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酶法制备马铃薯抗性淀粉及其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建新 田甲春 +1 位作者 葛霞 赵冰心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为探索适宜的马铃薯抗性淀粉制备方法,以天薯14号马铃薯为原料,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超声波辅助普鲁兰酶法、超声波辅助双酶法(耐高温α-淀粉酶法、普鲁兰酶法)及马铃薯熟化后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4种方法... 为探索适宜的马铃薯抗性淀粉制备方法,以天薯14号马铃薯为原料,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超声波辅助普鲁兰酶法、超声波辅助双酶法(耐高温α-淀粉酶法、普鲁兰酶法)及马铃薯熟化后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4种方法制备抗性淀粉,比较其抗性淀粉收率、含量、溶解度、膨胀度等理化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抗性淀粉颗粒形态及分子链构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熟化后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制备的抗性淀粉收率(14.25%)、含量(19.31%)及溶解度和膨胀度均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抗性淀粉,并且未产生新的官能团,但其强度比略有增加,双螺旋结构程度减小。综上,将熟化后的马铃薯采用超声波辅助耐高温α-淀粉酶法制备的抗性淀粉性质稳定,形态结构与理化性质良好,推荐将其作为马铃薯抗性淀粉优质高效的生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抗性淀粉 超声波辅助酶法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测定淀粉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长波 徐朔 +3 位作者 凌衍东 杨江江 金美琳 赵钜阳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3-226,240,共5页
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在食品领域是一门重要技术,它可以测试薄膜、块体、粉体、液体、流体等样品的结构特征而不改变其形态。文章浅析了小角X射线散射原理,阐述了其在淀粉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对数据拟合和分析以及相关参数表征淀粉粒子形状... 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在食品领域是一门重要技术,它可以测试薄膜、块体、粉体、液体、流体等样品的结构特征而不改变其形态。文章浅析了小角X射线散射原理,阐述了其在淀粉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对数据拟合和分析以及相关参数表征淀粉粒子形状、平均界面层厚度、分形维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测定其他食品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X射线散射 淀粉 淀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和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丽莉 段京瑶 +5 位作者 郭悦 邵贝贝 谢天怡 程伟伟 丁玥 肖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3-26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 为研究不同比例明胶/马铃薯淀粉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性能及3D打印性能的影响,该文以SPI、明胶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热诱导的方式制备SPI复合凝胶,并对复合凝胶的水分分布、质构、流变特性、结构、微观结构以及3D打印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在1∶8~6∶8(质量比,下同)范围内,随着比例增加,自由水比例降低,不易流动水比例升高,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不易流动水比例最高,占比为2.48%。复配凝胶的硬度、内聚性和咀嚼性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逐渐降低,6∶8时达到最低,质地最为柔软。随着剪切速率升高,凝胶的黏度均下降,样品的G′和G″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也均呈升高趋势。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添加了明胶和马铃薯淀粉的样品在波长3295.44 cm-1处的—OH振动发生红移,氢键作用增强。随着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的增加,复配凝胶孔径逐渐减小,明胶与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凝胶孔隙分布呈现出最高的均匀性,打印精度最好,高度打印精确度99.60%,直径打印精确度99.92%,且在1 h内未出现明显塌陷。综上所述,明胶/马铃薯淀粉比例为6∶8时,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3D打印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这为开发蛋白基3D打印油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马铃薯淀粉 大豆分离蛋白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对淀粉及淀粉基食品品质改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利民 赵贵婷 +1 位作者 尚加英 郑学玲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5-222,共8页
发酵是一种天然安全的传统加工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中应用广泛。淀粉基食品是人类餐桌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发酵可以明显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质,包括丰富食品风味,延长食品货架期,降低血糖指数等。本文综述了发酵对淀粉颗粒形貌、精细结构和... 发酵是一种天然安全的传统加工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中应用广泛。淀粉基食品是人类餐桌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发酵可以明显改善淀粉基食品品质,包括丰富食品风味,延长食品货架期,降低血糖指数等。本文综述了发酵对淀粉颗粒形貌、精细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发酵对淀粉基食品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淀粉基食品发酵过程的合理控制及品质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淀粉 理化性质 精细结构 淀粉基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化诱导甘薯淀粉由内及外酶水解模式机理及多孔淀粉制备新方法
5
作者 王雨生 姜慧 陈海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42,共10页
以甘薯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韧化及α-淀粉酶水解处理淀粉,测定不同处理淀粉的水解度、粒径分布、热力学性质、微观结构及结晶结构等性质,旨在探讨亚糊化温度下甘薯淀粉由内及外的酶水解模式的特点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天然甘薯淀... 以甘薯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韧化及α-淀粉酶水解处理淀粉,测定不同处理淀粉的水解度、粒径分布、热力学性质、微观结构及结晶结构等性质,旨在探讨亚糊化温度下甘薯淀粉由内及外的酶水解模式的特点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天然甘薯淀粉由外及内的酶水解模式不同,韧化-酶水解联合处理后的甘薯淀粉酶水解模式变为由内及外。机理可能是:韧化处理使甘薯淀粉颗粒无定型区部分地溶胀,粒径增加(D_(50)增加11.50μm),表面出现很多孔洞和凹陷,这有利于酶分子进入淀粉颗粒内部开始酶水解,最终获得一个中空的壳层。韧化-酶水解联合处理提高甘薯淀粉相对结晶度至30.9%,糊化峰值温度升高至77.7℃,但未改变其A型结晶结构,α-淀粉酶主要作用在无定型区。然而马铃薯淀粉并未形成由内及外的酶水解模式,可能是因为马铃薯淀粉颗粒的B型结晶结构淀粉分子侧链长、淀粉颗粒结构稳定,α-淀粉酶对无定型区的作用弱。韧化-酶水解联合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淀粉的吸水、吸油能力,分别从2.01 g/g和3.05 g/g升高至3.61 g/g和3.81 g/g。这种韧化-酶水解联合处理方法有望成为食品工业制备多孔淀粉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化处理 由内及外 酶水解 甘薯淀粉 马铃薯淀粉 多孔淀粉 结构表征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贮藏后油炸专用改性淀粉的初级结构变化
6
作者 郭希娟 郭鹏 +2 位作者 李艳青 韩齐 陈洪生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79,共4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将其用乳清蛋白、棕榈油进行改性处理获得复合物,分析油炸复合物贮藏期间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贮藏的前4 h,普通淀粉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是复合物的1.69倍;复合物的粒径呈单峰分布,d_(4,3)缓慢减小,...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将其用乳清蛋白、棕榈油进行改性处理获得复合物,分析油炸复合物贮藏期间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贮藏的前4 h,普通淀粉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是复合物的1.69倍;复合物的粒径呈单峰分布,d_(4,3)缓慢减小,说明复合物结构变化速度减缓;T_(21)、T_(22)弛豫时间增加,表现为对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具有更好的持水作用;复合物在1400 cm^(-1)和1200 cm^(-1)波段处为单一特征峰,说明形成更多的疏水空腔,并且在1743 cm^(-1)处波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说明复合物减少,不饱和脂肪酸中ROOH分解成新的游离基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 淀粉改性 结构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醛淀粉交联纤维素纳米晶/油莎豆淀粉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何荣军 盖琳琳 +1 位作者 朱洲谊 孙培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0-108,共9页
为改善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淀粉复合薄膜延展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以油莎豆粕为原料,分别制备油莎豆淀粉(tiger nut starch,TNS)、双醛淀粉(dialdehydes starch,DAS)和CNC,讨论不同添加量DAS对CNC/TNS复合薄膜结构和... 为改善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淀粉复合薄膜延展性差的问题,本研究以油莎豆粕为原料,分别制备油莎豆淀粉(tiger nut starch,TNS)、双醛淀粉(dialdehydes starch,DAS)和CNC,讨论不同添加量DAS对CNC/TNS复合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730 cm^(-1)处有代表醛基的特征峰,DAS呈无定形片状结构,醛基相对含量为85.35%。复合薄膜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应醛基特征峰消失并伴随羟基吸收峰的减弱,X射线衍射图谱中对应于CNC的结晶峰减弱或消失,证明DAS与CNC和TNS均发生了交联。交联后,所有复合薄膜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分子内部结构改变,断裂伸长率显著提高21.16%~83.31%。其中DAS质量分数为0.2%和1.0%的薄膜中CNC与TNS的相容性增加,粗糙度和厚度减小,氧气阻隔性能分别提升14.14%和51.37%。本研究结果表明,DAS在适宜的浓度下可以显著提升CNC/淀粉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醛淀粉 交联 纤维素纳米晶 油莎豆淀粉 生物可降解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
8
作者 李倩 张奇志 +3 位作者 徐同成 李世香 杜方岭 宗爱珍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以高粱抗性淀粉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浓度0.050 g/mL、压热时间60 min、普鲁兰酶活性20 U/g(以干高粱淀粉... 以高粱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解法制备高粱抗性淀粉。以高粱抗性淀粉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工艺为淀粉乳质量浓度0.050 g/mL、压热时间60 min、普鲁兰酶活性20 U/g(以干高粱淀粉质量为基准)、酶解时间8 h、老化时间40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高粱抗性淀粉含量达55.79%,且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达74.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抗性淀粉 压热-酶解法 普鲁兰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转录组分析
9
作者 羊青 顾学金 +6 位作者 王清隆 张旻 晏小霞 汤欢 王祝年 冯世秀 王茂媛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4,共14页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 牛大力是一种重要的多年生药食同源植物,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糖类。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年份牛大力根淀粉和糖类物质合成的规律及其内在基因调控网络,本研究以3年生(NG3)、7年生(NG7)、10年生(NG10)和15年生(NG15)4个生长年份的牛大力根为研究对象,测定总多糖、淀粉和蔗糖的含量,并完成转录组测序,筛选分析不同年份间牛大力根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重点解析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DEGs的功能。糖类和淀粉物质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年份的增长,总多糖与淀粉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生长至15年时的含量最高,而蔗糖含量在3年时最高,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转录组测序发现,随着生长年份跨度增加,NG3vs NG7、NG3 vsNG10和NG3 vs NG15对比的DEGs总数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26、1848和1937个。进一步挖掘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的DEGs,共有62个DEGs在3个比较组中差异表达,其中,蔗糖合成基因的表达量随年份增加而下降,淀粉合成基因随年份的增加较淀粉降解基因占主导,纤维素降解酶随年份增加表达量降低。最终筛选出5个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其表达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牛大力在3~7年时处于生长活跃期,以蔗糖、纤维素和淀粉的合成为主,促进根部快速膨大发育。生长至7年时,以淀粉的积累、蔗糖的分解和纤维素的降解为特征,进入生长平稳期。本研究对于牛大力根膨大特性的研究、高成薯性牛大力种质创新和科学采收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生长年份 淀粉 蔗糖代谢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法对慈姑淀粉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戢得蓉 周婷婷 +3 位作者 吴珊 段丽丽 王茹煜 乔明锋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6,共8页
[目的]对比古法、湿法、纤维素酶法、碱法4种提取方法对慈姑淀粉得率和理化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鲜慈姑为原料,用古法、湿法、碱法与纤维素酶法4种方法对慈姑淀粉进行提取,并分析比较慈姑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湿法提取的淀粉得率最高(... [目的]对比古法、湿法、纤维素酶法、碱法4种提取方法对慈姑淀粉得率和理化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鲜慈姑为原料,用古法、湿法、碱法与纤维素酶法4种方法对慈姑淀粉进行提取,并分析比较慈姑淀粉的理化性质。[结果]湿法提取的淀粉得率最高(9.17%),且冻融稳定性最好;酶法提取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最高(70.13%),但颗粒度较大且表面不够光滑;碱法的淀粉透明度(10.85%)和颗粒完整度最好,但得率略低于湿法。红外结果显示,4种方法制备的慈姑淀粉官能团无显著差异,与古法提取相比,湿法提取的淀粉在1047 cm^(-1)/1022 cm^(-1)处的峰强度比值升高,有序度提高,碱法与酶法提取的淀粉在1047 cm^(-1)/1022 cm^(-1)处的峰强度比值降低,有序度下降。XRD表征结果显示,不同方法所制备的慈姑淀粉在15.08°,17.11°,17.90°,23.14°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属于典型的A型结构,说明慈姑淀粉晶型不会随制备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结论]湿法提取适合需要高得率和良好冻融稳定性的慈姑产品,而碱法提取适合透明度要求较高的慈姑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 淀粉 提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改性对米线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晓飞 贾春艳 +3 位作者 李祥 吴鸣 张光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0-430,共11页
米线是我国传统主食之一,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蒸煮过程中存在易断条、糊汤、口感差等问题,因此明确米线品质影响因素对提升米线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将改性淀粉用于米线品质的改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以米线形成过程为基础,剖析... 米线是我国传统主食之一,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在蒸煮过程中存在易断条、糊汤、口感差等问题,因此明确米线品质影响因素对提升米线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将改性淀粉用于米线品质的改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本文以米线形成过程为基础,剖析淀粉对米线品质的影响规律,即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其精细结构影响淀粉凝胶的致密程度,进而影响米线的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将淀粉改性技术对淀粉的结构及组成调控过程进行归纳,同时总结改性淀粉对米线品质的影响机理,并对米线的发展进行展望,旨从科学的角度为高品质米线的生产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线 淀粉 改性 机制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玉米淀粉制果糖生产过程建模优化
12
作者 郭丽娟 徐晨阳 +7 位作者 张忠义 孟嘉琦 杨铭杨 董亚超 刘琳琳 庄钰 都健 张磊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9-253,259,共6页
传统玉米深加工工厂进行玉米淀粉制糖的工艺复杂,产生大量结构复杂的工业数据,且生产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数据不确定性构建代理模型并进行优化操作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实际工业生产... 传统玉米深加工工厂进行玉米淀粉制糖的工艺复杂,产生大量结构复杂的工业数据,且生产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产品质量波动大。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数据不确定性构建代理模型并进行优化操作参数的方法。首先,利用实际工业生产的数据作为数据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代理模型拟合输入输出数据,通过高斯考虑方差和置信区间分析数据的不确定性,最后以果糖含量最高为目标,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操作参数优化,结果对比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得到的果糖含量较粒子群优化算法提高1.45%。提出的优化模型可用于辅助工业生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果糖 数据驱动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小麦淀粉-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13
作者 郭卫芸 张珂珂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高雪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66,共7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小麦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波处理绿原酸-小麦淀粉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变化,并对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微波(700 W)条件下添加绿原酸可促使复合物溶解度升高3.57倍,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分别升高34.6%、14.02%、37.88%,而透明度降低62.97%;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淀粉晶型由原来的A型变成B+V型,且随着绿原酸添加量的升高,复合物结晶度明显下降;傅里叶红外光谱图显示添加绿原酸可使复合物在3384 cm-1处的吸收峰增强和变宽,短程有序性增加40%,而微波作用则可导致峰强度降低,并引起指纹区变化。由此可见,微波条件下绿原酸能对小麦淀粉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善其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小麦淀粉 理化性质 结构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淀粉积累规律分析
14
作者 郑永清 李开绵 +2 位作者 李伯松 马旭东 陈松笔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中淀粉积累规律,以4个木薯栽培品种‘SC205’、‘SC8’、‘SC9’和‘SC6068’为材料,测定其种植6个月至10个月的块根鲜质量及生物量、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率,并分析内在机制... 为解析木薯(Manihot esculenta)品种不同收获期块根中淀粉积累规律,以4个木薯栽培品种‘SC205’、‘SC8’、‘SC9’和‘SC6068’为材料,测定其种植6个月至10个月的块根鲜质量及生物量、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率,并分析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木薯不同收获期的鲜薯质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比率在同一个品种不同收获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木薯生育后期的直链淀粉的比例增加。高产品种‘SC205’和‘SC8’的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含量在植后7~10个月普遍低于产量较低的‘SC6068’和‘SC9’。在植后的7~10个月,‘SC8’的PSⅡ放氧复合体的含量逐渐增加,‘SC205’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的含量相对比较稳定,‘SC9’和‘SC6068’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含量在植后的9~10个月逐渐降低。在木薯产量最高的10月份,‘SC205’、‘SC9’和‘SC6068’的PSⅡ的放氧复合体的含量达到最高值。‘SC205’、‘SC8’、‘SC9’和‘SC6068’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含量在10月份后呈增长的趋势,9—10月份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11—12月份变低。‘SC6068’在9—12月份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蛋白含量相对稳定。‘SC205’、‘SC8’和‘SC9’在9—12月份APX含量处于增长的趋势。可见,不同品种间产量与淀粉组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机制与品种间叶片光合作用、抗氧化活性和根茎淀粉合成酶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产量 淀粉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基复合可食膜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小芳 张寒 +1 位作者 孙建明 刘梦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403-410,共8页
塑料食品包装导致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食品包装研发尤为迫切。淀粉因绿色可降解、安全、良好的成膜特性已广泛用作食品包装复合膜基质。该文对比分析了淀粉基复合可食膜的基膜种类与制备工艺,阐述了膜体系中淀粉与其... 塑料食品包装导致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新型食品包装研发尤为迫切。淀粉因绿色可降解、安全、良好的成膜特性已广泛用作食品包装复合膜基质。该文对比分析了淀粉基复合可食膜的基膜种类与制备工艺,阐述了膜体系中淀粉与其他基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膜的性能影响,提出将淀粉基膜分别与多糖、蛋白质、脂质复配,应用于方便食品、生鲜肉类、果蔬保鲜三大食品包装领域,综述了各领域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并展望淀粉基复合可食包装膜的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旨在为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淀粉基 复合可食膜 多糖 蛋白质 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16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运城六种小麦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分析
17
作者 付丽红 畅莹莹 +3 位作者 徐润东 杨梓婷 郭云娥 杨鸿宇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6-294,共9页
本文为了解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的差异与优势,为山西运城地区小麦品种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用山西运城六种特色小麦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仪等技术,对不同淀粉... 本文为了解不同品种小麦淀粉的差异与优势,为山西运城地区小麦品种的选择和加工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用山西运城六种特色小麦为原料,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仪等技术,对不同淀粉的微观结构(直/支链淀粉含量、颗粒形态、粒径大小、晶体结构和短程有序度)和理化特性(透明度、溶胀性、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热特性、以及凝胶特性)进行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六种小麦淀粉由A和B淀粉粒组成,均属于典型的A型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为11.63%~20.41%,直链淀粉含量范围为0.56%~26.24%。不同品种淀粉粒径、结晶度、糊化特性、冻融性和质构特性均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运黑161’淀粉颗粒最小,短链有序程度、热焓值ΔH、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膨胀度均最高,糊化温度低易糊化,不易回生。在质构特性方面,‘济麦23’淀粉凝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溶解度、糊化温度、回生值呈正相关,与结晶度和热焓值呈负相关。淀粉相对结晶度与糊化温度、溶解度和回生值之间也存在相关性。综上所述,淀粉的结构和理化特性因小麦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性,‘运黑161’和‘济麦23’是两种优质小麦淀粉,为淀粉工业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理化特性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的研究
18
作者 何荣军 田淑杰 +2 位作者 朱洲谊 刘世柱 孙培龙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3-772,共10页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为探究一种无溶剂制备硬脂酸淀粉酯工艺,以增强糯米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采用机械化学法,以糯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DS)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球磨温度、时间及硬脂酸与淀粉质量比(酸粉比)等参数;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流变仪和接触角测量分析硬脂酸淀粉酯的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温度60℃、球磨时间60 min、球磨转速400 r·min^(-1)、酸粉比0.8∶1,所制备的硬脂酸淀粉酯取代度为0.0445。改性淀粉形成了酯羰基,晶体结构被破坏,结晶度降低,糊化温度降低,黏度和疏水性提高。本研究可为机械化学法制备硬脂酸淀粉酯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淀粉基材料的改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淀粉 机械化学法 硬脂酸 结构特征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葡糖浆的生产消费及其对蔗糖的替代
19
作者 於丽华 孙群英 +2 位作者 卢嘉 刘娜 刘晓雪 《中国糖料》 2025年第3期95-102,共8页
糖类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品,是人体热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糖类甜味剂在中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而普遍被视为食品原料。长期以来在我国甜味剂的使用中,蔗糖占主导地位,淀粉糖为补充。果葡糖浆由于具有渗透压大、溶解度高、抗结晶性好、... 糖类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品,是人体热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糖类甜味剂在中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而普遍被视为食品原料。长期以来在我国甜味剂的使用中,蔗糖占主导地位,淀粉糖为补充。果葡糖浆由于具有渗透压大、溶解度高、抗结晶性好、发酵性能好等特点,广泛用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生产。目前我国果葡糖浆产量超过500万吨,相当于食糖产量的二分之一,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有超过七成的运动功能饮料、超过一半的果汁饮料和所有的碳酸饮料含有果葡糖浆,果葡糖浆对于蔗糖的替代已经成为事实,果葡糖浆实际上已经成为甜味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果葡糖浆本质上是果糖制品,未来,努力增加固体化果糖的比重是果葡糖浆行业的努力方向,目前在全球结晶果糖的应用每年递增超过20%,市场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果葡糖浆 果糖 葡萄糖 淀粉糖 甜味剂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联分析
20
作者 张敏 郭素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0,共11页
选择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我国5个栽培区的不同基因型板栗(‘燕山早丰’‘京暑红’‘灰拣’‘罗田乌壳栗’和‘荔波早栗’)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其叶片表型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性状,并进行叶片功能性状与... 选择种植于河北省迁西县的我国5个栽培区的不同基因型板栗(‘燕山早丰’‘京暑红’‘灰拣’‘罗田乌壳栗’和‘荔波早栗’)为试验材料,对比研究其叶片表型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以及果实产量品质性状,并进行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关联分析,以期筛选与板栗果实产量品质关联的关键叶片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功能性状和果实产量品质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叶片表型形态中,‘燕山早丰’的干物质含量最大(0.51 g/g),‘罗田乌壳栗’干物质含量最小(0.34 g/g);在叶片解剖结构中,不同基因型板栗的叶片厚度差异显著,‘京暑红’的叶片厚度最大(202.71μm),‘罗田乌壳栗’最小(175.52μm);在光合特性方面,‘燕山早丰’的净光合速率(18.50μmol/mmol)、气孔导度(0.34 mol/(m^(2)·s))、蒸腾速率(6.28 mmol/(m^(2)·s))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京暑红’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62μmol/mmol),‘罗田乌壳栗’的胞间CO_(2)浓度(258.83μmol/mol)最大;在果实产量性状方面,‘燕山早丰’的出仁率(85.29%)和单株产量(8.11 kg)最高,‘荔波早栗’的单粒质量最大(12.48 g),‘京暑红’的出实率(45.28%)均高于其他基因型;在果实品质性状方面,‘燕山早丰’栗仁的淀粉(48.43%)和可溶性糖(24.74%)含量最高,‘灰拣’的脂肪(2.64%)和总黄酮(2.53%)含量最高,‘京暑红’的蛋白质含量(6.95%)最高,‘荔波早栗’的总酚(1.68%)含量最高。相关性和冗余分析发现,叶片表型、结构性状与光合特性之间、光合特性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相关性较强。其中,干物质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单株产量、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_(2)浓度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合特性各指标与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综上可知,不同基因型板栗叶片功能性状与果实产量品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叶片厚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含量等指标可作为筛选高产优质板栗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厚度 净光合速率 单粒质量 淀粉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