄产量、串重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降...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鄞红葡萄为材料,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测定其对葡萄产量、品质与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将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化肥复施可提高葡萄产量、串重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细菌、放线菌数量提高,真菌数量降低。因此,将复合微生物菌剂与化肥复施可显著提高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菌剂 葡萄 产量 品质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蒋晓霞 葛福玲 +1 位作者 张红波 宋媛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针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含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深入分析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VOCs在土壤中的种类和分布主要受其来源和土壤类型的影响。此外,VOCs的含量也受到许多因素,如土壤质地、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 本文针对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种类、含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深入分析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VOCs在土壤中的种类和分布主要受其来源和土壤类型的影响。此外,VOCs的含量也受到许多因素,如土壤质地、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的影响。从环境质量的角度看,VOCs会对空气质量、土壤生物以及人类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土壤 环境质量 VOCs种类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
15
作者 杨开放 李双双 +1 位作者 周旭平 魏静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1期40-45,共6页
建立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以正己烷-丙酮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处理土壤样品,萃取温度为100℃,压力为10.3 MPa,静态萃取5 min,淋洗10%萃取池体积,氮气吹扫60 s,萃取循环3次。采用弗罗里硅土... 建立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以正己烷-丙酮为萃取溶剂,采用加速溶剂萃取处理土壤样品,萃取温度为100℃,压力为10.3 MPa,静态萃取5 min,淋洗10%萃取池体积,氮气吹扫60 s,萃取循环3次。采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后经过DB-WAX色谱柱分离。12种氯苯类化合物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001~0.1129 mg/kg,定量限为0.0004~0.4516 mg/k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58.3%~11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0%~11.2%(n=6)。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土壤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气相色谱法 土壤 氯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联合EDTA-2Na协同洗脱高细粒土壤中Pb和Cd
16
作者 何苏祺 李正 陈建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4-1150,共7页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为1 g,无患子粗提液浓度为5 g/L,淋洗2 h对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50%和73.40%。无患子粗提液联合低浓度EDTA-2Na复合淋洗效果均优于单独淋洗,其中两者混合淋洗组合效果最好。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可交换态和Pb的铁锰氧化物态有较好的洗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粗提液 EDTA-2Na Pb、Cd污染土壤 复配淋洗 重金属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联合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的含量
17
作者 张雪晶 胡月琪 焦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8-1154,共7页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联合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研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含水率15%~20%)10 g,加入6 g硅藻土混匀并研磨,置于萃取罐中,以体积比2∶1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于120℃进... 提出了加速溶剂萃取联合凝胶色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21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取研细过筛后的土壤样品(含水率15%~20%)10 g,加入6 g硅藻土混匀并研磨,置于萃取罐中,以体积比2∶1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液于120℃进行加速溶剂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再用二氯甲烷充分淋洗无水硫酸钠,合并全部有机相,浓缩至1 m L,通过凝胶色谱进行净化,收集9~18 min的流出液,浓缩至1 m L,在HP-5MS色谱柱上按照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全扫描(SCAN)模式。结果表明,21种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2.50~50.0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0.02~0.07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3.4%~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不大于17%。方法用于2份土壤样品分析,21种酚类化合物均未检出。方法用于土壤质控样品分析,21种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值均在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溶剂萃取 凝胶色谱净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土壤 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复合肥替代常规化肥及其减量施用对水稻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建国 郑冬明 +3 位作者 楼玲 王京文 顾万帆 李阿根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867-1872,共6页
在化肥减量的前提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微生物复合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化肥总养分减少20.0%的前提下,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基本无影响。在化肥总养分减少30.0%的前提下,虽对水稻植株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 在化肥减量的前提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微生物复合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化肥总养分减少20.0%的前提下,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基本无影响。在化肥总养分减少30.0%的前提下,虽对水稻植株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产量影响较小。施用微生物复合肥的晚稻单位产量化肥养分投入量较常规施肥下降,化肥减量效果明显,其中磷素减量效果最好。此外,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可改善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可减少土壤真菌数量。该研究认为,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后,水稻施肥成本虽有所上升,但能有效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建议将其作为水稻化肥减量的有效措施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复合肥 水稻 化肥减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欧杂种榛复合经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成文博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6期20-22,78,共4页
平欧杂种榛作为辽西低山丘陵区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其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生态效益。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平欧杂种榛幼林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义县果树农场的平欧杂种榛示范园内,开展了三种复合经营模式(榛-农、榛-药、... 平欧杂种榛作为辽西低山丘陵区的重要经济林树种,其复合经营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生态效益。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平欧杂种榛幼林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在义县果树农场的平欧杂种榛示范园内,开展了三种复合经营模式(榛-农、榛-药、榛-草),并以清耕(即榛子纯林)为对照,研究复合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平欧杂种榛复合经营模式均能有效增加土壤厚度,优化土壤团粒结构,并能减少土壤侵蚀。其中,榛-农模式在提升土壤层厚度方面的效果最为显著。此外,平欧杂种榛复合经营还能提高浅层土壤(0~20 cm)的含水率,并降低其容重;而对于深层土壤(20~40 cm)的含水率和容重影响则相对较小。综上所述,平欧杂种榛复合经营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复合经营 土壤理化性质 辽西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林下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林木枯落物分解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潘永柱 高佳钰 官王飞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以浙江丽水松阳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下7种常见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薄荷Mentha canadensis、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白及Bletilla... 以浙江丽水松阳县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林下7种常见药用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薄荷Mentha canadensis、蕺菜Houttuynia cordata、白及Bletilla striata、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对象,通过水浸法提取其茎叶淋出物浸提液,并将其配制成浓度为85 mg·mL^(-1)浸提液,使用喷雾器每次喷浇250 mL浸提液于培养钵中的林木枯落物,每隔2周喷浇一次,喷浇周期分别为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药用植物淋出物对杉木枯落物分解的影响,以及通过土壤酶活性检测研究对其存在的潜在化感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薄荷、鱼腥草浸提液对杉木枯落物处理后,其养分碳、氮、磷、钾、铜、锌、锰残余留量均有升高趋势,表明这三种植物抑制了杉木枯落物分解、延长其分解周转期,土壤酶(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糖苷酶、脱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他4种植物淋出物均能够显著加速分解残留物及提升土壤酶活性,因此建议杉木林下应该尽力避免种植蒲公英、薄荷、鱼腥草,同时通过降低套种密度减少药材植物的化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林药复合 植物淋出物 枯落物分解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