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alcohol-basalt hybrid fiber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with impact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Zhen-bo HAN Shuo +2 位作者 SUN Peng LIU Wei-kang WANG 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59-1475,共17页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alcohol(PVA)-basalt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F...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alcohol(PVA)-basalt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ECC)after exposure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Five temperatures of 20,50,100,200 and 400℃ were set to evaluate the residual compressive,tensile and flexural behaviors of hybrid and mono fiber ECC.It was shown that partial replacement of PVA fibers with basalt fibers endowed ECC with improved residual compressive toughness,compared to brittle failure of mono fiber ECC heated to 400℃.The tension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basalt fibers benefited the tensile strength up to 200℃,and delayed the sharp reduction of strength to 400℃.Under flexural load,the peak deflections corresponding to flexural strengths of hybrid fiber ECC were found to be less vulnerable ranging from 20 to 100℃.Further,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results uncovered that the rupture of basalt fiber at moderate temperature and its pullout mechanism at high temperatur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echanical evolution of hybrid fiber ECC.This work develop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basalt fiber impact on the residu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urther provides guideline for tailoring ECC for improved fire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hybrid fiber basalt fib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elevated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jute fibre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in structural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Suhad D.Salm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098-1105,共8页
Due to notable characteristics,sustainability concept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hybridisation natural with synthetic fibres to fabricate composites have been rapidly gaining market share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struc... Due to notable characteristics,sustainability concept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hybridisation natural with synthetic fibres to fabricate composites have been rapidly gaining market share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structural,military,aerospace and automotive vehicles).Compression,tension and fatigue tests of various stacking sequences of plain jute/carbon reinforced(PVB)polyvinyl butyral by hot hydraulic press technique were experimentally conducted.Six types of fabricated composites with various constituents(jute,carbon and their hybrids)were fabricated and tested.Notably,fatigue lifetime of hybrid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arbon content relative to the jute fibre content.On the other hand,Jute composites possess high strain compared to pure carbon composite,which gives an overall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behaviours.Interestingly,H1 hybrid with Carbon/Jute/Carbon sequences offers similar fatigue stiffness behaviour of H3 hybrid with Carbon/Jute/Carbon/Jute sequences when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Carbon composite(C)exhibited the highest fatigue resistance,whiles jute composite(J)possessed the highest strain and semi brittle trends in both mechanical and fatigue performance.Results concluded that plain jute fibres could partially replace high-cost synthetic carbon fibres to produce more eco-friendly hybrids to be utilised in different composites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in woven JUTE Carbon fabric hybrid composite MECHANICAL Cyclic loading MORPHOLOGICAL Fatigue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建兵 单加一 +1 位作者 陈雨薇 翟慕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16,共9页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 研究宽幅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力学性能,找到结构内力传递规律,为该类桥梁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混合段模型,进行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构造参数对剪力件受力影响的研究。结构整体受压局部受拉,纵向应力在锚固横隔板及承压板附近发生突变,横向应力由桥梁中心处向锚固腹板处逐渐减小;结合段内31.73%的轴力直接传递至混凝土,68.27%的轴力通过承压板传递至钢格室内各纵向板件,轴力传力比为21.64%;剪力件应力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规律。钢混结合段结构连接能力强,传力效果好,混合段结构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宽幅混合梁 钢-混结合段 剪力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电阻加热工艺的复合材料二次胶接接头的拉伸剪切性能
4
作者 王轩 姚凯飞 +3 位作者 原伟强 王魁奎 于吉选 张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5种嵌入物对热固性复合材料二次胶接接头拉伸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金属网嵌入物须进行表面处理才能提高胶接质量;电阻加热工艺制备的接头拉剪强度优于热压罐工艺;嵌入物可提高接头的拉伸剪切性能,碳纤维预浸料... 通过试验研究了5种嵌入物对热固性复合材料二次胶接接头拉伸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金属网嵌入物须进行表面处理才能提高胶接质量;电阻加热工艺制备的接头拉剪强度优于热压罐工艺;嵌入物可提高接头的拉伸剪切性能,碳纤维预浸料嵌入物的接头拉伸剪切性能最好;镍网嵌入物致密度高,对应的胶接质量优于铜网嵌入物;接头搭接区域端部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金属网嵌入物提高了接头拉伸刚度;嵌入物接头呈现内聚破坏、黏附破坏、被胶接件纤维撕裂破坏、嵌入物破坏,剥离应力在破坏中起主要作用;断面破坏模式分布区域越不规则,胶接质量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加热 二次胶接 复合材料 拉伸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瓦楞结构设计的风力机腹板结构性能研究
5
作者 杨瑞 万志远 +3 位作者 田楠 曾学仁 方亮 包广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以NREL 5M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瓦楞结构对叶片腹板进行创新结构设计,同时在ANSYS APDL中对风力机叶片进行铺层设计。在不改变叶片自身气动外形的前提下实现叶片重量减少和叶片强度提高的目的。通过使用ANSYS静力学模块对叶片进... 以NREL 5M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瓦楞结构对叶片腹板进行创新结构设计,同时在ANSYS APDL中对风力机叶片进行铺层设计。在不改变叶片自身气动外形的前提下实现叶片重量减少和叶片强度提高的目的。通过使用ANSYS静力学模块对叶片进行模态、静力学、弯扭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瓦楞结构设计的“T”型梁腹板在满足叶片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叶片的自重,并有效提高了叶片的抗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腹板设计 复合材料 数值模拟 弯扭耦合 剪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PBL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与结构参数优选
6
作者 姚国文 董雨杭 +2 位作者 应立 贺煊博 吴树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其结合了钢的高强度、强变形能力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其剪力连接件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承载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索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行为,并通过细部构造优化来提高...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其结合了钢的高强度、强变形能力和混凝土的良好抗压性能,其剪力连接件的细部构造对整体承载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为深入探索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行为,并通过细部构造优化来提高其力学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典型波形钢腹板箱梁节段的实体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板之间Twin-PBL剪力连接件的力学表现,揭示了横向贯穿钢筋构造的有无对Twin-PBL剪力连接件抗剪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开孔钢板孔径、厚度及横向贯穿钢筋直径进行了结构参数优选。研究表明:Twin-PBL剪力连接件设置横向贯穿钢筋能够降低开孔钢板和钢翼缘板的剪应力,且贯穿钢筋分摊了孔洞内混凝土榫的部分剪力;综合考虑开孔钢板的材料属性、制作工艺等因素,对开孔钢板截面高度为180 mm的Twin-PBL连接件,最优开孔直径为70 mm,横向贯穿钢筋直径为25 mm,开孔钢板厚度为2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Twin-PBL剪力连接件 力学性能 构造优化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向层联机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及刚度预报
7
作者 郭瑞卿 张一帆 +2 位作者 尹亮 陈利 李桂洋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3,共8页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因结构整体性能好、层间性能优、制备成本低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重要领域。本文以一种新型三维机织结构(多层多向层联机织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复合材料在0°和90°两个方向上的拉伸及面内剪切试验,通过建立几何单胞模型,选择合理的边界条件,对该材料进行了刚度预报,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3 GPa,90°方向拉伸弹性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76 GPa,两个方向的最大误差均不超过5%;面内剪切模量的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差1.47 GPa,泊松比相差0.01,基本一致;表明采用有限元法预报的弹性模量与实际的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向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面内剪切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建勋 谢萱 +2 位作者 田婷婷 闫世长 齐宝坤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162,共9页
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Residue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高速剪切、复合酶解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SIDF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粒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 为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豆渣不溶性膳食纤维(Soybean Residue Insoluble Dietary Fiber,SIDF)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高速剪切、复合酶解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对SIDF进行改性处理,通过粒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持油力(Oil Holding Capacity,OHC)、溶胀力(Swelling Capacity,SC)、阳离子交换能力等指标对SIDF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处理的SIDF粒径显著减小(P<0.05),WHC、OHC、SC显著增强(P<0.05),其中复合改性的SIDF具有最小的粒径,最优的WHC(6.74±0.11 g/g)、OHC(4.22±0.09 g/g)、SC(7.55±0.06 mL/g)。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处理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降解,结晶区发生破坏,其中复合改性处理的样品纤维素等物质降解的最多,结晶区破坏的最为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结果表明,样品表面出现蜂窝状孔隙结构,其中复合改性的样品孔隙最为密集且最多。改性处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优异的阳离子交换能力、亚硝酸盐吸附能力等,其中复合改性功能特性最优。综上,高速剪切结合酶解改性处理可以有效改善SIDF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渣 不溶性膳食纤维 高速剪切 复合酶解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量和长度的PVA与BF纤维对ECC抗剪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陈颖娜 黄晓敏 +1 位作者 陈东宇 聂晶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7-171,共5页
本研究主要分析聚乙烯醇(PVA)纤维与玄武岩纤维(BF)在不同掺量和长度下对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剪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改进剪切试验夹具并进行系统性的剪切与冲击试验,评估了两种纤维的增强效果。研究发现,PVA纤维能... 本研究主要分析聚乙烯醇(PVA)纤维与玄武岩纤维(BF)在不同掺量和长度下对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剪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改进剪切试验夹具并进行系统性的剪切与冲击试验,评估了两种纤维的增强效果。研究发现,PVA纤维能显著提升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在抗剪强度和抗冲击能力方面,其效果优于BF纤维。尽管增加PVA纤维掺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材料性能,但是超过最优掺量后,由于PVA纤维结团的影响,高纤维含量的复合材料的抗剪强度有所下降。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当PVA纤维掺量为1.5%、长度为6 mm时,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此配比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剪强度提高了21%,抗初裂冲击耗能与抗破坏冲击耗能分别提升了2.56倍和13.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纤维 水泥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剪切试验 落锤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10
作者 余佳寅 陈盛扬 +2 位作者 刘文清 阎红缨 薛伟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8-1306,共9页
为解决反复开挖道路铺设多种管线造成交通拥堵且耗费大量建设成本的难题,提出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该管廊具有吊装方便、现场支模少、节点连接可靠、整体性和防水性好等优点。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建立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壁... 为解决反复开挖道路铺设多种管线造成交通拥堵且耗费大量建设成本的难题,提出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该管廊具有吊装方便、现场支模少、节点连接可靠、整体性和防水性好等优点。基于ABAQUS大型商用软件,建立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有限元分析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开展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中节点试验,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足尺模型的有限元参数分析,分析参数包括腋角高度和轴压比。分析结果表明:1)双舱整体结构的破坏形态均为弯曲破坏。2)所有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在200.5~298.6 k N,层间位移角在1/43~1/27。3)相比于无腋角试件,当腋角高度分别为150 mm和250 mm时,有腋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分别提高24.4%和39.7%,峰值侧移分别增加49.3%和60.1%;当轴压比从0增加到0.05、0.10时,有腋试件的峰值承载力分别提升10.3%、19.7%,但峰值侧移分别降低5.2%、18.6%。总体上,侧壁出筋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双舱整体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较好的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拼装综合管廊 侧壁出筋叠合板 有限元分析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玄武岩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11
作者 张娟娟 黎世杰 +3 位作者 陈湘林 王涛 祝恪恒 慕文龙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7,共7页
本文制备了亚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FFRP)和亚麻/玄武岩混杂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FBFRP),对其进行拉伸和弯曲测试,分析纤维含量及混杂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机... 本文制备了亚麻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FFRP)和亚麻/玄武岩混杂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FBFRP),对其进行拉伸和弯曲测试,分析纤维含量及混杂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差式扫描量热法(DSC)测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对于FFRP,当亚麻纤维含量超过20%时,随着纤维含量的继续增加,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提高,并在40%时达到最高值。少量的亚麻纤维可能引起材料内部缺陷,而纤维含量过多会形成团聚现象,均会导致复合材料性能下降。对于FBFRP,加入适当含量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增强。亚麻与玄武岩纤维含量分别为30%和9%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最后基于Halpin-Tsai经验公式及包含Tsai-Wu失效准则的横向各向同性数值模拟建立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方法,以准确评估和预测不同纤维含量的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纤维 玄武岩纤维 混杂复合材料 DSC测试 力学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工艺对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杨鹏飞 贺辛亥 +3 位作者 宋衍滟 魏宇博 程攀 周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0,共5页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刚性,但延展性差,纤维容易发生脆断;玻璃纤维延展性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经过针刺工艺进行混杂,采用真空导入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出多种混杂结构的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混杂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混杂处理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层间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提升25.24%,最大破坏应变比传统碳纤维复合材料提升40.26%,在弯曲破坏测试中表现为假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结构预制体 混杂复合材料 真空导入成型工艺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带筋壁板结构分析
13
作者 范欣愉 朱智 +4 位作者 莫春立 史吉鹏 任建楠 张波 徐荣正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2-947,共6页
T型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带筋壁板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景。为探究上述结构设计在力学性能及减重方面的优势,选择典型的T型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静力学分析和屈曲分析方式,对单一复合材料壁板和复合材料-铝合金... T型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带筋壁板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景。为探究上述结构设计在力学性能及减重方面的优势,选择典型的T型构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通过静力学分析和屈曲分析方式,对单一复合材料壁板和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结构壁板的刚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索腹板宽度和立筋壁厚对混合结构刚度、稳定性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涉及的壁板结构尺寸范围内,与单一复合材料壁板相比,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结构壁板在结构刚度和稳定性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且合适的腹板宽度和立筋壁厚能够在显著提高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结构减重。综合考虑结构刚度、稳定性和质量因素,腹板宽度10 mm、立筋壁厚2 mm的复合材料-铝合金混合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带筋壁板 混合结构 力学性能 减重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14
作者 周宏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低塔往跨中方向16.75 m处,大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辅助墩往主塔方向13.25 m处时,主梁受力合理,施工条件适宜,对航道影响较小,主梁整体运营状态线型及影响行车长波不平顺满足规范要求;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分布均匀,主梁刚度过渡平顺,静力性能良好,总体构造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梁与钢梁间平稳传力需求;承压板厚度为50~80 mm时其应力水平及疲劳问题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适度增加能有效改善承压板受力;纵向加劲板厚度为24 mm时,既能为承压板提供足够刚度贡献,也能控制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力学性能 构造参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锈蚀下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匡亚川 彭志威 +1 位作者 蔡航航 王坤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02-4710,共9页
栓钉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剪力连接件,因受到环境腐蚀作用,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疲劳性能会发生退化。为研究锈蚀对栓钉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9个推出试件,采用恒定电流方法加速锈蚀试件中的栓钉,通过推出试件... 栓钉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剪力连接件,因受到环境腐蚀作用,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疲劳性能会发生退化。为研究锈蚀对栓钉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9个推出试件,采用恒定电流方法加速锈蚀试件中的栓钉,通过推出试件的恒幅疲劳试验,研究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栓钉的疲劳寿命以及混凝土与钢梁界面的滑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所有推出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栓钉剪切破坏,栓钉的疲劳断裂面可分成疲劳裂纹扩展区和静力破坏区2个特征明显不同的区域,其中疲劳裂纹扩展区形状类似月牙形。锈蚀会减少栓钉的截面积,当疲劳荷载幅值相同时会增大栓钉承受的剪应力幅值,此外,锈坑处的应力集中效应会加快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从而显著影响栓钉的疲劳寿命,栓钉的疲劳寿命随着锈蚀率的增大近似按指数规律衰减,当锈蚀率达到13%左右时,疲劳寿命减少了80%以上。混凝土与钢梁界面的塑性滑移曲线形式与栓钉的锈蚀程度直接相关,锈蚀率较小时,塑性滑移曲线可分成线性缓慢增长和指数快速增长2个阶段,而锈蚀率较大时,塑性滑移曲线呈单一的指数形式。锈蚀不仅会降低栓钉的抗剪刚度,还会加快抗剪刚度的退化速度。研究结果可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栓钉剪力连接件 疲劳性能 试验研究 锈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与钢-UHPC混合式连续梁桥结合段受力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旭东 熊满华 +2 位作者 怀臣子 莫然 杨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7,共12页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 针对连续箱梁桥因自重过大导致开裂严重的工程难题,提出了一种PC梁(Pre⁃stressed Concrete,PC)与钢-UHPC(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结合的新型混合式连续梁桥.为探明新型桥梁中UHPC层的受力特性及其对钢-混结合段传力机理的影响,以滨州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建立了Midas整体计算模型,获得了结构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内力,然后采用ANSYS分别建立了无UHPC层和有UHPC层两种构造的钢-混结合段有限元局部模型,对比了两个构造结合段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分析了UHPC层的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1)除了部分应力集中区域外,新型结构各部分应力均低于强度设计值,满足设计要求;2)最不利弯矩作用下,新型结构的钢箱梁顶板最大拉应力得到显著降低,可显著延长钢结构的疲劳寿命;3)新型结构的混凝土梁顶板在交界面处的应力下降了约5%~29%,可改善混凝土开裂现象;4)UHPC层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均低于其设计强度,满足规范要求,且UHPC层能分担4%~10.9%的结合段截面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合梁结合段 数值分析 力学性能 钢-UHPC组合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合金工艺对混杂增强非晶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龙丰 郭威 +2 位作者 吕书林 王锦程 吴树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83-2292,共10页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 基于金属熔体脱合金法制备了具有核壳混杂增强结构(核相为高熔点富Ta相,壳为B2-CuZr相)的[(Zr_(0.5)Cu_(0.5))_(92.5)Al_(7)Sn_(0.5)]_(0.95)Ta_(5)非晶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不同脱合金工艺参数下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脱合金温度和时间是控制富Ta相尺寸的关键参数。当反应温度过低或反应时间过短时,会造成富Ta相聚集、增强相分布不均匀;当反应温度过高或反应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富Ta相粗化。当脱合金反应时间为2 min、脱合金反应温度为1473 K时,非晶基体中富Ta相尺寸细小且弥散分布,并促进B2-CuZr相异质形核细化,得到了尺寸更细小、分布更均匀的核壳混杂增强结构。细小均匀的增强相可有效阻碍非晶基体中主剪切带的快速扩展,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断裂强度达到2439 MPa,塑性应变为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核壳混杂增强结构 金属熔体 脱合金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P混杂纤维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彦朝 吕景辉 +1 位作者 王英倡 郭永昌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79-2887,共9页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SHAAC)兼具低碳环保和高韧性的优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工程应用。为降低成本,研究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开发了一种混杂PE/PP纤维SHAAC,并通过轴压与轴拉试验及成本分析,探讨了不同PP纤维替代率(0%、25%、50%...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SHAAC)兼具低碳环保和高韧性的优点,但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工程应用。为降低成本,研究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开发了一种混杂PE/PP纤维SHAAC,并通过轴压与轴拉试验及成本分析,探讨了不同PP纤维替代率(0%、25%、50%、75%和100%,体积分数)对混杂PE/PP纤维SHAAC的轴压、轴拉性能和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P纤维替代PE纤维时,SHAAC的轴压、轴拉强度及裂缝控制能力随着纤维替代率的增加而降低,但在PP纤维替代率低于75%时,SHAAC仍可呈现伪应变硬化和多缝开裂现象;当PP纤维替代率为50%时,SHAAC极限拉伸应变最高(8.40%),且能保持较高的轴压和轴拉性能,同时成本可降低29.00%,且综合性能与成本比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硬化碱激发复合材料 混杂纤维 PP纤维 PE纤维 轴拉性能 轴压性能 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玻混杂纤维铺层顺序对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鞠录岩 林浩瀚 +3 位作者 李伟 张钊源 张维琨 张耀武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通过混杂纤维的协调匹配产生协同混杂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为了研究碳纤维与玻璃纤维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5种不同铺层顺序的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通过混杂纤维的协调匹配产生协同混杂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在强度、刚度、性价比等方面的优势。为了研究碳纤维与玻璃纤维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5种不同铺层顺序的碳/玻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合显微组织与拉伸断口分析了纤维铺层顺序对其强度、刚度、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铺层间隔越均匀其增强效果越好,碳纤维或玻璃纤维集中分布于试样中间时均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碳纤维、玻璃纤维单层间隔时其抗拉强度比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提高了约60%,3层间隔时其强度略低于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铺层间隔越均匀其层间开裂越集中且断口处纤维单丝拔出长度越大;碳纤维加入后复合材料的刚度大幅度提升,其应力-应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但铺层顺序对复合材料刚度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铺层顺序 碳/玻纤维 混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本构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江嵘 杨成鹏 贾斐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9,共11页
为了表征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行为,考虑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纤维桥连弯曲等损伤机制,提出宏细观两尺度下的含损伤体元模型;引入热失配应力的影响,在分别表征卸载弹性应变和残余应变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温度相关面内剪切本构模... 为了表征2D-C/SiC复合材料的面内剪切行为,考虑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纤维桥连弯曲等损伤机制,提出宏细观两尺度下的含损伤体元模型;引入热失配应力的影响,在分别表征卸载弹性应变和残余应变的基础上,建立材料的温度相关面内剪切本构模型。开展室温单调加载和加卸载面内剪切实验,发现残余应变和弹性应变均随剪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而卸载模量随剪应力的增大持续减小。将模型用于2D-C/SiC复合材料剪切行为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于弹性应变、残余应变、卸载模量和整体应力-应变曲线的预测值均与实验数据吻合,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给出2D-C/SiC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面内剪切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热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C/SIC复合材料 面内剪切 热失配应力 高温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